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头号有新人#
人物篇(姓氏首字母H、J)韩馥(fù):字文节,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的诸侯,冀州牧。率军参加讨伐董卓联军,为十八路诸侯的第二路。西凉猛将华雄在联军阵前挑战时,韩馥说:“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随即派出其部下上将潘凤迎战董卓部将华雄,但潘凤为华雄所斩。同盟决裂后,被寻找根据地的袁绍夺取了冀州,抛下妻儿去投奔张邈。后来,袁绍派使者去见张邈,商议机密时,使者在张邈耳边悄声细语。韩当时在座,以为是在算计自己。过了一会儿,他起身走进厕所,用刮削简牍的书刀自杀。
馥本义为香气。
韩暹(xiān):初为黄巾起义军余部白波军将领,后被杨奉招纳。杨奉与董承在东涧大败于李傕、郭汜,韩暹应诏前来救驾,因功拜征东将军。后随杨奉等协助献帝东归洛阳。曹操将献帝迁往许都后,随杨奉投奔袁术,不久后又为吕布策反,最终因骚扰百姓为刘备诱杀。
暹字本义为太阳升起。
韩莒(jǔ)子:东汉末年冀州牧袁绍部下的骑督。官渡之战中协助淳于琼守备乌巢。
另有莒(jǔ)县,在山东省日照市。
韩珩(hénɡ):字子佩,今山西阳高县人,幽州别驾。幽州刺史乌桓触与众官商议降曹之事时,韩珩掷剑于地,大呼曰:“吾受袁公父子厚恩,今主败亡,智不能救,勇不能死,于义缺矣!若北面而降操,吾不为也!”众皆失色。乌桓触曰:“夫兴大事,当立大义。事之济否,不待一人。韩珩既有志如此,听其自便。”。后来曹操多次征召韩珩做官,韩珩到死也没有答应。
珩本义为佩玉上面的横玉。
皇(huánɡ)甫(fǔ)嵩(sōnɡ):复姓皇甫,字义真,东汉末期名将,与卢植、朱儁一起平定黄巾之乱,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为人仁爱谨慎,尽忠职守,谋略、胆识过人。董卓死后,王允命其与吕布等共至郿坞抄籍董卓家产、人口,皇甫嵩将坞中所藏良家子女,尽行释放。
嵩本义指山大而高。
华(huà)歆(xīn):字子鱼,今山东省高唐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重臣。演义和正史中的形象差距巨大。演义中,华歆被描写成一个趋炎附势、助纣为虐的政客。起初效力于孙策,赤壁之战后,北上晋见曹操,被任命为大理寺卿,自此变成曹操的幕臣。伏完诛杀曹操事迹败露,华歆亲自率兵入宫搜捕伏皇后,在墙壁夹层中找到并亲自动手揪皇后头髻拖出;华歆早早料到曹操病逝,所以自行草诏,并威逼汉献帝签字,确定了曹丕继任的合法性。华歆也由于此功,成为新王曹丕的亲信,继续留在权力核心;当曹丕欲篡汉自立的时候,华歆深知曹丕顾虑世间的骂名,于是担纲扮演逼宫的黑脸主角,强逼汉献帝禅位给曹丕,成为曹魏开国的大功臣。
正史中的华歆才识过人,待人平和,从不诋毁他人,为官清正廉洁,主张“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希望停止战争,安定百姓,注重农业生产。华歆与当时的名士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
歆字本义为鬼神吸闻祭品的气味,后引申为贪图享受或者愉悦的意思。
华覈(hé):字永先,今江苏丹徒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华覈曾上书过百,内容包括陈说利害,荐举良能,解释罪过等。演义中提醒吴主孙休:“吴、蜀乃唇齿也,唇亡则齿寒,臣料司马昭伐吴在即,乞陛下深加防御”;后来劝阻孙皓为蜀国复仇,委婉地提出应该修德安民,专心发展内政。孙皓大怒,命令武士将华覈赶出宫去。华覈出朝以后,感叹说:“可惜锦绣江山,不久属于他人矣!”
覈是“核”的异体字,指果核。
霍弋(yì):字绍先,今湖北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蜀汉被灭、刘禅投降后,身为建宁太守的霍弋素服望西大哭三日,诸将皆劝降,霍弋泣曰“道路隔绝,未知吾主安危若何。若魏主以礼待之,则举城而降,未为晚也;万一危辱吾主,则主辱臣死,何可降乎?”,经过探听得知后主受封,才率部下军士来降。因此得到司马昭赏识,被委以旧任,世守南中。
弋本义指木桩,后引申为系有绳子的短箭。
蹇(jiǎn)硕:蹇硕是东汉时期的宦官,深受汉灵帝宠信,十长侍之一。在黄巾之乱后,被灵帝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首上军校尉,为国家训练军队,袁绍、曹操都曾是其部下。演义中诛杀何进失败,慌忙逃跑之际,被郭胜所杀。此外,曹操在二十岁时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蹇硕的叔叔违禁带刀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其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贾诩(xǔ):字文和,今甘肃武威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贾诩以举孝廉出身,后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先后依附于李傕、郭汜、段煨、张绣,最后随张绣归降曹操。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继位后,封贾诩为太尉,位列三公。
演义中贾诩是顶尖谋士:董卓被诛后,打算逃跑的李傕、郭汜听从贾诩的劝告,打败吕布,长安,逼死王允;辅佐张绣时,曹操两度征张绣都铩羽而归,并折损了大将典韦、长子曹昂及侄儿曹安民等;马超兴兵讨曹操,曹操被逼的割须弃袍,几度在生死间徘徊,最后又是贾诩献计离间马超韩遂,曹操才反败为胜。
贾诩从董卓之乱出场,直到曹丕称帝,形象突出,计无不中,而且善于交际,不管李傕、张绣,还是曹操、曹丕,都将他视为心腹。贾诩亦深晓乱世自保之术,怕曹操猜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三国中要说聪明人,贾诩当首屈一指。
诩本义指说大话,夸耀。
沮(jǔ)授: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的监军。沮授曾进谏袁绍迎献帝,迁都至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起初打算听从沮授的建议,但在郭图、淳于琼等劝告下放弃此计;袁绍非常喜欢第三子袁尚,欲立为继承人,沮授反对,认为诸子分立是取祸之道,但袁绍坚持要令四子各据一州,以观察其能力。沮授叹息道:“祸患要从此开始了!”;袁绍挑选精兵准备进攻许都,沮授建议利用优势军力和地理形势,对曹操进行持久战,三年之后就可以使得曹军疲敝,灭曹定成,袁绍未采纳;沮授屡次谏议未被采纳,反被袁绍以慢军之罪锁禁军中。
官渡之战,沮授夜观天象,知乌巢屯粮有险,连夜求见,让袁绍遣精兵巡哨,袁绍以其妄言惑众,换人监押,沮授掩泪叹曰“我军危在旦夕,我尸骸不知落何处也”;被曹操俘虏后,沮授大呼曰:"授不降也!"操曰:"本初无谋,不用君言,君何尚执迷耶?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虑也。",后盗马欲归袁氏,被曹操杀害。其子沮鹄( hú)守邯郸,被张辽所射杀。
不得不说的是袁绍四世三公,起点之高,筹码之好,又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可惜他完美的避开了所有正确选项,一把好牌打的稀碎。真是可惜了沮授,田丰和审配。网友戏称若听许攸则早赢,听田丰晚赢,听沮授早晚能赢结果偏偏听了郭图。
另外在百度百科的资料里沮作为姓氏读jū,而在新华字典里只有jù和jǔ两个读音,且在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沮授也读三声jǔ。所以我暂且按习惯读三声。如果哪位朋友有更权威的资料可以告知,十分感谢。
姜冏(jǐong):字仲奕,今甘肃省甘谷人,东汉末年将领,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之父。曾担任天水郡功曹,在平定羌胡之乱时阵亡。
冏本义为“光明”,在现代网络文化中,“冏”常作“囧”。它的内小“八”字视为眉眼,“口”视为嘴。表示窘迫、郁闷、无奈。
感谢您的阅读,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虽已尽心整理,难免还会有错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同时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就请为孩子收藏。能为孩子们爱上名著、理解名著和增长知识起到一点帮助,也是同为家长的笔者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