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指纹命理

阴阳家思想(阴阳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时间:2024-01-27 10:55:08 作者:孤独是毒 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诸子百家——阴阳家

什么是阴阳家?

阴阳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他们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纲领。这个学派主要强调了自然环境中的阴阳五行之气的流动和变化,并以此来解释和预测社会和自然的各种现象。阴阳家们还提出了许多关于天文、历法、记时和占卜等方面的理论,这些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宗教、文化和生活实践中。

阴阳家的影响

阴阳家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和医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并且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此外,阴阳家的占卜理论也在古代中国的宗教和神话传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包括《易经》、《洪范》等。这些作品包含了阴阳家们的许多理论和思想,对于理解阴阳家的思想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天文、历法、地理、养生无所不包,一文带你了解阴阳家的学术思想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阴阳家对现代人来说感觉并不是很陌生,在生活中时不时会听人讲起那些精通阴阳五行之人的故事,他们总是表现得“神龙见首不见尾”,让人捉摸不透,那么古代的阴阳家真是如此神秘而难以捉摸的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阴阳家包罗万象的学术思想。

备受青睐的阴阳家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引用了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其中把阴阳家排在六家之首,由此可见阴阳家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阴阳”和“五行”都有各自的学说,“阴阳”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而五行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尚书》中,但其实这两种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逐渐融合,形成一套全新的思想体系。

《尚书》

因为阴阳家的学说基于阴阳五行,故汉朝在总结先秦学术渊源时将其命名为“阴阳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阴阳家精通天文及星象历法等方面的知识,阴阳家的弊端在于“舍人事而任鬼神”,这与儒家所说的“尽人事而远鬼神”正好相反,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乱世中人们倾向于依赖未知的力量是很合乎情理的事情,所以阴阳家在当时很受欢迎。

授时历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了孔、孟两位儒家代表人物的事迹,他们与阴阳家在当时社会中受欢迎的程度相差甚远,周游列国时的待遇也是截然不同。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认为他是迂腐之人,而孔子在陈国和蔡国间游走时不但被国君无视,甚至连车马、食宿都快断绝了,相较而言,阴阳家的待遇要好得多,邹衍周游列国时,梁惠王大为兴奋,亲自到城郊迎接,燕昭王更是将邹衍当成自己的老师,将其奉为上宾,根据许多典籍记载,邹衍外出游历时各国诸侯想要见他甚至需要提前预约。

孟子画像

阴阳家为何受到统治者的普遍欢迎呢?原因是他们所擅长的都是当时非常热门的学科,主要有三个领域:一是关于天的方术,如天文历算、占星望气、龟卜筮占等,他们可以根据古代的天文知识推测宇宙的变化规律并衍生出各种趋吉避凶的方法,用来指导统治者如何规避灾祸;二是关于地的方术,主要研究如何建造住宅及陵墓;三是关于人的方术,包括占梦、厌劾、服食、导引等。

二十八星宿

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阴阳、五行等概念逐渐形成,成为人们解释宇宙的基础,阴阳家的理论普遍具有实际用途,与天有关的方术可以夜观天象、预测天气,还可以占星、占卜、算命,与地有关的方术可以堪舆、寻龙点穴,而与人有关的方术则更加强大还包括气功与养生之道。

“大九州”与“五德终始”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邹衍,邹衍的学说体系至为庞大,包含天文、地理,兼及历史,以“大九州说”、“五德终始说”为其核心思想,《汉书·艺文志》著录《邹子》四十九篇,但其作品今已失传。

邹衍画像

“大九州说”认为儒家讲的“中国”应称为“赤县神州”,其内有九州,也就是《禹贡》中所说的九州,像“赤县神州”这样的大州还有八个,合起来共九州,谓之“小九州”,像“小九州”这样的大州还有八个,合起来共九州,谓之“大九州”,这些大州都被裨海、瀛海环绕,一直延伸到天地边际,邹衍提出的“大九州说”是战国时期人们对宇宙形态和世界地理格局的一种推测性认知,虽然多是凭空臆想,却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启发,至少体现了天外有天、海外有海的科学推想。

禹贡九州图

“五德终始说”是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发展出的解释宇宙与人事关系的学说,用以阐明朝代的兴替规律,对处在大变革时期的各国诸侯来说极具吸引力,“五德终始说”后来成为王朝更迭理论的基本阐释模式,曾被秦始皇用来证明秦统一的历史合法性,秦始皇还用阴阳家的理论去寻找长生不老的法门以及与仙人交流的渠道。《吕氏春秋·应同》中的记载可以很好地体现出阴阳家的思想,秦朝之前的王朝更迭被描述为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这样的五德终始循环,尚土德的黄帝被尚木德的夏朝所取代,尚木德的夏朝又被尚金德的商朝所取代,而尚金德的商朝又被尚火德的周朝所取代,由此推断,接下来应该是尚水德的王朝。

五行相生相克图

总结出规律之后,人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去寻找迹象,那个时代人们相信“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会出现问题,比如秦朝一统天下之后,许多人都在考虑秦朝是否应该顺应水德,毕竟秦朝的统治时间并不长,也就十几年,所以汉朝建立之后人们普遍认为汉朝才是真正顺应了水德,是取周朝而代之的新朝代。

多重身份的阴阳家

从司马迁的角度来看,阴阳家发展“五德终始说”的动机还是在于通过总结朝代兴亡的教训而让国君有所忌惮,尚德也是阴阳家的目标,只有以德为本才能遵循五德终始的原则,从而合理地取得统治地位。阴阳家所传授的其实是一种历史哲学,但在礼崩乐坏之后他们流落民间,成为了方士,这实际上是“诸子出于王官”的具体体现,可见方士与阴阳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黄帝内经》

阴阳家相信,昼夜变化就是四季变化的小体现,所以早晨是春季的小体现,中午是夏季的小体现,傍晚是秋季的小体现,夜间是冬季的小体现,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古代的中医学著作中也有阴阳家思想的体现,《黄帝内经》中就有许多要求顺应四时之序的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告诫人们要将自己的行为与气候、时辰的变化联系起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黄帝内经·素问》

春季与夏季都是阳气上升的时期,需要注意养阳;秋季与冬季都是阴气上升的时期,需要注意养阴,如果违反了基本原则就会“伐其本,坏其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中医所说的“得道”并非指得道升仙,而是指远离疾病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来说阴阳家也算是医学家。

阴阳家顺应四时的观念与《易经》的观念相吻合,即人要与天地时序的规律保持一致,理解阴阳家的主张必须正视阴阳家与儒家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倡导的各种方术与天地之道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以理性的态度看待阴阳家。

《易经》

阴阳家的一些思想在现代人看来确实有些牵强附会,这种情况反映出古人认知宇宙、自然时的局限性,但其实现代人关于宇宙的认知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宇宙形成、发展的规律到现在为止还停留在猜测的阶段,这些大胆的猜想也体现出阴阳家认知未知事物时的勇气与胆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稀还可以见到阴阳家的身影,他们有的帮人看风水,有的帮人择良辰,我们虽然未必如古人那般深信不疑,但仍然会采取这种方式来求得内心的安慰,这表明人们对宇宙、自然、社会认知的严重不足,还存在一些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问题,所以不能单纯将阴阳家的思想视为迷信,而应该客观的将其视为一种早期的科学探索与实践的先锋思想。

天文、历法、地理、养生无所不包,一文带你了解阴阳家的学术思想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阴阳家对现代人来说感觉并不是很陌生,在生活中时不时会听人讲起那些精通阴阳五行之人的故事,他们总是表现得“神龙见首不见尾”,让人捉摸不透,那么古代的阴阳家真是如此神秘而难以捉摸的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阴阳家包罗万象的学术思想。

备受青睐的阴阳家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引用了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其中把阴阳家排在六家之首,由此可见阴阳家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阴阳”和“五行”都有各自的学说,“阴阳”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而五行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尚书》中,但其实这两种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逐渐融合,形成一套全新的思想体系。

《尚书》

因为阴阳家的学说基于阴阳五行,故汉朝在总结先秦学术渊源时将其命名为“阴阳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阴阳家精通天文及星象历法等方面的知识,阴阳家的弊端在于“舍人事而任鬼神”,这与儒家所说的“尽人事而远鬼神”正好相反,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乱世中人们倾向于依赖未知的力量是很合乎情理的事情,所以阴阳家在当时很受欢迎。

授时历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了孔、孟两位儒家代表人物的事迹,他们与阴阳家在当时社会中受欢迎的程度相差甚远,周游列国时的待遇也是截然不同。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认为他是迂腐之人,而孔子在陈国和蔡国间游走时不但被国君无视,甚至连车马、食宿都快断绝了,相较而言,阴阳家的待遇要好得多,邹衍周游列国时,梁惠王大为兴奋,亲自到城郊迎接,燕昭王更是将邹衍当成自己的老师,将其奉为上宾,根据许多典籍记载,邹衍外出游历时各国诸侯想要见他甚至需要提前预约。

孟子画像

阴阳家为何受到统治者的普遍欢迎呢?原因是他们所擅长的都是当时非常热门的学科,主要有三个领域:一是关于天的方术,如天文历算、占星望气、龟卜筮占等,他们可以根据古代的天文知识推测宇宙的变化规律并衍生出各种趋吉避凶的方法,用来指导统治者如何规避灾祸;二是关于地的方术,主要研究如何建造住宅及陵墓;三是关于人的方术,包括占梦、厌劾、服食、导引等。

二十八星宿

在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阴阳、五行等概念逐渐形成,成为人们解释宇宙的基础,阴阳家的理论普遍具有实际用途,与天有关的方术可以夜观天象、预测天气,还可以占星、占卜、算命,与地有关的方术可以堪舆、寻龙点穴,而与人有关的方术则更加强大还包括气功与养生之道。

“大九州”与“五德终始”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邹衍,邹衍的学说体系至为庞大,包含天文、地理,兼及历史,以“大九州说”、“五德终始说”为其核心思想,《汉书·艺文志》著录《邹子》四十九篇,但其作品今已失传。

邹衍画像

“大九州说”认为儒家讲的“中国”应称为“赤县神州”,其内有九州,也就是《禹贡》中所说的九州,像“赤县神州”这样的大州还有八个,合起来共九州,谓之“小九州”,像“小九州”这样的大州还有八个,合起来共九州,谓之“大九州”,这些大州都被裨海、瀛海环绕,一直延伸到天地边际,邹衍提出的“大九州说”是战国时期人们对宇宙形态和世界地理格局的一种推测性认知,虽然多是凭空臆想,却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启发,至少体现了天外有天、海外有海的科学推想。

禹贡九州图

“五德终始说”是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发展出的解释宇宙与人事关系的学说,用以阐明朝代的兴替规律,对处在大变革时期的各国诸侯来说极具吸引力,“五德终始说”后来成为王朝更迭理论的基本阐释模式,曾被秦始皇用来证明秦统一的历史合法性,秦始皇还用阴阳家的理论去寻找长生不老的法门以及与仙人交流的渠道。《吕氏春秋·应同》中的记载可以很好地体现出阴阳家的思想,秦朝之前的王朝更迭被描述为木胜土、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这样的五德终始循环,尚土德的黄帝被尚木德的夏朝所取代,尚木德的夏朝又被尚金德的商朝所取代,而尚金德的商朝又被尚火德的周朝所取代,由此推断,接下来应该是尚水德的王朝。

五行相生相克图

总结出规律之后,人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去寻找迹象,那个时代人们相信“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会出现问题,比如秦朝一统天下之后,许多人都在考虑秦朝是否应该顺应水德,毕竟秦朝的统治时间并不长,也就十几年,所以汉朝建立之后人们普遍认为汉朝才是真正顺应了水德,是取周朝而代之的新朝代。

多重身份的阴阳家

从司马迁的角度来看,阴阳家发展“五德终始说”的动机还是在于通过总结朝代兴亡的教训而让国君有所忌惮,尚德也是阴阳家的目标,只有以德为本才能遵循五德终始的原则,从而合理地取得统治地位。阴阳家所传授的其实是一种历史哲学,但在礼崩乐坏之后他们流落民间,成为了方士,这实际上是“诸子出于王官”的具体体现,可见方士与阴阳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黄帝内经》

阴阳家相信,昼夜变化就是四季变化的小体现,所以早晨是春季的小体现,中午是夏季的小体现,傍晚是秋季的小体现,夜间是冬季的小体现,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古代的中医学著作中也有阴阳家思想的体现,《黄帝内经》中就有许多要求顺应四时之序的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告诫人们要将自己的行为与气候、时辰的变化联系起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黄帝内经·素问》

春季与夏季都是阳气上升的时期,需要注意养阳;秋季与冬季都是阴气上升的时期,需要注意养阴,如果违反了基本原则就会“伐其本,坏其真”,“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中医所说的“得道”并非指得道升仙,而是指远离疾病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来说阴阳家也算是医学家。

阴阳家顺应四时的观念与《易经》的观念相吻合,即人要与天地时序的规律保持一致,理解阴阳家的主张必须正视阴阳家与儒家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倡导的各种方术与天地之道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以理性的态度看待阴阳家。

《易经》

阴阳家的一些思想在现代人看来确实有些牵强附会,这种情况反映出古人认知宇宙、自然时的局限性,但其实现代人关于宇宙的认知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宇宙形成、发展的规律到现在为止还停留在猜测的阶段,这些大胆的猜想也体现出阴阳家认知未知事物时的勇气与胆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稀还可以见到阴阳家的身影,他们有的帮人看风水,有的帮人择良辰,我们虽然未必如古人那般深信不疑,但仍然会采取这种方式来求得内心的安慰,这表明人们对宇宙、自然、社会认知的严重不足,还存在一些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问题,所以不能单纯将阴阳家的思想视为迷信,而应该客观的将其视为一种早期的科学探索与实践的先锋思想。

诸子百家:阴阳家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主要学派之一,因以提倡阴阳五行学说为宗旨,故名阴阳家,又称阴阳五行家或五行家。

《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战国末年齐国人邹衍。

人类幼年时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幼稚的,但这幼稚的认识却是文明时代哲学的胚胎,含有早期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思想。

进入阶级社会后,一部分哲学胚胎发育为宗早期人类习惯于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所谓形象思维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用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和表述,即用具体的东西表示抽象的思想,如五行和阴阳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在直接经验基础上获得的,即: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周易·系辞下》)。“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尚书》,指金、木、水、火、土,代表了世间万物,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五行学说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阴阳代表事物的两个方面,即事物的对立面。阴阳学说不仅指出了组成一个事物的对立面,而且还涉及了对立面的转化,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历史学家曾对诸子百家试行分类,第一个试行分类的人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史记》最后一篇中引用了司马谈的一篇文章《论六家要旨》。

这篇文章把以前几个世纪的中国哲学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第一个学派就是阴阳家。

阴阳家讲的是一种宇宙生成理论,由论说阴阳五行而得名。在中国哲学思想里,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两个主要原则。中国人认为在阴阳结合与互相作用下产生了一切宇宙现象。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王权衰落,各国大量招揽人才,贵族政治渐渐消失。有思想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各自的政治主张。

社会的剧烈变革对学术文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学派纷纷产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时,最有影响的除了儒、道两家以外,还有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公孙龙子为代表的名家,以孙膑为代表的兵家,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以张仪、公孙衍、苏秦为代表的纵横家,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等。

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广召弟子,参与政治,学术思想极为繁荣。作为一个学术门派的阴阳家,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了。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邹衍。 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封建制国家纷纷出现,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上出现了把各派思想合而为一的杂家。

杂家的产生反映了战国末期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杂家思想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农家、纵横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杂家的代表性作品是《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在这两部著作中,都有关于阴阳学说的论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崇尚法家,还兼用阴阳家。 汉武帝时,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百家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作为阴阳家这个派别,当然也不例外。派别虽然不存在了,但有关阴阳学术的研究并未停止。

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在汉代形成了一个高峰,如《太乙》《六壬》这两门预测术就是在汉代完成的,同《奇门遁甲》预测术并称为“预测三式”。作为阴阳家,大都能观天象、识地利、通历法、精于阴阳五行术数的演算。

《汉书·艺文志》根据刘歆《七略·术数略》,把阴阳家的术数分为六种: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第一种是天文。《汉书·艺文志》中说:“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象。”这是指根据日月星辰等天象来预测吉凶祸福。

第二种是历谱。《汉书·艺文志》中说:“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这是指制定历法,编好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第三种是五行。《汉书·艺文志》中说:“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这是指用五行相克的学说来解释王朝的兴亡。

第四种是蓍龟。这是中国古代占卜用的两种主要方法。前一种方法是巫史用蓍草的茎按一定的程序操作,得出一定的爻的组合,再查《易经》来断定吉凶。这种方法叫“筮”。

《易经》的卦辞、爻辞本来就是为筮准备的。蓍是一种草,它排列的多种组合和《易经》上的三百六十卦是对应的,可以根据不同的组合在《易经》上找到不同的卦,再根据卦辞来预测吉凶。

后一种方法是管占卜的巫史在刮得很光的龟甲或兽骨上钻凿出一个圆形的小坑,然后用火烧灼它,使围绕着钻凿的地方现出裂纹,然后根据这些裂纹的不同形状来预测所问卜的事情的吉凶。这种方法叫“卜”。

第五种是杂占,指蓍龟以外的预测方法。

第六种是形法,包括看相术以及看风水的方术。

风水学认为人是宇宙的产物,人的住宅和葬地必须安排得与自然协调一致。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战国时期阴阳学派有二十一家,其学术作品有三百六十九篇:《公梼生终始》十四篇、《公孙发》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杜文公》五篇、《黄帝泰素》二十篇等等。

但是,现在只保存有少量残文,其余均已亡佚。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附有《邹衍小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