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猪

结婚100年是什么婚(结婚100年是什么婚姻呢)

时间:2024-01-16 15:47:22 作者:作茧自缚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十一结婚扎堆,因为2024“不宜结婚”?

今年十一,很多年轻人变成了“吃席特种兵”,有人十一8天假,要赶7场婚礼。每年十一假期都是婚礼“高发期”,但今年似乎格外多。有的人是因为明年(2024年)是“寡妇年”不适合结婚,于是就有了个说法:要结就要今年结,不然可就排到后年去了。

那么,明年真的不宜结婚吗?

寡年无春,不宜结婚?

所谓的“寡妇年”又叫“无春年”,指一年当中没有“立春”的年份。

起初人们只是把没有“立春”的年份称为“无春年”,或称为“寡年”,后来有人又根据“寡”字,演绎出了“寡妇年”,才让“无春年”变了味。

那2024年的“立春”去哪了?被2023年借走了。

农历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计算时间,一个月约29.53天,一年是354天或355天,平均比根据太阳活动计算的公历(365天或366天)少11天。为了和公历“找齐”,会在19个农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补齐与公历相差的209天。

但有闰月的年份,一年就是13个月384天,远远超出两个立春之间的跨度,即一个回归年的365.2422天,于是有些年份的“立春”会被相邻的闰年“私吞”,也就成了“无春”年。

而所谓的“无春”年在我国农历很常见,基本每两三年就会有一次,比如2000年龙年、2002年马年、2005年鸡年、2008年鼠年、2010年虎年、2013年蛇年、2016年猴年、2019年猪年、2021年牛年、2024年龙年、2027年羊年都是无春年。

从民政局公布的数据看,在“无春”年结婚的新人不在少数,特别是2013年,几乎是近20年来的结婚峰值。

如果说没有立春的年份不适合结婚,那有两个立春的“双春之年”是不是成了结婚的好时候呢?

双春之年,适合结婚?

与“无春”年对应的,则是抢走“立春”的闰年,又称“两头春”。

古人认为“春”“闰”代表万物新生、生长繁衍。在立春之年结婚能够幸福长久、好事成双、子孙绵延。

当然,民间也有人认为,“春”代表桃花,两次立春意味“第二春”或“梅开二度”,有“二婚”的寓意,如果在这样的年份结婚,婚姻会不稳定,很可能会离婚,一辈子要结两次婚。因此,“双春年”又叫“桃花年”,不宜嫁娶。

由此可见,“两头春”既可以理解为双倍的幸福,也可以是婚姻的隐患,只是不同人的一面之词而已。

看到这里,今年十一结婚的朋友会不会心里一紧?

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的100年中,两头春的“桃花年”有37次,无春的“无春”年有37次,假如两种年份都不宜结婚,这100年中就只有26年可以结婚了……

这显然不正常!

“桃花年”“无春”年结婚不可怕,可怕的是迷信的想法。

迷信带来的“虚假控制感”

其实“无春年”和“两头春”都是人为编排的历法所致。而“无春”年“桃花年”也只是一部分人从中引申出的说法罢了,对婚姻的幸福与否并无影响。

那这些不科学的说法为什么存在,还有那么多人愿意相信呢?

心理学研究认为,迷信的根源来自人类对未知事物不确定性产生的恐惧感。

一篇发表在《国际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杂志》的文章指出:迷信产生于人类祖先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不理解,又受到自然灾害或猛兽捕食的威胁。

回想一下,你都在什么时候倾向于玄学、迷信?不知道考公能否上岸的时候;不确定某份工作是否合适的时候;不相信和对方还能再续前缘的时候……

即使脱离了猛兽追捕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事件时,依然会产生焦虑,并通过迷信行为逃避焦虑。迷信可以让人获得一种“可以控制外部环境的虚假信念”,这是迷信对人的“积极”作用,也是迷信常年在人类社会流传的原因。

而迷信带来的“虚假控制感”又能使人产生真实的自信。很多运动员都有诡异的“迷信仪式”:

前NBA球星贾森·基德罚球前会摸一下自己的屁股然后对篮筐飞吻;世界足球巨星C罗进赛场先迈右脚加小碎步……

一项关于“运动敏捷性、记忆力和字谜游戏”的研究发现,赛前做出一些特定动作或说特定语言,有提升参赛者运动表现的功能。当然,这种“迷信仪式”只能配合“实力”起效,无法单独发挥作用。

让迷信绑住自己思维的最大风险在于,它可能成为一个不存在的“确切”理由,对现实生活产生实际影响,就像“疑邻盗斧”。那些已经在“桃花年”“无春”年结婚的人,也可能因为这些思想对婚姻产生疑虑,并促使其成真。

所以,没有适合结婚的年份,只有适合结婚的人选和足够坚定的感情基础,只要两人相互信任,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和目标,在任何年份都可以结婚,让朋友们掏份子钱。

十一结婚扎堆,因为2024“不宜结婚”?

今年十一,很多年轻人变成了“吃席特种兵”,有人十一8天假,要赶7场婚礼。每年十一假期都是婚礼“高发期”,但今年似乎格外多。有的人是因为明年(2024年)是“寡妇年”不适合结婚,于是就有了个说法:要结就要今年结,不然可就排到后年去了。

那么,明年真的不宜结婚吗?

寡年无春,不宜结婚?

所谓的“寡妇年”又叫“无春年”,指一年当中没有“立春”的年份。

起初人们只是把没有“立春”的年份称为“无春年”,或称为“寡年”,后来有人又根据“寡”字,演绎出了“寡妇年”,才让“无春年”变了味。

那2024年的“立春”去哪了?被2023年借走了。

农历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计算时间,一个月约29.53天,一年是354天或355天,平均比根据太阳活动计算的公历(365天或366天)少11天。为了和公历“找齐”,会在19个农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补齐与公历相差的209天。

但有闰月的年份,一年就是13个月384天,远远超出两个立春之间的跨度,即一个回归年的365.2422天,于是有些年份的“立春”会被相邻的闰年“私吞”,也就成了“无春”年。

而所谓的“无春”年在我国农历很常见,基本每两三年就会有一次,比如2000年龙年、2002年马年、2005年鸡年、2008年鼠年、2010年虎年、2013年蛇年、2016年猴年、2019年猪年、2021年牛年、2024年龙年、2027年羊年都是无春年。

从民政局公布的数据看,在“无春”年结婚的新人不在少数,特别是2013年,几乎是近20年来的结婚峰值。

如果说没有立春的年份不适合结婚,那有两个立春的“双春之年”是不是成了结婚的好时候呢?

双春之年,适合结婚?

与“无春”年对应的,则是抢走“立春”的闰年,又称“两头春”。

古人认为“春”“闰”代表万物新生、生长繁衍。在立春之年结婚能够幸福长久、好事成双、子孙绵延。

当然,民间也有人认为,“春”代表桃花,两次立春意味“第二春”或“梅开二度”,有“二婚”的寓意,如果在这样的年份结婚,婚姻会不稳定,很可能会离婚,一辈子要结两次婚。因此,“双春年”又叫“桃花年”,不宜嫁娶。

由此可见,“两头春”既可以理解为双倍的幸福,也可以是婚姻的隐患,只是不同人的一面之词而已。

看到这里,今年十一结婚的朋友会不会心里一紧?

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的100年中,两头春的“桃花年”有37次,无春的“无春”年有37次,假如两种年份都不宜结婚,这100年中就只有26年可以结婚了……

这显然不正常!

“桃花年”“无春”年结婚不可怕,可怕的是迷信的想法。

迷信带来的“虚假控制感”

其实“无春年”和“两头春”都是人为编排的历法所致。而“无春”年“桃花年”也只是一部分人从中引申出的说法罢了,对婚姻的幸福与否并无影响。

那这些不科学的说法为什么存在,还有那么多人愿意相信呢?

心理学研究认为,迷信的根源来自人类对未知事物不确定性产生的恐惧感。

一篇发表在《国际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杂志》的文章指出:迷信产生于人类祖先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不理解,又受到自然灾害或猛兽捕食的威胁。

回想一下,你都在什么时候倾向于玄学、迷信?不知道考公能否上岸的时候;不确定某份工作是否合适的时候;不相信和对方还能再续前缘的时候……

即使脱离了猛兽追捕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事件时,依然会产生焦虑,并通过迷信行为逃避焦虑。迷信可以让人获得一种“可以控制外部环境的虚假信念”,这是迷信对人的“积极”作用,也是迷信常年在人类社会流传的原因。

而迷信带来的“虚假控制感”又能使人产生真实的自信。很多运动员都有诡异的“迷信仪式”:

前NBA球星贾森·基德罚球前会摸一下自己的屁股然后对篮筐飞吻;世界足球巨星C罗进赛场先迈右脚加小碎步……

一项关于“运动敏捷性、记忆力和字谜游戏”的研究发现,赛前做出一些特定动作或说特定语言,有提升参赛者运动表现的功能。当然,这种“迷信仪式”只能配合“实力”起效,无法单独发挥作用。

让迷信绑住自己思维的最大风险在于,它可能成为一个不存在的“确切”理由,对现实生活产生实际影响,就像“疑邻盗斧”。那些已经在“桃花年”“无春”年结婚的人,也可能因为这些思想对婚姻产生疑虑,并促使其成真。

所以,没有适合结婚的年份,只有适合结婚的人选和足够坚定的感情基础,只要两人相互信任,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和目标,在任何年份都可以结婚,让朋友们掏份子钱。

10年结婚,100天甜蜜,8年分离,7年财务AA,每年300天冷战

“结婚10年,经历了新婚的甜蜜、无所依靠的绝望、十月怀孕、产后抑郁3年、分居8年、财务AA、300次婚姻。冷战每年都有那么几天,我不想嫁给他,却对他恨之入骨,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是真的为了孩子不想跟他离婚,还是我只是懒得跟他离婚。 37岁的二胎母亲王霖(化名)无奈地说。

01. 一丝甜蜜。

“结婚10年的甜蜜事,我只记得我们相爱的时候,我们一起走,他让我进去;婚前他给我买了包;拍婚纱照时我生气,他勾引我;他结婚的时候很开心,瘦了,我超重了,体重140斤,他就抱着我从一楼到四楼婚房,没别的了!”王霖说完,低下了头。

王霖介绍,她和丈夫是相亲认识的。当时她29岁,丈夫33岁。他们绝对是居住在四线城市的大龄青年。向下。

可王霖对她的丈夫一见钟情。他个子很高,身高1.85左右,瘦瘦的,穿着得体,娃娃脸。他看上去一点也不像33岁,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

同样,丈夫对王霖也很满意。王霖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美女,但她学历高、工作好、性格自信。

很快王霖和她的丈夫就见到了对方的父母。相识100天后,他们举办了婚礼,甜蜜与美好在婚礼上戛然而止。

婚后,王霖搬去和婆婆住在一起,每天都要赶最早的公交车去上班。

冬天,王霖早上6:00上班,天黑,大雾弥漫,路上行人稀少。刚出小区门口,一个醉汉就抓住王霖,用的言行戏弄他。王霖吓得大叫一声,那人就逃跑了。

王霖跑回家,他的丈夫睡了。王霖叫她起身放他走,丈夫却说:“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你一喊他就跑了,这种事很常见。”他拒绝起身离开王霖。

“你不放我走,我就不去上班了!”王霖有些愤怒又机智的说道。

结果,她的丈夫没有起床,王霖五年来第一次上班迟到。

还有一次,夏天,王霖去上班,一出走廊,一只大狗就站在他对面,吓得王霖出了一身冷汗。

狗伸​​出半人长的舌头,一击就能咬断王霖的大腿。在问题情境中,大狗闻到了王霖手中的饭盒,里面装着王霖的午餐。王霖把饭盒扔到远处,大狗跑了过来。王霖趁机跑回楼上去找丈夫。

“你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再等一下,狗的主人一定会来的,敢于放手的狗是不会咬人的!”丈夫仍不肯起身离开王霖。

婚后六个月,王霖怀孕了。

“一起去产检吧!”王霖对正在玩游戏的丈夫说道。

“你怀孕才两个月,走路还好,跟没怀孕一样,一个人走就行了!”丈夫拒绝了。

由于王霖怀的是双胞胎,当她怀孕七个月时,王霖开始夜尿频繁,身体酸痛,难以入睡。一天晚上,王霖终于睡着了,却被丈夫的游戏键盘声吵醒。向上。

王霖起身,扔掉了丈夫的键盘,抓起了丈夫的耳机。两人发生了争执。丈夫把王霖推倒在地。王霖起不来。温柔贤惠的妻子,谁知道,你就是个傻子。”

02.产后抑郁症3年!

王霖十月生子时,剖腹产下一对龙凤胎。

“每个人都说我很幸运,我有两个孩子,但我从来没有因为有这对双胞胎而感到高兴,因为我太累了,我受了委屈!”王霖直言不讳地说。

“我想去生育中心生孩子,大人小孩都得到最好的照顾!”王霖看着婆婆送来的小米粥里的虫子说道。

“我每个月工资多少?我妈都六十多岁了,每天给你送饭去医院,你还不满意吗?”该男子拒绝了。

出院后,王霖坚持让孩子穿尿布,这样大人和孩子都能睡个好觉。婆婆坚持用纸尿裤,说这样可以省很多。

王霖请他的丈夫评论,那人说:“老人为谁存钱?不是为你存钱!”

婆婆怕孩子让男孩休息,就坚持让男孩搬进书房,开始与王霖离婚。

“晚上我一个人照顾不了两个孩子,我没日没夜地工作!”王霖向他的丈夫喊道。

“我妈一个人把我们姐弟三个养大,她才不像你这么伪善!”丈夫拒绝了。

王霖和丈夫没想到,两人的分离长达8年之久。

有一天,王霖看到婆婆放在阳台上的一本历法。就是那种左边放菜谱,右边放黄历的旧日历。日历上有很多草图。王霖认为,他感兴趣的菜谱是他的婆婆画的。但仔细一看,王霖才发现,这些都是他婆婆所记录的恶行!

4月30日,婆婆录下孩子哭闹闹闹,让王霖睡着了,王霖故意装睡,不肯给孩子喂饭。

我的婆婆5月7日写道,王霖不尊重我,还因为食物不适合我的嘴而对我大喊大叫。5月16日,婆婆注意到王霖和丈夫吵架,言语粗俗,像鼻涕一样。

……

王霖请他的丈夫评论一下,丈夫说:“哪一个得罪了你呢?”

就这样,从孩子出生到孩子上幼儿园的这三年里,王霖听到了婆婆最严厉的话:“你们一家四口吃我、喝我、用我,就像吃饭一样。”我的肉,你喝我的血,咬我的骨头,你还忘恩负义!”

最让我心寒的是老公说:“一个老人怎么会有坏心眼呢?你能不能别天天找麻烦,能不能有点良心和孝心?”

因此,王霖出生后的三年里,在家里就是一个白痴,少说话,甚至不说话,说话就发出声音;在外面,王霖是个话痨,见了谁就说话,别人说:你看你多好,生一次,只要有两个孩子,他就笑;当别人说,你一定很努力的时候,他不管什么场合、对谁都会哭。

“后来听别人说,我患了产后抑郁症3年了。宝宝哭了,我无助地哭了;宝宝睡着了,我失眠了,我哭了;我哭了……哎,老公说我‘我每天都疯了,但他从来不带我去看医生!”

03.一年300天冷战!

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王霖就搬出了婆家,回到了婚房!

“你们俩上班,接送孩子,做一日三餐,看你们怎么过日子!”婆婆说。

“我工作很累,不能接送孩子,也不会做饭,既然要搬出去,困难就你自己解决吧!”男人威胁道。

王霖借钱买了一辆汽车。除了每天开车100公里上班外,他还迟到早退,带孩子去托儿所。

“结婚前,我每年在单位表现出色,做有报酬的工作。生完孩子后,我成为单位请假最多的人。孩子上幼儿园时,我成了迟到早早的人。”离职者,在管理层会议上受到批评的人。”王霖恼怒地说。

起初,王霖带着孩子回家了。她的丈夫正躺在沙发上玩游戏。王霖生气了,与丈夫展开了冷战。

吃完晚饭,王霖带着孩子们去洗漱,和孩子们一起看绘本,亲手洗全家的内衣,丈夫连碗都不洗。王霖性格冷淡,与丈夫发生了冷战。

在儿童幼儿园,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做手工,孩子去找爸爸。丈夫不仅和孩子们一起做这件事,还觉得孩子们烦人,还弄坏了手工工具。王霖绝望了,冷战又来了!

渐渐地,冷战从惩罚王霖变成了杀害她的丈夫。

如今,王霖经常提前下班,厚着脸皮向经理请假,赶着去接孩子放学,带着两个孩子去菜市场,拎着一袋蔬菜回家。一双鞋子,沙发的扶手上,是男人扔的臭袜子,男人躺在沙发上打游戏或者看视频,张口:“晚饭吃什么?我饿了,要死了” !”王霖没有说话,直接去做饭了。

04年,7年经济学AA。

婚后不久,王霖建议丈夫交出俸禄卡,但丈夫拒绝了。王霖搬出婆家后,要求男方缴纳房产费、水电费、取暖费。至王霖。

四老须童心,两个孩子要养,六个兴趣班要上,一日三餐,粮米油盐,夫妻常常不和,王霖则不然。两年没给自己买衣服了!

有一次我老公想买一套2300元的西装。王霖让他等发了年终奖再买给他。你也不能买吗?”

第二次,王霖的父亲住院,王霖预付了1万元的住院费。丈夫讽刺道:“果然,管钱花得大方,才能孝敬父母啊!”

后来,为了避免纠纷,王霖及其部下推出了无条件的经济AA制。

为了实现财务自由,王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学习,打了十几份兼职,七年间收入增加了五倍。

近7年来,丈夫的工资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年前,婆婆生病住院,丈夫向王霖求了三万块钱的住院费。王霖拒绝了:“我的钱是我的,我照顾我的家人和我的两个孩子。你玩游戏、看视频是你自己赚的,我不能给你!”

05.写完。

于是,婆婆就把王霖的不厚道的事情告诉了王霖的孩子们。丈夫指着王霖的鼻子骂他没有孩子。孩子又问:“妈妈,你有钱,为什么不给爸爸呢?”

“这可能就是我恨他的原因,因为无论我多么努力,他都是一个坏人!”王霖说着,无奈地流下了眼泪。

如果王霖的经历有你的影子,希望你能及时敲响警钟!

愿以上的话对读者有所启发。

只写百姓能听懂的音乐!他创作的这首名曲你一定听过

“我所有作品都是为了老百姓能听懂,音乐的本质是美,音乐的核心是情……只有兼顾美的音乐和情的音乐,才是老百姓最能感动的音乐。”

何占豪,1933年8月出生于浙江诸暨,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他26岁时参与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六十多年来,何占豪始终坚持“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兼顾大众性与艺术性,创作了百余部雅俗共赏的重要音乐作品。2019年,何占豪荣获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视频加载中...

90岁仍登台指挥

音乐已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

今年9月,在重庆施光南大剧院“何占豪作品音乐会”上,压轴曲目照例是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长达26分钟的作品,由神采奕奕的何占豪亲自登台指挥。“十八相送”情真意切、“楼台相会”如泣如诉,台上动情演绎、台下掌声雷动……这是何占豪刚刚过完90周岁生日后的全国巡演第一站。

△何占豪

何占豪说,九十年的人生中,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陪伴了他三分之二的时间。这首耳熟能详的“中国旋律”作为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早已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

△1959年《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出现场

1959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演时,拉着小提琴的何占豪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为这首从未有过的中国民族风格小提琴作品捏一把汗。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何占豪回忆:“音乐完了之后台下面一点声音也没有,过了几秒钟,忽然掌声响起来了,后来掌声不断,让我们‘再来一个’,我想怎么这么受欢迎?应该是观众听懂了。结束之后大家到台上来祝贺,但我当时感觉累坏了,心想我以后再也不写了。”

学小提琴,他只为争一口气

“《梁祝》是农民伯伯教我写的”

“再也不写了”的想法只是一闪念,恰恰相反,这成为了何占豪音乐人生的又一个开端,为了创作让老百姓能“听懂”的音乐,他摸索了一辈子。1933年,何占豪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喜欢跟着祖母去听戏。

△年轻时的何占豪

新中国成立后,17岁的何占豪考入浙江省文工团,两年后转入浙江越剧团乐队。在这里,何占豪灌了“一肚子越剧墨水”。

何占豪用“做梦也没有想到”来形容自己的音乐成就竟与小提琴相关。浙江越剧团是上世纪50年代最早引入西洋乐器伴奏的戏剧团之一,十六七岁的何占豪,刚初识小提琴就开始学习,纯属“半路出家”,那时的他心里就憋着一股劲,不但要学、还要学好。

“我们这一代青年有一种民族自尊心,我们学小提琴的目的全是为了争一口气。就是为了把小提琴这些世界上先进的乐器加到我们民族乐队里面来。”

△学生们下乡为农民表演小提琴等西洋乐器

为了丰富越剧的表现力,1957年,何占豪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进修班进行系统学习。不到一年时间,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问世了。每每被问及《梁祝》创作的初衷,他的答案始终如一——是农民伯伯教我写的。

“我们那时强调‘为人民服务’,所以每一年都要下乡。我们拉外国的曲子给农民们听,他们瞪着两个眼睛说听不懂。他们说喜欢越剧、沪剧。我们团队领导、党支部书记刘品首先提出,小提琴要为人民服务必须民族化,用中国音乐里面的民歌、戏曲作为素材来写曲子。我脑子里有很多越剧音调,就用越剧音调写了一个弦乐四重奏,取名叫《梁山伯与祝英台》。”

△弦乐四重奏《梁山伯与祝英台》手写谱

如何让小提琴这件西洋乐器被更多老百姓接纳和喜欢?何占豪任组长的“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就是把刚刚初具雏形的弦乐四重奏《梁祝》丰富成交响乐,向国庆10周年献礼。何占豪搜肠刮肚,最后决定,回到越剧演出现场找寻灵感。

“一到越剧尹派小生对林黛玉唱‘妹妹呀’,观众里的小姑娘就喊叫,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大家是买票来听几声‘妹妹呀’。我回来记下来旋律,给它划分节奏,《梁祝》就是这么来的。”

△何占豪与同学组建“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并担任组长

一句让观众为之痴迷的唱腔,饱含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就这样,以越剧《红楼梦》等唱段音调为素材,模仿越剧尹派创始人尹桂芳演唱时的“绵柔”吟腔,何占豪用小提琴反复试奏和改编之后,充满越剧风格的《梁祝》爱情主题出炉;而“三载同窗”中的小快板主题,同样是通过越剧唱段插曲进行改编而成。后来,作曲系的陈钢加入创作,两人决定,大胆将中国传统套曲与西方奏鸣曲式相结合,兼顾中国老百姓的审美习惯和音乐结构的整体统一。

从凄美爱情到家国情怀

“音乐人要有担当”

从交响诗《龙华塔》、二胡协奏曲《莫愁女幻想曲》,到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英雄泪》,再到交响秦腔组曲《根据地》……作为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何占豪总说,我的作品不只有《梁祝》那样凄美的爱情,更多的是讴歌英雄、体现家国情怀的作品,音乐人要负责任、有担当。

“作为作曲家,我们有责任把先辈用血汗换来美好生活的胸怀写出来,来感动现在的年轻人,让他们得到共鸣。我们作曲家并不是为自己创作,要讲究社会功能,对社会起到作用。”

△何占豪指挥《重上井冈》

《梁祝》诞生于上海音乐学院,而何占豪的家就住在音乐学院隔壁一条不起眼的弄堂里。老式房子没有电梯,小小的两居室却拥有一个浪漫的名字——“艺术家公寓”。靠北的一间,不足十平米,却挤下了一架钢琴、一张书桌和书柜,里面满满装的都是碟片,这就是何占豪的工作间。虽然同时有两三个学生来访就会显得局促,但留校任教六十载,直到退休他都没有搬离这里。

毕业30多年的刘建宽已经是国家一级作曲家,如今在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担任主任,像许多何占豪的学生一样,他经常专程从外地赶来上海看望老师,而无论带着什么问题来,每一次都不会“空手而归”,总能重温一堂何老师的小课。

刘建宽:何老师说,不管写什么作品,首先要有内容,然后定题目。没有内容人家体会不到你作品中真正的情感。同时,光是内容好还不够,真正要写出好作品,需要去实地考察、去采风,要跟老百姓打成一片。

几十年来,教学和创作几乎占据了何占豪的全部时间。为了全身心投入角色、融入感情,他把夜晚的宁静留给灵感,自创了“分段式睡眠”,直到现在。

何占豪:我一般吃了晚饭就睡觉,睡到十点半起来写东西,起码要写到凌晨两点半、三点。我这个人一天到了两个世界,白天在现实的世界,晚上就要进入角色的世界。

他说还有很多事要做音乐事业要一棒棒传下去

在工作间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台将显示器竖屏设置的台式电脑,拐角的另一侧则是一个电子琴编曲键盘。早在二十年前,何占豪就主动学习用电脑编曲。这位老人如今仍走在时代前沿,他笑称只需要“费点功夫”。

△何占豪在工作间进行创作

古筝音乐作品是目前何占豪投入创作心血最多的器乐作品,今年,他专门在何占豪音乐艺术传承中心开办了“大师班”。

“我说我没退休过,给他们办训练班、学习班,我把我的理念方法都告诉他们。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写雅俗共赏的曲子,在国际上有一定的高度,而且老百姓都听得懂、受欢迎。”

△何占豪在“大师班”授课

“音乐事业要像接力棒一样,一棒接一棒地传下去。”讲台之上,90岁的先生与90后青年古筝演奏家陈蓓萱同台授课,一老一少之间,不同的是岁月的沉淀,相同的是他们正为之全力以赴的夙愿。

“从小的时候听何老师的课,到现在与何老师配合去上课,对我来说是一个成长。何老师有一颗永远年轻的赤子之心,他最关注的事情就是谁需要他做什么事。虽然90岁了,但有需要他的地方他一定会冲出来。”

记者手记

我是记者刘梦雅。一曲《梁祝》惊艳世界,可在何占豪先生家中的一个镜框里,一份已经泛黄的报纸上却醒目地写着《创作“梁祝”,一生遗憾》。先生坦言,这正是他的心声——《梁祝》的创作,让他从音乐生涯之初便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不过却很遗憾自己在《梁祝》之后创作的其他作品鲜为人知。

舞台聚光灯下,先生身穿燕尾服、手拿指挥棒,在旋律中挥洒自如;夜深人静之时,坐在书桌前,他又穿越历史与时空,将灵感融入跳跃的音符,至今笔耕不辍。

问及先生年过九旬身体还如此硬朗的秘诀是什么?先生告诉我,一是要每天按时锻炼,他走路的速度连很多中年人都跟不上。而另一个秘诀则是心态要好,但凡碰到麻烦事,统统归结为四个字“小事一桩”,因为他还有许多更要紧的事要去做。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樊新征 肖源

记者丨刘梦雅 杨静 林馥榆

统筹丨张棉棉

播音丨王娴 唐子文

摄像丨刘永波

音频制作丨周天纵

视频剪辑制作丨章宗鹏

新媒体编辑丨刘波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