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现在到了21世纪,我们知道男人必须22岁,女人必须20岁岁了就结婚了,因为发育其实已经完成了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他们是早婚,结婚年龄从十几岁到20岁、30岁、40岁不等。
但对于女性来说却并非如此。她们必须在法定年龄结婚,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早婚在古代非常普遍,而且历代早婚现象都非常严重。比如,孩子年纪轻轻就结婚,指尖结婚已经成为普遍事实。
战国时期,齐国王令:女子十四岁必须出嫁;儒家教令:女子十五岁出嫁;汉惠帝的命令:女孩十五岁就应该结婚;晋武帝的命令:女孩十七岁就应该结婚;北周武帝寄语:女孩十二岁就该结婚;邓贞观令:十四姑娘出嫁。这表明,过去女性结婚的平均年龄几乎是134岁。
其他朝代为了鼓励早婚早育,出台了一些政策强制妇女早婚。汉朝第二任皇帝汉惠帝为了让妇女尽快结婚,规定对十五岁之前不结婚的妇女加征五倍的税,使全国人口增加一倍。当时的汉朝。
不过,也有人对这种早婚现象提出质疑。汉代王季、宋朝司马光等人对早婚提出质疑,并指出早婚对女性的危害。既然早婚对女性来说是危险的,为什么古代统治者仍然实行早婚呢?
其实和过去生产力低下有关。远古时期,战乱不断,人口稀少。为了增加人口,统治者只能允许有生育能力的妇女结婚,以增加人口。另外,为了保证家庭劳动,加上重男轻女等因素,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不具备主体权利,只能被视为社会的附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