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的妙用更是无穷无尽,别看古代人们用的是文言文,其实我们现在的许多用语都是从古代演变过来的,不过发展到现在已经渐渐变了味道,只是大体意思有差不多的,也有意思大相径庭的。那么古代用语演变到现在的流行用语的有哪些呢?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古代青楼的行(hang)话演变成现在的流行用语有哪些。
第一 出局
现在的出局是说你被淘汰了,失败了,但是在当时的青楼里却不是这个意思哦。当时青楼里说的出局大概意思就是上门服务然后再回来,这个意思差的有点大。
第二 开盘
我们现在的开盘大概有开张的意思,但是在那个时候的青楼,开盘就是指青楼女子与客人们一起玩游戏、喝酒跳舞,在这之前会有人大喊一生:“开盘”。
第三 跳槽
我们现在的职场人经常说这个词,大概意思就是换一个老板,换个工作环境。但在那时候的青楼里,那就是客人对女子不满意,要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与现在的意思也有相同的含义,不过主次不同而已。
这些由古代青楼流传出来的语言在现今被发扬光大,每天说着这些词语的人多不胜数,一天十万人次还是比较少的啦。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当年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自称“老夫”,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暗含了岁月流逝却壮志未酬的忧郁。“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将军左手牵着黄色的凶猛猎犬,右臂上立着苍鹰。随从战士们戴着锦缎做成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织成的裘衣,千军万马像疾风一样从空旷的山岗上席卷而过,烟尘滚滚。
“卷”字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以及打猎场面之壮观。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和抖擞的精神。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典故,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又何妨”,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够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虽“鬓微霜”,但“又何妨”,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够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词人以云中太守魏尚自比,委婉含蓄地借此表示希望朝廷重用自己,杀敌报国。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角度一: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角度二:“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角度三:运用比喻修辞,雕弓如满月,生动形象地展示力量,表明报国决心。引用,用“射天狼”,委婉地指出边防重点。角度四:句中的“挽”、“望”、“射”是三个顺序连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任选—个角度,内容具体,表述明确即可;从其他角度赏析,合理亦可。)
中考真题
①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画面。
①将军左手牵着黄色的凶猛猎犬,右臂上立着苍鹰。随从战士们戴着锦缎做成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织成的裘衣,千军万马像疾风一样从空旷的山岗上席卷而过,烟尘滚滚。
②请从“狂、卷、挽”中任选一字说说这首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②示例一:“狂”,狂放,统领下面的“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等,展现了粗犷豪迈的风格。
示例二:“卷”,体现了打猎场面宏大,气势壮阔。
示例三:“挽”,拉满弓的强劲姿态,表达了自己老当益壮、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两宋文坛,有不少狂傲之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辛弃疾和苏轼。后世喜欢用“苏辛”合称二人,因为他们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但事实上,他们二人的狂却并不一样。
辛弃疾的狂,有一种沙场上带下来的飒气,“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词中之龙的狂穿透空间和时间。但苏轼不一样,他的狂傲之气在词作中体现得更加直接,最经典的例子便是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是苏轼的得意之作,写于他任密州知州时。当时的宋代文坛,大家模仿最多的便是柳永的词风,所以都唯美有余,少了些豪气。苏轼填完这首词后十分得意,写信跟朋友说自己已经自成一家了。苏轼这话虽然有点儿王婆卖瓜的嫌疑,但却所言非虚,自此词之后他的豪放词风基本确立。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很有范儿一首词,一开篇就是千古名句,最后一句狂出了境界。因为词的名气不小,写得也是明白如话,所以意思也无须解释。本期我们重点来说一说这很有意思的开头。诗词大会曾出过这样一道题: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中的“黄”和“苍”分别指?
A. 黄马,苍鹰 B.黄犬,苍鹰 C.黄犬,黑犬
这个题的答案选B,当时不少选手都答错了。笔者觉得这道题是很有意思的,这样的开篇也是极有画面感的。大家想象一下东坡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头上戴着漂亮的帽子,身上穿着貂衣,这出猎的阵仗确实是够有范儿,很有派头。
这道题中的“黄”和“苍”,其实就是点睛之笔。苍一般指的是苍鹰,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那为何犬一定要是黄犬呢?为何不能是其它颜色的?不知道大家想过这个问题没有。其实这正是苏轼的高明之处,黄犬在古诗词中其实是一个固定的意象。
一般来说,古人说黄犬其实指的就猎犬,而对文人来说用黄犬而不用猎犬其实是向西晋大诗人陆机致敬。陆机是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是后世很多文人墨客的偶像。陆机养过一只黄犬,据《晋书》记载这黄犬颇有灵气,经常能给陆机传信,所以后世便有“青蝇为吊客,黄犬寄家书”的典故。所以苏轼这词中的“黄”字是断不能换成其它颜色的。
除了开篇这个千古名句外,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更是狂出了境界。“西北望,射天狼”中的“天狼”星招谁惹谁了,为何苏轼非得冲着它?原因很简单,天狼星又叫犬星,是不受古人待见的,这里的天狼指的就是西夏。所以这最后一句其实又藏了一个“犬”,只是这一次这个犬与开篇的“黄犬”完全不一样了。
纵观苏轼这首词,通篇都很有范儿。从他出猎时的穿着打扮,到内心情感的描写,都很是高调,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苏轼在王婆卖瓜时,曾说自己这首词让东州的将士们“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大概也并非虚言。因为从词品来看,它大大扩大了宋词的风格,提升了宋词的气势,再加上苏轼在文坛的影响力,后来不少小文人都开始尝试豪放词风,后来辛弃疾也受到过挺大的影响。而对苏轼自己而言,这首词其实也预示着他将迈进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这个“左牵黄,右擎苍”的苏轼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