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诗】
勒马持鞭直过来 半有忧危半有灾
恰似遭火焚烧屋 天降时雨荡成灰
【智慧】
此签有“祸福未定”之意,提醒当事人凡事保持乐观。须知事事无绝对,好的不见得就好,坏的也不见得是坏。有些事情往往出乎我们意料,不到最后都还很难说。因此,何必杞人忧天去设想还没有发生的事,不如保持平常心乐观以对。既然“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那就勤加修炼“看淡得失”的本领,当泰山崩于前的时候,也不会眨一下眼睛。
【典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成语“塞翁失马”出自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人间训》。
在边界一带地势险要的地方,住着一个善于用占ト之法推测人事吉凶的人,后人称之为“塞翁”。有一次,他家的马竟然无缘无故越过边界,跑到胡人那里去了,遇到这样的不幸,人们都前来安慰他。这个善于占ト的老头却说:“这怎么就不能算是一件好事呢?”
过了几个月之后,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一匹骏马跑了回来,于是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可是这个老头却说:“这为什么就不能算是一件坏事呢?”
由于家里添了好马,老头的儿子又喜欢骑马,骑着骑着,结果从马上摔了下来,跌断了大腿,人们又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这个老头却又说:“这为什么就不能算是一件好事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去参加战斗。靠近边境一带的人,十有八九都在战斗中战死了,这个老头的儿子由于是个跛子,没有被召参军,免于征战,最终父子双双得以保全生命。
塞翁失马典故是一个循环往复极富戏剧性故事,表明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如果单从哲学角度去看,这则成语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启发人们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身处逆境不消沉,树立“柳暗花明”的乐观信念;身处顺境不迷醉,保持“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签诗】
梧桐叶落秋将暮 行客归程去似云
谢得天公高著力 顺风船载宝珍归
【智慧】
此签有“谋事在人”之意,提醒当事人凡事勿太悲观。在面对艰难困苦时,往往会冒出“不可能”的想法。其实“不可能”是一个消极且没有自信的想法,当我们先入为主地认定某件事“不可能”的时候,通常等于间接否定了自己。世事本就难以预料,所以怎么能认为有些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呢?预设的立场会干扰判断,与其否定不如以积极的态度尝试。
【典故】风送滕王阁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河津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二十七岁。
在王勃27岁这年的秋天,王勃从山西去海南岛,看望被贬为交趾县令的父亲,一路上经过了千山万水。这一天到了马当山,大家都上岸休息了,当王勃独自走过一座古庙时,忽然看见庙旁的石头上坐着一个老头,那老头看起来童颜鹤发,貌若神仙,对着王勃说道∶“你不是王勃吗?”
王勃吃了一惊说∶“正是!请问您怎么会知道呢?”
老头说∶“我早就听说你有救人的善念,而且作的诗义理可观。明天滕王阁有一个盛会,如果你能赴宴作文的话,会名垂千古并且得到路费的。”
王勃说∶“这里离滕王阁有六、七百里路,明天怎么赶得到呢?”
老头说∶“我会用马当神风助你一帆风顺,明天一定淮到。”
王勃拜谢说∶“请问老丈,您是仙还是神呢?”
老头笑说∶“我就是掌管这方水域的中源水君啊!”
接着老头便催王勃快快上船,只见一时祥云环绕,一路上顺风顺水,转眼间就走了数百里路。王勃果然就在盛会当天的早上,赶到了滕王阁。并当场一挥而就,写下了被唐高宗称为千古绝唱的《滕王阁序》。
有颂曰:从来才子是神仙,风送南昌岂偶然。赋就滕王高阁句,便随仙仗伴中源。
观音第八十签说的是什么? 此签家宅平安,自身吉利,求财有利,交易遂意,婚姻双配,行人回,六甲男,田蚕半收,六畜胜,寻人遇,讼胜,移徙吉,失物南,病 安,山坟吉。
观音灵签:第八十签
【上签】:
古人:智远投军
【诗曰】:
真上仙岩要学仙 岂知一旦帝王宣 青天日月常明照 心正声名四海传
【解曰】:
1、 有始有终 莫向西东 心中用事 贵人重重
2、 此卦贵人接引之象,凡事和合大吉也。
3、 此签家宅平安,自身吉利,求财有利,交易遂意,婚姻双配,行人回,六甲男,田蚕半收,六畜胜,寻人遇,讼胜,移徙吉,失物南,病 安,山坟吉。
【古人典故】:
刘智远(知远),沙陀族人,出身贫穷,在患难中和李三娘结为夫妇,住在李家庄,因不堪二舅的欺凌,出外从军,投于岳勋处为部将, 终以战功,官九州安抚使。后又投靠石敬溏。公元九四七年在晋阳自立为皇帝。史称后汉高祖,只有二傅。《白兔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