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天蝎座

大年初一吃面条(大年初一吃面条好吗)

时间:2023-10-01 20:25:57 作者:隐身守侯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大年初一,早餐就吃这4样!新的一年事事顺,都有讲究,多吃是福

导语:大年初一,早餐就吃这4样!新的一年事事顺,每个都有讲究,多吃是福

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负。大年初一新的一年的启始,咱们中国人非常讲究凡事要开个好头,在接下来的一年当中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才能顺顺利利的,所以大年初一早晨放完鞭炮回来,第一餐吃啥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要吃好吃饱还要吃的讲究一些,要有一个好的彩头。咱们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每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各有不同,大年初一早晨吃的食物也是五花八门各有讲究。我总结了一下这4样东西新年的早餐一定安排上,新的一年大家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财源滚滚来!

一、饺子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饺子在初一的早晨可是重头戏必须要吃的。我是山东人打小记事起每年的大年初一都会吃饺子,并且我们这儿的饺子里会包上钱币、花生、红枣、糖果,初一的饺子煮出来端上餐桌,大家都争先恐后吃饺子,看看谁能第一个吃出钱币表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能赚钱有钱花,吃了红枣说明日子红红火火,吃到花生表示步步高升!吃到了糖果则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幸福美满!所以这顿饺子吃的比平时格外的香也格外的多,大家心情都美美的。

二、汤圆

汤圆的外形就非常的讨喜一个个圆鼓鼓的。在春节这么热闹祥和的气氛里,汤圆自然是少不了的。因南北的习俗不同,有很多南方地区初一的早晨会吃汤圆,寓意着新的一年里家人团团圆圆,又因大部分汤圆的口感是偏甜口味的,也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比蜜甜。

三、年糕

每逢新年之前我们办置年货的时候,都不会忘了准备年糕,初一早晨吃一口年糕寓意着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家里有孩子的期盼着孩子能够健康茁壮成长一年比一年的高学业有成,对于成年人则希望在工作当中顺顺利利、步步高升!

四、吃面

大年初一早晨吃面条,这碗面不能像平时那样称之为吃面,这碗面条我们叫做“长寿面”寓意着人们希望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远离病痛,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特别是家里有老年人的,都希望他们身体健健康康的没有病痛的折磨,老人的长寿就是子孙的福气。

以上4样食物寓意好彩头好,所以不要忘记在大年初一早晨食用,但也有两样东西在大年初一早晨是不适合吃的。一种是稀饭,稀饭从外观上看稀而薄表示少的意思,新的一年里人们都期望有一个富足的生活,所以稀饭人在初一早晨食用是非常不吉利的。另外一种就是苦味的食物,尽量也不要在初一早上吃,提前苦的味道不禁让人们想到苦日子,在这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里,人们所期待的生活都是甜甜美美的,所以不要吃苦味的东西。

除了以上我给大家分享大年初一要吃的4种食物之外,你们那里大年初一早晨还吃些什么呢?有什么好的寓意吗?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希望我的分享能让您有所收获,谢谢您的观看和支持,我们明天见,拜拜。

「年俗记忆之八」大年初一吃“饺子”

【年俗记忆之八】大年初一吃“饺子”

白来勤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是饮食园地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饺子”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载,早在南北朝时,“饺子”便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百姓,天下通食。唐宰相段文昌编的《食经》中也曾有“馄饨、飰食(饺子)……”的记载。其子唐代文学家段成式称“饺子”为“汤中牢丸”。这不难看出“饺子”在当时饮食文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要。

饺子在古代与“馄饨”混称。唐以后出现的“夹子”、“角子”、“交子”、“饺饵”等则是饺子的词源。据《东京梦华录》载,汴京(开封)的市食有“水晶角儿、煎角子”等;《武林旧事》载“临安市”食诸色角儿;《饮膳正要》中记有“撇列角儿、莳萝角儿”等。后来,因为吃的时间一定要在年三十半夜里动筷子,而这个时辰按旧时天干地支时法是由旧岁跨入新年的子时,于是人们就把“角子”叫做“交子”,久而久之,取其谐音,把“更岁交子”就叫做了“饺子”。过年时吃“饺子”不仅寓意“吉利”,也表示辞旧迎新。

“饺子”名目繁多,唐称“汤中牢丸”,宋谓“角子”,元名“莳萝角儿”。明代学者张自烈曾写有“水饺饵……或谓粉角,北人读如矫,因呼饺饵。”“水饺”名称在清乾隆年间的《调鼎集·西人而食》中才出现,如香芄饺、烧鸽饺、脍鸽蛋饺等十余种。如今南北方的叫法也不相同。北方饺子较大,城市人称水煮的是“水饺”、笼蒸叫“蒸饺”,油煎的叫“锅贴”,东北叫“锅烙”,乡下人称水煮的是“扁食”,笼蒸的叫“蒸角”,甚至渭北咸阳有些地还将水煮的饺子称“煮馍”的……南方饺子较小,有的地方叫“馄饨”,广东人叫“云吞”,四川人叫“操手”,山东人叫“餫饨”,江西人叫“清汤”......

春节,是华夏民族全民性的节日,是中国人的“狂欢节”。“大年初一吃饺子——都一样”这句广为流传于北方的歇后语,则说明吃饺子早已成为过年的象征。那么,为什么农历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呢?这里大有奥妙。

大年正月初一这顿饺子,与平时吃饺子大不相同。讲究除夕(农历腊月三十)晚上包好,半夜十二点钟开始吃,因为半夜十二点钟是子时的开始,除夕的子时恰好是来年正月初一的开始,这时吃饺子便可以达到“更岁交子”的吉庆。明朝刘君愚编撰的《明宫史·火集》载吃饺子的情景时说:“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描述:“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角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及宝石等藏于勃勃之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志者,则终年大吉。”这里“饽饽”即饺子。在包饺子时,有的暗中给部分饺子里放入一颗糖,一个栗子或一粒花生,谁若吃到了,自然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这便表达了新的一年“万事顺利,终年大吉”的祝愿。有的地方早上吃的饺子与面条同煮,名曰“金线穿元宝”。如今在关中农村也还保留着给饺子里暗中包古制铜钱食者吉利有福的习俗。这就充分说明,大年初一吃饺子,不但为了吃饭,美味可口,而是为了辞旧迎新,取个吉利,预示来年生活甜甜美美,吉祥如意。

据考证,明朝以前的饺子,称为“馄饨”。北齐颜之推云:“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偃月就是半圆形的月亮,正是饺子的形状。1986年,在新疆吐鲁番的塔那北区发掘出一座唐代墓葬,出土一个大木碗,里边盛着饺子,仍很完好,其形状与今天的饺子完全相同。

饺子在制法、食用上也有不同的地方特色。从饺子皮来看,陕西省有的地方用茶盅扣皮儿,北京人用面杖擀,山西介休、左权、阳城等地则用手捻。从饺子馅来看:有三鲜馅、什锦馅、鱼肉馅、猪肉馅、牛(羊)肉馅、鸡肉馅 ,还有素馅等。从做法上看:有烫面蒸制法、清水煮制法、,还有热油炸制法、文火煎制法等。《清稗类钞》云:“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汤称之为水饺。”从饺子的形状来看,一般有平边饺(元宝形、相公帽形)、花边饺子(瓦楞形、眉毛形)、花色饺子3种。从吃法上看:北京人喜欢吃“肉丸馅”,天津人喜欢吃“打水馅”,陕西山西人喜欢吃“肉少菜多馅”,东北人喜欢把肉末干煸后再用汤浸泡做馅,内蒙古、黑龙江的达斡尔族人则喜欢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连吃带喝。河南的“金丝穿元宝”、陕西的“银线吊葫芦”、湖北的“龙虎斗”都是饺子与面条同煮共食的雅称。一些大城市的饭店、酒家、宾馆推出的以饺子为主、菜肴为辅的“百饺宴”更是受到欢迎,如西安解放路的“饺子宴”就享誉全国。而在陕西和西安,当地的人们则把饺子这种饮食文化发展到了极致。陕西人把饺子烤着吃,尤其是商洛一带人爱吃烤饺,著名作家贾平凹是陕西丹凤人,他就特别爱吃烤饺,也为烤饺写过不少文章。

在饺子的吃法上,陕西人还发明了酸汤水饺(西安回民首创)。外地人吃饺子一般都是吃干饺,即把饺子煮熟后捞到盘子里,干吃,顶多醮一些醋汁、蒜汁,而陕西人除了干吃,还会“汤吃”、“水吃”,真正吃的是“水饺”。酸汤水饺的做法很讲究很特别,酸汤水饺的关键是酸汤的调制,其调料多达十几种——味精、香菜、芝麻、葱花、酱油、牛油等等,但最重要的是醋和辣椒,特别是醋,要放很多,味道首先要突出一个“酸”字。用水或饺子汤调好酸汤后,将煮熟的饺子捞在酸汤的碗里,连吃带喝,味道十分特别。这种吃法只有西安有,被称为陕西饮食文化一绝。

陕西人对饺子文化的最大贡献当属饺子宴的开发和研制,饺子宴被称为西安饮食之绝。曾风靡全国,甚至日本。所谓的饺子宴,就是把一道道饺子做成宴席——这些饺子一饺一馅,一饺一味,一饺一形。一桌饺子宴可以是几十道饺子,也可以是上百道;饺子的馅料可以是肉的,也可以是蔬菜类的,还可以是海鲜类。而更多的饺子则是馅和形完全一致,即鸭肉馅的饺子就包成一个小鸭子,核桃馅的就包成一个小核桃,形象逼真,且味道鲜美。更绝的是,每道饺子都还有一个故事或传说,客人边吃饺子,边听服务员讲解饺子的故事,真是一种极大的美食文化享受。比如慈禧珍珠饺子,也就是最小的饺子,饺子只有纽扣大小,但里边却包有各种各样的馅。这种饺子也叫太后火锅饺子。吃时把饺子下在专用的火锅里,而且房间的灯要关掉,仅用火锅下面的蓝色火光照明。因为饺子太小,下到锅里不好捞,要由服务员用小勺子捞起后分给用餐的客人。而且捞几个还有说道——捞一个,就是一帆风顺;两个是好事成双;三个是三六九向上走;十个是十全十美。如果一个也捞不到,则是无忧无虑。

正因为西安的饺子文化深厚,所以经营饺子的饭店也很多,笔者曾大概统计过,专业经营饺子的饭店可能在两千家以上;而80%饭店的主食里都有饺子,饺子和面条一样,是西安人最喜欢的饮食。

关于春节吃饺子,还有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民间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每逢过年,天上的财神都要到凡间散财。财神有私心,见谁家供他的东西又多又好,就给谁家散元宝。有个不信神的老员外,家里有钱,但他从来不敬神,惹恼了财神,不但不给他散财,而且还收走了他家过年的所有东西。结果,玉皇大帝到凡间,发现了老员外家什么过年的东西也没有,大为生气,叫来财神问明情况,并罚财神给员外家补散财宝,退还所有东西。再说老员外见家里什么东西也没有了,就赌气叫儿媳妇做饭,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呵,儿媳妇问他:“做什么饭?”他生气地说:“煮元宝”!儿媳妇不敢多问,只好和些面擀成小圆片,弄些菜剁碎,用圆片儿包成元宝的样子,下到锅里煮。也巧,财神前到送还东西,就偷偷地把真元宝放到锅里走了。结果,员外家的锅里捞出了真元宝。这件事渐渐传开,家家户户都照着样子做,用面皮包上各种馅,成元宝形,下到锅里煮,做为年夜饭,遂成民间习俗,意在希望招财进宝,大吉大利。

以下几种“饺子”也是美食行列的佼佼者,相信会令人垂涎欲滴!

麒麟蒸饺为河北风味。因民间有驴似麒麟之说,加之韭菜段露在结口处,似麒麟一般,故驴肉韭菜馅的饺子即称为麒麟蒸饺。 相传,有一年,清康熙帝在承德马市街私访时腹中饥饿,便走进一家酒楼坐下,点了一道“隔山焖肉”、一张“驼油饼丝”、一盘“麒麟蒸饺”。康熙吃了几口“隔山焖肉”,觉得奇怪,第一口分明是细嫩的山羊肉,第二口却变成了肥而不腻的猪肉,再看那饼,外层黄白透明,里层竟是橘红色。那“麒麟蒸饺”更是与众不同,咬一口香气四溢,肥而不腻,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康熙立即把堂倌叫来问其原因。堂倌说:这三样都是我家主人的祖传手艺,人称“塞外三鲜”。康熙指指盘中的蒸饺问题:“这饺子味道确实鲜美,可每个饺子都露出一段韭菜,是何故意?”堂倌笑道:“蒸饺普天下皆有,惟独我们的蒸饺是驴肉韭菜馅,这样包饺子以示货真价实,招徕食客。同时,韭菜露在结口又似麒麟一般好看。”康熙听了哈哈大笑,说道:“你们应在饭馆门口拴一头驴,上写‘驴肉饺子‘,岂不比那韭菜更吸引人?”这家饭馆后来果真在门口拴了头驴,堂倌在门口吆喝:“驴肉肥,驴肉肥!”于是人们便给这家酒楼主人送了个绰号“驴肉肥”。“驴肉肥”经营的“驴肉蒸饺”也从此驰名塞外。

济南扁食为山东风味,扁食是水饺的古称,山东济南市至今仍沿用此名。山东人吃扁食历史悠久,据目前所知,这里唐代已有关于扁食的史料,明代已经普及,至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有扁食“似月牙弯”的描写。年间出版的《济南快鉴》一书也有这样的记载:“济南的鞭指巷之熊家扁食楼营业已近百年,扁食具有专长。”书中还有济南民俗的介绍;“如遇除夕或元旦,则用面作角子,其馅或荤或素,皆随人意,荤者用各种肉类,素者用韭菜或白菜,总名曰:‘水包子‘。”以上所说的“角子”、“水包子”、“扁食”均为水饺。现济南“艺新小馆”的扁食,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扁食制法,皮薄馅足,皮面滑润软嫩,馅味鲜美,深得食客们欢迎。

牛肉抠饺是湖北省沙市的传统风味名小吃。相传它的制作与明太宗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幼时随母避难,逃到山西省长治县蛤蟆村(其登基后改为龙泉村),为了糊口,朱元璋就到慈林山给财主放牛。牛经常吃得饱饱的,而他却经常吃不饱肚子。有一天中午他饿急了,便宰了头牛,找了个坛子煨牛肉吃。吃过牛肉,他跑回去对财主说:“你的牛拱了地。”财主跟着跑到野地里看,只见半截牛尾巴朝天翘着,他用力一拉,土地爷学着牛“哞哞”地叫着,财主便信以为真,说:“牛真的拱到地里啦!”后来,朱元璋推翻元朝当了皇帝,建都南京,每天灯红酒绿、过着奢侈的生活。山珍海味吃腻了,便想换换口味。一天,他想起小时候吃牛肉的事来,就召见他的同乡御厨张义,令他用牛肉做一道菜。张义反复琢磨,后用大米制皮做成了“牛肉抠饺”。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但又怕张义把自已幼年时当过放牛娃的事传扬出来。便想杀掉他以防后患。张义得知后,偷偷跑出皇宫,流落到湖北沙市一带,以制作“牛肉抠饺子”为生。由于他制作的“牛肉抠饺子”饺皮酥脆,落口化渣,馅心鲜美,余味无穷,很快就出了名,成为当地的名贵小吃,一直流传至今。

看来在我国还真没有哪种食品会像“饺子”这样源远流长、传说众多、琳琅满目、“天下通食”了。难怪俗语云:“好吃不过饺子!”

作者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西安市灞桥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首批(2017-2019)入选作家,曾出版诗集《圣像与阳光》、散文集《生命礼赞》《墙缝芦苇》等多部文学专著,荣获中国西部“鲁迅杂文奖”、第三届“中国金融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一些省市的高考、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和教辅资料、特色教材。

《陌上风文艺》

主办:金穗文学社

主编:王新靖 杨新刚

主创:白来勤 杨崇德 淡雾 王安之 苏银东 毕琼 孔凡勇 白春业 完颜蕙蕙

编辑:单连强 朱婧 滕悦 赵曙光 许冉冉 郇长亮 崔吉皓

信箱:shirihe@foxmail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大年初七为“人胜日”,习俗是吃面条,这里头包含有这么多玄机

按照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这一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所以民间把这天叫做“人日”,当然,也有人日节、人胜日、人庆节、人七日多种叫法。

这个日子是怎么来的呢?

这一切都要归之于我们的女娲,她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关于女娲的名字,过去有多种叫法,如娲皇、灵娲、帝娲、风皇、女阴、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阴皇、阴帝、帝女等等。

女娲对我们最大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补天,一个是创造了人和动物。

今天我们就说说女娲是如何创造苍生的。

在很远古的时代,那时的宇宙是混沌的,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所以整个世界是漆黑的一片。

有个叫盘古的神人,一天,他从睡梦中醒来,什么也看不到,于是就拿起自己的开山大斧,朝眼前黑暗的地方猛劲狠狠的一抡,只听得惊天的一声巨响,这混沌一片的东西,竟然被他生生给劈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慢的上升,后来逐渐变成了现在的天;重而浊的东西呢,则慢慢的沉淀,变成了如今的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还不放心,怕它们再混合到一起,于是赶紧挺起腰,用头顶着上面的天,用脚使劲蹬着下面的地。

上面的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的身躯也随着越长越高,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时日,就逐渐的形成了如今的天地。

天地分开以后,天上逐渐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则形成了山川草木。

有了天地,有了山川草木,但这都是些死东西呀。没有生物,这乾坤就显得非常的寂寞和荒凉。

这时候创世女神女娲就开动脑筋了,她开始创造生命。

她用了六天的时间,先后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6种动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

为何第七天才造出人类来?

其实这正是女娲的用心之处。

因为女娲创造生命时还没有经验,这几种动物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鸡有什么缺陷?鸡无肾。我们宰鸡,鸡的心、肝、肺、胃全都有,就是没有鸡腰子,它从来不撒尿,大小便一起拉。

狗的缺陷呢?狗无味。狗的嗅觉灵敏,为何说无味呢?它的舌头没有味蕾,吃不出味道来。它吃骨头、吃肉香,吃屎也香,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够为何夏天总伸舌头?就因为它没有汗腺。

猪呢?猪无耳。因为猪耳朵太大,遮住了耳道,因此,听力太弱或没有听力,实际上相当于没有耳朵。当然还有一说,是猪无寿,它活不长,因为养猪,就是为吃肉,顶多一年就宰了,所以说猪无寿。这个说法显然年代不久。

羊无神。羊的眼珠子不动弹,就是俗话所说的“死羊眼”。

牛无牙。牛没有上牙,上腭骨全是肉包。没上牙,草嚼不烂怎么办呢?没关系,它是反刍动物,胃分成四部分呢,吃完了,慢慢再倒嚼一次!

马无趾。马蹄子不分瓣。您看牛、羊、猪的蹄子,都是两瓣儿的,唯独这马蹄子不分瓣儿,是整个儿的。

一开始女娲没有经验,先造出这6种动物,尽管它们都不太那么完美,但至少给大地充满了生机。

这6这动物造好后,女娲也越来越有经验了,这才动手创造出高级动物——完美的人来。

最后在第七天,人类就此诞生了。

后来又这么规定了,鸡、狗、猪、羊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牛、马代表地和天。

你可别说,还真很形象。

你看,牛为何俗称老黄牛?就是它只顾在地上低头耕地,不管其他的;马就不一样了,马里头的天马,它飞腾起来,就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种升仙骑乘工具。

后来就有了约定,以它们的出生顺序定下了日子。

所以按传统的习俗,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

人日还有许多叫法,叫人胜节、人庆节等等,反正就是纪念人类诞生的日子。

关于这些规定,班固在《汉书·律历志·上》记载道:“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这是最初的正月初七“人日”的说法。

后来晋人董勋在《答问礼俗》中说得更准确了:“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初七人日子,这一天吃什么呢?

主流的习俗是吃面条。当然,个别地方也有摊煎饼、吃七宝羹、捞鱼生的习俗。

这个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什么呢?就是说要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后来这个习俗有所发展,正月里逢七必过。

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代表了小孩儿日子,大人日子和老人的日子。

面条在古代的加工食物中,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以现在出土的实物作为一个可靠的依据,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了。

2002年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在沿着黄河上游进行地质考察时,来到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

他们在一处河漫滩沉积物的地下3米处,发现了一个陶制的碗,把碗取出以后,发现碗里装着面条,此时面条的颜色有些泛黄,宽约3毫米,最长的则有50厘米长。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该物质的成分,发现这碗面条距今已有约4000年的历史了。

当然,虽然有面条这个实物,但它当时肯定不叫面条,因为“面条”这个词语,到宋朝时才有的。

那么它最早的时候叫什么名字呢?这个现在已经无从考据了。

但它在汉朝时期的名字,有书面记载为证。

汉朝时期,把所有的用面做的食物统称为“饼”。如果这个面食是用汤煮熟后食用的,则称之为“汤饼”。

当然,这个汤饼也有许多别称,计有奢面、素饼、煮饼、水引饼、不托、水溲面和馎饦等等。

直到宋朝,才有了正式通用的名字——面条。当然和以上一样,它也有面、水面、面条子的俗称。

当然了,由于我国地域面积广大,面条的制作、调味的不同,一个面条的总称下,出现了数以千计的面条品种。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前几年由商务部、中国饭店协会,在中国饭店文化节暨首届中国面条文化节上,遴选评比出的我国十大面条。

这个十大面条,共有以下品种:北京炸酱面、武汉热干面、四川担担面、山西刀削面、兰州牛肉面、吉林延吉冷面、河南烩面、杭州片儿川、昆山奥灶面和镇江锅盖面共十种。

​不知道读者君今天准备食用哪一种面条呢?

参考资料:《汉书》汉·班固 《太平御览》宋·李昉等

今天长知识了,正月十七吃面条从何而来

过完正月十五,对于上班族而言,年已过完了,该干啥干啥去了。昨天,我们小区大名鼎鼎的义哥[呲牙][可爱]说今天该吃面条了,大家很懵,不明白正月十六为啥吃面条,经大家提示,义哥忽然醒悟,记错日子了,第二天才应该吃面条[可爱]。但是对于正月十七吃面条,大家也很觉乌龙,有人说是“人日子”,就该吃面条。不过对于这个习俗,“人日子”三个字并不能为大家解惑,我特意上网调研了一下,原来人日子背后竟有如许多的解[抠鼻]我归纳一番大致结论如下:

人日子要吃面

相传女娲造苍生,创造了世上万千生灵,初一造出了鸡,初二是狗,初三是猪,初四是羊,初五是牛,初六是马,第七天才创造人,所以初七是人类的生日,被称为“人日”、“人胜日”、“人庆节”等。在古代的时候,古人会在正月逢七的日子制作漂亮的剪纸带到头上,此称“戴人胜”。

至于吃什么各地风俗还不一样,在南方的一些地区也有初七“吃鱼生”的习俗,大家挥动筷子吃鱼肉,寓意越来越高,步步高升。

还有的地方要摊煎饼,卷菜盒,吃“七宝羹”。

相传在汉武帝时期,流传的说法是人的人中有多长,寿命就有多长,人中长在脸上,而脸即是面,所以我们怀揣美好愿望的祖先就擀出长长的面,用来祈福。至今我们仍有生日吃长寿面的习俗。有的巧手主妇甚至擀出一根长面,盛满一碗。

那为什么初十七要吃面呢?

既然初七是人类的生日,由此我们的祖先进一步细分,初七是小孩日,初十七是大人日,初二十七是老人日。面条的形状像一条长长的带子,可以拴住一家老少的腿,拴住了腿就拴住了平安健康长寿。正月初七是拴小孩腿,十七拴大人腿,二十七拴老人腿。

其实不但初十七吃面,初七、二十七也要吃。按前后顺序分别为小孩七、大人七、老人七。

其实面条在面界绝对占半壁江山,光听俗语就可略知一二,

上船饺子下船面

初一饺子初二面

冬至饺子夏至面

 

头锅饺子二锅面

  送行的饺子迎行的面

。。。。。。。。。

绝对还有[晕][晕]

看,中国人对饺子和面,那是感情深,一口闷[爱慕][爱慕]更有甚者:[酷拽][酷拽]

娃娃吃面条——瞎抓

 吃面条找头子——过剩

 一只筷子吃面——独挑

 面条点灯——犯(饭)不着

 粉丝汤里下面条——纠缠不清

 大年初一吃面条——伤风败俗

 拿根面条去上吊——死不了人

 没牙老婆吃面筋——拉拉扯扯

 大年初一吃面条——移风易俗

 一斤霉面做个馍——废料点心

 一锅子混汤面——糊涂到一块

 从发面团里拔毛——无中生有

 一口吞根擀面杖——直性人

冬日窗外寒风凛冽,一碗面条慰我饥肠,暖的不仅是胃,还有你的心,暖你的也不仅是面,是一直温暖着爱着你的擀面人。

逢此佳节,遥念先祖,留下丰厚文化和美食。感恩身边人,倾城之爱,融入一碗小面。

呜呼!生而为中国人,看来此生离不开面条,定要和面条缠夹不清了,下辈子乃至下下辈子也被拴得牢牢地,中国人拥有中国胃,这一方水土所养之人幸福幸运幸甚![来看我]

今日所发图片,均为小区高邻的美图[赞][赞][kiss][kiss][玫瑰][玫瑰]爱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