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风水 > 墓地风水

撮箕是什么意思(方言撮箕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23 05:57:01 作者:若即若离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有一种习性叫“撮”,有一种人很“撮”

——“撮”的故事

撮,一般作动词,如撮灰,撮土,撮垃圾。这个“撮”的动作通常是要借助工具的,如撮垃圾要用撮箕,撮面粉要用撮瓢。小时候我们捞小鱼小虾,用的一种工具叫“虾撮子”。

顾名思义,“虾撮子”只能撮些虾子小鱼儿,想撮到大鱼,“虾撮子”难有那种幸运。“虾撮子”除了用于“撮”的网兜(有的用竹篾编织),还有一个长长的的“把”。人们用它撮鱼虾时,就是握住那个长长的“把”,用力往前一撮,再迅速往回一拉,然后拉出水面看是否撮到了鱼虾。用“虾撮子”撮鱼虾,其特点是东撮一下,西撮一下;或这里撮一下,那里撮一下。至于这样能不能撮到鱼虾,那纯看运气。

根据这个特点,华容人把没有固定的收入,而是像阿Q那样“割麦就割麦,舂米就舂米,撑船就撑船”一样,只要能挣到钱,遇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也叫做“撮”。比如,路遇一个人,你问他在哪里发财,他可能会说:“唉,哪里像你们有工资拿呀,我是这里撮一下,那里撮一下,小撮子撮,能发么子财!”

大概是因为“撮”可以引申指获到钱财,所以华容话就把这个“撮”泛化到获取一切物质利益或好处,如撮吃撮喝。有的人在“撮”的时候,很不注意“吃相”,或者太不讲脸面,华容话就说他“这个人真的很撮,撮里撮气,撮死哒”。这里所说的“很撮”“撮里撮气”“撮死哒”的“撮”不是它原本的动词用法,而是形容词用法了。词典上的“撮”是没有形容词用法的,也许这是华容话赋予“撮”的特有语义和用法吧。

有个人在熟悉他的人眼里,就是一个“很撮”的人。如有一次,他开着小车路过一个加油站,看到一个他认识的村民在给摩托车加油,他就连忙把车开进去,对那个村民说:“独好些,我的车正好油不足哒,你跟我搭倒加十块钱的油咯。”那个村民碍于他的身份,也抹不开自己的脸面,就跟他加了十块钱的油。后来这个村民遇到熟人就说他“撮”。这样的事他确实没有少干,所以就落了个“撮”的名声。

在坊间流传的关于“撮”的故事,主要还是“撮吃撮喝”一类的。

很久以前,有个人利用人们“同姓一家亲”的宗族观念,在游走乡里的过程中,通过冒认“家门”来撮吃撮喝。因为那时人们家里一般都供有家神牌位,上面明明白白写有姓氏,所以他进门一望,就知道主人姓什么了。他就会对主人说:“哎呀,我们是家门啊,五百年前是一家呢。”主人一听来者是家门,就会热情相待,管饭管酒。

还有一个手艺人,在上门做工时,就会好像是无意,其实是刻意地说:“今天是我生日呢。”主人一听是他的生日,总会特意加个把好吃的菜,或者给下一碗长寿面;至少也会打几个荷包蛋给他庆生,因为农家再穷,总会喂了几只鸡的。谎称生日,总能撮到额外的吃食,他自以为得意,所以每到一家都故技重施。有一次,他从张家做完工,又来到李家做工,他用同样的说辞又撮到了一碗面条外加三个荷包蛋。不巧的是,张家的人来到李家串门,发现他又在“过生日”,就问他“你前天在我家不是说那天是你的生日吗?怎么今天又是你的生日?”那个手艺人一下被问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但他不愧是走家串户吃百家饭的,总能找出应对之词。只见他憋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我这么大一个人,我妈不要几天生呀!”

撮吃撮喝的人往往牙齿朝外长,只呲起个牙齿吃别人的。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受人待见,有人就讥笑这种人是“吃睩餐的”。华容话把因不待见而对人翻白眼叫“睩”或“睩人”。所谓“吃睩餐”,听起来好像是说“吃六餐”,其实是说对他撮吃撮喝的行为,人们投给他的是异样的目光,甚至是鄙视的目光。

有个懒汉就是个典型的“吃睩餐”的角色。因为懒,不说他锅里冇煮的,就是有煮的,他也懒得煮,所以一到饭点,他想的是到哪户人家去撮饭吃。有户人家是老两口在家操持家务,一到饭点,懒汉就跑去挑一担水,然后也不离开。两位老人本来就是性善心慈的人,人家帮忙挑了水,又到了吃饭的时间,不留懒汉吃饭还心里过意不去,所以总会说“还冇吃吧,来一起吃”。懒汉那是喜而不就,撮饭吃的目的就达到了。

懒汉用一担水撮一餐饭吃还是好的,更多的是在饭点时没有借口而跑到人家里去撮饭吃。主人抹不开面子,无奈说句搭口话,他就顺杆爬,撮一餐。所以,懒汉撮饭吃,更多的吃的是“睩餐”。

有一天早晨,他在一户人家早饭上桌后,跑到了人家,往饭桌旁一坐。主人对他撮吃撮喝很嫌弃,知道搭口话都是说不得的,就自顾自地吃着,绝口不问他吃没吃早饭的事。懒汉见主人不问更不邀,就开始“发门子”,说“就吃早饭呀?”主人“嗯”了一声,没有下文。懒汉就立起身来,主人一阵暗喜,以为懒汉会识趣地走掉。谁知懒汉口里说着“瓮坛子里有热水吗?我还冇洗脸”,脚就往厨房里走,自己搲了一瓢水洗起脸来。他洗完脸,又坐到了饭桌旁。按照正常的生活习惯,早晨起床一定是洗脸了才吃饭。他说冇洗脸,就是暗示主人他是还冇吃早饭的。到了这个时候,主人实在装不下去了,就说“还冇吃的呀?我还以为你吃了出的门。冇吃那就一起吃吧。”懒汉虽然懒,但智商可能还不错,这个“门子”发得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就像这个懒汉一样,对于惯于撮吃撮喝的人来说,他一旦打定了要撮你吃喝的主意了,他总会找到你开口请他加入到吃喝中的话题或理由。

有个人是个乡干部,哪里有吃喝的事,他总是不请自来,甚至俨然是请客的主人,敬酒请菜,闹得比谁都欢,吃得也比谁都多,但他从不请客还情。所以,大家再请客聚餐,对他就能躲就躲,能避就避。

有一次,他与几个同事一起到城里出差,晚上那几个同事特意把他别开后,到大排档吃牛排猪尾巴喝啤酒。他一看那几个人都不见了,知道是背着他到哪里去吃喝了,就满街去找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排档还真找到他们了。同事们见他这都能找到,反正大家吃得只剩下残羹冷炙了,就故意怪找他人不到,问他吃不吃。可是,桌上吃得只剩下一些骨头了,吃这样的“抹桌”,显得太冇面子;不吃又不甘心,好在他看到有的酒瓶里还剩有一兜兜儿的酒。他就似乎有条件地说:“还有酒么,冇得酒我是不吃的。”几个少半瓶的酒,就成了他吃剩骨头的一个“体面”的台阶。然后他风卷残云一般,把那几个酒瓶子和残渣剩骨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打着嗝跟在那几个同事后面,快意而满足地回宾馆去了。

找个理由撮吃喝,还有更厉害的。

改革开放初,有几个年轻的机关干部常常聚在一起打牙祭。因为那时工资都低,就30几块钱。不说工资低没什么购买力,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什么好吃的东西,比如肉,是要凭票才能买到的,一次也只能买个半斤八两的。所以,说打牙祭,也不过是从农村的家里带些螺丝蚌壳泥鳅鳝鱼这类,当然,偶尔也有戽水氹儿捉到的鱼。其中一个人家里是烧酒的,他从家里带来了一壶药酒。都是年轻人,吃“野味”,喝烧酒,除了能饱口福,还能营造欢乐融洽的气氛,使8小时以外的时间过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所以,“打牙祭”就成了这几个年轻干部不时上演的“真人秀节目”。

那时的机关大楼不过是个筒子楼,住在筒子楼里的人,哪户人家里有什么动静,那是瞒不了“隔壁政府”的,何况那四溢的香气门板又关不住。

话说有个年过半百的同僚老古,他往往闻香而至。几个年轻人觉得老资格的老古能在他们面前不摆谱,还乐于与他们为伍,尽管他工资高得多却从来都只是带一张嘴,他们对于老古的到来还是持欢迎态度的。反正老古每次都能闻香而至,后来他们干脆主动招呼一声,这样还可以博得个人情。

但老古从多次的吃喝中发现了问题,他向领导反映:这几个年轻干部,工资不高,却经常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收支明显不符嘛!领导通过查访,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只是提醒他们注意影响。几个年轻干部知道后,对老古没了好感,后来再打牙祭,不但不招呼他了,还关起门。但老古不但政治嗅觉灵敏,鼻子的嗅觉也是异常灵敏的,所以,关门也是白关。

有一次,其中一个年轻干部从乡下家里带来了几个小鲫鱼,他又召集那几个年轻干部打牙祭,但这次他们不仅把门牢牢关上,还尽量让动静小一点。到底香气还是溜出了门缝,让老古一阵诧异:今天怎么不叫我?不叫又不是自己冇长脚,老古来敲门了。虽然久敲未开,但精诚所至,门哪能不开!

不过进去后几个年轻人并不像以前那样热情地给他递筷子招呼他入席,只是自顾自地吃鱼喝酒。老古见没人招呼他,就凑上去问:“你们吃的什么呀?”其中一个年轻干部说“吃的鱼啊,鱼都不认得呀?”尽管今天的气氛不同于往日,但锅里的食物还是具有太大的诱惑力,没能使他迈得开腿离开。

老古是个执着的人,他眼睛一轮,发现了一个契机:桌上的药酒。老古就说:“哎呀,我这几天痨伤发哒,听说擦药酒有效果,我倒一点儿擦一哈。”他就把胳膊甩得像高速运转的纺车一样,放肆甩了一通后,弯下腰去把药酒倒到掌心里然后往膀子上擦。他擦了几把,见这几个年轻干部“启而不发”,又说:“医生说药酒外敷不如内服,喝进肚子里效果会好些,我试哈看。”于是老古就冠冕堂皇地喝起酒来。喝了几口酒,他说:“哎呀,内服确实效果好些,感觉冇那么疼了。只是喝了酒冇吃菜,肚子里感到很烧人,不吃点菜压哈子不行。”于是老古就如此起承转合一番后,似乎水到渠成地喝着酒吃着鱼,又和这几个年轻人打成了一片。

更有甚者,老古情急之下地把药酒和痨伤挂起钩来后,竟然不止在打牙祭时喝人家的药酒,还在不打牙祭的时候,以药酒治痨伤为由,时不时地来倒药酒回去外敷内服。这个年轻干部从家里带来的10斤药酒,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老古倒了个底朝天。从此,那几个年轻干部再也不敢从家里带食物到筒子楼里打牙祭了。

也许有人说老古最“撮”哒,其实,虽然老古在撮吃撮喝方面也许达到了一种极致,但套用一句话说,没有最“撮”,只有更“撮”。

其实,一个人“撮”不“撮”,“撮”到何种程度,也许和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多少关系不大,主要应该是性格所致。爱占小便宜的人,这“撮”那“撮”,虽也能“撮”些蝇头小利,但那是要吃“睩餐”的;而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人,通过诚实劳动东“撮”西“撮”赚取合法报酬,这样的“撮”却又是那样令人敬重。 (2021、1、27)

簸箕的不同叫法

在汉语中,同一个事物往往有很多个名称。这里以簸箕为例。

簸箕,读作bò ji,有三个含义。一是装垃圾的铲状器具,二是用藤条或竹蔑编制的用来扬去米糠的器具,三是指簸箕形的指纹。本文中的簸箕指第一种,就是清理垃圾的工具。

畚箕,读作běn jī,意为用竹、木或薄铁皮等做的撮东西的器具。

撮箕,读作cuō jī,意为撮垃圾用的簸箕。

撮子,读作cuō zi,就是撮箕,扫地时收取垃圾的工具。属于东北方言。

箢箕,读作yuān jī,方言词,指竹蔑等编成的盛东西的器具。

箢篼,读作yuān dōu,方言词,即箢箕。

灰撮,读作huī cuō,即撮箕。

畚斗,读作běn dǒu,即撮箕。

灰斗,畚斗的别名。

扒箕(或叫扒灰箕),读作bā jī,方言,即撮箕。这是我们这里的方言,是不是很有意思?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叫法,不一而足。据统计,有数十种之多。这足以说明汉语的词汇的丰富性。

听,乌江“歌唱”的声音

■ 梁瀚泽

古代思州,有着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

当代沿河,正在发生无数奇幻瑰丽、摄人心魄的故事。

乌江奔涌,唱一曲悲壮之歌。

乌江山峡,壁立千仞,林峰苍莽,注定是发生传奇的所在——

88年前的那个夏天,一支红色铁军在这里与土家兄弟并肩划桨强渡乌江。洪亮的誓言响彻天际:“野鸡有个山头,白鹤有个滩头,一支红军没有根据地怎么行呢!”立足乌江,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沿河两岸点燃革命的火种。

依山沿河间,历史的交响在这里回荡……

沿河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市西北部,地处黔、渝、湘接合部的乌江中下游,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

从杭瑞高速进入铜仁,再从沿榕高速进入沿河,千里乌江,百里画廊,如诗如画;大山深处,乌江两岸,生机勃勃。我们抚摸历史,礼赞传奇,体会红色血脉在这里赓续,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

■ 乌江的咆哮

沿河民族文化广场上,耸立着一尊巨大的名为《廪君》雕塑,廪君是土家族开基创业的先行者,手持号角永远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催人奋进——千百年来,贫瘠的阴影一直在人们头上徘徊,然而,那支吹响希望和光明的号角从未停息。

乌江之畔,沙子街道金龙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金龙村传唱着一首歌谣:山高路险石旮旯,红苕洋芋包谷粑。要想吃碗白米饭,除非坐月生娃娃。等到大米找回来,娃娃已经满地爬。

因山高路陡,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金龙村曾和沿河乃至全国大多数贫困村一样,村民生活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以下。在这个典型的土家族、苗族聚居的贫困村里,连顺口溜传唱的都是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为了吃饱穿暖,村民开始砍柴卖,肖明华和寨上的年轻人一样,从山里砍回松木劈成块,放在烟上熏干后背到县城卖给饭店,一百斤可卖七八元。“村里的劳力有一半时间在砍柴卖柴。”

整个村庄,家家贫困,山秃难见绿,天晴就旱,下雨洪水就裹着泥石满山跑,1500多亩山坡逐渐成了不毛之地。

“真的是越穷越砍,越砍越穷!”肖明华说,那时候,家家都指望那本就不多的树,山上的树很快就砍光了。没有了植被的保护,一场场大雨冲走了本就不厚的泥土,全村逐渐陷入绝境。

…………

贫穷,这是靠山吃山留下的一道难题——

沿河,位于大娄山脉和武陵山脉交错地带,大山连大山,深谷接深谷,十年九灾难,三年两不收,长满石头的旱地坡地生长的只有贫困。

贫穷,这是自然条件留下的一道难题——

接近原始的生产方式,星散的居民分布,几乎从零开始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国最深度贫困县之一,千百年积下的历史欠账怎样才能还清?

难道沿河人注定要在石缝里刨食?难道山峡人注定被山所困?

沿河辖23个乡镇(街道),451个村(社区),总人口69万,是全国四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4年,该县贫困村25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625户166500人,贫困发生率27.2%,通过历次动态调整,该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382户176126人。

“这山就没得那山高呀嘿

这山就没得那山高嘛

小娇妹儿我的情郎哥儿啊

那山娇妹儿在捡柴烧喽

牛郎子啊哥儿哎

那年那月你同到我嘛

柴不呢那弄来就水不那呢挑哟

……”

乌江之畔,沙子街道南庄村。

庭院里,村民黎应侯把手中的书放在一旁,撕扯着嗓子唱情歌。嘴一咧,他露出零星的牙齿,咬字虽不精准,但调味浓郁。

老人唱的土家山歌《这山没得那山高》,减了欢乐,添了哀愁,引发了他对如烟往事的追忆。

“‘南庄村’原名‘难庄村’,可见‘难’字当头。”81岁的老党员黎应侯说,“难庄村,难难难,水在河里流,人在路上愁。”

这愁的不仅是生活,也愁“讨媳妇”。

看得见水,摸不着更喝不到。村里的南庄河与村子地面垂直高度近100米,且两岸悬崖峭壁,下河担水要从灌木丛中寻得一条挂在石壁上的“腰带路”慢慢往下走,一个来回近1个小时。

如今,这般鬼斧神工景色令人流连忘返,然而,在那个没有提水泵的年代,南庄人不但没有看上这优美的风景,而恨上了支离破碎的石旮旯,怪上了欢快的溪流。

“南庄村是最穷的!比悬在半空的十二盘还要穷!就连住在高处(山上)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我们村来。”黎应侯一边介绍一边摆头,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缺水让邻里关系变得紧张起来。“为饮水,争吵时有发生,不好的印象传遍十里八村……那些年的光景,苦不堪言。”

身高1.75米,英俊帅气,聪明干练的黎应侯找对象时,也遭遇了对象哥哥的反对:“那个地方没有田,吃的也没有,你会后悔的!”

1972年,黎应侯加入中国,1972年至1992年连任村党支部书记。“如果没有,我们家不可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的四个孩子不可能走出大山,也不可能为建设国家作出应有的努力。”说到他四个分别在省、市、县里工作的孩子,他充满自豪。

“要想改变命运,必须从改变思想入手。”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沿河,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黎应侯就敏感地意识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的空心李将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让村民把本就不多的土用来栽种李树,这个思想转弯不是一下就能扭转的。”黎应侯说,如果非要种树,村民更愿意栽松树、柏树,因为可以用来建房,而李子,一家有一两棵够吃就可以了。

“村里石多土少,不出庄稼,但空心李自古以来就有栽种。”黎应侯说,因李子成熟后果核与果肉分离,果肉脆嫩,酸甜适度,芳香可口,故而得名“空心李”。在缺吃少穿的年代,村民把空心李背到县城卖,用来换粮食。

贫瘠的土地承载着当地百姓的无奈,可又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在沿河,乌江两岸许多石头坡地上,哪怕碗口大的土地,他们都会撒下一粒种子,“点”上一颗豌豆。

“上个世纪,人们对李树‘不感冒’,对李子也看得‘淡薄’。”黎应侯说,“即便是家里吃不完,也不愿意背到县城去卖,一是很少有人买,二是路程也比较远,费力‘不讨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空心李绿山富民的效应日益凸显。1987年,沙子推行“治山富民”理念,超前谋划产业结构调整,发动、扶持群众规模种植空心李,打好特色牌助农增收。并采取“支部+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发动党员田应湖、田太平、冉隆山等率先带头规范化、科学化种植空心李……

乌江之畔,沙子南庄国家4旅游景区。

“党和政府为咱们找销路,空心李已是我们的摇钱树、智慧树、梦想树。”7月20日,获得沿河第六届“李子王”奖的沙子街道新沙村村民冉茂江感言。

“靠着200株李树,不仅建起了新房,还把3个孩子送进大学,今年卖果收入6万元。”冉茂江说,我一定继续把李树管护好,用更加可口的李果回馈“果粉”。

空心李产业发展并非一成不变。35年来,沙子街道空心李种植面积增长150倍,历经了多次育苗、管护、研发技术革新,3次大规模调整产业布局。

35年来,沙子街道积极整合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政策,把种植空心李同石漠化治理结合起来,始终坚守打造山、水、城、文化共生共融的“最美宜居、旅游休闲小镇”目标,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产业格局。

金龙村已从“贫甲黔东”到美冠乌江。全村已规模种植空心李1500亩,森林覆盖率已达86.77%,今年全村仅卖空心李就收入近200万元。

国庆佳节,乌江岸边红旗招展,繁华似锦,一派安定祥和。沙子街道南庄村,70岁的村民黎应能和老伴在果林对他400多株空心李树进行剪枝、施肥,二老满脸笑容:“光是卖空心李今年就收入十多万元,我们的生活就像这李果越来越甜。”

截至目前,该县空心李种植面积9.28万亩,投产面积5.5万亩。分别分布在该县的沙子、中界、晓景等11个乡镇(街道),产业覆盖189个村19.6万人,脱贫人口4.7万人。

“我们一心发展空心李,让村民增收致富的定位始终未变,并一直向前发展着。”沙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倪说,历届党委均按照当初专家制定的规划,紧紧围绕空心李产业,不断下足绣花功夫,“当前,我们正在进一步探索‘身在北上广、李果在沙子’营销模式。”

“正是沙子街道‘一张蓝图绘到底’,才使空心李产业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浙大果树学博士、铜仁学院副教授张绍阳说,据评估,空心李总产值8.8亿元。

车行南庄,花果飘香。

“再大的苦难,人,活着总得有个尊严。”黎应侯说,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说到高兴处,他敞开了歌喉……

“家家户户别贫困,

村村寨寨换新颜,

群众心里乐开怀,

致富不忘党的恩……”

■ 乌江的呼唤

梅山,土家神话传说中的女英雄。手持一把钢叉,武艺高超,英勇无比。有一年大旱,颗粒无收,乡亲们饥饿难当,梅山就把每天打得的猎物平分给乡亲们充饥,并努力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英雄梅山只是留在远古神话传说中,一直没有回来。土家人崇尚英雄,勇做英雄,一直有着寻找梅山的冲动。

乌江之畔,谯家镇长征村土地湾。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诞生了云贵高原上第一个红色。

如今,我们又一次来到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后依群山,前临碧溪,是清同治八年所建的木质结构民房。有正房7间,正房两边是厢房,前有朝门,形似撮箕。屋顶盖青瓦,屋脊用青瓦堆砌,两侧立塑飞鸽。正房前壁为木雕花窗,花草禽兽图案栩栩如生,石阶为细钻青石。正房上方挂着黑底金字匾额“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为原红三军第九师政委廖汉生题。

轻声慢步走进旧址,一缕阳光从天而降形成一扇光帘,轻柔地落在八仙桌前那条凳子上,如雾如纱,如梦如幻。真想用手撩起它,一脚踏进88年前的那一天。

历史早已尘埃落定,长凳仿佛余温犹在。

没想到,就在沿河和平街道联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我们见到了以生产凳子谋发展的企业。

漫山的小青藤,是土家人心中的“宝”。过去,吃不饱肚子的当地人会用小青藤制作各式藤编补贴家用。据悉,沿河藤编已有上百年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沿河凉席厂加工的藤制品远销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厂子倒闭。

2018年,长期从事民族手工艺的蒋晓红,投入上百万元成立沿河红峰藤制品有限公司,重金聘请当年沿河凉席厂退休技术人员“传帮带”,重新擦亮沿河藤编这块古老招牌。

在红峰藤制品有限公司,古思州藤椅、古凳、藤制摇床、藤编黑叶猴及白山羊等产品琳琅满目,精巧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传统藤编只用青藤和青竹,都产自沿河的大山,村民采来晒干后卖给公司。”蒋晓红说,工人全部来自安置点及周边村寨的贫困户,公司免费技术培训,学会后免费带材料回家制作。灵活的就业方式,让原本行动不变的陈乐宽这样的搬迁户,有了一展身手的好机会。

24岁的安世念,幼时大腿受伤至今行走不便,原本以为一辈子要靠家人吃饭的他成为藤编工人后,每月能挣2000多元,最多时能拿到3000多元,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编一把藤椅需两三天,但卖一把藤椅可赚200元。”久违的自信又写在陈乐宽的脸上。9年前,陈乐宽因意外脊梁受伤,家中顶梁柱倒下后,全靠妻子外出打工养家,以致家庭负债而陷入贫困。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陈家迎来转机。5年前,陈乐宽一家5口从板场镇枫香村搬进县城联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家成了城里人。

但是,搬进城里的楼房,陈乐宽上下楼梯很吃力,常常需要搀扶,更别说找工作挣钱养家,反而让他时常自责连累了家人。

2019年,贵州提出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陈乐宽的人生也迎来了新机遇。2019年5月,当地政府免费提供厂房,动员沿河红峰藤制品公司把加工厂从县经开区迁至联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带动移民在家编织藤椅增收。

古老的沿河藤编工艺让枯藤开出幸福花。公司已吸纳100余名联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搬迁户、周边贫困户,把沿河大山中的枯藤编成藤椅、凉席卖到全国各地。

我们坐在安世念编的藤椅上,仿佛踏进80多年前的那一天。耳边好像传来不远处强渡乌江、保卫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枪声——

1934年5月,贺龙、夏曦、关向应率领红三军进入黔东地区,在谯家镇土地湾建立,开展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经济建设,播下红色革命种子。

摆脱穷日子,就是当地人接续跨越的乌江天险。

谈起乌江天险,人们必然会想起乌江山峡,乌江山峡又是乌江百里画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庆,乌江百里画廊一直有“好耍天堂、乌江画廊”的美誉。

乌江两岸山连山、乌江水中滩连滩,自古号称“天险”。乌江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于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以流急、滩多、谷狭闻名于世。

清代诗人梅若翁赞叹:“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

为什么江山美如画,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它。

“在贵州沿河的一个镇上有一座烈士陵园,一位叫蒋忠洪的军医烈士长眠于此,原籍海南,请大家接力寻找烈属。”2021年清明前夕,一则为烈士寻亲启事刷爆海南人的朋友圈。

这则寻亲启事是沿河塘坝镇石花村村民田茂强发在自己朋友圈的。“我是一个游子,为了梦想背井离乡,尽管路途遥远,只要想家了,历尽艰辛也要回家与家人团聚。可革命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自己却再也回不去了,每当想到此处,我就会潸然泪下。”田茂强说。

“经过无数人的接力传递,蒋忠洪烈士家人终于找到了,他居住在海口市龙塘镇的亲人已于今天到后坪革命烈士陵园祭拜。”2021年7月20日,田茂强满怀激动的心情说,军人出身的他,对烈士有一份特别的崇敬之情,从1994年到海南工作生活后,只要回家,都会到革命烈士陵园祭奠。

据悉,近年来,后坪乡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烈属。2020年底,烈士陵园中的刘敬芝烈士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找到了亲属。

■ 乌江的脊梁

远古之时,世上一片黑烟,无天无地,无昼夜。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吹散黑烟,飘来一朵白云,白云托着一枚蛋。蛋白似天,蛋黄似地。蛋裂开,跳出一个姑娘,她的名字叫卵玉,她就是土家人世世代代崇拜的远古祖先。

卵玉力大无穷。她见天地粘连,就用箭射裂开来。天地分开了,有了世界。卵玉既是繁衍土家族的远古祖先神,也是拯救人类、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神。

在乌江边,我们听到这样的传说。这便是土家族的来由。

乌江之畔,中寨镇金山村。

汽车在连绵起伏的大娄山脉和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中穿行,不觉行至中寨镇金山村最高峰祥云顶。蓦然回首,石碑与石碑旁的松树桀骜挺拔,高耸入云,宛如土家人的脊梁。

别看这里空气新鲜、夏天凉爽,游人如织,“昔日放牛都绕着这片荒山走,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的村民,谁都不敢想象能把车开到山顶上来。”金山村党支部书记田维喜说。

金山村,曾属于深度贫困村,2014年,全村农业人口317户125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652人,贫困发生率为52.51%。

金山村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最高海拔1291米,最低海拔871米。

“选择在这里种茶,看中的是得天独厚的生态和地理优势,眼前这成片成岭的茶山,在2018年9月28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顺着贵州御锦农业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浩国的手指的方向望去,一片荒凉的山坡浮现在笔者的脑海。

金山村“中黄三号”茶叶基地海拔1200米左右,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立体气候突出,昼夜温差较大,是种植茶叶的最佳场所。在沿河考察两年的史浩国,看准了金山村这块“璞玉”,在当地政府和他的精心雕琢下,如今满山的产业路交替纵横,路的两旁种满了杜鹃花和果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地”。

如今,金山村拥有“中黄三号”茶叶、黄牛养殖、烤烟、辣椒等特优产业。村集体入股发展农业产业主要有黄牛养殖、茶叶,豆制品加工等,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13.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

“文书记,我们给你报喜来了:我们不仅脱了贫,还要进行乡村振兴……这些辣椒、金刺梨都是村里的特产。”每到清明节,中寨镇大坪村干群代表都会到战贫英雄文伟红的墓前开展“祭奠烈士英魂,传承英雄情怀”祭扫活动。

文伟红,男,土家族,党员,1974年出生于沿河土地坳镇群英村,生前系贵州沿河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干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自2013年2月起,文伟红一直扎根农村,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2019年7月22日,文伟红意外殉职,年仅45岁。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文伟红被评选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斯人已逝,音容犹在。不怕艰难、一心为民,是开拓者向我们传递的精神火把,也是经济社会得以发展的脊梁。

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最好的纪念是明志。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今天,在乌江两岸,无数颗伟岸红色的心在灼灼燃烧。

在位于沿河洪渡镇王坨村的贵州天弘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园内,一片抓安全促生产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叉车、装载机来往穿梭,将一袋袋包装好的重晶石粉、萤石精粉等产品装进排队等候的大货车内,继而运往全国各大批发市场和出口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

数据显示,该公司2015年开始投资建设,总投资2.8亿元,占地面积206亩,2018年建成试产,每年可处理原矿40万吨。2021年公司生产因疫情受到影响,但年产值仍达3亿元左右,上交国家税金2000余万元。项目建设不仅带动了沿河矿产业的发展,而且为当地脱贫户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

2021年以来,沿河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总体要求和县委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的“一园一主导、一园一特色”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对洪渡镇矿产工业园的管理和该县境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力度,合理开发重晶石、萤石等矿产资源,推动建设萤石矿深加工基地,实现县域工业生产总产值明显提升。

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以白叶一号茶产业发展为示范带动,建成万亩茶园基地,谱写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新故事。工业难中突围,深入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和“千企改造”工程,贵州天弘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水泥厂、乡镇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新景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等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茁壮成长,2021年规模工业总产值33亿元。

近年来,沿河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工程,努力提升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优化城镇布局,走出一条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着力做强“四大城镇经济”,即围绕发展城镇工业经济,促进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围绕发展城镇服务经济,加快壮大现代物流、健康养老、家政服务、文化服务产业;围绕发展城镇消费经济,引导商业区与文旅、休闲等紧密结合,推动夜经济、步行街经济蓬勃发展;围绕发展城镇创新经济,运用大数据激发城镇创新活力,推动城镇创业就业。

沿河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大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机械化水平,创新农业体制机制,重视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稳步转变上迈出坚实步伐。肉牛产业“牛”势崛起,乡村振兴“畜”势待发。如今,千山万岭间牧草丰茂,风吹草低见牛群的悠扬牧歌画卷再度重现,随处可见。数据显示,今年全县上半年存栏牛12.5万头,出栏肉牛2.86万头,累计产量3718吨。

深耕旅游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坚持高品位、高规格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激发旅游产业内生动力,完善旅游产业链、优化旅游业态布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不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

在沿河采访的日日夜夜,我们辗转于山水之间,面对着红色遗址,面对着落成的新村,面对着脱贫致富的人家,面对着一心扑在战贫上的党员干部,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在这崇山峻岭中,在这红色的大地上,我们仿佛看到昔日的长征队伍,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艰难跋涉。

而今,在这崇山峻岭中,在这红色的大地上,一支新的长征队伍在爬坡过坎、勇往直前,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他们是乌江的脊梁。

■ 乌江的希望

中国最早的辞书《尔雅》写作时间距今有两千多年:“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这是中国茶在文献里最早的记录。沿河迄今发现的中国最老的古茶树也有两千多年树龄。

沿河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生物生长、发育和繁衍,千年古茶,连片成幽,色清味绝,汇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华光。古往今来,老树新芽,遍野芳香。

历史里的乌江,深邃,幽远。置身沿河塘坝古茶园,仔细测量后发现,茶园呈现规则的几何形状,而且每株茶树的间距相等,栽种朝向一致,可谓精耕细作。

两千多年过去了,岁月流逝,山川依旧。古茶树是祖先留给这里人们的一份永久不变的遗产,也是一份希望。沿河古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茶叶栽培。在秦时,沿河开始有了茶饮文化传播。

春茶开采的季节,人们都会举行祭拜古茶树的仪式,预示着村里所有的古树茶从这以后,都可以采摘了。这个习俗在沿河的高山峡谷,已经延续了上千年。

在沿河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古茶树有4万余株,集中连片的古茶园有20多个,古茶树集中分布在北部一带。这在茶文化发源地中国,都是罕见的,而这个数目随着不断发现还在增加。更让人惊叹的是,其中一些古树在经历了千年风雨后,依然生机盎然、吐蕊报春。

沿河思渠、黄土、新景、客田、塘坝、后坪、洪渡等7个乡(镇)28个村有古茶树零星分布,古茶树品种有特大叶种、大叶种、中叶种等多种形状古茶树,不同形状的古茶树群和人工栽培古茶园的发现,充分体现土家族人在生产、生活、经济、文化上都离不开茶叶。

公元1094年,名重京华、春风得意的北宋诗人和大书法家黄庭坚,做梦也不曾想到,自己因文得祸,被贬到荒远幽僻的黔州,最初的孤独惆怅之后,“似得江山之助”,心胸旷达的诗人很快从这片蛮荒的土地和个人的苦难中发酵出诗情,发现了乌江两岸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黄庭坚在其诗《阮郎归·黔中桃李可寻芳》写道:“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腌斗圆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诗中的都濡,就是原古思州一带。

2015年,沿河启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沿河千年古茶商标注册项目,匠心打造“沿河千年古茶”品牌。聘请省农科院的专家作为技术支撑,从规划、挖掘培育、技术创新等多方面着手,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大力保护、开发,打造千年古茶精品,积极为当地农民拓宽增收渠道。

2016年,沿河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古茶树之乡”。

开展古茶树保护,沿河制定了古茶树保护措施,建立相应的村规民约,杜绝乱砍滥伐;开展了古茶树群落的调查、挂牌、登记,建立数据库;组织农户对古茶树进行浇水、施肥、修剪、防虫、砌坎填土、支撑加固等工作。

以古茶为依托,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当地探索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和集群发展茶叶产业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2018年秋,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干部群众响应、国务院的扶贫号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满载浙黔两地人民浓浓情谊的36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翻越千山万水、历经辛苦落地中寨镇志强、大宅、三会溪村。

数据显示:白叶一号到达中寨之前,各个村落零星种植的绿茶只有200余亩。2018年白叶一号落户中寨,种植了1500亩;第二年当地又到安吉黄杜村购买茶苗,种植了3850亩,白叶一号种植达到5350亩。截至目前,中寨共有茶园面积10800亩。

2018年10月20日,自浙江辗转千里的茶苗,在凌晨4点运抵中寨镇。志强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勇心情非常激动,早上6点,他和黄杜村组织委员刘炜一起冒雨种下了第一株白叶一号。

第一批360万株扶贫茶苗运抵20天后,志强村和毗邻的三会溪村、大宅村,在获赠当时的4个县中率先完成了捐赠茶苗的栽种。

“务工顾家两不误,每月纯进5000元,要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张勇说,高中毕业,见过世面懂管理的张稳,放弃在浙江务工机会回村管理茶山,如今稳稳端上“金饭碗”。

张勇说,脱贫攻坚前,志强村贫困发生率42.5%,莫说产业,就是进村都只有一条毛路,就别说经济来源了,为了生计,年轻人尽数走出山村,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

走进村民肖福香的家,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一应俱全。69岁的肖福香老人,丈夫去世多年,母子相依为命,以前家里一贫如洗,如今每年有将近2万元务工收入。现在老人逢人就说:“日子越过越好,多谢党的好政策。”

如今,志强村人均收入达9300元。

白叶一号成为脱贫攻坚茶。“在茶园务工每天80元,中午还管一顿饭。”70岁的三会溪村村民秦仁斌长期在茶园负责除草工作,每年有2万元的收入。“除草、施肥的时候,每天给100元工资,平常是80元。”他说,以前种庄稼,给别人帮短工,一年收入也才只有几千元,还比在茶园务工辛苦多了。

在三会溪村的茶山上,笔者遇到了正在对茶园进行管护的村民秦礼文。他一人拉扯着三个孩子,如今孩子上学,花销逐渐增大。“我们家全靠白叶一号,要是没有白叶一号,我就得外出打工,三个孩子的学业就会受影响,这茶树是我们家的‘读书茶’‘脱贫茶’和‘感恩茶’。”

“茶园管护,这活不算累,主要是能照顾家庭和孩子,每月还能准时拿到2000元。”秦礼文说,家里再种点庄稼、蔬菜,日子过得有盼头、有希望。

大宅村文书田红军告诉笔者,以前村里没产业,全是泥巴路,如今进村路、产业路、入户路已达到22公里。“产业有了,基础设施变了,村民也变得更加勤快了,现在白天入户开展工作,都很难找到人,我们只有到茶园开展工作。”

长期以来,外出打工都是贫困地区人们增收的主要途径。山区发展产业就是希望外出打工者返乡也能找到挣钱门路。如何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需要让他们看到产业自身发展前景,还能实实在在挣到钱。

白叶一号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用工需求。当地人说,时间就是金钱,现在才算真正读懂了这句话。

田红军说,专种白叶一号的村里的合作社劳务支出每年都在70万元以上。三会溪村党支部书记秦进介绍,去年合作社劳务支出也有70多万元。志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勇说,村里闲散劳动力几乎都参与到了茶园管理和采茶劳作中,人均收入每年1万元以上。

志强村600多户村民,种茶流转土地涉及200多户;三会溪村372户村民,种茶流转土地涉及133户;大宅村306户村民,种茶流转土地涉及100多户。因为山地荒坡多,土地流转费用还不算高,通常价格是每亩田300元,每亩地200元。

“白叶一号不是富了几个‘大户’,而是带动了广大农民。”中寨镇党委副书记杨勇说,我们以白叶一号为引擎,全力铺就致富路。

“返租倒包”实现多方受益。走进中寨镇,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可看见一片片茶园,刚被雨水洗礼的茶叶显得格外“靓”绿。已到了下班时间,但该镇志强村的白茶园里还是一篇繁忙景象,村民张金成眼见山雨要来,急忙亮开嗓子吆喝:“又要下雨了,大家再加把劲,争取今天把这一片茶园的草除完。”

“下班时间已过,咋还不下班?”笔者问。

务工村民杨胜强抢过话茬:“他给自己打工,自己当老板,怎么舍得下班呢!”

务工村民为什么给自己当老板?这还得从“返租倒包”这个新名词说起。去年,为破解农村合作社“空壳化”难题,激发群众增收内生动力,该镇推行“返租倒包”新模式,即村民从村集体将茶园300元/亩流转出来,实行家庭式精细化管护、加工,产生的收益归承包人所有,实现村民从被动务工到主动管护,提升了管护效率,节约了时间、提升收益的作用。

从栽下第一棵茶苗到目前,该镇已发展起10800亩白茶产业,其中白叶一号种植达到5350亩。通过近3年的精心管护,一片片的茶叶也逐渐“成年”并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

但是,随着脱贫攻坚结束后,产业发展资金就应该“断奶”了,如何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一个大难题。

今年年初,当地党委和政府积极探索,把“成年”或快“成年”的茶园以300元/亩返租给农户,这样既免除土地租金和管护费用,激发群众管护积极性,提升茶叶产量,也减轻政府和合作社的负担,实现从租群众土地集体或企业发展产业,又重新返租给群众,破解因“断奶”造成空壳的难题,可概括为“返租倒包”。

“以前,8小时上班制,缺乏积极性,现在干再多都是为自己干。”张金成说,年初,他从集体返租了45亩,今年卖茶青就得了6万余元,“以前在茶园务工,一年收入不到2万元,相比之下,现在主动干比以前被动干划算得多。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

该镇在探索“返租倒包”的过程中,引进两家企业负责该镇茶青收购和加工,并与茶农签订70元/斤茶青保底收购价,以保障茶农的稳赚不亏。

同时,为了防止企业在收购茶青时压价,该镇成立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沿顶旅业有限公司,并号召全镇15个村(社区)以及个人,把闲置的资金入股到公司作为防止企业压价的“杠杆”,盈利后再按入股资金比例分红。

截至10月,该公司共收购茶青2830斤,营业额近200万元,以480元—1200元/斤不等价格在网络、抖音平台预售和销售,净赚20万余元。

“如果从市场购买,最低980元/斤,我们通过这种方式,直接省掉了中间商赚差价的环节,让更多的人品味到高端茶。”该镇党委书记刘毅说,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做强、做实“返租倒包”的模式,在重新盘活集体资源的同时,让白叶一号走出深山,造福一方百姓。

荒山换底色,种茶能致富。目前沿河生态茶园面积达到20余万亩,其中投产茶园达到14.73万亩,茶叶经营主体78家。去年产值8亿元,带动3.42万人实现增收。建立省内外销售点108个,产品远销国内外。茶叶产业涉及该县22个种茶乡镇(街道)156个行政村、2万余户近8万人。

与此同时,沿河创建出一个个大小不等又各具特色的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构建起了多元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并通过产业共融真正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奏响产业发展“协作曲”,鼓起农民“钱袋子”,把绿水青山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我们不仅要让这些茶苗尽早长成群众的‘摇钱树’,还要让‘白叶一号’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基地、感恩奋进的教育基地、先富带后富的样本展示基地、东西部协作的样板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引领基地。”沿河自治县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我们听后心中一热,群众美好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已激活。是的,这就是乌江的希望!

惊回首,我们已整体告别贫困,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此景此情,让我们不胜感慨。

——伟哉,当代中国!

——壮哉,乌江赞歌!

来源:贵州日报

忘不了的古蔺话

摄影 陈平

忘不了的古蔺话|文 吴成

有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外多年,对家乡古蔺的怀念却与日俱增。虽然只是在古蔺生长了十九年,但这十九年的浸润,已经让自己的血液里有洗不尽的痕迹,那山山水水,那风风雨雨,那腔调言辞,总在梦中难忘。

成都四年,说了三年半成都话,却没想融入这个城市。重庆多年,为了交流方便,只能说重庆话,腔调之间已无古蔺人的痕迹。而脑海之中,却总有一些词一些调在梦里萦绕,只怕今生难舍。最重要的是,每年总有那么几天,迫不及待地想回去,当车子一过箭竹坪,血液里就有一种心旷神怡地舒服的感觉,这是走到哪个地方都无法找到的。听到了久违的乡音,心里就有着一份踏实,这里才是自已心灵的归宿呀!

很佩服广东人的执着,不仅有粤语流传更有配套的文字,任何话都无法改变它的地位。古蔺话属北方语系,却又有独特的语调,北方语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调,而古蔺话保留了古汉语之入声,所以有五调,但基本没有翘舌音和鼻音。古蔺话的发音又分地域,地域不同,发音又有区别。以箭竹、德跃、彰德、城关镇、白沙、万寿等一线的古蔺话有入声,是最古老的语言;而石宝、龙山、鱼化、石屏一线没有入声,说“吃”为“QI(一声)”,说去为“KI(一声)”;二郎、大村一带也无入声,但说“吃”为“CHI(四声)”,说去为“KI(四声)”,而且很多字带翘舌。古蔺话保留了入声,石宝化大多将入声化为阴平(一声),而二郎话大多将入声化为去声(四声)。所以你到了古蔺,会听到不同的腔调,这里可以称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基地了。

记得高中时学语文,很喜欢谢伟成老老师,他的古蔺话地道,上课时不用普通话,而用古蔺话。讲起古文来,用古蔺话读诗词,别有一番韵味。讲到“力拔山兮气盖世,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时,谢老特别强调,如果普通话读出来,没有气势,但如果你用古蔺话读出来,那个气势简直不摆。读到这里,看客们如果会古蔺话的话,请你用普通话和古蔺话读一读,你就知道古蔺话的气势了。

古蔺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an”的发音和成都话相似。四川重庆除成都外,“an ”的发音大多在口腔靠前发音,而成都、古蔺话的安是靠舌根部分发音。你如果把“an”的发音整对了,你到了成都,说话说慢点,把入声变成另外四声,你的成都话基本就标准了。

可惜古蔺话的很多文字现在用得少,亦无配套之音调,所以行文起来配字配音有些困难。不过此文也不是学术文章,只是留下心中的一些怀念,乱求整就是了!文中的语汇也多以古蔺话为主,不过二郎话、石宝话也会用里面的很多词,只是不是以入声发音而已。写此文时,我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水平有限,名词、动词、形容词不一定整得清楚,敬请大家多提醒多包涵!

摄影 陈平

一、名词

1.老者儿(zer三声)

当你打开《西游记》,里面有无数的老者,这是对男性老人的称呼。其实你仔细研究《西游记》可以看到很多古蔺话,当官话流传到古蔺后就保留下来了。后来的官话没再进入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所以现在的官话还是官话,古蔺话可是唐宋时期的官话。

  老者加个儿话音,一听就透着一份亲切。上了年纪的女人也把自己的男人叫做老者儿!那种亲切可是专利,不容其他女人占用。要说,也只能说是:“你家老者儿......”  2.怀兜儿(der一声)  有一种温暖叫怀兜儿,有一个地方叫怀兜儿。那是最贴近你心灵的地方,那是你生下来就觉得温暖放心的地方,那永远是你的心灵的港湾,你梦中的怀念。  3.根儿(ger一声)  走出古蔺,你只能听到兄弟、弟弟,却不再说根儿。“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弟弟与哥哥是同根相生,同脉相传。所以古蔺人叫根,再加上一个儿化音,一种温暖的亲情就从口中出来。认你是根儿,那是对你的认可,不管你是不是亲兄弟,根儿就让我们如兄弟般相连。  4.圿圿(jia入声)  每个人都有搓圿(入声)圿的经历,小时冬天都不喜欢洗澡,爸爸妈妈烧了一锅水,坐在洗澡盆里,边泡边搓,水面上就浮了一层圿圿。后来看《济公》,济公和尚为了给富人治病,在自己身上搓呀搓,搓了一个药丸,治好了病,把富人给整了,我们也笑惨了。我们跟斗学不洗澡,留下汗水灰尘,在身上也搓呀搓,搓红了也只有一丁点,想起才好笑哟!  圿圿又称格腻,也挺形象,人身上都发腻了,自然圿圿多呀!

  5.阿  上海人说阿拉是我的意思,“阿拉上海人”,代表一种地域的优越感。古蔺人的阿,是指除自己之外的人和物,一个阿就把自己划定在外了。  6.呜呜  每个人童年都会有一个“呜呜”的记忆,当我们搭了一扑爬,爬起来哭的时候,大人们总要说:“幺儿乖,勇敢,看zhuai(一声)斗呜呜没得?”  呜呜就是伤口,有了伤口就会哭,哭的时候就是呜呜叫,所以“呜呜”就是这么来的吧!  7.球戳戳(入声)  这是骂人的话,不过多用于长者对小辈。  “你个球戳(入声)戳,3+2=4?”  一个球戳一下就够呛了,多戳一下,效果更不好了噻!恨铁不成钢呀!  8.干疮儿(cuer一声)  干疮儿是一种病,身上长了疮虫,就得了疥疮,古蔺人叫干疮儿。疥虫在你身体最软的地方安居乐业,一温暖就活动,整得你一身奇痒无比,那种心慌的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严重的形成脓泡,里面积满脓水,才叫痛哟!“干疮儿加脓泡儿,十年好一个儿。”想当年在二中读书,睡的是通铺,而且两人一床,我去读了两个月就被传染上了。那些日子,每天晚上最美丽的风景线就是大家打起电筒抹干疮儿药(一般是硫磺软膏或疥灵霜),你给我抹然后我给你抹,这干疮儿硬是折磨了我一年,暑假回到磺厂的小天堂去泡矿泉水才整好的。  9.长水  古蔺人说长(涨的音)水,曾经闹过很多笑话,每个古蔺人走到外地都会有这个经历与误会。长水就很烫的水,但不一定是开水。如同川东人说“赖水”,也指不一定开但很烫的水。  10.日龙包  这是骂人的话!古蔺话中,沾了日字就没好话,不多解。日龙包或日龙,多称傻子。  记得有一年大学时暑假回蔺,全城的人都在搞猜谜。庄家把谜底挂在一高竿之上,张贴谜面,谜底一般为十二生肖。有一日,谜面为“热天头穿棉袄”。众人猜各类带毛的生肖,结果谜底出来是“龙”。有人质问庄家这谜底不准确。庄家反问:“你热天穿不穿棉袄?”答:“不穿!”“那你穿了啷个说?”“我日龙了呀!”众人大笑,这不是正宗的谜底吗?  如果你还不懂,那我就只有送你这两个字了!嘿嘿嘿!  11.牙巴  重庆人说牙巴,是指牙齿。而古蔺人说牙巴却是下巴,搞得我还曾经闹过笑话。在重庆,有一次下巴被撞破了皮,我说我牙巴被撞了,大家绿眉绿眼的盯倒我,明明是下巴被撞了哪里是牙齿呢?身体的部位的分不清呀!啥子人哟?  12.洒儿(sa三声,er一声)  古蔺人以前红白喜事都会吹唢呐,不过古蔺人不管唢呐叫唢呐,而是叫洒儿。这玩意口大肚小,吹出来声音奇大,跟人的感觉就是喳闹,而且总觉得没吹成个曲子,听了陕北人吹唢呐,才找到一点感觉。  13.洒儿背兜  背兜这玩意天南海北都可见,不过云贵川山地居多。愿背千斤,不提四两,背背兜既可以解脱双手,又可以省力,在妈妈的老家马蹄等一些地方,不挑水而是专门的背兜背水。为什么专说洒儿背兜呢?先说它的形状,极象一支放大的洒儿,口大底小,小而坚实的底部只可以放在拐爬儿上面(拐爬儿是背兜的辅助工具,山上没有歇脚放背兜的地方,要歇脚时就把背兜放在拐爬儿上面)。非常佩服先人们的聪明才智,现在我们在准备户外装备时,装一个大的登山包一般是轻的东西放在下面,而把重物放在包的上部。洒儿背兜上大下小,就是这个原理,下面轻而把重量集中在背部,这样就省力了。

在古蔺,洒儿背兜一指它本身,二指用它谋生的下力人,也就是重庆的“棒棒”。在古蔺的车站等人多的地方,你大吼一声“洒儿......”,总会有一个洒儿背兜跑到你跟前,不信你试试!

  14.雪(入声)弹子  书面语的冰雹就是古蔺人的雪弹子。  这几天广州、佛山、深圳强对流天气整得吓人,又是扯火闪又加雪弹子又是暴风雨,把我老婆吓惨了。  15.盐老鼠儿(suer三声)   古蔺人有一个传说,当年老鼠偷吃了盐,就变成了蝙蝠。所以古蔺人把蝙蝠叫做盐老鼠儿,害得有些小孩子也偷食盐巴,只想长两根翅膀,哈哈哈......  16.渠猫儿  渠猫儿就是青蛙。小时候喜欢到农田里去钓渠猫儿,顶着烈日,在草丛中悄悄地向渠猫靠近,不过动作得轻,不然你还没走拢它就扑通一声跳下水了。钓来的渠猫儿,只要大腿,上身宰碎喂鸡,腿腿用青椒爆炒,现在想起就流口水,不过干这些事造孽呀!  17.马马丁儿(dier一声)  马马丁儿就是蜻蜓,这蜻蜓的称呼各地不同。成渝两地叫丁丁猫儿,蜻蜓翅膀一张,倒是一“丁”字,两只大眼如小猫般透亮,所以丁丁猫儿取得形象。泸州人把蜻蜓叫马郎(lang一声),广州人叫塘梶,这蜻蜓交配时总是连对在池塘边点尾,叫塘梶也挺形象。古蔺人给小女孩扎头发,在头顶上朝天一缕,给了一个形象的称呼,也叫马马丁儿,有几分童趣。  18.开山儿  古蔺人很多东西取名,也许来源于古物的称谓也可能是一种怀念。神话中沉香救母时就是用开山神斧砍开大山,从二郎神手中救回母亲。古蔺把斧头称为开山儿,或许有些相关的联系吧。古蔺还在一地叫二郎,盛产郎酒,这开山儿和二郎或许还有点联系哟。

19.锤子

说了开山儿说锤子,古蔺话锤子有三个意思,一是指钉锤,二是指男阴, 三作骂人语,表示强烈否定和不满。不过川渝两地的人也常说锤子,这锤子意味重哟。

当年成都公交车火灾案,成都人整了一段言子:

央视记者问公交车失火的幸存者:车上有锤子吗?

幸存者:有个锤子!

记者:有锤子?你们怎么不用来砸窗子呢?

幸存者:莫得!有锤子个锤子!

记者:什么?还有两个锤子?

幸存者:哎呀,有个铲铲!

记者:铲子?那也可以用来砸窗啊!

幸存者:砸个锤子的窗子!

记者:是砸窗子不是砸锤子……

幸存者:哎呀我跟你说个锤子!

记者:我说的窗子!

幸存者:锤子!

记者:那车上到底有什么?

幸存者:有个毛线!

记者:哦,怪不得燃的这么快!

央视记者最后总结:出门一定要带锤子,没的锤子要靠近锤子,有锤子要

紧握锤子,锤子在人就在,锤子都没的了,人就锤子了。

如果你看懂了,锤子的意思你也就整灵醒了。

20.碇子

碇子在古蔺也叫砣子,砣子在重庆也叫砣子。给你娃一砣,就是给你一拳的意思。古蔺话的碇子就是普通话的拳头。小时候伙伴们打架还是非常斯文,两个人有矛盾了一般不直接开干,而是先亏碇子,握紧拳头互相用骨头碰撞,看谁禁得住事,遭不住的就认输,虽是没面子的事,但避免了更在的冲突与皮肉之苦,岂不更好

“老子碇子硬,不是吃素的哟!”这样的人一吼,大家还是要让三分的。 21.斗角儿(jer四声)  一个人为人不大方、吝啬在古蔺就会被称为斗角儿,这个称谓又被古蔺人叫夹(入声)夹虫。你有两颗李子,嘴里还有一颗,你一颗都不愿意分给小伙伴,你就是斗角儿。你把嘴里那颗吐出来洗干净分起吃,你就够哥们。夹夹虫还引申出一个夹字,也指吝啬。重庆人也是用一个字“财”来形容吝啬的。  这个人夹得很!意思就是此人很吝啬,交往起来要小心,免得双方都不愉快!  22.声气  声气就是声音,不过包含的意思又比声音更广。  哎呀!你吓我一跳,啷个不出个声气嘛?意思是怎么悄悄地没有声音就来了,结果吓了一跳。  人死了就没得声气了!这人一整出脱,不仅没有声音了,还没有气息。所以声气比声音意思广点。  23.团邻  古蔺人民风纯朴,好帮忙,远亲不如近邻,如何把邻居们团结在一起,不仅要有好人缘,平时也要肯帮忙,所以古蔺人把邻居叫做团邻。与团邻同时出现的就是四戚(入声),感谢团邻四戚的帮忙哟,这可是各种喜事主人家必须挂在嘴上的。不过只解三亲六戚,古蔺这四戚啷个来的,有待回去考究一番。  24.姑娘儿  古蔺人把出嫁之前的女孩称为姑娘儿(lier一声),到了出嫁之时,女孩就成了新姑娘儿,不过以后就再也得不到姑娘儿的称谓了!结婚也说成“接姑娘儿”,这姑娘儿接到家里,就成别人家的,再也不是姑娘儿了。  25.眼瞪儿(der三声)  眼睛就叫眼瞪儿,不过一般说眼瞪儿时有一丝贬义在里面。  你啥子眼瞪儿哟?我都认不倒了!  你鼓起弄个大的眼瞪儿啥子,看不清楚吗?  26.苦毛儿(mer二声)  苦毛儿就是汗毛。有俗语云:“有福之人毛耸耸,无福之人光胴胴。”意思是有福的人体毛多,无福之人体毛少。平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观察辛苦的农民才得出一个结论,一天都在做活路,手杆脚杆的毛都磨掉了,自然就光胴胴了。所以就把身体的体毛叫苦毛儿,苦毛儿都磨掉了,真是苦呀!  27.喝害  古蔺人说喝害意思是哈欠。人累了,身体自然就要调节,哈欠是一种深呼吸,也是对人的一种提醒,喝害连天的了,不睡就是害自己,你说呢?  28.房圈儿(quer一声)  房圈儿就是卧室,这是只有主人才能进出的地方,所以圈起来外人自然就不进去了。能进别个房圈儿的人,地位都不低哟。  29.淘屋  淘屋这说法我觉得是“堂屋”的变音,淘屋就是客厅或供着“天地君亲师”和祖宗牌位的大厅,最宽敞最亮堂接待最重要客人的地方,当然就是堂屋了。  30.转夕  转夕是昨天晚上的意思,我想这“转”字应该是“昨晚”说快了,把音省了之后留下了“转”这个音,夕就是黄昏,加在后面起到一个辅音的作用。  31.门朝(zao一声)  门朝就是明天早上也指明天,门朝就是明朝,明字说快了就成了门了。古人云:“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今朝现代汉语里也不常说,而古蔺人还说今朝(今天的意思)、明朝。这也证明古蔺话带有古汉语的痕迹,能节约一个字是一个字呀!  32.少(sao三声)午  少午应该是晌午的晌字被古蔺人说变了音,成了少午。不过古蔺人的少午又多了一层意思,就是中午饭。两个人一问候,“吃少午没得?”就是吃中午饭没有?不过这少午有点长,可以问到黑。  33.天麻子子亮  凌晨,天刚亮。 34.擦黑 傍晚。  35.脚趴屎儿(ser三声)  小时候大人们常常笑话那些不爱干净的小娃儿,一双脚一天到黑到处跑,黑不溜秋的,一搓就是无数黑黑的夹夹,这夹夹就叫脚趴屎儿。上课是有些不爱干净的同学就脱了鞋子在那里搓呀搓,一个教室臭熏熏的不说,那脚趴屎儿满地都是,叫人情何以堪!  36.泡儿(per一声)  清明过后,就要开始栽秧子了,栽秧泡儿也要熟了。古蔺人把很多野果都叫泡儿,栽秧泡儿是一种刺莓;蛇泡儿是草莓科的一种植物的果实,红红的可惜好爱不好吃;把桑葚叫做蚕桑泡儿;反正山上的田边的认得斗名字的认不斗名字的都叫泡儿,就连常见的水果枇杷都被叫做枇泡儿。不过写到这里,我倒觉得这泡字应该改为杷儿了,这不声母都一样吗?  37.石(入声)包  古蔺人把到大不小的石头叫做石包,也不知是什么缘故,不过感觉这样的石头整在脑壳上,肯定是一个包,可能这样就把石头叫石包了。  38.线鸡  小时候经常遇到走村串户的骟匠,老远就敲着一个小锣,一听就知道是骟匠来了。这骟匠一般是线(音)鸡的干活,把仔公鸡的翅膀下侧切一个口子,将一个线套把鸡内部的两个套出来,这鸡就成了线鸡了。  这公鸡是挺顾家的东西,宁愿自己不吃,也要呼唤母鸡们来吃,而等母鸡们吃完了自己才享用,所以整得自己干精瘦。而这公鸡取了成了线鸡,就雄不起了,一天只吃不下蛋,又比谁都抢得,长得那个肥,简直不摆了。   40.奶奶(lai一声)  这里的奶奶不是指爸爸的妈妈,而是指一身体器官,不解释你也知道了。古蔺人也把母乳称为奶奶,其实西南很多地区都是这样叫的。  41.光巴胴儿(der三声)  把上身的衣服脱了,就成了光巴胴儿了,古蔺人又叫光胴胴儿。如果下身都没衣服了,可就是光叉叉了。小时候有一洗澡时,大人边笑边唱儿歌:“光叉叉,卖芽芽。光胴胴儿,卖桥板儿”这芽芽怕是传宗接代的嫩芽吧,那桥板儿可不知道了。  怀念小时候的夏天,打起光胴胴儿到处捉马马丁儿。没事就约起小伙伴们到小天堂游泳,在冰冷的地下阴河水里泡得直打冷颤,然后出来到河边石壁上晒太阳,这一冷一热,炼就的是强健的身体呀!不过晒得那个黑,用古蔺话来说可是漆(入声)黑。  42.阳沟  小时候听大人说阳沟阳沟,就是没搞懂为什么叫阳沟,后来书面语里经常用阴沟,这一对比才整灵醒阳沟的来历。这没加盖的沟,就称之为阳沟,不过古蔺人指阳沟是特指房前屋后用于房屋排水用的水沟,房后的就叫后阳沟。这后阳沟也不全指水沟,还包含了水沟两边的区域,这后阳沟可是小孩子们小时办家家的最佳场地哟。  43.嘎嘎  嘎嘎就是肉。小时候的最爱就是肉嘎嘎了,说起嘎嘎都要流口水呀! 44.巴壁虎儿 巴壁虎儿就是壁虎,五毒之一,蛇、蜈蚣、巴壁虎儿、赖格宝、蝎子合称五毒。小时候经常到山上荒坡去玩,最怕这些东西。其实巴壁虎儿在野外是见不了的,反倒是晚上的户外的电灯下,你总会看见一两只巴壁虎儿趴在墙上,大大地眼睛机警地看着飞来飞去的虫蛾,嘴一张,弹出舌头,瞬间就解决吃饭问题,直叫人佩服。 45.粑粑 古蔺人把粉、浆类做成的饼类、糕类或丸子类食物叫粑粑。如包谷粑粑,灰面粑粑,汤圆粑粑...... 46.坝单 就是床单。坝单引申出一个动词,坝,坝在古蔺话里还有铺的意思,坝铺就是铺床的意思。坝铺这个词挺有意思,坝就是铺,铺却是床。 天冷了,还是坝席子睡呀? 快点拿坝单来坝几,弄个睡要感冒哟! 47.铺盖 说了坝单,自然会说到铺盖,铺上盖的,简称铺盖。铺盖就是被子,很多地方都把被子说成铺盖。想当年用的铺盖,被面加白布底,洗了铺盖还得用大针将被面与白布连在一起,想当年在外面读书,还自己连过铺盖。 48.摆子 疟疾就是摆子。打摆子,就是疟疾病发。 47.棒老二

土匪的意思。 49.包谷泡儿 四川人把玉米叫包谷。古蔺人把包谷粒炒熟,就叫包谷泡儿,那种糊糊的、香香的、脆脆的感觉,十分让人怀念。小时候每年过年家家户户还要做糖包泡儿,就是用包谷泡儿外面裹上薄薄的一层白糖和红糖的混和物,再裹一层炒熟的豆子和大米磨成的粉,现在这东西倒有,不过很多人家都不做了。 50.抱鸡婆 母鸡下蛋下到一定时候,就会进入一种想孵蛋的状态,一般这个时候它羽毛蓬松,一天到晚都会咯咯咯地叫,寻找适合孵蛋的地方,这种状态的母鸡就叫抱鸡婆。抱鸡婆会享受两种待遇,一是让它孵蛋,二是让它清醒,双脚泡在冷水里,两天就回复成精神的小母鸡了。 51.鼻子 古蔺话的鼻子有三个意思,一是指鼻子,二是指鼻涕,三是指象鼻子或具备鼻子功能的东西。 好意思,弄求大的人都还要流鼻子。 52.冰口 冰口不是指冰的裂缝,而是指(皮肤)因冰冷而产生的裂口,或指地面、墙面因干旱或质量问题的裂缝。 好造孽的娃儿,屋头穷没得多的衣服穿,一到冬天手上就是冰口。 狗日的质量好求孬,你看才管几天,遮个墙上到处都是冰口,啷个住嘛!趟不起!   

53.擂钵儿(ber四声)

  古蔺话人做海椒面或蒜泥,必然离不开擂钵儿,或是石头雕的,或是生铁铸造,一个钵加一根棒,炕焦的海椒放进去,仔细擂,海椒面就擂出来了。小时候擂海椒面,没少流眼泪呀,那海椒面挥发的辣红素,整得你无地自容呀! 54.岔(ca三声)岔裤 小孩子为了屙屎屙尿方便穿的开裆裤。 我跟阿是兄弟伙哈,穿岔岔裤一起长大的! 55.耳屎 耳朵里面的分泌物当然作耳屎,不过古蔺话里把耳屎又称作耳光。 不要惹我哈,惹冒火了给你狗日的两耳屎。 56.操哥 男阿飞,不过古蔺指操哥更多的是穿衣服前卫时尚,而且特指男性。说女人穿衣时髦,就用一个字“操”就行了。 阿家有钱,穿衣服操得很。 57.螬虫(cong一声) 古蔺人把肚子头的蛔虫叫螬虫,而且螬虫的虫读成一声为“冲”音。 58.朝(cao二声)头肉 猪颈项肉。古蔺人常说你娃是朝头肉,煮不pa(火+巴),嚼不烂。其实韩国人吃烤人最喜欢这个部位,称之不肥不腻,有肥有瘦,又是猪身上最活动的地方,价格比猪腿肉高很多。这真是世界各地风土人情不异,吃法喜好也各异呀! 59.包子 包子即是面食,又是平时玩牌游戏时违反规则的统称。打大贰或麻将时,多牌或乱胡,不按规矩出牌等都统称为吃包子,或者叫包了。吃包子可要赔钱,这个时候赔三家就难受了。 60.慈姑儿(gur) 古蔺人的慈姑儿,重庆人叫蒲圈儿,而学名为荸荠。小时候很喜欢吃慈姑儿粉,如同藕粉,温水调和再用开水一冲,加糖,一碗香香糯糯甜甜粘粘的慈姑儿粉让人觉得温暖。 61.撮撮 古蔺人把撮箕叫撮撮,更好耍的是把鸭舌帽叫撮撮帽。 62.冲菜 用青菜的菜头在开水中淖水烫生,隔绝空气密封,做成的小菜辛辣冲鼻,这就是冲菜。小时候最喜欢凉拌冲菜,那种冲鼻子的味道令人回味,如同芥末。 63.家什 古蔺话指家伙。 64.叩坠儿(zuer) 将食指弯曲,用来敲打头部,这个就叫叩坠儿。 给你娃两叩坠儿,不准板飚了。 65.家门儿 本姓,同宗,所以就叫家门儿。 哎呀!一不小心就碰斗个家门儿,都姓王哟! 66.仙线儿 古蔺人把星星叫做仙线儿,当你虚几眼睛看星星时,那的确象是一根美丽的仙人飞过后留下的线。仙线儿或许是星星儿的变音吧。 67.天把两天 古蔺话把一两天叫做天把两天,表示一种不确定的时间。 你遮个毛线衣好久打完哟? 天把两天嘛。 意思是你这件毛衣什么时候织完?就一两天的时间吧。 68.鲢巴郎(lang一声) 鲢巴郎就是鲢鱼。这年头野生鲢鱼可不好找,一斤得一百多哟。 69.团鱼 古蔺人把甲鱼叫为团鱼,不过这挺形象,甲鱼不象乌龟那样有硬壳,给人的感觉倒是圆圆的一团,这也倒形象。 70.老家公 古蔺人把岳父叫做老家公,岳母叫做老家婆。而外孙把外公叫做家公,外婆叫做家婆。去了一个老,反倒增加了一辈,古蔺人挺有意思哟。 71.叫鸡 会叫的不止是母鸡,公鸡一叫天下白,所以古蔺人把公鸡称为叫鸡,外地人往往会整不灵醒。 72.抽抽儿 抽屉。 73.杵杵 物体的尖端部分磨损后变圆滑了,这个地方就称为杵杵。 你娃还是爱惜点嘛,给你削的铅笔,没写斗几个字,就变成杵杵了。 古蔺人还将小臂截肢了的人叫做杵杵儿,不过这是一种不尊敬人的说法,最好不说哈。 74.爬海

  爬海就是螃蟹,只所以这样叫,或许是地域发音的关系,把螃蟹的音演变成了爬海。螃蟹虽然在古蔺的任意一条小河里都能找到,但古蔺人却有大海的情怀,这些小家伙都是爬山入海的灵物。小时候总爱和伙伴们去捉爬海或者钓爬海,捉来之后把随身携带的盐、海椒包在一起烤,那味道简直不摆了。 75.搭(da入声)搭儿(der) 辫子。小姑娘编了辫子,走路时在背在一搭(跳)一搭(跳)的,是不是这样就把辫子称为搭搭儿了呢? 76.謇巴(jian三声)郎(liang一声)  謇指说话结巴。这是古蔺话还有古汉语痕迹的证据。謇巴郎指说话结巴的人。  在古文中,謇出处很多。  《通俗文》:出自言不通利谓之謇吃。  《北史·李谐传》:因謇而徐言。 77.岩腔 岩腔即岩洞,古蔺多山,山中多洞,岩腔则多指悬崖或悬崖上的洞,高、险、奇。

  78.响杆  将一根竹竿的一端划破,分成很多等分,上面留一尺来许的部分,就制作成一要响杆。响杆一般用来吆鸡,往地上一敲,发出很脆很响的声音,自然就撵得鸡飞狗跳了。  79.月母子  生小孩后坐月子的女人被称为月母子。在中国的传统养生观念下,这一个月的月母子会体会到人生很极致的东西,不摆了!  80.籽籽儿(zi三声zer)  籽籽儿一般指皮肤表面长的小疙瘩。 有时一些果实内的小种子,古蔺人也称为籽籽儿。  81.恍恍  人一恍惚,自然就会粗枝大叶。古蔺话中的恍恍指做事粗枝大叶,经常丢三落四的人。单独用一个恍,则指人做事恍惚,不经思考,粗心。  阿是个恍恍,你给他说事情一定要交待清楚,随时过问斗哟!  你从个弄恍哟,跟你写得清清楚楚的,你送过克都还是整错。  82.胯(ka四声)  胯是书面语,古蔺人读胯省了u音,而直接用ka,读四声。古蔺人说的胯,专指腹股沟。在医学上,胯指腰和大腿交接的部分,也差不多。  83.老代年  古蔺人把上了年纪的老人尊敬为老代年。  老代年,你晓得兰尊大酒店啷个走法不?  老代年,你走路要慢点哟!  84.私娃儿  亦私生子。  85.手倒拐儿(guer) 肘部被称为手倒拐儿,注意最后一个字要用儿化音哟。  86.眼眨毛  睫毛。  87.鬏鬏儿(jiu一声jier)  小女孩编的小辫子,尤指短头发编的。  你家姑娘儿编了个冲天的鬏鬏儿,好乖哟!  88.老猫儿(mer)  老年妇女被称为老猫儿,不过只能在背后说哟,除非你们是老俩口,老头子叫自己老伴才能叫老猫儿的。古蔺人也把自己的婆婆(老公的妈妈)称为老猫儿,不过也不能当面说哈。  89.猫儿(mer)  被古蔺人称为猫儿,打猫儿则是嫖妓。  古蔺人之间流传着各种言子:    古蔺的煤,叙永的猫儿,江门的荤豆花儿。  耗子撇枪--打猫儿心肠。  90.摸包儿(ber)  专指扒手。  年关近了,上街坐车要注意摸包儿哟!  91.倒欠  倒欠指手指指甲周边长的倒刺。  92.冻巴儿(ber)  指冬天长的冻疮。  93.风剩儿(ser)  头皮久了不洗或没保养好,就会有东西剩下,古蔺话的风剩儿,指头皮屑。  你娃爱点干净嘛,长好多风剩儿哟,快点克洗个头。  94.齁巴儿(ber)  百度里齁的意思挺多。

(1)齁 hōu(象声词)a.熟睡的鼻息声

  夫齁声起。——《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b.又如:痰齁;寒齁;齁齁声(状声词。形容鼻息声,打鼾声);齁齃(鼻息声)

(2)齁 hōu(名词)

  哮喘病。如:齁齁齃齃(喘急的样子)

(3)齁 hōu(形容词)  形容食物过咸或过甜以致口如火灼的感觉。如:齁得难受  古蔺话里的齁巴儿,取其名词意,指哮喘病患者。  95.花姑娘儿(nier)  这个称谓在古蔺很少的人会说了,专指瓢虫。  96.阿伙  古蔺的有些地方,把他们称为阿伙,特别是白沙一带。   97.茅厕(si一声)  茅房、厕所。厕所的厕字与所相连时读ce(四声),而与茅相连厕就应该读si(一声)了。

  98.曲鳝儿(ser)  蚯蚓。  99.叫军儿(jiaojur)  蟋蟀。小时候喜欢捉叫军儿喂鸡,高蛋白的东西喂出来的鸡咯咯下蛋不歇天。入秋后,就会去公叫军儿来打架,每天喂海椒,然后把它们赶到用竹筒作的笼子里,两只公叫军儿就会张开大嘴,互相打斗,非常好玩。  100.莽莽(mang一声)  真不知道这字怎么写,只能取其音了,莽莽在古蔺话中一般是对小孩说的口语,指饭,吃饭说成吃莽莽,喂饭说成喂莽莽。在此基础上,又演化出一个动词,莽,专指喂饭的意思。  幺儿,来吃莽莽了,乖哈!妈妈莽你!   101.二天  将来的意思。  102.疯撕婆  有时有的女人会处于一种颠狂的状态,特别是几个闺蜜在一起的时候,打打闹闹,疯疯颠颠,这个时候就可以把这种状态下的女人叫做疯撕婆了。   103.皮圈儿  一般指扎头发用的橡皮筋。  104.鹅石板儿(ber) 鹅卵石。 小时候最喜欢到河边,选平点的光滑点的鹅石板儿在水面上打水漂,最高纪录八跳,再也没得弄凶了。  105.癞格宝  癞格宝就是癞蛤蟆,学名蟾蜍,让人又怕又爱的东西,长相丑陋,身上布满毒腺。小时候见到就躲,生怕被毒液整斗后长㾋子。而有钱人家里总要摆几个背满铜钱的癞格宝,生财呀!丑陋的事物给以美好的寓意,就是好东西了,盐老鼠也一样! 106.甑子 蒸饭的一种器具,这个不解释,自从电饭煲出现后,甑子饭是每一个古蔺人心中的美好,特别是蒸两个红苕在里面的香味。

摄影 陈平

二、动词  1.日白  现在我就在日(入声) 白(入声)。其实日白在各地均有出现,大多表吹牛、说谎。两个人在一起说话,也可叫日白。不过古蔺人也用日白来形容人,就是说这人不靠谱。一个日白,可以代表很多意思,你懂的!  2.跶扑爬  先说“搭(入声)”,古蔺话中物体从高处往低处运动的这一个趋势或造成这个趋势的动作就叫搭。“扑(入声)爬”简言之就是摔了一跤,可这摔一跤是如何摔下去的呢?扑爬就是一个形象的动作了噻,先是扑下去,然后爬了一段距离,你说这一跤惨不?搭扑爬的意思,你懂了噻! “跶”字在现代汉语里基本不用了,但在古汉语里却是摔倒的常用表达哟。如《金瓶梅》第61回,(李瓶儿)起来穿裙子,忽然一阵旋晕的, 向前一头跶倒在地。  3.向火  向火就是烤火。古蔺人说话极有诗意,烤火意思太明了,是为了取暖。而向火只是一个互动的动作,有诗云:“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这一向字,是人生向往的方向。而向火,也是一样,一家人围炉而坐,面向火焰,其乐融融,一种温暖的感觉就从心里流出来了。  4.扯火闪  古蔺人把闪电叫扯火闪,这一扯字更强调了一个动作的瞬间,一火一闪再加加雷声,比闪电更形象更吓人。  5.出(入声)脱(入声)  死于非命或丢失财物。  遮个车祸好吓人,好多人都出脱了,这才悲哀哟!  6.摆  摆是动词,讲的意思。摆龙门阵就是讲故事、谈天。不摆了,就是不说了,却引申出舒服得很,安逸得很的意思。 摆平,就是搁平捡顺的意思,意思就是把事情方方面面都做好,让大家都满意。  7.板  板是一个动词,古蔺话中包含挣扎、翻转、嚎叫的意思。  喝醉的了人,不免发点酒疯,或是嚎叫哭喊,或上串下跳,老婆大吼一声:“板命呀!睡好!”有些粑耳朵就偃旗息鼓了。  买了条活鱼,想杀死却按都按不住。“板求啥子板,还怕整不死你!”刀背一敲头,搞定了!  8.趟(tang一声)  打开《水浒传》,里面多有趟浑水的说辞。古蔺话里常用趟(汤),这也是古汉语的痕迹,趟就是摊上来某事的意思。  趟斗起了,就是摊上这倒霉事的意思。  趟不起,就是摊上这事承受不住了。  趟求斗你这个杂皮了!就是摊上你这个人了,既惹不起却又躲不脱。  9.舔肥  舔肥在古蔺话中是讨好某人的意思,不过这话从口中说出却有一份不服气的味道,因为有时候你连舔肥的机会都没有,只有古蔺人才懂的。  10.装烟  装烟倒茶此乃古蔺人最基本的待客之道,装烟就是给别人递烟。可装是怎么来的呢?在香烟出来之前,大家都抽叶子烟,客人来了,得裹好烟叶,装入烟杆儿(ger),此为装烟。想起老人们提着一根长长的烟杆儿抽烟时一拔一拔的样子,真是好笑,这样的场景不知还能不能看到......  11.马  此马非真马,而是一个动作,古蔺人管欺负人叫“马”。  阿是我的根儿哟,不要马斗阿哈!意思是他是我弟弟,不要欺负他。 由此又有一词叫“马干”,意思是强迫服从自己。 你得行安,硬是把你家妈马干了。 再就有马干吃尽的说法,意思同马干,但更强调程度。 你娃还是要懂得起,不要啥子事情都马干吃尽的,人不收你天都要收你。 古蔺人由此还说“吃干了”这样的词,意思跟马干差不多。 吃干了,你娃不得了,想遭打嗦!   12.卷  重庆人把骂人的骂说成“诀”,这诀还带了一个言旁。古蔺人可能据此音把骂人说为“卷”。卷人就是古蔺人骂人的意思。  13.掏  古蔺人民风纯朴,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出口成章,说话总爱带点把子,不过这才是古蔺的味道。古蔺人把骂人为说成卷也说成掏。选为“掏”字,你掏我我掏你,无非就是想在别人身上占点语言的便宜,这可比掏别人身上的东西还过份。那以后我们文明点,不掏了就好!  14.拈菜  古蔺人把小东西用手指头或筷子(夹子)拿起来叫拈。拈菜就是夹菜,为什么这么用,大家想想常用的“拈轻怕重”的这个成语,自然就明白了。  15.杀角  小时候喜欢看木匠做木工活,他们经常锯木板、木方,最后结束那个时候就叫杀角。想起也挺形象,这一锯整出来的都是些三角形,是不是杀角由此而生呢?杀角就是结束的意思。一件事整完了,不管好不好就可以叫杀角。而这和整归一还是有区别哟,整归一有结束之意,但效果好,而杀角不一定是好效果。古蔺话,还是整得有点复杂,写倒这里,不晓得好久能杀角。    16.经优  实在不晓得这两个字应该啷个写,“经优”就是护理、照顾的意思。  17.搞卯了  先说“卯”,有句话是“丁是丁,卯是卯”也做“钉是钉,铆是铆”,不管是丁卯如何说,反正就是做事要认真有条理,不能乱整。这卯字一解为地支第四位,另一解为卯眼,某些器物的零件或部件利用凹凸方式相连接的地方的凹进部分。按此理解如果这卯眼不对,这做出来的东西必然不成器。古蔺人说卯,就是有矛盾了,整不对头了。如果用卯字,那就说得过去。如果是矛的变音,写成卯也可以说对头。搞卯了,就是两个人有矛盾了。  他们两个卯得很哟!意思是此二人关系不好,水火不相容样。  18.搞猫了  两个人搞卯了,一定会吵架或打架,原因就是其中一个人受不了了,搞猫了,只有声音和动作来解决问题了。搞猫了的意思就是遭逼慌了,情绪上来了,控制不住。用猫字,其实是表现猫的脾气,表面温顺又不主动表示个啥子,不过只要你把它整痛了整烦了,说不定反口就咬会是抓你,这和狗有很大区别哈!  不要逗了,一会把别个搞猫了,自己吃亏哈!意思是不要惹别人了,不然整发作了,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19.忧  这几天人是忧起的,上面说检查一直定不了个时间,清明前还是清明后,会不会影响我回古蔺,反正整得人不舒服。现代汉语一般不单独用忧字,忧总与忧愁、忧心忡忡、担忧等联系在一起。古蔺人一个忧字解决所有的问题,担忧一个人就用忧,牵挂一件事也用忧。你想嘛,当你担心一个人幽幽地思念悠悠地担忧,这种忧起的感觉是不是让人有点惆怅嘛!  20.克(入声)  古蔺人说去发音为“克”,入声。  你走哪点个儿(ger)克?意思是你去哪里。  你克不克?意思是问你去不去。  21.扯拐  扯拐在古蔺话中有两层意思,一是出问题,二是两个人突然出现变故或矛盾,又叫撕皮。  你放心嘛,我跟他不得扯拐,一定把遮件事情搞定。意思是你放心,我和他不会扯皮,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做好。  好求霉哟!车子刚一出门就扯拐了,走不成了噻!  22.木(mu二声)叽叽  小孩子最怕也最喜欢一个动作,就是木叽叽,重庆话叫哈脐根儿(ger),北方话叫挠脐窝。大人逗小孩子常用这个动作,整得小孩子笑得不摆,因为怕痒,指头一指就可能开始笑了。长大后这常是我收拾小孩子的招数,哪个小孩不听话,抱在怀里木叽叽,整得他上气不接下气,差不多要搞沙气(生气或撕破脸)了才放手,这个时候小孩子可能气不过去告给大人听,要求伸冤,但一听是木叽叽,“哎呀!逗你耍的得嘛!”就搞定了,这招数比打他几下还解决问题,下次他决不敢惹你了!哈哈哈! 23.罢市(入声) 罢市可不是市场不开了,与罢工之类的没得联系哈。罢市是指季节性农产品上市或出产快结束了。 快点克买点李子来吃,都要罢市了,再不吃没吃不斗了。 哎.....说起古蔺的李子,才叫想哟! 24.扳 古蔺话中扳的一表把东西分开,二表争(辩)。 走,上山克扳包谷。 用点力嘛,用力就扳开了噻。 扳啥子嘛扳,弄求小个事情要扳赢了才安逸吗? 你们两个不要扳了,不就是多一角少一角的问题得嘛,还扳啥子价钱嘛??!! 25.坌 这里的坌字指一个动作,蘸、沾的意思。 古蔺人喜食白水煮素菜,而糊海椒打的佐料则是化平淡为神奇的桥梁,素菜通过佐料这一桥梁,再平淡也会变成爽口的美味。而坌海椒这个动作,是每个古蔺人都不会忘怀的。 26.不好 这里的不好不是形容词,而是指生病。 遮几天人不好,几天没出门了。 27.掸(can三声) 用力抽打或者用物驱赶。 你娃胆子好大,居然敢掸阿的耳屎。 你掸阿两棒棒嘛,看阿走不走。 站斗,不慌进屋,我把你身上的灰尘掸了都。 28.藏猫儿(mer) 捉迷藏。小时候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藏猫儿、救电报之类的游戏,记得初三毕业考上了中师,徐叔给我送通知书来的时候我还在藏猫儿,想起也真是汗颜。 29.扯谎 撒谎,说谎话。古蔺话中还有一个扯谎lia(入声)白,也是扯谎的意思,也只有回古蔺才听得见了。 30.呻(cen一声)唤 呻吟的意思。 31.出脱 出脱有两个意思,一是丢掉,断送;二是死亡。 你娃不好好为人民服务,谨防乌纱帽出脱哈。 武二郎当头一棒,正中虎头,老虎两腿一伸,出脱了。 32.搊(cou一声) 搊是一个动词,在古蔺话表示推、扶、推举的动作。 来帮我搊一下嘛,马上就要推上克了。 老人走之前还是要搊斗哟,一是走得安稳,二是儿孙才有福。   推别人一把,等于帮一个人,胜造七级浮屠,古蔺话里的搊还有供养抚养的意思,不过是长辈对小辈。说到这里,搊又有供(gong一声)的意味了,供,供养也。  你娃要感恩,不是你妈老汉把你供(搊)出来,你哪里有今天哟!  不是当年我家老汉辛辛苦苦地把我搊(供)出来考个大学,我还是不跟他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要感恩。 这个字也是古汉语里的常用动词。 《金瓶梅》第26回,缠得西门庆急了,叫来安儿搊他起来,劝他回房去了。 33.跩筋达斗 古蔺人说跩就是摔倒的意思,跩筋斗就是摔跟斗,而这中间加一个达字,就有动不动摔倒的意思在里面了。 你遮个娃儿好好走路嘛,跩筋达斗的,黑人得很! 34.出麻子 就是患麻疹。小时候打了预防针,到现在都没出个麻子。听说成年人如果出麻子会死人,所以一直都想出麻子,不过到现在都还没有出,那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35.杵 对人说话不客气,带有顶撞、不屑之意,古蔺人就叫做杵。在此基础上说话更重,就叫杵实了。 你说话还是客气点嘛,动不动就杵别人,伤人哟! 此外,杵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挨近。 你杵拢点嘛,弄个就看清楚了噻。 36.漤(nan三声) 做菜前用盐渍。 莴笋切发了拿盐漤一下,炒出来要脆些。 你漤菜吗还是放点点糖嘛,这样提味些。 漤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盐、碱、酸等刺激性液体引起的强烈刺激。 哎哟!挨天没注意倒遭石灰把脚漤了,好求痛哟! 差不多也到了漤腊肉的季节了,想起古蔺的老腊肉,口水流呀! 37.脸红耳涨 一不能争更不能急,一争一急一定脸红耳涨,你想想,耳朵都已经涨痛了,那不晓得急到哪种程度了! 不过喝酒的人一般也会整得脸红耳涨的。 38.盘 古蔺人把搬东西叫盘。 你把阿个坛子帮我盘过来安,小心点哟!  39.估  估在现代汉语里多与计合用,作估计、猜测之意,单独用估作动词,基本不常用。古蔺话中经常用“估”,而且没有估计的意思在里面,而直接是猜的意思。  你身上带了好多钱?  你估!  记得身边的一个笑话,弟弟有一个同学叫李古,读初中去报名交费。与收费老师展开了以下对话:  收费老师:叫啥子名字?  李古:李古(你估)?  收费老师:正经点,不要开玩笑!叫啥子名字?  李古:李古(你估)呀!  收费老师:你涩不涩?收拾你哟!  李古:老师,我真的叫李古呀!  收费老师:你妈卖B,老子整死你!  李古哭笑不得:老师,你整死我我还涩叫李古呀!  ......  幸亏此时经过另一名认识李古的老师,才解决了问名字的问题!你估,日白哈!  40.吆  吆全国各地都在用,大声吼叫,吆喝之间。不过古蔺的吆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撵鸡撵狗撵鸭子,把它们赶出去也好,撵回来也罢,总之完成任务就叫吆。  吆什么都可以,但不能吆鸭子哟,因为吆鸭子的意思可是得了最后一名的意思哈!  41.跑二排  领导坐头排,跑二排的就是边缘人物了,光干事又不得好处的人,在古蔺一般就被称为跑二排。  你娃弄个行实,整克整来还不是个跑二排的。  42.跑路  得罪了人无容身之地了或者欠债还不起了,那只有一策,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古蔺人把这种行为称为跑路。我有一古蔺朋友,就是因为陷入的深渊,输太多的钱,至今跑路未归。不过话说回来,人生的路,更多的都是自己选的呀!  43.吃酒与摆糖  酒是用来喝的,吃酒有喝酒之意,却又不是简单地喝酒,在古蔺请你吃酒大多是请你参加婚礼之筵席。  说了吃酒说摆糖,过去经济条件不好,酒席整起成本高,厂里面年青人的婚礼大多摆糖,就是八人一桌,摆上各色糖果、瓜子花生,坐在一起,吃了再摆,这对我们这些小孩可是巨大的诱惑。  可到了现在这个年代,酒越吃越变味,糖却不可能摆了,只因寒碜。结婚吃酒很正常,人情世故,你送我之后还得我送你,但这吃送之间味道越来越多的是铜臭味。有些人头婚请客,二婚请客,搬家请客,无家可搬了租套房子来请客,生个娃儿还得请,最后没办法了生头牛生头猪都要请,害人呀!现在古蔺人每个月送礼的钱钱一两千很正常,这可是无法摆脱的经济负担,可这样请来请去,只是浪费。钱让酒店找了,吃了也浪费了,古蔺人应该换换思路了!  44.醒鼻子  醒鼻子就是指将鼻涕从鼻腔里呼出来,这里的醒就是在鼻腔里呼出气,利用气流将里面的异物排出的动作。    45.念  古蔺话的念就是普通话的唠叨。《大话西游》里,唐僧取胜的法宝就是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唠叨,念经,念到一定状态,哪个都会受不了。  你少念几句嘛,一件事情你说了无数遍了,比祥林嫂都还祥林嫂。  46.踹  古蔺话说踹,一说是用脚噔,二说是撒泼。世人常称的泼妇,在古蔺被称为踹妇。  你娃还是心狠手辣,这一脚踹下克,整得阿痛得死去活来。  不要踹哟!踹过来踹过克,还不是解决不斗问题,还涩要讲理哈!  47.点  给土地播种,古蔺话称为点。  春天来了,要点包谷了。  我家爸爸刚才克土头点豇豆克了,你要中午吃饭的时候来阿才在。  48.冷噤  寒颤或寒噤。  这几天古蔺天气温度突降,走到外面风一吹,不由自主地打冷噤,好冷!  49.剪脑壳  古蔺人和四川人一样,把脑袋说成脑壳,只因四川人头硬些,北方人头都是软的,所以一个是硬壳一个是软袋。但剪脑壳可不是把脑袋剪下来,而是提理发、剪发。  50.踏屑  对你不顾一屑再踏上一脚,不知你是什么感觉。古蔺话里,踏屑就是看不起人,说话来贬低人的意思。  你说话客气点嘛,弄踏屑人的啥子!二天人家翻身了,说不定比你行实!  51.杀贴  收拾家什,把东西摆放、收捡归位整齐,古蔺话称为杀贴,取其音,而无法写出字哈!  等哈哈儿,等我杀贴完了,我们一起出克买点菜回来。  52.打碇子  上文解了碇子之意,但古蔺人说打碇子却不是打拳头的意思,而是对未来或对即将发生的某些事情进行猜想或预测,特别是用于考试前猜题,就用“打碇子”。  53.屙  此字不文雅,却天天都要用,屙屎屙尿即大便小便。  川人把上厕所叫解手,这是湖广填四川留下的痕迹,而古蔺人不说解而说改,解手为改手,解开为改开,这也是古汉语的发音痕迹。  54.张视(入声)  张视即川话的理视(实),有理睬的意思。  55.扯二火  搞第二次的意思。  你要一回就整好哟,出问题了没得扯二火的机会得哈!  56.巴  把东西用胶水粘起来,古蔺人常说“巴”。  你把对联巴起来嘛,要过年了,你还是帮斗布置一下噻。  不要巴紧很了,不然要取的时候要撕烂。  巴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粘(nian)人。  你遮个娃儿哟,一天到黑都巴斗你家妈,还涩让阿松活一下嘛。 57.揾(wen四声) 此字在古蔺话中念wong(四声),揾的意思是按,浸没,把东西按入水中。 小时代游泳,喜欢揾水猫,就是潜水。 在水边玩耍时,最危险的和最具威胁的话语,就是揾死求你!  58.跐(ci一声)  脚板在地上来回用力滑动,意为跐。  你用力跐两下嘛,就把阿张包谷粑叶叶跐落了噻。  59.跍(ku二声)  蹲在古蔺叫跍。  哎哟喂,脚都跍麻了!  60.剟(duo入声) 剟,用细物或尖头刺或触的动作。 《金瓶梅》第75回,再不头上剟两针。 你剟我啥子嘛,我又不是懂不起,我不得开黄腔的。 61.打平伙 打平伙是朋友之间最友好的交流方式,其实就是现在的AA制。记得高中时代,每逢周末,几个好友就在一起打平伙,每人五块钱,整两瓶古蔺大曲,称两斤卤菜,南北派一整,美好的周末是紧张学习的一种放松,更是友谊的升华。 62.连 古蔺人用手工缝衣服时,不说缝而说连。 如:小时候我家妈好好哟,半夜都在给我连衣服。 63.痨(lao四声) 遮个痨字不得了哟,是我们古蔺古汉语里面的外国话哟。《说文解字》中,痨:朝鲜谓药毒曰痨。《说文解字》是汉朝的字典哟,古蔺话说东西有毒往往就是遮个东西是痨人的哟,你看我们古蔺话洋气不洋气。 遮个东西吃不得哟,痨人的哟! 64.点黄 点黄就是别人扯谎的时候当面指出事实真相。 你不落教噻,点我的黄,不然我老婆就不晓得昨天晚上我们一起打牌了。 65.搭飞白(入声) 搭飞白就是普通话中的搭讪的意思。 说得闹热,搭个飞白。 你娃看斗乖姑娘儿就想搭飞白,哪天遭收拾了就安逸了。 66.搲(wa三声) 搲表示用手或用勺子挖的意思。 多搲两坨嘛,煮面猪油多才安逸。 67.挼(rua二声) 把柔软的东西团成一团或者用力挤压。 面要挼得好,吃起才劲道。 你没得事得嘛,挼了一地的纸团团。 68.滗(bi四声) 过滤的意思。 你用笤箕把煮的米滗一下,米汤要留斗哟,好久没吃甑子饭了。

摄影 陈平

 三、语气词

  1.阿怕  如果你不是古蔺人,你啷个都不会懂这个“阿怕”的意思,古蔺话的很多词,两个字就代表很长的字的意思,阿怕就是“怕不是这样吧?”不过说出来更直接,更否定!  “我爱你!”  “阿怕!”这样可不是疑问,那是一丝否定,意思是我不会爱你!  “老子要打人!”  “阿怕!你找死!”这样一说,也只有古蔺人懂了!  2.从个  从个是一疑问词,包含“啷个”、“怎么”、“为什么”的意思。  你从个不跟阿一路安?这表示问为什么。  从个办?我们逃学的事遭老师告了!这表示怎么、啷个。  3.浪  浪是那么的缩音,意思就是那么,表程度深。有时浪的后面加一个“个”字,浪个也表示那么。  你浪快呀!一哈哈儿就跑起来了!  你屋头浪求有钱,买个苹果怕啥子嘛!  你浪个怕阿呀!他就是个纸老虎,你怕求啥子嘛嘛!  4.到住  表现一种极限,到头到底的意思。  不要整我哈,把我整到住了,小心兔逼慌了都要咬人哟!  天!遭这个狗日的崽儿整到住了,弄求热都要我抱!  5.斗  斗是一语气助词,与现代汉语里的“到”类似。  你碰斗我了。意思是你碰到我了。  老子才遇求得斗你哟,你个灾星!意思是我怎么遇到你这个灾星了。  6.安  说话带尾音是很多地方口音的特色,重庆人喜欢在每句话的地方带一个“咯”,表示语气的加重。古蔺人在表示疑问的时候,喜欢加一个“安”字,表示疑问的加重。  古蔺人说带“安an”这个音的字很有特点,你第一次听还有成都人说“安”音的感觉,这一点很有意思,在学英语时,说[æ]这个音时,不用变口型,直接就说出来了,因为古蔺人说安的音,就是这个音。  从个安?表示啷个的,只是语气更重些。  你啷个不克安?表示感谢你怎么不去呢?  7.邦  邦是一个表程度的语气词,很的意思。  这鸡骨头邦硬,啃都啃不动。意思是很硬。  哎呀!你一身邦烦的,不过坐在沙发上。意思是你身上很脏,不要把沙发污染了。    8.扶累  古蔺人说话很客气,越是往农村走你越会觉得人家户待人接物的礼节是非常到位的,装烟倒茶,饭后倒水,很多客气的动作会让你感动。语言上,只要你帮忙,总会有一声“扶累你了!”就是“辛苦你谢谢你”的意思。  “家公,扶累你了哟!”就是“外公,辛苦你了哟!”也包含着谢谢你的意思!  “遮件事就不扶累你了嘛,让阿自己去整,锻炼一下年青人是好事!”意思是这件事就不辛苦你了,让他自己去努力,多锻炼一下年青人是好事情! 9.不关事 不关事就是不要紧,没关系的意思。 二姨,又扶累你哟! 不关事,不关事,二回你又来用嘛,自己屋头的东西啷个用都可以。 10.才将 刚才的意思。 11.惨 此惨非彼惨,不是指悲惨的意思。而是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程度到达顶点,作补语。 安逸惨了,阿们又从河头整了条大鲤鱼,今天晚上打牙祭哟! 老子遭吓惨了,龟儿子从角角突然拱出来,象鬼样。 12.扯扯 用在某些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组成新的形容词,表示某种神态或状态,有“有点...的样子”。 你笑扯扯的啥子,想要啥子明说。 你娃疯扯扯的,哪个时候还是正经点嘛。 此词在古蔺话中又引申出一个名词,扯扯儿,意思是不正经的喜欢搞笑的人。 阿娃就是个扯扯儿,一天到黑硬要逗得你肚皮笑痛。 13.遮门儿(mer)挨门儿(mer) 古蔺人中,有些人名堂多,说话做事,总是做不到点子上,还要添乱,这做人就会被别人说成遮门儿挨门儿,这是一种状态。 你娃不要遮门儿挨门儿在遮点找麻烦,有啥子就明说,耿直点嘛。 14.铲铲 此铲铲非彼名铲铲,可别自作聪明认为是铲子的连称。古蔺人说铲铲是否定的意思。 要得个铲铲,你弄个做不得行哈!意思是你这个做法是不行的。 15.难怪不(入声)得(入声) 难怪、怪不得的意思。 难怪不得哟!阿今天才跟我说,是怕我当时听斗几生气。     16.炸那伙儿(huer)   对一个事物发出赞美的感叹或是夸张的褒扬,古蔺人常说炸那伙儿,不过在一些说话阴阳怪气的人的嘴里说出来,却又会带有贬意。   炸那伙儿,你遮个车子有点霸气安!路虎看几威武!   炸那伙儿,你看对面挨个女的,漂亮!   炸那伙儿,你娃不得了哟,五碗面都吃下克了。不过听说古蔺还有吃二十碗豆汤面的奇人!   17.阿怪   骂人的话,比“阿妈”要文雅一些!   18.趟不起   很多人很多事,不是我们心理与能力能承受的,古蔺人很简单一个词就表达出来了:“趟不起”。   天!你从个弄调皮,趟不起!   炸那伙儿,你又克打牌,趟不起!

摄影 陈平

  

  四、形容词   1.稀儿(xer一声)   凡事纺织的东西,经纬的距离稀了,自然就不坚实,衣料如此,箩筐也是如此。古蔺人说稀,再加个儿化音,就是指东西质量不好。   你这衣服好稀儿哟,自然就是砍你的价的意思噻,意思就是质量不好,降点价。如果再加两个字喝喝(huo一声),那这质量更是孬!   稀儿可引申到形容人,这个人很稀儿,说明他不稳重,做事让人不放心。反正重要的事情也好,他承诺的事情也好,多半搞不定,给你搞得半途而废,那可是你自找的。   2.烦燥   古蔺话说烦燥,不一定指心里不舒服,更多的是指脏,特别肮脏的意思。这个地方很烦燥,就是指这个地方脏得让人心里都不安逸了,不舒服了。所以古蔺人说你好烦哟,更多的是指你这人不干净,衣着不整,并不一定是觉得你很讨厌哟,不过当你很不干净时,也会让人烦的。   3.哈   “哈”不是语气词,而是傻的意思。重庆人说哈儿,但古蔺人说哈板儿,都是北方人所说的傻瓜。哈的运用范围太广,哈戳戳就是球戳戳;你好哈哟!并不只是说你傻了,还有更多的不明智的不理智的东西堆在你身上......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有些时候我都觉得我很哈呀!   4.哑涨   说哑涨之前得说一个死吃哈涨,因为说了“哈”,所以死吃哈涨的意思大家就懂了。再说哑涨才能联想到位,当一个人在饭桌上埋头不语,一直吃饭时,不晓得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个人“很”正常!古蔺人说一个人哑涨,当然不是说的这人的吃相,而是这样经常不动声响地搞点恶作剧甚至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事来。很多人小时候都做个很多哑涨事呀!   5.归一(入声)   武林至尊总想一统江湖,让众人膜拜,天下不能归之为其一统,但武林可以去想象一下噻。打麻将很奇妙,一张牌什么都不是,两张在手就想碰了,三张想杠整个四归一看上去就是一种爽。古蔺话的归一大概取之于此,把事情做得有条理,看上去爽心悦目,就是一种做事成功的享受。人总得要寻找做人做事的成就感噻。一个归一,代表一件事情的了结,无数的归一,才能造成人生!   整归一没得?做好了,请领导放心!   归一古汉语里也常用,大致也是规范、统一或结束的意思。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致化归一,分教斯五。”   宋苏轼《申省乞罢详定役法状》:“所贵议论归一。”   宋叶适《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及董仲舒稍推明之,与人主意合,则杂家异学始绌,而归一于孔氏矣。”   《元代白话碑集录》附录一《重编百丈清规圣旨》:“教大龙翔集庆寺笑隐长老为头,拣选有本事的和尚,好生校正归一者。”    6.巴适(入声)   川渝两地都讲巴适,古蔺人也不例外。把事情整归一了,就有一种巴适的感觉,一个字"爽"。   7.造孽(入声)   普通话里的造孽,是指做大坏事。而古蔺人说造孽,是指可怜。   你娃好造孽!老婆都不要了!   这可不是指此人做了坏事,把老婆不要了。而是指此人可怜,老婆都不要他了!   8.千翻   千翻这词在重庆话中也有,多指小孩子顽皮、调皮。你想嘛,翻过来翻过去,可以整一千次,天都可以搞垮。小时候弟弟就千翻,上屋摘瓦的事都干过,所以是千翻出名了的哟!   9.落(入声)教   落教在古蔺话中指某人做事耿直利落、讲信用,如重庆话中的做事不拉稀摆带。   因此引申出依教,意思就是信服、服气。   狗日的不耿直,老子今天不依教,要找阿讨个说法。意思是此人不耿直,今天不服气,要去找说法。   10.还(huan一声)顺   还顺的音应该来源于横竖,古蔺话中还为横、顺为竖。说还起睡,意思是在床上横着睡。失眠了在床上还顺都睡不着,就是横竖都睡不着的意思。古蔺话中还经常说还想顺想,就是说思前想后、思来想去、上想下想、左想右想的意思,这一“还顺”把所有的方位都整归一了。   11.撇(入声)脱(入声)   说古蔺话是古汉语,撇脱更是典型!   古蔺话中,撇脱就是轻松、洒脱、干净利落之意。   在古文中,还真能寻找撇脱的出处:   《朱子语类》卷九四:“要之,持敬颇似费力,不如无欲撇脱。”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素梅也低低道:‘撇脱些!我要回去。这事做得不好了,怎么处?’”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二章:“他又并不怎么拘泥,倒比别的一些人来得撇脱,来得天真。”   12.相因   相因就是价格便宜,川话里常用,古汉语。   古文出处:《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梁尚宾听说,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四章:“牛肉是顶养人的,价钱又比猪肉相因,为啥不吃?”   13.扎(入声)劲   网上一查,扎劲在上海话里也有此词,意思是“给力”。古蔺话里扎劲是指很有力度、很强悍、阵仗很大。   这两口子闹架还整得扎劲安?意思是两口子吵架阵仗大,闹腾得凶。   昨天买了几百块钱的火炮(鞭炮),在河边克放起才叫扎劲哟!不摆了!   14.颇烦   颇烦,颇用入声。这是古蔺人情绪的一种表达,讨厌加心烦意乱,又夹杂着一些厌恶。西安人也说颇烦,也表达这样的意思。这是几千年的典型古汉语词,“颇为烦恼”之意。不过经耿直的古蔺人一说,就没这么委婉,一个颇烦,已经是对你的警告。   在古蔺方言语境中,“颇烦”有三种内涵:一是用来形容心里烦躁,情绪不好,“这几天颇烦得很,别惹我”;二是用来形容事情棘手,不好办理,“这个事情好求颇烦,我跑了半年还没有个眉目”;三是用来表示因不停地被人打搅而引起的不满和反感情绪,“你这人好求颇烦!来了弄多回了,就不能让人清静哈哈儿?”   15.恼火   其实恼火是川话,成渝两地均用,表示很困难、辛苦、麻烦,不过透出一种不耐烦、厌倦的感觉。古蔺人有一歇后语:“肩膀上打灶头--恼火”。只因川人把扛东西叫“恼”,实在不知那个“恼”字如何写,只有用这恼来代替了。   你这人恼火得很,能不能让人省点心,拿一天不出事嘛!   古蔺话中恼火还是病情重的意思。   他老汉恼火了,我马上得到医院去看一看!   16.飙   飙在古蔺话中表示一种状态,很快的意思,经常与其它词使用,却又会表达出另一种意思和境界。如与前文据说的板组合,“板飙”就成了大声哭喊的意思。   板啥子飙嘛?清静点要得不?   狗日的跑得好快,一飙就看求不斗了!   飙还有另外一个动词的意思,就是吃饭。   你飙饭没有?不过用飙有一种不尊重或者开玩笑的感觉在里面,正规场合还是不用的。   17.颠东   一直在想古蔺话中的颠东啷个写。颠东的意思就是傻傻的,意识不清,所以突然想起了这东应该是“东”,颠东的意思就是你连东南西北都找不到了,自然就是趋于傻瓜的状态。   再延伸出一个名词“东瓜儿(guer)”, 有时写作冬瓜儿,但冬瓜的样子虽然圆不拢耸,不过与傻瓜没得任何联系噻,把颠东会意过来,这东瓜儿就是实际意义了,古蔺话真有意思。“人老颠东树老心空”,这是老年痴呆症的写照呀! 18.个(入声)自  个自也可写作各自,从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自己一个人。古蔺话中个自带有一种豪放的感觉,就是既然是一个人了不必讲究“慎独”的精神,想啷个干就啷个干。这个时候,个自就不一定是一个人干啥子了,而是想整就整。  例如:两个人一起吃饭,“个自整哈,不客气!”意思就是放开了吃,不要客气。  “你个自克嘛,怕要遭哟!”意思是你如果自己想去就去了,可以要被批评或惩罚的。 19.巴脉 巴脉的意思是说话接近客观事实。巴脉又引申为“巴题”,巴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话相对准确,二是说话做事领会了吩咐者意图,整得好。 “今天你娃终于耿直了一回,说话说得巴脉了,弄个一说就把王二娘的冤屈洗脱了。” 20.巴实(入声) 巴实又作巴适,有舒服、安逸、合适的意思。其实川渝两地描述某事物舒服美丽都常用巴实这词,但古蔺话说“实”用入声,气势就更足,褒扬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古蔺麻辣鸡又麻又辣,口留醇香,巴实得很。 遮件事你还是用了心的,整巴实了,奖你娃两百块! 21.半中拦腰 半中拦腰,指中间或者中途。 哦喝......你半中拦腰的来一整,刚好整斗一半就整不完了。 你捆柴不要只捆两头,半中拦腰再捆一道,才不得散哈! 23.白卡卡 形容脸色苍白。 你还是要注意身体哟,你看你遮个脸白卡卡的,最好克检查一下。 24.曹 其实这个字音为曹,汉字辞典里写作“病旁下面一个禾”,可惜电脑太先进了打不出来。意思是因荤腥吃得少,身体需要油荤的感觉。 哎哟!下了三天乡,吃了一回肉,心头曹得很呀! 25.回潮 因长期不用或不练技术退化的意思。 好久没煮饭了,炒菜的手艺都回潮了。 26.伸(cen一声)展 漂亮,古蔺话又作“伸(cen一声)抖”。 阿家阿个娃儿长得伸展哟,多得很的姑娘儿追。 你这件衣服还伸抖安,哪点买的。 27.(...)眉(...)眼 四川话里多用某眉某眼来形容一个人的各种表情或状态。 瓜眉日眼,指一个人是傻瓜。“你的眉毛象西瓜,你的眼睛象太阳”,这可是一句高级骂人的话哟! 睁眉鼓眼,表示张大眼睛,多形容人发愣,无可奈何。 阿睁眉鼓眼的盯着他,却没得任何办法,卷又卷不出来。 诧眉诧眼,形容不自然,不协调。 你穿件啥子衣服和裤儿哟,诧眉诧眼的,不搭配。 痴眉痴眼,形容神情呆滞,发痴发呆的样子。 遮个娃儿完了,自从迷上坎上阿个姑娘儿,一天就痴眉痴眼的不晓得魂头了。 瞎眉吊眼,形容眼睛看不到东西。 你娃瞎眉吊眼的,看不斗呀! 日眉倒眼,形容形象不好的基础上眼神还不好。 今天霉戳戳的,闯求斗了,日眉倒眼的,对方来个车都没看清楚,遭挂了! 瞅眉瞅眼,形容没有精神,睁不开眼。 你娃瞅眉瞅眼的看啥子,把精神打起来嘛!   28.滴滴儿(di一声der) 滴滴儿就是很少很少的意思,一滴水滴下来,当然只有滴滴儿了。 29.踹(cuai四声) 踹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撒泼时的样子。 遮个娃儿才踹安,扭斗阿家妈要买糖,在地上打滚都滚几转了。 咦......你看阿又泼又踹挨个样子,哪个敢惹嘛! 30.安寒 安寒表示人的一种状态,如果一个人身体不舒服了,就称为不安寒。 31.凊 凊这个字属古汉语,现在不常用,意思是冰凉、寒冷的意思。在古蔺话中冬天水温低,就说为凊手,身体冰凉就会凊人。 《弟子规》里,“冬则温,夏则凊”,凊转为动词,就是使什么冰凉的意思,其实本意还是冰冷、寒冷之意思。 记得小时候常将冰冷的手突然伸到同学的背心里去,只听一声大吼:“拿开,好求凊人!”当时不晓得凊啷个写,学了弟子规,才晓得了。 32.癞疤癞刻(kei入声) 形容表面不光滑,有疤痕。 你遮个娃儿,尽遭老师告状,拿几刀儿在桌子上花,整得癞疤癞刻的,要遭你家老汉收拾的! 遮个娃儿造孽哟,挨年子遭烫了,手杆上现在都还是癞疤癞刻的。

33.老奸 形容一个人狡猾。 阿老奸得很,你遮个老实人怕不是阿的对手哟! 34.单村 孤孤单单地在大山里的一人村一定偏僻,这单村来得形象就是偏僻的意思。 35.行实(shei入声)  行实可能也作行世(shei入声)吧,一般指一个人在社会或单位有地位,说得起话,行得起事,受人尊重。  你不要惹阿哟!遮个人在我们遮点还涩有点行实哈!  36.松活  轻松的意思。  遮个活路一点都不松活哟,要干好几天才拿得下来。 37.刮毒 此刮毒非关云长“刮毒疗伤”的刮毒,而是形容一个人心狠手辣,歹毒的意思。《西游记》中有一段,一个妖精说,这个猴子很刮毒。 38.敦笃 敦笃,就是长得壮实。 遮个小伙子长得敦笃哟,身体好得很。 39.攒劲 用力的意思。 你攒劲嘛,弄求大个人,力气弄个小。 40.臊皮 丢脸之意。 好求臊皮,一个大男人,身上只揣10块钱。   五、方位词   1.门千   古蔺人把室外叫“门千”,不过这千如何联系起来的,我真没搞懂,是不是“迁”呢?用迁倒也适合。   2.由边   里面的意思。   3.高边   上面的意思。   4.咚(dong二声)边   距离很远的对面,一般指山对面或河对面。   5.嗲(dia二声)边   下面的意思,底下读快了就可能成dia了吧。   6.对门   就是对面的意思,不过这距离可比对面远得多。古蔺山高沟深,有时两个人在两个山对门一起说话,可要走到一起,却要半天。所以古蔺人也爱唱山歌,看见河对门有个美女在割猪草,就开唱,不过唱归唱,要见一面可是很难的,过过嘴瘾也好呀!   7.点个儿(ger)   点个儿表示一种方位,在古蔺话中与“哪”、“遮”、“唉”一起联用,表示对方位的一种询问。   你在哪点个儿?意思是你在哪里?   在遮点个儿。意思是在这里。   在唉点个儿。意思是在那里。   如果没注意前后的语境,你要遭整颠东。   8.遮   古蔺话的这。遮点,就是这里。   9.唉   古蔺话的那。唉点,就是那里。 10.半边 半边一般指旁边,如果和这、那、唉合用的话,就是边的意思。 半边克耍,不要影响你家老汉做事。 你坐这半边,阿坐唉半边,不要激动,慢慢说哈。 11.边边 边缘的意思。 走路要走马路边边哈,注意安全! 你娃讲个话还是巴题一点嘛,讲克讲来,边边都没挨斗。   12.坎边   古蔺多山,房屋依山而且自然要修堡坎才能建房,坎边就是堡坎的边缘区域的意思。   13.坎岗   堡坎上面的区域,就叫坎岗。   14.岗   古蔺人把一个区域的高处称为岗。   岗边,就是一个地方的上面,但是大范围哟。   15.颠(die)颠儿(dier) 颠颠儿就是尖尖儿的变音,意思相近但有区别,尖尖儿指尖锐物的细小尖端,而颠颠儿则专指植物生长的末端嫩芽,如豌豆颠儿、红茹颠儿。 16.半岩 山岩高处人不易到达的地方,一般就称为半岩。   待续中......  有看客如果是古蔺人一定会想“从个不继续写呢......"还得请你提供线索噻!

文字 | 吴成

图片 | 陈平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