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吉日 > 开业吉日

措姆(措姆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14 12:17:27 作者:风里有诗句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西藏女作家德吉措姆:愿年轻人从历史中汲取勇往直前的力量

图为《流淌的吉曲河》读书分享会现场上德吉措姆(中)与嘉宾访谈。 谢牧 摄

图为《流淌的吉曲河》读书分享会现场上德吉措姆(中)与嘉宾访谈。 谢牧 摄

中新网拉萨11月4日电 (谢牧)“作为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我有责任首先让自己身边的儿女及子孙后代,也包括许多喜欢历史的社会青年,多了解一些拉萨和本民族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传统。”德吉措姆在《流淌的吉曲河》读书分享会谈起自己出版该书的初衷。

11月3日下午,德吉措姆女士《流淌的吉曲河》读书分享会在拉萨市举行。作者德吉措姆向到场观众分享了该书的创作背景,到场观众随着德吉措姆的讲述一同追寻历史的足迹,感受读书的乐趣。

年过七旬的德吉措姆与年轻人相处中感受到,在当今社会中繁重的工作让年轻人少有时间翻开厚重的历史书去了解自己脚下的土地,于是德吉措姆自己学习历史并结合记忆中沉淀已久的人和事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历史。

图为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的《流淌的吉曲河》。 谢牧 摄

该书从拉萨曲贡文化遗址讲起先祖文明的根基,到松赞干布开创吐蕃历史,再到百万农奴解放迎来新生活,用一个个可读性强的故事梳理出西藏发展的历史脉络。尽管是这样一本讲述历史的书,但德吉措姆在读书分享会上说,希望自己的书不被当作历史书,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去阅读此书,了解西藏历史。

分享会上,德吉措姆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并感慨当下生活和过去的巨大不同。“当今拉萨的年轻人,绝大多数当然是阳光、健康、拼搏、时尚、创业、追梦的类型,充满了现代文明生活的正能量。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比我们年轻的时候丰富多了,创新的欲望强多了”。德吉措姆在《流淌的吉曲河》自序中如是写。

据了解,本次读书分享会活动由西藏自治区妇联、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牵头,西藏女知识分子联合会协同西藏妇女发展协会共同举办,希望通过举办本次读书分享会让广大读者从历史中汲取勇往直前的力量,在充满竞争的年代中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次仁措姆:代表少数民族,意见从没被当“少数”

【人物简介】

次仁措姆,1946年出生,西藏昌都人,南京市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 【口述原声】

我叫次仁措姆,在藏语里面,“次仁”是长寿的意思,“措”是湖,“姆”是仙女,湖里面长寿的仙女,我的名字就是这个意思。

我是1991年当选为南京市人大代表的,连任四届。我很为百姓的信任而骄傲,每次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我都会穿上咱们藏族的民族服装,代表我们少数民族代表参会。

刚担任代表的时候,由于汉语水平有限,普通话不太好,我就不太敢在会上发言,不自信。有一次,中央媒体来咱们南京采访中央一项政策的落实情况。领导特意点名让我发言,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发言得到中央媒体的高度赞扬,说我的发言没有官话、套话,特别实在,这对我的鼓励很大。

有了自信后,我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我认为要当好这个代表,就要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建言献策。所以,只要一有机会,我就走访机关、企业,和百姓聊聊天。

有一年,下关有名铁路职工,专门找我反映,说他们那里自来水表“计量到户”的事一直没有落实,百姓意见很大。我一了解,他们这个地方是铁路部门管,所以南京市解决这个问题有难度。我前后跑了很多次,政府有关部门也很重视,最后终于实现了自来水分表到户,老百姓很满意。

虽然是一名少数民族代表,但政府部门却从没把我的建议当作“少数”不重视、不办理。通过我们代表的建议推动,市政府修建了南京市第二儿童医院(儿童医院河西院区),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南京原来只有一个儿童专科医院,因为修建比较早,条件有限。来看病的,除了南京的孩子,还有苏北甚至是安徽的孩子,常常人满为患。我实地去看的时候,床位不够,孩子们都在走廊里输水,我看了很是心疼。

经过多次考察,我就建议,希望南京建一个第二儿童医院。当时,咱们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的领导也很支持。经过多方调研,市政府在咱们河西选了址,修建了儿童医院河西 院区,极大缓解了儿童看病难的问题。

当了近20年的市人大代表,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是藏族人,在南京属于“绝对少数”,却能为南京的建设建言献策,这就是咱们社会主义政治的力量。这在解放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少数民族代表一定要像总书记提出的那样,“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建设我们美丽的南京。

【现任代表感言】

南京市人大代表、六合区科协主席达权:次仁措姆女士的人大代表生涯,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头,把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真正做到了“当好代表为人民”。为百姓代言,想百姓之所想,也应该是我们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本色。

通讯员 马静 肖利民

南京晨报/爱南京见习记者 周敏

次仁措姆。人大供图

孩子一定要跟父亲姓?这些少数民族的取名方式你知道吗?

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姓名文化和取名习俗,除了回、白、羌、京、土家、朝鲜族等二十余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取名习俗为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其他民族的取名习俗还分为有名无姓和有姓无名两种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少数民族那些罕为人知的取名方式吧。

蒙古族

习惯上,蒙古族人是称名不称姓的,历史上以包尔只斤、吴兰苏和等7大姓最为尊贵,其中字多出自蒙古语中。蒙古人的名字寓意深刻,如“哈斯巴根”意为“玉柱”,“巴特尔”意为“英雄”,“萨伦娃”意为“美丽的月亮”。清朝有一位蒙古族大臣,全名长达12个字“鄂勒哲依忒木尔额尔克巴拜”,翻译成汉语就是“有福有寿结实如铁珍奇若宝”。

由于蒙古族可用作取名的词汇较少,同名的现象也非常多。为了加以区别,有些人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父名,有些则在名前冠以姓氏。

图:蒙古族代表人物成吉思汗

藏族

藏族的祖先曾有过嘎、珠、扎、冬、韦、达等姓氏,藏族人的姓氏并不常用。藏族婴儿出生后,其家长大都是请喇嘛、活佛赐名,从名字中看不出婴儿属于什么姓氏,这种不重视血统的做法造成了藏族姓氏的流逝,但在卫藏的牧区和大部分康区的部分藏族群众至今依然保留着古代使用姓氏的习惯。

藏名一般有男女之分,多为四个字,如扎西才让等,为方便称呼可以简称为两个字。由于藏名多取自于佛教经典,因而重名的人较多,为作区分,往往在名字前加上房名、封地、封号等。在与汉族联姻的家庭中,也出现了带汉族姓、藏族名的名字。

图:身穿本民族服饰的藏族女青年

门巴族

门巴族有名无姓,通常是在婴儿出生3天以后,由父母或喇嘛给小孩取名,多以喇嘛命名为普遍现象,因为在门巴族的宗教意识里喇嘛是神圣的,所以喇嘛赋予的名号便更有吉祥之意。

门巴族的命名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是根据婴儿出生星期和日期,如星期日出生的男孩为尼玛、星期一出生的为达娃,初一出生的为次吉、初二为次尼等。

二是带宗教意义的,如江白意为文殊菩萨、古如意为莲花生、曲珍意为观世音等。

三是表达某种愿望的,如希望婴儿长命百岁的取名次仁,意为长寿。

四是根据房名来起名字,如“巴布仓娃”“桑登曲林”“吾坚林”等。

五是跟随父亲名字命名的,如父亲为格桑,儿子则为格桑顿珠,父亲为达娃,儿子则为达娃顿珠、女儿为达娃措姆,其含义都是父母的宝贝之意。

图:伊塔那噶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博物馆中的门巴族立体模型

傣族

傣族原本是有名无姓的,对于一般男子,人们都以“岩”开头来称呼,对于普通女子则以“玉”开头称呼,“岩”和“玉”只是一个无实际意义的词头,后来受汉族影响,将开头的“岩”和“玉”作为普通人的姓了,这也是傣族最常见的姓,此外,也有少数傣族采用一般的汉族姓氏。

傣族人一生中常常用到好几个名字,出生后首先要有乳名,此后,随着本人的不断成长,在升和尚、还俗、结婚、生孩子等不同人生阶段以及在任职、外迁、生病等不同情况下又可以有其他的姓名。

这些名字的获取方式包括专人看孩子的排行、出生时间、性格等因素取名,而官名、男子当和尚后的还俗名等都遵循固定的规则产生,特殊情况下还可由小孩自己在事先写好的各种名字中摸取自己的名字。

图:1962年 云南德宏傣族姑娘绕丝

基诺族

基诺族取名主要采取连名制,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父子连名制,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取名方式,具体说来就是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读音或者最后两个字读音是儿女名字的开头。

二是白腊泡连名,“白腊泡”是指巫师,这种取名方式就是用白腊作为孩子名字的开头,如男孩多叫“白腊车”“白腊支”,女孩多叫“白腊蕾”“白腊薇”,目的是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因为基诺族相信巫师能够与鬼神沟通、镇住妖魔。

三是其他形式的连名,根据孩子出生的时间、地点、身体状况等取名,如孩子出生时脐带绕在脖子上一般用“沙”取名,未婚先育就用“少”连名或与舅舅名字连名,孩子连续两个夭折就用“婆”连名等等。

图:基诺族

布朗族

布朗族历史上只有名,没有姓,后因受其他民族和宗教的影响,逐渐有陶、刀、苏、王、李等姓,也是从汉族借鉴而来的。

男女取名各按长幼顺序排列,男性的排行依次是:艾、尼、桑、垒、苛、拉等,而女性的排行依次是:月、仔、也、垒、姨、拉等。这种排行各地略有出入,但基本上大同小异。部分布朗族还有母子连名、父子连名或母子与父子混合连名的取名方法。

拉祜族

拉祜族最主要的方式是以生日属相取名,拉祜族十二属相与汉族相同。汉族“鼠”,其称“发”。人名为两个音节,前表示性别,后表示名字。如:男名叫“扎发”,女名叫“娜发”。以生时取名,把一天分成天亮、日出、中午、傍晚、夜间五段。天亮叫“母体”,此时生的男孩取名“扎体”,女孩取名“娜体”。日出叫“母尼多”,中午叫“海”或“午”;傍晚叫“泊”或“勿”;夜间叫“克”;取名也依此类推。此外还有以生月、花草树木、小孩相貌和长者愿望等取名方法。

为了避免重名,拉祜族还有连名的习惯,包括夫妻连名、父子连名、母子连名、兄弟姐妹连名、人名与地名连名等方式。特殊情况下还有换名的习俗,比如某家小孩身体瘦弱,就会请寨子里威望较高的长者为其换名,以求其健康成长。

图:拉祜族

参考文献:

[1]赵科,任雍,王占英.姓氏文化[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5:83.

[2]赵胜启,张力凤.本真西藏[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131.

[3]多布杰门巴族[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81-82.

[4]吴东海.傣族人名的命名方式和文化功能[J].百色学院学报,2011,24(06):29-33.

[5]姜媛.基诺族“连名制”及文化内涵探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5,31(04):30-32.

[6]康乃,吴云.问不倒的导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205.

[7]李长喜,等大学生百科全书[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1478.

[8]图片来源:pixabay、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部分插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