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住宅风水

古代汉语词典在线查询(古代汉语词典在线查询都是)

时间:2024-01-18 01:30:39 作者:孤独是毒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5种注音方法简介|譬况、读若、直音、纽四声、反切

本文视频版:古代5种注音方法简介 | 譬况、读若、直音、纽四声、反切

我们碰到不会读的字,去查一下拼音就会了,比如“玓”,查出它的拼音是dì,声母是d,韵母和声调是ì,拼读即为“dì”。但是古人识字就没有这么便利了,因为古代没有拼音字母,而汉字又不是拼音文字,没法儿直接表音。那么古人是如何识读汉字的呢?这里给大家介绍5种古代的注音方法。

1.譬况法

“譬(pì)况法”是汉代以前出现的古老的注音方法(存疑,一说起于汉代)。譬况就是打比方的意思,通过对被注字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进行描写来注音。

举几个例子:

乃,内而深;

而,外而浅;

轾(zhì),读似质,缓气言之者,在舌头乃得;

旄(máo),读绸缪(chóu móu)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譬况法虽然可以勉强注音,甚至表明古人有了一定的审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能力,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很不明确,像“缓气言”“内而深”等描写,或许当时的人明白这些术语,但后来看到的人实在是难以领会和运用。

这种方法后来就被逐渐弃用了。(本文作者是阅读甲乙)

2.读若法

“读若法”是汉代出现的注音方法。读若就是读如、读似的意思,也就是被注字的读音同某字或像某字。用读若法注音优于譬况法,因为与譬况法以描述发音情况为主不同,读若法主要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注音。

比如这样:

宋,读若送;

珣(xún),读若宣。

读若法虽然仍带有比况性质,且不像后来的直音法注音那样纯粹(兼具注义作用),但它可以说是汉字真正注音的开始。

这种注音方法的缺点也是不准确,字音只求相像,难以精确。而且还受限于汉字古今音不同,时过境迁,一旦注音字的读音发生变化,注音也就失效了。

3.直音法

“直音法”始于汉代,指的是用一个同音字来注音。这种注音方法源于读若法,但是比读若法更简易、更真确,因为读若法只求近似即可,而直音法则须同音。

比如这样:

拾,音十;

诞,音但。

因为直音法的简明实用,这种注音方法使用了很长时间,就算后来出现了新的注音方法,直音法还是沿用至今。

之所以汉代能产生直音法这么好用的注音方法,和汉代时期提倡经学、盛行训诂(gǔ)有很大关系,而后来直音法也凭借其优越性,逐渐脱离训诂,发展为了独立存在的注音方法。

但是直音法也有不少局限,因为并不是每个字都有好认的同音字用来注音,选字有限制。有的字找不到同音字来注音;有的就算有同音字也是生僻字,更难识读,等于注了个寂寞;还会因为同音字太少出现两字互注的情况。还有,直音法也和读若法一样,受限于有的汉字古今音不同,随着语音的演变,注音字的读音可能会变化。此外还有方言问题,注音字在不同地方的人看来,可能读不同的音,而想给每个字找出方言读音都一样的字,那是不可能的。

4.纽四声法

“纽四声法”出现在四声被发现之后,也就是南北朝的齐梁之后。纽四声法是直音法的补充和发展,当无法找到好认的同音字来注音时,就找一个只要声、韵相同的字,再指出其声调就行了。

举例说明:

刀,到、平声;

控,空、去(声);

贯,官、去。

这种注音方法的进步在于,打破了音调的束缚,不仅可以比较自由地选字注音,解除了注音用字的限制,避免了用生僻字注音,而且还使得声调更加突出和明确。

由于纽四声法的准确性大大提高,该法也像直音法一样,沿用至今。

纽四声法的局限性,就是还是要找出一个声韵相同的字,而且多了改变声调这一步骤,此外和直音法一样,也会有汉字古今音不同、方言方音不同的问题。

以上讲的四种注音方法,有时候分类并不是这样分明,大家只要把着重点放在读若法和直音法上就好了。而需要指明的是,这两种注音方法都是用一个汉字来注音,都是把汉字字音作为一个整体,还没有意识到字音可以拆分为声母、韵母两部分。

5.反切法

“反切(qiè)法”是东汉后期出现的科学的注音方法。与反切法对应的,还有一种“叶(xié)音法”,就是为了押韵谐和而临时改变韵脚字音,那是错误的方法,不再细讲。刚才讲的那四种注音方法,虽然都能起到注音的作用,但是局限性都不小,而反切法的出现,基本克服了以上方法的缺点。

反切的意思是反复切摩,说白了就是拼音、拼读的意思。反切法指的是用两个汉字拼出一个读音。不同于以前只用一个汉字来注音,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来注音,为什么是两个呢?那是因为反切法已经把汉字的字音分成了声、韵两部分,原理和现在的拼音基本一样(拼音字母根据音素原则来拼音,但反切是根据声韵原则来拼音),声母用“反切上字”来表示,韵母和声调用“反切下字”来表示,声韵相拼,拼出读音,就是反切法,这也是为什么说它科学的原因。

举例来说明,“喜”字就可以用“虚里”来反切注音,写作“虚里切”,“切”,指反切,就是两字拼读的意思,不用管它,来看“虚里”。因为反切上字代表声母,所以虚字取且只取它的声母x,反切下字代表韵母和声调,所以里字取且只取它的韵母和声调ǐ,然后把它们像拼音一样拼读,就拼出了喜的读音。

反切法的诞生,使注音的灵活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是我国注音方法上一次质的飞跃,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此后反切法逐步完善,渐臻成熟,成为了古代注音的主要方法,流行使用了1700多年。

根据反切的原理,简单来说,只要用任一和“被切字”声母相同的上字,配合任一韵母和声调相同的下字,都可以用来给“被切字”注音,这使得注音用字的自由性大大提高,而且使得全部汉字注音成为可能。

当然这也导致了反切用字繁杂不一的问题。此外反切法自身还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比如一字取声母、一字取韵母和声调,间接合音是比较麻烦的,而想找出单纯表示声母和韵母的汉字来完成全部注音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有汉字古今音不同的问题,致使我们用古人的反切往往切不出来正确的读音.同时也还会有方言问题,以方言方音反切,可能会切出不同的音来。

反切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注音方法,古代的注音方法发展到反切是很大的进步,后来反切又经过改良,可谓成熟至极了,但科学注音总归是要使用音素的。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古今音不同和方言方音的问题是以上任何一种注音方法都不能解决的。要克服以上所说的时空局限性,只能是使用拼音字母来注音。

清末出现了“切音字运动”的探索,到了1918年正式颁行注音字母以后,反切法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等到1958年拼音字母一出,彻底音素化,古代注音方法残存的问题就被圆满解决了。(阅读甲乙|2022-11)

参考文献:

王力.汉语音韵[M].

刘纶鑫.音韵学基础教程[M].

谢纪锋.音韵学概要[M].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3版)[M].

殷焕先,董绍克.实用音韵学[M].

木之.汉字注音法的今昔[J].

李敬.试论反切在汉字注音法和造字法中的作用[J].

吴继刚.汉语字典注音方式中的直音法[J].

刘家忠.汉字注音述略[J].

陈会兵.汉字注音的发展历程[J].

麻哲齐.反切与反切系联法[J].

孙艳芳.汉字的注音简史[J].

方平权.试论反切以前的注音[j].

古代5种注音方法简介|譬况、读若、直音、纽四声、反切

本文视频版:古代5种注音方法简介 | 譬况、读若、直音、纽四声、反切

我们碰到不会读的字,去查一下拼音就会了,比如“玓”,查出它的拼音是dì,声母是d,韵母和声调是ì,拼读即为“dì”。但是古人识字就没有这么便利了,因为古代没有拼音字母,而汉字又不是拼音文字,没法儿直接表音。那么古人是如何识读汉字的呢?这里给大家介绍5种古代的注音方法。

1.譬况法

“譬(pì)况法”是汉代以前出现的古老的注音方法(存疑,一说起于汉代)。譬况就是打比方的意思,通过对被注字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进行描写来注音。

举几个例子:

乃,内而深;

而,外而浅;

轾(zhì),读似质,缓气言之者,在舌头乃得;

旄(máo),读绸缪(chóu móu)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譬况法虽然可以勉强注音,甚至表明古人有了一定的审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能力,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很不明确,像“缓气言”“内而深”等描写,或许当时的人明白这些术语,但后来看到的人实在是难以领会和运用。

这种方法后来就被逐渐弃用了。(本文作者是阅读甲乙)

2.读若法

“读若法”是汉代出现的注音方法。读若就是读如、读似的意思,也就是被注字的读音同某字或像某字。用读若法注音优于譬况法,因为与譬况法以描述发音情况为主不同,读若法主要是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注音。

比如这样:

宋,读若送;

珣(xún),读若宣。

读若法虽然仍带有比况性质,且不像后来的直音法注音那样纯粹(兼具注义作用),但它可以说是汉字真正注音的开始。

这种注音方法的缺点也是不准确,字音只求相像,难以精确。而且还受限于汉字古今音不同,时过境迁,一旦注音字的读音发生变化,注音也就失效了。

3.直音法

“直音法”始于汉代,指的是用一个同音字来注音。这种注音方法源于读若法,但是比读若法更简易、更真确,因为读若法只求近似即可,而直音法则须同音。

比如这样:

拾,音十;

诞,音但。

因为直音法的简明实用,这种注音方法使用了很长时间,就算后来出现了新的注音方法,直音法还是沿用至今。

之所以汉代能产生直音法这么好用的注音方法,和汉代时期提倡经学、盛行训诂(gǔ)有很大关系,而后来直音法也凭借其优越性,逐渐脱离训诂,发展为了独立存在的注音方法。

但是直音法也有不少局限,因为并不是每个字都有好认的同音字用来注音,选字有限制。有的字找不到同音字来注音;有的就算有同音字也是生僻字,更难识读,等于注了个寂寞;还会因为同音字太少出现两字互注的情况。还有,直音法也和读若法一样,受限于有的汉字古今音不同,随着语音的演变,注音字的读音可能会变化。此外还有方言问题,注音字在不同地方的人看来,可能读不同的音,而想给每个字找出方言读音都一样的字,那是不可能的。

4.纽四声法

“纽四声法”出现在四声被发现之后,也就是南北朝的齐梁之后。纽四声法是直音法的补充和发展,当无法找到好认的同音字来注音时,就找一个只要声、韵相同的字,再指出其声调就行了。

举例说明:

刀,到、平声;

控,空、去(声);

贯,官、去。

这种注音方法的进步在于,打破了音调的束缚,不仅可以比较自由地选字注音,解除了注音用字的限制,避免了用生僻字注音,而且还使得声调更加突出和明确。

由于纽四声法的准确性大大提高,该法也像直音法一样,沿用至今。

纽四声法的局限性,就是还是要找出一个声韵相同的字,而且多了改变声调这一步骤,此外和直音法一样,也会有汉字古今音不同、方言方音不同的问题。

以上讲的四种注音方法,有时候分类并不是这样分明,大家只要把着重点放在读若法和直音法上就好了。而需要指明的是,这两种注音方法都是用一个汉字来注音,都是把汉字字音作为一个整体,还没有意识到字音可以拆分为声母、韵母两部分。

5.反切法

“反切(qiè)法”是东汉后期出现的科学的注音方法。与反切法对应的,还有一种“叶(xié)音法”,就是为了押韵谐和而临时改变韵脚字音,那是错误的方法,不再细讲。刚才讲的那四种注音方法,虽然都能起到注音的作用,但是局限性都不小,而反切法的出现,基本克服了以上方法的缺点。

反切的意思是反复切摩,说白了就是拼音、拼读的意思。反切法指的是用两个汉字拼出一个读音。不同于以前只用一个汉字来注音,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来注音,为什么是两个呢?那是因为反切法已经把汉字的字音分成了声、韵两部分,原理和现在的拼音基本一样(拼音字母根据音素原则来拼音,但反切是根据声韵原则来拼音),声母用“反切上字”来表示,韵母和声调用“反切下字”来表示,声韵相拼,拼出读音,就是反切法,这也是为什么说它科学的原因。

举例来说明,“喜”字就可以用“虚里”来反切注音,写作“虚里切”,“切”,指反切,就是两字拼读的意思,不用管它,来看“虚里”。因为反切上字代表声母,所以虚字取且只取它的声母x,反切下字代表韵母和声调,所以里字取且只取它的韵母和声调ǐ,然后把它们像拼音一样拼读,就拼出了喜的读音。

反切法的诞生,使注音的灵活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是我国注音方法上一次质的飞跃,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此后反切法逐步完善,渐臻成熟,成为了古代注音的主要方法,流行使用了1700多年。

根据反切的原理,简单来说,只要用任一和“被切字”声母相同的上字,配合任一韵母和声调相同的下字,都可以用来给“被切字”注音,这使得注音用字的自由性大大提高,而且使得全部汉字注音成为可能。

当然这也导致了反切用字繁杂不一的问题。此外反切法自身还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比如一字取声母、一字取韵母和声调,间接合音是比较麻烦的,而想找出单纯表示声母和韵母的汉字来完成全部注音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有汉字古今音不同的问题,致使我们用古人的反切往往切不出来正确的读音.同时也还会有方言问题,以方言方音反切,可能会切出不同的音来。

反切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注音方法,古代的注音方法发展到反切是很大的进步,后来反切又经过改良,可谓成熟至极了,但科学注音总归是要使用音素的。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古今音不同和方言方音的问题是以上任何一种注音方法都不能解决的。要克服以上所说的时空局限性,只能是使用拼音字母来注音。

清末出现了“切音字运动”的探索,到了1918年正式颁行注音字母以后,反切法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等到1958年拼音字母一出,彻底音素化,古代注音方法残存的问题就被圆满解决了。(阅读甲乙|2022-11)

参考文献:

王力.汉语音韵[M].

刘纶鑫.音韵学基础教程[M].

谢纪锋.音韵学概要[M].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3版)[M].

殷焕先,董绍克.实用音韵学[M].

木之.汉字注音法的今昔[J].

李敬.试论反切在汉字注音法和造字法中的作用[J].

吴继刚.汉语字典注音方式中的直音法[J].

刘家忠.汉字注音述略[J].

陈会兵.汉字注音的发展历程[J].

麻哲齐.反切与反切系联法[J].

孙艳芳.汉字的注音简史[J].

方平权.试论反切以前的注音[j].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学习,从古而今,然古之文何所学也?唯回古而知也,不回古无以为之,吾乃今人也!何从学也?唯典也!欲学必阅也!如非汉之人,欲学汉言,则必字典而为基也!无典则无从所以也!是故,必以典也!汝知之否也?

谢君关注、点赞、转发、收藏!愿有缘人得以阅一一为此:中华经典不再沉伦!好书难觅,愿有缘人阅之!若君需品,请私信!

《简明古汉语字典》(第3版):一部可靠、实用、好用的字典

一、一部可靠的字典

条目科学合理

释义准确详备

例证丰富精当

可靠的作者是一部可靠的字典的前提

《简明古汉语字典》的作者是张永言、杜仲陵、向熹、经本植、罗宪华、严廷德六位先生,他们都是四川大学中文系古汉语专业的教授,学术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相关著述颇丰。尤其是张永言和向熹二位博导,著有《词汇学简论》《训诂学简论》《世说新语辞典》《语文学论集》(张永言)、《诗经词典》《诗经语言研究》《诗经古今音手册》《诗经语文论集》《诗经译注》《古汉语知识词典》《简明汉语史》《汉语避讳研究》(向熹)等,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创造性的、精心的编写是一部可靠的字典的重要保证

《简明古汉语字典》1974年冬就开始编写了。我国两部大型古汉语工具书——《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分别于1975年和1976年开始编写,而影响比较大的两部中型古汉语工具书——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力古汉语字典》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分别于1984年和1985年开始编写。可以说,《简明古汉语字典》在编写之初没有同类的工具书可以参考,编写者所依靠的主要是自己的学识积累和教学经验,他们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创造性成分。

这部字典的编写最初由向熹先生提出,他当时从事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从实际工作中,他感到师生们迫切需要一部简明又实用的古汉语工具书。四川大学中文系领导决定由杜仲陵、张永言、向熹、经本植四人组成编写组。杜、经两人临时因病缺席,张永言、向熹分工撰写初稿。历时近三年,向熹完成前半部(A—N),张永言完成后半部的大半(O—T)。1976年秋,杜、经二先生康复,又调入罗宪华、严廷德两位青年教师,编写组扩大为六人,老中青三结合,都是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的老师。至1977年冬完成全部书稿。张永言教授负责统一定稿,搜集异文,标明入声,编写检字表。1986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字典的第一版。

虚心的、精益求精的不断修订是一部字典

保持可靠性的重要支持

这部字典自问世以来,得到了使用者的广泛好评。语言学家赵振铎先生说它是“近年来出版的这类著作中比较有特色的一部”。(《辞书研究》1987年第6期) 辞书编纂专家史建桥先生也说:“近年来,一批有关古汉语方面的辞书纷纷问世,而《简明古汉语字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就是其中较有特色、颇具影响的两部。”(《辞书研究》1995年第6期)1988年,这部字典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但是编写者们始终保持着虚心的态度。他们说:“由于我们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书中的缺点错误肯定不少,诚恳地盼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第1版前言)他们尽全力来打磨修订。1998年,在经本植教授主持下,这部字典做了第一次修订,改正了注音、释义中的一些错误,增补了一些意义或用法,也更换了一些不恰当的书证。200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字典的第2版。

2013年,当商务印书馆决定再版这部字典的时候,编写组对它做了第二次修订。当初的编写者有的已经辞世,有的身体不好,所以这次修订由向熹先生负责。此时向熹先生已86岁高龄,但他仍然一丝不苟地通读了整部字典,改正了注音、释义、书证中的个别错误,增补义项和书证三千余条。对编校人员提出的疑问,他从不敷衍,总是认认真真地核查、推敲。在前言中他特别说道:“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方家和尊敬的读者不吝批评指正。”他的谦逊、认真、严谨令人敬佩。

二、一部实用的字典

编写组最初只是准备编一本供大学中文系学生学习有关课程时使用的古汉语常用字汇,收字不很多,义项也比较简略。1975年国务院137号文件把它列入国家规划出版的工具书之一,于是编写组扩大收字范围,增加义项,几经易稿,终于打造成现在这个样子。

收录单字8500多个,加上异体字,总字数有10000多个,这个体量,足够大学生学习古代汉语、阅读古代文献之用。

收录约5000个复音词,可以起到一部小型词典的作用。

无论是字词的选择还是书证的选择,都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读者的需求出发,坚持以传世典籍为主,并优先引用古典文学名著。

释义力求准确、简明而通俗,既探求本义也重视引申义和通假义,适当收录古白话和诗词曲有的意义。

义项安排大体照顾字义引申的次序,但不强求,以方便读者查看为主。

今人(尤其是北方人)在学习古代汉语时,对入声字比较难以辨别,因而在阅读或创作讲究格律的诗词时经常感到头疼。《简明古汉语字典》对入声字做了特别标注,给读者掌握古汉语的入声字,了解古代诗词的平仄,提供了一个好帮手。

因此,这部字典的读者虽以大学生为主体,但上可延至社会上阅读、研究古代文献的一般读者,下可延至中学里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中学生。

三、一部好用的字典

以字带词,字词互证

这部字典在字目和词目的编排上,采取了以字带词的方式,即把词目安排在相应的义项后,而不是在全部的义项后。这样的好处是字和词互相印证互相彰显,读者不仅能明白某词的含义,也能一下子就明白某词定字的含义。

入声字用符号标示,简洁醒目

这部字典用△标明入声字,标在字头后汉语拼音的右下角,读者一看就能明白,不必在正文中寻找。

编设双检字表,便于查检

在检索方式上,目前的字典有的以部首检字法为主(如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词典》),有的以汉语拼音检字法为主(如中华书局的《王力古汉语字典》)。《简明古汉语字典》从第一版开始就兼采两种检字法,第三版延续了这一优点,不厌其烦地保留了《汉语拼音检字表》和《部首检字表》,既方便习惯用拼音检索的读者使用,也能让不知道某字读音的读者轻松地检索到该字。

图书信息

《简明古汉语字典》(第3版)

张永言 杜仲陵 向 熹

经本植 罗宪华 严廷德 编

目 录

作者其他图书信息

《诗经词典》(修订本)

向熹 编著

一座通往《诗经》的桥梁,一部语词与百科兼具的辞典。收字头2826个,复音词语近1000条,囊括305篇题解,研究术语300余条。着出己见,择要兼收,不囿旧注,注重新解。

《简明汉语史》(修订本)上

向熹 著

《简明汉语史》(修订本)下

向熹 著

全书分上下册,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发展的历史面貌进行了全景式的描写,各编在按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段进行梳理的过程中既顾全了汉语发展的主脉络,又明确了各发展时期的主要特点。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现代汉语词典》出APP了,收费98元,比买纸质书还贵…你买不买?

很多人都觉得,没有成为文盲,并且能够每天流程地阅读、书写几十万汉字,最需要感谢的恐怕就这本《现代汉语词典》(另一本是《新华字典》)了。

图片来源:京东商城

背着这本两斤多重,1800页左右的书上下学的日子早已过去,但最近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的一则消息还是让人大吃一惊:

近日,中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推出App版本,厚重的“大部头”工具书变成了手机上的一个小应用。

一方面,变成电子版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现代汉语词典》翻坏要换新的了。

但另一方面,该APP每天只能免费查找两个词语,如果需要查找更多,并使用其主要功能,需要付费98元(同款纸质书在京东的价格为93元)。

图片来源:《现代汉语词典》APP

对这个事情,网友的态度截然不同。

赞成收费的:

觉得收费贵了的:

不赞成收费的:

《现代汉语词典》也有了APP

近日,由商务印书馆推出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APP正式发布。公开资料显示,《现代汉语词典》是按照国务院指示编写的新中国第一部规范型语文词典,是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规范、汉字规范和词汇规范的主要参考工具书,自出版以来,历经6次修订,重印600多次,发行7000余万册,因此该APP推出后便受到各方的关注。

据商务印书馆方面介绍,该APP在呈现《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内容的基础上,不仅呈现拼音、部首等纸书检索方式,还新增手写输入查询、语音输入查询、摄像头组词查询等数字化检索方式,并实现了全文任意字词“即点即查”,并依据《新华同义词词典》、《新华写字字典》、《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等辞书内容开发了同义词反义词(10000多组)、同义词辨析(3000多组)、汉字动态标准笔顺(3500字)、字级等增值服务。

具体来看:

目前这款APP是能够免费下载的,在App Store的评分为4.6分(满分为5分)。

据“差评”此前下载后的实际体验,如果遇到了生僻字,只需要用拍照图片识别的方法就能直接识别查找,详情页里还有关于这个字的组词,造句,以及词语的详细解释,可以说跟纸质版的词典没有什么区别,使用起来还更方便。

图片来源:差评

“听说”功能则可以帮你纠正发音,制作组还请到了央视的新闻联播主播来录制官方发音。用户们可以跟读发起发音挑战,APP会根据你的读音打分。

图片来源:差评

据浙江24小时客户端,除了简单的检索,《现代汉语词典》APP还开发了很多智能功能。点击右上角的机器人形状的按键,就可以进入“智能区”。智能化知识服务包括词语辨析、近义反义词、格式词语、词语/成语接龙、组词、部首、笔顺七个板块。 词语辨析提供意思相近词语之间的具体分析。比如,公平、公道、公正。这三个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这里输入了这三个词,随即就得到了三者之间同与不同的详细阐述。

图片来源:浙江24小时客户端

接龙板块可以自动区分用户输入的是成语还是一般词语,相应进行成语接龙和词语接龙。在这里不停地输入词语,就可以和APP玩上接龙游戏了。APP还设置了语文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易错词语学习游戏,寓学习于娱乐。

成语接龙功能,图片来源:浙江24小时客户端

《现代汉语词典》APP也开辟了特色分类词汇功能,形成多种分类小词典,用户可进行词汇专项学习。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汉语词典》APP每天只能免费查找两个词语,如果需要查找更多,并使用上面提到的主要功能,需要付费98元。

APP为什么比纸质书贵?

据中新网,对《现代汉语词典》APP是否应该收费的问题,网友也产生争议。

有人认为不应该收费,理由是“文化知识应该传承,而不是拿来获取利益”,《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类型的APP收费不合适。

但也有许多人支持收费。在对《现代汉语词典》APP的评论中,有一名网友的回答获得较多认同:“研发APP也有成本,这钱花得一点不冤枉。尊重知识产权,支持正版”。

《现代汉语词典》并不是首个尝试制作App的词典,不仅牛津出版社的《牛津英语词典》早在2000年便推出网络版,国内的《新华字典》也已在2017年推出App产品。

然而,众多词典App也免不了争议,有不少用户表示,APP的页面设计和价格让人却步。据北京商报不完全统计,现阶段《新华字典》APP的费用是40元;《现代汉语大辞典》APP 需60元;《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APP需118元……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以同样为商务印书馆出品的《新华字典》为例,同期京东商城上纸质版的《新华字典》价格仅为19.9元,而《新华字典》APP的费用为40元(注:也是每天查2个字免费,使用更多功能收费),这是为什么呢?

据北京青年报当时的报道,商务印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40元不止买发音,更是买服务,“我们更希望把它定义成一个学习工具,而不仅仅是一本字典。” 同时他表示,《新华字典》APP是一个开放的也会不断迭代的学习软件。“我们也将持续听取用户的反馈,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功能。”

APP出品方商务印书馆和设计制作方上海商笛数字出版科技有限公司客服表示,收费和定价的参考依据是版权和软件开发的成本,“我们一直做付费软件,基本上正版的工具书做出的软件都是收费的。在定价上,也要把开发软件的投入成本、设计等因素考虑进去。”

这样看来,商务印书馆此次推出的《现代汉语词典》APP定价策略,恐怕也是同样的逻辑。

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

商务印书馆接连推出《新华字典》APP和《现代汉语词典》APP的举动,也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

一方面,市场需求是存在的。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833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而移动出版等领域更是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的重要支柱。

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的出现,不少盗版商也瞄准了工具书推出各种盗版软件,这也倒逼推动工具书向线上布局。上海译文出版社相关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智能手机时代之前,《新法汉词典》年销量为1.3万册。但当智能手机逐渐普及之后,不少开发者用抓取、盗版等方式拼凑的‘词典应用’占据市场,这也致使《新法汉词典》年销量下降到3000册”。

此外,数字化转型也是商务印书馆背后的A股上市公司中国出版的重要战略。公司就在其2018年年报中表示,作为国内大型出版集团,本公司一直在积极谋求数字化转型,但是如果本公司不能持续吸收和应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大力发展以内容生产数字化、传播渠道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则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会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数字出版媒体的冲击。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中国出版2019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商务印书馆贡献营业收入3.94亿,归母净利润1.07亿元,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在中国出版旗下各个子公司中表现抢眼。

图片来源:东兴证券研报

综合自北京商报、差评、浙江24小时客户端、北京青年报、每经APP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