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子座

周瑜是怎么死的(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时间:2024-01-27 10:54:59 作者:超甜的布丁 来源:互联网

本文目录一览:

孙权曾让刘备评价周瑜,后者谈笑间说一番话,次年周瑜便蹊跷身亡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读过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周瑜感到陌生。“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一派儒将风范,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击败曹操数十万大军,更有小乔这样的佳人相伴,实在羡煞旁人。

▲吴主孙权及都督周瑜剧照

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东吴名将,21岁时就追随孙策平定江东,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一战定乾坤,以结束东汉乱世。东吴群臣纷纷主和之际,周瑜坚定支持孙权主战,并策划了周密的作战计划,最终一举击败曹操,奠定了吴国的基业,周瑜与孙权也因此被后世视为君臣相知的典范。不过也有人认为,周瑜的死其实和孙权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

▲吴主孙权及张昭剧照

据《三国志·周瑜传》附《江表传》记载,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备迎娶孙权之妹,正准备返回荆州之际,孙权与鲁肃、张昭等人设宴相送。宴会上,孙权突然让张昭和鲁肃离席,独自留下刘备并问道:“皇叔觉得周瑜这人如何?”刘备感叹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刘备的话不显山不露水,将周瑜夸得完美无缺,人中之龙,但最后七个字却是相当毒辣。当面夸奖可能还是善意,但是当着人主之面这样评论其臣下,不得不说是用心险恶。对于孙权如何回应刘备,史书之中并没有记载,不过刘备这番话说了不到一年,周瑜便不明不白地死去,年仅36岁。那么,周瑜是被孙权害死的吗?

▲三国时期饮宴场景剧照

结合孙权、鲁肃和刘备的一些反常行为推测,孙权害死周瑜的可能性很大。首先,周瑜早年就随孙策征战,东吴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有他的功劳,资历深、威望高。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打败曹操,并击溃曹仁攻占南郡,征服荆州的大半土地,威望达到了比孙权还要高的地步。其次,周瑜当时驻军柴桑,位居孙权上游,在东吴这片水网密布之地,周瑜驻地具有天然的地形优势,况且周瑜在吴军中旧部甚多,程普等老将都唯他马首是瞻。

▲孙权及刘备剧照

纵观历朝历代,皇帝不在乎臣属有没有造反的心,更在意臣属有没有造反的能力。周瑜无论哪方面都比孙权优秀,他想干掉孙权,简直易如反掌。面对臣强主弱的局面,孙权便决定与刘备联合。当时,刘备与周瑜的积怨颇深——刘备前往江东迎娶孙权之妹时,周瑜便建议孙权将他扣留,以获得关羽、张飞两人效力,这样就可与北方曹操一较高下。孙权的态度却令人大跌眼镜,他不仅否决了周瑜的建议,还将荆州数郡借给刘备,坐视刘备势力日益强大。

▲鲁肃及周瑜剧照

周瑜对此异常气愤并强烈反对,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南郡,就这样便宜了刘备。不过由于有鲁肃的支持,孙权的决定还是得以执行,鲁肃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刘备躲在南郡背后发展,我们却要承受北方的压力,实在不公平,还不如借出南郡以减轻我方压力。”针对孙权、刘备和鲁肃的合谋,周瑜提出了自己的计划——伐蜀。周瑜决定亲自带兵征伐蜀地,使孙武掌握长江沿岸所有土地。为打消孙权对自己的疑心,周瑜还主动提出与孙权堂兄孙瑜同行。

▲周瑜领兵作战剧照

对此,孙权表面上不动声色地表示同意,暗地里却将此事火速告知刘备。刘备心领会神,马上做出部署,“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自己驻孱陵”,将周瑜死死挡在荆州。周瑜的伐蜀计策失败后,孙权不仅没有派出援军,反而还召回了堂兄孙瑜。就这样,周瑜不仅没有得到孙权的支持,反而变成光杆司令。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不明不白地死在巴丘,时年36岁。虽然史书中说周瑜是病死的,但从种种异常看来,周瑜的死与孙权有关。况且在周瑜死后,周瑜之子还遭到孙权迫害,假如周瑜是正常死亡,孙权又何至于谋害其子嗣呢?

参考资料: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欢迎加入古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培养思维、积累谈资、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

《三国演义》中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吐血而亡,正史中真是这样吗?

说起\"三国\",大家都不陌生,那是一个塑造英雄,也属于英雄的时代,人们都能叫出极为自己感兴趣的英雄的名字,这些人的形象也相对固化。比如:提起诸葛亮,就是鞠躬尽瘁;提起曹操,就是只能我负天下人,宁叫天下人负我;提起周瑜,就是既生瑜何生亮。那么,史书上的他们是这样的吗?周瑜真的是因为气量狭小而被诸葛亮气死的吗?让我们从《三国志》中来看一看他的历史形象!

在《三国志》的第五十四卷\"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写的是周瑜、鲁肃、吕蒙三人 的主要事迹,在该篇开始先是描写了周瑜的长相\"瑜长壮有姿貌\",说他长得高、长得壮、长得好!然后说和周瑜同岁的孙策因为周瑜的派兵迎接迎接,说:\"吾得卿,谐也\",这是稳重对周瑜的第一个直接、正面的评价,孙策作为他的主公说得到周瑜为将,自己开心的不得了!首先这是对周瑜才能的夸奖,也是在他们二十四岁的时候,周瑜已经被册封为建威中郎将了,开始为国征战了!当时的人啊,喊周瑜为\"周郎\",意思就是周美男子!

稳重还有对他才具的描述。比如知名的赤壁之战,文中这样描写:\"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孙权派遣周瑜和程普和刘备组成了孙刘联军,联合打曹操,而且周瑜是这场战争的总指挥!他在这场战争中除了表现出才敢之外,还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比如《三国志》中这样描写: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黄盖提出这样的想法之后,周瑜听取并采纳啦,然后就是著名的\"火烧赤壁\"!稳重不仅有一处描写他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发挥军事才干,有\"瑜用吕蒙计,\"\"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肋,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周瑜听从吕蒙的计策,周瑜中箭后还依然激励将士,可看出他的历史形象是十分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的,还十分勇武!

除此之外,大家对于周瑜的印象还有娶美人,他和孙策在同一年分别娶了当时著名的美人,大乔和小乔,一时风头无两!苏东坡曾经有诗评论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言语间对于周瑜是满满的嫉妒!

再者,除此之外,《三国志》中还有对他气度的正面评价:\"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刘备评价他:器量颇大!蒋干对他的评价是:雅量高级!这些话,都是在夸奖他气度大,能容人,而且品德也好。当时的历史人物的评价对人建构一个人的历史形象是最具有参考价值的,而且这三个人都不必要为了他遮掩什么,所以参考价值更高

可见作为英雄的主要条件之一,才能、美色他已经有了。周瑜年少得意,受重用,有战功,娶美人,真是羡煞人等,可谓是人生赢家,他已经如此风头,还需要去嫉妒别人吗?会因为别人的话就气得吐血身亡吗?可见文学形象并不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全部真实形象!

1966年湖北关羽墓被挖开,墓室尽头,发现4根铁链悬挂的古棺

“还我头来,还我头来。”

这是湖北当阳的关陵中传出的声音,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历史传说。然而当时很多百姓都非常担心,特地请来得道高僧化解。关陵原称“大王冢”,关羽的身躯就葬在这里。

图1

隋唐以来,当阳的关羽墓备受关注,历代君王多为其修缮陵墓。明代之后被命名为“关陵”。民间流传着众多关于“关陵”的传说。

比如说关羽墓后面的树林中没有树梢,有人认为这是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当然经过科学验证认为此地是雷击区,没有树梢非常正常,然而由于当时科技并不是非常发达,百姓极其认同天人合一的说法。

当然以上都是关于关羽墓的传说,当阳关羽墓中最为神秘的事情当属其悬挂的古棺,外界对此众说纷纭,然而至今没有定论。

墓穴开启,出乎意料

历史上,流传着各种关于关羽墓穴的传说,因为种种传说的问题,盗墓贼也多不敢“光顾”关羽墓穴。当然除了传说的问题,后期多是因为历代君王扩充修缮关陵,致使盗墓贼无法确定关羽墓穴的位置。

图2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盗墓贼手中的盗墓工具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很多盗墓贼将目光投向了之前无法的墓穴,关羽墓就是其中之一。盗墓贼之所以把目光投向关羽墓,也是因为关羽墓的传说。

传说关羽墓穴中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连关羽生前常用的兵器青龙偃月刀也随关羽埋葬在这里。

所谓钱帛动人心,盗墓贼自然希望能够进入关羽墓一探究竟,随着盗墓工具的发展变化,盗墓贼确实找到了关羽墓穴的准确位置,并进入关羽墓穴之中。

而考古学家之所以能够进入到关羽墓穴与盗墓贼也有一定关系,他们离开之后,并没有填埋盗洞。

图3

在1966年的时候,当地有居民发现了关羽墓穴旁的盗洞,并沿着盗洞进入到了墓穴之中。然而居民到达墓穴之后,被眼前的一幕吓到了,墓室的尽头有一个古棺,在墓穴中发现古棺本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然而居民看到的古棺是用4根铁链悬挂的古棺,这就是悬棺葬。

悬棺葬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古往今来选择悬棺葬的人少之又少,选择之人也多是修道之人。因此当地居民看到悬棺葬的时候,才非常害怕,并选择在第一时间离开关羽墓穴。

我国考古专家听闻关羽墓穴中出现悬棺葬之后,迅速赶往当阳,想要勘察关羽的悬棺葬。也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保护关羽墓,减少损失,我国考古人员进入到关羽墓穴之时,发现脚下有很多积水。

关羽墓室的面积也十分狭小,与想象中的关羽墓穴有很大的差距,并没有发现传说中金银财宝。当然当时很多专家也在怀疑关羽墓中的财宝均已被盗,毕竟盗墓贼早已抢先一步进入到关羽墓穴之中。然而经过勘察发现,墓穴中并没有被盗的痕迹,这就说明,关羽墓穴中并没有传说中的金银财宝。

图4

当然在确定这一点之后,考古专家将全部的目光投向了悬棺葬。

多种猜测,至今成谜

悬棺葬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情,发生在关羽的身上更为稀奇,毕竟关羽并不是修道之人,在历史的记载中也没有发现关羽与修道之士有所关联,而且为关羽修建大王冢的孙权逝世之后选择也是普通的埋葬方式。

一时之间,外界众说纷纭,各方都开始猜测关羽悬棺葬的原因,有人说孙权为了掩盖内心的不安,选择用悬棺葬的方式埋葬关羽。

据悉当时孙权并不想杀掉关羽,毕竟当时民间多崇拜关羽,关羽的社会地位极高。如果杀掉关羽,孙权方可能将面临很大的威胁。

图5

然而关羽与刘备的关系极其要好,只许刘备以驱驰,曹操一方的谋士曾用:“义为君臣,恩尤父子”,评价刘备与关羽之间的关系。在孙权方看来,关羽不可能归顺自己,而关羽的能力出众,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孙权方只能够将其除之而后快。

然而关羽忠义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孙权方将其杀掉之后,内心也是极为不安,当时天下三分,三方实力有所不同,但是也不敢轻举妄动。若一方轻举妄动,那很有可能就会出现群起而攻之的局面,因此孙权杀掉关羽后,想要了祸水东引的方式,将关羽的头颅送到曹操手中。

借此营造出曹操要求其杀掉关羽的局面,希望能够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当然关羽的身躯还留在当阳。然而关羽的尸体已被破坏,孙权内心更为不安,担心死后的关羽会对自己不利。毕竟当时的关羽已经接近人格化的境界。

图6

为了能够弥补自己的行为,孙权想到了悬空葬的方式,悬棺葬本身就是修道之人采取的一种下葬方式,一般人多不会选择这种方式,这种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孙权为了能够掩盖自己心中的不安,为关羽采取了这种方式,以此来取悦关羽的灵魂。

然而这个猜测被提出之后,很多人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如果孙权想要取悦关羽的灵魂,那么为什么关羽的墓穴中没有外界所传说的金银财宝呢?

要知道古往今来,民间多流传关羽墓穴中拥有金银财宝,而且这个传言自三国时期就存在了。我国考古学家也是因为这个传言,不敢进入关羽墓穴之中,担心损害墓穴之中的文物。希望能够在未来科技发达之后,在保证关羽墓穴不受损坏的情况下,进行考古。

图7

当然因为种种原因,我国考古人员不得不提前进入到关羽墓穴之中,然而进入之后最令他们惊叹的当属悬空棺,并没有过多的金银财宝,据悉墓穴也没有几件像样的陪葬品。

更没有盗墓的痕迹,由此就可以证明,当时的孙权并没有过多重视关羽。既然并非特别重视关羽,那么也不会煞费苦心地为关羽修建悬棺葬。毕竟悬棺葬是有一定美好寓意的,而当时的孙权大概只是想在百姓面前获得一定的赞誉而已。

此说法一出,民众也觉得有一定的道理,而后有人对于孙权为关羽修建悬棺葬有了新的猜测,这次人们是以地下的积水为切入点,湖北当阳是一个多雨的地区,土壤比较湿润,有人认为孙权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实行了悬空葬。以此来避免关羽的棺椁受损。

图8

然而虽然关羽的地下墓穴中,有很多积水,但是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盗墓贼将墓穴打开之后,雨水沿着盗洞进入到了墓室之中,才使得墓室之中有很多积水,因此虽然外界对于关羽悬空葬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毕竟当时的历史之中并没有记载为什么要适应悬空葬。

忠义之士,赢得生前身后名

虽然关羽墓穴之中,并没有太多的金银财宝,然而在关陵之中却出土了很多文物,当然这是在关陵修缮的时候,历朝历代放置的文物,仍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由于关羽逝世之后,世间多流传关于关羽的传说,也将关羽神化,为了保护关陵,我国决定重修关陵。1980年的时候,我国开始重修关陵,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封闭了此前的盗洞,将关羽墓室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当然这不仅仅是国家保护文物的一种措施,更是国家表达敬佩的一种方式,历史上的关羽是忠义的代表,因为忠义的原因,关羽获得了众多赞誉,然而关羽是人,而不是神。过多的赞誉使得关羽出现了自负的心理。

图9

关羽之所以离开人世与其自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自负致使关羽死后出现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哥哥刘备只能在蜀国为其修建衣冠冢。而关羽则头枕洛阳,身卧当阳。

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当时曹操派遣自己的下属许晃前往营救曹仁,当时的徐晃做足了准备,而关羽过于自负,没有做好准备,因此出现了兵败的情况。而在关羽撤退的过程之时,孙权已经占领的江陵,截获了关羽,并杀掉关羽。

当然孙权杀掉蜀国大将除了是为本国铲除一位强将之外,还为自己出了一口气。当时孙权本希望关羽能够成为自己手中的一把利刃,深深插入魏蜀之中,然而手下谋臣却认为,当初曹操也希望关羽能够成为自己手中利刃,并没有杀掉关羽,不成想如今其成为心头大患。孙权听到之后,选择杀掉关羽。

孙权之所以在权衡利弊之后,杀掉关羽与当初关羽的不屑一顾有很大的关系,当初孙权曾经借给刘备“荆州”。

图10

然而借给刘备之后,刘备仿佛忘记了这件事情,迟迟不归还,孙权自然十分生气,关羽与刘备的关系要好,而且当时镇守荆州的将领也是关羽,因此关羽亦成为了孙权的眼中钉,肉中刺。

当然作为吴国之主,孙权的气度并没有如此狭小,孙权深知荆州之所以无法回到自己的手中,是因为刘备的计策,与关羽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然而令孙权与关羽之间最大的矛盾,当属关羽不愿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

孙权本希望能够通过与关羽联姻加深蜀吴之间的军事联盟,能够共同对抗魏国,毕竟当时魏国的实力是三国之中最强的,也希望能够借此笼络关羽,而后孙权以极低的姿态,向关羽求亲。

当时蜀国与吴国的联盟并没有破裂,孙权认为此事成功的几率极大,然而令孙权没有想到的是,关羽没有答应。

图11

当然如果关羽仅仅是拒绝的话,孙权并不会特别生气,毕竟关羽与刘备之间的关系是极好的。如果关羽将女儿嫁给吴国的话,关羽的身份就极其尴尬,可能在蜀吴两国都无法得到重用。

因此孙权也极其理解。毕竟要想结成儿女亲家,也需要双方同意。然而令孙权没有想到的是,关羽拒绝之后,对着自己派往求亲的使者破口大骂,认为孙权的儿子配不上自己的女儿,孙权得知此事之后极为气愤。双方不仅没有结成儿女亲家,甚至结成了仇人。

孙权是吴国的掌权者,虽然关羽的话,令他气愤,但是孙权并不敢轻举妄动,毕竟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灭国之风险。此后孙权一直在等待机会。

关羽兵败退往江陵之时,孙权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擒获关羽,当时孙权是希望杀掉关羽的,但是关羽的名气太大,恐杀掉关羽之后各种势力群起而攻之,因此才想要放掉他。当然想到一石二鸟之计后,孙权毫不犹豫地杀掉了关羽,并让其身首异处。

图12

曹操得到关羽的头颅之后,也选择厚葬关羽,毕竟关羽已身亡,不会对魏国产生威胁,用厚葬关羽堵住天下之口,还是非常划算的,就这样关羽死后,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国家。

从关羽与孙权之间的矛盾来看的话,孙权是不会给关羽修建豪华墓穴的,关羽墓穴打开之后也是如此,孙权的种种做法只是为了安抚百姓。虽然关羽被神化,生前赢得无数掌声,但是关羽的逝世,与其自负有很大的关系。若关羽与孙权保持表面上的和平,或许能够幸免于难。当然这也是人们的一种猜测。

虽然关羽逝世之前比较自负,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关羽是忠义之士,之所以不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也是因为其坚定的站在刘备之后,坚定的支持刘备。

图13

关羽逝世之后,百姓更为痛惜,历朝历代也多修缮关羽的陵墓,关羽不仅仅是蜀国的一代名将,更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关羽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仁义。仁义是千百年来人民的精神追求,关公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人们对于关公的推崇,更是人们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追求。

历史上周瑜是怎么死的?周瑜一共活了多少岁?

周瑜也是三国中公认具有王佐之资的大人才,其实周瑜一生的成就很高,21岁就跟随孙策平定江东,为之后的东吴打下了基础。然后又在赤壁之战中担任总指挥官,献计打败曹操又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可以说这两件都是能改变三国历史的事情,而周瑜就是最关键的人物。不过对于周瑜来说最可惜的就是自己活的不够长,周瑜只活到35岁就去世了,也是非常的可惜。不过整个三国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就从来没超过30岁,但是对于周瑜这样的人物来说实在有些天妒英才,那周瑜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在三国演义当中,周瑜是被诸葛亮给气死的。因为刘备向孙权借荆州,但事后又不打算归还,所以这点让周瑜非常恼火,就想了各种办法要把荆州从刘备手里重新拿回来,只是周瑜每次的计谋都被诸葛亮给识破。最后一次当周瑜知晓自己的计谋又被诸葛亮看穿后,直接被气的旧疾复发卧床不起,临死前说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就过世了。不知道罗贯中是不是和周瑜有仇,在三国中把周瑜塑造成了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如果周瑜真这么小心眼估计也不会让孙权继承孙策了。

所以说在演义当中,周瑜的很多事情包括最后的死因都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可能是为了更好的树立诸葛亮的正面形象,所以要牺牲一下周围的人。其实周瑜是三国中非常特别的人,三国里形容人的相貌很少会用英俊,但周瑜就是三国中绝对的美男,而且还懂音乐。“曲有误,周郎顾”,这句话意思就是,一首曲子只要有一个音弹错了,周瑜都能察觉出来,这种男人不管放在哪个时代估计都是抢手货。而周瑜的老婆小乔也是三国中出了名的美人,只是周瑜去世后,小乔的消息也就没有了。

其实周瑜真正的死因也是一个谜,在正史中记载周瑜是猝死的。赤壁之战以后,周瑜建议孙权软禁刘备,因为曹操被击退后刘备就成了最大的威胁。虽然双方是联盟身份,但是也不愿看到刘备急需发展下去,所以孙权在考虑了一段时间后就同意了周瑜的计谋。孙权也是即刻动身前往巴丘,就是现在的湖南岳阳,但是在行军途中突然病猝。具体的死因也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想要查出真正的病因所在就非常困难了。孙权知道后也是非常的痛心,认为自己失去了一位王佐之才,自己也全是靠周瑜才能当上皇帝的。

当时周瑜不管是身份还是经验都远强于诸葛亮,而且周瑜也绝不是一位小心眼的人。所以说周瑜被诸葛亮气死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诸葛亮根本就没参与过赤壁之战,所以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事情和诸葛亮一点关系都没有。三国演义当中有太多神话诸葛亮的故事,大家想要了解真实的三国还是要多看看正史才好啊。

诸葛亮一生之中最害怕的三个人:老板、同事、对手,他们都是谁?

诸葛亮,三国时期最耀眼的一颗将星,他出将入相,达到了古代人臣的极致。尤其是在蜀汉后主刘禅时期,诸葛亮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并多次带兵北伐中原,魏国上下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头都大了,司马懿更是“畏蜀如虎”。

然而,诸葛亮一生之中,也不是无敌的,他最害怕三个人,这三个人分别是老板、同事、对手,他们都是谁呢?

第一个是老板: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此时两人关系融洽,如鱼得水。诸葛亮对刘备也只是下级对待上级,总经理对待董事长的关系,充满敬畏,但并不害怕。

诸葛亮对刘备的忌惮,主要是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当时刘备夷陵之战惨败,在白帝城又病了一年多,自知命不久矣,于是召诸葛亮、李严两位重臣,来到白帝城永安宫,交代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刘备有自知之明,知道他死后,蜀汉大权将落入诸葛亮之手。他虽然还托孤了另一个重臣李严,但是诸葛亮是荆州派代表,牢牢掌握蜀汉大权,很难撼动。

因此,刘备以退为进,出言试探诸葛亮,如果诸葛亮有二心,很可能会被刘备当场拿下,甚至命丧当场。

诸葛亮是一个聪明人,知道刘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蜀汉基业,怎么可能拱手让给别人。他识破了刘备言语之中的杀机,于是当场表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无论如何,白帝城托孤,杀机重重,诸葛亮估计后背都湿透了。

第二个是同事:

,原本是益州牧刘璋手下谋士,看刘璋成不了大事,于是和张松、孟达两人改投刘备。在刘备夺取益州及稳定益州统治的过程中,出了不少力,如劝说刘备迎娶刘璋兄长的老婆吴氏(益州大将吴懿之妹),拉拢益州士族,为其所用。

然而,个人品行不是太好,在掌权后,给过他小恩小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顾,但是和他有过小矛盾的人都被报复了,甚至被杀。的为人用“恩怨分明,睚眦必报”八个字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当时诸葛亮是集团中仅次于刘备的二号人物,而如此肆意妄行,刘备不好意思管,诸葛亮也应该管一管了。因此有许多人向诸葛亮告状,希望处理一下。然而诸葛亮却一言不发,放纵的行为。由此可知,诸葛亮是害怕的,起码不敢干涉的事情。

第三个是对手:张郃

在张辽、乐进等人活着的时候,张郃资历最浅,战绩也不突出,只是作为夏侯渊的副将征战沙场。在张辽、乐进、徐晃等人相继死去后,张郃突显出来了。他是最后一个死去的曹魏五子良将,也是诸葛亮最为忌惮的一位。

尤其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很快拿下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形势一片大好。然而,马谡驻守的街亭被张郃打了下来,诸葛亮无奈之下,不得不吐出已经吃进肚子里的三郡,退回汉中。

正是由于张郃用兵机变无双,善于排兵布阵,利用地形克敌制胜,因此蜀军中从诸葛亮起,都对张郃忌惮不已,甚至害怕张郃此人。

《三国志》: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因此,在后来的一次北伐之战中,诸葛亮故意撤退,引诱魏军来追,而司马懿“积极配合”诸葛亮,不顾张郃的劝谏,强令张郃带兵追杀蜀军,结果张郃在木门道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被万箭穿心。

结语

诸葛亮虽然算无遗策,但是他面对以上三个人,却非常忌惮,甚至害怕以上三人。这三人之中,刘备是诸葛亮的老板,是诸葛亮的同事,张郃是诸葛亮的对手。

其中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故意说出让诸葛亮取而代之的言语,表面上诚心诚意,实则暗藏杀机,诸葛亮如履薄冰;在诸葛亮之后投奔刘备,却更得刘备信任,即使胡作非为,但是诸葛亮也不敢约束;张郃用兵如神,街亭大败诸葛亮的得意门生马谡,使诸葛亮忌惮不已,后与司马懿联手,才除掉张郃。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