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狮子座

陈宦(陈宦简介)

时间:2024-01-01 16:45:05 作者:浮生如梦 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史人物传:陈宦

陈宦

陈宦,名宽培,字养钿,号二庵,湖北省安陆县人,1870年3月(清同治九年二月)生。陈自幼聪明好学,勤奋机智,中清拔贡并考取中书。但他恃才好事,行为不检,引起乡人的厌弃,不能在家乡立足,乃离家到武汉另谋出路。

1897年,陈宦考人湖北省武备学堂,毕业后分发北京任武卫前军管带。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陈宦游说各方,乘机率领部队与清军右翼翼长姜桂题取得联系,奉命“拱卫京师”,受到清政府的重视。

1903年四川总督锡良调陈宦任帮统人川训练新军。1906年,陈宦练成常备军六个营、工程兵一个营后,出任四川新军第三十三混成协统领兼四川武备学堂会办。次年3月,锡良调任云贵总督,陈宦随同调任云南新军协统兼云南讲武堂堂长。1909 年2月,锡良任东三省总督,陈宦任奉天督练公所总参议。次年初任东北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官,驻防奉天。他与吴禄贞、蓝天蔚同领兵关外,有“湖北三杰”之称。同年4月12日,清廷偷“陆军员外郎陈官,着以四品京堂候补,仍回奉天充当统制差使”。1911 年他奉命赴德国考察军事,

,回国后因锡良已病辞东三省总督,由赵尔巽接任,他遂退而蛰居北京。

华亥革命后,哀此凯任大总统,陈官经锡良推存,任总统府参议宣、其时袁世凯派陶云鹤去解教驻烟台的蓝天葫部队,耗费十万元无结果,乃改派陈宦前往。陈宦与蓝天蔚商定:不许假手各级长官,直接召集士兵谈话。后仅由烟台商会拨三万元,便将蓝部资遣完毕。袁世凯赞叹地对左右说:“北洋军中竟无此人才!"自此陈宦受到袁世凯的重视。

当时参谋总长一职由副总统黎元洪遥领,黎欲推荐一-位次长代理部务,先后保荐哈汉章、万廷献、刘一清皆未获袁准许,直至黎会意保荐陈宦,袁世凯立即任命,这使鄂籍军人甚妒之。不几天,黎元洪忽又电保哈汉章任次长,袁世凯将黎之电报给陈宦看。陈不知所措地说:“我下去就准备交代!”袁世凯笑道:“为什么要交代?初创,不许无故更动大员!”陈宦代黎元洪执行总长权,成为袁世凯心腹军事幕僚长,被授陆

军中将衔。他利用历官川、滇等省的关系了,拉拢云南都督蔡锷、广东都督龙济光、四川都督胡景伊等,因而更受袁世凯的器重。1914年5月,袁设立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陈宦以参谋部代理总长的身份任办事员,负责西南组,凡是云、贵、川等省的有关军事问题,都由陈负责研究并提出意见,供袁选择。他为袁世凯谋划甚多,颇得赏识。1915 年初,袁世凯欲称帝,为取得西南的赞同,决定派陈人川,2月正式任命陈宦为毅威将军、会办四川军务,并拨三个旅随陈入川。袁面谕说:“二庵,西南半壁山河从今天起,我算托付给你了!”袁还让长子袁克定与陈宦拜为把兄弟民,并给陈200万元。5月21日,陈宦抵重庆才两天,袁世凯任命陈兼四川巡按使。6月22日,袁世凯又下令,特任陈宦署四川巡按使、成武将军兼行督理四川军务。至此,陈宦迅速掌握了四川的

军政大权。

陈宦上任后,竭力排除异已,首先将四川财政厅长、代理巡按使刘莹泽拘押起来,继又下令逮捕了人董修武、唐宗尧,共和党人黄云鸿、印焕门,进步党人彭兰村及林冰骨、邓孝可等。他对督署、川军的长官进行部分撤换,从而迅速控制了四川的军政大权。陈宦还宣布治川方针:一整顿吏治:二、恢复交通;三、清乡剿匪,四、收回滥发的军用票。

1915年冬,陈宦在全川实行“大清乡”,名为剿匪,实际上是对二次革命失败后潜伏在川的革命队伍进行清剿。他将川军分发到川东、川南,将北洋军派到川北和下川东水路一线。他部署川军打头阵,北洋军当监军,借以分化、削弱川军。他为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效力,在四川成立筹安分会,并自兼四川国民会议选举监督。在11月16日全省146名代表投票决定国体之日,他派出大批军警进行警戒,并亲自到场监视,强迫代表们投票“一致赞成帝制”。31 日,他上袁世凯劝进电,并发出拥袁称帝的通告,还宣布成都戒严令。袁世凯当上皇帝后,他于1916年1月12日发出拥袁称帝电,袁世凯特封他为一等侯。与此同时,陈宦又审时度势,暗中与蔡锷有密使密信往来。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成立护,声讨袁世凯,随即率护第一军人川。

1916年1月,护攻克叙府,蔡锷连电陈宦,力劝采取一致行动反袁。陈宦派督军署顾问刘清副官长邓汉祥旅长雷飙等暗中与蔡锷通气"“以血成约滇军,不相侵犯”口,还汇去60万元,以助护之军饷、同时,又派督军署参谋长张联菜与驻重庆的长江上游总司令曹锟联络,左右逢源,以求自保。

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袁世凯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但还竭力想要保留大总统宝座,多次通过除富政电察得,希望“化于文为玉帛”,均遭到蔡得严词拒绝。3月底,陈官

面与蔡锷签订局部停战协议,一面静观事态的发展。4月16日,冯国璋发出劝袁世凯退位的铣电,四川省议会70名议员5月1日联名上手书陈宦促其表态。陈宦身边的刘清、邓汉祥等人都主张独立,随陈人川的冯玉祥率全旅表示不愿作战。同时,号称“十八路诸侯”的温江、郫县、崇庆、灌县等地的民军已向成都附近发起攻攻势。在这种情势下,陈宦于5月3日、12日连电劝袁世凯退位,5月22日发出宣布电,改称都督,成为宣布独立的第六个省。

袁世凯视陈宦为心腹,当接到的通电后,大为意外。5月24日,袁世凯下令陈宦开缺人京筹商善后,同时特任川军第-师师长周骏为益武将军署理四川军务,周骏立即率部向成都进攻。6月6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的忧愤中死去,7日黎元洪接任大总统职。8日陈宦电黎元洪表示拥护,并通电取消。24日,北京政府宣布蔡锷督理四川军务兼署民政长,命陈宦、周骏来京另候任用。陈宦26日退出成都,经重庆到达武汉。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陈宦为湖南督军兼署省长。由于湖南人民强烈反对,陈宦不敢入湘,躲进汉口租界,嗣后回到北京被黎元洪授予将军府将军闲职。1925年4月任北京政府军事善后委员会委员。

此后,陈宦闲居北京、天津,以读书自遣。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不久即告沦陷,陈宦拒绝日伪的拉拢,保持了晚节。1939 年10月24日在北平病逝。

中华史人物传:陈宦

陈宦

陈宦,名宽培,字养钿,号二庵,湖北省安陆县人,1870年3月(清同治九年二月)生。陈自幼聪明好学,勤奋机智,中清拔贡并考取中书。但他恃才好事,行为不检,引起乡人的厌弃,不能在家乡立足,乃离家到武汉另谋出路。

1897年,陈宦考人湖北省武备学堂,毕业后分发北京任武卫前军管带。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陈宦游说各方,乘机率领部队与清军右翼翼长姜桂题取得联系,奉命“拱卫京师”,受到清政府的重视。

1903年四川总督锡良调陈宦任帮统人川训练新军。1906年,陈宦练成常备军六个营、工程兵一个营后,出任四川新军第三十三混成协统领兼四川武备学堂会办。次年3月,锡良调任云贵总督,陈宦随同调任云南新军协统兼云南讲武堂堂长。1909 年2月,锡良任东三省总督,陈宦任奉天督练公所总参议。次年初任东北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官,驻防奉天。他与吴禄贞、蓝天蔚同领兵关外,有“湖北三杰”之称。同年4月12日,清廷偷“陆军员外郎陈官,着以四品京堂候补,仍回奉天充当统制差使”。1911 年他奉命赴德国考察军事,

,回国后因锡良已病辞东三省总督,由赵尔巽接任,他遂退而蛰居北京。

华亥革命后,哀此凯任大总统,陈官经锡良推存,任总统府参议宣、其时袁世凯派陶云鹤去解教驻烟台的蓝天葫部队,耗费十万元无结果,乃改派陈宦前往。陈宦与蓝天蔚商定:不许假手各级长官,直接召集士兵谈话。后仅由烟台商会拨三万元,便将蓝部资遣完毕。袁世凯赞叹地对左右说:“北洋军中竟无此人才!"自此陈宦受到袁世凯的重视。

当时参谋总长一职由副总统黎元洪遥领,黎欲推荐一-位次长代理部务,先后保荐哈汉章、万廷献、刘一清皆未获袁准许,直至黎会意保荐陈宦,袁世凯立即任命,这使鄂籍军人甚妒之。不几天,黎元洪忽又电保哈汉章任次长,袁世凯将黎之电报给陈宦看。陈不知所措地说:“我下去就准备交代!”袁世凯笑道:“为什么要交代?初创,不许无故更动大员!”陈宦代黎元洪执行总长权,成为袁世凯心腹军事幕僚长,被授陆

军中将衔。他利用历官川、滇等省的关系了,拉拢云南都督蔡锷、广东都督龙济光、四川都督胡景伊等,因而更受袁世凯的器重。1914年5月,袁设立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陈宦以参谋部代理总长的身份任办事员,负责西南组,凡是云、贵、川等省的有关军事问题,都由陈负责研究并提出意见,供袁选择。他为袁世凯谋划甚多,颇得赏识。1915 年初,袁世凯欲称帝,为取得西南的赞同,决定派陈人川,2月正式任命陈宦为毅威将军、会办四川军务,并拨三个旅随陈入川。袁面谕说:“二庵,西南半壁山河从今天起,我算托付给你了!”袁还让长子袁克定与陈宦拜为把兄弟民,并给陈200万元。5月21日,陈宦抵重庆才两天,袁世凯任命陈兼四川巡按使。6月22日,袁世凯又下令,特任陈宦署四川巡按使、成武将军兼行督理四川军务。至此,陈宦迅速掌握了四川的

军政大权。

陈宦上任后,竭力排除异已,首先将四川财政厅长、代理巡按使刘莹泽拘押起来,继又下令逮捕了人董修武、唐宗尧,共和党人黄云鸿、印焕门,进步党人彭兰村及林冰骨、邓孝可等。他对督署、川军的长官进行部分撤换,从而迅速控制了四川的军政大权。陈宦还宣布治川方针:一整顿吏治:二、恢复交通;三、清乡剿匪,四、收回滥发的军用票。

1915年冬,陈宦在全川实行“大清乡”,名为剿匪,实际上是对二次革命失败后潜伏在川的革命队伍进行清剿。他将川军分发到川东、川南,将北洋军派到川北和下川东水路一线。他部署川军打头阵,北洋军当监军,借以分化、削弱川军。他为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效力,在四川成立筹安分会,并自兼四川国民会议选举监督。在11月16日全省146名代表投票决定国体之日,他派出大批军警进行警戒,并亲自到场监视,强迫代表们投票“一致赞成帝制”。31 日,他上袁世凯劝进电,并发出拥袁称帝的通告,还宣布成都戒严令。袁世凯当上皇帝后,他于1916年1月12日发出拥袁称帝电,袁世凯特封他为一等侯。与此同时,陈宦又审时度势,暗中与蔡锷有密使密信往来。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成立护,声讨袁世凯,随即率护第一军人川。

1916年1月,护攻克叙府,蔡锷连电陈宦,力劝采取一致行动反袁。陈宦派督军署顾问刘清副官长邓汉祥旅长雷飙等暗中与蔡锷通气"“以血成约滇军,不相侵犯”口,还汇去60万元,以助护之军饷、同时,又派督军署参谋长张联菜与驻重庆的长江上游总司令曹锟联络,左右逢源,以求自保。

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袁世凯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但还竭力想要保留大总统宝座,多次通过除富政电察得,希望“化于文为玉帛”,均遭到蔡得严词拒绝。3月底,陈官

面与蔡锷签订局部停战协议,一面静观事态的发展。4月16日,冯国璋发出劝袁世凯退位的铣电,四川省议会70名议员5月1日联名上手书陈宦促其表态。陈宦身边的刘清、邓汉祥等人都主张独立,随陈人川的冯玉祥率全旅表示不愿作战。同时,号称“十八路诸侯”的温江、郫县、崇庆、灌县等地的民军已向成都附近发起攻攻势。在这种情势下,陈宦于5月3日、12日连电劝袁世凯退位,5月22日发出宣布电,改称都督,成为宣布独立的第六个省。

袁世凯视陈宦为心腹,当接到的通电后,大为意外。5月24日,袁世凯下令陈宦开缺人京筹商善后,同时特任川军第-师师长周骏为益武将军署理四川军务,周骏立即率部向成都进攻。6月6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的忧愤中死去,7日黎元洪接任大总统职。8日陈宦电黎元洪表示拥护,并通电取消。24日,北京政府宣布蔡锷督理四川军务兼署民政长,命陈宦、周骏来京另候任用。陈宦26日退出成都,经重庆到达武汉。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陈宦为湖南督军兼署省长。由于湖南人民强烈反对,陈宦不敢入湘,躲进汉口租界,嗣后回到北京被黎元洪授予将军府将军闲职。1925年4月任北京政府军事善后委员会委员。

此后,陈宦闲居北京、天津,以读书自遣。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不久即告沦陷,陈宦拒绝日伪的拉拢,保持了晚节。1939 年10月24日在北平病逝。

陈寅恪的名字究竟怎么念?陈寅恪:“我的名字念‘客’!

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恪”这个字,被普遍读作“què(确)”,根据是:陈寅恪先祖原居福建上杭,属客家系统,客家人读“恪”作“què(确)”。但按规范,并无此音。据金文明《守护语林》中所作考证,这是以讹传讹之谬。上杭的客家话里,根本没有q这个声母,凡普通话q声字在客家话里多读作“k”。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香港出版社的《李氏中文字典》用“课”注“恪”的国音,而用“确”注“恪”的粤音。而据陈寅恪助教王钟翰回忆,陈老所用的英文署名是Tschen Yinko(ko一作koh),可见“恪”绝不读“què”,惟其粤音注音字“确”的普通话读作“què”,而因此就自作聪明给“恪”编一个新音,是很荒谬的。陈寅恪本人也认为,用普通话时,“恪”当读作“kè(课)”,而这也是“恪”字在普通话中的惟一读音。

据说,清华图书馆元老毕树棠先生曾经问过陈先生,陈先生告诉他“恪”应读ke音,他又问“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què,你不予以纠正呢?”陈先生笑着反问“有这个必要吗?”

陈寅恪的老家江西修水,“恪”字辈已不下千人,叫“陈寅恪”的就有6人。这些以“恪”命名的宗亲,无论是他们本人还是他们的长辈,都读“恪”为koh(古入声)。

陈寅恪从青年到老年,从没有将“恪”写成que音。例如他在瑞士、美国、德国留学和发表论文的署名,以及1956年在中山大学《本校专家调查表》上填写的名字拼音均为ChenYinke或ChenYinKoh。北方方言已无入声,古入声koh在当年的北平官话中已转化为kè,陈寅恪及其兄弟在正式场合都使用kè音。

根据陈寅恪生平经历,应该是从清华园开始被人叫成陈寅què的,至西南联大、成都燕大时期,已约定俗成。但陈寅恪本人并不认可,在成都燕大时曾亲口对他的研究生石泉说:“我的名字念‘客’。”

一个人名字的读音应以本人读音为标准。因“恪”为陈寅恪先生姓名用字,故读音以陈先生之是为是,陈先生之非为非,这是争论双方又一共同的立足点。有的还扩至陈先生家人,如因陈先生的女儿说“恪”应读què,便断言“女儿不会读错的”。但这里的问题同样是:陈寅恪先生本人(及家人)对他的名字怎么读,是否即“恪”字读音的标准?有这样一种理论:“对于人名的读音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姓名从其主,它的主人如何自称,别人也应该这样称呼。因为名字是极端个人化的产物,它的主人如果愿意用这个字来指代自己,别人是不应该干预的。”更有人以艺人李玟为例论及陈寅恪,称“‘玟’从古确实只有‘民’一个读音”,但“也不排除‘玟’字在‘李玟’这个专有词组中,念‘文’”,因为“可以把两个偏旁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赋予它一个任意的读音;也可以赋予一个已经存在的字,一个新的专有读音”,陈寅恪之“恪”就是“在这个人名词组中,被赋予了新读音‘确’”。这种高论,实际就是说在人名中是可以造字造音的。是耶非耶?反正我不敢苟同。因为一个人取名诚然是“极端个人化的产物”,但这个名字怎么写怎么读,难道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考虑能否被社会认可吗?譬如主人自己读错了,是否大家也要“名从其主”呢?而随意“把两个偏旁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又“赋予它一个任意的读意”,那就更不知将使社会生活变成什么样。真想不到,“玟”读“文”本来是错的,但有的论者竟会指鹿为马,并编造出一种连自己也未必相信的“理论”来。当然,有些人名用字的读音确乎与通常不同,如陈省身之“省”不读shěng而读xǐng,王朝闻之“朝”不读cháo而读zhāo,但这并非什么“名从其主”,相反恰恰是因有典可依(“吾日三省吾身”、“朝闻道,夕死可矣”),而被规范化、“公共化”了,成为一种公认的读音。至于历史上的一些字音的特殊,如古人名南宫适(kuò)、樊於(wū)期(jī)、郦食(yì)其(jī),古城名龟(qiū)兹(cí),古称号可(kè)汗(hán)等,它们作为历史遗存,何以形成已无可考,但又已约定俗成;因之将“恪”字读què这样一种理由可疑、且未被普遍认可的当代文化现象,显然不能与之相比附。

据说,陈寅恪到中山大学后,师生职员相沿成习念què,与其夫人唐筼不无关系。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自幼依母在天津长大,母音为平津一带的语音。她读“恪”为què,当学生称寅kè先生时,她常常纠正说要念què。

陈寅恪之“恪”为什么会被很多人读成què?说来说去,根本原因恐怕还在于陈先生是名人。对名人我们历来敬畏,尤其陈先生是大家,家学渊源,于是就连其名字的读音,我们心里也没了底。有一种说法,我觉得是可信的———因陈先生的客家方言关系,“恪”听起来很像“确”,其家人、故乡人及与他家相与过从的人如朋友、学生等也这样读,于是便成了习惯。加上有人为显示自己的水平,特爱强调这种读法,遂使人们觉得如不读què,就好像不知陈寅恪为何许人也,就透着没学问,结果自然以讹传讹,很少有人敢读kè了———其实,事情很可能就这么简单。既如此,又何须再去纠缠客家方言,纠缠陈先生本人的读音,甚至制造出种种蹩脚的“理论”来,对陈寅恪之“恪”,就遵从规范读kè多好。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