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五千年中华历史,累计出现了2.4万个姓氏,
目前使用的还剩下了6000多个姓氏。
如今,这22个依然存续在世的中国最古老姓氏中,
有你的姓吗?
新式族谱—文化委员会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姓氏文化的起源与演变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自黄帝时代以来,姓氏便逐渐形成和发展,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姓氏文化。
中国的姓氏文化起源于古代的帝王将相、神话传说和地名人物,据史书记载,黄帝是中华姓氏文化的始祖之一,他的姓氏“姬”成为了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黄帝之后,许多帝王将相也纷纷以自己的名字或封国为姓氏,如尧、舜、禹等。
此外,神话传说中的姓氏也不少,如炎帝的“姜”、祝融的“妘”等。
这些古老的姓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姓氏文化的传承和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战乱、迁徙和政策等原因,姓氏不断地发生变化和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姓氏文化的演变也各不相同。
在夏商周时期,姓氏主要与封国和家族有关,如“姬”、“姜”、“嬴”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国的兴起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姓氏文化逐渐丰富多样。在秦汉时期,姓氏逐渐规范化,并出现了以官职名称为姓氏的现象。
例如,在周朝时期,贵族的姓氏以国名为姓氏,如鲁、晋等;而在汉朝时期,皇帝经常将地名赐给功臣作为姓氏,如韩信被封在韩地,其后代便以“韩”为姓氏。
随着时间的推移,姓氏文化不断融合和发展。在唐宋时期,由于科举制度和儒学的影响,姓氏文化逐渐普及化和平民化。明清时期,姓氏文化的地域特征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以官职、地名等为姓氏的现象。
此外,姓氏的演变还受到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如南方地区的姓氏多以“田、谭、廖、黎”等为主,北方地区的姓氏多以“张、王、李、赵”等为主。
由此可见,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至今还有这22个最古老的姓氏仍然存续于世,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姓氏吧!
22个中国最古老的的姓氏中国最古老的22个姓氏及来源如下:
姬姓:姬姓是我国最古老、最尊贵的姓氏之一,源于黄帝,属于以黄帝居所“姬水”为姓。姬姓被认为是黄帝的嫡系后代,是黄帝的直系后裔,被尊称为“万姓之祖”。代表人物: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他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西周王朝,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芈姓:源于轩辕氏,出自上古黄帝第八世孙季连之后,属于以图腾崇拜为姓。代表人物:芈月(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公主),她以其聪明才智和勇气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姜姓:姜姓源于炎帝,属于以地名为姓。炎帝出生在姜水之滨,便以姜为姓,这也是姜姓的由来。代表人物:姜子牙(西周初期的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为西周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尊称为“太公望”。
姒姓:姒姓源于大禹,属于以地名为姓。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被赐予“姒”姓。代表人物:大禹(古代中国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通过多年的努力,成功治理了黄河的水患,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嬴姓:嬴姓源于少昊,属于以鸟名为姓。少昊以鸟类为图腾,因此他的后代便以鸟为姓氏。代表人物:嬴政(秦朝开国皇帝),他统一了中国,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开创了秦朝的历史。
妘姓:妘姓是中国传说时代祝融八姓之一,也是八姓之祖。周朝的鄅国、夷国、逼阳国都是妘姓国家。后来妘姓衍生出陆、骆、邹、驺、楼、肿、相七大分支姓氏。妫姓:妫姓源于虞舜,属于以地名为姓。舜帝生于姚墟,便以姚为姓,后来又居住在妫河,便将妫作为姓氏。代表人物:舜(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仁德君主),他以仁爱和智慧治理国家,被视为中国古代君主中的楷模。
姚姓:姚姓与妫姓同源,属于以地为姓。因为舜帝生于姚墟,他的后代便以姚为姓。子姓:子姓源于商朝创始人成汤,属于以先祖名字为姓。成汤也被称为商汤,他的后代中有一位名为子天乙,因此他的后代便以子为姓氏。代表人物:商汤(商朝开国君主),他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商朝,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己姓:己姓源于商朝祖先契,属于以先祖名字为姓。契是商朝的祖先,他的后代中有一位名为已臣,因此他的后代便以已为姓氏。姞姓:姞姓源于传说中的黄帝王朝开创者姬轩辕,是直接由黄帝所赐姞姓。是汉族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姓,曾名列“上古八大姓”之一,它也是五千年前黄帝赐予的十二大基础姓之一,有着辉煌的传统。乙姓:乙姓源于商朝祖先成汤的后代微子启,属于以先祖名字为姓。微子启是商朝的贤王,他的后代中有一位名为乙鼓,因此他的后代便以乙为姓氏。辛姓:辛姓源于商朝祖先成汤的后代伊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姓。伊尹是商朝初期的名相,他的后代中有一位名为辛甲,因此他的后代便以辛为姓氏。丙姓:丙姓源于商朝祖先成汤的后代太甲,属于以先祖名字为姓。太甲是商朝的贤王,他的后代中有一位名为丙惠,因此他的后代便以丙为姓氏。青姓:青姓源于东夷族领袖伯益,属于以先祖名字为姓。伯益是东夷族的领袖,他的后代中有一位名为青阳,因此他的后代便以青为姓氏。董姓:董姓源于古董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古代有一个董国,后来被灭亡后,其后代便以董为姓氏。钟姓:钟姓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魏武子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魏武子有一个后代名为钟离元,因此其后代便以钟离为姓氏。后来钟离元改为钟氏,成为钟氏的一支。葵姓:葵姓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葵丘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葵丘是齐国的一位大夫,他的后代中有一位名为葵文公,因此其后代便以葵为姓氏。卫姓:卫姓源于西周时期的康叔之后,属于以封国名为氏。康叔是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卫国,其后代便以卫为姓氏。萌姓:萌姓源于汉朝时期的萌城侯王穷奇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王穷奇是汉朝时期的萌城侯,他的后代中有一位名为萌少千,因此其后代便以萌为姓氏。终姓:终姓源于古代官职名称“年终县令”,属于以官职名称为氏。“年终县令”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其职责是负责统计和记录一年的民户人口等事情。其后代中有一位名为终古,因此其后代便以终为姓氏。宰姓:宰姓源于古代官职名称“宰相”,属于以官职名称为氏。“宰相”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负责管理国家政事和官员考核等事情。现代社会中的姓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姓氏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首先,姓氏文化是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姓氏,我们可以了解祖先的生活、思想和行为,从而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其次,姓氏文化是社会交往中的身份标识。在社交场合中,人们通常会以自己的姓氏称呼他人或被他人称呼,这有助于建立人际关系和促进社会交流。
此外,姓氏文化也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同姓之人往往有着相似的基因和血脉,他们之间更容易建立起信任和联系,从而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姓氏文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姓名选择和姓氏传承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例如一些年轻人追求个性和独特性,喜欢选择与众不同的姓名和复姓,还有一些人则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选择使用单名而非传统的双字名。
此外,由于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等原因,一些地方的特色姓氏也在逐渐消失或被同化。
结论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从古代的帝王将相到现代社会中的普通人,姓氏都是我们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和传承姓氏文化,我们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姓氏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姓名选择权,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选择合适的姓名和复姓。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独特的姓名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为了保护和传承姓氏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鼓励人们使用传统的双字名和特色复姓、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姓氏文化遗产保护等。
此外,族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了一个家族的世系、人物、事迹和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族谱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通过深入挖掘和研究姓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因此,修建族谱也是弘扬姓氏文化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手段来编写和传承族谱——新式族谱。
何为新式族谱?
“新式族谱”APP以族谱编撰为主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在传统族谱基础上进行了内容的全面升级和赋能,以便于用户更好的了解家族历史,优化家族现状,促进家庭和家族持续兴旺。
新式族谱的优势?
“新式族谱”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修谱记事的信息化手段,更为我们的家族提供了一个凝心聚力、加强联系、助力传承的科学平台!
为个人之寻根觅祖、为家族之血脉维系、为国家民族之文化传承,让我们重拾族谱吧!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所启发,别忘了点赞关注,鼓励我为你提供更多有益你成长价值的内容!
祖国在复兴和强大的路上,你的家庭和家族在复兴和兴旺的路上吗?现有一款全新的促进家族兴旺,祖国强盛的“新式族谱”APP在传统修族谱的基础上进行了,内容升级和赋能,能促进你的家庭和家族更长久兴旺;如你期望家族能长久兴旺,可在平台搜索“新式族谱”下载满足。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稀姓:珍贵的姓氏珍藏于历史长河
导语
姓氏,是家族的象征,承载着世代传承的血脉和文化。然而,众多的姓氏中,有一部分被归类为“稀姓”,它们虽然名字不在常见,但却蕴含着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渊源。在中国的姓氏体系中,这些稀姓承载着多样的族谱和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姜姓:炎帝血脉的传承
追溯至上古时代,姓与氏分别承载着祖先的历史与血缘。姜姓源自炎帝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以姜为姓,共工、有邰、吕等亦为其后。历经千年,从齐国国君姜太公开始,102个姓氏由姜姓衍生,其中包括吕、许、谢等64个单姓,以及淳于、东郭、高堂等38个复姓。
姬姓:人文之祖的血脉传承
姬姓源自轩辕黄帝,他是中华三大始祖之一,更被后世誉为人文之祖。轩辕黄帝生于寿山,长于姬水。周朝国姓即姬姓,武王姬发分封诸侯国,其中姬姓国有53个。由此衍生出上百个姓氏,如王、张、杨、周等,共同承载着姬姓的祖训。
妫姓:虞舜后裔的血脉传承
妫姓与姚姓皆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妫姓诸侯国有陈国、齐国、遂国等。虞舜后裔以齐氏自居,如今妫姓难得一见,而派生出的氏族有诸如陈、田、袁等,承载着虞舜后裔的骄傲与自豪。
姒姓:大禹直系后裔的传承
姒姓起源于禹陵村,这个被称为“天下第一守陵村”的小村庄,世世代代都是大禹陵寝的守护人。夏朝的中兴之主少康,将庶子无余封于会稽,以奉祀宗庙先祖,由此可见姒姓的源头。禹陵村已传承140多世,成为中国“根祖”文化的奇特一景。
嬴姓:秦始皇后裔的血脉传承
嬴姓源自少昊,他是五帝之一。秦始皇嬴政是嬴姓中最为著名的一位,如今嬴姓虽然稀见,但分支繁多,包括李、黄、梁等十四氏,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姞姓:黄帝直系后裔的血脉传承
姞姓是汉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可追溯至黄帝姬轩辕。这一姓氏承载着上古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后演变为吉姓。吉、雍、孔等姓氏皆由姞姓衍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
姚姓:虞舜后裔的血脉传承
姚姓同样源自虞舜,传承至今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广东、江苏等地。姚姓的分支众多,陈、王、孔等姓氏都由姚姓演变而来,见证了姚姓后裔的繁荣。
妘姓:火神祝融后裔的血脉传承
传说妘姓源自火神祝融,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妘姓后裔如鄢、郐、路等姓氏,以及罗国的形成,都是妘姓的一部分,承载着古代神话的传承。
稀姓的珍贵
稀姓,或许名字不常见,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连接着世代血脉。这些姓氏,虽小却不容忽视,它们让我们可以从名字中窥见古代的文化脉络,感受那些早已逝去的岁月。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些稀姓,它们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
总结
姓氏是家族的标志,承载着世代传承的血脉和文化。在众多姓氏中,稀姓虽名字不常
看起来好像您并没有提供任何信息或问题。如果您有任何需要,随时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帮助您!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根据现有的资料中国人名字的出现最少要追溯到炎黄时期,而且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这个时间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久。根据推断姓氏最开始产生的时候应该还处于母系社会,由于女性保证了生命的延续在部落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很多人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是为什么姓名的姓会是女字旁的原因。
而在中国最古老的八大姓氏分别为“姬”、“姜”、“姒”、“嬴”、“妘”、“妫”、“姚”、“姞”,我们从中能够看到的最明显一个相似就是他们都带有一个女字,这也足以证明姓氏的起源的确是处于母系社会的。虽然由于后来的人类社会发生的改变,人的姓名不再是根据母系部落进行划分产生了很多新的名字,但是这八大姓氏是姓氏的始祖,所以可以说现在的很多人都是这八大姓氏的后人。
“姬”“姬”这个姓氏的确是十分的古老,根据考古研究表明黄帝由于长期居住在姬水所以便以“姬”为姓,而在炎黄子孙当中属于黄帝部落这一支的人自然也就是“姬姓”的后人,再加上后来的周朝也是以“姬”为姓,而同时由于爆发大规模周朝是最早姓氏演变的时期,因此由“姬”而演化出来的姓氏占据了中国人姓氏的80%之多。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姬”这个姓可以说是中国所有姓氏的祖宗,比如说孙,李,周,吴,王,张等拥有着大量人口的姓氏都属于是“姬”姓的后人,所以基本上“姬”姓就代表了我们整个汉族的起源。
“姜”而“姜”这个姓氏则出自于炎黄当中的炎帝。炎帝作为和黄帝一个时期的人类领袖他的姓来源自然和黄帝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黄帝居住在姬水以“姬”为姓,而炎帝姓“姜”自然也是因为他居住在姜水的原因。
而“姜”这个姓氏开始出现期变的时间该也是在周朝。姜子牙当年跟随周武王打下了天下过后周天子将齐国分封给了他,因此后来齐国国君自然是以“姜”为姓。只不过由于齐国田氏家族发动了叛乱,“姜”姓最终被赶下了最高权力的舞台,所以为了躲避追杀姜姓后人才开始改为了其他的姓氏,而其中有不少人就以自己的国家为姓改姓“齐”。
而除了“齐”之外还属于“姜”姓后人的姓氏还有很多,占据了中国人所有姓氏的15%左右,因此可以说姬和姜两大姓氏的后人基本上就包含了大部分的中国人,所以说这也是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会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的原因。
“妫”而“妫”则来源是于舜帝,它的起源与“姬”“姜”相同,是由于舜帝居住在妫水而得来的。主要作为周朝时期陈国,以及在后来占领齐国的田氏的国姓。而这两个国家的后人在后来国家被覆灭以后则大多以自己国家的国号为姓,因此其主要后人则为“陈”姓和“田”姓。
“姚”“姚”姓氏的来源同样也是舜帝,而于“妫”不同的地方在于“姚”姓出现是因为舜生于姚墟的关系,因此他的一部分后人这个地方地名作为了他们的姓氏,不过有人不知道其实“姚”姓同“姜”姓是属于一个大的分支以内的,而这就关乎于这两个姓氏另一个来源了。
众所周知舜娶了娥皇和女英,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两个所生的后代却并没有沿用同一个姓氏。因为在以前“姚”的右半边和“姜”的上半部分其实是同一个,而娥皇和女英的姓氏便是这个字,而在当时姓氏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母系社会的影响,因此舜的一部分后人便采用了给母亲的姓氏加上女字作为自己的姓的方法演变出来这两个姓。
“姒”“姒”这个姓氏的来源同样是属于人类的早期先祖之一,而他就是“舜”的儿子大禹。相传大禹的母亲是由于吞下了“苡”后才成功的生下了他,因此便要求他以此为姓,最终诞生了“姒”这个姓氏。
而后再加上他因为治水有功成为了首领,并且开辟了夏朝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因此这个“姒”姓也成为了夏朝的国姓,而由于大禹本身就属于是黄帝的后人之一“姒”姓其实也是由“姬”而演化出来的姓氏,因此由“姒”姓演变的廖氏、夏氏、曾氏在一定程度之上也是属于“姬”姓的分支。
“嬴”“嬴”姓出现的时间同样也是在夏朝左右,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争议,而这个争议的点就是究竟是在夏朝诞生的之前还是之后。一种说法说他是由“舜”发明的姓氏,而另一种说法是由大禹的后人所发明的姓氏。不过由于在时间上的差别其实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因此究竟哪个是正确的说法让人十分的难以判断。
而“嬴”姓在周朝早期的时候被赐给了赵国为姓为“嬴”姓“赵”氏,而在后来又被赋予了秦国因此“嬴”这个姓属于秦,赵两国的国姓。而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在网上会看到有人说秦始皇嬴政姓赵的原因。而“嬴”姓其后人则自然主要由“秦”,“赵”等相关的姓氏组成。
“妘”“妘”性的先祖属于祝融氏族,是三皇五帝当中的“颛顼”孙子的后人。不过由于大多都是作为一些小诸侯国的国姓,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其后人的广泛程度自然就不如一些大诸侯国的国姓要来得多,主要的下属分支有“云”,“董”等姓氏,而由于祝融氏的后人在周朝的封地为罗国,因此有一部分人也以“罗”为姓。
“姞”“姞”这个姓氏同样也是来源于黄帝,是他的后代的姓氏之一。由于“姞”姓其后人曾经与周朝的始祖属于一个支系因此两姓曾经进行过联姻,而由于他们所诞生出来的“姞”姓后人曾经受封于燕国地界,因此有一部分人便以燕为姓。
而其中还有一部分后人姓氏的改变则来得更加的简单,由于新诞生的这个姓氏出现的时间已经是属于父系社会,因此他们的改变方式就是直接把女字旁去掉改姓的吉这个姓氏。
结语其实从这些姓氏的起源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姓氏互相之间都是串联起来的,他们都来源于我们这些共同的华夏始祖。哪怕是到了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完全不同的姓氏,居住在了不同的地方,归根结底其实我们都是一家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日本文化是中华文化圈里的一员,也是儒家文化继承与发扬比较好的一个国家。比如文字,比如儒学思想,但也有许多没有学去的,比如中国的谱谍制度。日本其实是没有家谱的,市面上虽有一些零星的家谱,但那都是与中国人传过去有关联的,日本的高桥通泰先生家里就有家谱——《岛田高桥家系图》,谱上记载着他是刘邦第七十代孙。据说在日本号称是刘邦子孙的姓氏有300多个,我想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明治维新时,在政府的强烈要求下,甚至是强迫下,自己给自己胡编的姓氏。
日本有一亿两千万人口,据说有十几万个姓氏,中国有十四亿人口,也才一万多个姓氏。纵观日本的姓氏史,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只有少数贵族、武士和上层人士才有姓,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姓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逐渐增多,人与人的交往也日益频繁,为了便于社会管理,政府出台了户籍管理制度《苗字必称令》。“凡国民,必须取姓”,制度中规定老百姓必须要有名有姓,否则就要受到处罚。
日本编姓
一时间,在政府的强压之下,老百姓都去找有点文化的村史或僧侣给自己起姓,也有自己给自己胡编一个的,因为,这仅是一个符号,而且是政府要用的符号,小老百姓有个名字就足够了。所以,在日本,在这个集中取姓的时候,姓氏的命名大部分没有规则,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或说到什么就起个什么姓。比如,僧侣问你家住哪里,答说位于山口处,于是他就姓山口,也有的说家住大松树下,那就姓松下。
有的姓还编得毫无规则,比如日本姓氏中有葱根、猪首、犬养、蚊爪等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姓氏。还有用数字做姓的,如一尺二寸、一尺七寸、九里、千石等,甚至还有用日期为姓的,如十二月晦日、五月一日等。
为什么有这么怪或贱的名字,我查了许多资料都没有讯息,与一些日本人交流也得不出结论。我后来大胆地猜测,凡是这些毫无由头的姓,应该是当时在政府急于要老百姓取姓的情况下,那些最底层的民众,或最没文化的阶层,急了就自己给自己随便取个姓以完成任务。
中日姓氏之差别
在日本也有大姓,这些都是在明治维新前就有的姓氏,但都是贵族或武士。日本也有十大姓氏:佐腾、斋腾、铃木、田中、渡边、小林、中村、伊腾、高桥、山本,约占日本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其它的姓氏,少的可能只有几百人,因为分布过于分散。
日本人的姓是因为后来社会管理的需要才急着起的。而中国几千年来以血缘为纽带的带着浓厚亲情与族群关系的姓氏体系,还用族谱的方式加以固化与传承。中国的姓氏后面就是族谱,每个姓都可追溯到几千年前,每个家族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部书,都有千年完整的历史。
所以,中国的姓氏,不仅是个符号,还是历史,是精神纽带,也是民族精神凝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姓氏背后是地位、是名誉、是势力,是血缘,是脉络,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而日本的姓仅是一个符号,是日本政府为了便于征税,便于网格化管理,便于统计等目的要求百姓取的。
在日本,姓与姓之间以及同姓之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关系,同姓的未必有血缘关系,不同姓的有可能出于一脉。所以说,日本的姓氏始于明治维新,在此前只是一部断代史,每个人都难以追溯自己祖先的历史状况。
中国姓氏学之精深
记得许氏修谱时我是历史顾问,当我把祖上留下的三部古谱都研究一遍之后,我真的被中国的谱谍文化所震撼。以许氏为例,近三千年的历史,谱里记述得一清二楚,起点在哪里,后来是如何迁徙的,经历过什么样的辉煌与挫败,出现过什么样的人物或败类,人口更多时是如何另谱的,当大官的人家是如何被踢出支谱的等等都记载得清清楚楚。被踢就只有另谱,因为过去动不动就灭九族,一个人当官时,族人都会让这个当官人另谱。还有谱中记载的赐姓、买姓、投姓等,这些记录就能找到任何一个姓氏的由来及其走向,甚至包括易姓和过继而改姓的。比如李鸿章,其八世祖姓许,后来七世祖过继给李家才改姓李,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的谱谍中比比皆是。
所以说日本学了中国的许多东西,可中国的姓氏学却没有学会,对于绝大部分日本人来说,他们的祖先是什么情况是难以追溯的,可以说是一笔糊涂账。家族史一塌糊涂,那国史也就难以清晰起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史学像中国的这样悠久与清晰,这与中国史学的三驾马车架构有很大的关系,分别是国史、族谱和地方志。
荒不择姓
在明治维新的取姓浪潮中,姓氏来得没有源头而又杂乱无章。若仔细研究一下,日本的姓和名还是有点规则的。一般说来,姓的来源,一是地名,这是取姓用得最多的方法,住在桥边的就姓大桥,门前有山的就姓山口,门口有松树的就姓松下,住水田边的就姓田边,住江边的就姓大江,比如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二是自然景观,比如小泉、日光等;三是生活百相,比如味美、铃木,其实铃木是神官手中的摇铃,还有上方、前部等;四是思想意识,比如姓观音;五是职业,以职业取姓的也多,当厨师的就取姓味香,从事业的就取姓那妓男,挖井的人就取姓古井丸,养猪的取姓猪饭。
在那个荒不择姓的高压政策下,还有的人随便起个姓,比如以鱼为姓、以蔬菜为姓、还有以寺庙为姓的,比如西园寺。没有一点文化的家族就更加胡编乱造自己的姓氏,在日本有个姓叫犬养,翻译成中文就是狗养的意思,当时取这个姓,一种可能是胡编的,另一种可能就是这家人是养狗的。别看这姓看上去有些贱,犬养一族还真出过大名人,比如日本第二十九任首相叫犬养毅,还有个作家叫犬养健。
除了以上可找的一些取姓规律外,还有一些姓也带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且还是比较有文化的取姓。有表示伦理道德的:忠、孝、义、仁、礼、智、信;有表示吉庆的:良、吉、喜、嘉;有表示长寿的:龟、鹤、松、千代等;也有表示久远的,比如君代;还有表示智慧的名字:广、博、浩、洋等。
一叶扁舟
日本,一个无文化之邦,一群人不知来处,也不知去路,像一叶扁舟,漂浮在大海之上,没有根,没有源,也没有缘,就是一邦无源之水,无祖之血脉。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没有祖先就没有认同,也没有归属,今天不知明天的日月。所以,日本人的性格也是这样,第一天还在和美国打仗,第二天一看打不过就马上换上欢迎的面孔,俯首贴耳,摇头摆尾,实用主义与生存取向是日本人性格的全部。取姓也是这样,非常随意,甚至还能八卦出一个姓氏来。
日本人在取姓的过程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山寨,山寨一个姓出来,也就是蹭大姓。比如藤原是日本的一个大姓,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旺族。明治维新八年,政府对没有姓氏的人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于是有人干脆山寨一个大姓得了,后来就有了与藤相关的一大堆姓氏,像藤田、藤井、藤本、藤山、藤川、藤条这些姓氏都是山寨来的。
有的家族取了姓之后,在取名字的时候还要在姓后面加上特定含义的后缀。比如山本五十六,就是山本在五十六岁时生下的就取名山本五十六,简单明了,好记,尽管没有一点点文化的气息。还有的在姓名之后加上自己想要的名字,比如威武、英俊、忠信等。黑田俊雄、奥野高广、和田英松等,都是这个原理。
日本人的名字,姓在前,名在后,字数从一个到四五个字不等。为了便于区别姓和名,一般在姓之后隔一个空再写名。比如,井上清,要写成井上 清,八木下弘,要写成八木 下弘。
2017年5月,我去泰国的一个日本美倍亚工厂交流,一个采购中心的主管是个日本人,我们在相互介绍完之后,互赠名片时我差点就笑出声来了。那个主管的日文名字叫:HIROMITSU ONJKAGTA,后面接着就是中文名字,叫鬼形 洋光。他看到我盯着名片在看,他自己倒先笑起来,当我抬起脸带着疑问看着他的时候,他并没有解释鬼形这个姓的由来。不过按我的研究分析,他的祖先在取姓的时候可能是个巫师,因为巫师是跟鬼打交道的,他要逮鬼就要看出鬼的形状,所以在荒不择姓的时候随口取个鬼形之姓是完全可能而且合情合理的。
“岛”
是的,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强迫民众要取姓,否则就要处罚,可日本天皇却一直没有姓氏,这好生奇怪,让我想起中国的一句谚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老百姓都必须要有姓,可天皇却没有姓。
有一年,我正在名古屋的一个广场上散步,恰好碰到日本一年一度的选汉字活动,就是每年的某个时段,在全国的公众场合摆上纸笔,让老百姓写上一个汉字,这个汉字要与当年的国内国际形势相关,得票最多的就是当年的热字。
我看了一会,也拿起毛笔写了一个“岛”字,写完后我站在那里又看了一会,有人写的是“美”字,也有人写的是“水”字。当我正准备走开的时候,看到一个人也写了一个“岛”字,而且字写得很漂亮,看得出有一定的书底。我看着他会心地笑了,他也冲着我笑了,一个六十多岁的人,很有修养的样子,我不知道他写这个“岛”的意思,但我的意思我清楚,因为这一年一直在闹腾。
由于感觉到他是一个友善的人,我凑过去一步叙上了话。他是个刚从工厂里退休的人,很健谈,谈到投资的时分,我问了他一个问题,天皇为什么没有姓,因为在日本有姓是高贵的象征。他想了一下说:天皇是神不是人,神是没有姓的,比如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这都没有姓,自然皇子、皇孙、皇姑都没有姓。我对他的解释不太认同,如果按二十五年一代往下传,几百年之后的小小日本会有多少人没有姓呀,当然也可以像明治维新一样,出个新政,必须取姓,到那时这些天皇后代们又会胡编乱造出什么可笑的姓氏来。
2022—04—02 于大境天鹅湖
今天,我们介绍苏格兰贵族亨特利侯爵(The Marquess of Huntly),这是1599年4月17日为第6代亨特利伯爵乔治·戈登(George Gordon)设立的苏格兰贵族爵位,是苏格兰现存最古老的侯爵,也是不列颠群岛第二古老的侯爵,仅次于英格兰的温彻斯特侯爵。亨特利侯爵的附属头衔包括:阿博因伯爵(1660年设立的苏格兰贵族)、斯特拉瑟文和格伦利维特的戈登男爵和阿伯丁郡莫尔文的梅尔德隆男爵(1815年设立的联合王国贵族)。
家族爵位特点:曾拥有戈登公爵的爵位,但是只能由首次获封的公爵的男性后代继承,但是在公爵绝代之后,有女性后裔嫁给了其他公爵,她的孙子又被重新设立了戈登公爵爵位;侯爵爵位得以在首次获封人的后代中传承至今。
戈登家族起源于亨特利的亚当·德·戈登爵士,1402年在亨伯顿山战役中阵亡,他的女儿伊丽莎白·戈登继承了他的遗产。伊丽莎白·戈登嫁给了亚历山大·塞顿(Alexander Seton),结婚之后他自己和所有男性继承人都以戈登为姓氏。1445年,他被封为苏格兰贵族亨特利伯爵,他的长子第2代伯爵在1498~1501年担任苏格兰大法官。小儿子亚当·戈登阁下(Hon. Adam Gordon)娶了萨瑟兰女伯爵(Suo jure Countess of Sutherland)伊丽莎白为妻。他们的孙子约翰·戈登在1535年继承了祖母的爵位,开创了萨瑟兰伯爵家族一支。
在英国,由于贵族夫人和女贵族使用同样的单词表示,因此在女贵族一词之前使用suo jure的拉丁语前缀,表示凭她自己的权利获封为贵族,这样在与贵族有关的文档中,就可以明确地与嫁给贵族的贵族夫人进行区分,证明她是一名女爵。英国男性很少能够从妻子那里获得任何头衔或尊称,但是在其他国家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一名男性最初是其父亲或其他家族成员的“共同领主”,并且在该家族成员去世后“以其自身权利”成为爵位的唯一持有人时,suo jure前缀也可用于男性。
第2代亨特利伯爵的长子成为第3代伯爵,1517年是摄政委员会成员。他的孙子第4代伯爵在继承爵位之前曾在1546~1562年担任苏格兰大法官,但是在世袭之后一年被杀。1563年,议会通过了《剥夺财产法案》,剥夺了他的所有头衔。他的长子乔治·戈登在1563年因叛国罪被判死刑,但后来被赦免。1567年,他恢复并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为第5代伯爵,并担任苏格兰大法官。
第5代亨特利伯爵的儿子第6代亨特利伯爵乔治·戈登,在1599年被封为第1代亨特利侯爵、巴德诺的戈登男爵( Lord Gordon of Badenoch)和恩齐伯爵( Earl of Enzie),他于1562年出生,在法国接受罗马天主教教育,参与了反对国王詹姆斯六世的活动。在叛国罪被发现之前,他曾担任霍利罗德卫队队长。他因家族的争斗发动了一场私战,被写进了民谣《美丽的奥马里伯爵》(The Bonnie Earl O' Moray)。他的长子世袭成为第2代亨特利侯爵,在英格兰成为新教徒,在内战中加入了保皇党,1647年,他的行为得到赦免,但后来被斩首。
1632年,也就是他父亲去世的4年前,第2代亨特利侯爵以自己的权利被封为苏格兰贵族阿博因子爵(Viscount Aboyne),该爵位在他死后或他父亲死后应传给他的次子詹姆斯·戈登阁下,在时间上以先死的人为准。
1661年,针对第2代侯爵的《1649年剥夺财产法案》被议会撤销。1684年,第4代亨特利侯爵乔治·戈登被封为巴德诺、洛哈伯、斯特拉塔文、巴尔摩、奥辛顿、加蒂和金卡丹男爵、因弗内斯子爵、亨特利和恩齐伯爵、戈登公爵共4个苏格兰贵族爵位。他的儿子,第2代公爵亚历山大·戈登是老僭王(Old Pretender)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尔特(James Francis Edward Stuart)的支持者,他娶了第3代彼得伯勒伯爵和第8代莫尔多特男爵查尔斯·莫尔多特的女儿亨利埃塔夫人,他们的长子,第3代公爵,在1747~1752年作为苏格兰贵族代表在上议院任职。他的长子第4代公爵被称为“北方公鸡”,1767~1784年是苏格兰贵族代表,曾任阿伯丁郡郡尉和苏格兰掌玺大臣,1784年被封为大不列颠贵族诺福克郡的诺维奇伯爵和格洛斯特郡亨特利的戈登男爵。戈登的曾祖父,即第1代公爵的妻子伊丽莎白·霍华德夫人的父亲亨利·霍华德在1669年获封为瑞斯城堡的霍华德男爵(Baron Howard of Castle Rising),在1672年获封为诺维奇伯爵(Earl of Norwich)。1777年,第4代诺维奇伯爵、第9代诺福克公爵去世后,诺维奇伯爵本已绝代,1784年又为戈登公爵恢复了。1819年,戈登公爵还通过他的祖母继承了摩顿男爵(barony of Mordaunt)的爵位。
他的儿子,第5代戈登公爵是一名陆军将领,曾任阿伯丁郡郡尉和苏格兰掌玺大臣。1807年,他通过加速令,以他父亲的低级爵位亨特利的戈登男爵被传召到上议院。1836年,戈登公爵去世后没有合法继承人,因此1684年设立的公爵爵位和附属爵位以及1784年设立的大不列颠贵族爵位绝代。摩顿男爵在他的姐妹那里被搁置。戈登的大姐夏洛特·戈登夫人继承了戈登公爵的遗产,她的儿子第5代里士满和伦诺克斯公爵查尔斯改姓戈登-伦诺克斯。在英国,为了公爵爵位而改姓的情况很常见。
1875年,他的儿子第6代里士满和伦诺克斯公爵查尔斯·亨利·戈登-伦诺克斯被授予联合王国贵族戈登公爵,公爵爵位得以恢复,第6代里士满和伦诺克斯公爵拥有了3个公爵爵位。
同时,戈登公爵的附属爵位亨特利侯爵由他的亲属第5代艾博因伯爵乔治·戈登(George Gordon, 5th Earl of Aboyne)继承,成为了第9代亨特利侯爵。然而,上议院没有批准他对巴德诺的戈登男爵和恩齐伯爵的要求,尽管这是与侯爵爵位同时设立的爵位,他对古代亨特利伯爵的要求也未获准。
图注:家族现在的祖宅是阿博因城堡(Aboyne Castle)
亨特利侯爵还拥有斯特拉海文和格伦利维特的戈登男爵的附属爵位,他曾在1796~1807年间担任苏格兰贵族代表。1815年,他被封为联合王国贵族阿伯丁郡莫尔文的梅尔德隆男爵。
第9代亨特利侯爵的儿子第10代亨特利侯爵,在下议院代表东格林斯特德和亨廷顿郡,并担任阿伯丁郡郡尉。他的长子,第11代亨特利侯爵,是一名自由派政客,1881年曾在威廉·埃瓦特·格拉德斯通手下短暂服务,担任侍卫长。他的侄孙第12代侯爵的父亲是第10代侯爵第六子格兰维尔·阿姆·戈登(1856~1907)的儿子道格拉斯·戈登(1883~1930)中校。
目前,第12代侯爵之子格兰维尔·查尔斯·戈默·戈登(1944年出生)在1987年世袭成为第13代亨特利侯爵、第9代阿博因伯爵、第9代斯特拉塔文和格伦利维特的戈登男爵、第5代梅尔德隆男爵,戈登家族的首领。
1963年《贵族法》授予所有苏格兰贵族上议院议席,在该法通过之前,亨特利侯爵凭借联合王国的低级贵族爵位梅尔德隆男爵进入上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