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物理:第九章 压强 章末复习 知识结构+能力提升
今天解析“友”字,需要说明的是,单字是从田英章先生毛笔楷书字汇上摘取制作的,和作品里面的字稍有不同,望书友们明鉴。
第四个字:友
友 yǒu:异写,上下结构,上收下放。
上部“又”字整体斜势抗肩,紧凑,勿大。横撇露峰起笔,横画抗肩,勿长,到位后稍抬笔锋向右下方顿笔,然后写撇,撇身稍直,注意角度,勿长;反捺起笔与横撇起笔上下平齐,从撇笔中部穿过,角度稍平,勿长,以让下部。
下部“又”字要上靠,上收下展。横撇起笔略偏左,横画勿重,稍抗肩,折肩比上部折肩位置略偏右,稍平,顿笔要轻,撇身长弯舒展;最后捺笔的起笔要在横画的左侧,挡住横画的起笔,从撇身中部偏上的地方穿过,一波三折,流畅俊美,捺角稍低于撇尖,最后捺尖收笔要稍平。注意两个撇捺交叉的下部要处在一条垂直线上,这样才使得整字上下对正,重心不倒。
欧阳询
王羲之
颜真卿
赵孟頫
怀素
赵佶
祝枝山
文征明
宋 米芾 《苕溪诗卷》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汉《张迁碑》
甲骨文拓片
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清 伊秉绶《隶书横幅》
宋 米芾 《致伯修老兄尺牍》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元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宋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
明 王铎《草书诗卷》
进入砚田书院书友圈,每天进步一点点: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应书友要求,今天讲的是:“九”字。
九,jiǔ,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的手臂弯节之形,为“肘”的本字,表示伸出手掏摸、探究。甲骨文中“九”又被假借用来作数词,因九是数之大者,所以又引申为多数;同时,由最大的数字代表至阳;又用作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独体字,笔画较少,书写时必须熟练掌握其基本笔画的写法。
首笔撇画稍重,起笔角度略平,然后转中锋向左下行,角度稍立,过撇肚后再稍带弯度向左快速提锋撇出,力达撇尖,不可一笔甩出。
第二笔横折竖弯钩的起笔为关键,注意找准位置。落笔后向右大抗肩上行,压撇脖而过,向右行笔略轻,过撇画后行笔不宜过长,与左边长度基本相等。然后向上提锋顿笔再向左下弯行,行笔略轻,角度与左撇不同。行笔到位后再折笔稍重向右行,稍带弧度,注意转折处不可过直或过弯,行至挑钩处再向上垂直挑笔出锋,内圆外方,整体舒展遒劲。
“九”字的行书写法:
初中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指的是秦朝征服六国并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该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21年,也被称为秦统一战争。在此之前,中国处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七个大国齐、楚、燕、赵、魏、秦等相互争霸,战争连绵不断。
秦始皇赢政采用一系列强势政策和军事行动,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大部分地区。他废除了封建制度,设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并统一了税制和法律。然而,秦朝的统一引发了大规模社会动荡和民众不满。秦朝的统治也充满暴虐和专制,最终导致短暂而血腥的统治。
尽管秦朝的统治时间不长,并在秦始皇死后不久就,但其统一中国的影响深远。秦朝的政治和行政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基础。万里长城至今仍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王 鹤
王鹤,1957年生于上海。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澳大利亚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澳大利亚书法家协会会长。
前言
凡写过字或学过书法的人经常会碰到和提出以下的问题:
1.为什么老写不好字?怎样才能写好字?
2.为什么字体有高有矮、有宽有窄、为什么左右偏旁有上有下?如何去把握?
3.为什么临帖有点像,但离开帖就完全走样了呢?为什么记不住字形?
4.什么叫好字,好在哪里,如何去辨别,怎样去判断,有没有比较科学规范的标准?
5.楷书的美观是如何形成的,它的结构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规律在哪里?
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而从古以来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要坚持不息,持之以恒地临摹临摹再临摹!”用死记硬背大量字形来达到写好字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无法坚持下去,而只能选择了放弃。临摹是千百年来学习写字和书法的不二之法,但大多数的人为何临不像,而最终选择放弃呢?
因为大多数人实在无法记住没有规律可循的大量汉字。
而在学习写字和书法的整个过程中,字体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写字和书法在初始阶段最重要的环节。对习字者来说,至少要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来探索和学习字体结构。而每一个写字和学书法的人,都要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汉字结构的规律,那实在是太难太累太迷茫的事情。
规范楷体字是最基础、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字体,但其结构又确实是汉字中最复杂最难掌握的一种。这是因为其结构奥秘尚未被解开,但它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只要这个规律真正的被揭示出来其结构也就不难掌握了。一旦明白了楷体书法结构规律,其他的字体结构也将引刃而解。
王鹤楷书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以上的疑问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阐述和揭示了楷书字体内在结构的组合规律。以前传统的楷书结构法,只是对少部分字体外在的笼统而抽象的论述,而本书是对所有楷字结构进行了清晰明了而具体量化的解析。这样就能给予学习写字和书法者更快更好的理解、记忆、掌握和写好汉字带来很大方便,减少了学习者自己大量摸索和寻找结构规律的时间和精力,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弯路。
本书有以下的特点和作用:
1.揭示了规范楷书结构的内部规律
*创建了楷体字的共性法则:即“方框里均衡重心线”。其适合于每一个楷体字,特别是独体字和上下结构。
*确立了“共享中轴线”这一独特的理论:为左右结构字订立了上下错位的基准。
*归纳了左偏旁的四种高度和右偏旁的四种类型。理清了左右结构、包围结构、混合结构偏旁部首间相互的搭配关系。
2.降低了学习难度
明白和理解了字形结构的组成原理,即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习写字和书法的盲目性,记不住字形,离贴即忘的普遍现象。
3.确立了评判标准
一直以来,对所写字形的优劣,没有统一的评测标准,评语都是非常笼统和模糊的。本书所说的结字规律就可以针对自己和他人书写的作品,可以清晰而准确地指出书写错误存在的原因。
4.解决了常见疑问
从原理上解答了字形和偏旁大小,宽窄产生的原因,具体量化了楷字的偏旁部首、重心稳定、匀称协调的传统准则。
5.填补了结构空白
自有楷书以来,一直未有真正揭示出楷书内部结构规律方面的资料。本书是填补了写字和书法结构领域的一个空白。
通过阅读和理解了本书的内容,就会了解笔画之间的关系和偏旁部首之间的配合。此时自然会生成一个评判标准。这标准是适用书写美观规范楷字,是写好楷书的必由之路。
王鹤楷书 节录孙过庭《书谱》 (一九九三年作)
但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从书法艺术范畴来说,仅将字体写得规范漂亮这一点只是达到了书法领域的第一步,是将字写得平整,而第二步是要求对字形做些艺术处理而求其变化:将字形或拉长或压缩,或将偏旁部首挪些位,或将重心线略微倾侧等等,但不管怎么发挥,原则上还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都离不开均衡重心线这个原则。所以掌握楷书结构规律是迈入书法殿堂的第一步,对大多数人来说,将字写得端正漂亮这一步已足矣。若要成为书法家什么的,就得继续学习深造,那就还必须临习古贴,从中吸取更多养分。若此时再比较一下古贴与本书所讲的结构规律的区别,你将会一目了然,非常容易看出两者的不同。有了本书所述内容作为基础,对古贴的学习和消化将容易的多了。
草书 王维《山中》诗 一首
有人会问,这样严谨的按照书上所学,不是把字写成美术字或馆阁体了吗?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您仔细看看唐朝楷书四家的字帖,八九不离该规律,只是在笔画的粗细、曲直和长短上略有变化,或在结字的宽窄高矮的比例有所区别,但在笔画组合搭配的处理上是严格遵循视觉上直观审美的判断,尽管当时未曾发现其组合的规律。所以正真理解和掌握了书法结构规律,更有利于书法的提高和派生出自己的风格,包括行书和草书。以后有时间笔者会详尽的加以揭示和阐述。
第一章 概述一、楷字书法结构
规范楷体字的结构是汉字中最复杂最难掌握的一种字体,这是因为其结构的严谨、精确、丰富、复杂,组合搭配形式千变万化,没有明显的特征规律,故其奥秘难于解开。千百年来一直是个琢磨不透的谜,所以能写得一手漂亮楷体字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但事实上楷体字确实存在着特定的规律,只要这个规律真正的被揭示出来,其结构也就不难掌握了。一旦明白了楷体的结构规律,人们在实际书写中的问题都将引刃而解,写得一手好字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了。
楷体字是由笔画经过特定搭配,组合成了上万个千姿百态的字形结构。而结构搭配的好坏将直接造成字体的漂亮与丑陋。那么笔画如何搭配才能让字变得美观呢,其中有何奥妙和规律呢?有没有一个共性的法则能涵盖所有字体的?有!那就是“均衡重心线”。
何谓“均衡重心线”?且听我们来分解一下:
第一个“均”字意思很明了,即是平等。对结构来说就是笔画之间的距离或空间相等。第二个“衡”字,即左右两边平衡对称。在这里是指在字重心线左右两边的笔画长短和份量在视觉上是相等的。“重心线”即是一个字或一个偏旁部件中心的一条垂直线。大多数的楷字的重心线在一个字中心垂线上或靠近一个偏旁部件的中心垂线上。
凡写过字学过书法的人都曾经听老师说过或在书本上看到过,要求把字写得平整,重心要稳。但我们往往很难理解。因为这个所谓平整和重心都是摸糊概念,因为它缺少一个基准作为参照。而现在我们为每个字创建了一个基准,那就是“重心线”。即在每一个字或偏旁部件的中心虚拟一条垂直线。这条线不是实线,是看不见的。但是这是一条非常非常重要的线条哦,它矗立于每一个美观规范的汉字之中。当您写字和欣赏字的时候,这条线一定要牢牢地放在您的心中 、眼中、 手中呵。有了这条线,平整和重心的含义才变得清晰明了,才有了实际意义。
那么楷体书法到底怎么组合搭配才能做到均衡重心线呢?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以“独体、上下、左右、包围”四大结构来揭开书法结构组合的真正奥秘和规律。
均衡重心线——即在字或偏旁的重心线两边的笔画的长度或份量是平衡的、笔画间的距离或空间是均等的。这就是楷体字结构的共性,这个共性适合于所有的楷体字。这个均衡不仅仅是横与横之间或竖与竖之间的,而应该是任何笔画之间的均衡。一些不同组合笔画都有固定的结构搭配比例,都是均衡的组合体,都遵循着这个原则。
看以下字例(红中心线为楷字的重心线):
图1
二、楷字区域
在具体阐述结构规律之前,我们先做一下这个工作,随意抽取一部分汉字,在字的顶上和底下各划上一条水平线;在字的最左边和最右边也各划上一条垂直线。然后再看一下这些字,您会发现这些字几乎都接近正方形(除了横向笔画和竖向笔画少于四划的;或三面或四面为包围结构的少数字会扁一些或窄一些)。
所以我们所写的字基本上都是在方框里进行安排的。尽管这方框也是看不见的,但只要牢牢地记住下面的这句话:一个字的横向最宽距离和纵向最高长度是相等或相近的。由此我们得出一个楷字结构重要的总法则:即——方框内均衡重心线!
如下例字:
图2
凡楷字偏离了这个总法则,那就偏离了规范、清晰、美观。如下字例:
图3
那么楷体字到底怎么组合搭配才能做到均衡重心线呢?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以“独体、上下、左右、包围”四大结构来揭开楷体书法结构组合的真正奥秘和规律。
第二章独体字解析
独体字是由不能再拆分成更小结构单位的纯笔画或组合笔画搭配而成的汉字。大多数独体字左右两边笔画基本相同,比较容易理解和达到均衡重心线。在实际书写前,我们预先在写字处想象着有一条虚拟垂直线,在书写过程中始终想象着有这一条垂直线,然后将笔画或部件均匀分布平衡于该条重心线。
一、重心线位置确定
重心线位置的确定,一般是由最上面或第一笔的笔画来确定,第一笔画写好后,即以该笔画为基准。下面举例几种最常见的情况。
1.第一笔为横的,不管是长横还是短横或横折,其横的中点的垂线为重心线的位置,其他笔画由上而下均衡地围绕着这一重心线排布。如下字例:
图4
2.第一笔为竖的,这一竖在字中的,以这一竖为基准;这一竖在左边的,其横折的横的中点为基准。如下字例:
图5
3.第一笔为点的,若一点在字中的,以这一点的中心为准,若左右两点的,以两点间的中心为准;若为三点的,即以中点为基准。如下字例:
图6
4.第一笔为撇的,在字中的平撇,以撇的中点为准;在左边的上短撇,以撇的起点为准;短撇加横或横折的,其横的左三分之一为准;如下字例:
图7
下面讲解独体字书法笔画和笔画组件之间的相互均衡的关系,既独体字书法结构组合规律。而这些规律都是围绕着每一个字的重心线,尽管这条重心线没有画出来,但其始终矗立在每一个字的中间,将每个笔画合理地安排在自己周围的最佳位置。
二、独体字笔画关系
汉字有好几万个,但都是由基本笔画经过各种方式的搭配组合而成的。看似浩瀚似海、难以琢磨的文字结构组合,其实所有汉字的结构,其笔画之间都存在着固定搭配模式和规律。
均衡重心线是楷体书法笔画的内在本质的联系,笔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楷书外在直观的表现。我们通过了解楷字外在笔画的关系,能更好的明白均衡重心线的含义。而这些关系也是独体字结构规律的一部分。
下面所列的笔画间的关系不仅适合独体结构,同样也适合于上下、左右、包围结构等的字体。
(一) 横向笔画关系
横向笔画有横、横撇、横折等。横是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笔画,也是结构组合中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1.横的角度
楷体字的横都有一定的斜度,普通的横一般为10°;长横的前半段为10°,后半段为 0°- 5°。上撇为15°,在结构安排中,上撇可视作“横”。如下字例:
图8
注意:一种风格的书法字体中大多数横的角度基本上是统一的。横画角度大小可决定字体风格的表现形式。横画角度小于10°的字体显得端庄稳重;横的角度大于10°的字体显得俊秀险要。
2.横的长短
一个字中若有横画,而没有撇捺、撇和竖弯钩等最宽组合笔画作为主笔的,那通常就有一条“横”画将作为主笔,其长度应达到一个字宽,即称为长横,见下面字例“十”和“开”的长横。它起着美观和平衡的双重作用。若一个字中有撇捺、撇和竖弯钩等组合的笔画作为主笔的,那么横就不应该写到一个字宽,而都要在一个字宽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三之间变化。见下面字例“木”和“天”的横,因撇捺为主笔,横都相应缩短。
图9
3.多横向笔画间的关系
每一个字的横于横之间是平行的,并且各横之间基本是等距的。
图10
(二)纵向笔画关系
纵向笔画是指由上而下书写的竖、竖钩、竖撇等,这些纵向笔画是汉字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也是楷字结构组合中很重要的基本笔画和参考依据。
1.竖、竖钩的角度
a、贯穿上下的竖
贯穿上下的竖、竖钩是从上至下完全垂直的,并作为主笔,一般为一个字高。
图11
b、支撑平衡的竖
在字中作为支撑笔画的竖、竖钩也是完全垂直的。
图12
c、变化的竖
除了以上的情况,其余的竖、竖钩大多数都可以有一定的斜度或弧度。常用的角度有0-15°,如下字例中的“内、国”两边的竖和折有微小的斜度和弧度;有些竖、竖钩也可倾斜到20-30°的。若两边为对称的竖,其角度基本是相同的。见如下字例的“中”和“而”两边的竖和折。
图13
2.多纵向笔画间的关系
凡竖与竖、竖钩、竖撇之间距离基本是等距的。如下字例:
图14
注意:
尽管说书法结构的横向笔画之间或竖向笔画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但一个字中的下部横向笔画间空间距离略大于上部空间;右边的竖向笔画空间距离略大于左边。这是因为遵循“上紧下松、“左收右放”的审美原则,使字看起来更协调、舒服、美观。
(三)点与横、竖的关系
1.点与横的关系
书法结构中的单个点、左右两点、左中右三点,其点的中心10°延长线或两点的中心连线可视作横,与其它横平行且基本等距。如下字例:
图15
2.点与竖、竖钩、竖撇的关系
点的中心与竖、竖钩、竖撇也是等距的。如下字例:
图16
从以上图15、图16中字例可以看出书法结构中笔画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横向笔画之间等距和竖向之间的等距,点与横或竖也存在这层关系。但要说明的是,只有了解了这层关系,在创作时才容易对结构做出相应变化。
(四)撇捺与横的关系
一个楷体书法结构中有撇和捺组合部件的,该撇和捺为主笔即为一个字宽。横画相应缩短,即没有最长横作为主笔。
1.左右对称的撇捺
a、撇捺的长度
在横下对称的撇捺,其撇的中点10°延长线可视作横与其它横平行且等距。即撇尖至下横始点为两个横间的距离。上撇约15°可视作横,其撇尖与其他横等距。
图17
b、撇捺的高低
若楷体书法结构的撇、捺在横与竖之间的应均分竖和横之间的空间,见下字例“禾”。
若捺脚不在字的底部的,其捺脚就在撇尖约5°的延长线上,见下字例“禾和乔”;捺脚着地的,即与撇尖同高或略低(见下字例“夫和夹”)。
图18
2.交叉的撇捺
撇尖垂直向上至横折撇的横始点水平线的距离稍大于二个横间的距离;其撇捺交点与邻近横的距离相等或稍大于两横间的距离。如下字例:
图19
(五)撇捺与竖的关系
在末横下面且在撇捺中间的竖长为三个两横间的距离;撇尖约在下段竖的下三分之一高处。如下字例:
图20
(六)竖、竖钩与横的关系
独体字左右两边一般是对称重心线的,而楷字的上下基本上是不对称的,但上下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则,其规则如下:
1.竖的上端与上横的关系
竖的上端超出上横的长度一般约等于或略大于两横间的距离。如下字例:
图21
2.竖、竖钩的下端与末横的关系
竖、竖钩低于末横的长度为二个至二个半两横间的距离。如下字例:
图22
(七)巾字底的竖与横的关系
巾字的左竖长约一个半两横间的距离;中竖低于左竖终点为一个左竖长,即中竖在横下约为两个左竖长,如下图23。
图23
(八)儿字底与横的关系
一个楷体字中有撇和竖弯钩组合部件的,该撇和竖弯钩为主笔,接近一个字宽。
1.撇的长度
撇尖至下横始点水平线的垂直距离为两个或两个半两横间的距离。
2.儿字底的宽度
儿字底撇尖与钩脚的距离略窄于一个字宽。其作为主笔,凡上面的横都相应
缩短,即没有最长横,如下图24。
图24
(九)撇折与横的关系
撇折的折与邻近横的距离为略大于其他两横间的距离,折的中点一般在重心线上,如下图25。
图25
三、独体字高宽比例
为何每个楷字书法之间有高矮、宽窄呢?为何一个字里的笔画也有长有短呢?是随意书写还是有其规律存在?为何不把字写得一样大小?笔画写得一样长短?其实写字一是实用需要,另外就是有美观的要求。只有合适的比例搭配,才能使字体更加美观和舒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楷字大小、高矮和宽窄的组合搭配是如何形成的。
楷体字一般在同等条件下高宽比是正方形,即1:1,字的高度约等于宽度。而从视觉上来看,字体略为瘦高些更美观舒适。但为了讲解和学习的方便,我们将这微小的差别忽略不计,高和宽在同等条件下约定为相等。如下字例:
图26
注意:同等条件是指一个字的横向有最宽的笔画,纵向有最高的笔画;或横向笔画数和纵向笔画数目相同、或纵向笔画数目和横向笔画数目都超过六画的。若横向和纵向笔画条件不同,字形就会有高矮宽窄的变化。
我们以一个字有最高笔画的字定义为一个字高;一个字有最宽笔画的为一个字宽。后面所讲解的高度和宽度都是以这个作为基准。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楷字书法的高和宽的变化是如何形成的。
(一)字宽
1.横向最宽处的确定
一个字若由下面笔画或组合笔画存在的即为一个字宽:
1)撇与捺的组合
一个字的左右两边由撇捺组成,那撇尖至捺尖的距离约为一个字宽。如下字例:
图27
2)撇与竖弯钩的组合
一个字的底部由撇与竖弯钩组合,那撇尖至弯钩的距离约为一个字宽。
如下字例:
图28
3)横与斜钩、撇与斜钩的组合
一个字由横与斜钩或撇与斜钩笔画组合的,那该字的横始点或撇尖的垂线至斜钩底垂线的距离为一个字宽。
如下字例:
图29
4)长横
一个字中没有以上最宽笔画而有横的,那必有一横为长横作为主笔,那该长横就为一个字宽。如下字例:
图30
2.书法独体字窄于一个字宽的确定
若没有以上最宽笔画的,那字一般都窄于一个字宽,其宽窄是由纵向笔画数量决定的。
(1)两个纵向笔画
一个字若由两个纵向笔画组成的:竖、竖钩、竖撇始点间的距离为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字宽,如下图31。
图31
注意:在独体字一个字中有最宽笔画的,其他两竖间的距离也约为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字宽,如下图32。
图32
(2)三个纵向笔画
一个字若由三个纵向笔画组成的,那该字宽度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字宽,如下图33。
图33
(3)四五个纵向笔画
若独体字由四五个纵向笔画或是框字结构组成的,该字就为四分之三字至五分之四宽。若是扁框上面有横的,该横一般不写成长横,而是本字宽的三分之二,如下图34。
图34
(4)特例字
以下几个独体字是特例,虽只有两个纵向笔画却不是二分之一,而为三分之二字宽,如下图35。
图35
第四章左右结构
书法的左右结构是由左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部首组合而成的。左右偏旁的组合与独体字有何异同呢?左右偏旁和独体字一样,也遵循“方框里均衡中心线”,不同的是独体字是在正方框里“均衡重心线”,而左右偏旁是在各自的长方框里“均衡重心线”,并且各长框里的“重心线”在大方框里平行组合,统一于整个字的重心线。左右结构的字另有一个特征,就是左右偏旁有位置高低的错落。
左右结构组合的字由于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偏旁或部件组合而成,所以书写时往往会把字写得过宽。而实际上大多数左右结构的字,从整个字的外形上看也是略微狭长。但为了讲解清楚和方便,这点区别我们还是将其忽略,仍将整个字作为正方形。由于左右偏旁多数字是为正方形的,因此要将各偏旁的横向笔画缩短,纵向笔画之间的空间变小。不管偏旁和部件是多少,我们都要将其调整为一个字宽,即字宽约等于字高,因此偏旁或部件之间的合理安排就显得尤其重要。既要做到不拥挤重叠,又不分散脱离,如下图65。
图65
如果左右结构的书法楷体字不符合各自偏旁“长框里均衡重心线”和“整方框里平行重心线”,而将笔画随意安排和倾斜,就会使字体凌乱不堪,如下图66。
图66
从图66中的字例不难看出,这些字不漂亮。那为何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笔画没有按照均衡重心线原则安排,各偏旁的重心线也过于倾斜,互不平行,所以这些字看上去就不美观了。
下面我们就来解析左右结构书法的最佳偏旁组合和高低搭配的合适关系,来了解字体是如何符合美观的要求。
一、左右结构字的组合
左右结构字如何组合才能舒适美观?左右偏旁部件大多来源于独体字,而独体字是均衡中心线的,那么将左右偏旁各自压缩变窄,再放一起,是不是就成了左右结构字了呢?
我们用木、牛、马为例来加以说明,当三个字为独体字时,字的高度与字的宽度基本相等,且均衡中心线,如下图67。
图67
将木、牛、马自然压缩作为左偏旁,如下图68。
图68
压缩后的木、牛、马做为左偏旁与右偏旁自然拼合成的字,如下图69。
图69
观察上图69,由自然拼合成的字美不美呢?应该没有人会说美的。为什么呢?尽管左右两边的偏旁各自都符合均衡重心线,但合在一起就显得不匀称,不像一个整体,而更像是两个独立的字体。因为按上图69那样组合,其中部的空间就显得很大,而与两边的空间就不相称了。
现在就来分析一下左右结构组合的楷体字应该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一)左偏旁的特征
左右结构的字有些左偏旁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有些是由结构部件组成的。不管是哪种形式,为了使左右偏旁或部件组合得匀称,总宽度不超过一个字宽,故需要将正常宽度的独体结构或其他部件进行适当压缩变形。
下面还是举前面三个字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1.笔画缩减
为了使左右偏旁结合的合理匀称,就必须缩小左右偏旁结合部的空间,要么缩减左偏旁,要么缩减右偏旁,但从视觉的审美角度衡量,左偏旁的减缩将会使字体更美观些。如果将左边旁的捺变成点,横变成提,让左偏旁的右边缘收缩变窄,这样右边缘的笔画短小了,那么右偏旁的笔画就能自然地靠近,这样左右偏旁结合处的空间应该小多了,如下图70至下图71的变化。
图70
图71
2.边缘平齐
那左偏旁原来的长笔画缩小到什么程度呢?通常情况下是将重心线右边的笔画大约缩小至左边的一半,并使左偏旁右边缘各笔画上下尽量平齐,这样形成的部件就成了固定结构的左偏旁了,如上图71。
3.重心线位置
左偏旁变形后,原来的重心线看上去不在偏旁的中心了,其实重心线的位置没变,只是左偏旁的右边缘长笔画缩短了,显得左右不对称,但笔画的上下结构位置基本不变,上下笔画还是垂直围绕着重心线。垂直围绕重心线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有稳定的结构。这个左右不对称是组合搭配的需要,是为了整个字的匀称、重心平稳。这时的重心线大约在左偏旁中心略靠右,如上图71。
4.最佳组合
将以上经过演变的左偏旁与右偏旁组合起来,中间收紧了,各空间匀称了,字体看上去就协调和美观了,如下图72。
图72
要注意的是:有时为了字形的美观,可将左偏旁和右偏旁的重心线稍往字的中心倾侧2°-3°,这样能使整个字的重心更稳固,如上图72。
5.非独体字的左偏旁
左偏旁除了由独体字演变而来外,还有一些是固有的部件结构,但结构形式要求与以上所列举的偏旁一样,右边缘横向笔画短小些,且上下尽量要平齐,如下图73。
图73
6.两边缘无横向笔画
要注意的是左偏旁右边缘收缩的是横向笔画,如果左偏旁的两边都是竖向笔画的,其重心线仍在中间,如下图74的偏旁:
图74
7.偏旁大小
左偏旁依右部件笔画数多少而略有宽窄变化,右部笔画数多的左部件应窄些,右部件笔画数少的左偏旁相应宽一些,总之要使各笔画之间匀称并组合成的字,总宽度约等于一个字高,如下图75中左耳旁的“队”与“隧”和提手旁的“打”与“搁”。
图75
(二)右偏旁的特征
书法左右结构的右偏旁有一小部分是由笔画组合的固定形式。而右偏旁大多数是由独体字或上下结构原形构成的,其形式基本保持原有的自然状态。其结构没有明显改变,只是宽度相对于字高而变窄了,其宽窄应根据左偏旁的大小而定。
图76
上图76的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经变窄后成了左右结构的右偏旁,如下图77。
图77
因为左偏旁右边缘缩减了,所以右偏旁的结构形态可基本保持不变,而能与左偏旁较好地结合。但有些右偏旁完全按照均衡中心线的原有结构与左偏旁拼合,还会有一部分字在左右偏旁结合处的空间仍嫌大,使得字形看上去还不够协调,若硬要减小空间,就会发生笔画相交和重叠的情况,因此我们还要对书法右偏旁视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1.避让
左右偏旁的交接处,若右偏旁左边缘的笔画无法自然伸展时,此时应将右偏旁左边缘会重叠的笔画如横、撇等加以缩减,以避免笔画之间的重叠或碰撞,如下图78中的圆圈部位。
图78
2.穿插
若左偏旁右边缘有空间的,而右偏旁有较长笔画的,则可以让该笔画自然穿去,以使各笔画的间距匀称和谐,如下图79中的圆圈部位。
图79
(三) 左右偏旁的组合
以上说到书法的避让、穿插的运用,只是字体结构外在笔画之间的变化,是一种表面的现象。那么哪些字需要穿插、避让?或穿插、避让到什么程度?
汉字有成千上万个,人们无法记住所有的外部特征,所以需要找到一种符合所有左右结构字左右结合处的内在联系。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其中的缘由。
1.方框里平行重心线
首先按照比较直观的想法,将左右偏旁按自然状态下组合在一起,两部分边缘刚好相碰而不重叠的情形,如下图80a中上面的箭头所示,下图80b中的“林”字正好是相碰而不相交的情形。虽说比起左偏旁未经演变时要好看些,但中间空间还是大了些,看上去还不够匀称、协调。
图80
如果让右偏旁的左边缘往左移动些,大约移到靠近左偏旁的重心线。此时左右偏旁相邻处有部分交集,也就是说右偏旁的重心线往左移动了稍许,右偏旁宽度自然扩展了些,如上图80c上面的箭头所示。上图中的“林”字的左右两框是经过部分相叠的情形。让“林”字右偏旁的横靠近左偏旁的横、其撇自然地伸向左偏旁的空间,整个右偏旁自然地紧靠到左边旁。此时左右偏旁之间的笔画就自然均匀分布,右偏旁仍符合均衡重心线,这样“林”字看上去就非常协调、完美,如上图80d。
从以上例子看出,左右结构的字体组合的关键还是在于“均衡重心线”,绝大多数左右结构的字结合得是否好,取决于右偏旁的重心线所在的位置,其位置大致由以下两种形式来决定。
(1)有最宽笔画的右偏旁
右偏旁若是有长横、撇和捺、撇和竖弯钩等最宽组合笔画,其重心线的位置是在:左偏旁的重心线和右偏旁最右边缘之间的中心,这样左右偏旁交接处有部分重叠。
如果左偏旁有空间,那右偏旁左边的长横、长撇按原有的位置,正常的伸展,一般到达左偏旁的重心线,如下图81中的“咀、况和稳”字;若左偏旁处有笔画当道,右偏旁的横或撇无法自然伸展到左偏旁的重心线,那相遇的笔画只能避让或减缩,如下图81中的“脉”字横撇。但不管左偏旁是否有空位,右偏旁的重心线位置总是在左偏旁重心线至该字的最右边缘之间的中心。
图81
2)无最宽笔画的右偏旁
右偏旁左边缘为竖向笔画的,或上下没有长横和最宽组合笔画的,其右偏旁的重心线在左偏旁的右边缘至该字的最右边缘之间距离的中心,即左右偏旁交接处不重叠。右偏旁的宽窄大小可参照独体字对宽度的要求,如下图82(右边高虚线为重心线)。
图82
2.纵向笔画的均等
以上所说的两种重心线平行配合的情况,最终是为了左右偏旁能紧凑、协调地统一组合在一个方框里,这是一种左右偏旁内在的组合规律。
我们理解了左右结构组合的原理,在实际书写时,可更直接地使用外在的纵向笔画之间的关系来加以观察和学习,以求更容易快速的书写。当碰到有难度和疑问的字体时,用内在隐形的规律和外在直观的笔画作相互的对照,将更容易发现和解决问题。
上面左右偏旁组合的内在规律与下面两种外在纵向笔画之间的组合关系是一致的。
(1)纵向或斜向笔画(如竖、竖钩、竖撇、撇、点)应尽可能地保持等距,以使各笔画之间匀称协调,并将总宽控制在一个字高内,如下图83。
要特别注意的是:书法的纵向笔画等距是左右结构字体组合最直观的重要参数。
图83
(2)若某偏旁中只有一个竖或只有斜向笔画的,应将该偏旁的重心线作为基准,该偏旁的重心线与相邻偏旁纵向笔画的距离,是一个半两纵向笔画间的距离,如下图84的虚线。
图84
二、左右偏旁的高度和形态
左右结构的字(包括左中右结构的字)的左右搭配规律如前所述,各自的偏旁基本和独体字一样,也遵循方框里均衡重心线法则。但书法左右结构的字还有其特殊的一面,那就是左右偏旁的组合还存在上下高低的错落和位差,这是左右结构字组合的难点,不过它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为了揭示这个规律,在这里我们要引进一个全新概念,即“共享中轴线”。
所谓“中轴线”就是指一个楷体字由上至下的中心点的水平线,而这中心线贯穿于左右偏旁的某一高度。即左偏旁和右偏旁从上至下总有某一点重合于这条水平线(中轴线),并且这一点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称其谓“共享”。
如下图85中间的虚线就是中轴线,它不是实线,是看不见的,但它确实存在于由左右偏旁组合而成的字中。
图85
从上图85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偏旁的中点在中轴线上,而有些偏旁的中点是偏离中轴线,那为何会这样呢?下面我们逐渐来揭示这其中的奥妙,看看书法左右偏旁的字到底是如何“共享中轴线”的。
(一)左偏旁
书法结构的左偏旁不管是怎样的形态,或高或低,或大或小,其中点一般都在中轴线上。左右结构字的偏旁有上下参差和位移,故偏旁高度将是一个重要的参数,所以我们将左偏旁的高矮与一个正常楷体字的字高相比较归纳了以下四种高度,其高矮是由纵向笔画的形态或横向笔画数目来决定的。
1.一个字高
左偏旁顶端和底部如果是由以下几种情况构成的可设为一个字高:
(1)上下都为纵向笔画的,
(2)上撇下竖的,
(3)上点下竖的,
(4)横向笔画数为六画以上的(虽然这种情况微低于上下都为纵向笔画的,但也可视为一个字高)。
以上四种情况的左偏旁,我们将其定为一个字高,其他偏旁都以这个高度作为参考。
下面列出的书法的偏旁,其顶端和底部在两条虚线之间的高度就为一个字高,中间的虚线为中轴线。一个字高的左偏旁的中点都在中轴线上,如下图86。
图86
2.六分之五字高
书法左偏旁由以下几种形态组成的,大约为六分之五字高:
(1)为上横下竖的。
(2)上点或上撇与下钩或下撇笔画组成的。
(3)上端为纵向笔画与三个以上横向笔画组合的。
(4)顶部和底部都为横向笔画,并且有五个横向笔画的。
书法的六分之五字高的左偏旁中点一般都在中轴线上。但有特例的,其情形有以下两种:
(1)若为上平下尖的,其中点略低于中轴线,如下图87中的耳朵旁、马字旁等。
(2)若为上尖下平的,其中点略高于中轴线,如下图中的虫字旁。
87图
3.二分之一字高
左偏旁由以下几种形态组成的,约为二分之一字高:
(1)底部没有竖、竖撇、竖钩的。
(2)横向笔画数为四和四以下的。
二分之一字高左偏旁的中点一般都在中轴线上。但也有有特例的,其情况有以下两种:
(1)若为上平下尖的,其中点略低于中轴线,如下图88中的“又”字旁。
(2)若为上尖下平的,其中点略高于中轴线,如下图中的“土”字旁和“山”字旁。
图88
要注意的是:若右偏旁的左边为撇或竖撇的,左偏旁的中点会略高于中轴线。
4.四分之一字高
左偏旁为四分之一字高的,仅有一个口字旁。口字旁的中点不在中轴线上,而是口字的下横在中轴线上,如下图89。
图89
左偏旁大致分为以上四种高度,要说明的是这些高度不一定非常精确,有些左偏旁是介于两种高度之间,有时还会受到右偏旁大小和高度的影响,故左偏旁的高度也会略有变化。
除了口字旁、上尖下平和上平下尖的少数左偏旁,其中点不在中轴线上,大多数左偏旁的中点基本都在中轴线上。以上强调左偏旁在中轴线上的位置,是因为书写右偏旁时可以将左偏旁与中轴线相交的这一点作为基准来参考。
三、右偏旁
不同形态的右偏旁与不同高度的左偏旁组合,就会产生许多种的结构样式,尽管复杂,但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右偏旁的情况大致与左偏旁相仿,右偏旁与左偏旁上下高低搭配情况是受笔画的形态和横向笔画数量的不同而变化,所以我们将右偏旁归纳为“上下两尖”、“上尖下平”、“上平下尖”和“上下二平”四种形态,来解析左右偏旁高低错落的规律。
下面来介绍右偏旁的四种形态与左偏旁四种高度的配合情况:
(一)右偏旁为上下两尖
上下两尖是指右偏旁的顶端和底部都是由纵向笔画组成的形态。如顶天立地的竖、竖撇、竖钩或顶端为点与底部为竖的笔画。上下两尖的形态一般略高于一个字的高度。该右偏旁的中点都在中轴线上,即右偏旁顶端高于中轴线为半个字高;其底部低于中轴线为略多于半个字高。
在实际书写时,常以左偏旁上下之间的中点作为参考基准(“口字旁”以下横为基准),亦可参照左偏旁的顶端和底部。
上下二尖的右偏旁与左偏旁四种高度的搭配情况如下:
1.左偏旁为一个字高
右偏旁的中心点在中轴线上,其顶端与左偏旁顶端平齐或微高些;低部略低于左偏旁底部,如下图90。
图90
2.左偏旁为六分之五字高
右偏旁的中点在中轴线上,其顶端高于左偏旁顶端约为四分之一左偏旁高;底部低于左偏旁底部也约为左偏旁的四分之一高,如下图91。
图91
注意:因“左耳”旁和“贝”字旁为上平下尖的形态,故其中点应略低于中轴线,即右偏旁顶端高于左偏旁顶端略多些;其底部低于左偏旁底部略少些,如上图91中的“陈”和“赚”字。
3.左偏旁为二分之一字高
右偏旁顶端高于左偏旁顶端为二分之一左偏旁高;其底部低于左偏旁底部为二分之一左偏旁高,如下图92。
图92
注意:因左偏旁“土”字旁和“山”字旁为上尖下平的形态,故其中点略高于中轴线,即右偏旁顶端将高于左偏旁顶端会少些;其底部低于左偏旁底部要多些,如上图92中的“填”和“峰”字。
4. 左偏旁为四分之一字高
四分之一字高即左偏旁“口字旁”的高度占整个字高的四分之一。右偏旁顶端高于左偏旁顶端约一个左偏旁高;其底部低于左偏旁底部为两个左偏旁高,如下图93。
图93
注意:若右偏旁笔画较多或与左偏旁笔画相冲突时,口字旁可相应写得小一些,此时右偏旁顶端高于左偏旁顶端略大于一个左偏旁高;其底部低于左偏旁底部要略大于两个左偏旁高,如上图93中的“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