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白羊座

袖珍是什么意思(袖珍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时间:2024-01-26 04:17:32 作者:趾高气扬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袖珍小国”文莱,为何被誉为现实中的乌托邦?它是怎样的国家?

文莱,全名文莱达鲁萨兰国,是一个面积还没有上海大,人口数量只有北京一个小区那么多的“袖珍小国”。也许很多人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了,但情况是这样的:文莱总面积只有5765平方公里,人口大约有四十多万,而我国上海的面积就有6340.5平方公里,北京有一个小区—天通苑,其常住人口就将近有三十多万。

然而,像文莱这样小国寡民的国家,其人均GDP却可以达到29000多美金,折合人民币约18万左右,可以说富裕程度超越了迪拜。那么到底文莱有多富裕?其本国国民待遇到底有多好,为何会被很多人称为现实版的“乌托邦”式国家呢?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下文莱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吧!

“华人建立”的文莱,现实中的“乌托邦”?

“乌托邦”一词源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托马斯·莫尔的代表著《乌托邦》,译为“没有的地方”或“好地方”的意思,延伸含有理想之意,比喻人类想象中平等、自由、富足的美好社会,也就是人们口中的世外桃源、人间天堂的国度。

虽然现实世界里这种“乌托邦”是很难被寻觅到的,但是文莱这个国家,却让世人感觉颇有点“乌托邦”的韵味。但是从地图上来看,文莱的地域环境并不占优势,其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面积本来就狭小,还被马来西亚分隔成东西不相连的两部分,只有通过海上的淡布隆跨海大桥相联系。那么文莱是如何缔造出了今日“乌托邦”式的国家呢?为何文莱的建立与华人密切相关呢?

提起文莱,也许很多年轻朋友知道这个国家是因为来自文莱的明星吴尊,但其实文莱跟我国在历史上就有很大的渊源。早在南北朝时期,文莱就不断派遣使者来访问我国,不仅进行文化的交流,还频繁地进行商贸往来。只是古时文莱被称为“渤泥国”,也就是金庸先生写的小说《碧血剑》中男主角袁承志隐居的地方。

然而,古时候的渤泥国比较弱小,经常受到周边国家的滋扰,公元14世纪,也就是我国古代元末明初时期,渤泥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点。首先,伊斯兰教在渤泥国开始蓬勃发展,渤泥国逐渐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伊斯兰教国家;其次,随着大明朝的建立,明太祖派遣了福建勇士—黄森屏前往渤泥国秘密探寻黄金矿藏。

对于黄森屏的到来,渤泥国国王苏丹欣喜不已,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拉拢,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黄森屏被渤泥国苏丹的诚意打动,最终决定留了下来,还利用自己以往的军事和作战才能组建了渤泥国强大的军队。

自此,原本弱小的渤泥国就逐渐转变成了强大的文莱帝国,在当时可谓盛极一时,换言之,文莱帝国的建立与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随着欧洲列强入侵东南亚,文莱先后被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等相继入侵和划分为殖民地。

直到1984年1月1日,苏丹宣布文莱正式成为独立的君主专制国家,并于同年9月加入了联合国。但独立后的文莱,发展遇到了诸多局限,比如:地域狭窄、人口有限、农林渔业和食品加工非常落后,导致国内大量物资都依赖于进口等。

面对这样的局面,文莱政府不得不另辟蹊径来寻求发展,所幸的是,大自然赐予了文莱非常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于是,文莱也走上了依靠能源致富的道路。但是,相对于众多依靠能源致富的国家而言,文莱发展中最大的亮点是,虽然本国的油气资源大多掌握在王室手中,但是油气资源带来的财富和福利却给予到了每一位公民,实现了民众的共同富裕。

如今,文莱作为东南亚地区第二大产油国、全球第四大天然气出口国,其国内GDP不断往上涨,国家也越来越富裕,人民生活富足安乐,社会犯罪率很低,大街上基本找不到流浪的乞巧,国家内的教育、医疗全部实现免费,人民的幸福指数非常高。

也正是因为如此,文莱成为了人们口中现实版的“乌托邦”式的国家,是人们理想中的幸福家园。那么如此富裕的文莱,其本国人民的福利到底有多好呢?

文莱国民福利到底有多好?

从全球来看,文莱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国民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莱这个国家,基本不用交税。众所周知,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工具,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在文莱,民众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出口税、销售税、工资税等各种税种,只有少数的一些企业,需要缴纳一些公司所得税、印花税、石油税等“象征性税收”。

第二,在教育方面,基本实现了全免,甚至还倒贴。在文莱这个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到上大学期间,所有的学费、食宿等教育开支都是免费的,如果你还想出国深造,国家甚至还会给你出留学的学费、食宿和来回的交通工具开支,甚至定期还会发放一些零用钱。

第三,在医疗方面,基本也实现了全免。虽然目前全世界很多的国家都有免费的医疗机制,但对比文莱,似乎还是稍显逊色。因为在文莱,小病根本不需要花钱,大病也只是象征性地支付一元钱就可以了。而且更神奇的是,如果本国的医疗不行,国民需要出国看病时,所产生的一切医疗费用也是由国家出,甚至连陪同出国看病的家属往返交通费用也由国家出。

第四,在文莱,根本无需为住房发愁。跟很多国家的“房奴”相比,文莱民众完全不需要为买不起房、还不起房贷困扰。因为在文莱,政府非常鼓励民众自己买地盖房,如果是有钱人,可以自己盖豪宅;如果是普通人,要买地盖房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一两元钱。当然,没钱盖房的人,政府也提供了大量的公租屋,而且公租屋的天价就像小别墅一样,租金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

另外,在文莱,基本上人人都拥有自己的私家汽车,据相关数据显示,文莱总共四十多万的人口,其国内就拥有三十多万辆汽车,而且全部都是进口车,也就是说,除去未成年和老人外,基本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私家车。

总之,文莱这个富得流油的国家,其本国民众的福利待遇好到让人觉得夸张,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要实现有车有别墅的生活,估计奋斗一辈子都不一定完全实现,但是对于文莱民众来说,好像这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事情。然而,如此富裕、民众福利这么好的国家,却并未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何富得流油的文莱不是发达国家呢?

毋庸置疑,文莱的富裕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王室还是老百姓,都不会为钱财有很大的压力,但是即便是这样,文莱依然被联合国列为发展中国家,这主要原因是:

首先,文莱主要是依靠油气资源致富,其国内的经济支柱产业也主要是以油气产业为支柱,而国内的其他产业发展却非常不完善和落后,连日常的食品加工业和制造业等都依赖于进口。再加上本国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缺乏完善的市场体系,所以,就算文莱的经济国际化程度非常高,但是它的对外贸易模式却非常单一。

其次,文莱国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也很不完善,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比如,在如今全球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文莱首都斯里巴加弯市,直到2018年还在使用着3G网络,而此时其周边的缅甸和柬埔寨等国都已经普及了4G网。

再比如,文莱国内的超市、商场很少,本国最大的商场就只是一栋老旧的五层建筑,而且商铺很多都是空的,市场完全缺乏活力。同时本国内的基本交通工具,比如,出租车就只有20辆左右,少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总之,文莱作为东南国家,依靠着得天独厚的油气资源,使其人均GDP已经超过了韩国,但因为文莱产业结构单一,经济主要依靠油气资源,本国其他领域的发展却非常落后,所以,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

当然,文莱虽然不是发达国家,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生活富足安康、生活保障制度好、人民压力非常小、幸福指数极高,这些都是很多人心中向往的美好家园。但是很多人又似乎觉得在文莱这样不愁吃穿、毫无压力的日子短暂停留很美好,但是时间长了,会让人感觉无聊到发慌,使生活失去了色彩。对此,读者是怎么看的呢?

萍乡:到底是“左右逢源”还是“里外不是人”?

在我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不同阶段,萍乡籍的同学、同事、邻居无处不在,而且都和我关系非常近。让我不得不对这样一个地处湘赣交界的小城有了浓厚的兴趣。

可能绝大多数外省人和我一样,对于萍乡的第一次了解就是通过那副著名的油画——《去安源》。近一百年来,萍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迅速成为中国工业、革命历史上重要的角色,最大的原因就是煤矿。因为煤矿,成就了萍乡的经济地位,因为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成就了萍乡在近代历史上的伟大地位。也因为以上的种种成就了萍乡这个“袖珍”版地级市的存在。

说萍乡袖珍真不是贬义,作为一个地级市的萍乡,辖区面积3831平方公里,下辖两区三县,人口180万,这些数据放在国内也就是一个规模不错的县。要知道江西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拥有11个地级市,总人口达到4520万,萍乡作为一个地级市,辖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只占江西省的2.3%、3.98%。

不过好在萍乡的常住人口里有124万属于城镇常住人口,其城镇化率高达69%,这个数据不仅高于江西省的60.44%,也高于全国水平的63.89%,确实比起一般的县来说强很多。

萍乡的从地理位置、交通环境、工业基础、人口结构等多方面来看,几乎具备了一切高度发达、民富城兴的基础条件。地处湘赣两省交界,不仅扼守着传统的江西城市带的西大门,境内湘赣铁路,319、320国道,沪昆高速、高铁也是穿城而过。而且萍乡正好处在江西省会南昌和湖南省会长沙的通道上,离两城距离都不算远。加上自身工业起步早,人口基数不大且城镇化率一直高于省内大多数城市等这些优质的基础条件,按说萍乡不论是自身发展的内驱力,还是接受南昌、长沙资源辐射的外驱力都足以让她“左右逢源”,发展得风生水起。

不过有时候理论和实际往往偏差很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021年末萍乡GDP总量数据是1108.3亿元,占全省3.74%,排在省内十一个地级市的倒数第二,一个人口小城居然人均GDP也排倒数第四。论其经济总量也不及省会南昌下辖的南昌县,即便和紧邻的两个隶属湖南的县级市醴陵(825.2亿元,人口88万+)、浏阳(1616.6亿元,人口140万+)相比,萍乡的经济数据也有点“惨不忍睹”。

为啥一个曾经风光无比的地级城市会沦落到与一个县去比都不行?

百年来萍乡的发展依靠老天爷赏饭,以煤炭工业及以煤炭为基础的冶金、电瓷、建材、水泥等工业曾经发展得非常好,那个时期也让代管萍乡的宜春地区都羡慕不已。有这种先天的优势为依仗,任谁都不会去想没有煤的日子会怎样。

所以当煤矿资源开始枯竭后,面临经济转型的萍乡一度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好在靠着全国性的房地产蓬勃兴起,萍乡靠着高城镇化的刚需也算是混过了资源枯竭型工业转型的初期尴尬。真正难受的是在2016年萍乡GDP总量跨上千亿级大关后,从第二年开始经济发展陷入了下滑,萍乡的房地产行业在全国一片红火的时候居然也逆势遇冷,眼瞅着江西其它城市房价暴涨,萍乡的房价一路看跌,均价已经跌倒全江西倒数第一。而这种尴尬其实并未能因为2021年GDP总量重新站回千亿以上而降低,从增长率看萍乡依旧在省内城市排倒数。唯一让萍乡人感到欣慰的是承受这种尴尬也并非只有萍乡,和她并称江西“四小市”的新余、鹰潭、景德镇同样在经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阵痛。

其实萍乡也不是没有努力争取,奈何自身体量太小、产业结构太单一。周边的省内兄弟宜春、吉安从人口数量和地盘比起萍乡都是大块头。和自己体量相当的新余当年也靠钢厂立市,不过这几年大搞锂电、光伏产业,经济总量差不多,但人家人均水平明显高一截。虽说赛维曾经放了个大卫星差点搞得新余市政府破产,但大跃进的结果是产业基础一息尚存,这两年似乎有浴火重生之势。就算完全不了解这两个地方的人随便百度一下,人家新余的企业一搜一把,而萍乡能上规模点的企业似乎除了个萍钢啥也没有。

自己培育企业这条路似乎已经晚了,萍乡自然也明白要去抱个大腿。可江西作为萍乡的妈妈,前些年的尴尬程度好像也不比萍乡这个儿子低。从地理位置看,虽然江西省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紧邻中国沿海三大最发达区域长三角、海西、珠三角的省级行政单位,但各种“环江西”的段子让老表们都不得不自黑江西为阿卡林省。作为“中四角”一员的带头大哥南昌十几年前还信誓旦旦喊出要“紧咬武汉,赶超长沙,甩开合肥”,现在在经济发展上却是被当初那个不入眼的合肥甩得尾灯都看不到了。比不过武汉、长沙和合肥的南昌,在省内这几年也大有一种再不努力就要被省内的赣州赶超之势。萍乡眼看着右边南昌大哥这条腿不够粗,也抱不上。

没有龙头的江西这些年也在改革,省里定下了加速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重点发展方向。问题就是萍乡位于江西最西边,和这三个地区都不靠。更让萍乡想不通的是,省内的几乎所有关于产业转移的好政策几乎全给了南部巨无霸的赣州,连南昌都捞不着。

萍乡也只能无奈地看向了左边的长沙,毕竟向北是连绵不绝的罗霄山脉,向南被吉安、赣州封住了珠三角的去路,整个百公里范围内也只有一个长沙还算个区域大城市。长沙经济发展外溢效应对萍乡而言算是唯一可能现实的机会,融入长株潭发展进程,加强与湖南的经济联系对萍乡的发展就变得极其重要。

事实是江西省至少口头上还算支持融入长株潭这种想法,但长沙以目前的发展水平就是带动株洲、湘潭尚且力有不逮,萍乡距离更远。要命的是不论一开始的长株潭一体化,还是后来的3+5城市群,萍乡虽然比起这个大圈子里的“5”都离长沙更近,但奈何跨越了“省界”这个行政天花板,湖南所有相关长株潭的政策制定,萍乡既没资格也没能力参与。

所以,这些年萍乡能做的也就是在民生政策上和长沙、株洲等地签订了各种医保共享、行政办事共享之类的合作协议落了地,其它的经济发展协议都还大多在档案室落灰。而这些便民的“一体化”工程在某种程度上无疑是再次提速了萍乡人口外流、消费外流到湖南的趋势。

平心而论,萍乡的民生融入长株潭无可厚非。随着沪昆高铁、长赣高铁开通,对未来的萍乡和长株潭都市圈同城化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保障意义。不过萍乡如何在江西省级政策层面获取超越常规限制的政策,则明显会制约未来的产业融入。就算萍乡人民的日常生活与长沙再紧密,关系再亲近,当有朝一日长株潭都市圈发展到主动重组产业分工、疏解城市功能之时,恐怕对于萍乡的照顾也只能说是有心无力。

至于说民间很多关于萍乡“脱赣入湘”的消息,其实都被证实是子虚乌有的猜测。反倒是因为这些传言,让萍乡人在省内兄弟城市那里受到了不少白眼。说好的“左右逢源”看上去更像是“里外不是人”。

对于萍乡的发展,我有几条不太成熟的建议供关心热爱这个英雄城市的朋友探讨。

首先,萍乡发展还是得立足赣西并找准位置。从官方层面要认清现实,放弃那些仅存在于纸面、不切实际的搞大工业建设、高科技产业。要脚踏实地认真对比周边宜春、新余两地目前产业发展的特色和趋势,对萍乡产业发展规划切忌搞重复建设、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第二,放弃短期内轻松承接东西南北来的产业外溢。政府应该认识到目前萍乡唯一发展的方向就是向西,要主动积极扶持、培养适合长株潭优势产业的配套产业在本地生根。和周边的城市搞差异化合作发展,这样才不会在区域竞争中被边缘化。

第三,利用地理交通和自然环境优势,搞出自已特色的旅游产业。这种旅游产业不是现在单纯的散客打卡,而是打造本地特色产业或品牌,形成规模化,让游客能够停留下来。

第四,寻求突破现有省级政策层面的约束。把“湘赣边界”这种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整合宜春、新余的力量共同打造赣西地区的特色经济带,并充分利用先发的“民生融入”为切入点,引入长沙成熟的医疗、教育资源来建设赣西服务、休闲、教育宜居小城。

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更多好的点子,推动萍乡重振雄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