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排盘 > 星盘查询

葛曼棋个人资料(葛曼棋个人资料身高体重)

时间:2023-12-27 21:55:16 作者:舍我其谁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福建田径运动员葛曼棋:岁月不负追梦人

图为葛曼棋参加陕西全运会(资料图)。 葛曼棋供图

图为葛曼棋参加陕西全运会(资料图)。 葛曼棋供图

中新网福州10月9日电 (叶秋云)“四年磨一剑,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岁月不负追梦人。”随着陕西全运会落下帷幕,福建田径运动员葛曼棋在朋友圈写下此句,感慨万分。

10月9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葛曼棋,她正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上学。她表示,今年赛季圆满结束,没有留下一丝遗憾,“可惜的是师父没一起站在最高领奖台上见证我们的辉煌战绩”。

图为葛曼棋(右一)和运动员们出发东京时合影留念(资料图)。 葛曼棋供图

福建田径历史上首个全运会“三金王”

第十四届全运会于9月20日在陕西西安拉开战幕,此时的福建莆田、厦门等地陆续发现本土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由此,参与第十四届全运会的福建省代表团人数减少,葛曼棋的主管教练刘朝旭无法随同前往。

透过视频画面,刘朝旭仔细观察着葛曼棋在比赛过程中的表现,而后通过电话、视频在后方进行指导。不过,这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葛曼棋的斗志,最终在100米、200米和4×100米决赛中收获三枚金牌,成为福建田径历史上首个全运会“三金王”。

“四年前,我在天津流下遗憾的泪水。在那一刻,我就决定一定要在四年后为背后默默支持我的人争一口气。今天在西安拿下了三金,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没有白费。”9月25日,葛曼棋在朋友圈如是袒露心声。

“每一场决赛,我都铆足了劲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福建省体育代表团主动压减运动员、教练员、队医参赛人数,比完赛,来自福建的运动员们就自发地互相看包、一起训练。葛曼棋透露,可能是因为憋着一口气,想要为家乡战“疫”做点什么,这次福建运动员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以说是打了一场比较难的战”。

福建省体育局资料显示,福建共有430人获得参与陕西全运会资格,最终366人参加了28个大项、203个小项的决赛,取得了25金17银18铜、奖牌总数60枚的优异成绩,金牌排名全国第七位。

对于在陕西全运会上取得的好成绩,葛曼棋觉得是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全运会上取得的成绩,此前的训练中都有保持,这是意料之中的。”葛曼棋表示,8月初,东京奥运会结束回国后,在北京度过了21天的隔离期,回到福州进行训练时,发现因为多次的地域调整和气候影响,身体感到不适。此外,隔离期间,体能训练跟不上,她也十分担心会对全运会比赛产生影响。

图为葛曼棋参加东京奥运会(资料图)。 葛曼棋供图

中国女子田径新一代新星

今年,对于葛曼棋来说是收获年。

在7月31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女子100米半决赛中,葛曼棋以11秒22的成绩位列小组第七。虽无缘女子百米飞人决赛,她却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上第一个跻身奥运会女子100米半决赛的选手,也是1984年以来中国队37年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纪录。

这是她的第二趟奥运之旅。葛曼棋说,自己的表现还是挺好的,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单项比赛,取得算是比较稳定的成绩。

话语中,透露着些许的可惜。她表示,虽然保持了往日的纪录,却没有发挥最好的状态。

参加东京奥运会,葛曼棋除了要准备个人单项的训练外,还要和队友练习女子4*100米接力。她告诉记者,去东京之前,因练习强度过大导致大腿肌肉疲劳损伤,为了能够尽快恢复,她休息了十余天。“比赛前几天,才敢训练一下,幸亏没影响到比赛。”

8月6日晚9时30分,葛曼棋出战东京奥运会女子4*100米接力决赛,最终,中国队以42秒71的成绩获得第六名,创造了中国女子4*100米接力新的历史。

赛场上实力不俗,赛场外的葛曼棋是一个特别爱美、会打扮的姑娘。亮相全运会时,她的发型和东京奥运会时一样,都是哪吒头。她说,梳着哪吒头,都会取得好成绩,她希望能够一直继承好的运气。

好运气,都是不断努力积累出来的能力。如今,24岁的葛曼棋已成为中国女子田径新一代的新星。她说,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记住这一刻,但不是只到这一刻,随着比赛结束,一切归零。重新开始,继续默默前行,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福建田径运动员葛曼棋:岁月不负追梦人

图为葛曼棋参加陕西全运会(资料图)。 葛曼棋供图

图为葛曼棋参加陕西全运会(资料图)。 葛曼棋供图

中新网福州10月9日电 (叶秋云)“四年磨一剑,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岁月不负追梦人。”随着陕西全运会落下帷幕,福建田径运动员葛曼棋在朋友圈写下此句,感慨万分。

10月9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葛曼棋,她正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上学。她表示,今年赛季圆满结束,没有留下一丝遗憾,“可惜的是师父没一起站在最高领奖台上见证我们的辉煌战绩”。

图为葛曼棋(右一)和运动员们出发东京时合影留念(资料图)。 葛曼棋供图

福建田径历史上首个全运会“三金王”

第十四届全运会于9月20日在陕西西安拉开战幕,此时的福建莆田、厦门等地陆续发现本土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由此,参与第十四届全运会的福建省代表团人数减少,葛曼棋的主管教练刘朝旭无法随同前往。

透过视频画面,刘朝旭仔细观察着葛曼棋在比赛过程中的表现,而后通过电话、视频在后方进行指导。不过,这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葛曼棋的斗志,最终在100米、200米和4×100米决赛中收获三枚金牌,成为福建田径历史上首个全运会“三金王”。

“四年前,我在天津流下遗憾的泪水。在那一刻,我就决定一定要在四年后为背后默默支持我的人争一口气。今天在西安拿下了三金,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没有白费。”9月25日,葛曼棋在朋友圈如是袒露心声。

“每一场决赛,我都铆足了劲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福建省体育代表团主动压减运动员、教练员、队医参赛人数,比完赛,来自福建的运动员们就自发地互相看包、一起训练。葛曼棋透露,可能是因为憋着一口气,想要为家乡战“疫”做点什么,这次福建运动员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以说是打了一场比较难的战”。

福建省体育局资料显示,福建共有430人获得参与陕西全运会资格,最终366人参加了28个大项、203个小项的决赛,取得了25金17银18铜、奖牌总数60枚的优异成绩,金牌排名全国第七位。

对于在陕西全运会上取得的好成绩,葛曼棋觉得是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全运会上取得的成绩,此前的训练中都有保持,这是意料之中的。”葛曼棋表示,8月初,东京奥运会结束回国后,在北京度过了21天的隔离期,回到福州进行训练时,发现因为多次的地域调整和气候影响,身体感到不适。此外,隔离期间,体能训练跟不上,她也十分担心会对全运会比赛产生影响。

图为葛曼棋参加东京奥运会(资料图)。 葛曼棋供图

中国女子田径新一代新星

今年,对于葛曼棋来说是收获年。

在7月31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女子100米半决赛中,葛曼棋以11秒22的成绩位列小组第七。虽无缘女子百米飞人决赛,她却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上第一个跻身奥运会女子100米半决赛的选手,也是1984年以来中国队37年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纪录。

这是她的第二趟奥运之旅。葛曼棋说,自己的表现还是挺好的,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单项比赛,取得算是比较稳定的成绩。

话语中,透露着些许的可惜。她表示,虽然保持了往日的纪录,却没有发挥最好的状态。

参加东京奥运会,葛曼棋除了要准备个人单项的训练外,还要和队友练习女子4*100米接力。她告诉记者,去东京之前,因练习强度过大导致大腿肌肉疲劳损伤,为了能够尽快恢复,她休息了十余天。“比赛前几天,才敢训练一下,幸亏没影响到比赛。”

8月6日晚9时30分,葛曼棋出战东京奥运会女子4*100米接力决赛,最终,中国队以42秒71的成绩获得第六名,创造了中国女子4*100米接力新的历史。

赛场上实力不俗,赛场外的葛曼棋是一个特别爱美、会打扮的姑娘。亮相全运会时,她的发型和东京奥运会时一样,都是哪吒头。她说,梳着哪吒头,都会取得好成绩,她希望能够一直继承好的运气。

好运气,都是不断努力积累出来的能力。如今,24岁的葛曼棋已成为中国女子田径新一代的新星。她说,未来的路任重而道远。记住这一刻,但不是只到这一刻,随着比赛结束,一切归零。重新开始,继续默默前行,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恭喜!26岁中国短跑女飞人宣布怀孕,小2岁老公搂抱她,幸福甜蜜

孔令微,中国短跑女飞人,她是亚运会女子4×100接力冠军得主。如今,26岁的她宣布喜讯,自己怀孕了。老公从后面搂抱着孔令微,后者一脸幸福。

孔令微出生于1995年7月28日,黑龙江省七台河人。巅峰时期,她是中国百米接力女队的主力。2019年世锦赛,孔令微帮助中国接力队时隔22年重返决赛。可惜决赛中,孔令微和葛曼棋的交接棒出现失误,中国队犯规,没有成绩。

2020年9月全国田径锦标赛,孔令微拿到女子200米冠军,在100米比赛中拿到铜牌。2020年12月,孔令微和男友石佳男官宣领证结婚。值得一提的是,石佳男也是短跑运动员,横行对比,石佳男名气不如妻子大,不过,石佳男比妻子孔令微小2岁!

2021年,孔令微还参加了全运会,成绩一般,当时,孔令微写道,“希望我在堕落的时候,不是得到嘲讽和谩骂,而是跟我说,你永远都是最棒的,谢谢你们支持我。给我力量,让我知道我的背后,还是有人关心着我,懂我,感慨了。”基本上,去年全运会后,她就退役了。

现在,两人传来好消息,孔令微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是的,约了一个小北鼻,在2022年的某一天见面。”

孔令微晒出自己的孕照,老公从后面搂抱着她,两人很幸福。当然,孔令微也晒出了不少个人照片,虽然怀孕了,但孔令微的颜值仍然在线。

值得一提的是,孔令微经常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恩爱照片,现在,他们要变成一家三口了。

显然,孔令微虽然才26岁,但她已经退役了,未来也不会复出了,她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家庭上。毕竟,孔令微也算辉煌过了,职业生涯没有什么遗憾。

从思明奔向东京!中国短跑名将葛曼棋在厦“暴风成长”的故事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7月29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东京奥运会已开赛一周时间,厦门输送的三位名将谌龙、林文君、葛曼棋将陆续在东京赛场上亮相。

7月28日凌晨5时30分,国家田径队大部队从北京出发,葛曼棋位列其中,她是我国女子100米、女子4×100米接力的绝对主力,将代表中国队参与这两项赛事的角逐。

出生在三明,成长在厦门,葛曼棋从思明启程,一路奔赴奥运的舞台。昨日,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葛曼棋的输送教练,了解葛曼棋在思明的成长之路。

教练印象

个子小却是短跑好苗子

输送教练宋书林记得,初见葛曼棋是在2007年,当时她刚满10岁。因热爱田径,葛曼棋父母带着她,专程从福建三明来到厦门,在厦门竞技体育发展中心见到了宋书林。

宋书林是我国优秀的十项全能运动员,曾获得第八届全运会十项全能冠军。葛曼棋给宋书林的第一印象是个子小,她的父母也不高。练十项全能大多需要高个子,虽不是“十分满意”,宋书林认为葛曼棋是练短跑的苗子,就将她留了下来。

从那时起,葛曼棋开启了在厦门的求学生涯。2007年9月,她转学到梧村小学,早上上文化课,下午跟着宋书林练习田径。小学毕业后葛曼棋升入湖滨中学。同样看着她长大的初中班主任廖梅玉说,葛曼棋在校表现很出色,曾多次代表学校在思明区和厦门市中小学田径锦标赛中斩获短跑第一名。

父母不在身边,教练就是葛曼棋最亲近的人,既管训练、管学业,还要管生活。“外界可能以为体育生并不重视文化课,其实不然,我要求孩子们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体育生可能比较好动,我也总跟她说,动要如风一样,静也要能坐下来。”宋书林说,每到晚上,他就督促孩子们学习读书,而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他总是格外关照,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

“除了天赋高之外,她还很刻苦。”宋书林印象中,葛曼棋个性活泼又坚韧,每逢能力跑和长跑之类的训练,她总是比同龄人认真,教练指导后,总是自己一个人做技术模拟练习。在厦门的三年训练中,葛曼棋的成绩提高很快。

如获至宝

测试成绩征服教练的心

其实,葛曼棋不是一开始就选择短跑,她曾主攻过一段时间撑杆跳,最后还是受限于身高。宋书林说,不知道孩子未来能长多高,因此所有项目都要练习,比如短跑、跳远、跨栏、撑杆跳等,之后再根据孩子身材和自身特点来选择项目。渐渐地,如预期一样,葛曼棋在短跑上显示出过人的天赋。

“老刘,我给你介绍一个好苗子吧!”为了给葛曼棋更好的发展,2010年福建省运动会前夕,宋书林专程带着葛曼棋前往福州,见了他的好朋友刘朝晖教练,当时刘教练主要带跨栏。

“看第一眼他也没有相中。”宋书林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先测100米,一人拿一个秒表,跑完后我的秒表显示11秒77,他的显示11秒78,我们互相看着对方,大眼瞪小眼,都觉得不可思议。”刘教练如获至宝,对宋书林说:“老宋,这个苗子给我吧!”

宋书林说,葛曼棋是比赛型选手,以前训练时100米最快只达到12秒45左右,但当天关键测试发挥得特别好。

披荆斩棘

奔向东京赛场为国争光

跟着刘教练训练时,葛曼棋还只有13岁,达不到进入省队的年龄标准,于是她先在省队进行试训,2013年正式进入省体工队。由此,她开始在各赛中崭露头角。

2013年,葛曼棋获得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女子100米决赛金牌;2016年首次征战里约奥运会;2019年多哈田径亚锦赛女子接力队斩获4×100米冠军;2020年夺得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100米冠军。今年以来,葛曼棋在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100米决赛中跑出11秒15夺得冠军,今年排名亚洲第一位。

这一切,宋书林都看在眼里,他时常给予葛曼棋父亲一般的关心。出征东京前,葛曼棋在武汉集训,宋书林专程飞到武汉见了她一面,“见她就是为了给她打气,给她一点鼓励,希望不要有压力,赛出自己最好的成绩”。

晨报记者获悉,几天前葛曼棋刚从武汉转到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基地,与队友们练习磨合接棒。女子4×100米接力是中国队的备战重点,女孩们将力争进入决赛,葛曼棋参与的女子100米也剑指决赛。

“我们也期待她能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宋书林说。

(记者雷妤)

无缘奥运领奖台的他们,却为中国创造了历史

摘要:东京奥运会今晚落幕,中国代表团以38金、32银、18铜的成绩位列奖牌榜第二。

而闭幕式上,中国代表团的旗手是位无缘领奖台的运动员,苏炳添。往届奥运会闭幕式,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的,通常是身材高大的男篮运动员或金牌得主。

没人会怀疑这个决定。当苏炳添跑进9秒83,成为人类百米历史上第12快的人、第一个站上决赛跑道的亚洲人,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位即将年满32岁的老将代表了一种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金银铜牌,直观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追求。但和苏炳添一样,很多选手虽没有奖牌,依旧实现自我突破,甚至代表族群、地区创造了新历史。

一百多年前,当顾拜旦创办现代奥运会时,这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曾说,竞技运动与艺术、 品德高尚的公民共同构成了支持古希腊文明的三大支柱。我们撷取了东京奥运会10组中国运动员的故事,他们的成绩虽未体现在奖牌榜上,但同样值得被记住——他们也完美诠释了为什么竞技精神堪比杰出艺术和高尚品德,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存在之一。

文| 周航 李晓芳 潘小乐

“亚洲人可以跑进9秒85,这个人可能是我”

苏炳添 男子百米决赛第六名

25岁被视作短跑运动员的黄金年龄,那时的苏炳添却失去了自信。2014年亚运会后,他陷入了低谷,跑接力时交棒都交不出去。输得太多,他开始更换起跑腿,但第二年美国冬训,只能跑10秒80,连女选手都不如。当时的苏炳添考虑过退役,他感到浑身有劲,“但一跑就跑不动”。

对一个竞技选手来说,这几乎是通往伟大的必经之路,不断自我怀疑、否定,又不断迎接挑战、超越自己。这些都发生在短短数年间。

走出那段艰难时光,苏炳添在2018年达到事业顶峰。他连续刷新室内60米亚洲纪录,又在百米赛道上十天内两次跑出9秒91,追平亚洲纪录。

在自己撰写的论文中,苏炳添将成绩首先归功科学和专业的训练。新合作的外教全面诊断了他的缺陷,从“股后肌群力量和踝关节力量不足”等体格问题,到起跑姿势不合理等技术问题,都安排了针对性训练。

逐渐跑到极限,苏炳添预测,亚洲人可以跑进9秒85,“这个人可能是我。”即使他不行,他也希望,“退役后能带出这样的选手”。

顶尖的亚洲田径运动员几乎都有某种使命感。苏炳添曾多次说起影响自己最深的人是刘翔,称他是照亮自己的那道光。

启蒙教练杨永强也对苏炳添说过这样一段话:“练短跑的人这么多,但真正有天赋跑上国际水平赛道的人没几个。所以你应该好好练,你要为参加这一类运动的人去做,去挖掘自己。”

告别短跑运动员的巅峰期后,苏炳添依旧投入了东京奥运会周期,但伤病开始频繁找上他。

2019年,他伤到腰,缺席了亚锦赛,复出后成绩并不理想,世锦赛半决赛即遭淘汰。伤情严重时,“连腰都不能自如弯直,可能系鞋带、穿裤子这些动作都难以正常完成。”

第二年,苏炳添又拉伤了左肩,需要几个月康复。连续受伤,外界不禁担心这位老将的奥运前景。

曾有人问苏炳添为何坚持,他回答说,自己也问过美国名将罗杰斯,为何33岁还在跑,罗杰斯说,“为了生活!”

“我觉得这个回答特别好,生活不只是糊口,跑步是我们的职业,我们应该把自己能做到的做好,不让家人、朋友、身边的人失望,带动从事这个项目的年轻人,就把它当作一个事业来做。”他说。

为了这份事业,苏炳添一直保持规律生活,每天晚上23点睡觉,早上7点多起床。他不抽烟不喝酒。

对一个老将来说,再次站上奥运会舞台,本身已经是意志力和自律的胜利。

东京奥运会,当在半决赛跑出惊人的9秒83,历史性闯入决赛,又在决赛再次跑入10秒大关后,苏炳添感到的是无比满足。他说自己没有遗憾了。

几天后,接受视频采访,苏炳添说,“我们中国人破9秒8肯定是没问题的。”他停顿了一下,望向半空,似乎有些哽咽,“但是我觉得我应该做不到了。”

第四个梦

谢震业 首次闯入奥运会男子200米半决赛

突破纪录的还有28岁的田径运动员谢震业。他以20秒34的成绩,成为第一个闯入奥运会男子200米半决赛的中国人。

谢震业曾经在2015年的一次采访中谈到过自己的四个梦想,“首先是希望成为第一个200米破20秒的中国人,第二是希望能在单项上进入世界大赛的决赛,还有就是百米破10秒,以及站上世界大赛的领奖台。”

前三个梦想都在一项一项地完成。2018年法国蒙特勒伊田径赛男子100米决赛中,谢震业成功突破10秒大关。2019年7月,英国伦敦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200米决赛上,在最后的50米他疯狂赶超其他选手,最终夺冠,成为第一个男子200米破20秒大关的亚洲人。同年的卡塔尔多哈田径世锦赛,谢震业获得第七名,在他之前,还没有中国运动员闯入过世锦赛和奥运会级别的世界大赛200米决赛。

6年前的梦想只剩下最后一个还未实现。

谢震业在奥运前的一次采访中说道,“奥林匹克精神就是更快、更高、更强,前面的那个更,其实就是我们所要去突破,去追求的,就是不断地去创造自身的一个极限,和不断地去打破人类的极限。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奇迹的力量,也是我们竞技体育的魅力。”这是奖牌之外,奥运和运动本身带给人类的惊喜与感动。

“我把领奖服都准备好了”

王春雨 女子800米决赛第五名

红色的蝴蝶结在800米赛道上翻飞——这是26岁的中国选手王春雨特意挑的,扎在头上,想要一个好运。

东京奥运会的首个比赛日,女子800米预赛,王春雨获小组第三,成功晋级半决赛。7月31日的半决赛,她戴着红色蝴蝶结跑出1分59秒14的成绩,刷新了自己的最好成绩,晋级决赛。

8月3日的决赛,王春雨想起了17年前的刘翔,“我特别记得翔哥说的一句话,谁说黄皮肤的人不能进奥运会前八,我觉得我做到了。”她最终以1分57秒再次刷新个人最好成绩,拿下第五名,也创造了中国选手首度晋级奥运会女子800米项目决赛的历史。

但她哭着走到了采访区,头上的蝴蝶结一颤一颤,“我把领奖服都准备好了,所以还是很遗憾。”语气里有失落和不甘。这是一个回老家帮父亲掰玉米棒时,也会将田间土埂当作训练赛道的运动员,来回跑几个回合,累了再到地里掰玉米。

王春雨喜欢在比赛中给自己定一些“目标奖励”,比如闯进半决赛时,她决定如果进了决赛,就去奥运村的美甲店做一个指甲。如果在决赛中拼出好成绩,就给自己“买一个包包”。指甲做了,但包包一直没买,赛后接受采访时,王春雨说,从参加国内的各项赛事开始,她就一直用这个奖励激励自己,但从来没有真正兑现。她说,“因为我觉得还有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目标在等着我。”

庄户人家的孩子肯吃苦

张冬 男子单人皮艇1000米第六名

只剩最后250米了,张冬奋力抡桨,连续超越两位选手,第6个撞过终点线。这个第6名,教练张福军觉得,意义不亚于苏炳添刷新百米亚洲纪录。

和苏炳添一样,张冬在半决赛付出了所有,只休息一个多小时,又驶入决赛航道,决赛成绩稍逊于半决赛。这不重要了。作为国内千米皮艇第一人,25岁的张冬已经完成突破,皮划艇向来为欧洲传统强项,男子皮艇项目更罕见亚洲人身影。

十年前,潍坊队教练汪振吉一眼就相中了张冬——15岁的他1米85,高大魁梧,一看就是练皮划艇的好料。第一次坐上皮划艇,张冬就掉进了水里。他回忆,第一周练平衡,自己每天要翻20次。冻冷了,他上岸跑跑步,接着再下去翻。进队60人,只有10个人留了下来。再后来,只有张冬能完成全部训练。

“从庄户人家(指种田人家)出来的孩子,肯吃苦。”张冬爷爷张克圣说。话虽如此,这位80岁的农村老人看到孙子的手依旧心疼不已,水泡破了形成老茧,一个叠着另一个。

潍坊本地媒体报道,张冬家境不好,特别能吃,一顿饭能吃一大盆,因此身体格外强壮。至今,他的老家村庄收不到CCTV5+信号,张冬父亲舍不得开通付费频道,看比赛要搭车去女儿家。

进国家队后,训练更艰辛,最多一次要划40公里,出去20公里,回来20公里,五个小时一直在划。“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又累又饿。”张冬说。

今年2月1日,张冬和妻子马青领了证。他们相识于赛场,同为皮划艇选手,马青也参加了本次东京奥运会。赛后,张冬将成绩归功于近几年中国皮划艇与世界全面接轨,“各个项目都在突破,我很幸运能赶上这么好的时代。”

男子皮艇项目,张冬队友王丛康和卜廷凯也在东京创造了历史,他们闯入双人皮艇1000米决赛,最终位列第八。

从激流划向静水

林文君 女子200米单人划艇第六名

奥运会的划艇赛事一直是男运动员的专利,这或许是因为划艇所需的爆发力与控制力对女运动员来说较难达到。但在东京赛场上,林文君成为中国第一个参加200米单人划艇并且进入决赛的女运动员。

东京海之森水上竞技场泛着细浪,闪烁着银光。林文君左膝跪在跪垫上,在靠近中央的第六水道等待出发。

刚开始练习皮划艇时,林文君所面对的水面远不似这般平静。2010年,13岁的她在参加市田径运动会时,被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的教练林敬伟选中。激流回旋要求运动员坐在皮艇中,用最短的时间通过一段湍急的人工航道,水流落差一般大于5米。

训练四年后,林文君陷入瓶颈期。在2014年省运会比赛失利后,她一度想放弃,教练林敬伟开导她:“一旦现在放弃了训练,那你的运动员生涯就只能停在这里了。”

林文君坚持了下来,在教练的建议下转换项目,改练皮划艇静水项目。当时女子皮划艇静水项目还未被列入全运会和省运会的比赛项目中。艇、赛道、规则甚至比赛姿势,对林文君来说,都是全新的。但她开始展现优势,在2017年亚洲皮划艇静水锦标赛上,林文君获得女子单人划艇200米第一名。2019年,林文君和队友一起参加世界静水皮划艇锦标赛,获得女子双人200米划艇冠军。

如今,她划到了奥运会赛场。比赛进入后半程,她的桨频由出发阶段的94桨每分钟,逐步下降至82桨每分钟。虽奋力追赶,最终还是以落后于冠军1.676秒的成绩获得第六名。“真没想到,女子划艇刚刚进入奥运会,竞争就这么激烈,国外选手的进步太快了。” 厦门皮划艇名将黄志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转播镜头对准了夺得金牌喜极而泣的美国小将哈里森,镜头的角落里是林文君划向岸边的背影,她是所有选手中最先离开的。

七,真是个吉利的好数

中国女子七人橄榄球队 第七名

这段不足一分钟的视频曾在网上疯狂传播——央视记者问中国女子橄榄球队运动员杨敏:“你知道你们现在进八强了吗?”杨敏有点懵地回答,“不知道。”然后难以置信地连问了三遍,“真的吗?”和队友拥抱庆祝时,姑娘们依然激动到不敢相信,带着哭腔反复确认,“真的假的?我不敢相信真的吗?”

这天上午,中国女子橄榄球队以29:0的分数战胜日本队,凭借积分,挺进八强。这是中国女子橄榄球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这支球队在赛前历经了各种伤病苦痛。2020年3月,一次日常训练中,主力队员陈可怡右肘关节受伤,需要停训几个月进行康复训练。彼时,东京奥运尚未宣布延期。26岁的陈可怡打橄榄球将近十年,以为自己注定要错过职业生涯中或许是最后一次的奥运机会。她把自己关在厕所大哭了一场。

奥运顺延一年,运动员们的命运也在此间交错沉浮。姑娘们说,那是一段灰暗压抑的日子,几次想放弃,但又咬着牙告诉自己再坚持坚持。队里一位饱受伤病困扰的老队员说,“这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最后我留在场上就是勇敢者。”但就在2021年奥运即将来临时,她因伤病选择退出国家队。

2021年7月31日,中国队以22:10的分数战胜了俄罗斯奥委会队,最终获得第七名。队员陈可怡在赛后写道,“我们是七人制橄榄球,我们是奥运会第七名,我是七号陈可怡,真是个吉利的好数。”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中国女子橄榄球队的参赛人员共有13人,她们是:刘潇倩、陈可怡、徐晓燕、王婉钰、杨飞飞、唐铭琳、谷瑶瑶、闫美玲、于晓明、吴娟、杨敏、阮洪婷、于丽萍。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马术三项团体赛 第九名

华天,这支创造历史的团队领军人物,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家世显赫,就读伊顿公学,但最以代表中国参赛自豪。2008年的北京,18岁的他代表中国首次出现在奥运会马术赛场,这个有着中英混血的年轻人便吸引了大量关注。

很长时间,华天是最孤独的骑手,2011年葡萄牙的比赛,他拿到冠军,主办方却没有准备中国国歌,临时去网上下载,他等了一小时才领奖。里约奥运会,华天是中国唯一参赛的马术运动员,在个人三项获得第8名的佳绩。当时华天说:“有一天我会和更多中国骑手一起参加奥运会。”

今年东京奥运会,中国有八名运动员参赛。其中李振强、李耀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父子同战奥运。和华天一起参加团体赛的则是两个江苏人:包英凤和孙华东。

34岁的包英风曾是速度赛马骑手,20岁时转型成为马术骑手;30岁的孙华东则在马场做过四年饲养员,十年前加入一家马术俱乐部 ,才开始接受专业训练。

冲刺奥运会是艰难的挑战。全运会马术比赛只有两星级,参加奥运会则要在四星级比赛达标。这四年,他们都在国外度过。因为疫情,在意大利,衣食住行全部在马车上解决。在荷兰,他们过着超市、马场、比赛场的三点一线生活。

2020年,因为赛驹Teseo受伤,包英凤不得不用备用马FLANDIA2冲线。同年,孙华东看到马腿肿了,瞬间冒出冷汗,用备用马状态起伏不定,直到10月最后一场比赛,才拿到奥运会参赛资格。

一位志愿者看到,障碍赛有的马跑错了路,还有的中暑了,但三个中国选手和他们的伙伴都顺利完成。最终,中国队在14个参赛队中名列第九,创造了历史。

我命由我不由天

女子4×100米接力 第六名

五年前,她们本应站上决赛的跑道,但命运并没有眷顾这四个姑娘——预赛时掉棒的美国队申诉成功,单独重赛,将位列第八的中国队挤出赛场。

从那天开始,中国女子接力一直在为东京奥运会“卷土重来”做准备。虽然实力稳步上升,但在几次世界大赛中,她们的发挥都不理想,两次世锦赛交接棒失误,被取消成绩。

葛曼棋是两次失误的亲历者,尽管她在女子100米单项上不断取得突破,但对交接棒的不自信却一直存在。7月31日,葛曼棋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历史,成为首位晋级奥运会女子100米半决赛的中国选手,赛后她却表示,自己这次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比好单项,而是要和队友配合好,比好接力的比赛。

这次的接力组合是在今年4月才正式确定的。首棒梁小静,反应快、起跑好;二棒葛曼棋,整体实力最强;三棒黄瑰芬,练过200、400米,弯道技术好;四棒“大姐”韦永丽,老将压阵、力拼冲刺。其中的三个人参加过里约奥运会,但对这个新组合来说,没有任何大赛经验。

东京奥运会预赛中,葛曼棋和黄瑰芬交接棒时险些失误,略微延误,但成绩位列小组第3,时隔21年,中国女子接力再度进入奥运会决赛。

决赛后,四个头顶哪吒髻的脑袋凑在一块儿,正如赛前她们告诉记者的那样,“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不被看好的第9赛道,她们跑出了42秒71的成绩,尽管比里约奥运会预赛时慢了0.01秒,但名列第六,创造了中国队在这一项目上的最好名次。

偶像在我隔壁泳道

王简嘉禾 女子1500米自由泳 第四名

女子1500米自由泳是东京奥运会的新增项目。决赛中,24岁的美国名将莱德基以领先第二名两个多身位的绝对优势,成为该项目的首位奥运冠军。9秒后,隔壁泳道的中国选手王简嘉禾抵达,由于体力分配的失误,她仅获得第四。

莱德基游至分道线边,伸出手,与王简嘉禾相握。19岁的王简嘉禾拍了拍莱德基的胳膊,送上祝贺。

虽然没有拿到奖牌,但王简嘉禾已经完成了自己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最大心愿——与偶像莱德基同台竞技,并得到她的一个拥抱。预赛时,她们也在相邻泳道,莱德基游出15分35秒35的奥运纪录,王简嘉禾则将自己去年创造的亚洲纪录又提高了4秒10。

莱德基被世界泳坛誉为“天才少女”,夺得过女子200米到1500米自由泳所有项目的奥运金牌,持有400米、800米、1500米三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王简嘉禾同样被称为“天才少女”,她14岁入选国家队,16岁时在亚运会上横空出世,获得女子400米、800米、1500米自由泳冠军。身高1米82的她,臂展长,上肢有力量,被认为天赋极佳。

然而王简嘉禾自己说:“我不是那种条件特别好的运动员。因为我的水感不是特别好,跟其他人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体重增长也是一直困扰王简嘉禾的难题。5岁时,父母正是为了让微胖的她减减重,才将她送进了体校学习游泳。就在去年,王简嘉禾还因为超重被国家队赶回了家。

那段时间王简嘉禾在一日三餐之外,还要吃大量零食和夜宵。教练每次搜她的房间都能搜出吃的。晚上10点钟,吃过晚饭,要求关灯睡觉以后,王简嘉禾还能一个人吃完一张8-10人份的披萨饼。

王简嘉禾在家想通了,又回到国家队,用20天把体重降了下来。她能吃苦,作为中长距离选手,每天的训练量都在13000-14000米左右。孙杨也曾感叹:“在当今的社会上面能吃这个苦的人不多,我想绝对是少数。”

事实上,王简嘉禾崇拜的莱德基也并非完美的天才。她曾在奥林匹克训练中心做过一次健康状况测试,包括如何移动、如何跳跃等。报告共60页,第二句就写着:“结果显示,非常非常普通。”

“下次还能再来,我才16岁嘛”

曾文蕙 女子滑板街式项目第六名

欢迎来到年轻人的世界,这里音乐永远不会停,东京湾的风吹鼓了选手宽松T恤和长裤。

今年,滑板首次进入奥运会,人们也看到了这项街头运动的挑战性,选手们一次次摔倒在地,然后爬起来,笑着完成下一个动作。

初次登场第五秒,曾文蕙就摔了,板子顺斜坡跑了,她爬起来继续。后面13轮出场,她又摔了7次。预赛后,右膝刚结疤的伤口又蹭破了,白裤子洇出血色,但不是旁人提醒,她都没注意。

这就是滑板,就像曾文蕙所说,“你可能会经常受伤,也可能会想到放弃,但当你真正喜欢上它时,你就一刻也离不开(它)。”

四年前,曾文蕙还是武术运动员,因为滑板入奥,被跨界选材挑中,当时她连滑板是什么都不知道。

是滑板打开了这个广东少女的人生。之前,曾文蕙内向,人生没有目标,不断参加滑板比赛,她说自己越来越开朗,也开始清楚自己想做什么。

目标奥运会,滑板就不再仅仅是酷炫的生活方式,而需要不断重复训练,直到每个动作成为肌肉记忆。曾文蕙还记得第一次“下大杆”,自己站在那里哭了半个小时,“害怕”。

滑板分街式和碗式(公园赛),各有20名选手参加奥运会,曾文蕙街式项目积分位列第20。队友张鑫拿到碗式比赛入场券,她之前是个啦啦操运动员。

预赛大绝招(best trick)阶段,曾文蕙一上来就完成“尖翻5050”动作,拿到4.92的高分,闯入决赛。滑板比赛不预报动作,决赛中选手越比越嗨,纷纷挑战高难度动作,一轮里常常只有一两个人能稳定落地,其余人就是摔。

从第四掉到第六,曾文蕙也临时换动作“尖翻50”,比“尖翻5050”板头更翘,如果成功没准能拿奖牌。

又是一摔。“无所谓啊,滑板就是这样嘛!”赛后她说,“反正下次还能再来,我才16岁嘛!”

参考资料:

三联生活周刊《苏炳添:站上高手的赛道》

GQ报道《苏炳添:9秒83,新的历史》

腾讯新闻《谢震业:兼项是能者多劳 目标瞄准世界赛场》

澎湃新闻《王春雨女子800米拿下第五》

新华社《王春雨晋级奥运女子800米决赛侧记》

央视纪录片《出征》

潍坊传媒网《从零基础到中国千米皮艇第一人》

齐鲁晚报《奥运会上破纪录,潍坊小伙张冬有“秘诀”》

东南网《骄傲!95后三明姑娘林文君出征东京奥运会》

厦门网《厦门选手林文君晋级女子200米单人划艇决赛》

东方新闻《奥运巨星:横扫四金,让对手生无可恋的莱德基的故事》

北青网《四位女飞人咋这么厉害》

新华社《中国女子接力卷土重来 韦永丽:弥补了里约的遗憾》

胡润百富杂志《“东方骑士”华天出征奥运:红色是中国的颜色,也是我的底色》

搜狐体育《孙华东包英凤点名“批评”领队 目标冲击巴黎奥运会》

红星新闻《泳坛天才少女王简嘉禾错过领奖台:曾因太胖被教练赶出国家队》

澎湃新闻《王简嘉禾女子1500米自由泳第四,孙杨曾感叹:她太能吃苦》

新华社《东京之星:我不怕摔,摔在奥运赛场上也不怕》

新京报《16岁滑板少女闯东京,曾文蕙第6但没有遗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