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小犀 整理
“牛”是十二生肖中的第二个属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勤奋坚韧、忠厚温和。“牛”也是十二生肖动物中艺术表现形式最为丰富的动物之一。它可以是先秦青铜器上严肃神秘的纹饰;是两汉六朝贵族墓葬中作为明器的牛车俑、牛形俑;是宋元画家笔下描绘乡野之趣、田园牧歌的诗意“化身”;也是瓷器上的“吴牛喘月”……澎湃新闻这里呈现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馆中与中国传统的牛相关的部分代表性典藏。
牛是最早被人类驯养的六畜之一,成为农耕社会里重要的生产力。作为农耕社会的图像符号,牛还与立春等传统节气紧密联系。相传,周公以土塑造耕来告知百姓开始农耕。东汉,从中央到地方都要举行迎春礼,将土牛、耕人置于城外,告知人们已到立春时间。
牛还是财富的象征,祭祀的供品,镇水的神灵,甚至古代氏族的图腾。牛的形象被塑造成各种艺术品,有些具体,有些抽象,有些憨厚可爱,有些神秘威严,有些闲适慵懒。从两岸故宫博物院到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再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无不收藏着中国传统的牛主题文物和艺术品。
因为“牛”有着丰富的内涵,所以“牛”也是十二生肖动物中艺术表现形式最为丰富的动物之一。它可以是先秦青铜器上严肃神秘的纹饰,或是以牛为造型的青铜礼器、酒器;它是两汉六朝贵族墓葬中作为明器的牛车俑、牛形陶俑;它是宋元画家笔下描绘乡野之趣、田园牧歌的诗意“化身”;它又是宋代名瓷上时常出现的“吴牛喘月”的典故;明清以来,它是玉雕广受青睐的艺术创作题材……
每年岁末,举办生肖主题的文物展已经成为很多博物馆的惯例。南京博物院从2009年举办“中国牛——牛年牛展”起,便每年举办一次“生肖专题展”,如今已走过一个轮回;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也分别于岁末举办了以“牛”为主题的小型文物展。
玉雕牛
商 玉雕水牛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商 玉雕水牛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商睌期至西周早期 玉牛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商睌期至西周早期玉牛,玉质特别,一半为碧绿色,一半为浅赭色,绿色的部分,局部还附有铜绿锈。琢一半蹲半站的牛,方形眼,角、耳全,尾巴下垂,口部至下巴处有一圆穿,可供穿系。
西周早中期 牛头形佩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块西周早中期的牛头形佩,青灰色玉,带赭斑。线条简单,“目”字眼,鼻的部位钻一小孔。
西周犀牛形玉珮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同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西周犀牛形玉珮,属于稀有的珍品。青玉有绺,局部带褐色沁斑。以简炼的线条勾勒,体躯似牛,但鼻端及两眼尖各有一翘角,应是描绘犀牛。西周的玉雕动物造形多,雕琢手法简炼。但如此件以犀牛为母题的玉雕,尚属稀有的珍品。
清 玉牛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作一回首伏卧牛形立雕,表情温和。玉质莹润,雕工自然。
清 碧玉水牛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清 玉牛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青玉十二辰-牛 故宫博物院藏
清中期 玉十二生肖俑 牛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玉十二生肖俑”每年都会展出,只不过每年轮到哪个生肖,哪个生肖就“C位”出列。这组玉雕使用翡翠雕刻而成,整体尺寸高约为5.7厘米,宽约为4.4厘米 。这类十二生肖的玉质亦是上佳,多为上好的青玉和羊脂白玉。精湛的雕刻师们凭借非凡的才华和技巧,所雕琢的动物神态各异,十分生动有趣。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收藏了两套同样的文物。
清中期 玉十二生肖俑 大都会博物馆藏
自隋唐开始,玉器转向生活化、玩赏化,艺术陈设品应运而生。至明清,富贵人家无不摆放玉质陈设以彰显文化品位,又以玉质人物、动物、山子等较为常见。童子牧牛题材极富生活气息,兼具乡野之乐,一派天真,至今仍广受青睐。
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都收藏有童子牧牛题材的玉雕作品。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玉子母牛”,全器立雕子母牛,母牛伏卧回首,背上驮童子,手持枝叶,尾随子牛,子牛亦伏卧,与母牛相望。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中国清代“童子牧牛”玉雕,主体也为一只卧牛,牛首俯仰,凝视前方,旁边站立着一闲适牧童,左手扶牛角,右手执穗,一派田园野趣。
上海博物馆藏的玉雕“童子牧牛”是近现代作品,主体也为一卧牛,该牛看上去憨态可掬,萌气十足。牛背的童子左手扶牛角,右手执穗,似正攀爬而上。
清 玉子母牛 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 玉雕牧童水牛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玉童子牧牛,二十世纪初期,长13.3厘米,宽10.6厘米,高6.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陶瓷牛
三彩天王俑,唐,高118厘米,宽5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代天王俑头顶置一展翅欲飞之鸟。双眉紧蹙,双眼圆睁,张嘴露齿。一手叉腰,一手握拳上扬。身穿明光甲,龙首护膊,腹部有护甲,腰中系带,腰下垂膝裙,下缚吊腿,右腿直立,左腿微曲,踏在卧牛之上。卧牛下为山形座。通体以绿、褐、白三色釉为主,釉色鲜艳明亮。
天王俑是唐朝葬仪的组成部分之一,起镇墓作用。它与镇墓兽一起,多摆设在墓道或墓室前面,镇墓兽在前,天王俑在后,通常成对出现,左右各一,文献中将它们合称为“四神”。
唐 陶十二生肖俑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唐 陶十二生肖俑 牛形俑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宋 定窑 印花吴牛喘月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元时期一些瓷盘上,时常出现以“吴牛喘月”典故的装饰图案。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馆院藏宋定窑印花吴牛喘月碟,侈口浅壁,带铜扣,平底卧足。器内近口沿处周印回纹一道,内壁周印卷云纹一道,内底心印吴牛喘月图纹。“吴牛喘月”典故原指江淮一带的水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便喘息不停,后比喻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或不明实际状况,单凭表面做出错误判断;或形容天气酷热。本器牙白釉色略带微黄。定窑位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燕山村一带,窑场广佈,是宋金时期北方最盛的白瓷窑场。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个金代的耀州窑青釉刻花“吴牛喘月”纹碗,碗敞口,深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青釉。碗内菱形开光内刻一轮明月高悬天空,一头水牛前腿直立,后腿弯曲而跪,头部昂起,口微张。水牛周围及开光之外刻以花草纹饰。
此碗釉色莹润如玉,刻花刀法流畅犀利,构图简洁明快,是耀州窑的一件优秀之作。
碗心中的图案原名“犀牛望月”,经过考证应为“吴牛喘月”。它出自《世说新语》:“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方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图案反映了北方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对战乱带来的沉重的生活压力深感畏惧的心理。
金 耀州窑青釉刻花“吴牛喘月”纹碗
元 褐釉瓷生肖俑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元 褐釉瓷生肖牛俑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明弘治 祭蓝釉金彩牛纹双系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罐广口,短颈,溜肩,肩以下渐收,近底处微外撇,浅圈足。肩部对称置双耳。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祭蓝釉地上描金彩装饰,口沿边、肩部、腹下和胫(jìng 音敬)部各画双弦纹,腹部绘二牛,双耳的轮廓线亦描金彩。
此罐为弘治朝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皇家祭祀用器,类似的器物还见于弘治朝的黄釉器。这种罐常以描金为饰,但金彩多有脱落。此罐金彩基本完好,弥足珍贵。
越南 青花牛形水注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牛形水注,作一卧牛,背与牛口各有一注孔。牛四肢内缩头部上扬,憨态可掬,器身除白描牛身肢体线条外,并加饰小花与点。器底露胎。本批瓷器应是来自越南海阳省(Hai Duong,红河流域下游)的Chu Dau窑址,风格上与 1990年代打捞的会安沉船(Hoi An Shipwreck,约为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出土器物相似。
清 康熙五彩瓷牧童乘牛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清 乾隆红釉老子骑青牛瓷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石湾窑牛式花插,长19.5厘米,高11厘米。
此花插作牛式造型,胎体厚重,造型新颖。花口内饰黄釉,其余处满施深蓝釉,釉层凝厚,深蓝色釉中渗化出葱白色雨点状花斑,牛首及腿又呈现出窑变的效果。其窑变以蓝色为基调,虽仿钧窑,却又大不相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石湾窑因位于广东佛山市石湾镇,产品仿钧窑釉色,故又被称为“广均”。石湾窑以陶塑和建筑陶瓷著称。此件花插将牛雕塑得憨态可掬,釉色以蓝色为基调,变化万千,虽仿钧釉,却又大不相同。为石湾窑的代表作品之一。
其它工艺的牛形文物
明 景泰款 牛头景泰蓝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
铜胎,掐丝珐琅。撇口,收颈,丰肩,肩上嵌三牛首,硕腹下歛,撇足,露铜胎处皆鎏金。器身施浅蓝釉为地,颈与腹俱作四瓣朵花地上饰蝉形纹饰,颈部为蝉纹,腹部作兽面纹,肩冏纹与兽面纹相间,足莲瓣纹一圈。器底有剔地阳文“景泰年制”楷款,加方框。
明 端石犀牛纹抄手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 周乐元 水晶内绘渔牧图鼻烟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
扁方瓶,内绘渔翁撑篙与牧童,据款题:“乙酉长夏写于京师,藕香书轩,周乐元”,可知绘于光绪十一年(1885)。带银嵌碧玺盖与金属匙。
竹雕松下牧牛图臂搁,清,长27.7厘米,宽7厘米,厚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
臂搁长条形,覆瓦式。器表去地浅浮雕山坡上老松兀立,与云层相接,其下一小童伏身于牛背,牛健硕高大,小童披发短衫,手拢缰绳,俯首似正与牛嬉戏。其技法为典型的“薄地阳文”法,云、树刻画中规中矩,而人物与牧牛则在透视、细节等方面较富特点。
清 雕竹根牧童卧牛 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竹根雕牧童卧牛〉》,以竹根圆雕一卧牛,头盘髮髻、背著斗笠的牧童悠闲倚坐牛背上,左手牵绳直贯牛鼻,右手扶著牛角,向下俯视状,生动地表现牧童与牛的互动。此外,利用竹子本身的纤维纹理,巧妙表现出牛毛的质感,为技法纯熟的竹根圆雕。
清 象牙雕牧牛童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