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方言,与这座千年古城一样,博大精深,别说偶尔来一趟的外地人了,连平遥本地人都常常被问的迷二咯噔。许多地名,如果光看字面读音,往往和平遥人真实的读音不一样。如果来个外地人按字问路,100%犯晕。
称“梁””良“为“LUO”
地名:梁村,梁周村,梁官村,良如,良鹤,阎良庄等
“LIANG\"到了平遥地名里,统统读”LUO\"。有趣的是,除了地名,如今在日常生活中,说起这两个字,都是按“LIANG\"来的,比如两个人叫”LIANG怀人“,大街上天天吆喝的”大米LIANG糕“。倒是与平遥一衣带水的介休市,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读“LUO”。
称“城”为“SHI\"
地名:城壕,石城,小城,白城,偏城,京陵城等
“CHENG\"到了平遥地名里,统统读\"SHI\"。日常生活中,老一辈还有很多人称呼”秤“为'SHI”;谁家的老房子往下落土,崩一块”承(SHI)尘(ZHEN).
称“堡”为“BU\"
地名:壁景堡 ,洪堡,沿村堡,左家堡,油坊堡,城南堡等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先民们为了保卫丰收成果,在村落周围围的土城,叫做堡,也有商号为了财产安全而专门修筑的堡子,平时无用,一旦有流寇土匪入侵,马上可以关起堡门打防御战。
称“头”为“DOU\"
地名:窑头,彭坡头,梅槐头,南头,峙岖头,高头等
顾名思意,带“DOU\"的地名,一般都在地形比较高的山头上,十有八九都是革命老区,也有例外如“闫长头”。有些因交通不便经济停滞,人口逐渐迁移,已经成为自然村或无人村。“DOU\"在平遥日常生活中还有广泛应用,比如第一个叫“DOU一怀\",第一个孩子叫“DOU首首\"。
称“郝”为“HE\"
地名:郝村,郝开,郝洞,郝温,郝桥,郝家堡
特定使用,除姓氏,平遥地名外,其他地方已经不用。
称“曹”为“ZAO\"
地名:曹村,曹冀,曹壁,曹家堡等
特定使用,除平遥地名外,其他地方(包括姓氏)已经不用。
称“岭”“陵”为“li\"
地名:大虎岭,乱树岭,郝岭,韩岭,南岭,杨岭,京陵等
值得一提是,在平遥地名里,“岭”在中间的时候,并不称li,而用ling,如南岭底,北岭底。
称“庄”为“ZUO”
地名:南北庄,阎良庄,阮庄,廉庄,王家庄,杜家庄等
称“ZHUANG”“ZHUAN\"为“ZUO”,广泛运用于平遥人日常生活中。比如“砖头“,被平遥人成为“ZUO DOU”,吃了饭出去散散步,叫做“个转(ZUO)个转(ZUO)”,”状元“在平遥叫做”ZUO YUAN“。自然而然,“庄” 也就不入乡随俗,被称为“ZUO”了。
合音
地名:白家(BIA)庄,梁家(LUA)滩,左家(ZUA)堡,苏家(SA)堡,王家(WA)庄
许多平遥中间带“家”的地名(不是所有的),姓氏和“家”连成一个读音,据平遥作家彭栋介绍,这种情况被叫做“合音”。与之相反的还有分音,如圪榄,连着念就叫“杆”,意指长一点的棍子。
“坑”读“KANG\"
地名:干坑,朱坑。
比较少见,日常不用,单给这两个村使用。
当然还有一些平遥地名,完全没有逻辑可循
比如庞(BAO)庄(ZUO)
刘(LIU)家(WA)庄(ZUO)
黄(HUANG)仓(QUANRI)
.......
等等等等
平遥家,你知道了么
洪不读hong5而别读为“红”;
高不读交而别读为\"歌”;
曾不读增而别读为\"棕”;
傅不读付而读别为“布”;
区不读驱而读别为“欧”;
颜不读元而别读为“言”;
郝不读瞎而别读为“壳”;
谢不读射而别读为“遮7”;
孙不读sung1而别读为“霜”;
仇不读售而别读为“求”;
召不读兆而别读为“绍”;
种不读增2而别读为“充”;
解不读改而别读为“亥”;
任不读壬而别读“仁”;
王不读员而别读“刑”;
许不读虚2而别读为“苦”;
陈不读胎因5而别读为“同”;
陆不读六而别读为“绿”;
叔不读则而别读为“淑”;
占不读战而别读为“尖”;
顾不读固而别读为“购”;
皮不读胚5而别读为“培”;
杨不读阳而别读为“羊”;
唐不读虫而别读为“肠”;
叶不读页而别读为“侠”;
章不读彰而别读为“浆”;
翁不读嗡而别读为“英”;
方不读邦或番而别读为“本1”;
胡不读扶而别读为“湖”;
梁不读良而别读为“娘”;
查不读叉5而别读为“渣”
伍不读五而别读为\"午~,
朴不读扑而别读为\"飘,
万俟不读曼7似而别读为“莫奇”;
单于不读刀鞍于而别读为“婵污”;
张不读将而别读为“赵”;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又称郝骨氏(又称郝省氏或赫胥氏),属于复姓省文简改为氏。据史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在炎帝神农氏又叫郝骨氏,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大臣,曾帮助太昊治理部落。郝氏家谱关于郝乡的记载,在南朝梁武帝时任江夏郡太守的郝廻写的“丹阳郝氏源流总序”一文中称:“郝氏出于赫胥,为太昊佐臣,曰郝省。”“本风姓,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初封大原于郝,为邦国,后因以为氏,凡郝皆其后也。至春秋时郝为小国,迨隶盩厔之终南,徙并州之太原,周末自终南徙巴蜀汉中。”赫胥氏也称华胥氏,属伏羲母华胥氏族,属于风姓的一支(伏羲氏族为风姓)。到了商朝晚期,郝骨氏有个裔孙叫作郝骨期,被商王武乙封在郝邑(今山西太原),于是郝骨期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亦称郝氏。到了殷商末期,郝邑被姬姓周族首领古公亶父所占有,成为周族生息之地。古公亶父,就是周太王。周太王率族人居住在郝邑,周边的北狄族人常来侵犯,周太王为了避免流血冲突,遂率部离开郝邑,向西南迁徙到歧山脚下(今陕西宝鸡歧山一带),在渭水平原地区开始逐渐壮大起来。
传到周太王之孙姬昌,成为殷商四大诸侯中的西伯侯,最后其子周武王成功地推翻了殷商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西周王朝,到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晋国,郝邑归晋侯所有。
源流二
源于子姓,出自殷商第二十七代帝王帝乙之子子期的封地郝乡,属于以居邑名为氏。相传契为商的始祖,帝喾(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赐居于商(今河南商丘)。相传其母因吞玄鸟(乌鸦或燕子)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十四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了子氏为王的商王朝。商王朝在第二十七代帝王商康丁子嚣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郝乡(今陕西周至),称郝伯。公元前十一世纪,商王朝被周武王灭亡之后。亡国后,在郝伯子期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便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郝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另有的则以国名为氏称商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郝氏被史称郝氏正宗,族人皆尊奉商康丁、郝伯子期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于匈奴族,出自十六国时期胡夏(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郝伏愿墓志,是陕北郝氏族人源出匈奴郝氏的历史佐证。
源流四
源于乌桓。为古代乌桓国姓氏。古代乌桓国以太阳为图腾,其都城后来也以赤色为记,即今内蒙赤峰一带。乌桓国后来与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汉文化,其人有以图腾颜色起汉姓称赤或赫,有以地为姓称郝,其中赫、郝又多误记误传,混淆起来。
源流五
源于西南夷,出自唐朝时期西南地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唐朝时期南蛮有郝氏。据史籍《旧唐书·南蛮传》中记载:“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源流六
源于党项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氏。
得姓始祖 帝乙
帝乙(?—公元前1076年),子姓,名羡,商王文丁(《史记》作太丁)之子,商朝第三十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他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101年—公元前1076年,共在位26年。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 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
郡望
主要有:太原郡、京兆郡。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当时为桓温南蛮参军,有一天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人家奇怪地问:“书在哪里?”他拍拍肚子回答:“我的书都在肚子里呢。”
丰文堂:源出郝经,字伯常,元朝陵川人(今山西陵川)。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询问经国安民之道,他条陈数十事,元世祖大悦,待继位后,即任其为翰林侍读学士。郝经曾充国使出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归。在留宋期间,郝经著述甚多,其文丰蔚豪宕。故其族人以“丰文”为堂名,此即郝氏“丰文堂”之由来。
郝氏名人
郝昭
郝昭(生卒年不详),字伯道,太原人,中国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将领。郝昭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后受曹真的推荐镇守陈仓(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是司马懿推荐),防御蜀汉。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为郝昭所阻,劝降不成,昼夜相攻二十余日后被迫退军。魏明帝因此封其为关内侯。不久因染疾而病死。
郝经
郝经(1223—1275年),元初名儒。字伯常,祖籍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生于许州临颖城皋镇(今河南许昌)。幼遭金末兵乱。金亡后迁居河北,家贫好学,被守帅张柔、贾辅延为宾客,教育诸子,得读两家藏书。曾从学赵复,研习程朱之学。蒙哥汗三年(1253)初,应召对忽必列言治国安民之道,深得赏识,留在王府。九年,随忽必烈攻鄂州,建议与贾似道议和,北返争取汗位。中统元年(1260)以翰林侍读学士充任国信使,奉诏使宋,被奸相贾似道拘于真州达16年。元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列再次兴兵攻宋,郝被释。回归途中患病,至大都不久去世。作为政治家,郝经反对“华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主张天下一统;作为思想家,郝经推崇理学,希望在蒙古人汉化过程中,以儒家思想来影响他们,使国家逐步走向大治;作为学者文人,通字画,著述颇丰,收于《陵川集》中。
郝懿行
郝懿行(1757-1825年),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清嘉庆年间进士,官户部主事。为清代著名学者。清经学家、训诂学家。长于名物训诂及考据之学,于《尔雅》研究尤深。所著有《尔雅义疏》、《山海经笺疏》、《易说》、《书说》、《春秋说略》、《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兰田
郝兰田(1832~1872),安徽怀宁人,与老生大王谭鑫培的父亲谭志道同为清朝同治、道光时期技艺非凡、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 因其在京剧旦角表演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被清末画家沈蓉圃绘入《同光十三绝》画谱而流芳千古。为京剧改革家通天教主王瑶卿的外祖父。
郝诒纯
郝诒纯(1920 09.01 - 2001 06.13),湖北咸宁人,地质学与古生物学家。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6年清华大学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生毕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郝诒纯长期致力于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微体古生物学科研和教学。主持完成《松辽平原白垩-第三纪介形虫》、《西宁民河盆地中侏罗世-第三纪地层及介形虫、轮藻化石》、《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层及有孔虫》、《中国的白垩系》、《有孔虫》等重要著作。开展微体古生物的古海洋学及海洋地质学研究,主持完成《冲绳海槽第四纪微体古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西沙北海槽第四纪微体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和《南海珠江口盆地第三纪微体古生物及古海洋学研究》等专著。
图文素材来源:微信公众号《炎黄祖堂》
商朝晚期有个郝国,地望在太原郝乡,即今天的山西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一带,但陕西户县以西的郝村也是郝姓望郡,因此也有说法认为古郝国在陕西户县郝村一带,莫衷一是。对于郝国的来历和姓氏也跟它的地望一样存有两个版本。据《新唐书》以及《元和姓纂》记载:“郝氏出自郝省氏(也有古籍称郝骨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孙期封于太原之郝乡,因以为氏。”是说郝氏源自郝省氏,郝省氏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为伏羲氏辅臣,因政绩出色而被赐予郝省氏。到了商朝帝乙(商纣王之父)时期,郝省氏后裔被封于太原郝乡,建立郝国,遂以为郝氏。按照这种说法,郝国虽在商帝乙时立国,但跟商王室没有血缘关系。而《通志·氏族略》以及一些姓氏古籍却说郝氏来自子姓,为商帝乙之子子期的封国,后世郝姓子孙更是认子期作为郝姓的始祖。
郝由“赤”加邑而成,“赤”是“郝”的前身,“赤”的甲骨文分两部,上为“一个呈‘大’字型的人”;下为“熊熊燃烧着的火”,合起来就是“一人处于烈火炙烤之中”。可以想像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最初估计是奴隶主拿奴隶用来祭祀天神的一种仪式,后来演变为奴隶主处置奴隶的一种火刑。火是红色的,故而“赤”也可以代指红色;而一场大火后,往往被烧得片甲不留,故“赤”又引伸为“尽、空或一无所有”的意思,比如赤手空拳、赤族(诛灭全族)等;而“赤”的读音大概也是根据能料燃烧放出来的“噗呲”声而来。根据甲骨文,早期赤地应该是个部落,而且跟火脱离不了关系。传说商部落的始祖阏伯就是大舜时期的火正(掌管负责天上的火星,以便授民以时,安排农事),曾与大禹一起治水。这个阏伯就是传说中的商星(与参星相对)。《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由于阏伯和实沈兄弟不和,常动干戈,高辛氏只好将兄弟俩分开,阏伯被封于商(商丘),实沈被封大夏,阏伯因此开创商部族。按照这个规律,郝国或许是子姓,为商王族之国。
郝国事迹古籍中并没有任何片言只语的记载,但它从建国起便已注定要经受乱世的洗涤,帝乙是商纣王的父亲,此时的商朝国力已开始出现颓势,伴随的是周边诸侯的兴起。甲骨卜辞记载帝乙、帝辛两代商王为了挽回局面,大兴兵役,征伐东夷和江淮部落,使得商王朝元气大伤。郝国作为宗室之国,应该会帮助父兄参与征讨,当年帝乙封建郝国的政治目的也很明显,自是为了防御西北部蠢蠢欲动的诸侯。关于郝国的最后结局,据说是被周国所灭,郝国从商晚期立国,到被周亡国,延续了大约五十年不到,也算是个短命方国。
郝国的后世子孙有以国名郝为氏的,也有以先祖的名字子期为氏的,分别形成郝姓和子期姓,《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子期似王,逃王,而己为王。”意思是楚昭王时期,楚国被吴国攻破郢都,楚昭王逃到随(曾)国,吴国派人追到随(曾)国,恩威并施迫使随(曾)国交出楚昭王。当时有个子期氏长得颇似楚昭王,便打算假冒楚昭王献给吴军,只是经过占卜后,显示为:不吉,方才作罢。这里的子期氏即为郝国后裔,后来又简化为期姓。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西周古国——軧国,又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古国,曾与邢国一起抗狄
郝 读音 hǎo部首 赤 笔画数 9 五笔 FOBH郝 (hǎo-名词)⑴ 古乡名 [Hao village]
郝,右扶风鄠乡盩室县。从邑,赤声。——《说文》朱曰:“在今陕西西安府。” ⑵ 在今陕西省周至县⑶ 姓 (见下)
郝hǎo⑴ 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户县和周至县。
⑵ 姓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来源: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
历史分布: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
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总结:小编每天打开头条都会有很大的惊喜,从一开始的2个粉丝到今天的93个粉丝。感谢亲们的支持!
对于这类型的文章,亲们还有没有别的想要了解的呢?可以留言告诉小编啊!我会尽量去搜集资料,整理给你们的。
其中也有一段时间,小编遇到了点问题,停更了好几天,感谢你们没有离开我。身为一名学生,目前小编正处在期末考试的紧张时刻我一定会尽力去更新文章。但是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小编可能会停更。希望亲们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