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五台山大白塔西南侧1公里处的一座山上,矗立着一座寺庙。
站在五爷庙的广场向南眺望,绿树掩映间即可得见,庙宇若隐若现,似仙如梵。
那就是“梵仙寺”。
梵仙山,有“小南台”之称,为五台山台怀四峰之一。《清凉山志》云:“昔有五百仙人,饵菊成道。”
山上有座寺庙,寺庙就是“梵仙寺”,也许是求佛问卦非常灵验的缘故,这座寺又叫作“灵应寺”。寺庙坐西朝东,占地1092㎡。
据寺内碑记,梵仙寺始建年代无考,明弘治年间重建,清代再建。与五台山其他寺庙不同的是,梵仙寺是佛道共融的一座寺庙,其他均为佛教寺庙。
据传,在很久之前,梵仙山还是一片荒寂,但是山头终日紫气萦绕,云蒸霞蔚。一众道士经过此地,便将其作为修行之地,成为一处道观。
后来五台山佛教日盛,梵仙寺也遭到佛教文化的入侵,逐步成为佛道两者文化兼容并蓄的寺庙,也成为五台山独存的佛道文化符号。
关于梵仙山,明朝诗人玄觉游历后,曾写诗赞叹道:
山头紫气日长存, 上有仙人汗漫游。饵菊换教风骨异,白云影里去悠悠。
梵仙寺位于梵仙山山顶,道路崎岖难行,是五台山所有寺庙道路最难走的。行途中经幡飘摇,隐隐有梵音之灵秀,大约30分钟可到达梵仙寺山门。
梵仙寺供奉的梵仙其实就是狐仙,据传是千年狐狸修炼而成,因为忌讳说“狐”字,由此一般人称之为“胡仙”。
据五台山当地人描述,在梵仙山的周边经常会看到有黑白狐狸出没,其实那就是狐仙的化身。
据传狐仙非常灵验,尤其针对求姻缘和求偏财最为灵验。登顶之后,在寺庙的很多地方都悬挂着“有求必应”的牌匾和锦旗,也时常会遇到来此请愿祈福的信众。
梵仙寺主殿呈二楼状,共有上下两层。下层为石拱结构,上层为木质结构。
下层为一门分间室,中间塑胡老太爷、胡老太奶,右间塑胡大太爷、胡大太奶,左间塑胡二太爷、胡二太奶,也分别称老仙、大仙、二仙。
上层为一体式,中间塑有胡大太爷、胡大太奶,右为胡三太爷、胡三太奶,左为胡四太爷、 胡四太奶,也分别称大仙、三仙、四仙。
来到梵仙寺,三拜胡仙之后,便可以对其许愿。
同时也可以卜卦抽签,如果抽到上上、上吉、大吉,意味着福气上升、时来运转;如果抽到中吉、中平、下下,可以祈求胡仙庇佑,也会化解厄运的。
关于梵仙寺的灵验与神奇,一直以来流传着很多传说。
其中最广为传颂的,还是“秀才遇狐仙”的故事,其中之玄幻堪比聊斋,与《西游记》里的很多情节也十分相似。
相传,很久以前,江南有一位秀才,读书很用心但每次考试总是落榜。在一次落榜之后,他心灰意冷,决定前往五台山圣地参拜神佛,以图改变命运。
这样,他历经千难万险,一日终于走到五台山下,当时天色已晚,他正发愁晚上下榻之处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看到远处有一盏若隐若现的灯光。
他走近灯光,果然是一户人家。他礼貌地上前敲门,开门的是一位白头老翁,将书生迎进屋中。
老人给他做了晚餐,用过餐后安顿停当,正要入睡的时候,忽然轻飘飘地走进来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
姑娘动作轻浮,与秀才攀谈了几句便动起手脚来,秀才心慌意乱不知所措。情急之中他双手合十,口中连连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这时,姑娘说道:“修了道,信了教,不羞不臊就了悟。”说完,就离开了。
第二天清晨,秀才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头枕石头,躺在白杨树林中,昨晚入住的宅院和白头老翁,还有貌美的姑娘都消失不见了。
秀才起身继续前行,途中遇到一位僧人,他将昨晚故事告诉僧人。
僧人回他说,你昨晚遇到的漂亮姑娘,就是梵仙山的狐仙,她是在指点你,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慌张,一定要沉着稳健。
后来秀才返乡,次年科举考试一举夺魁,后来官运亨通,更成为一代贤臣。
读者们,关于“五台山梵仙寺的传说”,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五渡五台山:是承诺 是誓言 更是经历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今天是第五年去五台朝圣了。
本来约好的,一起去五台山,观夜景,爬梵仙山,可惜因为种种,始终不得如意。朝圣7月份去了西藏,但是失去了往昔重要的信仰。而今的一起朝五台,也不在此行了。
人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
今年的五台山之旅,因为疫情放开,所以诸多寺庙关门,广化寺的夜景也没有开。所以,准备提前一天住下的计划也变换成了泡沫。
今儿个跟班长不谋而合,我们一起从北京自驾出发,到了五台。去之前我们还担忧不开门之类的问题,有一些纠结去还是不去。后来,索性想开了。不管开门与否,我们只管去自己的,心诚则灵嘛。
于是乎,准备妥当!
今天,是日行千里的一天。感谢座驾带我君临天下。
凌晨3时12分起,晚上21时30分回。
1.北京高米店北南五环--山西五台山景区(340公里)
2.五台山台怀镇--原平市(116公里)
3.原平--大同--张家口宣化--北京北五环(480公里)
4. 北五环--南五环高米店北(33公里)
到了以后,果然很多寺庙都没开门,殊像寺没开,只有五爷庙开着呢。即便如此,五台山的香客们依旧络绎不绝,文殊菩萨和五爷的香火鼎盛,善男信女过来过往的。我们今天只在殊像寺外围拜了拜,去五爷庙转了一圈。另外,爬了殊像寺对面的梵仙山。
梵仙山位于台怀镇南是五台山景区内的一座不高的山峰,山上有座狐仙庙也就是人们常说,求姻缘最灵验的梵仙寺,寺庙不大,常年香火旺盛。上梵仙寺的道路至今还是比较原始的山路,遇上下雨或者下雪天更是难走,或许这也就意味着,真爱难寻,需要更加努力和珍惜吧……
梵仙山距大白塔1公里左右。风光秀丽,号称“小南台”。夏秋之季,站在山脚仰望,只见漫山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林木茂密,姹紫嫣红,烂漫锦绣,万绿丛中一点红,寺庙就建立在山巅,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中间。
进入五台山景区后,直接导航殊像寺停车场,在停车场内就可以看到延伸到山上的一条小石板路,路口也有路牌标示。沿着石板小路上山,2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山顶,山不太高,就是比较陡峭,加上路况不太好,爬起来还是有些费劲。不过我们今天很轻松,因为都是户外活动比较多的。
今日第一次爬梵仙山,感觉还可以。希望下次有机会,可以再爬一下黛螺顶。
老是说五台山,可能好多人不太了解。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到了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天竺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想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
可是这里的道士并不同意,最后由汉明帝在洛阳白马寺主持,举行道士与两位高僧的赛法,结果两位高僧获胜。从此,佛教界在台怀镇一带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权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显通寺。
从此,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至于五峰山更名为五台山,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传说,远古时代的五峰山一带气候异常恶劣,常年酷暑,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时逢文殊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见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于是发大愿拯救百姓脱离苦海。
文殊菩萨装扮成一个化缘的和尚,行程万里到东海龙王那里寻求帮助。他在龙宫门口发现了一块能散发凉风的巨大青石,于是便把它带了回来。当他把那块大青石(东海龙王的歇龙宝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时,刹那间,那里一下就变成了草丰水美、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
此后,那条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凉谷。人们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将那清凉石圈在院内。为此,五峰山又名清凉山。
后来,隋文帝听说此事后,便下诏在五座山峰的台顶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
如果有机会,希望你可以过去走一走。
森林 2022年12月24日星期六 晚上11:43 于北京市大兴区高米店北
完毕
随着2018的来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祈福寄托的方式,
那么在山西,人们都会去哪里祈求美好姻缘、家庭平安、工作顺利呢?
今天糖糖就盘点一下山西最灵验的祈福圣地,
希望这一年每个人都心想事成!
山西五台山
(求子求学业求官运求福)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五台山也是代表聪明智慧的文殊菩萨的道场,因此更受考生家长的青睐,成为高考祈福胜地。
五台山五爷庙
求财富 求学业 求子
五爷庙可谓中国香火最旺的寺庙,也是许愿最灵的庙宇。求财求官求事业均可在五爷庙许愿。
创建于清代的五爷庙又称五龙王殿,是整个五台山占地面积最小,但香火却是最旺的一座寺庙。庙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信徒心目中有求必应的象征,因此来此朝圣许愿的人也特别多。
据说五爷曾经显灵救过康熙,被康熙封为龙王菩萨,并随赐半副銮驾15件以显威严。在古代礼仪制度中,銮驾是仪仗器物的最高称谓,只有皇帝外出时才由众仪卫各执一件,而在寺庙里摆放銮驾,在全国也绝无仅有。
端坐在大殿中的五爷在烛光中闪烁着金色的光辉。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原本为黑脸,相传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身成为了五龙王,龙王的黑脸也变成了金脸。
许愿:就是在佛菩萨面前许下自己的诺言,祈求神佛的加持护佑,实现自己的愿望,愿望得以实现后,按照许愿时承诺的“还愿方式”进行还愿。愿望一旦实现要第一时间还愿。那么什么愿必须还愿,什么愿可以不用还呢?大家一定要谨记。
许愿时第一步进香,进香就是和神佛进行沟通。第二步,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朝拜,因为五台山四面皆有佛。第三步,到五爷像前叩拜许愿或求愿。
去五台山许愿,就是在五爷庙许愿,在五爷像前许愿,愿望达成后要在一年内来还愿。
求愿:就是向佛菩萨祈求自己将要实现的愿望,在菩萨面前祈祷,希望佛菩萨帮助自己实现愿望,愿望实现后可不用还愿。
还愿方式:助建寺院、助印经书,功德无量。敬早香:清晨5-7点到寺院进香还愿。烧头香:是比较隆重虔诚的还愿方式,就是子时,即深夜23点到1点到寺院进香。
在五爷像前许愿,愿望达成后要在一年内来还愿。还愿主要有三种方式:在五爷庙挂牌匾;给五爷像披龙袍;因为传说五爷特别喜欢看戏,所以在供奉五爷塑像的对面搭建了戏台,供有条件的施主捐上一台戏来还愿。
在哪座寺院许的愿望,一般就到哪座寺院还愿,如果实在忘记是在哪座寺院许愿,可以到万人进香台进行还愿。
五台山菩萨顶
求智慧求学业求事业
菩萨顶在五台山灵鹫峰上,山西香火最旺寺庙,竟晴天滴水不断,康熙乾隆共11次前往朝拜!相传是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亦称文殊寺。传说文殊菩萨曾在寺中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被称为真容院。创建于北魏,历代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教徒进驻五台山,大喇嘛居于菩萨顶,于是菩萨顶成了五台山黄庙之首。
大雄宝殿内供奉三世佛,左边为药师佛、右边为阿弥陀佛,正中为释迦牟尼佛,迦叶、阿难两位弟子分立佛祖两侧。佛台两侧还立有韦驮菩萨和密迹金刚的塑像。最前面供奉着宗喀巴大师像和他的两位弟子贾曹杰和克主杰。
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帮助小孩学业有成、官人福禄双增、事业飞黄腾达,是求官运求功名的好去处!
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从下往上仰望层层台阶,犹如天梯,直达菩萨顶上的梵宇琳宫。相传文殊菩萨就居住在山顶上,故起名叫菩萨顶,亦称文殊寺。原为青庙,初建于北魏,到了清朝顺治年间,经过扩大重修改为黄庙,由喇嘛主持。寺院规模宏大,占地45亩,有殿堂房舍430余间,均为清代重建。参照皇宫模式营造,瓦为三彩琉璃瓦,砖为青色细磨砖,非常豪华,为五台山诸寺之首。
五台山观音洞
救苦救难
观音洞位于五台山南山寺北侧的栖贤谷口,又称栖贤寺,距台怀镇约十里,是五台山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传说观音洞的岩洞是观音菩萨显示灵迹的地方,又故缘洞建寺。观音洞始建于明,光绪年间曾又修葺,据说是六世仓央嘉措初创,是五台山典型的藏传佛教道场。相传六世在观音洞的六年中,曾在此闭关3年。这里也是后来十三世的坐静所。在观音洞的同一崖壁上,西面的洞小洞大,积水一潭,水色如银,清冽甘甜,这也就是游客信士所说的“圣水”,佛教徒认为口饮此水能够“免难消灾”。
五台山金阁寺17.7米的千手观音像
有求必应
山西五台山金阁寺以其历史悠久,现存佛像众多而著名,特别是千手观音像,在五台山众多寺庙中独树一帜,为世人瞩目。
殿内供奉着一尊高17.7米的千手观音像。这尊菩萨像内为铜铸,外敷一层薄泥,再贴金,神态慈祥。用这种手法制作的如此巨大的观音菩萨像,这不仅在五台山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在全国也是少有的。铜佛通贯两层,下层铜像身旁为两尊高大的胁侍像,男的手抱宝剑,传说为观音的父母“妙庄王夫妇”。
五台山梵仙寺
求姻缘 求一卦
很多人来五台山去塔院寺、五爷庙、殊像寺祈福,却很少有人知道,位于大白塔以南近一公里处,这里坐落着一座神秘的仙山,那便是梵仙山。山上有梵仙寺,寺内大殿与普通寺庙不同,供奉的不是释迦牟尼佛,竟然是尊狐仙!
在五台山当地,一直流传着梵仙寺求姻缘最灵的说法。梵仙就是胡仙,据说是千年狐狸炼成的,由于梵仙寺非常灵验,在寺庙内许多地方,都悬着“有求必应”的牌匾、锦旗。许多信众都来这里许愿祈福。凡求签问卦者,登顶入寺后,径直走入梵仙殿,在仙家圣像前三跪拜,心想所问之事,然后举起签筒摇晃数次,亲自抽出卦签,到课堂前的案桌上对号取出签谱,根据所述推断吉凶。
山西运城普救寺
求姻缘
位于永济市西北12公里处的西厢村,始建于隋朝初年,是元代杂剧《西厢记》中故事的发生地,这个寺因为这个故事而增加了更多色彩,很多情侣来这里求一段好姻缘。莺莺塔是寺内最有名的建筑,塔高50米,共13层,该塔构造奇特,当你用石块敲击塔身时,有清晰的回声传来,是国内罕见的回音建筑之一。
大 同 府 文 庙
求学业
大同府文庙。作为府一级的文庙,是大同历史文脉的传承之地,是宣传儒家思想的正统场所,是庙与学有力结合的地方,在大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每年高考前夕,都会有众多学子前来尊孔许愿。
代 县文庙
求学业
代县文庙。代县文庙是明、清山西代州的州学文庙,位于县城内西南街。当地居民有考前带孩子们前来拜庙祈福的风俗,以求孩子金榜题名,一举高中。
平 遥 文 庙
求学业
平遥文庙。中国1300多年科举史上硕果仅存的平遥文庙有“小故宫”之称,规模宏大,规制齐全。据说,当年凡中状元者要从东门城楼登上云路,然后再登魁星楼、文昌阁,经过云路坊,再跨进棂星门,经过拌桥(也称状元桥),再到大成殿祭拜孔子。
太 原 文 庙
求学业
太原文庙。太原文庙由南向北依次建有照壁、六角井亭、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和崇圣祠。院心宽广,古木参天。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殿基为“凸”字形,前置石雕栏板,使大成殿更加舒朗壮观。是学子祭孔拜祖的必到之地。
临 汾 尧 庙
求学业
临汾尧庙。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在尧庙一览无遗,众多学子为缓解考前压力,也多会前来祭祖祈福,以求得好心态好成绩。
最后糖糖家说说我所知道的国内几个求运势比较灵验的寺庙,其中不乏名声在外的,但也有一些是大家不是很熟悉的。
祈求姻缘最灵验的寺院:
灵隐寺、潭柘寺、天后宫、鸡鸣寺、南普陀寺、寒山寺
求财最灵的寺院:
灵顺寺、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香港岛湾仔北帝庙、澳门莲溪庙、五台山五爷庙
求子最灵验的寺院:
浙江普陀山、五台山五爷庙、大昭寺、塔尔寺
求学业最灵的寺院:
山西五台山、杭州灵隐寺、潭柘寺、天宁寺、北京国子监、曲阜孔庙、上海龙华寺、南京鸡鸣寺
心诚则灵
许愿只是辅助不是全部
五山不仅寺庙林立,建筑宏伟,而且山高谷深,草茂林密,峰奇景秀。丰富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经过长期考察人们将十景列为:花径云寮(明月池)、松涛倾翠(镇海寺松林)、云崖精庐(观音洞)、翠微星龛(梵仙山)、岚浮青螺(黛螺顶)、古塔落照(大白塔)、重楼夜钟(显通寺幽冥钟声)、灵峰天阙(菩萨顶牌楼)、日涌东溟(东台日出)、石浪排空(中台龙翻石)。
明月池清凉山上说清凉,明月池中望明月。这是多少年来五台山上流传的两句佳话。明月池中望明月,指的就是《清凉山志》中“昔人晦夜,见皎月澄池”的明月池观月之事。明月池,又名观海寺,创建于北魏。明成化年间,月舟禅师重修。清康熙年间,吻叶和尚重修。后有夫缘和尚中兴,立为十方常住,专供游方僧人卓锡。寺宇坐北向南,占地2280平方米。寺内有殿两座,禅房30余间。金刚菩萨殿两侧,靠近山崖处,有一石砌圆池,直径约8寸余,池深1米多,池中泉水澄澈,千年不涸不溢。从前有人在漆黑的山夜里,看见池内有明月,认为是一种难以理解的现象,故有“菩萨显灵,千载难逢”之说。从此,“明月池”就叫开了。明代高僧启智曰:“观池中月,生大海情,现大海景。”故该寺又叫观海寺。
镇海寺台怀镇南清水河西侧就是镇海寺,距台怀镇10里,海拔1600米。寺院坐落在“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左右两侧环绕的山峰,犹如两条飞龙落下河谷,拱背弯腰,腾挪围抱;寺院建筑在两山合抱的一个石山嘴上,宛若一颗二龙嬉戏的宝珠。山豁口有苍老挺拔的大松树,走在松树林间的蹊径,再听飒飒的松风,给人一促静寞幽深的感觉。入寺四望,南侧的山峰,长满密密麻麻的杉树和杨树,北侧的山巅上,千年古松出于岩石之中。这里是五台山的一处风景区,浓荫苍翠的古松掩映山寺,在五台寺庙区还是少见的。
相传,镇海寺对面山底原有一个海眼,说不定什么时候,海水喷涌而出,冲毁田地,淹没村庄。文殊菩萨造福众民百姓,便将一座佛塔置于海眼之上,镇住了泛滥的海水。后来就在这里建了寺院,称为镇海寺,那座塔,就叫镇海塔。
观音洞
观音洞观音洞,因位于栖贤谷口,又称栖贤寺,距台怀镇约十里。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观音洞寺宇创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下院方整,围墙高筑。以下殿的当心间穿堂而过,便是此登崖壁的石台阶。石阶中段的六角亭处于凸出的石岩上,此即“飞来亭”。横檀上,有三幅观世音救难图,故又称观音亭。横檀上的三幅面为:一是观音显圣救一被歹徒捆住举刀要杀的人;一是观音显圣救一被歹徒搬起石头要砸的人;另一是观音端坐云端救一将被猛虎伤害的人。三幅面集中表现了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天性。中段旁壁筑有七间殿堂僧舍。从小门入内,墙壁与石壁之间十分贴近,院道不足三尺。中间一段墙壁上画有十八罗汉,十八罗汉是六位一组的佛家生活画,或坐于石上,或骑虎,或骑鹿,或肤坐修行,或头枕经书而卧,富有情趣。石阶云梯终端是观音洞的上院。院里正殿之间,内主供观音菩萨,故称观音殿。观音为八臂十一面,头上有头,最上面的头部沿额鬓又排有小头型,故称“十一面”,面部着白、红、绿、蓝等色,表示种种应化的法像。两侧还供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和黄教祖师宗喀巴。大殿后洞壁左右各有一小洞。左洞口小内大,下积清水,这就是所说的“圣水”,佛教徒认为口饮此水能够“免难消灾障”。观音洞即因此命名
梵仙山梵仙山位于台怀镇南,距五台山大白塔1公里左右。梵仙山,又名饭仙山。饭仙二字据说是康熙皇帝金口御封的。此山风光秀丽,号称“小南台”。夏秋之季,站在山脚仰望,只见漫山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林木茂密,姹紫嫣红,烂漫锦绣,万绿丛中一点红,寺庙就建立在山巅,隐藏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中间。梵仙山灵应寺东南角,有个门叫南天门,人传天界与南天门相连接。南天门外有一处开阔平坦地,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这里流行放禄马的习俗。到这一天,民间百姓将红、黄、蓝、白、绿五色纸,剪成三寸见方的纸片,纸片印有马抱元宝图案,然后在此将禄马成叠从崖边向空中抛撒,由于崖下氤氲热气冉冉上升,禄马纸片便纷纷扬扬升空,寄予着各自的财运福德蒸蒸日上。五色禄马烟花丽雨般悠然远去的情景,堪说是五台山的一道独特景观。
黛螺顶黛螺顶位于台怀镇东面清水河旁,距台怀镇不远。黛螺顶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称,寺庙建在山顶上,所以被称为“黛螺顶”。黛螺顶亦名大螺顶,又名青峰,古寺名叫佛顶庵。这处寺庙始建于时代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大螺顶,寺内还有乾隆十五年(1750)御制的大螺顶碑记。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才更名为黛螺顶。据说,乾隆来五台山,屡次欲凳台顶进香拜佛,皆被风雨所阻,乾隆对黛螺顶的青和尚说:“五年后我再来时,既要登台顶,还要拜五方文殊,你替我办这件事。”到了第五年,青去果然想出办法: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丈文殊,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合塑于黛螺顶的正殿(所以此殿又称五文殊殿),登黛螺顶等于登五个台顶,进正殿朝拜等于朝拜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乾隆于五十一年(1786)三月来此殿进香,朝拜五方文殊并亲笔题诗,刻在黛螺顶碑记的背后,此后,朝山僧侣到此寺正殿参拜,即可代替朝谒五座台顶,省去许多路程。但也有区别,登五座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叫大朝台;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则叫小朝台。俗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
大白塔塔院寺内的高耸入云尼泊尔式的大白塔是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系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相传释迦牟尼火葬后炼成的舍利子被皈依佛门的印度阿育王供奉在八万四千座塔内。它分布在大千世界,中国有十九座,五台山台怀镇慈寿塔为八万四千座中的一座,明永乐五年(1407年)修塔时,将慈寿塔藏在了大白塔的腹内,所以大白塔也被称为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此塔基座为平面八角形,南面正对大慈延寿宝殿后墙,北面面对藏经阁,居寺院中间。塔身形如藻瓶,从下到上,由粗到细,比例搭配合理适度,造型宏伟高达神秘优美。塔身上面十三天由十三道金刚圈组成,十三天上面覆盖图形华盖铜板8块,边缘悬挂铜制垂檐板36块,每块挂风铃3个,华盖上有铜制宝顶,高4.5米,整个塔高50.27米,为国内第二高喇嘛塔,但五台山白塔名满天下,被称之为国内第一白塔。
显通寺显通寺座落在五台山中心区大白塔北侧、菩萨顶脚下,是五台山佛教圣地中最古老的寺院。显通寺是五台山寺庙群中最大的一座寺庙。全寺占地面积四万三千七百平方米,现有大小房屋四百多问,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布列于中轴线上的七重殿宇,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此外,还有钟楼、僧舍和各种配殿。
显通铜殿
显通寺在显通寺内最珍贵也是最值得一看的文物,却是千钵文殊铜像、铜殿和铜塔、无量殿、华严经字塔和重达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的大铜钟。大铜钟,高达1.64米,最大外径1.8米,厚约8厘米,~_9999.5斤。要想撞击此钟,需穿过门洞,进入二门之后,沿木板楼梯登上钟楼,方可在护守该钟的僧人指导下拉动一根粗粗的木杵,使之发出沉浑悠远的钟声。据说,该钟发出的声音远传十里,经久不散。
菩萨顶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菩萨顶历史悠久,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初名大文殊院。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 由于皇帝崇信喇嘛教,遂将菩萨顶由青庙(和尚庙)改为黄庙(喇嘛庙),并从北京派去了住持喇嘛。清康熙年间,又敕令重修菩萨顶,并向该寺授“番汉提督 印”。从此,按照清王朝的规定,菩萨顶的主要殿宇铺上了表示尊贵的黄色琉璃瓦,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这在五台山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范围 内也不多见。自此以后,菩萨顶成了清朝皇室的庙宇。康熙皇帝先后到菩萨项朝拜了五次,干隆皇帝朝拜了六次。菩萨顶山门外水牌楼上的“灵峰胜境”,文殊殿前 石碑坊上的“五台圣境”,是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菩萨顶东禅院内两座高三米、宽一米的四楞碑上,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写的碑文,则是干隆皇帝的御笔。菩萨顶在灵鹫峰上,从峰下仰望,菩萨顶前一百零八级陡峭的石阶,如悬挂在空中的天梯,上面是梵宫佛国,琼楼玉宇。爬完石阶,平台之上立着一座四柱三门的木牌楼。牌楼两旁竖着两根高高的旗杆。牌楼之后是山门。山门两边厢房的红墙上,分别开着圆形窗户。有人说这种布局恰似龙头:牌楼的正门是龙口,旗杆是龙角,厢 房壁上的圆窗是龙眼,而那长长的一百零八级石阶,则是龙吐出的舌头。这几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菩萨顶山门前的布局特点。
东台日出东台顶原建望海楼一座,高十六米,三层五间,四面有露明柱十六根。此楼是专为游客和信众们观日出而建筑的,後被毁。一九八五年,在政府的支援下,望海寺住持本如法师於原址重建望海楼。此楼巍然壮丽,极为壮观。登上望海楼,极目远望,近可及河北省阜平,远能望见山东省渤海,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登上东台顶,极目到海瀛。东台日出是五台山的一大自然景观,历来吸引著无数的僧俗登山朝日。每当旭日初升,霞光万道,静谧的望海寺完全浸沈在一片云山雾海之中,配上浑厚的晨钟声,愈发显得庄严肃穆。
中台龙翻石中台顶,亦名翠岩峰,巅峦雄旷,翠霭浮空。位于台怀镇西北10公里处,地形状如雄狮,海拔2894米,仅次于北台顶,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中台是东南西北四座台顶的中心,是其余四座台的发脉之祖,是诸多河流的发源之地。中台顶建有一寺院,名曰演教寺,创建于隋,寺内供"儒童文殊菩萨"。孺童文殊象征佛法清静无染,孺童文殊纯真无邪,永有一颗赤子之心文殊菩萨。中台顶巨石堆积,一色灰白、棱角分明,石面杂生苔藓,阳光照射,如蛟龙腾起,被称之为"龙翻石"。传说是文殊菩萨从东海老龙王那里取来歇龙石,老龙王的五个儿子追到五台讨还,挥舞龙爪,在台顶上乱翻乱挖形成的。盛夏农历六、七月登上台顶,满目碧翠生辉,特别在雨过天晴之后,石面望去青翠欲滴,仿佛是巨块的翡翠,因此中台称翠岩峰。五台山气象站就建于中台顶上。八奇是:佛洞转生(佛母洞)、摩崖造字(台麓写字崖)、龙洞幻景(秘魔岩龙洞)、华严字塔(显通藏经楼)、石罅映月(观海寺明月池)、万年积冰(中台麓)、台巅天池(北台黑龙池)、清凉大石(清凉寺)。
佛母洞
佛母洞佛母洞又称千佛洞,它是一个石灰岩洞,坐落在山西省南台东南支脉接近山顶的地方。一座屏障似的山崖,在接近山顶处有一段岩壁,有一石洞天然而生,因洞建寺,寺以洞名。从五台山台怀镇寺庙中心群沿公路南下二十里处,转向西入沟登山路五里,即到佛母洞。按佛经,释迦牟尼是贤劫千佛之一,千佛洞主供奉释迦牟尼佛。佛母,是指释迦牟尼的生身之母,叫摩耶夫人。五台山佛母洞灵迹,与佛教经典所载佛诞生情形十分吻合。洞腔显示为人体母腹,右侧乳白色脊椎骨、肋骨形样石色,说明洞口恰好处于右肋部位。这与佛教故事中的菩萨乘白象从右肋下入胎,太子从右肋下诞生完全巧合。可以说,佛母洞在中外佛教灵迹中是独一无二的。据《清凉山志》载:“嘉靖末,道方者,夜游至此,见神灯万点,既出旋入。方随入,见玉佛像,森列其中,穹窿深迥,进里许,飘然闻波涛,悚怖不能出。念观音名,愿造像,忽见一灯,寻光得出,乃造石佛于洞口。”后人又因石洞、石佛建殿堂,取名叫千佛洞,又名佛母洞。现存四尊明代石雕佛像,成为该寺起源和延续的佐证。
写字崖写字崖,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市石嘴镇东一千米处,旧有寺庙,名石佛寺,亦称朝阳洞。据《五台山志》等资料载:写字崖又名显字崖,亦名台麓字崖,毗邻清朝皇帝朝台行宫之一的台麓寺。寺旁有石崖,坐北向南,高约六米,长约二十五米。崖低正中雕刻栩栩如生的佛像三尊,高约0.6米至0.8米。在佛像西侧的石壁上,有零零乱乱,七颠八倒、大小不等的许多字迹。若用清水洒湿,再以棉布慢慢擦拭干净,即可看到歪歪扭扭的许多字迹,仔细端详,多为篆隶体字,间或也有数位,可以连成语句,水干字迹即模糊。传说,有人曾看到“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更为有趣的是有人揭去一层,又发现一层。层层有字,字字不同。对于这种奇特的现象,有人解释为古人石崖题记,墨汁渗入砂岩而致。也有另一种解释是岩石的自然纹条特殊,看花像花,看字像字。不管其原因何在,这种客观现象确属罕见,真乃圣灵之地的一大奇观。
龙洞
龙洞龙洞是五台山八大景之一。说是洞,其实无洞,而是两座陡崖结合处留下的一条长数丈、宽寸把、两边崖壁陡直笔立的岩缝。传说是文殊用两山锁小龙之处。整个秘魔岩景区壁立千仞,苍松滴翠,流水潺潺,不但是佛国五台山的圣迹之最,也是一处难得的禅修场所。所以明代高僧憨山大师有诗:"羊肠百折任青藜,草莽萧萧仄径迷。绝壁倚天应隘口,断崖无路只飞梯。依人野鹤寻常下,逐客山猿日夜啼……。由于该景点既以神奇的传说和奇异的龙洞幻景声名远播,又以秀美雄奇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寺魅力无穷,虽然地处偏远,但每年仍有几万来自香港、台湾、广东、福建等地的信众慕名前来。
显通藏经楼
明月池明月池观月,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如愿以偿,只有当月亮与池水成一定角度时,才可亲睹池中明月,一饱眼福。据说,每当阴历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夜晚,在月亮与池水成一定角度时,方可现“皎月澄池”的胜景,而且持续时间甚短,可谓机会存在,却又十分难得。未见者疑,亲历者信,世间事往往就是这样。万松深处梵王宫,幕翠回岚知几重。定起峰头新月上,一枝松影下帘栊。古人以诗赞之,也不无道理。
黑龙池黑龙池 ,亦名金井池,位于五台山北台叶斗峰,台峰海拔3061米,为五台山之最高峰,同时也是华北地区的海拔最高的山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是五台山北台灵迹之一。黑龙池长约五十米,宽约三十米,呈椭圆形。水深二尺左右,四周嫩草翠绿,俨然高山平湖。五台山俗语“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主要依此为据。高山空气洁净,碌草成茵,黑龙池水更显得清澈透明,宛若镶嵌在绿色地毯中的一面宝镜。随着地质的变化,雨水的多少,池子也随大随小,池水也时深时浅,常年不涸,既是台顶僧人的水源之一,又是佛教信徒心目中的名胜。称。台顶建有灵应寺,内供五台五方文殊之无垢文殊。
传说在老早以前,五台山并非现在这般模样,也不叫五台山,而是叫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暑热难当,农民们无法种庄稼。在此传教的文殊菩萨,决心要改变这里的气候,他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大石,未到跟前,已感到一股凉气扑来。文殊菩萨被巡海夜叉领进龙宫见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这是我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青龙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青龙就没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无奈,这才说明了自己是五峰山的老和尚前来化缘,为了造福人间,他是来求援的。龙王估量歇龙石重达万斤,一个老和尚无法运走,才放心地答应他。文殊菩萨谢过龙王,来到歇龙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即使巨石变成了弹丸,将弹丸塞进袖筒,便施告别礼,飘然而去了。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久旱不雨,寸草难生的炎夏。当文殊菩萨把歇龙石安放在台南边瓦厂村东北的一条山谷后,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地方。于是,这条山谷命名为清凉谷,在此又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就叫做清凉山。就在文殊菩萨取走歇龙石的当天,那些外出的小龙王回来,发现歇龙石不在了,怨气冲天,便追到五峰山,四处寻找。气急败坏的小龙王,用龙尾把五个峰扫成了平台,用利爪把岩石刨得乱七八糟,至今这些石块还遍布满山,人称“龙翻石”。当然文殊菩萨自有对付他们的办法。文殊菩萨告诉他们歇龙石在秘魔岩的两座巨大的山岩之中。众龙刚钻进岩窟之中,文殊菩萨一声咒语,两岩合并,仅留得内宽外窄的一道照明裂缝。文殊菩萨命众龙在此好好修行,并说要派弟子来朝拜和供养他们,因此这个秘魔岩窟又叫朝龙洞。传说朝拜者境界不一,善良人见佛、菩萨;邪恶人见不到欢乐境界,真可谓万人万境。而且有“朝五台山,若不朝拜朝龙洞只算朝拜了半个五台山”的说法。这个传说已流传了千百年。如今清凉寺虽已破落,但那块清凉石还在。石长五米,宽二米半,厚两米,围十五米,石面青色,有云纹,人坐其上,顿生凉意。
来源:五台山云数据网
山西画报忻州记者站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五台山大白塔西南侧1公里处的一座山上,矗立着一座寺庙。
站在五爷庙的广场向南眺望,绿树掩映间即可得见,庙宇若隐若现,似仙如梵。
那就是“梵仙寺”。
梵仙山,有“小南台”之称,为五台山台怀四峰之一。《清凉山志》云:“昔有五百仙人,饵菊成道。”
山上有座寺庙,寺庙就是“梵仙寺”,也许是求佛问卦非常灵验的缘故,这座寺又叫作“灵应寺”。寺庙坐西朝东,占地1092㎡。
据寺内碑记,梵仙寺始建年代无考,明弘治年间重建,清代再建。与五台山其他寺庙不同的是,梵仙寺是佛道共融的一座寺庙,其他均为佛教寺庙。
据传,在很久之前,梵仙山还是一片荒寂,但是山头终日紫气萦绕,云蒸霞蔚。一众道士经过此地,便将其作为修行之地,成为一处道观。
后来五台山佛教日盛,梵仙寺也遭到佛教文化的入侵,逐步成为佛道两者文化兼容并蓄的寺庙,也成为五台山独存的佛道文化符号。
关于梵仙山,明朝诗人玄觉游历后,曾写诗赞叹道:
山头紫气日长存, 上有仙人汗漫游。饵菊换教风骨异,白云影里去悠悠。
梵仙寺位于梵仙山山顶,道路崎岖难行,是五台山所有寺庙道路最难走的。行途中经幡飘摇,隐隐有梵音之灵秀,大约30分钟可到达梵仙寺山门。
梵仙寺供奉的梵仙其实就是狐仙,据传是千年狐狸修炼而成,因为忌讳说“狐”字,由此一般人称之为“胡仙”。
据五台山当地人描述,在梵仙山的周边经常会看到有黑白狐狸出没,其实那就是狐仙的化身。
据传狐仙非常灵验,尤其针对求姻缘和求偏财最为灵验。登顶之后,在寺庙的很多地方都悬挂着“有求必应”的牌匾和锦旗,也时常会遇到来此请愿祈福的信众。
梵仙寺主殿呈二楼状,共有上下两层。下层为石拱结构,上层为木质结构。
下层为一门分间室,中间塑胡老太爷、胡老太奶,右间塑胡大太爷、胡大太奶,左间塑胡二太爷、胡二太奶,也分别称老仙、大仙、二仙。
上层为一体式,中间塑有胡大太爷、胡大太奶,右为胡三太爷、胡三太奶,左为胡四太爷、 胡四太奶,也分别称大仙、三仙、四仙。
来到梵仙寺,三拜胡仙之后,便可以对其许愿。
同时也可以卜卦抽签,如果抽到上上、上吉、大吉,意味着福气上升、时来运转;如果抽到中吉、中平、下下,可以祈求胡仙庇佑,也会化解厄运的。
关于梵仙寺的灵验与神奇,一直以来流传着很多传说。
其中最广为传颂的,还是“秀才遇狐仙”的故事,其中之玄幻堪比聊斋,与《西游记》里的很多情节也十分相似。
相传,很久以前,江南有一位秀才,读书很用心但每次考试总是落榜。在一次落榜之后,他心灰意冷,决定前往五台山圣地参拜神佛,以图改变命运。
这样,他历经千难万险,一日终于走到五台山下,当时天色已晚,他正发愁晚上下榻之处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看到远处有一盏若隐若现的灯光。
他走近灯光,果然是一户人家。他礼貌地上前敲门,开门的是一位白头老翁,将书生迎进屋中。
老人给他做了晚餐,用过餐后安顿停当,正要入睡的时候,忽然轻飘飘地走进来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
姑娘动作轻浮,与秀才攀谈了几句便动起手脚来,秀才心慌意乱不知所措。情急之中他双手合十,口中连连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这时,姑娘说道:“修了道,信了教,不羞不臊就了悟。”说完,就离开了。
第二天清晨,秀才一觉醒来,发觉自己头枕石头,躺在白杨树林中,昨晚入住的宅院和白头老翁,还有貌美的姑娘都消失不见了。
秀才起身继续前行,途中遇到一位僧人,他将昨晚故事告诉僧人。
僧人回他说,你昨晚遇到的漂亮姑娘,就是梵仙山的狐仙,她是在指点你,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慌张,一定要沉着稳健。
后来秀才返乡,次年科举考试一举夺魁,后来官运亨通,更成为一代贤臣。
读者们,关于“五台山梵仙寺的传说”,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