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学家王世祯在他的《论诗绝句》中曾言“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
“青莲”就是指唐朝大诗人李白,而“谢宣城”就是李白的偶像谢眺,因他曾在宣城任太守,所以后世称之为“谢宣城”。
李白在他的诗词中曾多次提到谢眺,“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
谢玄晖、小谢、谢公都是指谢眺。
李白一生曾7次踏访宣城,传闻就是因为仰慕谢眺。
今天要讲的这首诗就是李白在宣城所写的,从开篇美到结尾,惊艳了世人上千年。
这首诗名为《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这首诗大概写于公元753至754年,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创作时间相近。
李白一直有青云之志,遍干诸侯,历抵卿相,42岁那年终于得到唐玄宗召见,供奉翰林。但是这个陪皇帝游幸,写诗娱乐的职位却不是李白想要的,加上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与官场格格不入,不到一年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李白都在漫游天下。
这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便是这段时间所作,既描绘了山水美景,也隐隐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
诗歌首联开门见山,总写宣城的山光水色。
宣城境内有水阳江、青弋江两大河流,所以李白这里称之为“江城”。
依山傍水,美丽得就像一幅画,这是宣城给李白的总体印象。
紧接着的一个“望”字,表明诗人登上高处,宣城之景尽收眼底,后文所有的景色描写都是从这一字而来。
颔联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极其绚烂的秋景图。
可以设想一下彼时的情景,诗人站在高楼上,远远望去,清澈如明镜的溪水环绕着宣城;在夕阳的照耀下,凤凰与济川两桥的倒影宛如绚烂的彩虹。
这两句对仗工整,将宣城夕阳下的秋景写得如在目前,生趣盎然,尤其是“夹”字和“落”字最妙,使得原本静止的景色变得十分灵动,足见诗人之高明。
接着的颈联两句也是写景,但是融入了诗人的感彩,情景交融,历来为后人所推崇。
村落里的人家冒出一缕缕炊烟,在橘柚林上空飘荡着;秋色深沉,梧桐仿佛也苍老了许多。
“人烟”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而“橘柚”本是萧瑟的秋日里极其亮丽的一道风景,然而诗人却以“寒”来连接,使得原本很美却无瓜葛的两道风景染上了丝丝寒意。
而“老梧桐”也是如此,给人一种苍凉之感。
一“寒”一“老”不仅渲染了深秋的萧瑟气氛,更突出了李白人到暮年,漂泊天涯的凄凉心境。
最后的尾联是抒情,通过怀念谢眺,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羁旅天涯的惆怅、落寞之情。
这是一首极美的山水诗,从开篇美到结尾,惊艳了世人上千年。
中间两联的“夹”、“落”、“寒”、“老”几字,堪称“炼字”典范,将深秋的美景描绘得穷形尽相,比起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是不遑多让。
不知你是否也喜欢李白这首诗,欢迎一起来讨论。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就点个关注哦。
夏花,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往往诠释着生命的绚烂繁荣。跟着杨忠岐委员的笔触和那一张张充满生机的照片,让我们识花、赏花、懂花,更好地了解我们身处的“花花世界”——
杨忠岐: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
栽“桐”引凤
梧桐开花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谚语,表达了人们通过栽桐而带来好运和幸福的美好愿望。如今这个谚语更是十分流行:说的是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或营商环境,以吸引优秀人才或企业。
但什么是真正的梧桐树?许多人并不清楚,甚至在有些文学作品和视频节目中,频频出现将泡桐、法国梧桐、油桐当作梧桐的情况。
为了避免误传和混淆,我就从植物学角度给您讲讲,什么是真正“引凤来”的“梧桐”。
“真”梧桐有来历
梧桐在我国民间有青桐、碧梧、青玉、庭梧等名称,原产我国,它在现代植物分类上属于梧桐科梧桐属,学名为 Firmiana platanifolia,为高大的乔木树种,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
0
梧桐的树干通直而挺拔,高擎着绿茵茵如巨伞般的树冠,气宇轩昂。一般高可达15-20米,树干无节;主干树皮平滑,呈绿色带浅灰色,有纵向的细脊纹;叶片宽大,侧枝和枝条也呈翠绿色;花白色略带黄色,小而繁多;果状奇特而美丽。
我国古代传说中,凤凰是神鸟,它是美丽善良、吉祥如意的象征,会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因此,“引凤来”的梧桐也自古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皇家宫苑、百姓庭院、寺庙等处广泛栽培。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云居寺孤桐》中这样描述梧桐:“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亭亭五丈余,高意犹未已。”
明代的王象晋在《二如亭群芳谱》中写道: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人家斋阁多种之。”
我国最早有关梧桐的文献记载见于2500多年前先秦的《诗经》,在其《大雅·生民之什·卷阿》中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的诗句,是梧桐引凤传说的最早来历。
战国时期的《庄子·外篇·秋水》中有“夫鸩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记述。此处的鸩雏即凤凰,说的是凤凰不与凡鸟共栖,只有梧桐树才落下,可见梧桐的高贵。
没有花瓣的梧桐花
梧桐为虫媒花,夏初开花,秋季果实成熟。
北京的梧桐现正开花。花生于枝条顶端,白色略带黄色,花小而繁多,散发出特有的淡淡的清香味。
梧桐花序和叶子
梧桐是雌雄同株异花,即一个花序上有雌花和雄花两种不同的花,甚至在一个大的总状花序上的小花序中几十朵小花全为雄花,或全为雌花。
最为奇特的是梧桐花没有花瓣,由花萼发育长成花瓣状,代行花瓣之功能,这是梧桐区别于其他植物的最大特征;花蕾头状,花萼多为5瓣,偶为4或6瓣,长条形。
怎么分辨雌花还是雄花?
雄花——花丝聚合成杵状花柱,色白如羊脂玉,矗立突出于花朵之上方,长1.2-1.5厘米,端部为金黄色的花药;萼片(花瓣)长条状,花初开时萼片斜立于花柱周围,基半部鲜黄色而端半部嫩白色,随后逐渐伸长而向下翻卷,扭曲,基半部的颜色也由黄色变为茜红色,十分别致而好看。
雌花(假两性花)——分为花萼(花瓣)、花柱、子房+花药、柱头几个部分。开花时,5个萼片先裂开,然后花柱伸出,形似电视塔状,花柱色白如玉,至中部时膨大呈圆球状,是为子房(5个,内生),子房外围有不育的金黄色花药20个左右,子房上部再长出长圆锥型的雌蕊柱,表面生有密密的白色短柔毛,雌蕊柱端部为玫瑰红色的柱头。
5个萼片(花瓣)在花初开时为嫩绿色,围绕花柱向上方斜生,随着花柱逐渐伸出、加长,花瓣状的条形萼片和雄花一样而向下翻卷、扭曲,颜色也随之由金黄色变为茜红色。整个小花朵长约1.5厘米。
梧桐雌花开放过程
开花时,从萼片端部裂开到雌、雄蕊完全伸出、再到花瓣状的萼片下翻卷的时间很短,只有2-3个小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梧桐花器中的细胞增长如此之快而完成开花的全过程,实为罕见。
为了避免自花授粉,梧桐雌花(假两性花)的花药长在子房周围,位于雌蕊柱头之下方,这样,自己的花粉就很难落到高高在上的柱头上了(自然界如此之奇妙!)
雄花端部的花粉由蜜蜂等传粉昆虫带到雌花柱头上授粉和授精后,雌蕊柱头逐渐干缩,其下方的圆球状子房开始发育,长成蓇葖果,种子成熟后果实裂开成菱形的叶片状,两侧各长有状似豌豆的种子2-3粒;5个叶片状的果实内凹外凸,凹面相向而生,围成漂亮的宫灯状;初时叶片状的果实皮鲜绿色,后变为绿中透粉的亮色,十分奇特而好看。
梧桐果实
梧桐浑身都是宝
梧桐不光是优美的园林观赏、绿化树种,而且对城市中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其木材色白,质地轻软,自古为制作古琴、瑟、琵琶等民族乐器之良材;成熟的种子浅褐色,剥皮即可生食,味道清香,因此,可榨食用油;种子水煮后口服具有良好的消肿作用;木材刨片浸出的粘液,具有润发、护发之功效。
真假“美猴王”
为什么人们把泡桐、法桐和油桐称为桐树?我猜想可能是因为它们的叶片比较大而薄,形状和颜色比较相似的缘故吧。
下面介绍几种容易与梧桐相混淆的“桐树”。
泡桐
属于玄参科泡桐属,是我国南北方栽培比较普遍的乔木树种,生长迅速,耐干旱、抗瘠薄。我国有7个种,在北方栽培面积大而普遍的是白花泡桐这个种,学名为 Paulownia fortunei,我国知名的兰考泡桐就是该种。
泡桐主要特点是花朵为钟状喇叭形,浅紫色,由多个花朵组成聚伞状花序(见图),先花后叶。
北京车公庄大街为泡桐路,春天开花时繁花满树,像朵朵紫色祥云降落人间,甚为壮观好看。泡桐叶片具长柄,叶缘一般呈三个钝的尖突状;树皮灰褐色,很好识别,易于梧桐区分。
法国梧桐
属于悬铃木科悬铃木属,为高大乔木树种,学名为 Platanus orientalis,产于欧洲东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非我国原产,也非法国原产,不知何故却将其称为法国梧桐。
悬铃木主要特点是果实呈圆球状垂吊下来,似一个个小铃铛悬挂在树上;叶片大,叶缘浅裂,呈三尖或五尖角状。我国引入3种,作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广泛栽培。
根据其圆球状悬吊果实的数量分为一球、二球和三球悬铃木三个种,分别称为美国梧桐、英国梧桐和法国梧桐。但习惯上,大家把它们都叫做法桐。
陕西户县鸠摩罗什庙中有一株法国梧桐,胸径达3米,相传为晋代所引入。新疆和田墨玉县有一株树龄达1460多年的梧桐树,被当地群众称为“神树”,树干粗大,7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据考证,这株梧桐实为法国梧桐,相传为古时从印度引入。
法桐由于树上悬吊的小球果而十分易于和梧桐相区分。
油桐
分布于我国淮河、长江流域以南,属于大戟科油桐属,学名为 Vernicia fordii,是小乔木树种。叶片大而薄,椭圆形,先端短尖,有时3-5个浅裂。油桐为雌雄同株异花,总状花序,花大而美丽,春季先叶开放,花朵白色,花瓣5枚,花瓣基半部有赭红色条纹,花朵径长5-6厘米,花瓣倒卵形;果大而圆,绿色。油桐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其种子所榨的桐油工业上用途很广。油桐花和果与梧桐差别很大,容易区分。
作者:杨忠岐
编辑:魏芯蕊 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