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痣相命理

腊月立春(腊月立春后出生的属相)

时间:2023-10-04 09:08:26 作者:心软是病 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2023年生肖从立春还是初一算起?2023生肖如何划分

2023年春节已经过去,但今年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还没有来。那2023年立春时间几点几分几秒?具体几点打春?生肖从立春还是初一算呢?

生肖从立春还是初一算?

生肖一般是从立春算的,但是不同地区习俗不一样,有的是从正月初一算的,具体要看各地的习俗。有的地方在腊月三十过后生的小孩,都是按照新的农历生肖来计算的,因为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有说新的生肖年应该从立春开始算起,属相的依据就是干支纪年法,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

1、生肖按初一算说法

按照国家现行的官方标准来看,生肖属相是以大连初一为界,大年初一之前出现的为一个生肖属相,而大年初一过后出生的又是另外一个新的生肖。农历生肖年,是从正月初一开始起算。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3661-2017《农历的编算和颁行》。

2、生肖按立春算说法

现在很多占卜先生及传统的命理学都是按立春来作为生肖依据的。两个生肖的划分,既不是以公历的1月1日为界限,也不是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界限,而是以24节气中的立春节气为界限。而属相的依据就是干支纪年法,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在农历中,一年的开始很多人都以为是春节,其实是误解,这是受了公历1月1日新年开始的误导,新的生肖年应该从立春开始算起。

来源:闽南网综合

论:腊月“立春”与正月“立春”有区别吗?

冬梅梅花初雪映红妆,粉落眉睫凝作霜;冬短夜长花渐瘦,留君一枝锁骨香。

喜鹊登枝迎春鹊戏松枝喜迎春,虎视眈眈把腰伸;肥牛驮走陈年晦,盛世太平长精神。

分析:腊月“立春”与正月“立春”关系的重要性!

每年的“立春”交节,在阳历每年的2月4日前后,阳历一般按交节来看没有多大变动,相差也只有1一2天;农历推算“立春”交节差距太大,一般相差半个月左右,如果头年是润年,“立春”交节在正月初十年前,头两年或一年是平年,“立春”交节在腊月二十前后,所以说农历是与月亮同时运转,阳历与节气同时运转,其中导致阳历与阴历差距太大,似乎差距有一个月的时间,大慨时间都要结合节气来定位,所以说产生了平年与润年的重要关键所在。

头年腊月“立春”与近年正月“立春”与节气波动性很大,头年腊月“立春”近年农事紧张,因为节气不等人,如果是近年正月“立春”,证明节气来的迟,农民不急着去作春,正月“立春”六九、七九必有大雪纷纷,甚至还有冰雨出现,对农作物相当有害,所以人们都说:正月立春大雪纷纷,不用推急农事做春耕。

正月立春,天气寒冷也相当厉害,所以说,为了健康,时时保暖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今日立春 | 腊月里“咬春”,江南江北春来早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2月3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这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史记·天官书》将立春称为“王者岁首”:“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春季为四时之首,立春既是春季之始,又是一岁之始。 作为“四立”之一,立春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涵盖光照、降水、气温等各方面。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萌芽生长。这时节的自然界,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立春时节,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不过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会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过了立春,在我国的北回归线及其以南一带,大约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已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立春”的具体节律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此时节93%的陆地面积都还是冬季,在黑龙江,甚至要到谷雨或立夏时才能进入春天。

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作为节气之首,立春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迎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有关立春的一系列民俗活动。在这一天,人们要在郊野组织迎接春天之神的仪式,后来还流行迎接青衣青帽打扮的“春神”。

立春,朝廷会举办春社大典,组织官员宴饮并且还要给大臣赏赐。在民间,则以宗族和乡邻为单位,组织大规模的集体祭神活动,大家聚在一起分享春社的酒肉贡品,热闹非常。晚唐诗人王驾曾经专门做诗,描述当时乡里春社饮宴的胜景:“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宋代以降,皇家十分重视立春“打春牛”活动,以祈求人勤物丰。另外,民间还有迎春、探春、咬春等各种活动。杜甫在《立春》诗中写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春盘是立春饮食风俗之一,取生菜瓜果饼糖放盘中,馈送亲友或自食以迎春。

很多人都注意到,今年立春有些特别,是在牛年春节之前的腊月二十二,这样一来,农历牛年就没有立春的节气,因此牛年被称作无春年。 过去,有“无春年”不吉利的说法,其实,这只是农历历法安排的结果。为了适应寒暑变化,古人在农历中每逢19个年头会加入7个闰月,那么,19个年头里就有7年没有立春,7年双立春,5年单立春。所以,抛开历法,大自然中,不会有哪一年春天不如期而至,就像宋朝邓深《腊月立春》诗中描绘的早春:“柳条弄色舞轻风,不与寻常岁暮同。寒气望尘先斂退,阳和和轫已交通。”

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此时节健康养生需注意保护阳气,可从饮食、起居、心理和运动等方面进行养生。 俗语说“百草回芽,百病引发”,万物萌动的春天,也易滋生细菌,应特别注意讲卫生,防虫害,多开窗通风,防止疾病发生。春季的气候特点是以风气为主令,风寒邪气易致病,所以还需注意防风保暖。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趋于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春季饮食养生应避免吃油腻生冷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和新鲜蔬菜。春天是肝旺之时,应多吃一些味甘性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交汇点记者 吴红梅

图源:视觉中国

今年立春不一般,老人说“双春兼闰2月,3人要躲春”,3人都有谁

2023年的立春节气马上就要到了,因为它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在以前还是一年之首,称之为“岁首”,可见其重要性!

只是后来发生了变化,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之为新年,于是立春的重要性也就不如之前重视了!

而马上要迎来立春节气了,农村就常有一些老人讨论起今年的立春节气,不少的老人都在说今年的立春节气不一般,因为今年是双春年,也就是一年中有两个立春节气,并且还有一个闰二月,这是多年才难得一遇的情况!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双春年兼闰二月,三人要躲春”,那这具体是指哪三人呢,有没有包括你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为什么2023年是双春年?

正常来说,一年是一个立春节气的,但是有些年份会出现年初和年尾都有一个立春节气,比如2023年就是如此!

另外有些年份一个立春节气也没有,这样的年份称之为“无春年”,民间多称它为“寡妇年”!

不管这些都是针对农历年来说的,公历年每年都是一个立春节气!之所以农历年会出现双春年,或者是无春年的情况,这实际上是因为阴阳历“置正”造成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阴差阳错”!

众所周知我们现行的农历是“阴阳合历”,是在阴历的基础上加入了闰月的,这是因为阴历和阳历的周期不同,为了不让两套历法和四季脱节,就在每隔2-3年的时候加入一个月——闰月,这样就使得其长度和回归年大致相同!并且,用二十四节气来表征阳历部分。

因为立春是在二十四节气之首,当一年中多了一个闰月,其就不再是12个月24个节气,变成了13个月25个节气了,而多出来的肯定是立春节气了,这样年初和年尾都有立春节气了,因此就出现了“双立春”的结果!

比如2023年农历兔年就是“双春年”,在年首立春是在正月十四交节,年尾的立春是在腊月二十五交节。因为这一年多了一个闰二月,并且这一年一共有384天,也意味着这一年要多上十几天的班哦!

“双春年兼闰二月,三人要躲春”啥意思?

它的意思是说今年的立春节气有点特殊,而有三类人就要在立春节气这天“躲春”!

所谓的“躲春”就是在立春节气的时候躲起来!只有躲过了,才一年会顺顺利利的,不然就会特别不顺!

在古代立春节气的时候习俗比较多的,其中就有打春,躲春的习俗!打春就是鞭打用泥巴做的春牛,而躲春就是在立春节气这一天特意回避一下这也是古代很多地方都有的一个特殊禁忌!

因为古代的命理学认为,立春是一年之首,万物复苏的时候。这一天才是真正新的一年到来,其是处于新旧气场交替之时,磁场和气场通常会比较乱,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犯太岁”的人群就要躲春,这样也是为了为了防止在立春当日有与人争吵是非之事,毕竟老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怕因此而影响这一年的运势。

而这里的“三人”并不是指三个人,是特指三类人,第一个是“犯太岁”的人!

这里的太岁可不是平时大家所说的菌类,而是岁星,即古人所说的木星。

2023年岁星在正东,正好对应“卯兔”位,为“值太岁”。

而“冲太岁”、“刑太岁”、“破太岁”、“害太岁”就是和值太岁相冲的,这样的话生肖属兔(本命年),鸡,鼠,马,龙的人,是要在这一天“躲春”。

第二类是年龄有“九”的人,比如9岁,19岁,29岁和99岁等等!在民间为称之为“逢明九”,他们在立春也要躲春的!

第三类就是“逢暗九”的人群!既然有明九,自然有暗九,也就是九的倍数,比如18、27、81等等!之所以和九相关年龄的人都要躲春,是因为九是一个极大数,比如古代帝王称之为九五至尊,而且它是至阳之数,古人认为一般人压制不住它,所以要躲避!

到底如何“躲春”?

其实躲春的方法特别简单,就和小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一样,在立春节气交节的时候躲在家里就好!2023年的立春是在2月4日10:42:21,这人类人群只要在交立春期间躲在家里不出门,不见生人等就可以了!

有些地方比较讲究的还说在躲春的时候最好是一个人在房间里,也不要坐着或者是躺着,最好是站着让自己保持清醒状态就可以等到一个小时以后就可以了!

写在后面

至于躲春是否有用,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其实吧如果自己上一年运气不好,霉运不断,不妨在新年立春的时候躲一下春。

让自己在一个小时内远离手机和社交,放空自己的思想,给心灵放一个假,这也是不错的!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这不过是老祖宗对新年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具体应该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但如果当地有这样的习俗,还是要入乡随俗,这也是对当地习俗和文化的尊重。

“腊月春水早,正月春水迟”,2023是旱是涝?看立春农谚咋说

#头条创作挑战赛#“腊月春水早,正月春水迟”,2023是旱是涝?看立春农谚咋说

今天是2月4日,农历癸卯年正月十四,10点42分21秒将交节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节气。

在民间有“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春打六九头,吃穿不愁”的说法,今天是五九的最后一天,年景好吗?不好说,现在的气候条件和古时候已经不一样了,并且,农谚有一定的地域性,笼统的来看即可。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他写的《日知录》中写道:“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什么意思呢?是说,在夏商周三代的时候,人人都精通天文,无论你是农夫、士卒、妇女、孩子人人都会仰观天文,观天象。

从三代到清末,数千年以来,咱们国家都是世界上历法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不过,随着历史发展,我们民间这方面好像不如古人了。

立春到了,古人也留下些很多判断年景的农谚,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毕竟是古人的经验总结,还是可以作为简单参考的!

那么,2023年是旱是涝?雨水多不多呢?看下面这6句农谚,句句包含智慧!

一、腊月春水早,正月春水迟

立春是腊月或正月节令,有的时候在腊月交节,有的时候在正月交节。例如,2023农历癸卯年年首和年尾各有一个立春节气,分别是在正月十四和腊月二十五。

这句农谚从字面上来看,很容易理解。“腊月春”就是指立春在腊月交节,民间称为“早立春”;“正月春”是指立春在正月里交节,民间称为“晚立春”。

早立春,表明气温回升的时间来的也会比较早,雨水来得也会早一些。相反,晚立春,气温回升的时间晚,雨水来得迟。

而作物返青生长最怕“春旱”,雨水来得早,有利于缓解春季旱情,对作物生长有利。

民间普遍认为,早立春好,意味着这一年比较暖和,雨水充足,会是个好年景。

今年立春的交节时间是农历正月十四,显然是“晚立春”。

不过,这种说法是古时候的说法了,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并且,降雨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简单作为参考即可。

二、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立春是春天的前奏,虽然,大部分地区温度还很低,但已经有了上升的趋势。按节气特征,气温回升,万物开始复苏。如果,这个时候还出现大的降温、降雪和打霜的情况,说明冷空气还没有离开,立春后仍可能会降雪或下冻雨。

这种天气对农作物来说是有影响的,在返青之时降温,很容易会出现“烂秧”的情况。

三、立春有雨到清明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当下雨能够缓解春季旱情,有利于作物返青生长。但是,如果雨水过多,反而会影响早春作物播种。

这句农谚的大意是说,如果立春这天下雨的话,那么接下来下雨的时候较多,会断断续续的下到清明。

四、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鞭春牛”是旧时立春时的一种习俗,在旧俗立春这天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谓之“鞭牛”。

因此,“雨淋春牛头”是指立春这天下雨。这句农谚大意是说,如果,立春这天下雨了,那么接下来49天内阴雨天气也会较多,耽误播种,农民对此比较“忧愁”。类似的农谚还有“雨打立春头,农夫百日忧”,意思差不多!

五、立春三日晴,黄牛贵如金

古代农业生产设备水平不高,主要靠牲畜和人力。到了,春耕的时候黄牛更是主要劳动力。

在过去民间,立春时节是不希望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因为,这个时候女儿回来多半是来借耕牛的,借给女儿,耽误了自己的地,误了农时,就意味着减产。

这句农谚,大意是说,如果从立春这天开始,连续几日天气晴朗,那么温度回升会较快,用耕牛的人较多,有了“老黄牛”贵比黄金的说法。

六、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

“打春”就是立春,大意是说,如果,立春这天还下大雪的话,那么接下来还有大的降雨天气。

写到最后:

立春到了,农人又要开始忙于春耕了,这些农谚虽然离我们很久远了,又有地域性和局限性。但,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总结,还是可以作为简单参考的。

您认为,古人的农谚还准吗?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