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子座

蛋部首(蛋部首是什么偏旁)

时间:2024-01-24 21:44:51 作者:倚势凌人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第三章:汉字的偏旁部首通解:横区(46-50)

46.疋(殊shū 雅yǎ 匹pǐ)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看,像是下面一足,上面是一个圆弧,像是人屈膝走动。隶变楷化后,疋是由走的省形“”和横钩“乛”组成的字。走“”表示行走;横钩“乛”表示横向相对,这里表示双腿弯曲如腿跪地或屈膝而行处于横向相对状态。繁化通“疏”,疋变形为“”表示屈膝跪地;“ ”中“ ”是子的倒形,指示孩子出生头向下倒立,“”是川的变形,寓意孩子出生羊水破裂,血水流出;疏总体会意为跪地为难产产妇接生,使其生子通顺。借“殊”声表示难产的母子经过殊死挣扎的过程。疋通“雅”表示先屈一膝而拜为雅拜,和手拜相呼应。通“匹”是双腿屈膝而行,借“媲”声表示二丈为一卷,两卷媲连为匹(偶合)。疋作部首的字有蛋、楚、疑、疍、胥、疐等。

疋的本义为屈膝跪地或屈膝而行。疋是一个汉字,有三个读音。疋(匹pǐ)同“匹”。引申为1.相当,相配;2.量词,用于计量整卷的绸布或用于计量马骡数量,如一马匹、二匹骡等,理由马骡是双腿屈膝奔腾,称马匹。疋(雅yǎ)后作“雅”。引申为1.正,《尔雅》亦作《尔疋》;2.平素,向来;3.待。疋(殊shū)后作“疏”。引申为1.脚;2. 疏记;3 .小吏,后作“胥”。

47.皮(擗pí )的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隶变楷化后,皮是由横折“乛”、一竖“丨”、撇“丿”和“又”组合的字。“乛”表示圆或弧形,这里指示皮附在兽体表面为圆形;“丨”表示剥离兽皮要按兽皮纵向将圆形的兽皮剥开成平面;“丿”表示兽皮柔软,沿纵向从上向下用力剥皮;“又”表示用手操作剥皮。借“擗”声表示将兽皮从兽体上擗裂下来。皮是汉字部首之一,组成的有披、颇、破、皱、皴、颇、皲等。

皮的本义为用手剥兽皮。引申为1.酥脆的东西变韧,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2.兽皮,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如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3.皮毛、皮革,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4.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5.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如铜皮、铅皮、豆腐皮;5.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6.顽皮、调皮,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7.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如他老挨批,都皮了;8.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如皮棉;9.姓。

48.癶(簸bō)从甲骨文登看,“癶”是左右两只足的图形,隶变楷化后变为“癶”。笔画释义能完整反应两足的动作过程,如:“”中 折撇“”表示足抬起屈膝上高台阶的动作,“丶”指示足向前抬起;“”中的“”表示足向上用力,助力前足抬高,“”是二的变形,表示两换动作,均用力抬高屈膝上升。借“簸”声表示走颠簸的路才有此动作。癶是汉字的部首,组成的字有登、癸、蹬、發等。

登(拟声dēng)的甲骨文和金文看是皇帝或官员上车的过程,先在车前放个凳子,然后踩着上车,用凳子代替台阶用,有的加了双手扶持着凳子,有的没有。楷化后用“癶”和“豆”组成登。上面的“癶”表示抬足屈膝上车;下面的“豆”是凳的省形;登为踩凳子上车升高的过程。读音模拟蹬凳子的“噔噔”声音。

登的本义为踩凳子上车升高的过程。引申为1.升,上,从下而上,如捷足先登、登基(帝王即位);2.成熟、丰收,如登年(丰年)、登秋(秋收)、登衍(丰收)、五谷丰登;3.登记、记载;4.登天,指死,如登仙(人死亡的婉辞,成仙人);5.谓科举考试中选,如登龙(比喻科举中试)、登科发甲(考中进士为“登科”,发甲同登科);6.踩、踏,如登在窗台上擦玻璃、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7.蹲,如登东(解手)、登坑(蹲茅坑);8.穿,如登云履(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登上鞋;9.上路,登程;10.高,如登闳(高远,高大);11.即刻,如登时(马上、立刻)、登答(立刻答复)。

49.矛(毛máo)从矛的金文来看,还有戈的存在,矛楷化后,主要突出保留了矛的结构特征,删去了戈的割杀的使用特性。矛共有五画组成,上下两个折“”分别表示不同的圆弧结构。上面的小折“”表示矛头是圆弧形,尖的为枪;下面的长折“”指示矛头向矛柄上插的帽,和矛柄相连;两折中间的点“丶”指示锋利的矛刃;竖弯钩“”表示矛头和矛柄的相对运动状态;撇“丿”指示矛头上系的毛饰。借“毛”声寓意矛要挂栽毛饰。

矛的本义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是战争中常用兵器。长柄,有刃,用以刺敌。始于周代,或周代以前,来历亦甚悠久,惟当时战术未精,各种兵刃使用之法,亦极简单,非若后之武术,以繁取胜,以多矜奇也。矛的使用方法大多是用双手握柄,以直刺或戮为主的战斗使用方法。可引申为武器、兵器等,如矛戈(矛与戈,攻击、指责)、矛弧(矛与弓,泛指凶器)、矛子(梭镖,装有长柄的双刃单尖刀)、矛戟(矛和戟,泛指兵器)、矛叉(月牙铲)、矛舛(矛盾,乖谬)、矛戟(矛盾,矛与盾)。

50.耒(累lěi)是由土和木结合而成的字。土表示土地;木指木制品。寓意为木插入土中,表示用木犁来翻耕土地。借“累”声来说明翻土累叠,用力很大,也是很累的一项农活。耒是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如耜、耕、耘、耗、耙、耜、耧、耠、耢、耦、耧、耩、耪、耨等。

耜(佀sì)是耒和佀的省形“㠯”会意而成的字。耒是一种木犁;佀“㠯”即标音又会意,表示类似耒的工具。耜的本义为类似耒的翻耕土地的工具。

汉族古代耜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铜耜出现于商代晚期,实际出土的都是耜头。形制为扁状尖头,后部有銎,用以装在厚实的长条木板上。木板肩部连接弯曲而前倾的长柄。柄与耜头连接处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横木。使用时,手执横木,脚踩耜头短木,使耜头入土起土。

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