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俄乌冲突、俄日北方四岛之争,俄罗斯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继续扩张领土吗?
非也,俄罗斯的目标紧紧围绕着两个东西,一个叫能源,另一个叫出海口。
而今天我们要聊天就是俄罗斯开辟出海口时的一场委屈了自己,成全了日本的战争。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一战和二战,但是有谁知道“零战”吗?
顾名思义,“零战”就是第零次世界大战,也就是发生在一战前几年的日俄战争。
这场战争是日本与沙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堆积的必然结果。虽然叫日俄战争,但是这场战争的战场却摆在了中国。
日俄战争
当时没有人看好日本,但是战争却以日本胜利告终,让日俄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国运之路。
那么这场战争究竟是如何爆发的?作为战场所在地的中国,清政府为什么毫无作为?
日本究竟如何赢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又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说到这个战争爆发的原因,得从沙俄与日本两个国家的野心说起。
先说说沙俄,沙俄原本在欧洲东北部,与中国隔着十万八千里,远着呢。
但是当时沙俄主体民族斯拉夫人被西欧人看不起,遭到排斥的沙俄开始壮大自己的实力,通过南征北战来扩大自己的疆土。
由于最开始沙俄是一个内陆国家,所以最开始的诉求就是土地。
但是随着商业以及新兴阶级的兴起,他们不再满足于土地、农奴了,他们需要出海口,尤其是大洋的出海口。
指望大陆架自己变化的时间太长,沙俄只好靠自己来打。
沙俄的北边是北冰洋,这里有天然的出海口,但是这里太冷了,很少有不结冰的海港,那些出海口一年有大半时间不能用。
于是他们就把目光看向东西边的两个大洋。
沙俄西边的大西洋出海口,是从瑞典手中抢来了的。
当时,经过漫长的战争,他们争到了波罗的海出海口,自此打通了大西洋。
欣喜若狂的沙俄甚至都把首都搬到了波罗的海的旁边,沙皇的大别墅也就由此靠了海。
但即便解决了西边的问题,沙俄也只算是一个地区性强国,为了成为世界性强国,沙俄觉得自己还应该向东边看。
东边西伯利亚虽然不是啥好地方,但是毕竟大,而且靠着太平洋,所以他们想向东边发展,控制北太平洋。
这样横跨两大洲,坐拥三大洋的沙俄才算是真正的世界性超级帝国,那时候西欧人还敢看不起他们斯拉夫人?
但是沙俄自己的太平洋出海口那块,纬度也不低,每年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会结冰。
于是,他们又想往低纬度打,也就是中国的东北。
在17世纪末,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沙俄如愿拿到了中国北部的一部分领土,虽然还没拿到出海口,但是却拿到了一个立足之处。
到了19世纪上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发展,沙俄在欧洲的相对落后,使得商品经营严重受阻,而北美阿拉斯加那块地也没啥人,只好从亚洲找突破口。
于是中国东北就被沙俄视为通向太平洋的交通要道,东北由此被沙俄惦记上了。
1858年与1860年,沙俄与清廷分别签署了《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夺取了咱们黑龙江北边、大兴安岭南边,乌苏里江东边那大块大块的黑土地,还获取了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航行权。
而随着工业革命后,沙俄在巴尔干地区以及中亚地区的扩张受挫,他们逐渐把战略重心放到了东边。
中国东北,尤其是黑龙江对他们的诱惑力更大了。
在沙俄不断染指中国东北,试图独吞黑龙江,把势力范围划到整个东亚的时候,另一个国家崛起了,那就是日本。
日本在近代以前,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
日本地震点
由于其所处的独特的地震带的位置,让日本这个国家的人很有危机意识,再加上人丁兴旺,土地又少,于是他们总想着扩张到大陆上。
距离日本最近的那块大陆也就是亚欧大陆。北亚那块虽然离日本近一点,但是那地方冷得要死,又没啥物产,日本也不太想要。
于是从唐朝开始,日本人就惦记上了中国的这片大好河山,以至于他们稍微强盛一点就想来中国赌一把,但是一赌就输。
抗倭援朝战争
唐朝的白江口海战,明朝的抗倭援朝战争,日本人被打得大气不敢出。
自明朝万历年后,闭关锁国的日本安分了几百年,靠着打打鱼、种种田,没事去海上抢一点,也能维持一点生计。
直到1853年,美国将军佩里开着几艘战舰,闯入日本横须贺港口,直接叩开了日本的大门。
没见识过近代化的日本人惊呆了,他们心里头的危机感被唤醒,但是这也让他们看到了一次发展时机。
当时清王朝在几次战争中的惨败,让日本看到了近代化的巨大力量。
当时的日本是德川幕府统治时代,但是看见德川幕府在黑船事件中的无能,日本人害怕自己也会变得和清朝一样。
于是,日本的新兴武士与下层大名,发扬了日本下克上的传统,以王政复古的名头,推翻德川幕府,把14岁的明治天皇扶持上位了。
面对日本即将成为西方国家倾销商品的市场以及原料产地的半殖民地命运,明治在1868年颁发《五条释文》,开始走上了近代的第一步,以求能够自救。
明治维新
在学习德国的发展模式基础上,日本的明治维新很快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日本的资本主义建立得太快了,以至于对封建势力还没来得及彻底清算,国内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大量存在,自然经济没有完全瓦解,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也缺少第一桶金。
正所谓资本主义来到这个世上,每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鉴于此,日本的第一反应就是开辟海外市场、殖民扩张。
扩张的第一步就是朝鲜半岛。
当时朝鲜还是清廷的藩属国,日本直接入侵了朝鲜。
清廷基本上啥也没干,就眼睁睁看着日本逼着朝鲜签了《朝日修好条约》,朝鲜从中国藩属国开始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在朝鲜经营二十多年,国内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有了起色,国力逐渐强盛,日本便开始图谋大陆。
于是,借着朝鲜全罗道农民起义为由,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廷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完败。这是日本对中原王朝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战争。
这场战争让日本彻底占领了朝鲜半岛,日本开始以朝鲜半岛为跳板,把手伸向中国东北,并希望以东北为基地,逐渐蚕食掉中国所有领土。
而此时,还有一个国家手也刚好放在东北,那就是沙俄。
这一下,两个有着无比强烈扩张欲望的国家,在中国的东北碰上了,战争的阴霾笼罩在东北上空。
虽然说是日俄战争,但是这战争既然被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其背后肯定不止两个国家这么简单。
先不说作为战场的中国,日本在1902年与英国签订了《日英同盟协定》,结成了一个简单的反俄同盟,而美国也想进入中国,也就站在日本背后。
英美两国大力支持日本,各种经济、技术、军事援助,日本的军队实力不断跃升。
而俄国则选择与应该的老对头法国进行合作,此时的德国为了减轻自己在欧洲受到的威胁,巴不得东亚这边闹得越大越好,于是也就支持俄法联盟。
所以说,日俄战争本质上就是两个帝国主义阵营为了瓜分中国的利益,而由日俄作为代表进行的一场战争。
同盟建立了,那战争是怎么爆发的呢?
在1902年,中俄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沙俄被要求从满洲撤兵,还要把关外铁路归还清廷。
这个条约背后有着域外国家的支持,沙俄很不满意,这无疑对于他们东扩是一个巨大的阻碍,于是他们坚定认为满洲地区必须成为沙俄的领土才足够安全。
沙俄国内对发动战争也经过了深思熟虑,他们认为清廷腐朽不堪,已经不足为惧了,主要就是日本等国家会不会干涉。
沙俄很自信地认为,日本虽然这几年发展得不错,但是还是不足以战胜自己的,所以沙俄在中国东北以及远东地区的政策愈发坚定。
而日本在获得了英美的支援后,又想赌一把国运了,他们觉得让沙俄让路已经不现实,只能靠战争来夺取中国东北的利益。
于是,日本激烈的“北进”政策与沙俄强硬的“远东政策”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战争爆发。
由于过于自信,沙俄的准备并没有日本人充分,当时最为精锐的部队都驻扎在欧洲。
而日本人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谋划,在得到英美援助后是更上一层楼。
于是战争刚刚爆发,日本人就占领了韩国,沙俄在鸭绿江战斗中一败涂地,苦心经营多年的太平洋舰队损伤过半。
日本人丝毫没有给沙俄一点喘息的机会,直接跨过鸭绿江,将战场摆到了中国的土地上。
当时的清廷腐朽无能,软弱不堪,两个国家为了自己的土地,在自己家里大打出手,这是对国家主权的何等践踏,是何等屈辱之事,而清廷却选择了中立的态度。
沙俄眼见日本军队势如破竹,便急忙调来了黑海舰队,希望用这支最强大的舰队击溃日本海军,让登陆的日军失去本土联系,从而输掉战争。
他就像一个赌徒,失败后仍然不甘心,还在不断增加筹码,以至于越输越多。
当庞大的黑海舰队千里迢迢赶到对马海峡时,日军东乡平八郎的联合舰队已经等待多时,一场伏击战,或者说是歼灭战就此打响。
黑海舰队
黑海舰队60多艘战舰战沉,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一艘战舰安全逃脱。日军的损失?仅仅3艘鱼雷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沙俄明白了,自己打不过日本。而日本也清楚,再打下去,国内就那三核桃俩枣的资源,就要被用完了,于是 在1904年7月,日本外相提出了和平提议。
沙俄因为战争,国内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在内外交困下,最终不得不接受美国在其中的斡旋,与日本停止战争,展开和谈,并最终在美国朴次茅斯军港签订了《朴次茅斯合约》。
《朴茨茅斯合约》签订现场
沙俄在远东尤其是中国东北的利益,几乎全部拱手让给了日本。
获得了巨大利益的日本却不满意,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获得整个萨哈林岛、海参崴以及沙俄的远东沿海地区,负责和谈的日本外相还被日本民众打伤。
即使如此,日本也靠着一战赢得了西方列强的认可,虽然其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几十年,却已经脱亚入欧。
在日俄战争胜利刺激下,日本侵略野心日盛,20世纪30年代到达顶峰,发动了全面侵华与太平洋战争,最终走上了世界公敌的道路。
太平洋战争
反观沙俄,战争失败使得沙皇的统治更加不稳定,国内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短短十几年后,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就被革命推翻了。
在这场日俄战争中,毒气弹、机枪、速射榴弹炮、无线电、堑壕战等先进战争武器与新型战争方式的应用,为后来的一战做了一次预演。
如今的中国早已经富强,日俄战争那种帝国主义为了划分我国利益,而在我们土地上发生的战争,也将一去不复返了。
近120年过去了,世界依旧弱肉强食,而我们在无数先烈的支撑下,才有了安稳的今天!
对于日俄战争和近代清廷的举措,各位读者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