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狗

布姓(布姓的来历)

时间:2023-10-02 04:08:21 作者:一夜奈良山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壮族人口排第一,第二是谁?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壮族人口排第一,第二是谁?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原汉族与各民族之间经历了对抗,纷争,融合,兼并,逐渐形成今天的56个民族。各民族不是独立存在,民族间都有联姻,相互密切相连,血浓于水,才得以形成自古以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壮族的人口数约1900万人,中国境内满族的人口数约1000万人。因此少数民族人口中,壮族排第一,满族排第二。

中国古代有两个大一统王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蒙古族建立了元朝,满族(以前叫女真族)建立了清朝。

满族在明末时期叫女真族,1635年皇太极废除了“女真”称呼,改名满洲。

满族的来源?

女真族原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教流域,后来被崛起的契丹人打败,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韬光养晦,才建立金国。

其实古代中国对于民族概念不是很清晰,而且很多时候战乱频发,导致各个部落之间融合和兼并,使得不同游牧民族在不同朝代的称呼也不一样。

古代历史书上出现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这些所指的都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东北东部各民族的统称,也就是通古斯语的统称。这些都是女真族的祖先,而女真族也是由各个游牧民族融合混杂而逐渐形成的。

契丹人建立辽国之后,女真族受到压迫,人群分布就更加广阔了。基本上整个东北和外东北都有女真族的足迹。

女真族内部还分为生和熟两拨女真族,熟女真就是编入契丹户籍的女真族,除此之外都是生女真。

满族民族文化

语言和文字

满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和文字,满语隶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满语支。

满族文字创立在16世纪末,宋、时代曾有过自己的文字,文字从汉语脱胎出来的表词音节文字,目前已失传。

后来努尔哈赤统治东北各部落,借助蒙古文字形成一种新的原始“满文字”,后来在满文字母上面加圈点,用来区分语音,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满文。目前东北地区留居着旗人后裔,语言上都掺和了当地的方言。

随着历史的变迁,满语文已处于濒危的窘境,如若不加以保护,对于文化传承将是个巨大的损失。

注:当时中俄签署的《尼布楚条约》是满文版,并没有汉文版。

姓氏

满族有八大显赫姓氏,分别是佟佳氏,氏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钮钴禄氏。

因为当时复杂的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部分都改成佟、关、马、索、赫、富、那、郎的汉姓,经过多年的的变迁,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

服饰组成

清军入关后,强行男子留辫子于脑后,使之成为清代满汉蒙族的共同发式。

男子的袍侧开叉,腰束衣带,便于骑射。女人穿宽大的旗袍,长及脚面,服饰四季皆宜。

满族的传统服饰也称为旗装。富人穿麻布制的衣服,穷人用狍鹿皮制为衣。辽沈地区,贵族富人会穿绸缎,平民则穿布衣服,服饰也等级化了。

除了服饰外,另外还有独特的帽饰,服饰,鞋饰,配饰等等。

服饰穿着体现了阶级化,满族人保留自己传统的同时,也开始融合一些汉族文化。

饮食

影视剧中大家都听过“满汉全席”,这是满汉饮食文化交融的产物,并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其材料很多来源于东北农作物和动物,乾隆时期就定型流传了二百余年。

满族食品也极具特色,今天我们吃的饺子,火锅,酸菜,京味糕点都跟满族饮食有很大的渊源。

注:满汉全席源于清廷,康熙66岁大寿的宴席。

满族对中国的贡献

清朝时期确定了祖国的东北边疆,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

近百年间,中国签下唯一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保卫了祖国,捍卫了东北边疆。

八旗兵东讨西伐,南至曾母暗沙,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西至巴尔喀什湖,祖国空前统一,领土面积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比新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大)。

北京定为政治中心和首都

最早女真族建立金国并建都北京,又名燕京,中都。后来的元明清三个大一统王朝相继建都于此,把北京定为政治和经济中心,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凝聚力。

维护民族统一和文化

满族入主中原后,很好处理了民族关系,皇帝还热心学习汉族文化,保留了很多历史文化传统。满族尊重知识,还创作了很多文化史册。《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都是清朝留下的时代文化财富,保存下来的满文史料也十分丰富。

统一了语言,奠定了普通话(北京话)

满族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族人交往时,发现中原方言很多,言语不通带来了日常的不便。

满族人一方面学习汉语,一方面加入自己东北土方言,不断融合兼容,与北京汉族人一起建立了响亮好听的北京话。

清廷为了推广北京话,要求文武百官参见皇帝时都要讲这种话,命名为“官话”,为以后推广普通话打下了基础。

中华建立后,先生改定五族共和制:汉满蒙回藏,始有满族一说,但社会大多称为旗族或旗人。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满族人民踊跃参加,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49年新中国诞生,才开始正式称为满族。

如今满族人口已经分布全国,几乎每个省市都有满族人的足迹。

今天满族人与其余民族一同生活在中华大地,彼此和睦相处。我们保留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做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如果你喜欢我写的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留言,创作不易,感谢大家!

(参考资料:《满族通史》,《清史稿》)

原来这些旗人的名字我们都读错了

旗人姓名中有不少汉字,原本是由满蒙文的译音而来,在读音上不能适用一般汉字的正规读法,而另有其特殊读音。

据笔者所知,如阿、那、鄂、额、华、宁、讷、托、双....等字,均有其特殊读音;这些字的特殊读音,在通行的辞书中,或未予注明,或虽注出而有讹误,似有弄清楚的必要。因不揣浅陋,依次注出各字的特殊读音,举例不厌其烦,俾资考稽。惟笔者不谙满语,写此小文,仅凭数十年亲身所闻,参以耆老口碑,容有未允,尚乞方家指正。

阿读à,不读ā。

显宦如大学士满洲章佳氏阿克敦(冲和)、阿桂(广庭)父子,闽浙总督舒穆鲁氏阿林保(雨窗),诗人舒穆鲁氏阿金(云举),画家舒穆魯氏阿尔稗(香谷),近代如蒙古王僧格林沁之裔博尔济吉特氏阿穆尔灵圭(意庵),光绪戊戌科翰林满洲伊尔根觉罗氏阿联(简臣),成都知府汉军邵氏阿麟(子祥),曲艺老艺人阿鉴如等,均音à。

▲ (清)《奉使图》中阿克敦像,图源网络。

人名中有两个阿字的,如广洲将军满洲阿精阿(纯斋),荆州副都统阿郎阿,密云副都统阿隆阿,刑部尚书阿勒精阿,近代如北洋政府时期众议院议员蒙古阿昌阿(汉卿),其两个阿字也都读作à。

那读nā,不读nà。

满族姓氏中叶赫那拉、辉发那拉、哈达那拉,以及人名中的那字,均读nā。《辞海》“那桐” 条的那字音nuó,误。

▲ 慈禧太后、隆裕太后、纳兰明珠以及今人那英、惠英红、吴京等都是叶赫那拉氏。

显宦如满洲章佳氏阿桂之子直隶总督那彦成(绎堂),兵部尚书叶赫那拉氏那清安(竹汀),奉天将军戴佳氏那苏图(羲文),世袭三等男爵汉军李氏明宁远伯李成梁之裔那达纳(伯言)。

清末内阁协理大臣叶赫那拉氏那桐(琴轩),第宅在东城金鱼胡同,有花园颇具竹石之胜,称那家花园,蒙古亲王那彦图(巨甫),府邸在北城宝钞胡同,占地三十余亩,极宏伟,称那王府,近代象棋名手那健庭,以及四十年代西单皮库胡同东口路北的那家白肉馆,那字均读nā。

▲那桐官服照,图源网络。

又,旗人喜用数目字命名,满语七十日那丹珠,道光间有盛京兵部侍郎那丹珠,三十年代东四北大街有那寿珊诊疗所,主人名那丹珠,其字寿珊,当取七十古稀为寿之意。

鄂读ào,不读è。

《辞海》以鄂姓的鄂字音è,系指汉族鄂氏而言。汉族鄂氏出晋鄂侯之后,汉有鄂千秋。旗人姓氏中,如清洲董鄂氏、蒙古鄂卓氏,以及命名中的鄂字,均读ào。

▲ 孝献皇后董鄂氏,图源网络。

显宦如保和殿大学士满洲西林觉罗氏鄂尔泰(毅庵),其弟兵部尚书鄂尔奇(复庵),其子两江总督鄂容安(休如)、工部侍郎鄂忻(怡云),其侄安微巡抚鄂乐舜(筠亭),以及驻藏大臣章佳氏鄂礼(立庭),成都将军博尔济吉特氏鄂山(润泉),泰宁镇总兵宗室鄂尔端(午桥),鄂字均读ào。

▲ 鄂尔泰,雍正最为信重的大臣之一,图源网络。

由于鄂尔泰一门群从命名多有鄂字,所以辛亥革命后,满族西林觉罗氏后裔,除了冠姓林、罗之外,有的遂以鄂为姓,但其读音不能读è。

额读è,不读é。

满语官名固山额真(都统)、牛录额真(佐领),溥仪的淑妃文绣之姓额尔德特氏,以及旗人名中的额字,都读è;《辞海》失注。

▲ 清代八旗采用“固山-甲喇-牛录”的三级管理制度,其首领分别为固山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图为《唐土名胜图会》中的《八旗军桩图》(有出入,仅参考)。

显宦如西安将军满洲瓜尔佳氏额勒登保(珠轩),内务府大臣满洲索佳氏额勒布(约斋),武英殿大学士满洲觉尔察氏额勒和布(小山),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满洲格何恩氏额尔庆额(蔼堂),黑龙江副都统满洲额勒精额(玉如),额字均读è。

其中索佳氏额勒布,雅好文艺,斋名藤花榭,嘉庆、道光间曾刊行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及《说文解字》、《经学五书》,世称善本。

觉尔察氏额勒和布旧宅在西城锦什坊街武衣库,今名大乘胡同,其宅在三十年代由其后裔售与宋明轩将军(哲元),而附近的老住户仍称之为额中堂宅。

写到这里,想起某笔记曾载清末文人喜用时人姓名作为联语以博一笑者,如端午桥(方)之对重阳谷,张之洞之对陶然亭,于额勒和布则对以腰系战裙,则尤见巧思。

又,旗人呼母曰奶奶,又曰额娘。额字也读è,娘字轻声。电视连续剧《努尔哈赤》的配音,额字读成é,娘字也未轻声。

华读huá, 不读huà。

近人清远朱汝珍《词林姓氏韵编》凡例云:“华字满蒙人平读,入下平声麻韵,汉人仄读,入去声祃韵。”

如康熙间川陕总督觉罗华显,道光癸未科翰林宗室华德(鉴堂),均读huá,汉族华姓和陕西华山的华,则读huà。

宁读níng, 不读nìng。

《词林姓氏韵编》凡例云:“宁字满蒙人平读,入下平声青韵,汉人仄读,入去声径韵。”

如宁夏副都统宁庆,嘉庆壬戌科翰林宁古齐(璞斋),均读níng。清初宏文院大学士汉军宁完我(公甫),则本系汉族,其宁字自宜读nìng。

讷读nē, 不读nè。

如文渊阁大学士满洲费莫氏讷尔经额(近堂),盛京工部侍郎蒙古讷仁(静山),盛京副都统满洲瓜尔佳氏讷钦(子襄),近代“遥吟俯唱”票友讷绍先,均读nē。

托读tuó, 不读tuō。

如东阁大学士满洲富察氏托津(知亭) ,直隶按察使蒙古博尔济吉特氏托浑布(爱山),青州副都统满洲托云布(瑞亭),以及春阿氏的婆婆文托氏的托字,均读tuó。

双读shuàng,不读shuāng。

如科布多参赞大臣蒙古双寿(如山),近代北京旗籍评书艺人双厚坪,均读shuàng. 清末北京艺坛,谭鑫培称戏剧大王,刘宝全称鼓曲大王,双厚坪称评书大王,与谭、刘鼎足而三。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本文转自燕都杂志《旗人姓名读音及其他》(有删减),作者石继昌。

书影如下: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传统文化联盟”了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