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配对 > 星座配对

济的意思(济的意思和含义是什么)

时间:2023-10-02 11:14:48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网友上传

本文目录一览:

语言 |“济南”应该怎么读

文:鲁小鹤

图:网络/鲁小鹤

之前在北京时,经常听到有人说“济南”为 [ jì nán ]。

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那么,“济南”的正确读音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地名,济南取自“济水之南”。

那么,只需要搞清“济水”的“济”字发音就可以了。

我们打开词典,发现“济”有两个发音,分别是 [ jǐ ] 和 [ jì ]。

在读 [ jì ] 时,分别有三个意思:

1.过河、渡河:同舟共济;

2.救、救济:接济;

3.有益:无济于事、假公济私。

所以,我们会发现,“济”读作 [ jì ]时,都是作为动词使用,即表明意思渡河与引申义帮助、有益。

那么什么时候读作[ jǐ ] 呢?

睁大眼睛,重点来了!

分别在两种场合下使用。

1.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

现在黄河的下游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故道。但作为地名,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得以保留下来。

2.作为姓氏使用。

所以,“济”读作 [ jǐ ]时,都是作为名词使用,而且是专指古济水及相关流域的地名。

所以,看到这里,小伙伴们应该都明白了。

在普通话里,“济南”的正确发音是 [ jǐ nán ] 。

记得,是三声哦。

好了,就这样啦,下期见!

孟子心目中的“君子”

作者:王杰

君子一词,最初为社会阶级地位之象征,是与普通百姓相对,为贵族所专有之称号。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君子这一概念,作了创造性改造,赋予其更多道德内涵,使其从社会阶级概念,转变为“人人可学而至人格典范”。战国时期,孟子于孔子基础上,又加以阐发,在强调内在道德之同时,又突出德性之外在发展,将那些具有高尚道德,且追求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实现社会理想与政治理想,具有完美理想人格之人视为君子。

孟子心目中之君子是具有道德修养的,并能够在社会生活中采取积极之生活态度。在对君子如何进行修为之问题上,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则君子必自反也。”从自我内部来寻找施行“仁义”的原因,而不是向外部去探寻其根由,实际上这正是孔子“君子反求诸己”思想的再体现。如果一个人以“自反”的态度在实际生活中施行“仁义”,“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那么这个人也就具有了君子之要求。

追求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之实现,追求完美崇高之理想人格境界,一直是包括孟子在内之儒家学者所孜孜以求之重要课题。孟子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心目中之君子,不仅要具有内在道德,还要把这种德性推向外部,以便对国家、社会作出贡献。孟子将建功立业视为君子人生之一部分,他说:“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将君子视为圣人,强调通过教化,推进王道实现。又《孟子·离娄上》曰:“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孟子·离娄下》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子心目中之君子是具有“内圣外王”之修为,能以个体之道德自觉为修身原则,终而立于天地间,担当起国家、民族之重任。

孟子非惟言出心目中之君子形象,还道出了塑造“君子”之主要方法:一是修身修心与道德修养。孟子主张人性善,强调“四端之心”根置于人心之中。孟子以先天先验之内心善念来激发唤起人潜意识中善之本性,极力促使人们通过主体自身之道德修养来达到改造自我之目的。孟子认为,要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从事物之内部寻求原因,内部原因解决了,其余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孟子十分重视“修身”之重要性,把“修其身”看作是治天下之开始,孟子所谓“修身”主要是指道德主体之修为,是提高和完善自我价值的一种个体之主观能动行为,这一行为包括修心、修行两个方面。先有“心”之所思,而后有具体之行为,故修身之要重在“修心”;修身又是齐家、治国之根本,这种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反过来又以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来达到由外及内之规定来达到改造人的目的。这两种不同之“流程”或“修心”路线是一个完整而统一的内部修养循环系统,是“内圣之道”之完全体现,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家,国,天下”之事便畅通无阻了。为了实现通过自我道德修养达到治国平天下之理想目的,孟子突出强调了“心”在这一过程中的绝对重要性,认为尽心不但可以知性,而且可以知天。孟子之修身、修心学说是他改造人、改造社会、治理国家之重要理论手段,也成为与其性善学说相互发明、相互补充的重要内容。

二是节欲寡欲与存心养性。孟子塑造“君子”之另一方法是节欲寡欲与存心养性。孟子试图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当时之社会和道德问题:一种是通过游说诸侯国君之方式,目的是使他们接受他所主张之“仁政”学说。但这一方法在当时没能奏效。孟子采用的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强化自身道德修养之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孟子认为,一个人在道德修养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人的感望与道德理性之关系。在孟子看来,人性虽善,但受物欲影响多了,便可能趋于恶。因此,要完善自我之道德修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节欲、寡欲,他告诫梁惠王如果想实现“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之“大欲”,就必须节制自己肥甘轻暖、声色犬马之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一天下”之更大欲望。孟子试图使人们对物欲之追求在一种合理之道德范围内进行。孟子主张“节欲”“寡欲”,并不是否认人有正常之欲望,相反,在某种程度上,他还认为人之欲望正是人伦道德之基本出发点。当人之欲望与人之道德理性发生矛盾冲突时,应当合理地以外在之“礼义”和内在之“仁”来限制人之欲望。孟子倡导的节欲、寡欲并不是目的,而是其“存心养性”之一种手段和方法。孟子认为,人道德修养之好坏以及修养境界之高低,都是由自身所决定的,如果一个人只懂得追求生理层面的自我满足,就难以发掘内在之善性,就难以成为道德君子;要成为道德君子,首先要“立乎其大”,培养自己之理想人格,做到“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通过“心”之向外扩充,使“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立志做一个以天下为己任、追求道德完善之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道德价值。孟子从人之普遍性原则出发,目的是为了能够充分调动、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道德自觉性,促使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去进行道德修养,最终成为“君子”。

孟子之君子观对后世仁人志士所奉行的积极向上之人生价值目标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古代仁人志士无不以这种孟子之君子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塑造自己的人格。他们的精神与气概构成了中华民族崇尚民族气节、坚持正义、具有顽强之民族凝聚力和凛然不可侵犯的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和发展。孟子心目中之君子,更是我心中向往之君子。(王杰)

来源: 学习时报

古文观止126: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圬(wū)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

1、圬:粉刷墙壁; 2、贱:卑贱; 3、劳:辛劳;圬者:粉刷墙壁的工匠,即“泥瓦匠”; 4、“有业之”句:有一个以此为职业的人,他的表情好像安然自得的样子; 5、约而尽: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6、京兆长安:今西安市,长安为唐时国都,属京兆府。

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shǐ)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màn)衣食。

1、天宝之乱: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11月,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唐,亦称“安史之乱”,天宝15年6月陷长安,至代宗宝应2年(763年)始平,历时七年。玄宗曾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在京师招募士兵十一万讨伐安禄山; 2、官勋:官职勋级,此言其有战功; 3、镘:抹墙用的工具,即抹子;意思是操镘做工谋生。

余三十年,舍(shè)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dàng)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1、舍:住宿; 2、屋食之当:指所得收入与房租饭钱的价值相当;屋:指房租;食:指饭钱;当:相当; 3、视时:看当时; 4、上下:增减; 5、佣:工钱; 6、偿:付房租饭钱; 7、与:给。

又曰:粟,稼(jià)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1、稼而生:由人种植才能生长收成;稼:耕种; 2、蚕绩:蚕桑和纺绩;绩:把麻搓成绳或线遍; 3、养生之具:生活用品; 4、赖:依靠; 5、为:工作全由自己来做; 6、各致其能以相生:每个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劳动,相互合作,以求生存;致:极尽。

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xī)。

1、君:指皇帝; 2、理:治,避唐高宗李治讳,以“理”代“治”; 3、生:生存; 4、承君之化:奉行皇帝的教化; 5、“任有小大”三句: 所承担的责任有大小不同,根据人的能力而定,譬如器皿,各有各的用处; 6、怠:懈怠; 7、天殃:指天降的祸殃; 8、舍镘以嬉:丢下工作去嬉戏。

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qiǎng)而有功也,心难强(qiǎng)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kuì)者取焉。

1、诚有功:确实可以做出成绩; 2、直:同“值”;工钱; 3、力:指体力劳动;心:指脑力劳动;强:勉力;两句是说,体力劳动的事,勉力去做就能收到功效,脑力劳动的事,很难勉强做得好; 4、 使于人:被人使用;使人:使用别人;据《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xū)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yì)!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

1、嘻:感叹词; 2、有年:多年; 3、墟:废墟; 4、刑戮:犯罪被判处死刑; 5、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老一辈已经死了,他们的儿孙不能守住产业; 6、归之官:收归官有。

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yé)?非强(qiǎng)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chèn)否而冒之者邪(yé)?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qiǎng)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xiǎng)之者邪?抑丰悴(cuì)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yé)?吾之心悯(mǐn)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1、称:适合; 2、冒:欺蒙而贪取; 3、多行可愧:尽做昧良心的事; 4、薄功而厚飨: 功劳微薄,享受丰厚;飨:同“享”; 5、抑:还是;丰悴:家境的盛衰;有时:有一定时限。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1、自奉也博:自己享受也多; 2、不有之可也:没有妻室儿女也是应该的; 3、二任:指劳力与劳心。

愈(yù)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wèi)也过多,其为(wèi)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1、独善其身:原意是不做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语出《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有讥:有所批评; 3、自为也过多:为自己打算的太多; 4、杨朱:字子居,约前395~约前335,一说约前450~约前370,战国时魏国(一说秦国)人,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与墨子“兼爱”说相反对。杨朱无著作传世。

而夫(fú)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畜(xù)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wú)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zhuàn),而自鉴焉。

1、夫:文言发语词; 2、人:指王承福; 3、畜其妻子:养活妻子儿女; 4、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患得患失的人;患不得之:以得不到富贵为忧愁;患失之:既得富贵之后又忧虑其难保长久; 5、济:满足;欲:欲望;这句是说要满足他在生活上的欲望; 6、亡:同“无”; 7、警余:使得我有所警惕; 8、自鉴:指自以为戒;鉴:镜子。

《圬者王承福传》全文:

圬(wū)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shǐ)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màn)衣食。余三十年,舍(shè)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dàng)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jià)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xī)。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qiǎng)而有功也,心难强(qiǎng)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kuì)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xū)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yì)!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yé)?非强(qiǎng)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chèn)否而冒之者邪(yé)?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qiǎng)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xiǎng)之者邪?抑丰悴(cuì)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yé)?吾之心悯(mǐn)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愈(yù)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wèi)也过多,其为(wèi)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fú)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畜(xù)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wú)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zhuàn),而自鉴焉。

清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评:

前略叙一段,后略断数语,中间都是借他自家说话。点成无限烟波,机局绝高,而规世之意,已极切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