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肖 > 生肖鸡

雍和宫法物流通处(雍和宫法物流通处官网)

时间:2024-02-06 23:25:09 作者:追梦抓梦 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大量年轻人涌入寺庙:烧香拜佛成新型解压大法,一串手链卖890元

不知从何时起,寺庙被年轻人挤爆了,他们成了给寺庙上香的主力。

北京雍和宫限流了,杭州灵隐寺的十八籽手串限购了,西安广仁寺门口排起了一公里长的队伍......

据携程数据显示,自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的售票增长了310%,2月以来预定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据了50%。

工作、学习、各种琐事使人疲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一场“佛系”出游。

“攒功德”再也不止于电子木鱼和电子佛珠了。

如果抛开宗教和信仰的话题,那么这些年轻人去寺庙的行为,又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现实性问题呢?

烧香拜佛成了年轻人的解压大法

今年,刮起了一阵“寺庙游”的大风,年轻人从去游乐园变成了去“XX寺”。

据数据统计,2019年“寺庙”一词在社交平台上还处于泛泛之谈,4年过后,搜索量竟增加了368倍。

今年从1月1日至3月16日,“寺庙”的搜索指数又同比增长了586.81%。

大家好像都找到了在世俗红尘和禅意之间的平衡点——入寺拜佛。

以前去寺庙烧香的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不知从何时起,寺庙成了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其中,在三次元里对寺庙疯狂心动。

正如网红界存在的流量壁垒,寺庙道观也在遵循“人间热度”的法则。

尤其到了考研季、保研季、考公季,寺庙里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关于拜佛,有个特别有意思的说法,说是把香举过头顶、弯腰90度,报给佛祖姓名和身份证号,它就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你。

网络上有一份“寺庙热度榜单”,可以看到灵隐寺、鸡鸣寺、雍和宫稳坐前三。

有前线香客说,早上五六点钟就有人在寺庙门前排队了,“寺庙游”的大火,人多到菩萨们24小时全天无休。

哪怕严格保持996的工作制度,恐怕也很难处理完漫天的祈福心愿。

曾经人人不屑的烧香拜佛,如今来了个大反转,成了年轻人最流行的解压大法。

除了北京的雍和宫之外,原本香火稀少的卧佛寺也因为其名称与“offer(录取通知)”谐音而瞬间爆火,成为了一心想要“上岸”的年轻人争相拜访的打卡胜地。

从去年开始,考研人数直线上升,单是报名人数就达到了457万,比2021年增长了80万。

为了脱离“加班制”,考研成了实打实的“铁饭碗”。

计算机专业的李新宇,就是在向成功保研的学姐讨教经验时得知这座寺庙的:“卧佛寺很灵的,可以去试试”。

于是他带着3个室友起了个大早,来了场说走就走的寺庙游。

在去之前他还在网上查了拜佛攻略,又向父母请教了一番。“我妈说遇佛就要拜,别瞧不起谁,不能只朝一个佛祖磕头上香”。

于是他按照学来的规矩,虔诚的从寺庙的左侧小门进入,就连侧面的尊者像都没有落下。

保研成功后,他又回去拜了拜,说是为了还愿,还给佛像上了一盏粉红色的莲花灯。

和李新宇一样,那些前来卧佛寺祈福的人也都怀揣着对学业或事业的期望,有些人甚至在祈福条上满满地写下了“offer”一词,并将祈福条挂在了架子上等待祈愿实现。

当然,除了学业和事业外,大家还“别有所求”,但至于求的是什么,从雍和宫的手串里便能一窥究竟。

财神爷前跪满了人,姻缘庙前无人问津。

张萌萌自幼接触佛教,每周去寺庙烧香祈福成了她的“家常便饭”,自大学起她就开始替人在各种名寺古刹代请“法物”。

一些高颜值手链常常买断货,有时去好几次都不一定能买到,美貌、稀缺、再加上美好的寓意,俘获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心。

2018年之前,张萌萌的客户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几年28-35岁的客户开始增多,几乎都是为了事业而找她帮忙的。

疫情过后的这两年,年轻的客户反而占据了大多数,几乎都是二十岁出头,有些才十几岁,以女生为主。

年纪比较大的阿姨,或许都在祈祷家人平安健康,年纪小的女孩就不同了,“她们祈福是为了感情,每天都在纠结哪个男人爱不爱她”。

但这两年,情况完全翻了过来,70%的年轻人都在为事业祈福:“大家都在想着怎么挣钱,这个现象尤为明显”。

其中468条购买消息中,有47%都选择了“多金如意”款手链,相比起被真命天子、梦中少女看到,他们更希望和“财神爷”捆绑在一起。

还有30.3%的人选择了十全十美款的五行多宝和金刚杵手串,钱也要、姻缘也要、健康也不能少。

只有2.1%的人选择了来一场浪漫的邂逅。

这说明比起另一半,人们更在乎人生的后一半,比起有个伴,大家更希望有所成就。

所有寺庙中,卖的最火爆的当属北京雍和宫里的“香灰瓷和香灰琉璃手串”,据说它是本寺香炉里的香灰制成的。

单是这一点,就足够吸睛了。

一位去雍和宫拜佛的人分享了买手串的艰难历程:

“人多的根本挤不到玻璃柜台前,跟店员交流全靠吼,想买哪一款先,拿着票付完钱后取手链,等拿到手链挤出来后都快窒息了”。

每当雍和宫法物流通处推出新品,无论是香灰瓷、香灰琉璃的基础款式,还是马卡龙系列、半塘琉璃系列,都能引发一股购买热潮。

对他们来说,排个长队去拜佛,在从法物流通处买个“宝贝”,等大师开个光,一整套许愿流程才算完美落幕。

有人说其实在买的过程中,心里也是矛盾的,明明知道它只是一件物品,被赋予了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依然愿意为它花钱、愿意排队为它开光。

去不了雍和宫的人也不用丧气,在“寺庙游”大风掀起后,全国各大寺庙的法物好像都“内卷”了起来。

虽然那一个个手链、手串、小指捻都很精致,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但在张萌萌看来,每个订单的背后都藏着一份难以言说的“焦虑感”。

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迫切的需要一个心理支柱,需要一份被保佑着的安全感。

有些人从寺庙回来就分手了,可一点失落的感觉都没有,还觉得是佛祖帮了他,或许是“遇人不淑”呢?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年轻人选择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年轻人选择了求佛。

更奇特的现象是:财神爷前跪满了人,姻缘庙前无人问津。

对于一心求职或者求一张“offer”的人来说,爱情却成了“别来沾边”式的存在。

所以想知道当下年轻人最需要的是什么,看一看他们买手串的款式、转一转寺庙便一眼得知。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就在网上查了查一些“法物”的价格,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法物”的价格

从美观又实用的手链、事事如意小柿子吊坠,到带着美好寓意的香囊、护身符,价格在五六百元不等。

便宜点的十几块钱就能买到,鸡鸣寺的手写祝福只需0.1元,但满200元才能包邮。

去年8月,天气非常燥热,早上6点多灵隐寺门前就站满了人,只为求购一串“十八籽”。

“十八籽”是将18颗不同的菩提子串成佛珠,曾经因为热度过高,导致灵隐寺不再出售。

它并没有固定的搭配方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随意组合。

十八代表着永驻世间护持正法的十八罗汉,但由于很难买到,所以原价50元左右的手串被代购炒到了200-300元不等。

据说它要小心翼翼的戴在左手,三天不能沾水。

在北京,雍和宫的手串已经和全聚德、稻香村并称为“北京三大特产”,雍和宫的线上商城出售的商品大概在200-500元不等。

鸡鸣寺的手串卖的最火爆的就是白玉菩提·莲花款,88块钱一串,但是已经卖没了,想请也请不到了。

有人花25元买了门票,最后买了一串890元的绿幽灵手链,便结束了这场“佛系”出游。

他们不会仔细的研究每一个景点,也不在乎周围的自然风景,但是在买手串上,却没少下功夫。

从颜色、材质,到花纹、形状,都有着不同的讲究,看来这的确是门“大学问”。

比如说,黑色代表财神爷的“化身”,象征着财源滚滚,粉色代表着平安,蓝色代表着健康,红色代表着姻缘等等。

如果都想要,可以选购马卡龙色,什么颜色都有,什么愿望都能“满足”。

就连手串上的珠子,在“信男信女”的眼中都有讲究。

比如一颗珠子代表“一帆风顺,一生好运”,3颗珠子代表“佛、法、僧三宝”,108颗珠子代表“消除108种烦恼”......

有些人对“法物”爱的死去活来,却被工作困扰着没法去买的,还会找人帮忙“代请”。

之前我们说的香灰琉璃珠原价在200—300元,但代购价最高的已经达到了1080元。

看来相比起“寺庙”,人们更爱的是“好运”。

有位网友说:“2000元的项链我想都不敢想,2000元佛珠串我想都不用想,直接拿下”。

其实大家也知道,无论烧香拜佛也好、还是买佛珠也罢,都是些迷信的作为。

但在这“卷”到不行的社会里,人们太需要一针安慰剂了。

香炉里的香灰隐藏了太多年轻人的焦虑,一颗颗开了光的佛珠里包含了太多的心酸往事,这些承载着希望的实体,不过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而已。

对于年轻人来说,寺庙就像是“乌托邦”般的存在。

坐落于山上的寺庙清幽宁静,坐落于闹市中的寺庙又有一种大隐于市的感觉。

庙里的僧人步伐轻盈、作息规律,踏进庙宇的那一刻,仿佛闯入了一个结界之中。

结界外是KPI和加班,结界内是安宁和慈悲。

寺庙给人的感觉的确是轻松的,小乐为了找寻内心的净土,带着一头刚漂完的蓝色头发去了里面做义工。

谁知还没两天就受不了了,山上的蚊子实在太多了,母亲偷偷给她送了风油精和蚊帐才勉强撑过了一个暑假。

作为一名义工,她的日常工作就是负责打扫观音殿的卫生。每天早上8点,她会准时开门,先扫地、再拖地,然后等待信众前来上供。

瓜果、饼干还在她的认知范围内,有次来了对老夫妻,拎了满满的一袋鸡鸭鱼肉,虽然淳朴,但又缺乏一些佛教常识。

真是可敬又可悲。

待了一段时间后,那些让小乐悲伤的事情也没能化解,不过寺庙里的夏天很凉快,她没事就去看看水缸里养的荷花、拍拍天上的浮云,的确发现自己有了些变化。

“那是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轻松又舒适,心仿佛沉下来了,也渐渐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了”。

最终拯救她的,还是她自己。

前几年,有个词特别火,叫做“佛媛”,说的就是那些长相漂亮的“爱佛”姑娘。

她们往往穿着汉服、带着佛珠,看起来像是跟佛有缘的人,其实对真正的佛教一概不知,只是为了拍照打卡。

而在小乐的眼中,寺庙是用来“修心”的,抛去那些迷信的说辞不讲,这个地方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即便不信也没关系,至少要学会尊重。

身处清幽的寺庙里,心里想着的无非还是红尘俗世,寺庙这种地方听起来无欲无求,但实际上它承载着外界最多的欲望......

(人物昵称均为代名,图片仅为参考图片)

上岸前先上香,雍和宫承载着太多年轻人的焦虑

近年来,北京雍和宫、杭州灵隐寺、南京鸡鸣寺等知名宗教圣地总是人山人海,一水的年轻面孔在虔诚地求神拜佛。这届年轻人搞起封建迷信来是认真的,选寺庙、遵守禁忌、请法物、还愿,搞笑中带着超乎寻常的真诚。为什么年轻人对与自己所学知识明显矛盾的迷信行为如此热衷呢?他们到底出于什么心理要坚持早起上香呢?

作者 | maleficent(文化产业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考研、考公、考编、考四六级的日期进入倒计时,继微博转锦鲤、考试挂柯南后,当代年轻人又奔赴上了寺庙礼佛的道路。或许是赛博空间的祈愿终究不够虔诚,在经历一系列生活的打击后,他们这一次选择放下身段,亲自在佛像面前合掌、鞠躬、跪拜。

香火旺盛的寺庙,虔诚的年轻人

要数这两年礼佛青年们的头号玄学阵地,北京的雍和宫是当仁不让的第一。

一出地铁二号线雍和宫站的门口,空气中就传来浓烈的燃香气息。

雍和宫早上九点钟开门,八点门外就挤满了前来抢头香的信众,其中不乏穿着精致的年轻人,上万的名牌包包被用来装寺庙门前免费发放的佛香,闪烁着皮质光泽的新裤子与佛像前被跪拜到漏棉的垫子相映成趣。

一张张年轻时尚的面孔,哪哪看起来都与佛寺古朴的气息不搭,但偏偏这群人格外严谨、讲究颇多,花钱十分大方,虔诚的心天地可鉴。

具体说来,他们的虔诚展现在四个拜佛步骤当中:选寺庙、遵规矩、请法物、还愿。

步骤1:选择合适的寺庙

在寺庙的选择上,年轻人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诞生了两位皇帝的雍和宫灵验在财运和事业,其次才是学业。事业停滞不前就去雍和宫走走,去去晦气。杭州的红螺寺、法喜寺主管姻缘,在这里许下脱单的愿望才是真正的“专业对口”。北京植物园内的卧佛寺是正在找工作的学生专属,因为它与“offer”谐音,求工作灵验得很。

△下次建议用中文写

步骤2:严格遵守规矩

选好寺庙只是成功的开始,还需遵守好各种规矩,按照流程将每一步做好。寻常点的规矩,譬如女士迈左脚,男士迈右脚,礼佛时不能披头散发......这些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表达虔诚的愿望了。

“见到佛就要拜,侧面的尊者像都不能放过”

“香要一次性点燃,不能自己用打火机点燃”

“许愿要默念某某菩萨吉祥,报上自己的名字、地址,告知所求内容,还愿物品”

更详细一点的版本,要求许愿者报上身份证号,方便佛祖精准定位。

步骤3:请回法物

挨个上完香还不算真正的完成许愿,再请回一些开过光的法物才算不虚此行。

雍和宫的法物流通处永远熙熙攘攘,香灰琉璃手串成为热卖产品,大珠子380元一串,小的390元一串,仍然供不应求。

△香灰琉璃手串价目表

坐落在普陀山的普济寺则把文创玩出了花来,御守、琉璃手串、祈福香囊等各自工艺品涵盖了姻缘、学业、健康、时运等多个领域,而最出名还是它们家的御守,其中最为灵验的红色祈福御守铺满了整整三面墙。

灵隐寺拥有的网红法物是——“十八籽佛珠手串”,此物不是在断货就是在断货的路上。要想请回家还得起早来碰运气,如此火爆的场面导致假货一度在网络上泛滥。

△每颗不同的珠子有不同的寓意

而最新潮的寺庙当属鸡鸣寺,顺应热点推出的小柿子福果俘获了祈求“事事如意”的年轻人,国庆期间,线下门店每日500个的小柿子需要排队抢,线上商店也需要等待预售。

步骤4:及时还愿

如果梦想成真,还得及时还愿。在初一十五的日子,按照与佛祖的约定,带着单数的香、水果、酥油烛、糖果或者茶叶包,再一次挨个上香叩拜,在心中默念自己的姓名,详细告知佛祖“今天来还什么愿”,这样一整套的拜佛流程才算是完成了。

成为网红的寺庙,焦虑的年轻人

从法物代购的客户群体里可以看到,2018年之前,前来代请寺庙法物的都是上了年纪的阿姨们,她们大都来祈求家人健康平安,偶尔有年轻的女生来,也只是想要情感顺遂,而这两年来,小时候不愿祭祖拜神的年轻人成了寺庙的主力军,爱情也成了人们祈求最少的愿望,求事业和学业变成了主流。

△左1是求前程,中间和右1是求爱情

为什么年轻人突然对原本不相信的神佛倾注真心?这一颠覆性变化的背后是媒介的推波助澜和年轻人深深的焦虑感。

寺庙成为网红圣地

继野餐和露营热之后,去拜佛被各平台的博主吹捧为新型休闲方式。

宁静的古刹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有的大型寺庙依山傍水,随形依势构建庭院,在这可以一次性完成爬山、玩水、赏月、听梵音松涛、吃斋饭等多项旅游项目,在游玩的同时还能许个愿,多拜拜总是不会有错的。

另一方面,佛寺的红墙黄瓦色彩鲜明,青烟袅袅再填神秘感,出片率极高,配上修图软件的模版,摘抄几句诸如“自在法喜”“红绸祈愿皆是空山心亦静”的佛言佛语,清幽的气质一下拿捏,和朋友圈里其他心浮气躁的“妖艳贱货”完全不一样,妥妥的高赞爆款。

年轻人渴望确定性答案

一方面,未知的神明力量在不确定的社会下,满足了年轻人对确定性的渴望。

动辄封校上网课的大学生活、万里挑一的考研考公路、大厂接连的毕业潮......持续性的就业寒冬和随时变动的明天,稳定成为稀缺资源,这使年轻人陷入普遍性的迷茫状态,他们在躺平和内卷的反复横跳中企图抓住一点什么,而神佛就是这根精神的“浮木”。

同时,佛寺这一特殊的空间给予了人们治好“精神内耗”的可能。

缭绕的香火气息、气势恢弘的宫殿、苍老的树木等,这些佛寺特有的景象共同营造出一个现代文明之外的场景,在这里众生平等,一颗虔诚的心能发挥作用。尽管佛祖并不能张口说话,也不会有高僧来指点迷津,但拥有最多欲望与困惑的年轻人可以寻求到无差别的接纳和祝福,让焦虑中的他们获得了疗愈。

另一方面,年轻人拜佛不仅仅是获得心灵的慰藉,他们与佛祖对话、许愿的过程,也是在叩问自己,向内寻找问题的答案,继而为自己指明方向。

当下不少年轻人囿于生活节奏,不断地在迷茫中奔跑着,没有机会思考自身的困境,而寺庙构建了这一个场所,通过抛出佛祖这枚决定命运的“硬币”,他们摆脱了自我怀疑、否定的情绪,拥有了作出抉择、放下执念的勇气,然后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将精力放在可控的事情上,完成与自我的和解。

在一定程度上,年轻人拜佛其实是在用这一仪式性行为肯定自己。

永恒的寺庙,流动的信众

其实除了拜佛,近年来年轻人没少搞封建迷信,前有陶白白星座运势每周都会冲上热搜,其建议被年轻人奉为下一周生活的指导,后有MBTI人格测试风靡亚洲,成为和血型一样重要的相亲标准。转锦鲤、转钮祜禄氏甄嬛、换金钱豹的头像来祈求暴富等祈福方式隔一阵子就会上新玩法,转战寺庙不过是这些“电子巫术”的加强线下版。

聪明的现代人为什么识破迷信行为的谬误后,还会继续对这些无望之事怀抱希望呢?

其实,年轻人未必愿意相信自己是在重蹈覆辙地表演滑稽的动作、念叨不起作用的庄严话语。

首先,迷信行为的谬误并不容易被识破,失败也不明显,许愿产生的结果多半会在隔了或长或短的时间之后真的产生出来。如果失败了,也会有很多方式将这个灵验的神话继续下去,求姻缘反而分手了是认清错误,修正姻缘;刚出寺庙就摔一跤,是挡了大灾;请法物却被骗是积累功德了。

△热评一位说的是:“应该是替你挡了大灾”

与此同时,神佛保佑的安慰剂效应会激发人实现愿望的自信,而偶然的愿望实现会再次加强寺庙的灵验性,形成良性循环。

△明星白敬亭脱单后,网友纷纷求买他的同款桃花手串

其次,迷信行为经过发展,早已穿上了科学的外衣,带有很大的迷惑性。佛学和科学关系问题的讨论在清末就开始了,二者都起源于对世界的深入观察,在某些根本性规律上的洞察很可能达到殊途同归,比如佛教典籍中对太阳方位、昼夜、月之圆缺的解释与现代科学的发现呈现高度一致性。

如今寺庙中更是招揽了大批具备现代知识的人才,用心理学、物理学等武装佛学经典,加之念经、打坐、冥想等修行确实能起到净化人心等效果,于是,人们更加愿意相信拜佛能带来积极影响。

最后,人有强烈的追求因果关系的心理倾向,即使是一个错误的解释也能够消减人们心目中的不安全感。原始人用鬼神来解释未知现象,这种原始心理同样存在于现代人的思维中,进步的是这个时代,而不是原子化的个人,因此,永远会有人拜佛,越是不确定的时代,越是科学无法改变之处,人们越是需要神佛的保佑。

结语

面对这个变动加速的时代,或许偶然求神拜佛一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不是消极的摆烂,而是寻找答案的另一种方式。抽取出一只上上签、请回一串求事业的手串,都是试图为未来锚定一个稳定的点,尽管这种创造出来的链接是年轻人的一厢情愿,也许它并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但至少在踏入寺庙的这一刻,佛普度众生的宏愿慰藉到了焦虑的年轻人。

尽管这种祝福很廉价也很无力,但还是要祝愿各位可以心想事成,不信神佛。

买琉璃手串、喝“慈杯”咖啡,寺庙经济“火得莫名其妙”

雍和宫,一位女孩在祈福。(视觉中国/图)

丢丢在杭州生活了七八年,平均每三个月就会去一次寺庙,最常去的是灵隐寺。丢丢观察到,以往去灵隐寺的游客多是中老年人,今年以来,年轻人反倒成了主流。

2023年5月,去哪儿旅行和小红书联合发布的《五一旅行趋势报告》显示,寺庙游的相关门票预订增长超11倍,雍和宫位列推荐榜单Top1。此前,携程数据显示,2月以来,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消费者中,90后、00后占比近一半。

多位寺庙游客告诉南方周末,前往寺庙是因为“最近很火”“很好看”“很出片”。寺庙的文艺气息与悠悠禅意满足了年轻人打卡拍照的社交需求,上香祈福、献花礼佛也让年轻人有了一种精神寄托。

寺庙出行热,并非年轻人的“一厢情愿”,而是寺庙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当下的寺庙,不再仅是烧香拜佛祈福之地,而是融合了图书馆、文创店、咖啡店、禅修室,甚至是心理咨询室等的多元文化空间。寺庙经济火热,它带来了怎样的盈利情况和经营模式的改变?南方周末询问了多家寺庙,但师父或义工均避开了此类话题,也有师父表示自己并不清楚。

诺那塔院位于庐山,该院的监院传化法师告诉南方周末,寺庙需要自养自足,无论是寺庙的修建维护、研修活动,还是水电费等日常开销,都需要自行出资,寺庙需要资金,自然会有一些自养的活动,“只要不违背佛法教义,都是合理的”。

香灰琉璃,一串难求

寺庙旅游热下,文创产品和法物供不应求。灵隐寺的十八子手串、雍和宫的香灰琉璃手串、财神庙的母钱等法物成为在年轻人中流行的爆款单品。

其中最出圈的是雍和宫手串。五一期间,雍和宫发布公告称预约接待2万人,4月29日预约数据显示,5月3日前的门票全部约满。在小红书上,话题#雍和宫手串#有1.4亿的浏览量,包含款式介绍、购买流程和心得分享、代请代购等各类笔记数万篇。

“代请”主要指为无法到寺庙现场的人请手串、挂坠等法物。北京人大磊就是专跑雍和宫的“代请”。他此前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十多年,但因长期伏案,身体欠佳,选择了离职。2022年夏天,灵隐寺十八子手串登上热搜,引起了大磊的注意,他从9月开始做起了雍和宫法物代请业务。

大磊主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接单,除了代请法物外,如果客户有要求,他也会帮忙请愿、还愿、供灯上香。接单费在每件法物的官方价格上加价30元至50元不等,其中包含了雍和宫门票和顺丰的快递费。每天九点左右,大磊会来到雍和宫法物流通处排队,雍和宫设有三处法物流通处,处处人满为患,排队时长约2-3小时,逢周末和节假日则更长。请完法物后,要前往开光室请师父开光。

下午三四点从雍和宫出来,大磊马上回去清点发货。在采访过程中,他时刻关注着手机,生怕遗漏客户消息。对于大磊而言,这半年的生意显然要好于去年,最多的一天请了三四十串,他还积累了近两成的回头客,其中有一位客户每半个月就会找他帮忙请新款手串。

和大磊一个人跑前跑后不同,王昶俊拥有自己的直播电商运营团队,跑现场请法物、主播讲解、直播运营,分工明确。赶在寺庙经济的风口,也出于对藏传佛教文化的喜爱,王昶俊和同事们在2个月前才将直播产品换成了雍和宫的手串,每天直播四五个小时,成交量最好的一天有一百多单。

雍和宫的手串普遍在200元以上,分为300-500元、800-900元和1000元以上不同档位。

雍和宫手串中的爆款,当属香灰琉璃系列,基础款380元。这一系列掺有该寺香炉里的香灰制成,共有五款颜色,代表不同寓意,每逢初一和十五不对外出售。王昶俊向南方周末介绍,来找他代请香灰琉璃的客户中,多是求健康、事业和学业,顺带求个财运。

“客户一般会问一嘴手串的寓意,但主要还是看颜值。”大磊说,“他们最近的新品无论是颜色,还是外观设计,确实好看,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雍和宫在不断优化手串、挂饰、戒指等法物的款式和颜色。南方周末从法物流通处的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当前珠串的款式有近千种,雍和宫会不定期地开新品会,选中的新品将陆续推出,旧款手串也不会下架。

雍和宫的手串,在大磊看来是北京“新特产”,雍和宫则成了北京“新地标”。他的一位前同事在拜见丈母娘前,请了8条雍和宫的手串带过去。在法物流通处,大磊也常能碰到来替全家人请法物的外地游客。

随着雍和宫手串的出圈,以“官方授权”为由头的直播电商和淘宝店铺纷纷开设,也有不少“代请”浑水摸鱼,出售的法物质量良莠不齐。南方周末在和淘宝商家沟通时发现,大部分商家无法提供小票和电子。也有网友称,网购来的法物与官方商品外观严重不符。

雍和宫在2023年1月发布公告称,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和个人以任何形式销售、代售雍和宫门票及法物流通专营商品。

南方周末从雍和宫法物流通处获悉,他们现在逐步对以“官方授权”为噱头出售法物流通专营商品的个人和商铺提起法律诉讼。此外,在法物流通处购买的商品均能开具小票和电子。

在广州,位于北京路商业闹市区的大佛寺,也是年轻人爱去的打卡点。大佛寺最外侧的普觉楼在2016年复建落成,地上七层、地下两层,会在每晚7点准时亮灯,由于外形与动画片《千与千寻》中的汤屋相似,被网友称为“现实版千与千寻”。

大佛寺法物流通处的许多香囊挂饰等文创产品来自善语堂,这是一家福建泉州的公司。该公司向南方周末介绍,他们与大佛寺有签约,两公里内不可以再有其他的同款加盟,他们公司负责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再与寺庙合作。

善语堂也有自己的淘宝、小红书账号。同款商品,法物流通处会在善语堂淘宝店铺的价格上加价5元至20元不等。如大佛寺线上法物流通处热销品“小柿子香囊”售价38元,善语堂淘宝店铺为24元。

美式叫涤烦,拿铁叫停雪

自由职业者Echo在4月初报名了径山寺的周末义工,她的工作是在寺庙的咖啡店“妙喜轩”里做咖啡,正式上岗前有简单的培训。“这是个时尚的工作,上午下午各两小时,听着轻松,但其实蛮累的,需要不停重复一个动作,但能让人专注。”Echo告诉南方周末。

径山寺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的径山顶上,也是径山茶的发源地。南方周末从径山寺了解到,妙喜轩建立于2020年,最初主营茶饮,2022年7月推出咖啡饮品。“因为现在年轻人都不太喜欢茶类的饮品,想让他们来寺院有比较好的体验,也多多吸引年轻人吧。”径山寺的工作人员说。

妙喜轩除了禅茶、咖啡外,还有冰激凌、素食点心、奶茶饮品等受年轻人喜欢的餐点。Echo介绍,由于在山上,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客流量会少一些,但在周末,等一杯妙喜轩的咖啡,也需要四十多分钟。咖啡,是寺庙经济的一大热点。以2022年出圈的“慈杯咖啡”为例,地处杭州永福寺正门一侧,法物流通处旁。门店装修充满禅意,木质门窗配上红墙黄瓦,美式叫涤烦,拿铁叫停雪,焦糖玛奇朵称为墨白,近期推出的咖啡盲盒名为“随缘”,即在柜台的盒子内抽签,不论品类,一律30元。每个杯子都贴有标语,揭开杯子上的福印后还有随机祝福语。

打开大众点评,在杭州寺庙集中的灵隐/白乐桥一带,寺庙咖啡有十多家,如靠近财神庙的财缘咖啡、永福寺门外的慈杯咖啡、灵隐景区周边的囍德咖啡、法喜寺的沐欢喜咖啡等。

但并非每家寺庙咖啡都是寺庙自营,南方周末了解到,囍德咖啡就是一家直营店,在天台国清寺、普陀山普济寺、安徽九华山等地均有店铺,他们通过与寺庙或景区合作,入驻开店。

针对网上关于永福寺的“慈杯咖啡”是连锁店的传闻,南方周末从永福寺处获悉,慈杯咖啡由永福寺自营,但咖啡店内的员工并非寺院内的师父,而是面向社会招聘的全职员工,目前也不考虑对外合作。

与其重名,拥有多家“慈杯咖啡”店铺的运营者是慈杯咖啡(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10月,注册时间比永福寺慈杯咖啡晚一个月,现已注册“慈杯”相关商标20个。接听公司电话的是一位义工,他介绍,“希望通过咖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寺庙。”近期,该咖啡店已经开到了南京的商业广场里。

大佛寺的活动包括点茶、瑜伽、英语、法语和动漫。(该寺义工招募报名表/图)

“平静”“专注”和“放松”

在广州的大佛寺,也有禅修营。一位学员对南方周末介绍,她之前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后来很多公司都裁员了,她的项目也因为经营不善,整个广州分公司都关掉了。“因为最近在待业,就会想很多,会焦虑。”

为了缓解焦虑,她看了很多心灵疗愈的书,练习冥想,后来看到小红书上大佛寺在招义工和禅修营学员,她就来了。

不同于一般寺庙的义工,大佛寺的义工分为动画组、音乐组、外语组和传媒组等类别。其中传媒组的义工需要负责公众号、直播和新媒体运营以及现场活动摄影。在小红书上,有大量义工发布的关于大佛寺禅茶室活动的记录。动画组的人则负责表情包和二次元作品的产出,现已设计出两套以大佛寺明奉法师为原型的表情包。

“二十几岁的年纪都是压力比较大的,容易焦虑,想很多,不知道找谁说,不知道怎么办,可烦了。”没有一份符合家人期望的“体制内的正经工作”,还有两段不太好的感情经历,山东女孩王涵带着求职的焦灼、对亲密关系的困惑,乘车8小时,上了山,来到了诺那塔院。

诺那塔院位于庐山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内,在庐山北高峰小天池之巅。从2001年起,每年会定期面向社会青年举办免费公益性的清净禅修活动,一般每年举行4期,每期5天,食宿都在塔院里。

诺那塔院监院传化法师向南方周末介绍,诺那塔院从2001年起通过网络宣传招生,从天涯社区、百度贴吧再到后来的微信公众号,但仅能在小范围内引起注意,报名人数不多。

2020年,一条由禅修营学员发布的关于诺那塔院禅修营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出圈。传化法师形容那次出圈,“火得莫名其妙”。

诺那塔院在互联网平台收获大量关注的同时,来报名禅修营的人也越来越多。清净禅修开始每月固定举办3期,但仍有许多报名不成功的人。“今年以来,基本上每期活动都有五六百人报名,但是寺院资源有限,我们只能录取50人左右,录取比例大概1:10。”传化法师告诉南方周末。

像王涵一样的年轻人,诺那塔院有许多,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带着各种困惑,从全国各地赶来。其中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最多,女性偏多。“年轻人还是年轻人,本质上的变化是不大的,满怀理想但又充满迷茫。”传化法师说。

由于报名人数过多,诺那塔院的经费和人力都有限,早前免费送的禅修服不得已变为多次反复利用,在保障学员体验的情况下,删减并简化了一些繁杂的禅修活动。

诺那塔院的资金来源除了依靠普通信众的供养,还有2023年正式创办的自养项目,包括咖啡馆、文创产品和传统服饰。传化法师说,“最主要的还是做好禅修营,不能因为当下缺钱,就专门思考怎么搞钱,这样就本末倒置了,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获得大众认可,钱也就来了。”

在寺院的日子,早5:30起床,6点开始早香课,7点早斋,每天诵经、抄经、出坡(打扫卫生)、敲钟……晚9:30休息。多位前往诺那塔院禅修的学员告诉南方周末,在山上明显感到“平静”“专注”和“放松”。

王涵说,如果有机会,她还会再回到山上,诺那塔院对她而言像是另一个家。“塔院包容你、收纳你,师父和师兄们都很亲切,感觉像是有了退路,哪怕没有工作,哪怕要去流浪,至少有一个地方你是可以去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丢丢、Echo为化名。)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贾梦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