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大家好!
我是区融媒体中心主播赵璐。
这一期的国学故事,
我为大家讲述一则古人
刻苦求学的小故事——邴原泣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汉朝有个少年名叫邴原,他幼年丧父,家境窘迫,温饱都难以保障,就更没有机会像同龄孩子一样读书学习了。每次从书塾经过听见朗朗读书声时,他都会想到自己悲惨的状况,忍不住哭泣。
书塾的先生注意到了这个孩子,便问他说:“小孩子为什么要哭泣呢?”邴原答道:“我是个孤儿,也非常穷苦,很容易因为自己的命运感动悲伤。看到那些在书塾里面能够安心读书专注学习的人,他们必然都是有父母的孩子吧。我一想到他们有父母而我却没有,他们能够上学我却不能,内心既羡慕又感伤,不由得哭泣起来。”
听到这番话,教书先生顿生怜悯之心,鼓励邴原可以来自己的书塾学习,但邴原说:“先生,我很想拜您为师,进去读书,但我没有钱财可以给您啊。“先生笑道:“小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白教你,不要你的学费。”
得知自己终于有了读书的机会,邴原欣喜若狂,而他在进入学堂后,更是勤勉用功,奋发图强,仅用一个冬天,他便能熟读背诵《孝经》和《论语》,是学堂里进步最快的孩子。
就这样,邴原心存感恩、不断进步,不仅学得知识,也掌握了做学问的要领,最终成为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与名士,与管宁、华歆并称“辽东三杰”。
好了,
今天的大喇叭广播就到这里,
朋友们,再会!
编辑:文明武清
转载请注明出处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
富强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微信号:wenmingwuqing
新浪微博:文明武清
投稿、身边好人推荐邮箱:wqqwmw@126
邴(bǐng)原,三国时魏人也。数岁时,过书舍①,闻琅琅声,遂②不禁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凡得入舍而学者,有亲也。"师问其故,原曰:"吾少而孤③。一则羡其不孤,二则慕其得④学,中心⑤感伤,故泣耳。"师恻然⑥久之,曰:"苟⑦欲学,不须资也。"原于是入舍就学,卒⑧成国士⑨。
注释书舍:私塾。遂:就。孤:从小失去父亲。得:能够。中心:内心。恻然:怜悯、悲伤的样子。苟:如果。卒:终。国士:国家杰出的人才。译文邴原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小时候,他路过私塾,听到清脆响亮的读书声,就忍不住哭泣起来。老师说:"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啊?"邴原说:"凡是能进入私塾学习的人,都有父母。"老师询问他的缘故,邴原说:"我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一方面羡慕他们不是孤儿,另一方面羡慕他们能够学习,我内心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老师哀伤了很久,说:"如果你想要学习,不需要付学费。"邴原于是进入私塾学习,最终成为了国家杰出的人才。
出处《初潭集》
文言知识说"苟":"苟"多作"如果"解释。上文中的"苟欲学,不须资也",意思是如果你想学习,不需要付学费。又如,"苟利国,何避艰险",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为什么要逃避艰险呢?"苟"的另一种解释是表示苟且,只顾眼前,如"苟活",即没有意义的生活。
启发与借鉴这篇文章讲述了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邴原在幼年丧父、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立志学习文化知识,最终感动了书塾里的教师,成就了一则学与教的佳话。一个"泣"字形象传神写出了邴原强烈的求学欲望。
我们应该学习邴原立志求学、刻苦勤奋的精神,更应该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同时私塾的老师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给了邴原学习的机会。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