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金牛座

沐斌(沐斌夫人梅氏墓)

时间:2023-10-12 04:54:50 作者:超甜的布丁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出土宋明金银玉器展 一眼窥见宋明荣华

原标题:一眼窥见宋明荣华“金辉玉蕴——南京出土宋明金银玉器展” 在长沙博物馆举办

南京作为两宋时期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明初京师之所在,一度是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不少开国功臣、皇亲贵胄和文人士子在这里终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许多宋代名门望族、明代王公贵族及开国功臣的家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金银玉器,从日常用器、妇女饰物,到陈设摆件、吉钱压胜,造型精美,用途多样。这些随葬器物材质高贵,工艺精巧,造型别致,样式多变,从碗盘到杯盏,从金簪到玉带,无不华美秀丽,洋溢着奢华之色,体现了宋、明两代王公贵族们典雅精致、富丽堂皇的生活风貌。

“耕读渔櫵”金戒指

近日,由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沙市文物局主办,长沙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承办的“金辉玉蕴——南京出土宋明金银玉器展”,在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对公众免费开放,共展出120件(套)南京市博物总馆馆藏的金银玉器精品。据悉,展览将持续到2019年3月31日。

此次展览分为“珠摇翠舞”“奢雅器用”“吉钱压胜”三个单元,展出的120件(套)金银玉器精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墓主明确的纪年墓葬中,其中不乏经典之作,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和学术研究价值。

雕蟠螭纹八角形玉盘

蝴蝶形金饰件

如展品中,一套明代嵌宝石金头面极为引人瞩目。这套头面总共由六件组成,形制各异,均镶嵌红、蓝宝石,精巧华美,色泽艳丽,观之宝光璀璨,美不胜收。这套头面出土于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沐斌为明朝开国功臣沐英之孙,袭封黔国公,梅氏是沐斌的侧室夫人。与这套头面一同亮相的嵌宝石金镯、嵌宝石金链香盒等都是出土于沐斌夫人梅氏墓。

金冠

金碗

再如南京江浦黄叶岭宋代张同之墓出土的一件银渣斗同样令人惊叹不已。这件银渣斗口径5.8、高8厘米,渣斗上部呈碗状,下部为小罐,由碗底和罐口焊接而成。在我们的印象里,渣斗的功能可能是用来存放漱口水的,也可能是放在餐桌上用来吐放残渣或倾倒喝剩的茶渣。这件银质渣斗的出土,足以反映出宋时王公贵族们的奢华生活。

金镶玉钱

刻香卷纹银盒

金锭

此外,还有南京江宁将军山明代沐瓒墓出土的金冠、金冥币,南京板仓徐钦墓出土的金镶玉带,南京中央门外康茂才墓出土的金碗,南京板仓职业病防治所明墓出土的圆雕婴戏八角形玉杯等珍贵文物,同样惹人眼球,让人过目难忘。

嵌宝石金头面

镶金托双龙戏珠纹琥珀饰件

宋明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金银器制造业的兴盛。宋代金银器一改唐代雍容华贵之风,器型趋于精致小巧,显得典雅秀丽。随着金银器大量流入民间,其类型及装饰摆脱了域外文化的影响,更具生活气息,呈现出本土化风格。明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在前代基础之上又有新的发展,造型美观,制作精细,装饰繁复。此时流行在金银器上镶嵌珍珠、宝石,产生了一系列的合璧产品,使这一时期的金银器表现出浓艳华丽、富丽堂皇的特点。

银渣斗

圆雕婴戏八角形玉杯

此次亮相展出的这些精雕细刻、雍容华美的金银玉器,不仅是宋、明两代工艺美术研究的珍贵实物资料,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那个时代王公贵族们日常生活的想象空间。

本文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徐婧,王国良

华夏文·史·艺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本平台中注明“来源:华夏文·史·艺”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华夏文·史·艺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华夏文·史·艺”。

二、本平台中注明文章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信息内容并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版单位所有。

如因作品内容、侵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联系小编,请在见图文后30日内进行。

“金辉玉蕴——南京出土宋明金银器展”开展 展现王公贵族日常生活

金玉满堂,不忘高洁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邓晓丽 韩珺

2018年12月28日,长沙博物馆新馆开放三周年年度大展“金辉玉蕴——南京出土宋明金银器展”开展。展览分为珠摇翠舞、奢雅器用、吉钱压胜3个单元,120件(套)南京市博物总馆馆藏的金银玉器精品,有很大一部分出自墓主明确的纪年墓葬中。南京市博物总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邵磊说,它们不仅是宋、明两代工艺美术研究的珍贵实物资料,也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王公贵族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想象空间。

餐具是银器 宋明两代商品经济发达

“宋明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金银器制造业的兴盛。南京作为两宋时期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明初京师之所在,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我国金银玉器生产的重要基地和消费中心。”邵磊说,本次展览展示的文物代表了当时我国金银器制作技艺的最高水准。

金冠、嵌宝石金头面、刻花金钗、刻秋葵纹六瓣形银盘、银筷、金碗、双耳金杯……进入展厅,各种金银首饰、餐具闪闪发光。金银玉器体量较小,长沙博物馆特意在展柜玻璃上设计了扇形、圆形等形状的观看口,方便观众集中视线,独立观察每一件展品。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金银器和人的身份地位的联系不如汉、唐两代紧密。尤其是在北宋和南宋的首都,甚至出现了普及化的倾向。”邵磊说,有文献明确记载,普通的饭店中,用来盛放饭菜和酒的用具都是银器,加起来重达两三百两。

出土于南京江宁将军山沐斌夫人梅氏墓的一套嵌宝石金头面是本次展览的明星展品。

明代女子追求插戴满盈不露发的装饰风格,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簪、钗插戴组合,称之为头面。沐斌是明朝开国功臣沐英之孙,袭封黔国公,梅氏是沐斌的侧室夫人。梅氏墓的这套头面共有6件,形制各异,每件均镶嵌红、蓝宝石,华美异常。

邵磊说,这样的头饰在明代早期只有册封为诰命夫人的女子才有资格获得,在出席皇帝的生日宴等重大场合搭配礼服佩戴。但到了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钱人想追求政治上的地位,很多没有高贵身份但家庭富裕的女子也穿戴华美的衣服首饰。由于形成了风气,朝廷也不好责怪。

宋明人富贵不忘高洁品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地区发现了宋、明两代许多名门望族、王公贵族和开国功臣的家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金银玉器。本次展览,明国功臣徐达、沐英家族等的墓葬出土文物都有呈现。

“论数量和质量,经考古发掘的明国功臣的墓葬出土的金银玉器,沐英的沐氏家族远远超过其他人。在他们的墓葬中,镶嵌宝石、玉器的黄金饰品尤其多。”邵磊分析,这是因为明朝初年,朱元璋平定了云南,并将其直接纳入了国家版图。沐英被派镇守云南,世代拥有实职。云南周边宝石玉器资源丰富,沐氏家族近水楼台先得月。

“不过,在明代,玉带才能反映墓主人的身份,黄金宝石只能代表比较富有。”邵磊介绍,宋、明两代,用带板装饰的革带是区分官员官阶等级的重要标志。玉带是明代官服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区分品秩,昭明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金、银、玉材质的器皿大量进入富庶人家的日常生活中,但是总体上,人们仍不忘高洁的品德。

宋代以银制器居多,风格柔和含蓄、清丽自然。明代金器、玉器明显增多,在呈现出后世富丽堂皇之气的同时,亦兼有前代的清新古朴之风。

展览中,一对明代的金戒指上刻有“耕读渔樵图”,展现了传统士大夫的理想:在朝为官,致仕(退休)后回乡耕田。它反映了明代清明的社会风气。宋代贵族及富庶人家墓葬中出土的动物形玉饰琢工细致,造型清雅,注重写实,充满生活气息和世俗情趣,反映了时人“君子比德于玉”的价值观和追求恬淡素净的审美趣味。

2008年,南京发现合葬墓,丈夫的墓被盗多次,妻子的墓却完好无损

南京古称金陵,作为六朝古都,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政治文化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前后有一百多位名人选择长眠在此,这也造就了南京地下丰富的墓葬群和各种文物珍宝。

地产施工,突现古墓

2008年4月的一天,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南麓的“复地朗香”别墅照常施工,随着挖掘机的一声声轰鸣,取土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在这时,突然土地下沉,一个大坑显现了出来。

将军山一带是南京地下文物埋藏密集区,明朝开国功臣黔宁王沐英的家族墓地就埋藏于此,将军山也因之得名。

念及此,施工方立即报告了当地文物部门,局里火速派出了一支考古队抵达现场。

经过初步勘探可以断定,此处确为一座古代墓葬,且其表土层已被施工队掘取大半,同时,考古队员还发现了多处人为盗掘的痕迹。

为保护文物免遭破坏,专家们决定立刻对该处墓葬实行抢救性挖掘。

随着挖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封土被清理干净,一个凸字形的墓坑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墓坑长12.3米,宽度在3.4至10米之间,坑壁光滑平整,且造有防水排水设施,设计极具科学性。

墓室经两道封门墙与外相隔,用青色素面砖铺砌而成,分为前后两室,其中,后室由三个并排的券顶墓室组成,每间小墓室后都建有壁龛,长方框状的石棺床陈设当中。

通过此等墓葬规格,不难看出墓主人生前显赫的身份地位,遗憾的是,墓葬已遭多次盗掘,其中一处盗洞更是直接打在了后室顶部的正中央,墓中文物被盗墓贼洗劫一空,连棺木都已朽蚀殆尽。

峰回路转,侧室藏宝

正当考古队员扼腕之际,墓室的一处侧墙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该处墓墙与别处不同,墙体明显更为轻薄,敲击起来也似是中空。

疑惑之下考古队挖开了此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间侧室赫然出现在他们眼前,这间侧室因其隐蔽性,未受盗墓贼的丝毫侵扰。

虽然形制规格远不及旁,但在打开墓门的那一刻,琳琅满目的陪葬品还是令考古队员们大吃一惊。

陪葬物品以金银饰品、珠玉宝石为主,皆是工艺丰富、装饰奢华、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可谓极尽奢靡之能事。

其中一件嵌宝石金链香盒,最是让人啧啧称奇,8.5厘米见方的抽屉式盒盖上精心雕刻了一朵莲花图样,并在四角装饰有如意云纹,10颗价值连城的红、蓝宝石和绿松石被精巧地镶嵌于纹饰各处。

香盒底部也精美异常,如意云纹点缀四角,盒底正中篆刻一个“福”字,梵文的六字箴言环绕其周,香盒两侧衔有一根长长的金链,链扣细小精致,不由得让人感叹其工艺之精妙。

除此之外,墓中还出土了嵌宝石金镯、镶宝石火焰纹金顶簪、镶宝石金挑心、镶宝石凤纹金分心、镶宝石云形金掩鬓、镶宝石莲花金簪、镶宝石金镯、镶绿松石金耳坠等诸多珍宝。

后经统计,这间小小的墓室中竟出土了20件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一整套金头面的发现更是意义非凡。

那么,如此奢靡豪横的墓主人会是谁呢?她与旁边墓室之人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相伴相随,情深脉脉

要探究墓主人的身份之谜,墓志铭通常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两处墓葬墓志铭的考究,专家确定此二处即为沐斌夫妇合葬墓及沐斌夫人梅氏墓。

沐斌,原名俨,是明朝的开国功臣、黔宁王沐英之孙。

沐英一生戎马,陪伴朱元璋奠定了大明的江山,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洪武十五年,沐英率兵平定云南,随后便一直镇守此地,直至去世,在他死后,沐氏子孙承其衣钵,世代镇守云南。

沐斌承其父爵位,是第二代黔国公,他的一生也同其祖上一样,恪尽职守、尽忠尽责。

在军事上,他曾率军追捕思任发、思机发,为大明扫除了心腹之患,在政治上,他奏设流官、因地制宜、整饬军纪,将云南治理得井井有条。

沐斌在临近知命之年时,迎娶了年仅15岁的梅妙灯为侧室,梅氏一族也曾随太祖皇帝征战天下,官封千户,故而二人志趣相投、感情颇深,梅妙灯为其生下了儿子沐琮。

只是可叹情深缘浅,沐斌于景泰元年去世,二人相伴时光也不过短短六年,沐斌去世时,沐琮刚满十月,年纪尚幼,梅妙灯携子归于南京祖宅,以一己之力抚育儿子长大。

成化元年,因为两位兄长的去世,沐琮承袭爵位,梅妙灯也得以母凭子贵,被赐诰命,封“黔国太夫人”,一时在沐家地位无有出其右者。

之后数年,她陪伴儿子镇守云南,沐琮在母亲的教诲下勤政爱民,宽而有制,尊崇学官,屡次平叛,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沐氏一族在云南的势力越发强大,金器珠玉自是不缺,并且,随着郑和七下西洋,更多的海外珍宝被带回大明,金银饰品的制造也更显精致奢华。

梅妙灯后半生过的是怎样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就不难想见了。

成化十年,45岁的梅妙灯病逝于滇,沐琮依祖制将母亲葬归南京的沐氏家族墓地,只是当时父亲沐斌的身边,已经安葬了夫人张氏和徐氏,并未预留出多余的墓穴。

为了彰显母亲的身份地位,也为了父母能在地下相聚,沐琮想到了“同坟异穴合葬”的方法,紧靠父亲的墓葬,为母亲修建墓冢。并依照“事死如事生”的风俗,在墓中下葬了大量母亲生前喜爱的珍宝。

总结:

历经百年的沧海桑田,沐斌夫妇的合葬墓早已被盗墓贼洗劫一空,但一旁梅妙灯的墓葬却幸免于难,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

恰如其生前一般,死后的梅妙灯也守护着沐氏的光辉与荣耀,以0.1米的距离与沐斌相守相依,相伴永远。

沐斌墓、梅氏墓的考古挖掘也为我们今天了解明初的那段历史,了解沐氏家族,了解明代丧葬制度,了解明代冠带舆服制度等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物资料佐证,可谓意义重大。

如今,历史爱好者们依旧可以在南京市博物馆中欣赏到沐斌夫人梅氏墓中出土的奇珍异宝。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