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教学目标:
1、把握全首词的景物;
2、理解、体会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学习同志敢于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3、鉴赏语言:理解、把握全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和用词的精确。
教学重点:把握整首词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突破由景到情的转换,理解上下片的关系。
教学方式:自主翻译、学习;(2)语言品读法;(3)比较法;
教学时间: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一。初中时我们曾学习了他的《泌园春·雪》,感受到了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那么今天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他的另一旨词《沁园春·长沙》(板书标题)
高考追踪:高考对诗歌的考查一直情有独钟,在《考试说明》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那么,我们选择了必修一第一篇课文《沁园春·长沙》,让我们一起学习,体会一下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吧!
沁园春.长沙
二、新课讲解:
1.写作背景:师:课前有要求同学们提前预习,那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同学了解
吗?找一位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州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去广州主办农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他重游了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他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朝起伏,浮想联翩,并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作。(先找学生回答老师做补充)
2、作者简介:师:初中的时候我们学习过的《沁园春、雪》,相信同学们
对的生平有一定了解,下面找位同学给我们分享一下。
生:,字润之,湖南湘潭人。(先学生回答,老师做补充)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了湖南湘潭韵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3、检查课前预习情况(5分钟)[①齐背《沁园春·雪》②古代文人写秋天的诗句有哪些?古人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① 齐读《沁园春·长沙》
②听录音,划朗读节奏,纠正字音(纠正完字音找同学范读)。
橘子(jú)zhōu(洲)头
层林尽rǎn(染)
百舸(gě)争流
鱼(翔)xiáng浅底
万类霜天jing(竞)自由
怅(chàng)liáo(寥)kuò(廊)
问cāng(苍)máng(茫)大地 zhēng(峥)ráng(嵘)岁月稠(chóu)真
挥斥方qiú(遒)
万户hóu(候)
màn(漫)江碧透
浪è(遏)飞舟
4、正文讲解(板书)20分钟“独字写出了诗人虽然遭通辑,处境危险,却仍然坦荡从客
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豪壮
在深秋的季节,(作者)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在日夜不息地向
北奔流。
“看”字为领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湘江秋景图,这总领七句,引出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
幅秋景图的特点
面的湘江秋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欣喜
是绚丽多彩,生机
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勃勃。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意自由。
广阔电天安望鹰在矫健有力地飞,色在清澈的水里极快地游着,万物卷在精选中争着过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忧思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起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5、问题设置:
①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的吗?
寒秋、霜天、层林(尽染)、漫江飞鹰、游鱼。
②本词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景物的?
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这几组景物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③.试概括上阙描绘的景物的特点?
①色彩绚丽;②生机勃勃。
④关于秋景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绘的吗?写出古人描写秋景的诗句,诗人与古人有何不同?
自古逢秋悲寂寥”“风急天高猿啸哀”“草本摇落而变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还有我们初中所学的马致远的《秋思》。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⑤本阙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一样,你能调整好并说说它的大意吗?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贮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⑥上阙最后三句,写出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提出了什么问题?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描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上阙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三、梳理上阙知识框架(板书)
立→立→交代人物、时间、地点→寒秋深思,
远眺:万山层林(静)
沁
近观:漫江百舸(静、动)
景中寓情。
看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江
问
谁主沉浮→直抒胸臆
四、教学总结及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沁园春·长沙》的上阙,上阙重点讲看的部分,写作
者看到了什么,作者抓住哪些典型事物,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学生回答山、林
江,由此引出意象,指自然事物。作者写了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表达
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以此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另外注意写景诗的写景角度,描写手法。写这些意象作者运用了什么样
的描写手法呢?注意观察角度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些意象
组成的一幅什么的图景,这样的景色下引起作者深深的思考,发出了谁主沉
浮的感叹。进而过渡到下阙,那上阙主要是写景,下阙呢?
五、随堂练习(15分钟)
三.随堂练习(15分钟)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百舸(gě)橘(jú)子洲 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
挥斥: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稠(chóu)密 辟谣(pi yá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