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生辰八字

画地为牢下一句是什么(画地为牢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2-07 07:17:22 作者:风里有诗句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画地为牢,筑笼囚心,无异于干耗自己的生命,枯竭自己的心灵

文|张泠

2019年正在向我们挥手告别。辞旧迎新之际,有人盘点娱乐圈,这一年,有不少当红明星伴侣,劳燕分飞。

他们的分手原因各不相同,但最终选择分手的心理却是相似的,那就是把自己的心从某种或自设或他设的囚笼中解放出来,不让自己的未来笼罩在无休止的纠结阴霾中。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庭院里种满了花,寒冬来临,万花凋零。

小徒弟看见师父若无其事地打扫着落花,哀伤地问:“师父,您就不难过吗?”

师父平静地说:“我昨天已经为它流过泪了。”

等春天到来,庭院花团锦簇。

小徒弟手舞足蹈,见师父又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又忍不住问:“师父,花开得这样灿烂,怎么不见您有多开心?”

师父笑着说:“我昨天已经为它开心过了。”

爱过恨过,皆成经过;好事坏事,终成往事。

研究发现,爱情中的男人和女人,对幸福的感知是不同的。

男人的幸福在于“她值得我爱”,女人的幸福则在于“他真的爱我”。

男人的感知决定了他们的爱更功利一些。“值得”代表一种物象,里面包含一种价值。什么值得呢?或颜值,或性格,或家庭,或身份……而一旦这种“值得”贬值了,男人在爱情里面的幸福指数也会随之降低。

女人的感知则更侧重于精神层面,尽管在恋爱抑或婚姻中,她们中也会有人被票子、房子、车子所困惑,但与伴侣能否给予真爱相比,绝大多数女性更在意嫁给一个爱自己的人。否则,就算她是阔太太,就算她非常爱对方,其幸福指数也不会高。

马伊琍和文章的婚姻,因为是相差8岁的姐弟恋,从一开始就让人为他们捏把汗。马伊琍不是一个随随便便、没有主见的人,何况又是婚姻大事。面对着22岁尚显青涩的文章,30岁的上海女子马伊琍,一定是在内心再三权衡过,但她无法抵挡文章当时那热烈、澄澈、纯净的爱情。

文、马二人顶着各种压力结为伉俪,说明文章感觉马姐值得自己去爱;而马伊琍也真的认为文弟的爱情可依靠。于是,她勇敢地选择嫁给这一并不被外人看好的爱情。直到大女儿出生,文、马的幸福爱情有目共睹,更有女儿文爱马为证。

结婚6年后,文章出轨,身怀二胎的马伊琍一句“恋爱不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让多少男人为之动容,又让多少女人心疼不已。

马伊琍的即时反应,不代表她已决定选择隐忍、包容,也不代表她软弱,更不是所谓的“故作贤良”,而是一个智者应激时理智的心理需求。

她希望这句寓意丰富的话,能起到抽薪止沸的作用,给自己两个孩子的亲生父亲一种五味杂陈的安慰,给炸了锅的网络和“翘首以待”的网民一声平静的回应,给身处特殊生理时期的自己一个缓冲、一种暗示、一条退路。

智慧如马伊琍,那时以至以后的很长时间,一定曾再三权衡怎样做才能为自己和家庭的幸福保质。

然而,5年后的今年,两人还是分手了。不同于一些反目成仇的夫妻离异,文、马二人的“官宣”依然含情脉脉,因为里面渗透进了亲情。

马伊琍说:“你我深爱过,努力过,彼此成就过。此情有憾,然无对错。往后,各生欢喜。”字里行间,有对过去幸福爱情的回顾,有对当下变质爱情的宽容,更有对未来彼此余生的祝愿。无论是哪一种情意,都能让人读出冷静和坚定。

文章则说:“吾爱伊琍,同行半路,一别两宽,余生漫漫,依然亲情守候。”字字句句,有不舍,有无奈,有安慰,更有温情。

据说分手是马伊琍提出的,她还说“离婚是为了更幸福”。想必她又是经过再三权衡,切身感觉到婚姻幸福指数的下降,才得出这样一种结论。

爱情画下句号,就是失败?

其实不管爱情最后是否能继续走下去,你都是赢家——因为这段感情让你更了解自己,教会你更懂得如何去爱。下一段感情,你会变得更能够尽情享受每个当下,爱得无所畏惧!

当我们意识到家庭不该是法庭,就能提醒自己,不再执着于无谓的争论,就能把自己从好辩的天才,变为懂得幸福的宽容天使!

相爱之人分手离散并非唯娱乐圈所独有,我们身边也常有此类事情发生。

只不过相对于娱乐圈中的公众人物,我们不用担心被围、被扒、被议论、被推到风口浪尖,也因此,我们可以更率性、更真实、更客观地面对内心的感受。

留也罢,分也罢,重要的是平衡好自己的心态,做出有助于未来幸福的选择,而不是执迷不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以至于远离幸福。

央视《今日说法》播过这样一期节目:泰州女孩小影,大学期间交了男朋友,彼此感情甚好,但毕业后两人成了异地恋。男方父母以此为由,让男孩与小影分手。分手后的男孩,很快又交了女友并结婚。小影闻讯后哀伤至极,认为男孩这样轻易言散,说明还是不够爱自己。可她又偏偏对这段恋情念念不忘。

无处排解痛苦的小影,将自己的苦闷倾诉给了在网上代购群里认识的“闺蜜”阿让,抱怨自己命运多舛。不怀好意的阿让,说小影男友是她命中的小人,克她,授意她找高人“改运”,并向小影要了生辰八字,答应帮她找高人。

由此开始,从几百元、上千元,到几万元、几十万元,小影需要转给阿让的钱越来越多,以至于最后债台高筑。恰逢母亲重病住院,家庭陷入困境,走投无路的小影,竟然选择白天上班,晚上到夜场做“公主”挣钱。掌握了小影情况的阿让,随即又以不赶紧还债就把夜场偷拍的不雅视频和照片交其父母为要挟,步步紧逼已惊慌失措的小影。最终,小影在家人的陪伴下报了警,阿让也被绳之以法。

醒悟后的小影后悔不已,后悔自己交友不慎、轻信他人,后悔自己的迷信行为,更后悔为了一段无望的爱情,为了一个已不爱自己的男人,亲手玷污了自己圣洁的青春,毁了自己的幸福。

老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爱情之缘不同于亲情之缘,后者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血脉相系,天设地成,无法“当断”。前者则不然,陌路之人,因男欢女爱结缘,一朝欢不再、爱变浅,一方决然转身,便是缘分当断之时。

如果此时另一方迟迟不愿松手,优柔寡断,反复纠缠其中,最终的结果要么是惹恼对方,要么把自己变成了爱情的囚徒。从这一刻起,爱情走向畸形,心理开始失衡;长此以往,又会使心理扭曲,从而极易形成报复心理。而一旦报复行为出现,伤及的就不仅仅是对方,自身也会受到伤害,甚至是比对方伤得更重。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马伊琍这些公众人物也好,你我他小影等凡夫俗子也好,其实我们都是肉体凡胎。柴米油盐酱醋茶,平平安安过日子,是我们所有人追求的一种幸福常态,这种幸福的一个重要前提即心是舒坦的,而非常年负赘;眼光是向前看的,而非揪住过去不放。

唐人元稹有爱情诗《离思》,其中有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多么忠贞的爱情!多么深情的表白!但这种生死不渝的爱情,在现实中可遇不可求。我们可以渴望,也可以追求,但不能奢望,更不能强求。

人生路长,路边风景变幻无常;人心难测,喜怒哀乐全凭感觉。说好十指相扣相伴向前的人,走着走着,说不准有一方就停下脚、松了手,甚至拐了弯。

如果另一方痴傻地原地不动,画地为牢,筑笼囚心,无异于干耗自己的生命,枯竭自己的心灵。而唯有解除心笼,方能重新开启爱情模式,期许婚姻幸福。

正如那位看遍花开花落的师父的心态: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已经是往事了。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它都会成为过去。

生活总会有不完满。也许你已铆足全力,但仍在事业上受挫;也许你曾交付全部真心,但仍爱而不得。可这就是生活,它总难以完全如你所愿,总会有与你设想的轨迹背道而驰的情况。

原谅一切,与自己和解,坦然接受生命中的黯淡,把它们都妥帖地安放在昨日。

爱过恨过,皆成经过;好事坏事,终成往事。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漫漫长路,何必画地为牢

八月就要结束了,这连绵的阴雨天应该也要结束了。

回想过去的两年,有时觉得这两年的时光可真漫长啊,回首往事,许多点滴历历在目,很多人许多事都变得不一样了。有时候又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两年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特别是我自己,除了长胖了,好像什么都没变。

仔细想想,除了肉,一起增长的不是还有债的嘛!

好朋友周末去大理参加一个徒步的活动,本来有点心动的,可是一如既往的畏首畏尾,最终在家里窝了一个周末。

说起我的这个朋友,有时候真是很潇洒呢。

好多年前她喜欢上了美甲,有一天突然就辞职了,毅然去昆明学习了几个月,最后还是回到我们这个小城,和她的朋友一起做起了美甲。

后来觉得腻了,而且美甲行业也不景气,又重新找工作。结果还回了原来的公司,关键是工资还涨了,每次说起,我都佩服得不得了。

我们几个要好的朋友,常常讨论想去玩,我和另一个朋友从3月份开始说出去外面玩的,结果半年都过去了,这件事根本没有再提过。

而这个朋友,带她妈妈去了红河,自己一个人去了昭通,现在又一个人去大理,感觉她都已经对我们感到无语了。

在路上堵车的时候忍不住想,这两年几乎没去过什么地方,或许周末应该多抽点时间出去走走才是呀。

像现在这样,一直停在原地,什么都不做其实是很危险的事。

天地广阔,何必画地为牢,把自己困在原地呢!

遇见,是缘分,画地为牢,为你相思

#情感点评大赏#

时光的渡口,再也不见你的身影,缘分尽了,深情却无法抹去,因为你,我彻底改变了自己,就算有一天,我忘了自己,也永远不会忘了你。

遇见,是缘分,画地为牢,为你相思,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忘不了的人,而我的心里,永远只有你,你的温柔,永远落在了我的心间。

有一种想念,念着你的名字入睡,爱在心间,总是多了一份温柔,在意你的冷暖,关心你的悲欢,在我心里的爱情,全部都是你的模样。

岁月悠悠,多少深情,成了心里的温柔,你陪我一程,我念你一生,从来不说到底值不值得,在以后你每一个日子里,我都会为你抒写相思。

01.岁月泛起涟漪,梦里全是你的痕迹!

我以为,自己已经习惯了孤独,可是在孤独的夜里,还是会黯然落泪,看一场落雨,心里全是伤感,写一个故事,故事里全部都是你。

岁月泛起涟漪,梦里全是你的痕迹,对你的思念,从未停止,只是再也不会对任何人说起。

走过熟悉的小巷,多少过往,又一次重现,我一次次回眸,却再也不见你的身影,多希望一切从未改变,我们还能挽着手走过每一天。

总有那么一个人,分开了以后,成了一生的念念不忘。

你就像是一缕阳光,照耀着我的心房,总有一场相遇,会成了一生的温暖,我不后悔爱上你,我也愿意,用一生去想你。

02.深爱一个人,会是一生的牵挂!

写下的日记里,总是会有你的名字,写下的想念里,全是对你的眷恋,往日情景,在心里浮现,我的心里,全部都是对你的想念。

深爱一个人,会是一生的牵挂,你藏在了我的心里,再也没有人可以代替,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了你的样子,你来过一阵子,我想念一辈子。

时间流逝,深情不变,我已经习惯了在心里把你想念,走了很远的路,还是无法把你忘记,闭上眼睛,让思念蔓延,但愿风儿,能够带到你的身边。

爱情成了过往,思念成了永恒,因为爱你,我做着一个没有归期的梦,今生缘浅,奈何情深,爱过的人,无法真的去遗忘。

03.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成了我今生最美的回忆!

缘分来了,无法抗拒,桃花嫣然,成了我们相逢的浪漫,因为有你,我爱上了春天,我怀念有你的那种幸福感觉。

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成了我今生最美的回忆,你走了,却给我留下太多的思念,忘了你,大概需要一生的时间。

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世上最深的思念,若是无缘再见,我也会守着一份回忆,在梦里和你相依,花开花落,总有一些缘分,被写成了故事。

岁月静好,我会想念你到老,没有埋怨,不会后悔,有那么一段感情,会成了一生的痴念,我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永远守候着你。

遇见,是缘分,画地为牢,为你相思!

你会一直刻在我的记忆里,即使我忘了你的声音,忘了你的笑容,这份爱情,依然会是我心里的永恒!

赞美周文王的“画地为牢”,实则有“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缺憾

《封神演义》本意为姬昌添彩的“画地为牢”情节,细思却令人恐惧

在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里,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画地为牢。

尽管由武王姬发建立的周王朝是中国古代儒家最为推崇的时代,尽管孔子及其弟子在言论中对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风尚、民俗风情赞扬备至,但除过明代许钟琳的作品《封神演义》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先于这部作品的资料有过周文王姬昌“画地为牢”的文字记载。

如果非要考究“画地为牢”出处,最早应该见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其中有“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语句。但司马迁在这里说的画地为牢,似乎和周文王没有丝毫关系,否则司马迁决计不会将这个典故归功给一个形象模糊的“士”。要知道,司马迁也是周代的铁杆粉丝。

第一次将周文王与“画地为牢”联系起来的,是流传于宋代民间的说书人的话本《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书中说到“扞姬昌呴画地为牢,刻木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画地为牢”的本义是说百姓道德觉悟高,自律意识强,但凡犯了罪过,不用官府拘押,会主动划一块地方自我囚禁,等待惩处。

而《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里的“画地为牢”则将重心转移到了周文王(当时尚是西伯侯)这里,主要是为了赞美周文王实行德政、仁政,政治清明、民风淳朴,岂止是到了儒生们向往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地步,西岐境内已经高度文明到连设置官吏、设立监狱的必要性都没有了。

儒家始终是提倡德治而反对法家思想的,特别是象征暴力统治手段的监狱、酷吏、刑罚等,更是特别排斥的。所以古代那些以说书为生的读书人,估计就按照儒家最为美好的理想模型,将“画地为牢”这个典故“贴”到了周文王身上,以便让周代这个美好的时代更加锦上添花。

许钟琳创作《封神演义》的时候,自然不能忘却这个重要典故,就顺手牵羊地借用了过来,演绎成了第二十三回“文王夜梦飞熊兆”和第二十四回“渭水文王聘子牙”的一段精彩故事。

然而可惜的是,对于周文王“画地为牢”这段情节,不论是享有原创权利的说书人,还是奉行“拿来主义”的许钟琳,都有画蛇添足的嫌疑,或者“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缺憾。因为这段情节要是细细品来,其中蕴藏着几个令人恐惧,至少是令人感觉可笑的地方。

现在回到小说当中,节节而进,分析这则典故后面的漏洞。

商纣末年的西岐,一个叫武吉的年轻人,进城卖柴的时候一不留神,失手打死了人。书中说,西岐的惯例,不设官吏,不设监狱,就地画一个圈就算是拘禁了人犯。武吉虽是误伤人命,但也不得不遵从惯例被“关”在圈里三天时间。

书中言明,这“画地为牢”的制度既不是商纣朝廷的“国法”,也不是其他诸侯国的“通例”,而是西岐独树一帜的自我创新,纯属地方性“土政策”。建立这个制度的理由是,西伯侯姬昌为人仁慈厚道,施政宽仁,受姬昌的道德人品所感染,西岐的百姓也都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极高,达到了非暴力就可以自我约束的境界。

这里第一个漏洞就出来了,法令是上层建筑,除过要匹配当时的经济基础之外,也要和当时的民众素质、道德水平等相应。商纣没有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画地为牢”的制度,当然可以解释为纣王是无道昏君,残暴不仁。那么其他像西岐一样拥有高度自治权的诸侯国也没有采取相同或者相似的治理手段,并不是说其他所有人都不如西伯侯仁慈,唯一的解释就是当时的人口素质、社会环境并不允许如此做。卓尔不群、鹤立鸡群这件事,要是把握不好时机和尺度,就极有可能变成标新立异、丢人现眼。

接着看《封神演义》原情节。武吉因为思念70多岁的母亲,就在“圈子”里放声大哭。哭声吸引了西岐的高级官员散宜生。散宜生了解了案情,以武吉杀人不是故意、家中尚有老母为由,放武吉回家安置老母。

这里接下来的漏洞就接连而出。散宜生了解案情之后,明白知道武吉是误伤人命,罪不至死。但在向西伯侯姬昌汇报武吉的案情时,却不说减免处罚的事,只是强调武吉母亲年迈,允许让武吉回家安置好母亲的生活费、丧葬费。西伯侯同意了。

倘若西伯侯真正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贤明仁慈,当时就应该根据误伤的情节,作出如何处置的决断。而且既然是仁慈的诸侯,就应该根据情节,从快、从轻处置,以显示自己的宽仁。更何况武吉的表现已经说明这小伙子是一个孝子。西伯侯竟然作了同意放假的决定,这就显示不出他的才干和仁德了。

更需要注意的是,散宜生在为武吉“说情”的时候,有让武吉安置好母亲的后事之后,“再来抵偿王相之命”言语,看来在西岐的制度里,不管是何种原因、何种情节,武吉都是难逃一死的。商纣时期中国的奴隶社会,虽然成文法的发展不怎么有起色,但即便是采用习惯法,哪怕是误伤也要以命抵命的做法,也是相当粗暴野蛮的。这里哪里能显示出姬昌的仁慈宽厚?

安排武吉回家是为了让其安置母亲的后事,武吉再傻也应该会明白他再次回到圈子里之后的结局吧。蝼蚁尚且偷生,好生恶死这是生物的本能。但西伯侯和散宜生两个一点都不担心武吉会逃亡,原因是“惟西岐因文王先天数,祸福无差,因此人民不敢逃匿”。西伯侯擅长占卜,老百姓被“圈”之后,哪怕逃到天涯海角,也能被找到踪迹。更需要注意一个字眼“不敢”,而不是“不愿”。这个话题先提一下,后面深入要说。

也就是说,西岐敢于“画地为牢”,并不是民风多么淳朴、百姓的道德水平多么高、自律意识多么强,而是有姬昌的“先天数”做技术保障。

这里先不说“先天数”占卜的准确率有多么高,可靠性多么强,先说说技术保障与“画地为牢”制度的匹配关系。我们假设这“先天数”是极为准确可靠的。按照小说里的情节,西伯侯这个时候刚刚从商纣的国家监狱逃亡回来。回来之后最先也是最重大的举措就是修建灵台、祭告天地,从未发布过施行“画地为牢”制度的法令。由此可见,在西伯侯从商纣的国家监狱返回之前,该项制度就已经在西岐施行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西伯侯既然不在,那么实施“画地为牢”的技术保障在哪里?更何况根据《史记》“文王拘而演周易”的记载,以及小说情节,西伯侯最为擅长,也最令举国百姓畏惧且信服的“先天数”,是在被囚禁在羑里城的七年间推演出来的。可见不但有能力提供技术保障的人不在,就连“先天数”这项技术,也极有可能并未随同制度同步上场。

既然没有“先天数”这样的高端技术作为“画地为牢”的保障措施,那么问题接着又来了。在没有技术保障的长久时间里,假设如同武吉这样属于误伤的人,因为心存减免惩处的侥幸,有可能不逃亡,也有可能在放假回家之后继续回来服刑,那么那些作奸犯科、罪大恶极的人呢?他们为什么不选择逃跑或者藏匿?

不要忘记,人性亘古不变,重复前文那句“好生恶死是生物的本能”,那么能够令这些人背弃生物本能、放弃生存希望的,到底该是什么样的力量呢?按照《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话本和《封神演义》小说里的意思,囚禁罪犯用的,只是在地上随手划一个圈,没有栏杆,也没有士兵把守。只要缺失了用来监控的“先天数”的技术支撑,逃亡是一个成本极低的事。

相信用道德、民风、仁政之类的理由,是难以解释这个违反常情常态的现象的。无论任何社会形态,道德毕竟只是最高选择,而法律才是最低标准。那么,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前面提到的“不敢”。在西伯侯没有在西岐的日子里,在“先天数”尚未被推演出来的日子里,“画地为牢”制度实施的唯一保障就是,一定有比死亡更可怕的后果等待着那些敢于铤而走险逃出“圈子”人。除过铁血统治,再有什么力量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可见,话本和小说创造出“画地为牢”这样的典故来,本来估计是为了给西伯侯姬昌增添仁慈、宽厚、贤明的色彩,但事与愿违,让人在细品之下看到了一个与以上字眼毫无关系的铁血统治者。

最让人感觉有“画虎不成反类狗”意味的是,即便“画地为牢”的情节设计仅仅是为了表现文王“先天数”的神奇,也是相当失败的。因为武吉求助了姜子牙,姜子牙利用自己的道术,成功骗过了西伯侯的占卜,对讨饭武吉的去向得出了“因惧刑自投万丈深潭巳死”的结论,可见“先天数”并不高明,即便在技术层面,也令本来打算赞美的主人公输了。

编后:话本也罢,小说也罢,毕竟只是文艺作品,创作者合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某些情节,也是为了增加阅读趣味、提高艺术魅力考虑,并不能完全按照办案审案或者科学论文的逻辑方法进行分析评判。倘若人人都如此读书,那么世间的作家们就万般艰难了。本文仅是从趣味化阅读的角度撰写,目的在于能够博得读者一阅一笑而已,千万不要骂我穿凿和挑剔,万分感谢。

(观点与视角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本自媒体号,有想法和意见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下宝贵文字;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