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孩子取一个好听,而又不显得太土的名字,是很多父母都头疼的问题。
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过许多好听典雅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好听的名字吧!
第1名【纳兰容若】
身份:清代词人
第2名【王羲之】
身份:东晋书法家
第3名【陶渊明】
身份:东晋诗人
第4名【张可久】
身份:元朝散曲家、剧作家
第5名【柳如是】
身份:清代女词人
第6名【顾恺之】
身份:东晋杰出画家
第7名【颜渊】
身份:孔子徒弟,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第8名【白居易】
身份:唐代诗人,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第9名【钟子期】
身份:春秋战国樵夫
第10名【韩非】
身份:战国末期思想家、哲学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第11名【沈从文】
身份:文学家,代表作《边城》。
第12名【林徽因】
身份:近代诗人、建筑学家。
第13名【马致远】
身份:元代戏曲家
第14名【卢照邻】
身份: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
第15名【萧子良】
身份:南朝齐武帝萧赜的次子。
第16名【完颜盈歌】
身份:金朝皇帝
第17名【刘令娴】
身份:南北朝时南梁女诗人
第18名【蔡文姬】
身份:汉末三国时期才女
第19名【鱼幼薇】
身份:唐代女诗人
第20名【高渐离】
身份:战国末燕人,荆轲的好友 ,擅长击筑。
第21名【宋若昭】
身份:唐代女学士
第22名【杜如晦】
身份:唐代贞观年间贤相
第23名【颜真卿】
身份:唐代书法家
第24名【阴丽华】
身份:东汉光武帝皇后
第25名【温庭筠】
身份:晚唐著名词人,开创花间派。
第26名【柳永】
身份:北宋词人,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
第27名【李之仪】
身份:北宋词人,代表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第28名【张若虚】
身份:唐代诗人,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第29名【周邦彦】
身份:北宋词人,号清真居士。
第30名【叶梦得】
简介:宋代词人,代表作《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第31名【孟浩然】
身份:唐代诗人,代表作《春晓》。
第32名【刘长卿】
身份:唐代诗人,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第33名【檀道济】
简介:东晋末年名将
第34名【叶清臣】
身份:北宋大臣,与范仲淹交好。
第35名【苏曼殊】
身份:近代作家、诗人
第36名【谢道韫】
身份:东晋时女诗人,宰相谢安的侄女,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第37名【文与可】
身份:北宋画家
第38名【卞之琳】
身份:近代诗人,代表作《断章》。
第39名【郭子仪】
身份:唐代名将,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
第40名【崔琰】
简介:东汉末年名士
第41名【王安忆】
身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长恨歌》。
第42名【关汉卿】
身份:元代戏剧作家
第43名【徐志摩】
简介:近代诗人,代表作《再别康桥》。
第44名【李格非】
身份:宋代大臣,李清照之父。
第45名【元好问】
身份:宋金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第46名【谢灵运】
身份: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
第47名【柳宗元】
身份:唐代文学家、诗人。
第48名【张大千】
身份:当代画家
第49名【长孙无忌】
身份:唐代贞观年间名臣
第50名【曹雪芹】
简介:《红楼梦》作者。
第51名【周亚夫】
身份:西汉名臣
第52名【李清照】
身份:南宋女词人,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53名【李叔同】
简介:近代音乐家、美术教育家。
第54名【梁思成】
身份:近代建筑学家
第55名【诸葛孔明】
身份: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
第56名【张九龄】
身份:唐代诗人,贤相。
第57名【许平君】
身份:汉宣帝皇后
第58名【王昭君】
身份:西汉美女,嫁于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塞外。
第59名【张子房】
身份:西汉名臣张良
第60名【仓央嘉措】
简介:六世,民歌诗人。
第61名【林风眠】
身份:当代画家
第62名【贺知章】
身份:唐代诗人,代表作《咏柳》。
第63名【陆羽】
身份: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第64名【徐羡之】
身份:刘宋开国功臣
第65名【赵飞燕】
身份:汉成帝皇后
第66名【陆探微】
身份:南朝刘宋时期画家
第67名【林和靖】
身份:北宋诗人、隐士。代表作《山园小梅》。
第68名【王世贞】
身份: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第69名【黄庭坚】
身份:北宋诗人、词人,代表作《寄黄几复》。
第70名【戴望舒】
身份:近现代诗人,代表作《雨巷》。
第71名【郑愁予】
身份:诗人、作家。代表作《错误》。
第72名【张居正】
身份:明朝政治家
第73名【东方朔】
身份:西汉辞赋家
第74名【上官婉儿】
身份:唐中宗后妃,唐代才女。
第75名【宋之问】
身份:唐代诗人
第76名【钟离昧】
身份:楚汉之际项羽手下将领。
第77名【朱淑真】
身份:南宋著名女词人
第78名【张彤云】
身份:东晋才女,与谢道韫齐名。
第79名【贺双卿】
身份:清代女词人
第80名【虞世南】
身份:唐代贞观年名臣,诗人。
第81名【孙思邈】
身份:唐代医学家,世称“药王”。
第82名【狄仁杰】
身份:唐代武则天时期名臣
第83名【晏殊】
身份:北宋词人
第84名【周娥皇】
身份:李煜皇后,史称大周后。
第85名【孤独信】
身份:西魏、北周时期名将,八柱国之一。
第86名【南怀瑾】
身份:当代国学大师
第87名【李商隐】
身份:唐代诗人,代表作《锦瑟》。
第88名【李嘉祐】
身份:唐代诗人
第89名【扶苏】
身份:秦始皇长子
第90名【宋玉】
简介:楚国文人,辞赋作家,楚国士大夫。
第91名【卓文君】
身份:西汉才女,司马相如之妻。
第92名【辛弃疾】
身份: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第93名【司马相如】
身份:西汉辞赋家,代表作《子虚赋》。
第94名【公孙子都】
身份:郑国公族大夫,春秋第一美男。
第95名【孤独伽罗】
身份:隋文帝皇后
第96名【白行简】
身份:唐代文学家,白居易之弟。
第97名【徐悲鸿】
身份:近代画家
第98名【李季兰】
身份:唐代女诗人李冶,代表作《八至》诗。
第99名【刘采春】
身份:唐代女诗人
第100名【吴文英】
身份:宋代诗人,代表作《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读友们,你们还听哪些好听的人名呢?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来源: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浅浅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十大名剑是指轩辕、湛泸、赤霄、太阿、七星龙渊、干将、莫邪、鱼肠、纯钧、承影。十大名剑的记载多见于古籍或上古传说,如《史记》、《越绝书》、《列子》、《吴越春秋》等。在十大名剑中,有些是真实存在而有些仅仅是传说或文学渲染的产物。
10)精致优雅之剑:承影上古名剑,十大名剑之一。曾为商天子、春秋时卫人孔周所有,与含光、宵练齐名,并称商天子(王帝君主圣帝)三剑。商天子三剑,从辞源角度看,「商天子三剑」本是一个哲学的用语,以上古存在的三把神剑喻道,它首出于《列子·汤问》篇。承影是一把精致优雅之剑,相传出炉时,“蛟分承影,雁落忘归”,故名承影。后有由春秋时卫国藏剑名家孔周收藏。
9)尊贵无双之剑:纯钧纯钧,亦名“纯钩”,十大名剑之一。纯钧被称为“尊贵无双之剑”。是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
8)勇绝之剑:鱼肠鱼肠一般指鱼肠剑(专诸刺王僚的绝勇之剑)鱼肠,十大名剑之一。是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以刺杀吴王僚,故称鱼肠剑,是为勇绝之剑。出典《史记·刺客列传》。鱼肠剑,也称鱼藏剑,据传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制成了五口剑,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
7)挚情之剑:干将干将(gān jiāng)是古代传说的一把剑,十大名剑之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以铸铁剑。三月不成。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
6)挚情之剑:莫邪干将、莫邪是两把剑,但是没有人能分开它们。干将、莫邪是两个人,同样也没有人能将他(她)们分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干将是丈夫,莫邪是妻子。干将很勤劳,莫邪很温柔。
5)诚信之剑:七星龙渊七星龙渊一般指龙泉剑(中国传统宝剑)龙泉剑,又名龙渊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是中国古代名剑,诚信高洁之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相传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
4)威道之剑:泰阿泰阿(又名太阿),十大名剑之一,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楚国镇国至宝,风胡子称泰阿剑是把威道之剑。
3)帝道之剑:赤霄赤霄(中国传说中著名的宝剑)一般指赤霄剑(古代名剑)赤霄,十大名剑之一,是帝道之剑。汉高祖刘邦所得,剑身镌刻两个篆字:赤霄。长三尺,刘邦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得于南山。
2)仁道之剑:湛卢湛泸(又名湛卢),是春秋时期铸剑名匠欧冶子所铸名剑之一。十大名剑之一,五大盖世名剑之首。据《越绝书》记载,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恳求天下第一铸剑大师欧冶子为己铸剑。欧冶子奉命之后,带着妻子朱氏和女儿莫邪,从闽侯出发,沿闽江溯流而上,来到了山高林密海拔1230米的湛卢山,这里发现了铸剑所需的神铁(铁母)和圣水(冰冷的泉水)。欧冶子在这里住下后,辟地设炉,用了三年的时间,终于炼成。又叫醇剑。
1)圣道之剑:轩辕夏禹轩辕剑帝击败蚩尤之旷世神剑。其内蕴藏无穷之力,为斩妖除魔的神剑。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轩辕夏禹剑!对这样一把剑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黄帝、夏禹!对这样两个人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勇气、智慧、仁爱……一切归于两个字:圣道。
文|史作咏者
编辑|史作咏者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投笔从戎的“书生名将”。
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们选择投笔从戎,立下赫赫战功,从而成为一代名将。
并且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百无一用是书生”是多么的荒谬!
那么,他们都是谁?在他们身上又发生怎么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第一位 班超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东汉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因家境贫寒,班超靠替官府抄书文书来维持生计。而他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于是选择投笔从戎。
正值窦固带领大军讨伐北匈奴,因而,在北征的队伍中见到了班超的身影。他担任代理司马,后因多次率部与北匈奴交战,斩获甚多,受到了窦固的赏识。
于是,派遣他和郭恂一起率领36人出使西域。首先,班超率部杀掉北匈奴使者,征服鄯善国。此后的31年里,他征服了西域55个国家。
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成功建立了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西域都护府。巩固了东汉王朝与西域的关系,为西域的回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汉朝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下诏封他为定远侯。
第二位 谢艾谢艾,十六国时期前凉名将,他儒生出身,从军前担任主簿一职。
公元346年,后赵皇帝石虎趁前凉国丧之际,兴兵犯凉,企图并吞河陇,一统北方。在名将麻秋的带领下,赵军接连攻克数城,直逼前凉都城。
在这危急存亡之际,谢艾被人举荐给前凉新君主张重华。于是谢艾临危受命,担任中坚将军,率领步兵,骑兵五千人迎击来犯赵军,首战便大败赵军,斩首五千多人,深受张重华的赏识,官至福禄伯。
随后,后赵军队再次来犯,围攻前凉战略要地枹(fú)罕。谢艾领命,再次出征,打响枹罕之战。先后在广武,临河,神鸟会战三次以少胜多,击败麻秋,王擢。
最终迫使石虎放弃灭亡前凉的企图,成功保卫汉人在北方的最后净土——前凉。
第三位 陈庆之陈庆之,南朝梁名将。
他自幼跟随梁武帝萧衍,担任随从,颇受萧衍信任。还在18岁时成为萧衍的主书,后官拜奉朝请。直到41岁,陈庆之才开始与军旅挂钩。
他先后出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仁威将军,统帅南梁7000白袍军北伐,席卷北魏半壁江山,历经47战,连取32城,并且一度攻占北魏帝都洛阳。所向披靡,无所不前,黄河两岸为之震动。
虽然,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弓弩,不善骑马,但他善抚军士,富有胆略,善于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将士们都愿意听从他的号令,愿为之效死力,并且他屡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时有有名的民谣:“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第四位 范仲淹范仲淹,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作为寒士的代表,进士出身的他也曾怀着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在官场上摸盘滚打,执教兴学,并且还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篇。
然而,却因刚正不阿,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即便如此,他没有放弃一颗报国之心,当宋夏爆发后,范仲淹领命与韩琦一起戍守西北,担任陕西经略安抚诏讨副使,他积极更改军队旧制,训练了一万六千“康定军”。还逐渐培养出狄青,种世衡,郭逵等有才干的将领。
同时他主张修筑城防,加强边防守备,切断敌军通路,并对西夏采取分化瓦解,围堵消耗的策略,徐图西夏,最终使得李元昊向北宋称臣,西夏军队不敢轻易侵犯范仲淹所统辖的地区。
第五位 辛弃疾辛弃疾,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
在人们印象中,他是一位千古留名的大词人,更是有“词中之龙”之称。而他的词豪迈奔放,饱含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这是与他早年经历和心中抱负有关。
青年时,金军大举南侵,辛弃疾招募2000壮士,毅然投身抗金大业中。曾参与耿京起义,后怒斩义端,并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
随后,多次上书抗金战守之策,并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建飞虎军,稳定了湖湘地区。
然而,却得不到朝廷支持其北伐之心,反而,屡遭弹劾,罢官闲居。好不容易等到主张北伐的韩侂胄(tuō zhòu)起用主张派人士,可是,却不听从辛弃疾长远打算的建议,盲目出兵 终致兵败苟和。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奈何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不过,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及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第六位 文天祥文天祥,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 ,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也是宋末三杰之一 。
早年,他高中状元,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后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而遭到贬斥,数度沉浮,在三十七岁时自请致仕。
当元兵大军压境,宋军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时,文天祥当即散尽家财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 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勤王,抗击元军。
此后为南宋朝廷抗击元军殚精竭虑,数次与元军抗战,终因寡不敌众,叛徒出卖,兵败被俘。
而后文天祥被押解到了元大都,囚禁三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最终从容就义,年仅47岁。并留下一篇千古名篇《过零丁洋》来明志,尤其末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为人津津乐道。
第七位 于谦于谦,明代大臣,民族英雄,早年进士出身,历任御史,江西巡按等职。
在土木堡之变后,英宗朱祁镇被俘时,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拥立代宗朱祁钰即位,稳固朝纲,升任为兵部尚书。
后面对瓦剌(là)大军压境时,于谦整饬(ch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领22万将士 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当瓦剌太师也先企图利用英宗逼和时,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直接回绝。后在他精心策划下,最终赢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成功保住了大明江山。
却也因此在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后 遭到冤杀,并留下“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千古名言。
第八位 王阳明王阳明,即王守仁,明朝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以及教育家。
提起王阳明,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他是一位与孔孟一样的教育家,文学家。而他也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弟子也人数众多,被称为“姚江学派”。
阳明心学更是传播甚广,还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对整个东亚的文化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也是一位能够领兵打仗的将领,曾率部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也曾用35天镇压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后因军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第九位 袁崇焕袁崇焕,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
他35岁时考中进士,担任福建邵武知县。在任时,他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 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于是,他前往觐见明熹宗朱由校,破格进入兵部任职。后逢后金的进犯,他抓住机会自荐 ,又被破格提拔为兵备佥(qiān)事,督关外军,开始在辽东经营。
期间多次击败后金的进犯 ,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因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在崇祯帝即位后又得到了启用 ,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 天津军务。
并在皇太极来势汹汹,直逼京师之际,率部将其击退,解了京师之围。然而,却遭到了魏忠贤余党弹劾,皇太极也趁机实施反间计,最终袁崇焕因“擅杀毛文龙” “与清廷议和” “市米资敌”等罪名,被判凌迟处死。
第十位 曾国藩曾国藩,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也是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他是道光时期的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曾国藩积极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不断为清政府收复失地,成功将太平天国覆灭,挽救清朝于风雨飘摇中,又为其续命几十年。
而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倡议下,清政府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也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还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甚至还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更是被誉为“洋务运动领袖” ,“近代史之父”,还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结尾以上就是中国历史上十位“书生”名将。
一直以来 “书生”总跟“文弱”联系在一起,给人的印象都是,文质彬彬,手无缚鸡之力。
但当国家危难之际,他们也会有人选择投笔从戎,为国而战,抒写属于他们的荣耀篇章。
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2、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7、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9、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1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22、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2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2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25、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26、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2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29、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3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3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3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35、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3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7、丈夫不报国,终为贫。——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38、命为志存。——朱熹
3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4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4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4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4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4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4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4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50、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51、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5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5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5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5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5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5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6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6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6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6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
6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6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6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6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69、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7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7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74、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75、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7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7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78、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8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8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82、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8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8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8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8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8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8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8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9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91、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9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93、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9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9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96、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97、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9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9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10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0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0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04、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0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06、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107、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10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0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1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1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12、丈夫不报国,终为贫。——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113、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14、静如,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11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1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17、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1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20、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2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22、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12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12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125、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1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2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2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29、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13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3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13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3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134、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135、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3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37、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 学
13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39、业精于勤,荒于嬉。——韩 愈《进学解》
140、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4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4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4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4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14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4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14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48、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14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5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5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5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5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5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卫灵公》
15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15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57、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5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59、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160、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161、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162、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16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6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6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
16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
1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68、相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69、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7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7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72、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173、学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74、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175、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7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7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7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18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18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182、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8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18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85、劝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8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87、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18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8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19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19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9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9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9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95、公孙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9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97、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19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9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0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来源:中华诗文学习(微信ID:shiwen_xuexi)
中国古代的十大名医分别是: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薛生白、宋慈、李时珍、葛洪。其中基本上有七,八个我们都非常熟悉,无论熟不熟悉,他们都为中医方面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照片吧:
扁鹊(公元前407—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名越人,尊称扁鹊,号卢医。
华佗(公元145—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
张仲景(约150—154年——约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人。
皇甫谧(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人。
叶桂(1666—1745年),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人。
孙思邈(541—682年),唐代道士,医药学家,被称为“药王”,京兆华原人。
薛生白(1681—1770年),别名雪,字生白,号一飘,以字行,清代吴县人。
宋慈(1186 —1249年),字惠父,建阳人。
李时珍(1518一1593年),字东壁,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人。
葛洪(283一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问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