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八字 > 生辰八字

黑兔年好吗(黑兔年好吗?)

时间:2023-10-09 11:32:34 作者:风里有诗句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明年癸卯兔年,是难得的双春、闰月和黑兔年,你知道其中的说法吗

大雪节气已过,各个地方天气变冷、气温骤降,壬寅虎年也接近尾声,我们将在2023年1月22日迎来癸卯兔年。听农村老一辈讲,明年的兔年是非比寻常的一年,而且有三个不一般的日子,这三个日子要想再次看到,得等到3283年了,老人所说的明年有三个不一般的日子,具体是指哪三个?他们有什么说法呢?

第一个不一般,元旦和春节都在一个月。明年的元旦日为壬寅虎年腊月初十,即2023年1月1日。大寒节气一过,我们才迎来癸卯兔年,即2023年1月22日,按照新历的算法,元旦和春节都在一月份,所以明年也是老人口中所说的“黑兔年”。

何为“黑兔年”?这是老祖宗历代传承下来的一种关于历法的说法,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为基础,让它们互相配合,天干在前面,地支在后面,以60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所以按照这种算法,兔年又分为乙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五种。除此之外十天干的属性也有不同,乙属木、丁属火、已属土、心属金、癸属水,因此按历法来算,2023年是癸卯兔年,也称为水兔年。此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向来就有“五行”的说法,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对应,其中青色木、赤色火、黄色土、白色金、黑色水,因此2023年又叫“黑兔年”。

第二个不一般,明年有两个立春,分别在年头和年尾,也叫双春年。癸卯兔年的第一个立春日是农历正月十四,第二个立春日是腊月二十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历法上的偏差,我们常说的阳历和阴历,其实就是按照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轨迹来计算的,太阳对应阳历,月亮对应阴历,当它们的运行轨迹有偏差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年景,比如说“双春年”和“无春年”。老人常说“一年两春,家兴财旺”、“一年打两春,黄土变成金”,说明一年中有两个立春的话,会令家业兴旺,这是一种吉利的说法,不过也有“人怕无春牛怕双春”这样的俗语。不管是何种说法,都从侧面印证了“双春年”的特殊性。

第三个不一般,明年是闰二月。什么闰二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所谓的闰二月就是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二月,我们把第二个二月称之为闰二月。根据科学研究得出结论,闰二月出现的频率一般是每隔19年才出现一次。21世纪的中后期只有2004年出现过,接下来就是2023年会出现闰二月。再往后推算的话,25至28世纪会在每个世纪出现一次闰二月,此后一直到40世纪都没有闰二月了,可见其罕见。

明年癸卯兔年中出现的闰二月,也是相隔19年后才又出现的,所以也被认为是其不一般的地方。

2022年已经接近尾声,这三年人民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随着癸卯兔年的到来,人们也将迎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日,正所谓“大疫不过三年”,明年正好就是第三个年头。人们常说“一阴一阳谓之道”,2023年一定会是一个国泰民安的好年景。

2023年癸卯年,俗话说“黑兔来送财,黄牛起不来”,是什么意思?

2023年马上就要到了,按照农村老人的话来说,2023年是60年难得一遇的黑兔年,是双春闰二月,农村的俗话说“黑兔来送财,黄牛起不来”,“黑兔来送财肯定是好事,但是下一句黄牛起不来,到底好不好呢?

一、2023年为什么是黑兔年?

大家都知道,兔年是按照中国传统历法(干支历)来确定的,兔对应着12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卯,所以我们就叫卯兔年,每十二年一个轮回,通过先用公元年号减3,除以12余数是4的年份都是兔年,通过计算以后,1963年是癸卯兔年,到了2023年也是癸卯兔年,下一个就是2083年,可以说是60年一遇。

农村还把支历法中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联系在一起,通过推算以后就知道,就是壬癸为水,壬为阳水,癸为,并且是五行中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红色,土代表黄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所以亦对应以后,2023年就黑兔年。

二、黑兔来送财?

农村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山管人丁水管财”,从字面的意思就是山是管人丁兴旺,那水管财就是给人们送财来,2023年就是水,兔年是属于水的,所以人们认为2023年就是会送来财运。按照农村人的说法,不是送来金银财宝,而是说2023年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民的生活富裕安康,在这样的年份里,就是给人们送来财运,送来财神,肯定会是一个好年景,这也包括了人们对2023年的一个期望,这个期望是好的,相信期望能够实现。但是下一句黄牛起不来,这句要怎么理解呢?

三、黄牛起不来?

其实这是和明年的两个立春相互联系在一起,按照农村的俗语来说,“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从这些农村俗语来看,都是说明也是两个立春,是双春年,在双春年里面,带毛的动物都很金贵,而且是10个牛栏9个空,这是说明天气很寒冷。

天气寒冷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冷到连黄牛都起不来了,因为天气太寒冷,黄牛的冷得不想起来,对于这冰天雪地的寒冷天气,对于动物来说,的确有些难以过冬。

但是对于农作物来说,冰天雪地的天气对农作物是很有利的,农村俗语“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是大家都很非常熟悉的,为什么寒冷的天气农作物会长得好呢?因为寒冷的天气,能减少细菌和病虫害,因为细菌和病虫害在寒冷的冬天都被冻死了。

而且到春天到来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积雪融化,雪水能够滋养土地,能够缓解旱情,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冬天很寒冷,春天气温升高以后,就不会发生倒春寒的天气,是很适合农作物生长的。

还有农村俗语“双春麦当柴”,就是走在双春年,麦苗生长旺盛,茎杆粗壮,产量高,在小麦收获以后,麦杆能够当做柴来烧,就是这会是一个丰收年。

当然我们国家疆域辽阔,各地的气候有差异,可能这些农村俗语在一个地方适用,在另一个地方不一定能够适用,所以这些农村样俗语仅做个参考,随着气候的变化以及农业技术的提高,现在这些农村俗语,不一定还能够指导农业生产,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你认为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2023年会发生什么,预言家袁天罡的“推背图”有答案吗?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变迁,却从未失去其神秘的魅力。在现代社会,人们依然对占卜与预言怀有浓厚的兴趣,坚信某些人能够凭借独到的智慧,揭示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求趋吉避凶。

历史上,一众备受推崇的预言家如诸葛亮、李淳风、袁天罡以及明朝的刘伯温等,以其卓越的预测能力,深深印刻在后人的记忆中,一些他们的预言如今已经得到验证,成为了后人学习的经典案例。

然而,当我们探讨中国占卜史上的奇书时,不得不提及“中国七大预言书”之一的《推背图》。这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推崇,被誉为千古第一预言奇书,享有不可撼动的地位。那么,《推背图》究竟有何神秘之处?它对于2023年又做出了怎样的预测呢?在我们深入探究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这本神秘奇书的历史。

谈及《推背图》,我们不能不提到两位关键人物:李淳风和袁天罡。这两位传奇人物不仅精通天文地理,还深入研究了易经八卦和占卜等学问。

据传言,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国家大事令他焦虑不安。于是,他请来了李淳风和袁天罡,希望他们能够预测一下大唐的国运。尽管两位大师不情愿,但在皇帝的命令下,他们开始了卜算。

在他们专注于推算天下大事时,一位老者突然出现,严肃地提醒他们要注意自己的运势。这个意外事件让他们警醒,卜卦泄露天机,更何况他们还卜到了数千年之后的事情。于是,他们决定结束这次卜算,将其整理成一本书,命名为《推背图》。

《推背图》共计60项,其中开头和结尾的总结除外,其余58项都是关于未来的预言。每一项都包含一幅图像、一段谶语和一些诵读方法,用于预测未来。

这本奇书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它的预言准确性令人难以置信。例如,书中的一句开头预言:“累累硕果,莫名其妙,一伙一人,即心即顾。颂曰万物土终生二九仙。城时一统定中原。阴盛阳先竭。”

这句话看似晦涩,但经过解读,它直接揭示了唐朝共有21位皇帝,国运持续了290年,其中武则天的出现被暗示在“阴盛阳先竭”的表述中。这种准确性让人震惊,而《推背图》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占卜,每一个都异常精准,引发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关于2023年的预测,一些解释认为它与《推背图》中的一句话相对应:“黑兔走入青龙穴,遇进不绝不可说,唯有外面跟树枝,30年中子孙后代结。”

这种解释将2023年称为“黑兔年”,因为它对应着癸卯年,癸代表黑色,卯代表兔子。然而,兔子被认为是相对弱小的动物,特别是黑兔,因为根据五行学说,黑色属于水,而水的性质相对柔弱。然而,一个黑兔却跑进了青龙的洞穴,这象征着它怀揣着雄心壮志。但仅有志向是不够的,实力同样重要。这句话还提醒我们,在未来可能会有变数,骄躁自大者必然会遭受挫折。

因此,在充满不确定性和混乱的时刻,我们应保持清醒,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避免骄躁自大,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对于2023年的预测,可信度并不高。因为《推背图》存在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宣称不同的事情,而且一些配图与唐朝时期的服饰风格明显不符。这使得《推背图》的内容充满疑问,无法确定哪一部分是原版。此外,书中的占卜并没有明确标明年份,因此我们无法确定该预测对应的确切年份

,只能进行猜测。因此,谨慎对待这个预测是非常必要的。

尽管如此,人们对《推背图》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地位仍然不可否认。这本千古第一预言奇书的神秘性质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好奇心旺盛的人们。无论其预测的准确性如何,它都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探索和思考。

或许,正是这种对未知的探求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无论是追随《推背图》的预测,还是坚持谨慎的态度,都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2023年黑兔年来临,60年一个轮回,这一年到底是福是祸?

2023年已经开始,我们可以称它为“水兔年”或“黑兔年”,这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年份,六十年一遇,上一次的“黑兔年”在1963年,下一次的“黑兔年”在2083年,同时这一次的黑兔年既是一个“双春日”,也是“双春双日月”,看到这里感到迷惑的朋友不要着急,神秘都会一一解读。

所以在这个“罕见的黑兔年”里,大部分人都非常好奇,这一年究竟是好是坏,尤其是属兔人的本命年运气又是如何呢?

民间的老百姓把“黑兔年”这样描述,一年打二春,黄土变成金,一年两个春,带毛的贵如金,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黑兔送财来,黄牛起不来,黑兔送财来,双春麦当柴等等。

在解释老祖辈留下的谚语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2023的癸卯gui mao年,为何会被称为“水兔”和“黑兔”年。在干支历法中我们古人一直把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用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十二个月,每个月还会有两个节气,来提醒大自然和人类的生活和运作规律,比如惊蛰zhe就会用打雷的方式来惊醒冬眠的动物,四月的“谷雨”来推动农作物的生长。

天干地支中的天干为“甲乙丙丁,戊wu己ji庚geng辛壬癸gui”,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si午未申酉you戌xu亥”,随即对应我们每一个十二年的生肖属相。古人又把十天干对应了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其中壬癸前者是阳水后者是都是属水,在五行中的水代表“黑色”,这也就是黑兔年和水兔年叫法的由来。

按照古人留下来的说法,那就是“黑色属水,水能聚财”。那2023年就是特别的一年,黑兔也属于是财富,象征着从年初到年尾都是有草吃的。

我们上面有提到2023年是“双春日”也被老百姓称为双喜日,第一个立春日在2023年2月4日,第二个是在2024年2月4日,腊月二十五。一年打两春,黄土都能变成金,看来黑兔年是一个吉的象征,也是一个充满财富的好年份。

同时黑兔年也是双春双日月,2023年有两个闰二月,闰二月在农历上出现的概率小,差不多是每十九年一次,上一次是在2004年。

所以黑兔年历来在人们心中都不是一个有绝对好坏的年份,黑兔送财来,双春麦当柴,说明冬季的雪水多,有利于来年的耕作,收成很好万物复苏,秸秆很粗,都可以拿来当柴烧。但也有人说“黑兔送财来,黄牛起不来”,“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也就是即便黑兔过来送财富,可双春日中间的冬天寒冷,就连平日抗冻的老牛都受不了。

那这样看古人对“黑兔年”的说法各不相同,有人说是一个好年份,有人也认为没有那么如意,古人总结出来的谚语是和自然相处过程中得来的规律,同时也是居住在南北百姓不同的感受,所以给后人留下的警醒也是带有矛盾的。

上一个黑兔年是在1963年,当年夏季的天气暴雨居多,河海流域发生了洪水灾害,多个小型水库的坍塌,让房屋受到损害,导致很多的百姓遭殃。

但并不是每一年都相同,所以古人的总结有好有坏,我们来看看2023年的“黑兔年”又会发生什么?

“太岁癸卯年,高低半忧喜。春夏雨雹多,秋来缺雨水。燕赵好桑麻,吴地禾稻美。人民多疾病,六畜瘴烟起。桑叶枝上空,天蚕无可食。蚕妇走忙忙,提篮泣泪悲。虽得多绵丝,尽费人心力。卜曰:癸卯兔头丰,高低禾麦浓。耕夫皆勤种,贮积在三冬。桑叶虽然贵,丝绵更有工”。

以上是《地母经》对黑兔年的总结,它是古人用实践经验预测的流年变化,主要是对农耕的概况,从第一句看起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年是喜忧参半,并不是从头到尾的顺利,同时也会有极端天气的出现,夏季暴雨多秋季还缺水,阴阳出现了不调和。

至于疾病不管是百姓还是牲畜,每年都是避不开的,况且现在已经成为放开式,第二波的冲击也是无法改变的,有关消息报道称三月将会出现“再一次的感染”。

所以在耕种和农业来看,人们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但却没有得来相应的回报。在《地母经》中对黑兔年的描述,虽然没有以往的年份顺利,但我们依旧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一切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所以在未来的二十年中,我们已经正式进入“九火运”,是一个文化产业的开启,人类的文明会更加蓬勃,精神的追求会越来越多,心灵的提升也会让一个人的运气改变,所以我们不需要焦虑,是福是祸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脚踏实地的努力,古人有句话说得好“事在人为,行者常至”,即便一切都不是生来就有,但靠着自己的毅力和坚韧,一切都会水到渠成,万事向好。

最后望我们在新的一年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带着谦卑的态度重新扬帆起航,为者常成功,行者常至远。

东西问·解码兔年丨王加华:双春年如何蕴藏中华文明“管理时间”的智慧?

编者按: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中国传统的兔年春节将至,历经疫情考验的人们心怀希冀。自2023年1月18日起,中新社“东西问”专栏特推出“解码兔年”系列稿,探究春节文化、“双立春”等的意涵与影响。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双春年如何蕴藏中华文明“管理时间”的智慧?

——专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加华

作者 马帅莎

闰二月的加入,使农历癸卯兔年出现了阴历年两个立春的历法现象,人们称其为双春年。历史上每逢立春,中国从官方到民间都有诸多或严肃或嬉戏的仪式与习俗,比如迎春、鞭春、咬春等。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不只是单纯的历法体系、时间制度,更是内涵丰富的民俗系统。

双春年如何蕴藏中华文明“管理时间”的智慧?立春节气为何备受中国社会重视,又如何在周边国家流传?作为传统农事活动的时间指针,二十四节气如何在现代继续焕发活力?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加华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上述问题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2023年在正月十四和腊月廿五各有一个立春节气,为什么会出现双春年?

王加华:双春是指阴历年的年首年尾各有一个立春,这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阴阳合历有直接关系。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周期是365天或366天,反映四季寒暖变化,用于指导农事活动的节气就属于阳历历法,日期相对固定。阴历以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周期为29.5天,12个月算作一年,长354天左右。

因此,阴历年和阳历年存在约11天的偏差。如果不及时调整,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六月下大雪的“怪事”。为了防止阴历年月与阳历年及四季脱节,古人在19个阴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加入闰月的阴历年可长达384或385天,反映了中华文明“管理时间”的传统智慧。

今明两年立春均是2月4日,而癸卯兔年作为闰月年天数较多,从2023年1月22日起,一直到2024年2月9日,正好涵盖两个立春节气,出现“一年两头春”。统计发现,19个阴历年中有7个年头是双春年,有7个年头是无春年,其余5个年头是正常的单春年。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双春年和无春年都只是正常的历法现象,与吉凶祸福无关。所谓双春年可能是灾年、结婚容易导致二婚等迷信说法毫无科学依据。

民众制作立春“咬春“拼盘。胡剑欢 摄

中新社记者:人们常说“十年难逢闰二月”,2023年不仅是双春年,还有闰二月。古人是如何安排闰月的?

王加华:二十四节气虽统称为“节气”,但又可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以立春为首,处于奇数序列的为节气,位于偶数序列的为中气。节气与中气相间排列,与阳历月份相结合,每月都会有固定的节气与中气,且总是节气在前,中气在后。但以月亮盈亏为标准的朔望月却并非如此,尤其是在19年中加入7个闰月之后。

按阳历,一个月两个节气,前一个月的“节气”和“中气”与下一个月的“节气”和“中气”之间,平均相隔30天半。相比之下,阴历平均每月只有29天半,所以每个月的“节气”和“中气”都会比前一个月推迟1到2天,持续下去,就会出现只有“节气”而无“中气”的月份。于是,人们将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这一年的闰月,并以上个月的月号为闰月月号。

立春时节, 农户在草莓种植大棚进行草莓疏叶管理。周方玲 摄

中新社记者: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有哪些特殊含义?中国传统社会为何如此重视立春日?

王加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被认为是春天的开始。同时,它还有另外一层重要意义。在中国古代,年和岁的起始时间不同,年是从正月初一开始,而岁是以立春作为开始。

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主要“靠天吃饭”,人们的农业生产受气温、降水等自然条件的重要影响。为此,古人发明了二十四节气,如小寒、大寒、雨水、小雪、大雪等,能比较准确地反映黄河流域冷暖雨量的变化,促进农业生产顺利开展。

立春时节,工人在为小麦喷施叶面肥。(无人机照片) 房德华 摄

立春是最早产生的八个节气之一,大概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是农事活动起始环节,然后是夏耘、秋收、冬藏。农耕社会的性质决定了立春在古代中国的地位极其重要。立春的到来,意味着新的农事活动周期即将开始,要进行劝耕备耕等各项活动。

中新社记者:立春节令有哪些特别的民俗?蕴含何种文化和社会寓意?这些民俗有何地域特征?

王加华:立春节气既有官方礼仪,亦有民间习俗,两者既相互影响与联系,又各自保持相对独立。官方礼仪主要指东汉时期开始兴起的迎春礼及唐始出现的鞭春礼。古人认为春非常重要,官方会举办迎春礼,到城市东门举行迎春神仪式。

民间则多是民众自发进行的习俗活动,涉及饮食、服饰、禁忌等多方面内容。比如立春撒谷豆,本意在于追求健康与吉祥,“豆”与“痘”同音,民间俗信可为孩子消除水痘,儿童会佩戴春鸡等饰物用于祈福。另外,立春还有赶庙会、逛灯会、说书、唱大戏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南方地区还流行祭春神或土地神。

立春时节,村民用耕牛为茶树松土。易胜武 摄

唐宋以后,随着迎春礼的发展尤其是鞭春礼仪的出现,立春呈现出群体性节庆的特点,娱乐功能大大增强,如唐代地方迎春已是“见观者之如市”,南宋时则是“倾城出观”。明清时期,随着乐人、社火、戏曲等演艺人员与多样娱乐形式的加入,立春的娱乐性色彩更浓厚。

二十四节气从最初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传播到其他地区后,产生许多具有地域差异的农谚和民俗。以立春饮食习俗为例,北方地区盛行吃萝卜,俗称“咬春”,南方地区多吃可生食的蔬菜。饮春酒,北方地区一般是烧酒,南方地区则是米酒。

小朋友在吃萝卜“咬春”。胡剑欢 摄

中新社记者: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有过立春的习俗,与中国的立春活动有何不同?

王加华:这些国家的立春活动明显受到中国的影响,将立春当作一种节日来看待。在不同国家,具体习俗有所不同。

日本至今仍在使用二十四节气。具体到立春,传统上亦将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每到立春节气,气象台、报纸等都会给人们以提醒。日本将立春前一天定为撒豆节,每年这个时候,人们会在家门口挂上串有沙丁鱼的桂花树枝,举行撒大豆招福驱魔的仪式。

在韩国,人们将立春视为一个能带来希望的日子,会提前举办庆祝活动,比如贴立春帖、吃“五辛菜”等。其中立春帖仍由汉字书写,内容最多见的是“立春大吉”“建阳多庆”“国泰民安”等。

不同节气在国内外的影响也不一样,具有区域性,如谷雨在中国沿海地区尤为重要,一些地区有祭海的习俗。节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传到周边国家后,立春、夏至、冬至等节气的影响力更为显著。

马来西亚吉隆坡海南天后宫亮起6000盏红灯笼迎接立春。天后宫 供图

中新社记者:传统节气对现代社会有何意义?应如何传承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加华:节气作为农事活动的时间指针,体现人们感受自然、顺应自然节律、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同时,它所蕴含的特定文化,比如对自然时序、先贤崇祀、亲情伦理等的追求与尊崇等,也成为今天国家与社会建设的重要精神依托力量。

小朋友们在体验“咬春”。朱大勇 摄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将二十四节气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过程中,10个代表性传承社区之中有4个与立春相关。在很多地方,立春不仅意味着文化传统,也成为文化品牌,具有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十四节气绝不单纯是一种历法体系或时间制度,更是一种包含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当下要想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二十四节气,使其充分介入民众的社会生活,应该是一种最佳途径。比如,充分发挥节气在人们日常生活、休闲娱乐、饮食养生以及民族认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功用与价值。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不能“一刀切”,而要充分关照二十四节气的内部差异及地域差异等问题,采取不同的保护传承措施。(完)

受访者简介:

王加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社副社长,《民俗研究》(CSSCI)杂志副主编、《节日研究》(辑刊)主编,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