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猪

水祥云(水祥云鸽舍)

时间:2023-10-03 20:13:05 作者:心若向阳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老北京四合院的“门当”“户对”是什么意思?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刘孝存

每当走进四合院大门时,我们熟悉的成语老话——“门当户对”都迎面而来。它似乎在提示着人们,婚嫁诸事要思量家庭或文化素养的差异与否。从老北京四合院的许多建筑元素之中,可以了解到一些俗语的本来含义,比如:“门当户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下厨房”等等。

如意门 摄影:于丽爽

“门当”“户对”有讲究

“门当”是门框外一左一右的“门墩”,也叫“抱鼓石”。从外观看,它似乎是装饰物,其实它的内里还延伸着连体的“门枕”(又称“门台”)。门枕的作用是承托大门下轴和门的重量,同时它还承担着平衡门板重力的作用。门墩和门枕所构成的“门当”,不仅使门板得以竖立,还使其能够灵活转动。门当也是与院门样式、规模大小相配的对应物——两侧的门板的体量越大,门当的体量也越大。

门墩有圆鼓形的,也有长方形的。圆鼓形门墩上的石雕多为万字纹、编织纹、彩陶纹和鱼形纹,据说这些纹图的门墩多用于官宦人家的广亮大门、金柱大门,以及商家的蛮子门。长方形门墩的石雕多为二龙戏珠、麒麟送子、和合二仙及如意祥云等,多用于平民百姓的如意门或小门楼。还有一种说法,门墩为圆鼓形的,是武官宅邸;门墩为长方形的,为文官宅院。但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风俗也发生演变,一些商户或平民百姓家,不一定遵循这等讲究。

门墩

在门墩之后,门框部紧挨着地面的横跨大门厚挡板,叫“门槛”或“门坎儿”。旧时,门坎儿的高低,同样是宅院主人官位品级高低的象征。老北京形容昔日朋友突然暴富时,有“门坎儿高了啊”的调侃意思。

“户对”指的是大门上方门楣上的“门簪”,它是木制的六角形饰物,直径七寸左右,柱高七寸左右。老北京四合院中,除王府以外,最高级的大门是门板附着在中柱上的“广亮大门”,其次为门板附在金柱上的“金柱大门”。这两种门的前檐柱装有象征官品的“雀替”。门檐齐墙的“蛮子门”在门两侧则装有木隔板。以上这三种大门的门楣上,均装四个门簪。如意门是北京宅门最多的样式,为普通民宅,装的是两个门簪。门簪朝外部分,有雕吉祥纹的,有刻“平安”、“吉祥”字的。当然,还有许多不装门簪的,属于“随墙门”的小门楼。

门簪

老北京四合院门楣上的“门簪”,最多装四个。若说更高级的府院,反倒不装门簪,而是看红漆门板上的门钉数量。清代《工程做法则例》规定:皇宫大门上的金钉(镏金),为横九竖九,计八十一颗;亲王府大门的金钉,为横九竖七,计六十三颗;郡王、贝勒,横九竖五,计四十五颗。

“门当户对”,是成语,属于旧时的老话,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本,第一折)》有句:“(夫人云)此计较可,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这里的“不是门当户对”,指的是随母亲到普救寺烧香的相国小姐崔莺莺和赶考的书生张君瑞,双方在地位和财势上都有差距。

“二门”为内宅入口

古代把未婚女子也称为闺门之女,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之说。这“二门”,就是多进院中的第二道门。它建在宅院中轴线上,也就是一进院倒座房(坐南朝北的南房)对面,二进院院墙的当中,为内宅的入口。它如同一间华美的大屋顶房子,门前左右各有一根悬空的悬柱,其下端有如莲蕾般的垂珠。垂花门以内,左右连接抄手游廊,门内迎面的是绿色屏门,其上的红色斗方中写“平安如意”之类的墨色字。屏门,为“屏障”之门,设在垂花门的后檐柱上,由四或六扇门扇组成。院中人出入,平时走两侧游廊,屏门只在贵客临门或家办婚丧大事时敞开。

现今在大街上,可以看到一些店铺的临街店建“垂花门”。它或者是为了引客注目,而特意装饰的;或者是街路拓宽时院落的前院被拆除,原本的“二门”也就临街了。

标准的老北京四合院,一般坐落在横向(东西向)胡同的北侧,大门开在院落的东南部位(不是东南角)。大门内的西侧为外院,建倒座房;内院的正房建在院落的中轴线上。在中国传统文化“文王八卦图”中,这种设计被视为有吉祥意义的“坎宅巽门”。正房两侧,分别建东耳房和西耳房;内院东、西侧,建东厢房和西厢房。院落若是有后门,则开在院落后院的西北角。

旧时,正房多为三间(或五间),为院中较高大的房,是院主人、长辈居住的地方。正房的正中间叫“堂屋”,堂屋西侧为卧室。堂屋迎面的北墙上方挂堂匾,其下为画幅,画幅两侧挂楹联。画下靠北墙摆条案,条案上西边放插屏,中间供福禄寿三仙,东边放花瓶。也有在条案上摆放五件的,由西往东为:插屏、瓶、座钟、瓶、帽筒。条案前摆放八仙桌,桌两侧放太师椅。太师椅之南两侧靠墙,对称摆放圈椅或背靠椅、茶几。老北京堂屋所摆设的家具还有:镜屏、博古架、落地屏、绣墩、香几等。正房两侧的耳房,一间为闺房,或为女佣用房。如果三进院建后罩房,也大多为女眷房。东厢房低于正房,但略高于西厢房,住家中长子,西厢房由次子居住。有的东、西厢房南墙附带耳房。

外院的倒座房分别用于门房、一般访客房、私塾、杂物房等。

“下厨房”有方位原因

老北京四合院中的厨房设在内院东侧,即东厢房南侧比较低矮的耳房中。厨房要砌灶,祭东厨命司“灶神”。旧俗中,东厨命司即灶王爷,在每年腊月廿三晚升天向玉皇大帝奏事。老北京有童谣:“二十三,糖瓜粘”,在这一天用糖瓜祭灶,让麦芽糖粘住灶王爷的嘴,使他在玉帝面前少说话,只能言好事。晚饭后,在灶王爷神像前摆上关东糖、糖瓜等食品,全家人焚香点蜡……

标准的老北京四合院为上北下南。厨房设在正房和厢房之南,为下,且由所雇的“下人”操作,因此有“下厨房”之语。

做饭洗菜,需要用水。旧时,北京城中大多用的是井水。当年,多数胡同都有水井。胡同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流行的,是源于蒙古语,即“水井”的意思。当今朝阳门外呼家楼东有个公交车站,名为“水堆子”,这一词汇就是当年看护水井及送水人用的小屋子。“堆子”是“堆拨”的俗称,原是清代北京胡同中负责火情盗案及居民口角、斗殴的旗兵所用房。我小时候在南城居住,胡同西口路南有一进水井院,院内有一口生铁铸造的圆柱形压水机。童年时,胡同里经常有送水车。水车是木制的,像一个长方形的大箱子,车后边有布包着的木塞,拔出木塞,水就流到木桶里。

北京的自来水公司,始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但在此后的三四十年间,自来水并没有在普通百姓家普及。上小学的时候,记得胡同的开阔处安上了自来水龙头,夏天跑热了渴了,孩子们就拧开水龙头,歪着脑袋喝水洗脸。大约是1964年,自来水管子通到了住户的院子里。记得当年的水表装在水龙头附近挖的地窨子里,寒冬腊月之时,每天都需要先将地窨子里的水龙头关紧,再将地上的水龙头打开,把水管子里的水放尽,免得夜晚寒气将水管子里的水冻成冰。

说起老北京的四合院,有一句谚语,叫做“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炎热的夏天,在庭院上方搭起席棚,不仅遮阳挡雨,还给整个院子带来清爽。象征“多籽多福”的石榴红黄相间,树下摆放的大鱼缸里红色和墨色的龙睛鱼优哉游哉,充满了生活气息。

我小时候所住的院子里,除了石榴树,还有夏成荫秋挂红的枣树(纺锤形的“马牙枣”)。庭院里有开粉红色花的西府海棠,有叶显翠绿、花开洁白的玉春棒(玉簪),有高大的开多种花色的夹竹桃,有四季常青的天冬草,有喜阴湿、状如绿色羽毛或云朵般的文竹,还有“上花君子兰”之称的君子兰。在院中玩耍时,上空忽然传来了哨音声,抬头看去,鸽群掠过蔚蓝的天空。挂在石榴树上的八角形竹篾笼子里的蝈蝈像是被鸽哨声搅醒了,不时地发出了“蝈蝈蝈蝈”的叫声。屋檐下,烧蜂窝煤的炉子那边,传来了炒菜时铁铲和铁锅的碰撞声;一只卧在窗台上的金银眼儿长毛波斯猫,伸了一个懒腰;枣树下,鱼缸里响起了鱼儿翻跃的“扑腾”的水声。

夏天的正午,阳光明媚,四合院舒展着它“京味”的画卷,也洋溢着生活气息的交响曲。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