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余年,所沉淀的智慧结晶不计其数,《易经》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名中带“易”字,《易经》却并非寻常人所能轻易探索的。
天地造化,世间万物,《易经》当中所包含的自然法则和辩证哲学,实在不是常人所能领悟的。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若是从其享誉盛名这点来说,《易经》本该是被大力推广,人手一本才对。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如此高深之书,并不适合做普及教育,而在这一点上,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曾发表过类似的言论。
在南怀瑾的口中,只有一流智慧之人,和从未读过书的人,才适合钻研《易经》。
南怀瑾
那么,令南怀瑾做出此等论断的原因,又是为何呢?南怀瑾的话,又是否真的有道理呢?
关于《易经》“易”者,一为“变易”、二为“简易”、三为“不易”。其中“变易”为变化之道,讲的是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理。
有刚柔相推而变化,又由变化而生吉凶悔吝,在刚柔二爻交错推荡之中,自有无穷变化。
“简易”则讲阴阳,一阴一阳之中囊括了万事万物之理,天对地,上对下,前对后,有阴便有阳,阴阳之间既相反又相成,因此,阴阳之道便为天下之理。
“不易”讲的却是规律,总是寒来暑往,四季交替,纵使月缺月圆,日升日落,纵使千变万化,也都有着其既定规律。
因此,有“变数”便有“定数”,有变化便有规律。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为天地大道。
无论是否涉猎过《易经》的人,想必都听过那句经典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而这句后面的,大家可能就有些陌生了,那便是:“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以上这段话,便是对“易”的总结。很遗憾的是,尽管《易经》传于世,却并不完整。原本的《易经》应当由《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组合而成。
然而,随着岁月流转,《连山》与《归藏》都已经失传于世。仅从《周易》一部,便可窥见古人的大智慧,若是三部皆全,想必可以令更多有缘之人感悟到更多“大道”。
许多人将《易经》归类于玄学,事实上,《易经》既非完全的玄学也非完全的科学,而是哲学。
尽管人们时常将《易经》应用于卜筮,却逃不开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的左右。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将人与自然之间的感应汇总在了《易经》当中。于是,许多人靠着《易经》当中的规律理论,来辨吉凶,求祸福。
因为《易经》当中涵盖内容之广,便有人将其奉为圭臬。
然而,以《易经》当中有变化便有规律的思想,人们在钻研《易经》的时候,时常忽略掉了《易经》实际上是一本涵盖了政治、哲学、生活、文学、艺术和科学等诸多门类的经典之书。
很难想象,在我国古代,信息交流尚不便利的前提下,古人是如何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道理和现象,汇总在其中的。
早在天皇氏时代,“三易”中的《连山》和《归藏》便已经编纂而成了。
可以说,正是有了如此多的记载,才可以令我们能确切地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古人定天象、地法仪,观象授时,因此才创制了历法和易书等等文明。只能说,古人的智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为深远。
在那个尚没有精密仪器的年代,我们的祖先便已经开始探索宇宙的奥妙。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八卦,将自然与人文相关联的做法,可以说十分具有前瞻性。
而正是因为如此,《易经》并不是一部可以人人传阅、钻研的书籍。
毕竟,这部囊括了古人智慧结晶的旷世之作,不可不信亦不可迷信,。若是自身能力不足,便是看了部“天书”,徒增烦恼罢了。
关于南怀瑾南怀瑾出生1918年3月18日的浙江温州乐清市,彼时的我国还处在时期。而这,并没有影响南怀瑾之后成为一位文学家、教育家和国学大师。
南怀瑾的家世不错,父亲是当地乡绅南仰周,南仰周的原配妻子赵氏早亡,而南怀瑾的母亲,则是南仰周续娶的赵氏妹妹小赵氏。
二人婚后也可称得上一句琴瑟和鸣,怎奈何小赵氏婚后多年不孕。在那个年代,女子若是无法传宗接代是大忌。
在科学无法解决自身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寄情于玄学,小赵氏亦是如此。
为了求子,小赵氏每日都会前去当地城隍庙烧香拜佛,或是感动了上天,又或是机缘巧合,小赵氏终于怀孕生子,这个孩子便是南怀瑾。
那时候,人们都称南怀瑾是“佛送的儿子”。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南怀瑾才会对国学方面情有独钟。
南怀瑾开蒙便是在传统蒙馆,在传统教育的熏陶下,南怀瑾通读四书五经,并在17岁时,就涉猎了诸子百家。
于旁人而言,整日勤学苦读的日子是十分枯燥的,南怀瑾却不这样认为。
南怀瑾并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人,在吸取知识的同时,南怀瑾还同时学习了拳术和剑道等,保证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家中对于南怀瑾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或许是因为家世殷实,家中长辈们只希望他能快乐地生活。
甚至,南怀瑾的祖母还曾特别嘱咐他:“读书可以,但不要做官。”祖母会有如此嘱咐,想必是怕名利场种种污浊之气,侵蚀了她这勤学好读的孙子吧!
南怀瑾也并没有入仕之志,他喜欢钻研,却不喜欢以此当做炫耀的资本。即便年岁尚轻,南怀瑾却一头扎进了文学历史、医药史、天文历法等诸多晦涩难懂的学问当中。
令人费解的是,如此聪慧的南怀瑾,小学毕业考试,却是得了个倒数第一,只能肄业的结果。
幸而南怀瑾并未因此灰心,仍然对学问兴趣颇深。那个年代人们普遍成家较早,1935年,17岁的南怀瑾便与姨家表姐王翠凤成婚,并且有了长子南舜铨。
成家后,南怀瑾走出了温州,前往浙江国术馆习武,而后又前往之江大学和杭州学习了英语。
对于南怀瑾而言,学无止境才是常态。求学期间,南怀瑾在暑假回家探亲,并有了次子南小舜。
时间来到1937年,顺利毕业的南怀瑾却没有继续求学。原因很心酸,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怀瑾并未犹豫,直接弃笔投戎,开始为祖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此去经年,南怀瑾为国出过力,也创办过公司,结果都不是十分尽如人意。
时间转至1943年,南怀瑾拜入虚云老和尚座下,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此后三年,南怀瑾潜心研读佛家经典《大藏经》,在佛学上也有了颇深的造诣。
因为在1945年秋收到了有人想要加害于他的消息,南怀瑾不得不下山避难,并于1949年春前往台湾,暂时定居于基隆。
在台湾生活的岁月并不顺利,而他的妻子也从王翠凤变成了杨向薇。
生意不顺又多了二子二女,南怀瑾的生活变得无比艰难。
1955年,南怀瑾著书《禅海蠡测》出版,却奈何并没有人买单,直到1956年,杜月笙干将之一杨管北的出现,南怀瑾的生活才出现了转机。
有了杨管北的资助,南怀瑾终于能够安心做他的学问研究。1960年,南怀瑾的第二个贵人——胡适出现。
在阅读了南怀瑾的《楞严大义今释》后,胡适大加赞赏,也令南怀瑾有了知名度。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学识和名气的结合,才能保障前路的顺畅。不缺学识又有了名气,南怀瑾先是在1963年当上了教授,又在台北辅仁大学开设了《易经》课程。
自此,南怀瑾声名鹊起,而他,也终于有了主导“中华文化复兴”的机遇。
此后,南怀瑾彻底坐稳了教育家和国学大师的名声,期间几经辗转,最终于2012年9月29日,于江苏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
为何不读《易经》从前文中我们可以得知,《易经》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而南怀瑾也曾致力于《易经》的讲授。
但是这位毕生致力于国学研究的国学大师,又为何不鼓励大家一起钻研《易经》呢?
“我常常告诉人,世界上有两种学问不要去碰。第一种是佛学,第二种是易经,中国文化的根。易经,阴阳八卦,这两种学问不要去碰。”终生投入到了国学和佛学研究的南怀瑾,竟然劝诫众人不要研究佛学和《易经》,这听起来十分违和。
然而,若是换一个角度来说,或许就能理解南怀瑾为何会说出这句话了。或许,正是因为南怀瑾曾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佛学和《易经》,才会发出此等感叹。
正是亲身体会过其中的博大精深,才会愈发觉得此间学问非常人所能及。
毕竟,在南怀瑾的口中,只有怀着一流智慧的人,和从来没有读过书,一张白纸的人,才适合去钻研这两种学问。
“万一要研究这两门学问,最好学一半,永远钻不到底。如果这两门学问任何一门学问钻到底了,你就变一个废人了,我呢还是半个废人。”尽管南怀瑾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平和,却不由得令人听得心惊。
钻到底便成了废人,难道,这《易经》竟是如此毁人的糟粕吗?实在非也。
正是因为《易经》当中浩如烟海的知识点,和包罗万象的人文智慧,才更不适合普通人去研读。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事。”这是南怀瑾在读《易经》时所发出的感慨。
《易经》当中有太多耐人寻味之处了,南怀瑾曾亲身体会过那种翻开《易经》,便忍不住一个一个钻研破解,在不知不觉间便从夜晚到了天明的感觉。
自幼通读四书五经,对诸子百家见地极深的南怀瑾尚且如此,普通人又如何能保证自己会比南怀瑾做得更好呢?
若是有南怀瑾口中具有一流智慧的人去研读,或许对于《易经》当中玄妙晦涩之处,不会如同常人一般百思不得其解。
而若是从未读过书,脑中空白一片的人,在读《易经》的时候,即便遇到了玄妙晦涩之处,也不会费劲心力钻研其中,反倒可能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不经意间领悟其中奥妙。
最怕的便是有学识但不深的普通人,若是读起了《易经》来,便很可能因为不甘心于一知半解,非要难为自己,钻研出一二来。如此一来,便很有可能进入“走火入魔”的状态。
许多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往往就是陷入了某一个情绪或者事件的怪圈当中,最终在大脑和身体无法承受的情况下,导致自身精神崩溃。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见过无数残忍实例后所得来的经验之谈。
若是一味沉溺于《易经》的阴阳五行、命理风水当中,便很有可能导致一个人在思想上的“走火入魔”。
而若是到了这种程度,便成为了南怀瑾所说的“废人”。
因为《易经》当中的诸多玄妙之处而沉溺其中,便会走向信奉玄学而不信科学的境地。
而如《易经》这般含了天地大道,形而上学的大智慧之书,普通人读不懂或是读差了意境,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若是年轻人都一心钻研《易经》,便会被困在其中。一个人的思想被困住了,便不再有精气神,而没有了精气神的人,便很难妥善的料理自己的人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南怀瑾才会发出这样的言论。这并不是对于国学的轻视,而是对于年轻人的珍而重之。
2023-2-23
1、我一直在做“无用功”的原因,就是因果报应。
也就是我看我之前的一直的指导思想,“轻松赚钱、潇洒生活”,我打造的系统,是小龙全自动赚钱系统。
本质上,我都是在思考怎么为自己,自私的角度思考,轻松赚钱,出发点是为自己,潇洒生活,也是自己享受。小龙全自动赚钱系统,也是为自己赚钱。
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自己,那自然动用不了天地之力,那自然小康都不错了。人靠自己能小康,但是大富大贵,还是靠天,所谓:人各有命,富贵在天。
我学习了《易经》才明白,曾老说的自作自受,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报应。
我投胎到父母这里来,承父母的荫德,那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是会帮自己的。而自己目前感觉自己废了,没啥出息,没啥成就,没啥财富,本质上就是自己种的因的问题。
功德,是因,做德行,为他人服务,帮助他人,产生价值。这是因。而赚钱,才是这个果。因种得不够,不能够多服务他人,多帮助他人,每天想着怎么为自己,不劳而获的轻松赚钱、潇洒生活,那这样老天要是帮这种人,那真的叫天地不仁了。
所以刘克亚那套是不合适我用的。
真正适合我用的是《易经》,是国学,是曾老说的这些道理。所以我修改过来了,因为自己没有春天播种,就只想着怎么去收割,怎么去果园摘果,准备什么工具去摘,这都是极为错误的,即使承祖辈的荫德,那也不可持续。
所以,“无用功”的破解之法,破局之策,就是种善因,做功德。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做功德,将做功德融入日常习惯中,只有功德做得够多了,因种得多了,大善人,才会大富贵。
2、天人合一乃人生最高境界!
这是天地法则,天地大道。做到天人合一,这是人的最高境界。
每天工作计划,就改成每天功德计划,每天成功日记,改成功德日记。
成败的评判标准在于功德的多寡,而不是收入的多少,赚钱收入那个是结果,是老天根据我的功德来分配的。所谓论功行赏,有多少功德,赏多少钱。
悟透这个天机之后,我看到我现在做的事情,我就明白为什么做“无用功”了,因为做的这些事都不是跟功德有关的,而是为了自私自利的想法去搞的,那对于功德来说,太薄了,自然老天不会赏饭钱啊。相反,自己努力奋斗,努力做功德,努力付出,努力造福他人,努力帮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创造价值,努力的敬天爱人,诚心参拜神佛,诚心做善事,做公益,做付出,做捐款,做慈善。那自然大富大贵。
所以过去开口闭口提赚钱,这个是错误的,应该像现在这样,开口闭口提功德,要做什么功德,要做什么付出,要做什么德行,要帮助什么人。要去哪里做公益,做慈善,做善事。所谓厚德载物,终于明白其中之缘由。
3、“无用功”的破解之法,破局之策,就是种善因,做功德。
综上所述,“无用功”的破解之法,破局之策,就是种善因,做功德。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做功德,将做功德融入日常习惯中,只有功德做得够多了,因种得多了,大善人,广结善缘,才会大富大贵。
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智慧与文化,就是我们中国的《易经》,《易经》乃群经之首,揭示天地宇宙运行的奥秘所在,天地宇宙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天地法则。
我们创业者,创作者,企业家,都应该以天人合一为人生的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解天地万物宇宙运行规律,要知道,人各有命、富贵在天。按照规律,40岁之前都不怎么信命的,要有一定沉淀,一定的经历,才能参悟这宇宙的天机。
我2016年开始在互联网上创业,做自媒体项目,一直到今天做短视频运营实战,7年时间,我的创业经历工作生活,起起落落,甚至大起大落,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桶金的高光时刻,以及后来的合伙人分别,好兄弟分道扬镳,公司关门大吉,妻子的怀孕,早产生娃,为人父母的慌乱与无奈辛酸,再到口罩之下我的反脆弱能力提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东山再起。从潜龙勿用到飞龙在天,再到亢龙有悔。这个6个阶段的循环我都走了一轮了。7年时间,刚好《易经》的人生六个阶段,都走过一遍。
历经磨难,经历沉浮,看透世间百态之后,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回头再看,才明白人生的奥义,在于一个字:德。
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所谓厚德载物,是非即成败,我认为德行即成败。
因为早早的创业,从我2012年大学毕业,我就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一直到如今,我提早的完成了人生六个阶段的修行,也是无意之间懵懵懂懂的走过来,直到读了《易经》学了这些人生道理之后,猛的发现,过去小学到初中大学学的这些大道理,真的创业之初并不明白其原理,当自己走过《易经》的人生六个阶段之后,才理解其中的精髓所在。
2023年,我34岁这年,我认为我掌握了天机,天地运行的规律,我不奢求看这篇文章的人都能理解,因为只有极少数圣贤之人才能了解其中天地运行规律。我要更好的做功德,每天思考如何做德行,付出,感恩,帮助他人,积极做公益做慈善,为什么富豪们都喜欢做慈善,都喜欢捐款?都喜欢做公益?
因为这都是在做德行,德行高了,老天自然根据德行来分配财富,所谓论功行赏,即使不给你分配财富,也会给你的后代子孙留荫德,这就是承祖上之荫德。
所以我今天的封面,用的就是“厚德载物”,其实讲来讲去,就是种善因,得善果。有善的因,才会有福报。天地运行自然规律,天地能量,借助天地能量,厚德才能载物,只有厚的德行,才配得上物质的丰富,即厚德载物。否则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用功德的大小来评判是非对错。用功德的标准,来衡量成功与否,这才是关键。不可以用物质的多少来评判,因为这都是看得见的,而老天是根据看不见的功德来分配财富的。我们所有的财富,都是功德的回报。功德越大,财富越大。这是自然规律。
我其实内心一直有个疑问,那这么说,佛教这些高僧,就应该很有钱才是啊,但是为什么他们看起来如此平平无奇,而且看起来这么不像有钱人啊?
其实,仔细研究进入佛教就明白了,我去开山寺上香的时候,去上次东尼哥带我去的洛满那个寺庙求财神的时候,我就发现了,那些在寺庙里做义工的大哥大姐们,无一例外,在外面都是大富大贵之人,但是看起来真的很平平无奇。
寺庙里每年修建的费用,还有你看僧人们用的,其实都不差的,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僧人们都不拿钱的,不碰钱的,有戒律的,所以寺庙和道庙,都是非常非常有钱的。
我一个道长朋友,建一个道教的庙,投资都是2个亿起步的。更别提什么开山寺这种香火很旺的地方了。高速路直接通到路口,然后周边停车的地方非常地方方便,非常的热闹非凡。这就是大功德的地方,自然大富大贵。只是寺庙不讲钱财罢了,论财富来说,这才是最富贵的人和地方。
而你发现,身边那些越是富有的人,越是顶端的人,越是不显山不露水,这个就是他们默默的在做功德,捐款捐物,能够持续富有的人,一定是非常积极热心公益和慈善,非常的大善人,才会持续富有。所谓之所以陶朱公敢千金散尽,就是明白功德这个道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悟透这个道理,“厚德载物”就不是挂载书房的一个装饰画了,而是真正每天都要践行,都要去做的功德计划。
好了,我今天的悟道,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我们下期再见
现实中和网上很多朋友都说,学《易经》的不是瞎子就是瘸子要么倒霉折寿要么“疯”掉,不会有好下场等等等等。是真的吗?
下面先看我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易经》。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严格来说,《易经》有三种,一是神农时代的《连山易》,二是黄帝时代的《归藏易》,三是周朝的《周易》。前两种已经失传,只有《周易》流传至今。完整流传下来的《易经》是由周文王演绎排序作卦辞、周公作爻辞,为周朝之易。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易经,都特指《周易》。
《易经》是我国第一经,它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以无所不包的终极原理来统摄万物。她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她是最早的文明典籍,也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是道家、儒家共同的经典。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所有中华文明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的,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学术界公认的最深奥、最难理解的典籍之一。有人说它是一本哲学著作,有的认为它是一部史书,还有人说它是一本中国古代的占卜用书,更有人说它是史前文明留给人类的无字天书。通过对《易经》的研究,不但可以穷究天人之理,通晓古今之变,还可以学到最基本的处世法则,对指导人生有重大意义。因此,《易经》又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百科全书。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内容。《经》是全书的核心,《传》则是解释《经》的。
《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象、卦名、卦辞、爻辞组成。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
《传》共有七种十篇,分别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
《易经》还涉及到:《伏羲易》、《连山易》、《归藏易》、《河洛理数》,包括后人的《焦氏易》、《扬雄易》、《邵氏易》等,还包括干支学、生辰八字、紫微斗数、阴阳无形学、风水学、面相学、星相学等许多内容。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的理论之书。
那到底学《易》会不会出现如标题所说呢?
古人曾说过:“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易经》含盖万有、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如果窥知一二就去搞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当然会瞎(瞎说害人被报复)也会瘸(还是瞎说被打的)倒霉(谁都有倒霉的时候)疯(不当你疯子才怪)既然这样了,那肯定不是好下场喽!
给人算命,动人因果,给己算命,天地皆知。
最后:喜欢算命的人,如果有天分学的好、算的准。那多多少少会忍不住帮人算命、改运什么的。这就打破了宇宙定律的平衡,有亏有赢,此消彼长。你帮别人改运了,那这个人的厄运就必须有个去处,因果循环自有定论!
荣格对《易经》的赞叹:不是谁都有资格用
荣格是瑞士心理学家,20世纪心理学尤其是潜意识心理学领域最卓越、最具影响的大师,分析心理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是弗洛伊德最得意的弟子,师徒两人后因观点分歧而分道扬镳。我们所熟知的“情结”以及“内向”、“外向”等心理学概念,正是他提出的。
荣格曾说过一句话,正好能回应黑格尔:“假如我们想彻底了解这本书,当务之急是必须去除我们西方人的偏见。”深入了解过中国文化的他,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像中国人这样天赋异禀而又聪慧的民族,居然没有发展出我们所谓的科学,这真是奇怪。”
荣格对《易经》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曾进行过认真而深入地研究。与莱布尼茨关注数理和黑格尔关注哲学不同,荣格最感兴趣的,是《易经》的占卜系统。但是,荣格真正关注的并非是算命,抱有的并非普通人欲知吉凶的心态,而是试图揭开易经占卜的准确性当中那深邃的秘密——对此他坚信不疑。
正因为这种深信不疑,他提出了自己带有神秘色彩的“同时性原理”。这个原理举例说来,便是你梦见的事情在现实里发生了,你预感到的事情真实发生了,你在至亲之人遭遇不幸时产生了心灵感应……这些都是真实存在而且有着深邃道理的,这种道理,便是荣格称之为“同时性原理”的超越因果性的存在。
对于很多西方汉学家和颇有成就的中国学者将易经占卜看作“一些过时的咒语集”,荣格是不满的,而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些人士有时也承认他们曾向算命的相士——通常是道教的道士——请求占卜。这样做当然‘了无意义’,但非常怪异的是:所得的答案竟然和问者心理学上的盲点极度地吻合。”不动声色之中,尽是否定甚至嘲讽。
所以适合运用易经占卜的人群,他做了明确地规定:“《易经》彻底主张自知,而达到此自知的方法却可能百般受到误用,所以个性浮躁、不够成熟的人士,并不适合使用它,知识主义者与理性主义者也不适宜。只有深思熟虑的人士才恰当,他们喜欢沉思他们所做的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这等于明确在说,说易经占卜扯淡,那只是你不够资格碰。
别以为荣格作出这样的判断、讲出这些话并公之于众,是简单和容易的——这在当时高扬科学精神的西方,是极为反叛而逆潮流的,所以他是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和鼓着勇气的。不然,他不会这样说——“想要进入《易经》蕴含的遥远且神秘之心境,其门径绝对不容易找到。假如有人想欣赏孔子、老子他们思想的特质。
就不当轻易忽略他们伟大的心灵,当然更不能忽视《易经》是他们灵感的事情。以前我绝不敢公开表露出来,现在可以冒这个险,因为我已八十几岁了,民众善变的意见对我几乎已毫无作用。古老的大师的思想比西方心灵的哲学偏见,对我来说价值更大。”假若真的一点不顾虑,我想他不会郑重说出这点。
荣格对《易经》的总体判断是怎样的呢?那句话实在是太好了:《易经》的精神对某些人,可能明亮如白昼;对另外一些人,则晞微如晨光;对于第三者而言,也许就黝暗如黑夜。不喜欢它,最好就不要去用它;对它如有排斥的心理,则大可不必要从中灵求真理。
常见为《易经》辩护的慷慨激愤,却少见荣格这样淡然中流露出的彻底自信。而他还是一名外国人,这大概是应该令我们惭愧的吧。
黑格尔对《易经》的赞叹:怎么可能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巅峰和集大成者(德国古典哲学则是西方哲学史的主要枢纽),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举世公认的辩证法和逻辑学大师。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主要来源就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中,曾专门论述中国哲学;在对中国哲学的专门论述中,又曾专门论述《易经》。需要说明的是,黑格尔对中国和印度哲学是很不以为然的,认为“中国人和印度人一样,在文化方面有很高的声名,但无论他们文化上的声名如何大、典籍的数量如何多,在进一步的认识之下,就都大为减低了”。尽管如此,他对《易经》仍然不乏溢美之词。
在论述易经哲学的一开始,他就不无惊讶地说道:“第二件须要注意的事情是,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并认为《易经》是这类思想的基础。这种惊讶大概源于他已经习惯于认为,所谓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是西方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专属圣域,是真正的高明的哲学。看来,要不是有《易经》,中国哲学就要被他从头到尾瞧不起了。
在对《易经》的简要介绍中,不时穿插着黑格尔的评论和赞叹。谈到《易经》的卦爻符号,黑格尔认为“是极抽象的范畴,是最纯粹的理智规定”,并补充说“中国人不仅停留在感性的或象徵的阶段”。也许是由于不甘心,中国人怎么也能搞德国人这样高深崇高的哲学呢?
所以又说:“我们必须注意——他们也达到了对于纯粹思想的意识,但并不深入,只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层面。”原因是没有经过概念化和思辨地思考。黑格尔无法明白,《易经》的象数思维,是一种更能抓住抽象本质同时又能囊括更加丰富博大内涵的方式。
黑格尔对东方哲学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只停留在泛泛而谈的阶段。假如他能放下偏见,对《易经》必会有更深的赞叹。因为易经对天地精神的模拟、高度而深刻的抽象性和本质性以及内在的阴阳模式,无不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抽象的逻辑、范畴和理智,以及辩证法系统,有着高度的共通性。
所以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我实在莫辩真假——黑格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
莱布尼茨对《易经》的赞叹:宇宙语言
莱布尼茨是德国历史上的一线哲学家和数学家,与牛顿各自独立发明微积分,拓扑学的提出者,作为计算机基础的“二进制”的主要发现者,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17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是最早且最为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欧洲人之一,且对中国文化抱有极大的热忱和高度的赞颂。
首先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江湖传闻已久的莱布尼茨是受到《易经》启发才发明了二进制的说法,其实是假的。首先二进制并非莱布尼茨发明,在他之前就有哈利奥特和卡瓦利埃里提到过,莱布尼茨只是重新发现、系统阐释并最终发扬光大了它。然后莱布尼茨是先开始思考二进制后,才看到了传教士带回的《易经》。
但莱布尼茨的确认为,《易经》中的“阴阳”思想与自己的二进制不谋而合,是他的二进制思想的“中国版”。且知道《易经》的核心思想正是二进制后,一直以为二进制是自己独创出来的莱布尼茨,也受到了更大的鼓舞。
既然如此,不用看别的,只看莱布尼茨对二进制的评价,也就等同于对《易经》的评价了。且看他当初关于二进制的手稿中的话:“1与0,一切数字的神奇渊源……这是造物的秘密美妙的典范,因为,一切都来自上帝。”他还断言:“二进制乃是具有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逻辑语言。”在它1697年献给奥古斯特公爵的纪念章上,镌刻的话是拉丁文的“从虚无创造万有,用1就够了”,显示出他对二进制的极大偏爱。
对此,拉普拉斯在他的名著《概率的哲学探讨》中这样评价:“莱布尼茨在他的二进制算术中,看出了创造万物的影像……他想象:1代表上帝,0代表混沌。上帝由混沌中创造出世界万物,正如在他的记数法中用1和0代表一切的数一样。这个观念太让莱布尼茨喜欢了。”
这些话,到处飘荡着易经术数及其神秘内涵的影子。在1703年的法国皇家科学院备忘录上,莱布尼茨发表了《二进制运算的解释》,所用的例子里,便有伏羲先天八卦图和0——7八个数字的二进制表示的对应。这曾在18世纪初的欧洲知识界引起轰动,1705年甚至有人撰文称:“中国人失去了六爻的真正意义,一位欧洲天才为他们重新发现了这一知识。”
莱布尼茨将二进制看作“宇宙语言”,但他的二进制系统却无法与后天八卦图建立联系,他只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八卦图的内涵远非二进制数系可以完全模拟。莱布尼茨二进制的伟大意义,则被现代飞跃式发展的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络所证实——它们的信息处理和传输,运用的正是二进制表示和算法。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请联系责编。
7年前,我读不懂《易经》。
读完上千本不同学科的书籍后,3年前,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奇门、太乙、河图、洛书,搞清楚其中的变化逻辑后,我才懂八卦的由来,机缘巧合之下,自学入了易门。
读懂《易经》后,我的思想有3种积极变化,分享给大家。
1、抛掉幻想,脚踏实地做每一件事。以前和大多数人一样,偶然会幻想好运突然降临,有大贵人相助,赚到一大笔钱,诸如此类的幻想。
读懂《易经》后,我就彻底抛掉了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规律不是这样运转的。只有让自己做事的思想和行为,符合规律,顺应规律,才能心想事成。而不是脱离规律,漫无边际地幻想,这是浪费心神。
《易经》本身的确可运用于预测。
可问题是,预测能改变你的现状吗?能让你变得更好吗?
我认为没有太大帮助。
有些朋友,做事倒霉,时运不佳时,就喜欢去算命。算命能改变自己的困境吗?答案是不能。他们只是想通过预测,寻找一些希望和心理安慰,仅此而已。
若算命的说我将来很有钱,大富大贵,眼下这道坎坷,只是暂时的,可以熬过去。这就是预测带给你的希望。
然而,预测也会给你造成心理暗示,限制你的无限可能。人家说你哪一年,会有什么问题,到那一年,你的心理就会有顾虑和忧患,从而对号入座。
《易经》本身,只是讲规律。规律是中性的,即不好,也不坏,好和坏,全在于用的人。
我懂了规律,所以不算命,不预测,而是考虑:如何让自己今后的言行,以及做事的思路,顺应规律,避免冲突,以此顺势而为,心想事成。
2、慢就是快,慢下来才能稳住运势。运势来时,会有一种来势冲冲的冲击力。这种冲势,足以打乱你原有的计划和正常节奏。
有些人喜欢按计划行事,所以他们无视运势的来和去。这种做法,虽然高效,但和智能机器人,没什么区别。
我们真实的人类,是有大智慧的。这种大智慧,任何人工智能都无法替代,那就是: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独立思考,独立行动。
我自己的经验是,当在某一个时间段,你的正常生活节奏,被某些事,或者某些想法打乱,你就需要觉察和意识到,有一种全新的势能,在能量的维度连接入你现有的生活。
你要用直觉判断,这种势能,是积极的势能,还是消极的势能?
如果是消极的势能,就是让你本来好的状态,变差了,那么就需要用意志力和内心定力,去稳住势能。不让外力干扰自己的正常生活节奏。
如果是积极的势能,让你现在的状态,有可能变得更好。那么就需要寻找突破的可能,不要畏手畏脚。打破现有的节奏,调整方向和策略,借助这股势能冲出去,你会上到新的高度。
无论是什么样的势能,我们应对的方法,就是慢。
敌动,我静;敌冲动,我淡定。唯有慢下来,定力稳稳,不慌不忙,让能稳住势能的冲击,降服势能,为己所用。
3、坚持到底,始终如一则百事可成。搭上了运势,就像坐上了顺风车,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前途是光明的,过程是曲折的,关键是,你自己还要不断加油。
老子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们做事,常常半途而废,因为不能持之以恒。做事三分钟热度,谁都可以做到。然而,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再聪明能干的人,如果做不到坚持,也难以成事;而有些很笨的人,默默下苦功夫,反而能笨鸟先飞。
从一而终,慎终如始,认准方向,坚持到最后的人,则无败事,百事可成。
以上就是我读《易经》后的3种思想变化,《易经》并不是玄之又玄的东西,都是讲规律。规律就是大道,大道至简。
抛掉幻想,脚踏实地做每一件事;
慢就是快,慢下来才能稳住运势;
坚持到底,始终如一则百事可成。
把这3种积极思想,真正实践起来,这辈子就能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