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孙雨
小众品类之板面
全国门店3.8万+
回老家村里,三天吃了三顿板面+油条,就是吃不够。
所以,就去板面店买了一斤板面料,准备自己回家煮。实话来说,自己家里做的不管是汤料口味还是面条口感,都远不及街边板面店,尤其是少了油条这一黄金搭配,着实少点滋味儿。
在内参君河北老家,村里面就有五家板面小店。有牌子的没名字的,有“苍蝇小馆”似的也有做过简单装修的,基本设在马路边上,早上5点-9点是高峰期,屋里挤不下就直接坐外面吃。
此外,在大众点评上,内参君看到,北京市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经营板面的新店,大部分以安徽牛肉板面、安徽正宗牛肉板面、太和板面等来命名。
在小红书上,关于板面的日记达到8万多篇,其中除了网友吃面的图片分享,还有博主探店排队板面摊,以及有美食家分享了安徽板面配方,里面详细记载了家常做板面的方法。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国内板面相关现存餐企达3.8万家。其中山东1.09万家,占比28.54%,河北9276家,占比24.26%,安徽占比10.92%共4175家。近五年,板面相关餐企平均每年新注册7000家,去年新注册5590家,同比下降27.11%。
要说正宗安徽板面来自哪儿,定属中国河北石家庄。但实际上,板面是发源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县城,在当地是“羊肉板面”,来到石家庄之后,为了适应当地人口味,把羊肉换成了牛肉。
所以,安徽阜阳太和的羊肉板面就变成了现在最多的牛肉板面,板面面条有粗有细,重油辣口的板面自然满足了北方人的口味,从而得以被人们喜爱和推崇。
作为“被火车拉来的城市”,板面随着早年间安徽北上打工族的到来,在石家庄扎根结果。吃着中国的美食,都能品出历史的厚重。网上有消息称,早在国际庄还没有三环时,全市就有2000多家板面店,这开店密度就犹如北京的房产中介、台北的便利店、武汉的热干面。
所以,只要搜索安徽板面,后面一定会出现河北石家庄,有人调侃称“石家庄特产,就是安徽正宗板面”或者用网友的话说“安徽板面看哪里,中国河北石家庄”。
就像是沙县小吃、兰州拉面、黄焖鸡等小吃一样,安徽板面也率先在外地城市出圈。以至于安徽人民提到板面,都纷纷发出疑问:安徽哪里有板面?
低投入、高回本
村里小店年净赚30、40万
通过走访村镇的板面店,基本一碗板面在五元,一些门店装修较干净的会高出一两块,别看这两块钱,对村里人来说,基本选择便宜的,尽管环境谈不上很好,但就爱吃那一口。
此外,板面店的老板们主要是安徽人和河南人,其中几家已经来村里开店(其实是租的路边的农户大院)有近30年时间,小店年净赚可以达到40万,这在村里来说,已经非常高了。
对于板面忠实爱好者,最难过的就是春节前后,吃不上板面油条,因为板面老板们都回老家过年了,基本要等正月二十以后才能吃上了。
咱就是说,当地人也有盯上板面这一生意,但无论怎么干都无法超越。同行不同利,要是每个做板面生意的都赚钱,那就没有穷人了,都成马云第二了。
村里板面小店一碗面卖5元,年净赚40万是啥概念?
一些“苍蝇馆”板面店受欢迎的原因不只有价格,而且在卤料口味上也有其独特秘方,才会吸引老顾客怀念他家的板面味道,而且是在其他板面店无法尝到的。
在河北老家村里,早上一碗板面+一个鸡蛋+两根油条大约花费8元,而且能够吃到撑,早上吃完直到下午都没有饥饿感;还可以换成豆腐脑/豆浆+鸡蛋和油条,仅仅5块钱。
所以,市场需求非常大,基本上小店开在路边,来回来去路过的上班的人们、做小买卖的、赶早集的大部分人都选择去吃这些,吃饱吃好又便宜。和城市板面门店相比,村镇板面店主要做早点生意,中午卖的差不多就关门休息了。
而且,它不只有板面、油条,板面里还可以添加鸡蛋、火腿肠、丸子等配菜,还有更便宜的豆腐脑、豆浆等其他主食和饮品等,可以拉高客单。上班族、学生、整个家庭已经把它作为早餐必选,因为没有时间去做早点,直接买来更方便。
而在城里,比如北京的板面店,主要做的还是中午和晚上的生意,营业时间基本在上午9点到晚上9点,而且在定价一般在十几到二十几一碗面,人均30元左右,毕竟有高昂的房租成本。
此外,在内参君老家,有的板面店开始销售板面底料,一方面可以额外增加收入,一斤料35元,这一斤大约可以做出15碗面;另一方面,实现了顾客在家的板面自由。
回头来看石家庄的板面规模,前不久庄里的一家名为【贵面族板面】,因其天价20198元一碗板面而受到关注,菜单显示这份两万多一碗面条里,搭配的是海参、、和牛肉、牛肝菌、羊肚菌和松茸菌。
这价钱着实贵到离谱,但实际上门店人均仍是16元,说它是营销噱头,也未免过于夸张了些。有网友调侃称“连面都吃不起了”,“这明明是两头牛的价格”、“半年工资才能吃一次面?…
不得不说,这家板面品牌成功达到了广告营销目的,至少引起了人们和行业的注意,甭管是啥原因。从侧面也透露了板面经营者们迫切受到关注的渴望。
安徽板面就像沙县小吃
有品类,奈何没品牌
这是因为,尽管全国各地分散着万家板面店,但是连锁品牌却是少之又少。
比较多的,河北的牛春花板面有70多家,集中分布在河北地区,人均在10-18元不等;徐州的老翟板面60多家,门店集中开在江苏地区,人均10-20元。二者共同之处在于,门店选址主要在乡镇和学校等地,不同在于门店的人均消费、配菜、口味均有一定差别。
板面店大部分集中存在于下沉市场,如乡镇店、学校店等;有品类无品牌,或者说几乎连锁品牌,甚至说板面品类在全国知名度可能没有很高;同时,板面作为单一面品类不可能独自生存,门店里产品结构一定要更丰富。
板面主要是由面条和汤料组成,灵魂也在于板面汤料。有人说,如果能够统一板面口味和面条品质,整合产业化,是不是就能够把板面连锁化做起来了。但也有人说,口味一旦标准化,反而丢失了小店特色,容易被顾客摒弃,何况那些好吃的板面,汤料都有所谓的“独家秘方”。
就像沙县小吃终于得到整合,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就像螺蛳粉得到政府支持后实现产业化发展等,兰州牛肉面或可能写进立法等。前不久,河南新野县被授予全国首个中华地标美食之乡——“中华板面之乡”。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该县直接从事板面产业的人员2万多,大小板面馆3000余家,遍布全国10余个省市。
当然,这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推动和支持,将新野板面作为地标美食产业发展,制定“新野板面”技术规范、强化品牌推广力度等。据说,“新野板面”历史可追溯到三国时期。
作为中国特色美食小吃,板面品类历史悠久,但尚且出于发展阶段。或许,随着它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拓宽消费群体,未来也会形成各具特色的“板面文化”。
对此,您怎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