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见惯了澳大利亚的“人兔大战”,谁能想到我国的鼠兔数量高达12亿只。我国的高原鼠兔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是国内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最常见的鼠兔。
但它们曾经可被称为“草原杀手”,甚至泛滥成灾。国家曾经花费两亿进行飞机投毒,那也无济于事,根本灭不完。但如今它的泛滥却成了好事儿,这是为啥呢?
什么是鼠兔?鼠兔是一群身材圆滚、皮毛风软的小型四角兽。口鼻不如兔子那样,上唇有一道明显的竖向裂口线,整个嘴巴被分成三瓣。但同时呢,它们也具有类似鼠类的短圆耳朵,屁股光秃秃的,并没有向外伸出的尾巴处。它们还有一对可爱的耳朵,时不时从洞口探出小脑袋,好奇地观察着你,每天忙忙碌碌,就算冬季也不停息。
高原鼠兔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次可以产三到六胎,每年繁殖两次,一个鼠兔小家庭只需一年就能变成几十口的大家族。上世纪60年代,青海草原大面积退化,而当时的鼠兔数量达到了十二亿只。
然而在当地居民眼里,这么庞大的数量,长相又酷似老鼠的鼠兔,人们下意识地认为它们就是天生的破坏者。因为鼠兔会啃食草根草叶,而且很喜欢翻土挖洞,人们发现,凡是有鼠兔呆的地方,草皮几乎看不见,都是黑压压的兔影,这使得人们把草场退化问题和高原鼠兔牢牢绑在一起。于是,从上个世纪60年始,人们每年都要进行声势浩大的灭鼠行动。其实,要是高原鼠兔会说话,它们都忍不住为自己申冤了。
不过人们很快就发现,草原退化并不是鼠兔的责任,相反,鼠兔泛滥不仅不是坏事,还是一件大好事。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导致草场退化主要的元凶其实是过度放牧,并非高原鼠兔。相反,高原鼠兔还是高原生态的大功臣,此话怎么讲呢?
一、改良土壤首先,高原鼠兔挖洞可以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当地居民觉得鼠兔喜欢啃食草根以及挖洞,严重破坏了草皮,因此他们认定鼠兔是导致草场退化的元凶,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人类还没有到达青藏高原之前,高原鼠兔和其他动物以及草场处于平衡状态,直到青藏高原人口数量增加,刺激了畜牧业的发展,过度放牧使得高大的植被减少,只剩下一些低矮草皮,当然这是高原鼠兔最喜欢的生长环境。
有研究显示,在重度放牧区,鼠兔数量一直居高不下,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场退化的罪魁祸首,而鼠兔泛滥只是草场退化的结果罢了。盲目的灭鼠只能治标不治本,解决问题也要考虑一下生态循环。
鼠兔挖洞可以为小型动物提供庇护所,不仅能打洞还能松土,它们就像农民伯伯每年都要给庄稼松松土,数亿只的高原鼠兔摇身一变草原的自动化耕地机,它们在不停地挖洞中可能会破坏部分草地,但同样可以起到翻耕泥土的作用,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使得水分能加快下渗,供给草根吸收,让牧草长势更好。
鼠兔在挖洞松土的过程中,还可以加速氮的循环,这样对植物群落的恢复起到了关键作用。鼠兔还会吃掉有毒的双子叶植物,从而阻止了毒草扩散,避免了草原上牛羊的中毒。不得不说,高原鼠兔在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二、高原鼠兔是肉食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鼠兔是草原里面数量最多的食草性动物,而且被誉为“行走的外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青藏高原这样天气恶劣,又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小型哺乳动物几乎只剩下高原鼠兔了。鼠兔虽然看起来很小很可爱,但对于肉食性野生动物来说,它吃起来也非常好吃,所以生活在草原的肉食性野生动物,比如说藏狐、狼、老鹰,它们看到这些小可爱都流下了感激的口水。而且高原鼠兔不冬眠,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季,它们还是活跃在高原上,许多动物靠着鼠兔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捱的寒冬。
在猛兽和猛禽的眼中,高原鼠兔就是行走的粮食。换句话说,高原鼠兔对草原上的食肉动物来说,就等同于我们人类的大米。它们虽然吃草,但它们只吃草的叶子和茎,并不会吃那个草的根,也不会把它连根拔起。而且它们拉出的这些粑粑又是特别好的肥料,能够帮助这个草原更好的发展。所以它们不但能维持生态平衡,还能自己身上又长了肉去滋养更多可爱的肉食性动物。如果没有它们,当地的食肉动物肯定也会因为食物不足而数量锐减,它们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
三、高原鼠兔可以给其它动物提供住所冬季青藏高原的温度一般都在零下30度以下,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许多动物的生存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原鼠兔在草原上挖了大量的洞,这些洞也变相成为其他动物的歇脚地。鼠兔有两种类型的洞穴,比较深邃的洞穴,就相当于我们人类的豪宅,三室两厅,这里面可以供它们繁育和储食。
但是在草原上呢,还有一种特别浅的洞,其实是临时挖的,为了躲避天敌。天气冷的时候,动物们可以直接到鼠兔的家里去借宿,在这些温暖的洞穴中繁衍生息。它们还特别注意卫生,洞口有好多小圆球颗粒那种小粑粑,这说明它们都是到门口来上厕所的。可以说,高原鼠兔的洞穴成了青藏高原上一个独特而有趣的生态系统。
如今我国高原地区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哪里有鼠兔,哪里就有风貌的环境。可以说,这句话是对高原鼠兔最大的褒奖。鼠兔当了好几十年的背锅侠,如今也算是沉冤得雪,是时候给它们一个大大的赞了。
见惯了澳大利亚的“人兔大战”,谁能想到我国的鼠兔数量高达12亿只。我国的高原鼠兔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是国内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最常见的鼠兔。
但它们曾经可被称为“草原杀手”,甚至泛滥成灾。国家曾经花费两亿进行飞机投毒,那也无济于事,根本灭不完。但如今它的泛滥却成了好事儿,这是为啥呢?
什么是鼠兔?鼠兔是一群身材圆滚、皮毛风软的小型四角兽。口鼻不如兔子那样,上唇有一道明显的竖向裂口线,整个嘴巴被分成三瓣。但同时呢,它们也具有类似鼠类的短圆耳朵,屁股光秃秃的,并没有向外伸出的尾巴处。它们还有一对可爱的耳朵,时不时从洞口探出小脑袋,好奇地观察着你,每天忙忙碌碌,就算冬季也不停息。
高原鼠兔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次可以产三到六胎,每年繁殖两次,一个鼠兔小家庭只需一年就能变成几十口的大家族。上世纪60年代,青海草原大面积退化,而当时的鼠兔数量达到了十二亿只。
然而在当地居民眼里,这么庞大的数量,长相又酷似老鼠的鼠兔,人们下意识地认为它们就是天生的破坏者。因为鼠兔会啃食草根草叶,而且很喜欢翻土挖洞,人们发现,凡是有鼠兔呆的地方,草皮几乎看不见,都是黑压压的兔影,这使得人们把草场退化问题和高原鼠兔牢牢绑在一起。于是,从上个世纪60年始,人们每年都要进行声势浩大的灭鼠行动。其实,要是高原鼠兔会说话,它们都忍不住为自己申冤了。
不过人们很快就发现,草原退化并不是鼠兔的责任,相反,鼠兔泛滥不仅不是坏事,还是一件大好事。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导致草场退化主要的元凶其实是过度放牧,并非高原鼠兔。相反,高原鼠兔还是高原生态的大功臣,此话怎么讲呢?
一、改良土壤首先,高原鼠兔挖洞可以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当地居民觉得鼠兔喜欢啃食草根以及挖洞,严重破坏了草皮,因此他们认定鼠兔是导致草场退化的元凶,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人类还没有到达青藏高原之前,高原鼠兔和其他动物以及草场处于平衡状态,直到青藏高原人口数量增加,刺激了畜牧业的发展,过度放牧使得高大的植被减少,只剩下一些低矮草皮,当然这是高原鼠兔最喜欢的生长环境。
有研究显示,在重度放牧区,鼠兔数量一直居高不下,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场退化的罪魁祸首,而鼠兔泛滥只是草场退化的结果罢了。盲目的灭鼠只能治标不治本,解决问题也要考虑一下生态循环。
鼠兔挖洞可以为小型动物提供庇护所,不仅能打洞还能松土,它们就像农民伯伯每年都要给庄稼松松土,数亿只的高原鼠兔摇身一变草原的自动化耕地机,它们在不停地挖洞中可能会破坏部分草地,但同样可以起到翻耕泥土的作用,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使得水分能加快下渗,供给草根吸收,让牧草长势更好。
鼠兔在挖洞松土的过程中,还可以加速氮的循环,这样对植物群落的恢复起到了关键作用。鼠兔还会吃掉有毒的双子叶植物,从而阻止了毒草扩散,避免了草原上牛羊的中毒。不得不说,高原鼠兔在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二、高原鼠兔是肉食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鼠兔是草原里面数量最多的食草性动物,而且被誉为“行走的外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青藏高原这样天气恶劣,又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小型哺乳动物几乎只剩下高原鼠兔了。鼠兔虽然看起来很小很可爱,但对于肉食性野生动物来说,它吃起来也非常好吃,所以生活在草原的肉食性野生动物,比如说藏狐、狼、老鹰,它们看到这些小可爱都流下了感激的口水。而且高原鼠兔不冬眠,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季,它们还是活跃在高原上,许多动物靠着鼠兔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捱的寒冬。
在猛兽和猛禽的眼中,高原鼠兔就是行走的粮食。换句话说,高原鼠兔对草原上的食肉动物来说,就等同于我们人类的大米。它们虽然吃草,但它们只吃草的叶子和茎,并不会吃那个草的根,也不会把它连根拔起。而且它们拉出的这些粑粑又是特别好的肥料,能够帮助这个草原更好的发展。所以它们不但能维持生态平衡,还能自己身上又长了肉去滋养更多可爱的肉食性动物。如果没有它们,当地的食肉动物肯定也会因为食物不足而数量锐减,它们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
三、高原鼠兔可以给其它动物提供住所冬季青藏高原的温度一般都在零下30度以下,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许多动物的生存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原鼠兔在草原上挖了大量的洞,这些洞也变相成为其他动物的歇脚地。鼠兔有两种类型的洞穴,比较深邃的洞穴,就相当于我们人类的豪宅,三室两厅,这里面可以供它们繁育和储食。
但是在草原上呢,还有一种特别浅的洞,其实是临时挖的,为了躲避天敌。天气冷的时候,动物们可以直接到鼠兔的家里去借宿,在这些温暖的洞穴中繁衍生息。它们还特别注意卫生,洞口有好多小圆球颗粒那种小粑粑,这说明它们都是到门口来上厕所的。可以说,高原鼠兔的洞穴成了青藏高原上一个独特而有趣的生态系统。
如今我国高原地区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哪里有鼠兔,哪里就有风貌的环境。可以说,这句话是对高原鼠兔最大的褒奖。鼠兔当了好几十年的背锅侠,如今也算是沉冤得雪,是时候给它们一个大大的赞了。
1月22日迎来农历癸卯兔年。兔这种长着长耳朵、三瓣嘴、短尾巴的可爱动物,早已被大家熟知,进入儿歌、神话等多种文艺作品。不过,生物学上的兔究竟指什么?鼠、兔是不是一家?古生物学者和科普专家带你“追兔寻源”,探索兔子的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兆群介绍,在生物学上,兔是哺乳动物纲兔形目所有动物的总称。这个类群有两个现生家族:兔科和鼠兔科。鼠兔科动物耳朵又短又圆,样子像老鼠,典型代表如伊犁鼠兔。兔科动物长着长耳朵,和大家印象中的兔子最为相符,典型代表有野兔、家养白兔等。
从生物形态学上看,兔形目动物都有两对上门牙:在前排一对大门牙的后侧还藏着一对小门牙。它们的上颌骨前部为类似窗格的很薄的骨头,或一个大空腔。在已有兔形目各类群的跟骨上,科学家还发现有斜向穿过的小孔。
矮脚丝绸兔头骨化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兆群供图)
在大家印象中,兔子和老鼠都需要不断啃啮食物来磨牙,因此很可能是“近亲”。在生物学上,现代生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早在18世纪就把兔、鼠一起列入啮型动物。但到20世纪初,又有古生物学者认为,兔和鼠在形态学、DNA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应该视为两个不同的进化支系。兔、鼠是否同根同源,就此成为20世纪动物学的一个争论焦点。
直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古生物学者李传夔先生在安徽潜山发现了重要的动物头骨化石,为解决这一争议提供了关键证据。科研团队在同一地层中发现两种形态非常接近的远古动物,并分别将它们命名为安徽模鼠兔和东方晓鼠。
安徽模鼠兔头骨(左)与东方晓鼠头骨前部的齿列(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兆群供图)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陈部主管贺一鸣说,安徽模鼠兔和东方晓鼠生活在大约6200万年前,是迄今发现最古老的接近兔形类、啮齿类的祖先。从形态上看,这两种动物除了门齿数量不同,其他特征都很接近。它们的发现,有力支撑了鼠兔同源的观点。
“古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兔子起源提供了更多证据。现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表明,鼠、兔两个大类一起从其他有胎盘类动物中分化出来,直到6500万年前才‘分道扬镳’,各自走向演化之路。”张兆群说。(记者王珏玢、金地)
来源: 新华社
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大熊猫遇到任何动物都可以肆无忌惮地殴打,因为甭管别人是几级保护动物,都没它的保护等级高。
但是伊犁鼠兔则不同,如果大熊猫真的遇到了伊犁鼠兔,没准要为它让道。伊犁鼠兔之所以这么嚣张,实在是因为它太稀少了。伊犁鼠兔首次被人类发现是在1983年,从事鼠疫防治的李维东先生在天山周围寻找疫源地时意外发现了该物种,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该物种不属于任何已知的物种,由此被判定为新物种,被命名为伊犁鼠兔。
伊犁鼠兔被发现之后,李维东先生带领团队又在天山周围寻找伊犁鼠兔,根据估计计算,在当时大约有2000只左右,虽然数量较多,但它们分割在不同的地方,而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伊犁鼠兔难以通婚,导致近亲繁殖严重。
在发现伊犁鼠兔,并对伊犁鼠兔进行研究之后,研究人员决定不大肆宣传,原因是因为在当时越是宣传保护动物,动物的数量就越少,为了将人为因素降低到最低,所以当时很少宣传伊犁鼠兔。
尽管媒体很少宣传,但研究人员并未停止研究与保护伊犁鼠兔。只是在之后的20多年里,伊犁鼠兔再也没有现身过,研究人员在新疆14个伊犁鼠兔观测点中,发现有9个点的伊犁鼠兔完全消失,其余的观测点虽然观测到了少量鼠兔粪便,但研究人员从未发现过一只活体,似乎伊犁鼠兔就要完全消失了。
幸运的是,在14年时,李维东和他的团队在当地考察时,又一次遇到了伊犁鼠兔,这也是时隔22年后又一次见到活体的伊犁鼠兔。
伊犁鼠兔伊犁鼠兔是鼠兔的一种,属于食草动物,喜欢生活在海拔2800-4000米之间的高寒地带,平时以天山雪莲、红景天、金莲花等名贵中草药为食,它们无需喝水,身体所需的水分可以从植物中获取。
在高原上,食草动物非常稀少,尤其是像伊犁鼠兔这样体型较小的食草动物,所以萌萌哒的它们成为了当地食肉动物们的最爱,不仅猞猁、貂、狐狸等小型食肉动物喜欢吃它们,就连雪豹、熊以及大型猛禽都很中意它们。
由于高原上强敌环伺,以至于伊犁鼠兔经常会在悬崖上的缝隙、洞穴中生活,并趁着夜色前往悬崖下觅食。
但由于高寒地带植被稀少,而且伊犁鼠兔生活的地方还生活着许多山羊,这些山羊是人类驯养的家畜,山羊会抢夺它们的食物,导致它们经常挨饿。
不仅如此,牧民为了保护牲畜安全,会带着猎狗上山。而狗也会捕获伊犁鼠兔,造成伊犁鼠兔生存面临更严重的威胁。
除此之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当地气候发生改变,以至于伊犁鼠兔不得不迁移到海拔更高的地区,而这些地区的面积较小,食物较少,难以维持伊犁鼠兔的生存需求,以至于在时隔20多年后人们再次发现伊犁鼠兔后,发现它们的数量下跌了64.48%。
如何保护伊犁鼠兔伊犁鼠兔的外表非常萌,看起来就像是一只泰迪熊。正是因为它的外表如此可爱,以至于有些人想要将伊犁鼠兔作为宠物饲养,而且还有人认为,如果伊犁鼠兔能够作为宠物,那么商人就会大力保护它们,并帮助它们繁衍后代,一举两得。
然而事实是,伊犁鼠兔属于高原生物,难以适应低海拔的生活环境。另外,伊犁鼠兔已经足够濒危,经不起任何一只个体的数量减少,如果可以最好还是让它们在原来的栖息地生存。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什么都不能做,目前在天山山脉周围当地已经建立了两个伊犁鼠兔保护区,还准备在当地修建一个研究所,保护该物种,并帮助该物种繁衍后代。
希望通过人类的关注,以及当地牧民们和研究人员们的保护,伊犁鼠兔这种物种能够挺过这次灭绝危机,在未来我们在天山旅游时能够看到更多的伊犁鼠兔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