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文|王宇丹
满族称姓氏为哈拉。原本一个哈拉就是一个家族,表示一个血族团体。后来随着人口日益繁衍,每个氏族不断分化,新分化出来的氏族又产生新的哈拉。总之,满族姓氏繁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研究对象。
和汉族姓氏一样,满族姓氏也有不同的来源,以下仅列举几种主要来源。
一是以地为氏,即某氏族以其居地之名称作为本氏族的哈拉。
满族姓氏中以地为氏者不在少数。比如佟佳氏,吏部尚书隆科多其先“时居佟佳,以地为氏”。辽宁的浑江旧称为佟佳江,佟佳氏遍布辽东。康熙帝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也是佟佳氏。《清朝通志》中记载萨克达氏亦是以地为名。但也有一说萨克达(sakda),意为母野猪,原本是以野猪为图腾,后又演变为姓氏。
二是以部族名称为氏。
比如频出后妃的瓜尔佳氏。瓜尔佳氏是由女真姓氏“古里甲氏”演变而来的,古里甲是女真的一个部落。不过再深究会发现,古里甲一词原本是地名,黑龙江有一地名为“胡里改路”,似乎还是以地为姓氏。此外,尼玛察氏、温特赫氏、完颜氏、赫舍里氏等也是以部族名称为氏。
三是沿用金元时代女真人的旧姓,以姓为氏。
比如富察氏,在金元时期,富察氏作“蒲察氏”,是女真大姓,也是望族。清乾隆皇帝的原配皇后,孝贤纯皇后,即是富察氏。而清朝开国元勋之一的舒穆禄·扬古利,其父郎柱为女真库尔喀部长,姓舒穆禄,亦为金朝女真旧姓,到了清代仍然沿用此姓。萨察氏、辉罗氏、赛密勒氏等也是这种情况。
另外还有三种比重相对较小的情况。
一是皇帝赐予的满族姓氏,比如清太祖因为战功的缘故,赐予一些大臣“觉罗氏”。二是因为分居、承嗣、迁徙异地而更改原姓氏,而用新的姓氏来替代。三是“随名姓”,即以父祖名字之一字作为本支子孙的姓氏,但仍然不否认原本的满族姓氏。
满族姓氏产生于氏族社会,有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姓氏的涵义来看,有些姓氏是以图腾崇拜的动植物来命名的,比如钮祜禄氏,其意为狼(niohe);尼玛哈氏,其意为鱼(nimaha);绰罗氏,其意为桃子(toro)。以及前面说的萨克达,其意为母野猪。总之,满族姓氏的涵义和来源是研究满族文化的重要一隅。
参考文献:
刘庆华:《满族姓氏述略》,《民族研究》1983年第1期。
黄勇/文
胡姓(43)|庐陵胡氏:南城胡和禾溪胡两大宗派也是后裔繁茂,名人辈出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安徽”就是取安庆府的“安”、徽州府的“徽”作为省名的。徽州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历史、文化、思想概念。从唐末五代起,徽州就是胡氏的聚居地,多支宗派形成多个望族,涌现出大量名人。
宋徽宗宣和3年(1121),在平息方腊起义后,歙州被改名为徽州,辖“一府六县”(徽州府、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今歙县徽城镇)。除元末曾一度改名兴安府外,直到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的790年间,徽州的名称前后沿用了780年,所辖区域六县也没有变动。如今,歙县、黟县、休宁、祁门4个县属于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属于安徽宣城市,婺源县属于江西上饶市。
明经胡氏,是徽州的一大望族,从宋朝到近代,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商业上,涌现出了大量奇才,成为胡氏中一支不能不关注的宗派。
如今的考水村(资料图片)
为什么叫明经胡氏?
我们在讲述胡姓来源时,曾经说到明经胡氏的由来,这里不再详说,只作一些补充。
明经胡氏源于婺源县考川村(今江西婺源县镇考水村),按照一般命名原则,应该叫考川胡氏或考水胡氏,为什么偏偏叫明经胡氏呢?
明经胡氏名称的得来,是因为胡昌翼在后唐庄宗同光3年(925)考中的是明经科的进士。
明经,就是通晓经学的意思。“经”,原来指先秦经典,汉武帝尊崇儒学后,就专指儒家经典了。早在秦朝时就有这一科考试,到汉朝时地位开始突出。
从汉高祖刘邦起,汉朝选拔人才实行察举制度,即考察推举,由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吏,通过考察,把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过考核,然后授予官职。
察举的科目很多,主要有孝廉(孝敬廉洁者)、秀才(才能优秀者)、明经(通晓经义者)、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等。
明经科考试,直到宋神宗时才废除。在唐朝科举考试中,明经科(以经义取士)与进士科(以诗赋取士)是基本的科目。到明清时期,明经成为贡生的别称。
唐朝时有一首民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宋朝有诗说:“焚香礼进士,撒棘待明经。”这里包含着什么意思呢?
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明经科的内容较浅,主要是考儒家经典,30岁时才考中明经,算是很老的了;进士科主要考察诗词歌赋、政治见解,比较难,50岁能考中进士,算是很年轻的了。
但是,由于明经科的进士精力主要放在研习儒家经典上,所以这一科的进士,大都能成为一代鸿儒,是做学问的高手。
胡昌翼能考中明经科进士,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他的后裔以此为荣光,把这一支胡氏称为明经胡氏。因为胡昌翼本是李唐皇室,冒姓胡,所以又称为李改胡、假胡。
胡昌翼画像(资料图片)
胡昌翼3个儿子各自形成一大宗派
至于胡三公胡清其人,有不同的说法。
常见的说法是胡三公是皇宫服侍唐昭宗的宦官,有的说是唐朝的官员,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胡昌翼被胡三公带到民间,世界文化遗产、安徽黟县西递镇西递村的胡氏家族的说法是,胡昌翼的奶妈秦氏是胡三公的妻子,胡昌翼是被秦氏带出来的,由胡三公夫妇抚养成人。
胡昌翼被明经胡氏奉为始祖,为感念胡三公为李唐留下一脉真传的恩情,把胡三公奉为义祖。
胡昌翼,字宏远,号绎思,又号眉轩,在北宋咸平2年(999)十月初三去世,享年96岁。
胡昌翼考中进士,得知身世真相后,无意仕途,隐居乡野,开设书院,毕生致力于研究经学和倡办教育。
他的子孙以经学传家,宋末元初文学家戴元表曾说:“(明经胡氏)四世通五经,尤精《易》,一门十余叶缃素相传,有别于徽州之地的胡姓闻家。”
胡昌翼有3个儿子,大儿子胡延政一支迁往绩溪县等地,二儿子胡延宾一支迁往歙县、汪岔等地,三子胡延臻一支世居在考川。
胡延政,又名胡延进,字以礼(克修),号节庵,明经胡氏迁绩溪始迁祖,为胡雪岩与胡适的二世祖。
胡延宾,字以敬,曾任宣州知州、枢密院副使,后裔分布在歙县、汪岔,江西万年、石门、广信等地。由于谱牒佚失,这一支胡氏子孙失传。
胡延臻,字以福,人丁兴旺,代有名儒。
【下期关注】
请看胡姓(45)。
【特别致谢】
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湖北省的十大姓氏:李、刘、张、陈、杨、胡、黄、王、徐、周,这里有几个姓氏相对少见的,比如胡姓、徐姓等,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湖北胡姓的情况吧。
胡姓起源于周朝时期的诸侯国胡国,目前胡姓人口在大陆地区排名15位,也是人口比较多的,在湖北排名第6位,是胡姓人口较集中的省份。
湖北的胡姓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胡姓的得姓始祖是陈胡公,西周初年,陈胡公封于陈,建立陈国。
先秦时期,胡姓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包括淮河以及汉水流域。到了秦汉之后,已经分布在四川、陕西以及山西、河北、广东、福建以及江浙地区,清朝后胡姓进入了台湾。
胡姓的最初发源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安徽阜阳,一个是河南淮阳,经过数代的发展,已经成为当时的望族。
目前胡姓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等省份。
胡姓的主要郡望有:安定郡、新蔡郡、洛阳郡、庐陵郡、义阳郡、弋阳郡、定城郡。
胡姓的主要堂号有:安定堂、忠义堂、颐养堂、光裕堂、庆馀堂、洛阳堂、庐陵堂
胡姓的名人数排名第22位,文学家排名第26位,医学家排名第16位。
你认识的朋友中有胡姓朋友吗?他来自哪些地方呢?欢迎留言说说你的姓氏的看法吧。
胡姓在宋代人编写的《百家姓》中仅排在第158位,但时至今日胡姓已经发展成为了全国第13大姓,长江流域各省都聚集了众多胡姓子孙。纵观历史的发展,胡姓子孙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更是出了7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
姓氏来源
源自妫姓。舜继位后建立了夏王朝,将商均封在了虞,将商虞封在了遂。商超的时候改封虞遂的后裔于陈。妫满作为陈国的国君,深得民心公正诚信,又因为长寿而誉满天下,所以逝世后被周天子词谥号“胡公”,史称“胡公满”,他的子孙以国名为氏的姓陈,以谥号为氏的姓胡。
源自国名。周朝的时候有两个胡国,一个是姬姓胡国,一个是归姓胡国,春秋时期两个胡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胡国国民为了纪念故国,就以国名为氏。
源自改姓。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纥骨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改为“胡氏”。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鲜卑、契丹、溪、高车、满、苗、瑶、普米、彝、回、赫哲、达斡尔、傈僳、白、锡伯等古今民族中,都曾改姓胡。
迁徙分布
作为中国二十大姓氏之一,胡姓族人大量分布于长江流域。早在先秦时期,胡姓是只要分布地区仅在黄河以南,淮河汉水一带,到了秦汉两晋时期,胡姓族人已经遍布到了各地,西陲至四川和陕西,北疆为山西、河北,南抵广东、福建、东临江浙。在唐宋之际,胡姓已经在长江流域地区形成了优势。清朝时期,胡姓族人进入台湾。宋元明这期间六百多年,胡姓分布总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的人口是往东南和南方迁徙的。东南地方的胡姓族人得到了稳健的发展,赣浙皖地区更是成为了胡姓族人的聚集区。
胡姓宰相
纵观胡姓历史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胡姓族人为国家为社会做了众多的贡献,其中官至宰相的就有七人,为江山社稷他们都鞠躬尽瘁。
顺帝朝宰相胡广。胡广生于1370年卒于1418年,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内阁首辅。南宋名臣胡铨的后人,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状元。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武帝朝宰相胡奋。胡奋作为西晋将领,早年间在司马懿带兵征讨公孙渊时,胡奋以平民身份随军出征并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拜官校尉,再出任徐州刺史,平定匈奴刘猛叛乱,升任征南将军、散骑常侍。
成祖朝宰相胡俨。胡俨通览天文、地理、律历、卜算等,尤对天文纬候学也有非常深的造诣。明成祖朱棣称帝后,以翰林检讨直文渊阁。永乐二年(1404)累拜国子监祭酒。重修《明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
后主朝宰相胡长仁、后主朝宰相胡长仁、太祖朝宰相胡惟庸、顺治朝宰相胡世安、同治朝宰相胡家玉等,都是曾官至宰相,为江山社稷奉献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胡氏是中国姓氏之一,读音作hú,春秋时期,胡国灭亡后,子孙以国为氏。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在2018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5位,约占全国人口的1.16%。约35.4%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安徽4省,30.2%分布于河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5省。
一、姓氏来源
1、来源一:源自归姓,以国为氏。归姓起源于商朝的姒姓夔国。归姓胡国故址在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春秋时期,胡国灭亡后,子孙以国为氏。历史上的门阀望族安定胡氏即源于归姓胡国。
2、来源二:源自妫姓:舜帝后裔妫满,周朝初年被封于陈国,号胡公,又称陈胡公满,陈国公族后裔有以其号为氏者,称胡氏。先秦与汉朝时期,涉及姓氏的著作如《世本》、《潜夫论》、《风俗通义》与胡氏人物墓志皆无此说,到北魏年间公元516年后,才有北魏司徒胡国珍家族墓志认为胡氏出自陈胡公满,此说亦被后世一些姓氏书与胡氏族谱采用为胡氏的起源之一,但北魏一朝,多个姓氏族谱攀附成风,安定胡氏起源于陈胡公满一说不足为信。
3、来源三:源自胡母姓:出自战国时期齐国齐宣王之弟后裔胡母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但未发现有胡母氏改姓胡氏的先例。
4、来源四:源自姬姓:《韩非子·说难》记载:“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5、来源五:源自官位,出自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官吏胡史。胡史,亦称簋史、胡簋史,是西周初期周公旦设施的官位,专职掌管君王贵胄的餐饮,以及祭祀大典的牺牲。在胡史、簋史、胡簋史的后裔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
6、来源六:源自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胡骑校尉。胡骑校尉,是西汉王朝汉武帝刘彻所设置的军队官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7、来源七:源自改姓,其起源颇为传奇。当年,唐昭宗李晔因避朱温叛乱,被迫由长安迁都洛阳。他自知此去东都必死无疑,并将遭灭族之灾。便和皇后商量,将襁褓中的第十子,托付给近侍婺源人胡三公,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温在洛阳指使属下追杀了李晔,又将其9个儿子缢死。胡三公很快逃回家乡徽州,住了下来。胡三公作为义父,精心抚养李氏皇家最后一丝血脉。为安全起见,他将“皇子"弃李姓改胡姓,并取名胡昌翼,后唐同光乙酉(925)胡昌翼以明经科及第,但胡昌翼知道身世后,决定再不踏进官场一步。他从此隐居,闭门专事经学研究,注有《周易专注》,人称“明经公"。
8、来源八:源自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9、来源九:源自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二、迁徙传播
胡国故址在今安徽阜阳,春秋时期,胡国灭亡后,子孙以国为氏。胡氏以此为发源地,子孙逐渐向各地发展。迁入今甘肃省境内的一支,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即安定胡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胡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胡氏遂迁入福建。胡氏南迁,始于西晋末年。胡氏族人,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最终遍及了全国。
三、姓氏名人
1、胡遵: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南)人,曹魏卫将军。景初二年(238年),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司马懿遣遵等击破其将卑衍、杨祚。嘉平四年(252年)冬十一月,诏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征吴。十二月,吴大将军诸葛恪拒战,大破众军于东关。不利而还。正元二年(255年)七月,以遵为卫将军。
2、胡应麟: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明代万历丙子举人,是明代中叶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诗论家,明中后期“末五子”之一。他在文献学、史学、诗学、小说及戏剧学方面都有突出成就。他布衣一生,却广交天下,无论贵贱。身处偃蹇而志坚若磐石,虽一生大部分时间疾病缠身,但他酷嗜藏书、阅读和著述,广涉书史,学问淹博。深谙浙东学术之真谛,吸取宇内文章之精华,终为一代学术巨匠。著有诗论专著《诗薮》,诗文集《少室山房集》,论学专著《少室山房笔丛》(含《四部正讹》3卷)等。
3、胡适: 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胡适一生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