本文目录一览:
林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夷一支称林方,南迁后称“郴”。林义与曹近似,“木”是建木,也就是天杆圭表,又名扶桑,扶木。二建木并立为林,“林”下为天齐坛台(渐台)。林姓是风姓别支,又作梵。中华书局刊印的《辞海》合订本载:林 ,“姓也,史谓殷比干避难长林之山,因以林为氏”。在民间,比干一直被尊为“文曲星”。
林,树林之义。甲骨文、金文、小篆以及楷体的林字在形体上是一样的,都像并列的两棵树,是会意字。
1
林放
林放,字子丘(邱),春秋末鲁国人,故里在今山东新泰市放城镇。其生卒年无考,约与孔子同时代。以知礼著称。曾向孔子问礼。《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后世尊为先贤。
2
林披
林披,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九牧林家之祖,莆田县人。
3
林默娘
林默娘(妈祖):"天上圣母,人间妈祖",是在东南沿海及台湾等地流行的俗语,被人尊为圣母或妈祖,把她当作保护神。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出海远行者越来越多,被更多的远航之人所尊奉。
4
林则徐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生清正廉洁,忧国忧民,以禁断鸦的爱国之举而留名清史,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5
林慎思
林慎思,字虔中,号伸蒙子,福建福州人。世居长乐县崇贤乡钦平里鸿山(今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大宏村 )。咸通十年进士及第。咸通十一年,再中博学宏词科第一。他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是福建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福建从蛮荒进入文明。
6
林兆恩
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又号子谷子,晚年门徒称为夏午尼氏、三教先生、三一教主。莆田县城内赤柱巷(今荔城区英龙街赤柱巷)人。林富孙。正德十二年正月十四日生。三一教创始人。嘉靖十三年(1534),兆恩补邑弟子员,入县学。嘉靖二十五年(1546)乡试不第,遂摒弃科名,致力于心身性命之学。久之,心有所悟,以为儒、道、释“其教虽三,其道则一”,于是创立“三教合一”学说。林氏宗亲点击进入林氏总群
7
林鸿年
林鸿年,字勿村,侯官(今福州)人,清嘉庆九年(1804年),道光十六年状元及第,是福建省清朝时期的第一个状元。林鸿年严于律己、宽厚待人。道光十八年被册封琉球国之正使,出使琉球,而后历任广东琼州府知府、云南临安府知府、云南巡抚等职。同治五年被以“畏寇逗留”等罪名革职,返回福州后担任正谊书院(现福州第一中学前身)山长。正谊书院在林鸿年十几年如一日的精心掌教下,培养出的栋梁之才多达百余人,其中就包括陈宝琛、林纾、陈衍、吴曾祺等人。
8
林环
林环,字崇璧,号絅斋,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四年(140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为《书经》部分总裁官。他曾两次出任会试考官,所取多为真才。林环识略过人,通晓世务,深得成祖器重。成祖驾幸北京,命他为扈从官员,“常侍帝侧”。林环善诗文,著作颇丰。后人赞其诗“清思异质,藻而不浮,朴而不枯,极诗家音色之妙。”林环又工书法,擅长狂草。有《絅斋集》。
9
林大钦
林大钦,明嘉靖壬辰科状元。与字敬夫,号东莆,其学术思想主要是当时盛行的王阳明学说。后人集其生前作品结集《东莆先生文集》,潮学学者黄挺补充整理为《林大钦集》。
10
林士弘
林士弘,别名 :南越王、太平楚帝,饶州鄱阳(江西鄱阳)人 ,隋末南方农民起义军领袖,建立太平楚。林士弘豪迈爽直,好武功,通谋略。
林氏十大历史名人!
总有一位让你膜拜!
在中国历史上的数百位皇帝里面,林士弘是唯一的一个姓林的皇帝,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去数。这位历史上唯一一个林姓皇帝,生于隋末唐初期间,一共做了六年的皇帝。他的一生,如果简单来说的话,可以类比成隋末版的陈友谅。
林士弘的一生,和元朝末年的那位陈友谅,高度类似。不过,相比于陈友谅,林士弘的知名度明显要逊色很多。至于原因,我们恐怕还得从头说起了。
林士弘本是江西鄱阳人。史书上对于他的早年经历,没有任何记载。这倒不是后来的史官对他有什么偏见,而是因为林士弘出身底层,早年确实没什么可写的。我们只知道,大业十二年,鄱阳有个叫操师乞的人,率先起兵反抗隋朝,林士弘也加入到了他的麾下。
后来,在操师乞的带领下,这支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发展到了数万人的规模,甚至一度攻下了南昌。到了这个时候,操师乞领导的这支农民军,自然就开始引来隋朝的高度重视。于是,隋朝当即调遣重兵,前来围剿操师乞。
在这场战斗当中,操师乞不幸被箭矢射中,最后不治身亡。
在操师乞死后,林士弘取代了操师乞,成了这支农民军的新领袖。此后,林士弘带领残存的农民军,继续与前来围剿他们的隋军进行战斗。最终,双方在鄱阳湖上一场大战,林士弘大获全胜,彻底击溃了隋军。
几百年之后,和林士弘极度相似的陈友谅,也曾有过一场鄱阳湖大战。不过,同样是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败了,林士弘却胜了。
击败了这支隋军之后,林士弘声威大震,不但彻底坐稳了义军领袖的位置,还可以继续扩张地盘。很快,九江、临川、庐陵、南康、宜春等地,都纷纷投降了林士弘,林士弘继而也顺理成章建立了,以楚为国号,并且正式称帝了。
相比隋末其他枭雄,林士弘算是起步相对较早了。林士弘称帝的时候,李渊还在忙着筹划起兵,实在是慢了不少。林士弘称帝之后,势力范围更是达到了顶点。北至九江,南到广州,这期间所有的地盘,都已落入林士弘手中。
此时的林士弘,可以说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相比林士弘,其他几位著名的隋末枭雄,除了李密之外,基本上此时都不如林士弘势大。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此后的林士弘,却并没有能够延续自己的优势,甚至没有守住自己的基业,而是一败再败。
公元617年,另一支起义军领袖张善安,率部投靠林士弘。林士弘怀疑张善安并未真心归降,而是心存歹意,于是便对其有所提防。当林士弘的这种表现,却激怒了张善安。张善安见到林士弘对自己十分敷衍之后,竟是直接开始发难,进攻南昌,最后彻底毁掉了豫章外城而去。
在张善安退去之后,与林士弘地盘接壤的萧铣,又趁机来袭。刚刚经过一场大战的林士弘,自然挡不住来势汹汹的萧铣,最后只能舍弃了整个豫章郡。
公元618年,岭南的冯盎又来投靠林士弘。冯盎虽然没向张善安那样,被刺林士弘。但冯家在岭南根深蒂固,就算投靠了林士弘,林士弘也没法接收岭南,所以只能名义上做了冯盎的老大。但这个老大,显然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公元620年,广州的高法澄、沈宝,同样前来投靠林士弘。结果这哥俩刚刚投靠林士弘之后不久,就被冯盎在背后来了一记背刺。这俩人的地盘,自然也都落入了冯盎的实际控制当中。
此时的林士弘,虽然恨透了冯盎,但却对冯盎无可奈何。如果直接严惩冯盎,肯定会让冯盎直接倒戈相向,投靠其他割据势力。到时候给林士弘来一个腹背受敌,林士弘更加难受。所以最后,林士弘只能眼睁睁看着冯盎吞并了属于他的地盘,却依然无可奈何。
在林士弘故步自封的这几年里,天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庞大的隋帝国,已经彻底土崩瓦解,各地群雄纷纷自立为王。另外,李唐此时也已经彻底崛起,并且陆续击败了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等强敌。连续打败这几个敌人之后,李唐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而且控制了蜀地,统一天下之势,已经势不可挡了。
到了这个时候,林士弘虽然依然能够保持的完整性,但谁都看得出来,用不了多久之后,他也会被李唐消灭。
萧铣被李唐击败后,林士弘靠着收拢萧铣的残兵,倒是发了一笔小财,手下的兵力也有所恢复。但这些增长,和李唐那边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很快,当李唐彻底吞并了萧铣的地盘之后,林士弘就成了南方仅剩下的唯一一条大鱼了。
此时的林士弘,也不是没想过要和李唐打一仗,试试李家的斤两再说。可惜还没等双方开打,他麾下的好些手下,干脆就直接带着自己管辖的地盘,投降了唐朝。后来没办法,林士弘只能让自己的亲弟弟领兵,前去和唐军战斗。结果一战之后,林士弘的弟弟战死,最后一支精锐军队也被打没了。
到了这一步,林士弘手上其实已经没什么牌了。除了向李唐投降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办法。然而此时的林士弘,就算是投降都不一定能保住自己。因为在他之前,几个投降的割据枭雄,基本上都被李渊一刀砍了,或者用各种手段干掉了。所以林士弘投降之后,又不敢真的前往长安,所以只能往深山老林里跑。进了深山老林之后,大概是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没过多久,林士弘就病逝了。
就这样,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林姓皇帝,就此走完了他的一生。
回顾林士弘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林士弘的很多经历,真的和几百年之后的陈友谅,高度相似。那为何林士弘在历史上就没掀起多少浪花,而陈友谅则更为有名呢?
真正的原因,其实就只有四个字:时代不同。
隋朝末年的时候,世家门阀的势力极为强大,这一点和元朝末年的时候,是截然不同的。在隋朝末年,想要真正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得到那些士族的支持才可以。林士弘出身底层,虽然能够割据一方,但他的出身注定很难得到那些士族的认可。那些士族不来投靠他,导致林士弘麾下,严重缺乏人才,自然也就没法向外扩张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隋朝末年的时候,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人口也是以北方居多。别看林士弘地盘很大,但他地盘内的人口数量,其实并不算多。而到了元朝末年,经济中心已经彻底南移,南方的经济和人口,都要更胜过北方一筹。所以占据同样地盘的陈友谅,势力才会远远超出几百年前的林士弘。
林士弘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很多人的强大,其实只是坐上了时代的电梯,被时代裹挟着向上而已。如果林士弘晚生几百年,生在元朝末年的话,那可能就是截然不同的结果了。不过,很多被时代裹挟向上的人,往往看不清自己,认为自己纯粹是靠自己的能力,走到了那个高位,从而会产生很多错误的判断。
用古代的话来说,这就叫贪天之功。
时代能轻易给你的,往往也能轻易拿走。做人,还是得心里透亮一点,知道哪些是自己的能力所得,哪些是时代带给自己的红利。只有真正认清自己的人,往往才能走得更远。
文|格瓦拉同志
在常人的印象中,作为中国大姓之一的林姓,虽然人数众多、名人辈出,但似乎缺少帝王运,没有一个人当过皇帝,其实这是大错特错。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来看,林姓在历史上曾经出过1位皇帝,只是他的帝位并非正统,而且结局也很不好,因此很容易被忽略。此人,便是隋末唐初义军首领之一、曾自称楚帝的江西豪杰林士弘。
隋炀帝杨广在位15年间(604-618年)好大喜功,凭借着其父隋文帝留下的庞大“家底”,不仅大事营建东都洛阳并迁都于此,还修筑长城、大运河等工程,为此不惜疲极民力,令天下苦不堪言。与此同时,隋炀帝还频频出巡边塞、游幸江南,在劳民伤财的同时,也让各地不胜其扰。当然,与这些作为相比,隋炀帝最为后世所诟病的举措,莫过于三征高句丽战役。
隋炀帝画像
从612-614年间,隋炀帝倾天下之力三征高句丽,在付出数十万将士阵亡、数百万民夫和百姓死于战事、帝国经济濒于崩溃的惨重代价后,却只赢得高句丽国王虚情假意的归顺。三征高句丽给隋朝带来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它所引起的大规模民变,在战争中后期便开始在各地蔓延,并最终将立国仅29年的隋朝彻底埋葬。而在举起反隋旗帜的群雄当中,便包括林士弘。
林士弘,生年、家世情况均不详,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为人豪迈爽直、武艺超群,并且富有谋略。大业十二年(616年),农民起义和豪强起兵已成燎原之势,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就连隋炀帝都离开都城洛阳,前往江都避难。鄱阳豪强首领操师乞认为割据称王的时机已到,遂拉起一支队伍起事,跟他交好的林士弘闻讯后,立刻率众响应。
操师乞率众造反,江西百姓纷纷归附
操师乞起兵后,不堪忍受隋炀帝的江西百姓纷纷投靠他,使义军的势力日渐壮大。待兵力达到万余人后,操师乞率众攻占鄱阳,并自称元兴王,年号为天成。此后,操师乞又攻占浮梁、彭泽等县,并一举拿下江西军政要镇-豫章郡,即今天的南昌市,令朝廷大为震惊。在义军攻城略地期间,林士弘的表现最为优异,功劳也最大,因而师乞任命为大将军,毫无疑问地成为义军的“主心骨”。
豫章郡沦陷后,隋炀帝急命治书侍御史刘子翊前往征讨,操师乞闻讯后,亲率部队迎战于城外。由于屡次战胜官军,操师乞此时已滋生骄狂轻敌之心,因而在开战后便率先冲出队伍,猛攻刘子翊的阵地,结果遭到后者密集火力的攻击,被乱箭射成刺猬。操师乞战死后,林士弘挺身而出,率领部队继续奋勇抗敌,最终在彭蠡湖(即今鄱阳湖)水战中击溃官军,并斩杀刘子翊,算是替操师乞报了仇。
林士弘是历史上唯一的林姓皇帝
彭蠡湖水战后,江西官军再无力征剿义军,而受到鼓舞的邻近郡县农民踊跃加入义军,使得林士弘的队伍很快便发展到12万人。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二月,林士弘攻占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旋即在部众的拥戴下自称南越王。不久,林士弘又自称皇帝,国号楚,建年号为太平,并定都豫章。说句题外话。在中国历史上,林士弘是唯一一位林姓皇帝,堪称“空前绝后”。
林士弘称帝后,派兵四处攻略州郡,1年时间不到,便攻取九江、临川、庐陵、南康、宜春等郡。等到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后,无所归属的汉阳太守冯盎以苍梧、高凉、珠崖、番禺等郡归附林士弘,而广州贼帅高法澄、新州贼帅沈宝彻在杀死当地太守并占据州城后,也选择投降林士弘。因此,等到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时,林士弘已占据北起九江、南到广州的广大地域,是江南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之一。
唐朝初年群雄割据图
林士弘的迅速崛起引起割据两湖一带的梁帝萧铣(南朝梁的皇族后裔)的忌恨,双方兵连祸结数载,直到萧铣在武德四年(621年)被唐朝灭亡为止。此后,林士弘因为招降萧铣的大量散兵游勇,因而重振势力,甚至还趁乱抢占原属萧铣的数座州郡。不过,随着萧铣的灭亡,唐朝的疆界开始跟楚国相邻,在无法共存的情况下,双方必然要通过一战恶战来决定生死。
萧铣败亡后,唐朝没有直接进攻林士弘重兵据守的江西,而是采取“断其手足、再捣腹心”的战术,由荆州总管李孝恭派遣使者前去招抚岭南一带的州郡,结果循、潮两州太守率先背叛林士弘而投降唐朝。为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林士弘在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派弟弟林药师率重兵围攻循州,结果林药师兵败被杀,而其部将王戎则以南昌州(治所在今江西省永修县,非南昌市)投降唐朝。
唐高祖李渊画像
林药师兵败被杀的消息传到豫章后,楚国上下大为震惊,大臣们纷纷劝说林士弘投降,以免落得玉石俱焚的结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林士弘只能派出使者向唐朝乞降,而唐高祖也允诺给予他高官显爵。然而,林士弘投降后不久又心生悔意,随即率众逃入安城的山洞以抵抗唐军,但最终被唐朝洪州总管若干则击败。同年(622年)年底,林士弘在困窘愤懑中病死,由他建立的楚国由此灭亡。
参考书目
刘昫、赵莹 (后晋):《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欧阳修(北宋):《新唐书》, 中华书局1975年版。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
明代抗倭烈女林玉美
林玉美,福清六十都莲峰村林氏第九世林景安之女,林家曾经居住在福州。明嘉靖年间,林景安曾考取怀安县儒学博士。林玉美生长在读书人家里,跟着两个哥哥嘉会、嘉元读点书,也读过《女儿经》,从小就知书识礼,以三从四德约束自己。
东瀚镇莲峰村水路交通便捷,嘉靖年间倭寇经常“光顾”这个村庄烧杀抢掠。父辈林绿、林晟等十八人就是惨死在倭寇的屠刀下,堂叔林庶、林珪、林公縺和堂兄林观志为了抗倭也牺牲在战场上,长辈们的鲜血和乡亲的眼泪在林玉美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及笄之年,她嫁与藻江村(今沃口村)魏亦求为妻(1)。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春末,倭寇侵扰六十都的藻江、沙坞(今沙玉)、大坵等村。林玉美和婆婆这时正在田野里劳作,被倭寇发现。一个倭寇欲抓其婆婆侮辱。刹那间,林玉美对倭寇仇恨的怒火腾地燃烧起来,她奋不顾身,冒死冲了上去,要保护其婆婆。倭寇一刀杀害了其婆婆,把尸体踢到下一块田地里,腾出手来抓住了林玉美,连砍五刀。她一点没有求饶,骂声不绝,不屈而死,时年二十二岁。
第二年,巡按御史李廷龙嘉其贞烈,赐匾旌闾。隆庆庚午(1570年),巡按御史蒙诏为其立碑祭葬,墓在大文垅,有“贞烈塚”石碑。明万历中,抗倭英雄林万安主持修纂了莲峰族谱,这部族谱得到还闽的叶台山(即后任首辅叶向高)的“就正”。林万安把堂妹林玉美的英勇事迹载入莲峰族谱,族谱载:“明年巡按御史李公廷龙嘉其贞烈,赐匾旌闾。隆庆庚午岁,复巡按御史蒙诏为其立碑祭葬。墓在大文垅,有贞烈塚石碑便是。”清代前期,康熙《福清县志》、乾隆《福清县志》和乾隆《福州府志》等方志都先后转载(3)。乾隆《福清县志》是这样记载:“林玉美,六十都人。适本里魏亦水,嘉靖戊午,同姑遇倭,贼杀其姑,氏冒刃捍姑。倭怒,弃姑尸园下,砍氏五刀,骂声不绝而死。时年二十”(2)。乾隆《福州府志》载:“事闻,诏立碑志其家”(4)。
林玉美的事迹载入莲峰族谱和三部方志,得到两任福建巡按御史李廷龙和蒙诏的旌表,蒙诏还为其立碑祭葬,规格之高,属实罕见。
参考文献:
(1)林玉美夫婿的名字各志乘都不同:康熙县志、福州府志称“魏亦永”,乾隆县志称“魏亦水”,莲峰谱称“魏亦求”。
(2)1987年版《福清县志》第632页。县志记载林玉美死年二十岁,族谱载是二十二岁。
(3)清康熙《福清县志》第785页。
(4)2001年版乾隆《福州府志》下册第580页。
文|格瓦拉同志
在常人的印象中,作为中国大姓之一的林姓,虽然人数众多、名人辈出,但似乎缺少帝王运,没有一个人当过皇帝,其实这是大错特错。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来看,林姓在历史上曾经出过1位皇帝,只是他的帝位并非正统,而且结局也很不好,因此很容易被忽略。此人,便是隋末唐初义军首领之一、曾自称楚帝的江西豪杰林士弘。
隋炀帝杨广在位15年间(604-618年)好大喜功,凭借着其父隋文帝留下的庞大“家底”,不仅大事营建东都洛阳并迁都于此,还修筑长城、大运河等工程,为此不惜疲极民力,令天下苦不堪言。与此同时,隋炀帝还频频出巡边塞、游幸江南,在劳民伤财的同时,也让各地不胜其扰。当然,与这些作为相比,隋炀帝最为后世所诟病的举措,莫过于三征高句丽战役。
隋炀帝画像
从612-614年间,隋炀帝倾天下之力三征高句丽,在付出数十万将士阵亡、数百万民夫和百姓死于战事、帝国经济濒于崩溃的惨重代价后,却只赢得高句丽国王虚情假意的归顺。三征高句丽给隋朝带来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它所引起的大规模民变,在战争中后期便开始在各地蔓延,并最终将立国仅29年的隋朝彻底埋葬。而在举起反隋旗帜的群雄当中,便包括林士弘。
林士弘,生年、家世情况均不详,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为人豪迈爽直、武艺超群,并且富有谋略。大业十二年(616年),农民起义和豪强起兵已成燎原之势,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就连隋炀帝都离开都城洛阳,前往江都避难。鄱阳豪强首领操师乞认为割据称王的时机已到,遂拉起一支队伍起事,跟他交好的林士弘闻讯后,立刻率众响应。
操师乞率众造反,江西百姓纷纷归附
操师乞起兵后,不堪忍受隋炀帝的江西百姓纷纷投靠他,使义军的势力日渐壮大。待兵力达到万余人后,操师乞率众攻占鄱阳,并自称元兴王,年号为天成。此后,操师乞又攻占浮梁、彭泽等县,并一举拿下江西军政要镇-豫章郡,即今天的南昌市,令朝廷大为震惊。在义军攻城略地期间,林士弘的表现最为优异,功劳也最大,因而师乞任命为大将军,毫无疑问地成为义军的“主心骨”。
豫章郡沦陷后,隋炀帝急命治书侍御史刘子翊前往征讨,操师乞闻讯后,亲率部队迎战于城外。由于屡次战胜官军,操师乞此时已滋生骄狂轻敌之心,因而在开战后便率先冲出队伍,猛攻刘子翊的阵地,结果遭到后者密集火力的攻击,被乱箭射成刺猬。操师乞战死后,林士弘挺身而出,率领部队继续奋勇抗敌,最终在彭蠡湖(即今鄱阳湖)水战中击溃官军,并斩杀刘子翊,算是替操师乞报了仇。
林士弘是历史上唯一的林姓皇帝
彭蠡湖水战后,江西官军再无力征剿义军,而受到鼓舞的邻近郡县农民踊跃加入义军,使得林士弘的队伍很快便发展到12万人。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二月,林士弘攻占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旋即在部众的拥戴下自称南越王。不久,林士弘又自称皇帝,国号楚,建年号为太平,并定都豫章。说句题外话。在中国历史上,林士弘是唯一一位林姓皇帝,堪称“空前绝后”。
林士弘称帝后,派兵四处攻略州郡,1年时间不到,便攻取九江、临川、庐陵、南康、宜春等郡。等到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后,无所归属的汉阳太守冯盎以苍梧、高凉、珠崖、番禺等郡归附林士弘,而广州贼帅高法澄、新州贼帅沈宝彻在杀死当地太守并占据州城后,也选择投降林士弘。因此,等到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时,林士弘已占据北起九江、南到广州的广大地域,是江南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之一。
唐朝初年群雄割据图
林士弘的迅速崛起引起割据两湖一带的梁帝萧铣(南朝梁的皇族后裔)的忌恨,双方兵连祸结数载,直到萧铣在武德四年(621年)被唐朝灭亡为止。此后,林士弘因为招降萧铣的大量散兵游勇,因而重振势力,甚至还趁乱抢占原属萧铣的数座州郡。不过,随着萧铣的灭亡,唐朝的疆界开始跟楚国相邻,在无法共存的情况下,双方必然要通过一战恶战来决定生死。
萧铣败亡后,唐朝没有直接进攻林士弘重兵据守的江西,而是采取“断其手足、再捣腹心”的战术,由荆州总管李孝恭派遣使者前去招抚岭南一带的州郡,结果循、潮两州太守率先背叛林士弘而投降唐朝。为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林士弘在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派弟弟林药师率重兵围攻循州,结果林药师兵败被杀,而其部将王戎则以南昌州(治所在今江西省永修县,非南昌市)投降唐朝。
唐高祖李渊画像
林药师兵败被杀的消息传到豫章后,楚国上下大为震惊,大臣们纷纷劝说林士弘投降,以免落得玉石俱焚的结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林士弘只能派出使者向唐朝乞降,而唐高祖也允诺给予他高官显爵。然而,林士弘投降后不久又心生悔意,随即率众逃入安城的山洞以抵抗唐军,但最终被唐朝洪州总管若干则击败。同年(622年)年底,林士弘在困窘愤懑中病死,由他建立的楚国由此灭亡。
参考书目
刘昫、赵莹 (后晋):《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欧阳修(北宋):《新唐书》, 中华书局1975年版。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
林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夷一支称林方,南迁后称“郴”。林义与曹近似,“木”是建木,也就是天杆圭表,又名扶桑,扶木。二建木并立为林,“林”下为天齐坛台(渐台)。林姓是风姓别支,又作梵。中华书局刊印的《辞海》合订本载:林 ,“姓也,史谓殷比干避难长林之山,因以林为氏”。在民间,比干一直被尊为“文曲星”。
林,树林之义。甲骨文、金文、小篆以及楷体的林字在形体上是一样的,都像并列的两棵树,是会意字。
1
林放
林放,字子丘(邱),春秋末鲁国人,故里在今山东新泰市放城镇。其生卒年无考,约与孔子同时代。以知礼著称。曾向孔子问礼。《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后世尊为先贤。
2
林披
林披,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九牧林家之祖,莆田县人。
3
林默娘
林默娘(妈祖):"天上圣母,人间妈祖",是在东南沿海及台湾等地流行的俗语,被人尊为圣母或妈祖,把她当作保护神。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出海远行者越来越多,被更多的远航之人所尊奉。
4
林则徐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生清正廉洁,忧国忧民,以禁断鸦的爱国之举而留名清史,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5
林慎思
林慎思,字虔中,号伸蒙子,福建福州人。世居长乐县崇贤乡钦平里鸿山(今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大宏村 )。咸通十年进士及第。咸通十一年,再中博学宏词科第一。他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是福建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标志着福建从蛮荒进入文明。
6
林兆恩
林兆恩,字懋勋,号龙江,又号子谷子,晚年门徒称为夏午尼氏、三教先生、三一教主。莆田县城内赤柱巷(今荔城区英龙街赤柱巷)人。林富孙。正德十二年正月十四日生。三一教创始人。嘉靖十三年(1534),兆恩补邑弟子员,入县学。嘉靖二十五年(1546)乡试不第,遂摒弃科名,致力于心身性命之学。久之,心有所悟,以为儒、道、释“其教虽三,其道则一”,于是创立“三教合一”学说。林氏宗亲点击进入林氏总群
7
林鸿年
林鸿年,字勿村,侯官(今福州)人,清嘉庆九年(1804年),道光十六年状元及第,是福建省清朝时期的第一个状元。林鸿年严于律己、宽厚待人。道光十八年被册封琉球国之正使,出使琉球,而后历任广东琼州府知府、云南临安府知府、云南巡抚等职。同治五年被以“畏寇逗留”等罪名革职,返回福州后担任正谊书院(现福州第一中学前身)山长。正谊书院在林鸿年十几年如一日的精心掌教下,培养出的栋梁之才多达百余人,其中就包括陈宝琛、林纾、陈衍、吴曾祺等人。
8
林环
林环,字崇璧,号絅斋,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四年(140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为《书经》部分总裁官。他曾两次出任会试考官,所取多为真才。林环识略过人,通晓世务,深得成祖器重。成祖驾幸北京,命他为扈从官员,“常侍帝侧”。林环善诗文,著作颇丰。后人赞其诗“清思异质,藻而不浮,朴而不枯,极诗家音色之妙。”林环又工书法,擅长狂草。有《絅斋集》。
9
林大钦
林大钦,明嘉靖壬辰科状元。与字敬夫,号东莆,其学术思想主要是当时盛行的王阳明学说。后人集其生前作品结集《东莆先生文集》,潮学学者黄挺补充整理为《林大钦集》。
10
林士弘
林士弘,别名 :南越王、太平楚帝,饶州鄱阳(江西鄱阳)人 ,隋末南方农民起义军领袖,建立太平楚。林士弘豪迈爽直,好武功,通谋略。
林氏十大历史名人!
总有一位让你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