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第一财经旗下的“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以下简称“榜单”)。
榜单将全国337座城市,分为以下五个阵营:
一线城市(4个)、新一线城市(15个)、二线城市(30个)、三线城市(70个)、四线城市(90个)、五线城市(128个)。
榜单虽有争议,但贵在坚持,截至今年,已经是该榜单连续第八年发布。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榜单侧重的是商业魅力,不是GDP、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等指标。
具体来说,商业魅力指数分为以下五个维度
与去年的榜单相比,今年的榜单有哪些变化呢?
一线城市还是北上广深四大金刚,广州在2022年反超深圳之后,2023年继续稳居商业魅力城市第三名。
新一线城市中,成都已连续十年位居榜首,重庆超过杭州居第二名,佛山跌出新一线城市,昆明重返新一线。
佛山虽然跌出新一线城市榜单,但稳居二线城市第一名。
下面就具体来分析一下。
01
一线城市座次仍然是:上北广深
首先来看一线城市的座次,依次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
相比2022年的榜单,上海继续超过北京,广州继续排在深圳之前。
而2021年的排名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上海是中国最大、最精致的商业城市,排在第一,众望所归。
广州是享誉全球的千年商都,商贸是广州最显著的城市特征之一,在商业魅力榜上超过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也实属正常。
02
新一线城市座次洗牌
昆明重返,佛山跌出
本来一线城市之后要叫二线城市,但考虑到成都、杭州、武汉这些城市迅猛的发展势头,呈现出一种1.5线城市的观感。
所以第一财经给这类城市取了新名词,叫做:新一线城市。
下面来看看2022年新一线城市排名
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青岛、昆明、宁波、合肥。
与上一年相比,比较明显的变化是,西安反超武汉,青岛排名上升三位,昆明重返新一线,佛山跌出新一线。
从地区分布来看,15个新一线城市中,南方城市占了11个,北方城市仅剩下4个,分别是西安、天津、郑州、青岛。
总结最近10年的榜单,新一线城市俱乐部阵容逐渐清晰。
固定嘉宾有10位:
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长沙、青岛。
自榜单发布起,它们便一直位列“新一线城市”。可以说,它们是北上广深之后,最稳的城市。
飞行嘉宾若干:
郑州、东莞、宁波、沈阳、无锡、佛山、大连、合肥、昆明、厦门等。
这些城市,都曾位居新一线城市阵营,但发挥不是很稳定,偶尔会滑出新一线城市榜单。
03
二线城市30个,佛山排名第一
以下是2023年入选《榜单》的30个二线城市名单
以下是2022年的30个二线城市名单
对比可以发现,昆明从二线城市紧急新一线城市,佛山从新一线城市跌落至二线城市,但稳居二线城市的首位。
排在佛山之后的是沈阳,这是东北三省排名最高的城市。
无锡超过济南,排在二线城市榜单第四名。
此外,南宁、泉州、绍兴、金华、常州等城市的排名有上升。
04
主要城市“商业资源聚集度”排名
商业资源聚集度包含大品牌青睐指数、商业核心指数、基础商业指数,直接反映一座城市在商业领域的硬实力。
四个一线城市与15个新一线城市在商业资源聚集度的排名如下
05
主要城市“城市枢纽性”排名
“城市枢纽性”包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指数、交通联系度指数、物流通达度指数、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主要城市的排名如下
在枢纽性排名中,北京反超上海,成都反超广州,深圳则排至第七位,显示深圳虽然经济很强,但在城市综合功能上有点“偏科”,枢纽性不太理想,低于重庆、西安等大区中心城市。
06
主要城市“城市人活跃度”排名
城市人活跃度包含消费活跃度、社交活跃度、夜间活跃度等三个指标,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排名前四,应该没啥争议。
但杭州在这项排名上超过成都,有点不太理解。毕竟,论消费活力、社交热情、夜生活丰富度,我感觉成都是更强的。
07
主要城市“生活方式多样性”排名
08
主要城市“未来可塑性”排名
9
2023城市商业魅力
排行榜完整榜单
5月30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有15座城市上榜新一线城市,看看你所在的城市是几线?
图为南宁城市风光。陈冠言 摄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评选标准有哪些?
这份榜单是通过近200个品牌、17家互联网公司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围绕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一级维度来评估337座地级及以上城市。
商业资源集聚度聚焦大品牌青睐度、城市商圈实力和基础商业能级。城市枢纽性由城际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联系度、物流通达度、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构成。城市人活跃度指数,衡量消费、社交和夜间三个维度的活跃情况。生活方式多样性主要测量出门新鲜度、消费多样性和休闲丰富度。未来可塑性通过产业创新、人才吸引、消费潜力与城市增长评价城市发展潜力。在纳入《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评估的全国内地337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共选出了15个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青岛、昆明、宁波、合肥。
受数据时效的影响,《2023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各项指标主要采用的是2022年全年或者截至2023年年初的数据,其中的非常态和不确定性因素有较多干扰。
你的城市排在几线?
根据榜单可知,广西有1个二线城市,2个三线城市,2个四线城市和9个五线城市。
其中,南宁属二线城市,桂林、柳州属三线城市,北海、玉林属四线城市,百色、梧州、贵港、钦州、河池、贺州、来宾、防城港、崇左属五线城市。
在2022年的排行榜中,百色、梧州为四线城市,今年掉至五线城市。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
南宁市作为广西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金融中心,也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窗口和前沿。随着“强首府战略”深入实施,南宁不断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全方位对外开放,推进工业振兴、发展新兴产业等,提出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措施,打造人才发展“强磁场”,提高南宁的竞争力。随着平陆运河建成后,南宁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南宁素有“中国绿城”美誉。朱其芳 摄
柳州和桂林同为三线城市。柳州是广西第二大城市,也是广西最大的生态工业城市,同时也是深受全国各地游客喜爱的“网红”城市。如今,柳州市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打造具有工业城市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让柳州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加强劲。
图为柳州市文惠桥。蒙鸣明 摄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如今,桂林正加快推进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航拍的桂林山水。杨宗盛 摄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城市划分标准,国家并没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说法。根据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按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将城市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至1000万为特大城市,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和100万至300万的II型大城市并称为大城市,50万至100万的城市为中等城市,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
按城区常住人口划分,广西3个城市为大城市,分别是:南宁市、柳州市和桂林市。截至2022年末,南宁市常住人口为889.1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625.62万人;柳州市常住人口419.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5.80万人;桂林市全市常住人口495.6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8.14万人。
资料图为贺州城市风光。郑树强 摄
《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提出,到2035年,推动南宁建设成为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及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带风情的生态宜居特大城市。
《规划》还提出,推动柳州、桂林升级发展,建设广西副中心城市,推动柳州建成广西现代制造城,推动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深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蓝色生态湾区,加快建设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百色建设桂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
《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积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到2025年,梧州、北海、玉林市建设城区常住人口超100万的大城市,钦州、贵港市建成中等城市,防城港、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崇左市向中等城市迈进。
来源:广西头条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