溠是一个不常见的汉字,读音为“mù”。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但在古代文献中却时常出现。溠是一个形容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水流声和风声。比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就用到了这个词:。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带起翠环垂,双双金蜡照溠烛。”。
这里的“双双金蜡照溠烛”用了溠这个词来形容烛光在水面上的闪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赞美。
再比如唐代诗人李白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也用到了这个词:。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渔灯古渡月,摇曳复潺湲。神女生涯水,应是天然瑶。”。
这里的“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用了溠这个词来形容风声,表现了作者对江流夜景的感受。
除了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溠这个词还在古代地理学中有所涉及。在《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就有“白日南溠”之说,说的是在正午时分太阳位于南方,阳光照射到水面上形成的一条白色光带,俗称“南溠”。
综上可以看出,溠是一个具有文学和地理学意义的词语,它的运用让诗歌和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尽管这个词语不常见,但其含义和运用却意味深长,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溠的拼音是zhào,读音为[zhào]。溠是一个较为古老的汉字,现已不常用。它的意思是“水波翻腾”的意思,类似于“惊涛骇浪”的形象,常用于描述海洋、江河的风浪、涌动等形象。溠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就描写了海上波涛汹涌,夜晚相思之情。而在《红楼梦》中,也有“翻腾滚,喧嚷嚷,为风月流萤光”之句,描述了水波翻滚的情景。组词:溠海、溠洲、溠上、溠潭等。
溠的拼音读音是:s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