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植物风水

华清村(华清村有多少人口)

时间:2023-12-30 18:39:06 作者:一夜奈良山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新进展!揭惠铁路华清村特大桥首墩已完成浇筑

近日,中铁一局揭惠铁路2标华清村特大桥首墩(9号墩)顺利完成浇筑,正式拉开了铺架关键通道上下部结构施工的序幕,为标段内后续桥梁墩柱施工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样本。

据了解,华清村特大桥位于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全长1286.285米,两处分别上跨718乡道及718乡道支路,桥跨结构为简支梁。9号墩柱的顺利浇筑,为华清村特大桥和项目桥梁墩柱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铁一局承建的揭惠铁路站前工程2标正线21.279km,新建新亨联络线1.502公里,新建揭阳立折线1.565公里;桥梁9座,共计12.1979公里。目前,华清村特大桥等多个控制性工程桩基施工已拉开序幕,桥梁下部结构工程施工已陆续展开。

中铁一局表示,接下来,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持续开展“大干100天活动”,加速推进项目施工生产,确保项目建设按时间节点高效有序推进。

【记者】陈婷婷

【通讯员】曾小双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笋 香 菜 甜 华 清 村

作者:王伟华

本文来自尘世掠影

华清村的菜园一角

1.

揭阳市有三个村都叫华清村,两个在惠来县,一个在揭东区,我最喜欢去的是距离我家10公里的揭东区锡场镇华清村。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华清村是全国最大的自然村,揭阳市最大的行政村,全村有23000人口,5000多户,6000多亩耕地,15000亩山地。

华清村的山里头藏着大小三四个水库,水汪汪、明晃晃使整个山区都亮泽起来。开着汽车在水库的边沿行走,山路两旁,万竿修竹,森茂成林,负离子丰富的山风凉嗖嗖往车窗里灌,沁人肺腑。竹林下粗短尖头的竹笋争先恐后的从土里冒出来,胖娃娃一样可爱。这里的竹笋又肥又嫩、壳薄、肉厚、肉质细腻甜脆,味道清爽甘醇。每年端午节前后,我都会约上三五好友,专程到华清村的饭店去吃竹笋。

竹笋三味,食之都会成为回头客:

鹅掌、鹅翅煮竹笋,笋块甜甜的、脆脆的,鹅掌、鹅翅肥嫩而不腻,那是最鲜美的一道菜;

上汤焗笋丝,笋丝晶莹剔透,入口生香;

笋丝炒粿条,口感滑、嫩、脆、香甜。

当然笋块老鸭汤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竹笋1

竹笋2

2.

华清村交通十分便捷,206国道从村中间穿过,揭普高速锡场华清出入口在该村的西侧,刚刚建成的高铁揭阳站就在该村的东南侧。这么好的交通位置,就像一只大鸟生出了一双强健的翅膀,将欲振翼而飞。

华清村还是揭阳市著名的蔬菜种植基地,是粤东最大蔬菜批发市场玉和蔬菜批发市场的所在地。

有事没事,我都喜欢到华清村的菜园去,坐在田地头,观赏田园的风光,满地菜色青青,养眼养神,颇是一种享受。顺便向老农买点菜,现摘现买,鲜嫩水灵。菜农都是淳朴厚道人,在阳光照耀下的温暖地头,看他们劳作,听他们聊家常,心里也如同眼前的阳光一样轻松愉悦。

菜园一畦一畦,一坵一坵,一片一片,1500亩的蔬菜基地,在藤吊岭下、麒麟岩前星罗棋布的。山上的泉水,终年不断,细细长长的流下来,滋润着这片肥沃的田园。这白净的泉水化作眼前绿的、浅绿的、深绿的、靛青的菜色;化作白的花、紫的花、红的果、黄的果;化作翩飞的彩蝶、啼唱的小鸟;化作这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里的水土最适宜种蔬菜,这里出产的蔬菜稚嫩甘甜,富含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刚从田头摘下来的蔬菜,洗净了抹上沙拉酱,放到口里一嚼,香甜脆,一根筋丝也挑不到。这是西餐的吃法,中餐的做法如爆炒芥蓝、清煮菠菜、鱼头皇白菜、春菜煲……那菜味的鲜香就更为地道了。

华清村菜园一角2

又嫩又靓的青菜

3.

亮辉的菜园就在麒麟岭山脚下,他和妻子常年都在这块菜园子劳作:松土,整畦,下种,施肥,除草,收摘。菜园是他们一年的希望所在。

他在山坡旁筑了一间小屋,屋前挖了一个小坑,承接着脉脉的流泉,泉水常常满溢出去,再往低处流下,流进山下菜农的小坑,那水清清静静的,水草里有蝌蚪游动,水面有水黾在自在的滑行。

亮辉是60多岁的人,清瘦,田野的风染黑了他的肌肤。走进他的小屋,屋里堆着番薯、黄瓜、番茄、鸡蛋,还有农具和一张简朴的睡床。主人厚道好客,也适逢菜园里的活计刚刚做完,他扇亮了小炭炉,往冲罐里填上半把土山茶,泡出来的茶水酱油一样浓,那只粗糙的、长满硬茧的手端上茶先敬客人。我呷上一口,茶水太浓了,实在难咽,又碍于客情只好吞下去,瞬间,满口生香。

他告诉我:“在麒麟岭下种菜已有30多年了,虽苦虽累,也有乐处,种菜如绣花,精耕细作,下了功夫就有收成。天气好,菜的产量高,但目前肉贵菜贱,收入不是很高。”

我问他大约一年的纯收入是多少?

他抽了一口烟说:“我两夫妻时间精力都投在这菜园子里,一年纯收入也就三万左右元。”三万元不高,都是辛苦钱啊。

亮辉颇为知足的笑笑说:“熟里熟路了也不觉得辛苦,没有一块菜园子把弄把弄反而不习惯。现在种菜的人不是老头子就是老婆子,年轻人都不愿下地劳动,你赚钱赚的多,没有人耕种,看你吃什么?”

“你赚钱赚的多,没有人耕种,看你吃什么?”这话朴朴实实却又是硬道理,社会风气浮躁,但亮辉等菜农们却像麒麟岩上的巨石那样安然淡定,默默无闻地耕耘种作,清白诚实的做人,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了,岁月就真的静好了。

这些日子我常常在想:有饭有菜吃,平平安安过日子,不是应该知足了吗!

作者简介

作者

王伟华,省作协会员。愿以文会友,得其中之乐。

作者往期作品(点击阅读)

王伟华 | 似曾相识 朗读:心愿

王伟华 | 红管草·红蜻蜓·红鱼儿(外两篇) 朗读:许灵君

王伟华 | 情有独钟是番薯 朗读:胡晓伟

王伟华 | 《向晚的湖风》《那夜月光花》 朗读:木华清扬

尘世掠影编委会

顾 问:杨协亮

主 编:陈耿洪

副 主 编:洪 耿

审 稿 组:林文珊 管小薇 侯杰纯

许淑乔

编 辑 组:何桂珠 林夏冰 陈 苗

吴冰燕 黄丽娜

才 艺 组:方 霞 郑漫漫 林佳娜

编 委:黄锐锋 吴彦霆 许喜珠

这是尘世掠影的第1123篇原创作品,版权由作者和平台共享。投稿邮箱:2387362536@qq ,主编微信:2387362536,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未经授权,不欢迎其他公众号和媒体转发。

尘世掠影,一个有温度的平台

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尘世掠影

阅读 2684

在看68

写下你的留言

王伟华删除 3好几年前,我经常到基层调研,有机会到镇政府的食堂用餐,各地镇政府食堂都有一两样特色菜,让人食之不忘:仙桥镇政府食堂的鼠瓜烙嫩滑甜;玉湖登岗的淮山块色如凝脂、清甜、粉;空港的包口感特好;地都的海鲜特鲜;云路的炒菜饭;锡场埔田的笋丝,最好吃的就是埔田镇食堂的笋丝做得最好吃,笋丝色泽透明,味道非常鲜美。无论如何笋竹种植的规模、知名度等埔田是首屈一指的。我这样说,少妹应该放心了!回复王伟华删除 3谢谢平台今天对锡场.华清青睐有加,朗读者又是本群朗读大咖,让锡场.华清大音大象,腾飞于无限的时空里,作为锡场乡亲应该作辑大谢!高铁揭阳站坐落在锡场,这对于揭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着不小的作用,未来的华清村将会引起更多的瞩目。 我在本文着力赞美的是华清人的勤劳和淳朴,他们对土地田园的热爱。很多地方土地荒废,人变得越来越懒惰。对比之下,华清的菜农不是很可爱吗?但愿华清村的作者多多回视自己的故土,挖掘其亮点,你们写起来会比我好的。回复

以上留言被公众号精选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精选留言

尘世掠影(朋友)置顶 8感谢心愿老师为本期音频精彩配乐。顺兴烟茶酒 8我是华清人,家住高速口傍边。为作者老师点赞!荷叶(朋友) 5看到题目我第一时间点进来看看,王老师写得真好!从地理位置,全村概况,村貌选取,比我这个离家的华清人更熟稔啊! 特别是菜园的描绘,“坐在田地头,观赏田园的风光,满地菜色青青,养眼养神,颇是一种享受。顺便向老农买点菜,现摘现买,鲜嫩水灵。菜农都是淳朴厚道人,在阳光照耀下的温暖地头,看他们劳作,听他们聊家常,心里也如同眼前的阳光一样轻松愉悦。”既写实又优美,特别亲切! 冬凌老师的朗读专业大气,点赞 啥也不说了,点在看,转发!笑笑竹笋妹(朋友) 4我一直喜欢王伟华老师的作品,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有的是亲切和自然,这一篇也不例外。当然,看到标题,我觉得笋香应该还是埔田比较突出吧?结果,看到伟华老师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我就放心了,竹笋可是我们埔田的名片啊!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曲溪,云路,华清,也是有一些竹笋的。让我完全放松的是文章对华清村蔬菜种植的描写。不得不佩服伟华老师,他写水库,是为了突出这里的水清而足,华清与生俱来就是种植蔬菜的天然基地,甚至他写竹笋只是那么几小段文字带过,也是为了衬托蔬菜种植在华清村中的核心地位。作者的描写点面相结合,尤其是亮辉老师的菜园,不仅使内容更加具体,蒙太奇的特写镜头,画面感超强,也自然而然完成了由物到人的转变与升华。我尤其喜欢文字传递出来的这种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精神。这个社会,不缺鸡血,缺的就是慢下来,静下来。每每阅读王老师的作品,总觉得特别真实,真切,动人凯 4作为华清村人,必须为作者老师点赞王伟华删除 3好几年前,我经常到基层调研,有机会到镇政府的食堂用餐,各地镇政府食堂都有一两样特色菜,让人食之不忘:仙桥镇政府食堂的鼠瓜烙嫩滑甜;玉湖登岗的淮山块色如凝脂、清甜、粉;空港的包口感特好;地都的海鲜特鲜;云路的炒菜饭;锡场埔田的笋丝,最好吃的就是埔田镇食堂的笋丝做得最好吃,笋丝色泽透明,味道非常鲜美。无论如何笋竹种植的规模、知名度等埔田是首屈一指的。我这样说,少妹应该放心了!回复小美 3个人觉得写景写实比虚写难度大得多,且要写出特色更难,王老师用质朴的语言写出了特色,足见文字功底扎实,且文思更胜一筹。文思能成为语言的主宰,使文章于质朴中写出优美和特色,值得学习!王伟华删除 3谢谢平台今天对锡场.华清青睐有加,朗读者又是本群朗读大咖,让锡场.华清大音大象,腾飞于无限的时空里,作为锡场乡亲应该作辑大谢!高铁揭阳站坐落在锡场,这对于揭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着不小的作用,未来的华清村将会引起更多的瞩目。 我在本文着力赞美的是华清人的勤劳和淳朴,他们对土地田园的热爱。很多地方土地荒废,人变得越来越懒惰。对比之下,华清的菜农不是很可爱吗?但愿华清村的作者多多回视自己的故土,挖掘其亮点,你们写起来会比我好的。回复纯 2我自豪,我骄傲,我是华清人!心愿(朋友) 2随着冬凌的好声音在华清村已经“参观”了好几圈了,哈哈,真好,那里应有尽有,好看的风景还有那么多好吃的,听得俺直流口水。谁不说俺家乡好这句话在这里体现了~为作者的佳作点赞~为冬凌的辛苦诵读点赞!为陈苗的辛苦制作点赞~艾立起(朋友) 2这些日子我常常在想:有饭有菜吃,平平安安过日子,不是应该知足了吗!——疫情之中,这样想;更可贵的是,疫情过后还这样想。一个人这样想还不够,应该让更多的人都这样想。倘若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就可以减少许多麻烦。马!马!虎!虎! 1我是华清人,读后感 ~~华清村~~ 作者笔下华清村, 文明靓丽自缤纷。 村后麒麟甘泉涌, 东边高铁动车轮。 西边高速出入口, 底蕴深厚古村庄。 四季蔬菜油绿绿, 十色五光照祥云。 口感绝佳称竹笋, 鲜美脆甜美誉存。 游人至此满口赞, 热情好客传四方。 景点美食上电视, 百花齐放满乾坤。A.揭阳市远帆广告有限公司 1点赞文,健康是宝! 1每当听着杨冬凌那甜美的声音就痴迷在其中,冬凌老师在广播电视台的配音听到很多,很有特色给予点赞!郑锦程 1【文章写的好】 王老师心灵手巧,睿智过人,才华横溢,描绘出一幅伟大的社会主义美丽河山壮丽图景,表达了辛勤的劳动人民为建设新农村而努力拼搏的伟大精神。敏 1一定是深深爱着这片土地,才写出如此好文。读文,被深深吸引着,春菜煲还有笋丝炒粿,都是我的最爱。而那片菜园,“山上的泉水,终年不断,细细长长的流下来,滋润着这片肥沃的田园。这白净的泉水化作眼前绿的、浅绿的、深绿的、靛青的菜色;化作白的花、紫的花、红的果、黄的果;化作翩飞的彩蝶、啼唱的小鸟;化作这色彩斑斓的世界。”让人憧憬着,幻想着,热爱着。颇有鲁迅写儿时回忆的味道。简朴又真实。赞赞赞。DX(朋友) 12020的开场竟然是疫魔降临,闻着周围的消毒味道,我好像闻到的是硝烟味。特别是老人和小孩,他们更需要安抚情绪。走出社会的学生,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老师做得更好,为师真的很欣慰。美女是一枚献血志愿者,她也常常做义工,我时常仰望着她,她是我迷茫中的一盏灯!希望这些暖心的乡村故事得以传扬,为社会弘扬正能量。心愿老师纯净的音质听起来特别的舒服,如久旱逢甘霖般。昨天向王伟华老师请教一些写作技巧,没想到平台今天把我们的文章放在一起,又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谢谢主编,谢谢大家指导。艺铄 1品笋香,感受乡村新风貌。只有村民的辛劳种作,才能满足我们的日常三餐,生活才能安定。谦谦君子 1一个田园优美满地菜色的新农村,被昆凌老师朗读得如诗如画,实在太让人赏心悦目了流金岁月(朋友) 1王老师的文章就是与众不同!

惠来这些村主要是这些姓氏的祖先来创村的

惠声概述:我们惠来县的部分居民,在古代是古越族。经过了历代中原汉族移民不断南迁定居和长期的民族融合,古南越族已基本同化于汉族。

至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全县民户4120户,汉族4113户,居住于山区的畲民(畲族)仅6户,沿海疍(dan4)民(疍族)1户。

截至2017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惠来全县人口144.69万人。

惠来移民迁入的概况:

中原汉族移民进入惠来一带定居,可以追溯至隋唐以前。南宋及明代,是汉族移民大量迁入的高峰期,且大部分间接来自福建,被称为“福佬”。

1985年,在编写《惠来地名志》时,对全县241个行政村进行调查考证;建于北宋的村庄,全县仅剩5个,建于南宋的48个,建于元代的16个,建于明代的132个,建于清代的40个。其祖先,从中原地区直接迁入的数量不多,绝大多数是从福建莆田等地分派而来。建立于宋代的53个村中,确知居民来源的有30个,其中,从福建移入的就有22个。

大抵在明代设置惠来县之前,至1987年县内主要大姓氏族,已聚成固定的较大村落,如:周田、青坑的黄姓,狮石、凤镇、见龙头、新岱的林姓,东陇、惠城、东福、陇头的方姓,杭美、岐石等村的陈姓,览表、溪洋的吴姓,华清的卢姓,澳头的郑姓,华翁的翁姓,华谢的谢姓,凤镇的朱姓,孔美的唐姓,井尾的蔡姓,华湖的高姓等。

【1】宋代惠来县移民迁入情况

【华谢】北宋太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建村,居民来源:谢氏从潮安大滘乡来此定居,1986年人口1840人。

【岐石】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建村,居民来源:陈氏从福建莆田八角井脚来此与林姓为邻,1986年人口6000人。

【前汛】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建村,有一个叫傅雍理的人,从中原携家到此隐居。建炎元年(1127),陈氏先祖从南京流放至此,与傅姓卜居为邻,1986年人口1603人。

【钓石】北宋元祐六年(1091)建村,林姓从福建莆田移此定居,1986年人口5700人。

【古巷】北宋徽宗时建中靖国元年(1101-1125)建村,林氏从福建莆田东洋村移此置村,1986年人口1370人。

【赤洲】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建村,刘氏从福建到此创村,后来吴姓等陆续迁入,1986年人口3140人。

【陈陇】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建村,福建莆田人、海丰县令陈原父之后裔在此守墓,遂成村,1986年人口1365人。

【京陇】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建村,福建漳州东山官宦胡道夫避祸到此落籍,1986年人口10800人。

【华翁】南宋乾道二年(1166)建村,翁氏从揭阳分支来此创村,1986年人口2650人。

【山陇】南宋乾道四年(1168)建村,福建莆田陈原父之后裔在此创村,1986年人口3051人。

【览表】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建村,吴氏先祖从福建莆田迁惠来都创乌石村。是年从乌石村分支到此创村,1986年人口10360人。

【东福】南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建村,村地原为圩市,居郑、陈、张、何等姓。福建莆田方骥之的长子方孟全创坑东村。至明朝中期,全村为方姓,1986年人口4600人。

【陇头】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建村,方骥之创业于惠来都。其后,孙士梅派居于此,1986年人口5580人。

【东陇】南宋嘉定元年至十七年(1208-1224)建村,方麟之及吴氏从福建莆田到此定居,1986年人口4200人。

【溪洋】南宋嘉定元年至十七年(1208-1224)建村,吴振业从福建莆田到此定居,1986年人口4200人。

【凤镇】南宋嘉定元年至十七年(1208-1224)建村,林氏从福建莆田到此定居。淳祐年间(1241-1249),朱姓于村侧置居。后分为二片村,林姓居地称凤光,朱姓居地称凤红,1986年人口8588(其中凤光3450人)。

【后堀】南宋嘉定元年至十七年(1208-1224)建村,吴氏祖先从福建莆田迁入惠来都乌石村,十年分支置后堀村,1986年人口2820人。

【鲁阳】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建村,蔡氏从山东至此定居,1986年人口980人。

【华吴】南宋嘉定十年(1217)建村,吴氏从福建莆田迁入惠来都乌石村,是年从乌石村分支置华吴村,1986年人口1620人。

【新岱】南宋宝庆元年-绍定元年(1225-1228)建村,林姓从福建莆田到此创村。淳祐十二年(1252),李姓从普宁鲤湖来此聚居。今分新林、新李二片村,1986年人口5867人。

【前詹】南宋绍定元年-五年(1228-1232)建村,詹氏从饶平到此创村,1986年人口6570人。

【狮石】南宋嘉熙元年-四年(1237-1240)建村,林氏从福建莆田来此定居,1986年人口11810人。

【见龙头】南宋宝祐元年(1253)建村,原为方姓居地,称下陇头,后他徙。徽宗年间,福建莆田林氏移入先创古巷村,宝祐元年古巷分支至此居住,1986年人口4944人。

【鳌头】宋景定五年(1264)建村,潮安县汤头村王鳌安(曾在惠州任县令)至此创村,1986年人口1480人。

【周田】宋末咸淳元年至祥兴二年(1265-1279)建村,黄氏从澄海菊地到此置居,初称周山,后称周田。明隆庆年间,其子孙分派为前湖(即东前湖)、考山、下厝三个村,清康熙年间,又从前湖附近分里新村径口村,1986年人口13863人。

【千秋镇】宋末咸淳元年至祥兴二年(1265-1279)建村,古为集圩地。南宋末年,魏、杨二姓从福建漳浦到此创业,1986年人口1300。

【井美】宋末咸淳元年至祥兴二年(1265-1279)建村,蔡瑶裔知潮州“相此螺溪,择居立籍于此”,1986年人口2444人。

【竹湖】宋末咸淳元年至祥兴二年(1265-1279)建村,林氏从福建莆田到此定居,1986年人口1300人。

【2】元代惠来县移民迁入情况

【葛山】元至元十七年(1280)建村,河北省永清县史天泽第八子至此创村,1986年人口3208人。

【孔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建村,宋末,福建莆田进士唐瑶莆集乡兵千余,护送帝昰西逃。至闻鸡亭,战死于阵。其子干臣于元初率家定居闻鸡亭附近港子美,明代改孔子美,1986年人口2600人。

【邦山】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建村,唐瑶莆另一子分居凤山,后改称邦山,1986年人口2899人。

【头径】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前后)建村,林氏从福建莆田到此创村,而后,黄、陈诸姓迁入,1986年人口1013人。

【杭美】元延祐元年至七年(1314-1320)建村,陈氏从潮安鳌头村分支来靖海小泥澳仔落籍,至正年间(1360年前后),举族迁居今村,1986年人口6220人。

【黄岗】元泰定年间(1324-1328)建村,田氏从福建莆田到此创村,而后,方、林等姓迁入聚居,1986年人口/人。

【澳头】元天历二年(1329)建村,郑氏从海丰甲子迁入,1986年人口6130人。

【港寮】元元统二年(1334)建村,郑氏从潮阳神山村南移至此,1986年人口3560人。

【3】明代惠来县移民迁入情况

【楼内】洪武年间(1368-1398)建村,黄、周二姓先祖从福建乌龟乡来此定居,1986年人口2786人。

【头屯】洪武年间(1368-1398)建村,王姓从潮阳仙溪迁此创村,1986年人口2800人。

【白塔】洪武年间(1368-1398)建村,曾氏从揭阳白塔来此创村。弘治十六年(1503)陈姓迁入聚居,1986年人口760人。

【华清】洪武四年(1371)建村,卢氏从海丰(今陆丰)大塘来此定居,1986年人口9700人。

【后湖】洪武十六年(1383)建村,蔡氏从福建分化府牛巷至此创村,1986年人口1123人。

【象湖】永乐年间(1403-1424)建村,郑氏从潮阳神山迁入创村,1986年人口3150人。

【后吉】永乐年间(1403-1424)建村,郑氏从潮阳神山迁入创村,1986年人口2397人。

【崎岎】宣德年间(1426-1435)建村,冯氏从福建莆田至此定居,陈、林诸姓随后迁入,1986年人口1600人。

【池畔】宣德五年(1430)建村,黄姓从福建莆田来此创村,1986年人口1040人。

【华房】正统年间(1436-1449)建村,房氏从梅州大埔县迁入创村,1986年人口900人。

【院前老村(村头村)】正统年间(1436-1449)建村,詹氏从饶平来此创村,1986年人口390年。

【蛟边】天顺年间(1457-1464)建村,张氏从福建沙坝尾到此创村,1986年人口1931人。

【邦庄】天顺年间(1457-1464)建村,庄姓从普宁果陇迁入创村,1986年人口1250人。

【红湖】天顺年间(1457-1464)建村,许姓从潮阳胜前至此创村,1986年人口900人。

【涂田】成化年间(1465-1487)建村,周氏从福建莆田来此创村,1986年人口2387人。

【后池】成化年间(1465-1487)建村,程氏从福建安定至此创村,1986年人口563人。

【大旗】弘治年间(1488-1505)建村,简氏从福建永澄县韶阳村至此创村,1986年人口1200人。

【坑仔】弘治年间(1488-1505)建村,郑、蔡、林诸姓分别从潮阳梅花、福建莆田等地迁入聚居,1986年人口3000人。

【宫兜】弘治十六年(1503)建村,陈氏从福建莆田到此创村,1986年人口1310人。

【沟疏】正德年间(1506-1521)建村,吴氏从潮阳溪头到此定居,后林、陈诸姓相继迁入,1986年人口4348人。

【鸡岗】正德年间(1506-1521)建村,谢姓从潮阳排山迁此定居,后陈、江、罗、康等姓到此聚居,1986年内人口2200人。

【西塘】正德年间(1506-1521)建村,徐、李二姓从福建卢岗至此创村,1986年人口1200人。

【河田】正德年间(1506-1521)建村,林氏从福建莆田定居,1986年人口1330人。

正德年间(1506-1521)建村,李姓从福建莆田到此定居,1986年人口2467人。

【西詹】正德五年(1510)建村,詹氏从饶平到此创村,1986年人口1540人。

【溪南】正德七年(1512)建村,陈姓从潮阳来此创村,1986男人口1160人。

【清平】正德十六年(1521)建村,李姓从揭西河婆至此创村,称李厝村,清同治年间更今名,1986年人口580人。

【后旗】嘉靖年间(1522-1566)建村,庄氏从普宁果陇及潮阳教美先后到此聚居,1986年人口300人。

【金鸡塔】嘉靖年间(1522-1566)建村,王姓(君杉)从福建到此创村,1986年人口330人。

【龙舟】嘉靖年间(1522-1566)建村,黄、周、陈诸姓先后从福建迁居至此,1986年人口3100人。

【华园】嘉靖年间(1522-1566)建村,余氏先祖(余德居)从汕头市郊月浦来此创村,1986年人口1350人。

【山栗】嘉靖三年(1524)建村,梁氏携子(陈氏)从福建泉州流落于此定居。

【北洋】嘉靖初(约1525前后)建村,陈氏从福建漳州浦县到此定居,1986年人口1517人。

【新村】嘉靖初(约1526)建村,正德年间,谢氏从福建龙岩到惠来置居,先居岭后村、大旗村,嘉靖初,徙此置村,1986年人口1700人。

【仙埔】嘉靖年间(1548-1560)建村,孔氏从山东曲阜昌平至此创村,1986年人口1100人。

【永安】嘉靖三十五年(1556)建村,郑姓从潮阳神山来此创村,1986年人口1120人。

【长青】嘉靖末期(1560前后)建村,林、钟、刘诸姓从福建乌石等乡迁居至此,1986年人口1230人。

【余家寮】嘉靖四十四年(1565)建村,余氏先祖(余法高)从普宁尖石北山村至此搭寮创村。

【吉镇】嘉靖四十五年(1566)建村,黄氏先祖(黄平山)从福建南靖县归得里到此创村,1986年人口2940人。

【资深】隆庆年间(1567-1572)建村,张氏从潮阳港头村至此定居,后有柯、林、方诸姓迁入,1986年人口11700人。

【旧厝】万历年间(1573-1584)建村,黄氏从潮阳龙湖至此定居,取名义湖,而后,其子孙在附近又辟新居,遂称旧厝,1986年人口900人。

【鹅豆】万历年间(1573-1619)建村,张、苏二姓从福建莆田来此定居,1986年人口2098人。

【北溪】万历年间(1573-1619)建村,刘氏(刘得来)从兴宁到此定居,1986年人口2243人。

【涂楼】万历九年(1581)建村,潮阳高姓媳妇携两子到此落户,1986年人口420人。

【盐岭】万历年间(1573-1619)建村,朱、何二姓分别从福建莆田和东洲到此聚居,1986年人口1830人。

【双湖】万历年间(1610前后)建村,郑姓从潮阳梅花到此创村,1986年人口1137人。

【义湖】天启年间(1621-1627)建村,黄氏子孙创新村,沿用老村名,1986年人口1220人。

【厝坑】天启年间(约1625)建村,赖、游、张三姓从福建莆田来此创村,1986年人口450人。

【茶铺】天启六年(1626)建村,肖氏从潮阳绵城至此安家,清初普宁南门村李姓迁入聚居,1986年人口1820人。

【榕树头】崇祯年间(1628-1644)建村,周、林二姓从福建泉州来此创村,1986年人口500人。

【史岭】崇祯年间(1628-1644)建村,余、严二姓从福建莆田来此创村,1986年人口1336人。

【后洋】崇祯年间(1628-1644)建村,夏姓从福建莆田来此创村,1986年人口340人。

【石佛】崇祯年间(1628-1644)建村,姚姓从揭西棉湖到此定居,县内吴、庄等姓先后迁入聚居,1986年人口600人。

【西岭肚】崇祯年间(1628-1644)建村,许氏从福建汾水来此创基,1986年人口1330。

【旺寮】崇祯末年(1644)建村,吕氏从海丰县潭冲村来此定居。后曾、林、肖等姓迁入聚居,1986年人口837。

【4】清代惠来县移民迁入情况

【大潭】顺治元年(1644)建村,林氏从福建来此创村,1986年人口1475。

【峰霞】顺治初年(1645前后)建村,叶氏祖妈携两子从福建泉州逃荒至此,搭寮垦荒,遂成村,1986年人口460。

【林沟】顺治十五年(1658)建村,李氏从汕头市郊乌登村来此创村,1986年人口507。

【将军湖】顺治年间(1644-1661)建村,廖氏从潮阳司马浦至此创村,1986年人口970。

【后山】康熙年间(1662-1682)建村,陈氏从潮阳后坑迁入定居,1986年人口2400。

【南湖】康熙年间(约1680前后)建村,邓氏从潮阳至此定居,1986年人口612。

【桃园】乾隆二十六年(1761)建村,陈氏(永宁)从福建泉州至此创村,1986年人口760。

【柯厝】乾隆后期(约1787-1795)建村,柯氏从潮阳峡山洋内分居于此,1986年人口770 。

【渡头】光绪二十八年(1902)李氏聪哥陆丰横山迁入置村,1986年人口1110 。

数据如有出入请留言指正!

惠来之声 | ©2012-20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