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愚痴者是小说中极为特殊的一类形象,他们身上的非理性特质、超越世俗规训的行为,彰显出作者对人性内在深度的思索与对现实生活荒诞性的反思。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即使用傻子这一特殊的“不可靠叙述者”视角,呈现出神秘的藏地文化背景以及隐秘的土司权力斗争,极具先锋性与独特的地方特色。
藏地麦其土司酒醉后与他的汉族太太生下了具有生理缺陷的二儿子,小说即借这个傻子少爷之口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他作为土司之子的成长之路、麦其家族的权力迭代与土司制度的衰亡。但奇怪的是,傻子的叙述语言却“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了灵动的诗意”(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语),这个傻子少爷似乎又不仅仅是一个愚妄痴傻的人。事实上,因为他是傻子,他可以不接受贵族教育,故从一开始他就未被世俗伦理与欲求所规训。他因不受困于对土司之位的渴求而避免在权力争斗中牺牲。他的父母、兄长以及家奴只当他是傻子,也正因如此,每一个人似乎只有在他的面前才敢于展现自己的野心与权力欲望,傻子的赤诚与真实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被欲念折磨的“正常人”复杂而扭曲的灵魂。而不被人重视的傻子成为新一任土司,反而实现了权力上的超越,又成为巨大的反讽。
傻子似乎是大智若愚,他能与天地神灵往来,对过去有着不可思议的清晰记忆、对未来有着超越时空的前瞻力,表现出一种近乎神人圣者的超越性。他每次醒来总会问的“我是谁?我在哪?”隐喻了人类对其本真存在绵延千年的拷问。他能准确的预知应当种粮食还是;他能不受阻碍地探知他人的心灵;他在土司们的罂粟花战争,翁波意西的预言,以及复仇者的杀戮中看到土司制度的未来:似乎后来现代世界的侵入、家族权力的倾颓以及土司制度的消亡是一种宿命般的谶语。傻子似乎全知全能,他只是俯视着一切,在魔幻与荒诞色彩中见证一段历史命定的终结。
这样的傻子形象或许还会让人想起韩少功《爸爸爸》中的丙崽,抑或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他们都是愚痴者、傻子,但都表现出某种“正常人”难以企及的超越性。而阿来设定汉藏血液共同流淌于傻子少爷的体内,加上了身份的多重性,傻子不完全为任何一种文化所接纳,但也恰恰实现了文化身份上的超越。正因如此,当这样一个具有智性的傻子“看见麦其土司的精灵已经变成一股旋风飞到了天上,剩下的尘埃落下来,融入大地”的时候才会让我们感到一种制度、一段历史尘埃落定后的诗意的苍凉。
01
什么是佛
佛这个字,是梵文音译过来的。汉文里的“弗”字,音与梵文发音相同,因为释迦牟尼佛当时是印度悉达多太子通过修道后觉悟成佛的,就在“弗”字旁边加了个“单立人”。所以“佛”这个字,是专门为佛陀新造的字,也显示出古大德的智慧。
02
什么是菩萨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萨埵”是梵语bodhi-sattva的音译,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觉有情”。
菩萨之行从觉自己开始,到保持觉自己,以“觉自己”为般若行,其结果必然是豁然觉他人,乃至觉了一切有情众生。
03
中国最早的佛寺
汉明帝迎请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两位法师来到中国后,安排在河南洛阳的鸿胪寺,由皇帝直接管辖。后来为了把两位法师长久的留在中国,就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供僧人们居住以及弘法布道。
之所以叫白马寺,是因为当时迎请两位法师时,所带的佛经、佛像、法器等等,是由一匹白马驮载而来,所以就把这座寺院称为白马寺,作为纪念。
04
为什么大多数寺院的围墙是黄色的
黄色自古以来都是皇帝专用的,其他机构和民用建筑是不可以用黄色的。
因为佛教最早是汉朝皇帝从印度迎请过来的,皇帝把佛当成老师,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所以佛教寺院都是按照皇宫的规格建造的,可以使用黄色,后来历朝历代也就都沿袭下来了。
05
为什么佛弟子之间互相称呼师兄
佛弟子之间互称为师兄,没有师弟等一说,原因有三:
一是代表男女平等,人人都有佛性,佛性平等。
二是指修行解脱之道乃是大丈夫所为,表示尊敬对方,赞叹其勇于担当的精神。
三,称对方为师兄,表示自我谦卑,甘居人下,是我们佛弟子觉悟的一种状态。
06
什么是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07
什么是五恶见
(一)身见(萨迦耶见),(二)边见(执常,执断之见),(三)邪见(谤因果,坏善事),(四)见取见(非果计果),(五)戒禁取见(非因计因)。
08
什么是六根
六根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根就是树木,我们以眼耳鼻舌身意来摄受外面的影像,种下生死的因缘,这叫作根。
09
什么是六尘
即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六根接触此六境,则染污净心,故名为尘。
色尘即各种形色之物;声尘即各种声音;香尘即各种气味;味尘即各种味道;触尘即各种涩滑感觉;法尘即分别善恶诸法。
10
什么叫三皈依
“皈”是回头;“依”是依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合称三皈依。
11
什么是五蕴
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
一、色蕴:“色”是指物质。色蕴是指一切有形态、有质碍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聚合,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物质现象。
二、受蕴:是指感官接触外物所生之感受或情感等。
三、想蕴:通过对因接受外界事物而产生的感觉进行分析而得到的知觉和表象。
四、行蕴: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行动意志。
五、识蕴:主要指人的意识作用。比如,区分与认识事物等。
12
什么是世间八法
八风,又名世间八法,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这八种风,能煽起烦恼的火,所以喻之为“八风”。
利是令人得意的事,衰是令人失意的事,毁是背后被人毁谤,誉是背后被人称誉,称是当面被人称誉,讥是当面被人讥讽,苦是身心的各种痛苦,乐是身心的各种快乐。这八种境界是人生名利、得失、盛衰、成败的总和,因此八法常为世人所爱憎。
13
什么是八苦
佛说“众生皆苦”,又云人生有“八苦”,那么佛门的人生八大苦,到底是指什么呢?
生、老、病、死之苦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按照佛教的说法皆为苦难。
爱别离苦
“爱别离”是一种难以抑制的痛苦,生离死别,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事情。爱别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痛苦,无法改变只能承受。
怨憎会苦
怨憎会苦简单说就是,冤家对头不想碰头却偏偏遇到。实际上怨憎会苦与爱别离苦,是一对相生相克的痛苦。
求不得苦
求不得苦,就是欲望太多,又无法达到。
五阴炽盛苦
在佛教的学说中,人有五阴也就是构成身体的五种要素:色(相当于物质)、受(感受)、想(表象、知觉)、行(意志)、识(精神的总体),色指身,受想行识指心,五阴就是人的身心。五阴炽盛指用五阴来承受所有的苦。
14
什么是四摄法
“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菩萨摄受众生时所应坚持的四种方法便。
第一,布施
布施又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
第二,爱语
我们对人说话,要和颜悦色,善言慰喻,说诚实话、质直语,调解语、柔和语,使他对三宝起恭敬之心,方能依教奉行。
第三,利行
我们修菩萨行的人,于身口意三业,做事、说话,存心动念,要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人们自然欢喜受教。
第四,同事
观音菩萨普门示现,随类化身,同止同作,同学同修,即然志同道合,便易成就菩提。
15
什么是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也称六度:
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般若
1.布施度悭贪。2.持戒度毁犯。3.忍辱度嗔恚。
4.精进度懈怠。5.禅定度散乱。6.般若度愚痴。
16
什么是十善法
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
17
佛陀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侯罗密行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18
如何发菩提心
佛经上说过,发菩提心的要件,第一是深心,广修无量善法。第二是悲心,广度无量众生。第三是直心,正念真如。华严经云:“菩提妙法树,生于直心地。”因心直则真,心真则志愿坚固,信仰便始终不转移,而能勇猛精进地去做自利利他的工作。
19
佛教旗是何用意
是根据佛陀成道时圣体放出六种色光制成的。即蓝色,黄色,红色,白色,橙色及以上五色混合色。
20
中国佛教十宗
成实宗,俱舍宗,性宗,相宗,天台宗,贤首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
内容参考 | 《佛教常识问答》
图片来源 | 十愿百科
摄影 | 东台弥陀寺、青岛观音寺
#历史冷知识#
□益辉(党建网栏目主编、财经评论员)
庄子是谁?庄子原名叫做庄周,祖先曾是宋国的王室血脉,公元前369年出生于宋国蒙城,现在的安徽蒙城。庄子继承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开创了独特的庄子哲学,是后世公认的道家两大代表人物之一。庄子不仅在道学和哲学上有深厚的研究,他同时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庄子外王内圣的思想对后世儒家的学说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字飘然出尘,有一种远离凡俗的哲理意味。后人评价庄子的著作“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因其曾在南华山隐居修学,所以后世帝王还追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就连他的《庄子》一书也因此被称为《南华经》。
庄子与历史上著名的魏惠王、齐宣王处于同一时期,这两位诸侯王以好战闻名,这时的战国大地上亦是处处狼烟,刀兵四起。庄子身怀治世之学,经天纬地之才,却不愿为统治者的血腥争霸卖力效劳,所以拒绝了那些诸侯国许诺的高官厚禄,归隐作书,潜心研究学问,博采众家学说,将老子的道学更加的完善和拓新,提出了“天人合一”等新的论述。
庄子一生留下了很多的寓言哲理故事用来阐述他的思想学说,那庄子的思想成就主要是什么呢?
庄子的成就道学上的成就。庄子的道家学说虽然是继承自老子的道家体系,但是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拓展,推陈出新开创了庄子学派,这可以算是老子道学的分支学派。后世道教的创立和发展,吸收了道学的理论。在东汉末年道教初创时,采用的是黄老学派,也就是黄帝的神话体系和老子的道学思想。
不过在南北朝时期,庄子学派渐渐被道教吸纳为主流思想,庄子也自此被慢慢的神化。唐朝时追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宋朝时又加封为微妙元通真君。
文学上的成就。庄子一生的思想学说著述为《庄子》,这部旷世巨著共有10万余字,详尽的描述了庄子完整的思想体系。《庄子》不但代表了古代哲学思想的最高水平,还具有宝贵的文学价值,在哲学思想和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杰出地位。
哲学上的成就。道家的思想核心就是“道德”,庄子认为天道、自然之道即是“道”,而顺从自然之道就是“德”。庄子认为万物都会自然演化,我们只要顺从天,顺从自然,不需要刻意的去人为规定就能达到完美的状态。庄子的“清静无为”认为人不应该被欲望、利益所操控奴役,不滞于物,不为任何的思想利益所动,追求万物随我心的自由精神。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宗教和思想哲学有着不可超越的影响。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扛鼎大家,他在战火纷飞的战国中期,追求逍遥出世的精神自由,著书立说,留下了很多的经典篇章指引着后世之人。
一、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人的寿命大多不过几十年而已,虽然有时会感觉时间漫长,但相对于无限的时空而言,其实是很短暂的,就如白驹过隙一般,刹那间而已。
二、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精神上的麻木与愚钝,而人形体的死亡还是其次的。
三、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普通人最看重的是私利,廉洁之人看重的是名声,贤人君子崇尚的人生志向,圣人则最重视自然朴素的精神。
四、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庄子.秋水》
对着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对着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它是永远也理解不了的。人和人的境界与觉悟也不相同,所以对觉悟比较低的人,不能讲太深奥的道理,否则就如对牛弹琴一般。
五、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我们凡夫执着自我,执着名闻利养,充满了烦恼与痛苦。所以才需要通过修行恢复自性,当修行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后,自然会视万物为一体,不会再执着于自我,不会再执着于功名利禄,不再有烦恼。
六、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有大智慧的人豁达大度,小聪明的人才斤斤计较。与道相应的言论如醍醐灌顶,让人心悦诚服,耍小聪明的言论,废话连篇,根本说不到点子上。
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能达到这个境界,认识到万物与我本是一体,就已经是开悟的人了。佛教常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因为我们与天地万物都是一个自性,都是一个本体。
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庄子.养生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如果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就会使自己陷入无量的烦恼之中。所以古人重智慧,重悟性,而不重记问之学。
九、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庄子.养生主》
做了善事,未必就能获得好的名声,甚至还可能被人怀疑、毁谤,但最终一定会受到人们的赞叹;做了恶事,也未必马上就会遭到惩罚,但最终还是逃不过惩罚的。
十、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庄子.大宗师》
一个人若是贪婪无度,沉溺于欲海之中,就会失去自性本具的灵性和智慧,变得愚痴蒙昧,迷惑颠倒。
烦恼生起是由于有“我”,由于执着,由于无明愚痴。想要没烦恼,要从根本上找原因。
首先要明白以下两个道理:
一,宇宙人生中有常与无常。那个常就是一切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中,都必定经历成、住、坏、灭这个过程。就好比人的出生、成长、年纪大了身体出毛病,身体机能坏到最后停止运作就死亡了。人是这样,一件事,一个物件,都同样必经成、住、坏、灭的过程。这是人生的真相,永恒不变的真理。
在所有的变化中,最大的变化,也是最让人恐惧的,就是死亡。再有钱的人,用多好的药,也只能拖延一段时间而已,不可能不死。
而想要去除执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念死。
想到人终有一死,相对于死亡来说,很多事情都不值得一提了,还执着来干什么呢?最重要的是完成自己有能力达到的愿望,对自己的家人好一点,也善待所有人,多行善、不积恶。那么,在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无怨无仇,无悔无憾,也就心安了。
做好了面对死亡这个大化的心理准备,那么面对其它所有的大小变化,心也就不慌乱了。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
二,一切都是因果
一切的苦乐都有其成就苦乐的因。
为什么我们的心不清净,不平等?因为有取舍,我们想要取乐果,舍苦果。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我们不明白一切的苦乐都是自己造成的,都是过去我们的思想行为的种子,如今成熟结果了。
我们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受到什么样的熏陶,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在人生的每一个分岔路口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心里面的想法是内因,结合外在条件这个缘就成就了现在这个结果。倘若内因外缘改变了,那又是另外一个结果了。
所以没有永恒不变的思想,也没有永恒不变的人。所以为什么说人要与时俱进?只有顺应环境,接受变化,才能够适者生存,心里面才不会焦虑,顽固,愚痴,而造成痛苦。
我们想要富贵双全,首先要知道,我们过去有没有种下能让我们得富贵的因,比如运营的知识与技巧,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们想要健康,我们有没有种下长养身体健康的因?比方说足够的营养与运动,有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
碰到心里过不去的坎,何不去想想因果的关系?分析我现在碰到什么事情,就是有它的因。去寻求因果就可以得到答案。已经造成坏结果了怎么办?吸取教训,然后改变因,果就变了。
命运就是因果相续的展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自己来改变,从因上改变,果就变了。比求神、改风水要来得有效,这个才是根本之道。
不明因果的道理,不明白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愚痴。只有明白因果,我们在顺境跟逆境都不会种下恶的因,心就能保持清净、平等。
贪嗔痴出处于佛教,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针对“贪嗔痴”,佛给了我们答案?
佛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定、慧“ 即是对治 ”贪、嗔(chēn)、痴“ 的方法。
戒,是指一种有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行为标准,斩断因为沾染喜爱外物而生起的执着贪心;
定,是针对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耐性的培养;凡事先自省,向内求;避免外向的暴躁和苛求他人引发的嗔恨;
慧,是对于宇宙生命种种实相,有了透彻、圆融的了知,从而脱离愚痴;不再惘于事理,迷于因果;善解世间因缘的相续,明白生死流转的根本,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日语也和其他语言一样,各地有自己的地方方言,在日本本土,由于日语采用假名和汉字标示的特殊性,根据个人习惯和地域差异,不同地方的方言汉字也是千差万别。
01 日本汉字的地域差别
日本国土纵向分布、南北狭长,环海而生的日本列岛地势起伏,四季分明,孕育出了不同的人文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地保留着各自丰富的特点,使用着各具地域特色的汉字。
汉字从中国传到日本以后,日本用汉字记录的文献资料就大量涌现,这些都被世人很好地保存流传下来,成为汉字被大量应用的考证。
从奈良时代的《风土记》中提及的地名和物产名,为记录户籍而手写的文书竹上的简化汉字和陶器等器具上记载的汉字中可以看出地域性的假名文字开始萌芽,而真正产生差异是从8世纪才真正开始。
△ 御朱印,一种由日本佛寺、神社授予的参拜证明
平安时代,国风文化运动的盛行,使得从汉字派生出的平假名、片假名经过洗练变得多样而完善,本只表音的文字开始越来越压制复杂深奥、多音多意的汉字的发展。许多人认为假名可以更好地传达文字情绪,因此,各地在使用假名和汉字上的语言文字习惯差异也渐渐显露。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各地的方言汉语在字种字体、字形字音、字义用法上求同存异、交相辉映。
02 关西的“阿呆”和关东的“马鹿”
日语里骂人的脏话不多,不过有一个词,托手撕神剧的福,全国人民应该都知道,那就是八嘎(ばか)。如果骂得再狠一点,就成了八嘎呀路(馬鹿野郎)。“阿呆”和“马鹿”在日语中都是詈词(骂人的词语),有笨蛋、白痴的意思。马鹿,体形似马的驼鹿,在中国有赵高演给昏庸愚痴的秦二世和众臣看的“指鹿为马”的闹剧,也许日本人就是取其中的“马鹿”演化而来的。
△ 马鹿
而阿呆,在我国古代江南地区的方言中也有,或许是贸易时期商人将其传入日本。但阿呆也可以写作“阿房”,应是出自秦时的阿房,阿房宫的奢靡注定了秦的战败亡故,暗示着愚蠢。还有一说是后主刘禅,小名阿斗,有点呆傻,日本人取“阿斗”与“阿呆”的音顺,就把阿斗似的人喻为“阿呆”。
△ 蜡笔小新中的阿呆,日语原名其实是“ボーちゃん”
马鹿和阿呆意义虽同,但使用时带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关东地区随意说出的马鹿,常属于揶揄、半开玩笑的骂人话,到了关西就是正经的骂人话。阿呆,是关西人用得较多的玩笑戏谑的口头禅,但在关东说别人阿呆,问题就严重了。不过,若是在剑拔弩张的态势下说出来,就都变成气势汹汹的骂人话了。
03 岛根没有“腐”的“豆富”
若是现在漫步在松江岛根,随处可以看到街边传统的豆腐老店。但是店家的看板上写的名字并非用假名书写“豆腐”,而是很多其他地区的日本人都不大熟知的新的汉字组合“豆富”。
△ 豆富(腐)料理
若是在1936年的松江,使用“豆富”作为店内的看板还是非常惹人注目的。当时的“岛根豆富商工组合”为了提升豆腐的形象,将寓意不好的“腐”改为吉利的“富”字应用于看板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腐,有之意。富,能暗示豆腐丰富的营养价值,更能营造出健康的食感。不管是为豆腐广告宣传还是取其兴隆吉祥的寓意,在两者发音相同的情况下的确以“豆富”书写的汉字名称更胜一筹。而这一方言文字也因让人们意识到了汉字造词的多变魅力,而被保留了下来。
04 高知没有“玉子”?
日语中的鸡蛋假名为“たまご“,写为汉字是“卵”或者“玉子”。可是一项NHK节目的调查显示,日本四国的高知却不把鸡蛋写作“玉子”。原来高知地区的人民喜食蛋糕,将小蛋糕也称为“玉子”,为了不把两者混同,鸡蛋只写作“卵”。
△ 玉子烧
类似的事同样发生在神户。日本非常有名的料理煎鸡蛋卷“たまご焼”也可以写作“玉子焼き”和“卵焼き”,但是在神户,由于“玉子焼き”也可以指当地的陶器“明石烧”,因此,为了避免冲突,在神户的日本料理店的菜单上恐怕就只能见到“卵焼き”的身影了。
△ 明石烧还是一种类似章鱼烧的日本小吃的名字
与之相反,调查显示在东京地区,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玉子焼き”,是为了让熟制的鸡蛋避开“卵”展现出的生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