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起名 > 公司起名

梦见抬死人(梦见抬死人棺材出殡是什么预兆)

时间:2024-01-18 19:35:23 作者:横行天下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做梦梦见死人来我家是什么意思?

记得那是七,八岁的年龄,《聊斋志异》被拍成电视剧,多少个日夜陪着大人早早地守着电视,等着看让人害怕又乐此不彼的鬼片!最难熬的就是夜里睡觉时,总是一个人躲在被窝里瑟瑟发抖,现在想想就觉得好笑。

而做这个梦,就是在七,八岁的年龄。3o年了,至今也忘不了这个梦,历历在目,太吓人了!

现在,我来说说这个可怕的梦吧!这还要从我的隔壁邻居说起,邻居家有一个17,l8岁的儿子,老实勤快,家里的农活样样会干,年纪轻轻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当然到了晚上,他也会和其他人一样,来我家看电视(八十年代,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电视)。用老人家的话来说:你家的孩子真勤快呀,这辈子就是来给父母报恩的!可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夸的小伙子,突然有一天发生了不幸的事!

记得那是一个雷电交加的夏天,他在田地里犁田,下起大雨,于是他决定背起犁耙回家。可就在这时,一道闪电从天而降,劈在了身上。听老人说,当大家把他的尸体抬回来时,他全身都黑的。他的父母哭的死去活来,全村的人也无不唉声叹气,甚至有人骂老天,你怎么这么不会做人呀!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坏蛋,你不去劈,你真是瞎了眼呀!

就这样,我的恶梦也开始了。那天后,我再也不敢夜里一个人去茅厕了,路过他家时,总感觉有一个黑影在身后,太恐怖了!更恐怖的在后头,突然有一个晚上,我梦见他撑着一把黑布伞,穿着一双黑布鞋,打开我家的院门,一步一步地朝我走来……我就这样,被吓醒了啦!

我梦见了死去的人,梦见死人是什么意思?我还记得当时我妈对我说:“不要怕,他只是想回来看看,和大家告个别。”

女孩梦见自己被埋在土里,说妈妈在身边哭,妈妈听说后转身抹泪

“妈妈,我做了一个梦,我梦到自己被埋在土里面,周围一片漆黑,只听到你坐在我旁边哭。”在四川攀枝花某医院内,9岁女孩周梦婷对病床边的妈妈陈少琼说道。陈少琼听了心头一颤,背过身眼泪忍不住落下。前两天医生刚把她单独叫到办公室,对她说:“梦婷的病情,有可能熬不过今年。”她当时吓得瘫坐在地上,彻夜难寐。两天后女儿又突然做了这样不详的梦,此刻她再也绷不住自己的情绪。图为陈少琼照顾女儿。

六月初,医院内阳光明媚,梦婷跪坐在床上,帮妈妈慢慢编着头发。梦婷的脸颊因为激素发肿,但四肢没有力气。梦婷非常喜欢给妈妈梳头发,她羡慕妈妈有一头乌黑的长长的头发。2018年确诊白血病开始治疗后,梦婷的头发就脱落完了,再没有长出来,她常常因此而自卑。编完辫子梦婷就蹦蹦跳跳地跑出去找小朋友玩了,看着眼前跟和正常孩子并没有什么差别的女儿,陈少琼很难接受自己的女儿竟然最多只剩半年生命了。图为病床上的小梦婷。

陈少琼是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接到女儿病重的消息。前夫周海军打电话告诉她,梦婷的白血病复发了,只有换骨髓一条路,费用达数十万。但就算换完骨髓也很可能很快复发,医生让他做好心理准备,孩子最多就剩两年时间了。陈少琼当时就懵了,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挂完电话,她决定辞掉工作专心去医院照顾孩子,不管怎样她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亲生骨肉。图为肖梦婷在喝药。

陈少琼来自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农村,2015年她跟前夫周海军因感情不和离婚,孩子归前夫抚养。梦婷当时才两岁多,还在牙牙学语。离婚后周海军在外地打工,梦婷大多时候由爷爷奶奶照顾。日子一天天过去,梦婷渐渐长大,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可这美好的日子到梦婷五岁的时候戛然而止。图为梦婷。

2018年8月,爷爷奶奶发现梦婷耳朵背后长了许多痘痘,忙唤周海军回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辗转多家医院,最后梦婷在攀枝花某医院确诊患了B型淋巴白血病。周海军拿到确诊单的时候伤心不已,他难以接受才五岁的女儿竟然患上了白血病。痛哭过后他拨通了陈少琼的电话,告诉了她这个难以接受的消息。图为奶奶在照顾小梦婷。

电话那头的陈少琼吃惊不小:“我压根接受不了,直接坐到地上去了,瞬间感觉天都塌了。”那时的她还在外地打工,于是立即请假回家待了一个月。她看着小小的梦婷,每天以泪洗面。可孩子的治疗刻不容缓,不得已两人再次外出打工给孩子赚医药费。周海军在离家不远的玻璃厂里打工,孩子化疗和做大的检查时他就请假回来,梦婷仍旧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图为梦婷的爸爸在玻璃厂打工。

就这样在父母的帮衬下,周海军带着梦婷一边工作,一边治疗,度过了三年。有时候梦婷住院需要跑前跑后,频繁请假,所以周海军收入极其有限。三年漫长而又艰辛的治疗中,梦婷慢慢知道自己的病情,她问过周海军自己的病是不是看不好了,为什么治了这么久还从来没有离开过药,为什么还需要随时去医院?周海军心里万般难过,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看见梦婷每次做骨穿、腰穿、化疗,痛得眼泪汪汪,周海军就心痛难当。图为小梦婷在做检查。

为给梦婷治疗,梦婷爷爷掏空了一辈子存下来的积蓄,周海军也很快花光了所有的积蓄,2019年还卖掉了家里结婚时他爸给他买的房子,情况紧急只卖了几万元。但梦婷的治疗费昂贵,三年花了三十多万,还欠下十多万外债。不幸的是,2021年底,医生给孩子做检查,发现梦婷的病情复发了。复发就意味着接下来只有移植一条生路可走,可梦婷这个病又极容易复发。图为小梦婷在流泪。

“她是我女儿,身上流着我的血,我怎么忍心就这么让她走。”周海军万般无助下,再次拨通了前妻的电话,告诉她医生说孩子最多只有两年寿命了,想让她回来照顾一下孩子吧。听了前夫的话,陈少琼内心溃不成军,她立刻辞了职,赶到医院全心全意陪护在孩子身边。“我们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医治,不留遗憾。”

梦婷看到回来照顾她的妈妈,心里非常高兴。孩子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除了平时化疗后会发几天高烧,没有胃口,其余时候能蹦能跳,也很能吃东西,状态良好,看着都不像一个病人。陈少琼看到梦婷的身体越来越好心里非常欣慰,她期盼女儿的病情可以渐渐好转,甚至痊愈。但没想到的是,今年三月份医生刚给梦婷检查完,又给陈少琼浇了一盆凉水。图为梦婷给妈妈扎辫子。

“医生说孩子的病情如果继续发展,可能熬不过今年。那两天晚上我根本睡不着,看到孩子可爱乖巧懂事,心里压力特别大,只能偷偷流眼泪。”陈少琼回忆道。两天后,梦婷又对陈少琼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被埋到土里,她在旁边哭。陈少琼当时听了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转过头跑到门外泪流满面,不敢让孩子看见。图为母女俩。

“孩子经常问我为什么别的小朋友能读书,我不能?我多想我的女儿可以跟正常孩子一样啊。”陈少琼哽咽地说。从五岁到九岁,梦婷的生活一直都在医院度过,吃不完的药和打不完的针。她是如此渴望能够去游乐场玩,渴望能够去上学。现在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各项指标都很正常,陈少琼和周海军都坚信,只要她们坚持,不放弃,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图为陈少琼陪着女儿。

如今在不复发的情况下梦婷后续化疗还需要25万,走到现在,梦婷一家已经山穷水尽了,接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办。(文|半夏 图|家属提供)

进入下面的小程序,可以帮助这个孩子

(此处已添加公益募捐功能,如有捐赠需求,请到今日头条 APP 查看)

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摄影头条##头条公益##图片故事#

女军医张瑛的风雪巡诊路:走上高原“云端”寻找初心

走上“云端”。

除了在重症医学科日夜忙碌的病区,张瑛最熟悉的地方,就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从军28年,如今已是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某医院科室主任的她,几乎每年都会参加高原巡诊,最长的一次任务,她在雪域高原守了近400天。

“你看到瑛姐的背影,就知道一个好军医应该是什么样子。”神经内科住院医生薛盛文,曾与张瑛多次赴高原执行任务,记忆中,这位已经年近半百的女军医,似乎从不觉得疲惫,她总是步履匆匆,带队走在队伍最前面。

雪山的路不好走,汽车无法抵达的地方,只能靠人的双脚一步步走上去。驻守在海拔5000多米天文点边防连的一级上士盖猛,至今都记得一幅画面:身材瘦小的张瑛,背着医药箱,身子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却仍然坚定向前。盖猛不理解,一个这么瘦小的身躯里,竟然藏着这么巨大的能量。

“每次走上高原,都是双向奔赴,高原上的官兵需要军医,我们也需要高原官兵。巡诊路对我们来说,都是寻找初心之旅。”“七一”前夕,张瑛又一次准备带队上高原巡诊,她给几位年轻的队员作动员,“我们并肩坚守在雪域高原,他们守望祖国,我们守望他们。”

在“七一”党的生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这名雪山军医,与她共赴一次“寻找初心”之旅。

——编 者

跟随一位高原女军医踏访风雪巡诊路——

走上高原“云端”寻找初心

■雷大伟 董一博

再次启程前往阿里,坐在机场候机大厅,张瑛望着窗外的蓝天出了神。

离开阿里已经两年多了,那里的战友如今怎么样,健康状况如何?在她的心里,有太多牵挂。

启程——

何惧山高路险

飞机冲上云霄,云层与雪山连成片。

神秘的雪域高原,有人心驰神往,有人望而却步,但对于高原军人来说,这片土地是他们的“日常”,是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地方。

穿越洁白的云、圣洁的雪,回忆的镜头,如电影一般在张瑛的脑海掠过,让她记忆深刻的还有寒冷的风、难行的路,以及无数守防军人播种在“生命禁区”的赤诚。

从海拔4300米斯潘古尔湖畔出发,汽车颠簸一个多小时,在山路上连续驶过几十个回头弯,抵达半山腰的都木契列哨所。

车窗外雪山巍峨,远处清澈的河,明镜般的湖,一如往昔般夺目。在张瑛28年的从军路上,这熟悉的风景曾无数次让她心潮澎湃,特别是当她想到,很快要见到熟悉的老朋友时,内心就会泛起无尽温暖。

这种温暖,牵引着张瑛一次次走上高原,走进风雪,走到高原官兵中间。

新疆军区云巴脚哨所,张瑛已经是第3次来这里巡诊。

她还记得10年前第一次抵达哨所时的那个夜晚,战士们在门口列队迎接,一张张笑脸上写着青涩。年轻的藏族哨长图们塔,手里端着一碗红枣茶。接过那杯茶,感受甜润心脾的茶香,她说这是温暖一生的画面。

但这条路上,更多是风雪与艰险。20多年前,张瑛第一次启程赴哨所巡诊,她是队伍里最年轻的军医。

那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秋迪俭革拉哨所,汽车开到营门前,巡诊队员下车还要走一段路。张瑛一步一喘,三步一停,每走一步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正是刚入秋的季节,哨所门前的积雪已成堆,她完全不适应凛冽的风、稀薄的空气,一整晚几乎没合眼。翌日清晨,刚起床,一阵干呕袭来,她的胃里翻江倒海。

也是从那时起,让张瑛开始关注各类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总结规律和治疗方法,从吸氧到饮食,再到睡眠、针灸,最终汇总成一本防治高原反应的“小偏方”。

针对胃肠不良反应问题,张瑛从中药熨帖中获得创新灵感,研制了一种药剂暖贴,可以帮助初上高原的官兵减缓胃肠不适,深受守防官兵欢迎。战友们的健康反馈,给了张瑛信心和鼓励,让她更加坚定了再一次启程,前往高原巡诊。

那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张瑛随医疗队奔赴灾区救援。

一个夜晚,一名受伤的孕妇突然情绪激动,哭叫起来。张瑛为她仔细检查后,握住她的手说:“救护直升机就要来了。我已经帮你做了检查,你的孩子很好,你也要坚持住!”

那晚,张瑛和护士一直守在那名孕妇身旁,并亲自将她送上救护直升机。望着飞旋的机翼渐渐消失在暮色里,张瑛的眼圈红了。在那个夜晚,她更加领悟到跋涉的意义、坚守的价值。她在巡诊日记中写道:“海拔到达一定高度,生命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张瑛(右一)到哨所巡诊。孟 钊摄

重逢——

战友情比天高

中士汪文东没想到,还会在秋迪俭革拉哨所与张瑛重逢。

2020年9月,张瑛到汪文东所在的执勤点巡诊,那天下午突然风雪交加,巡逻车上不来,她不得不留守哨所。在与战士们朝夕相处的10多天时光中,张瑛的善良和真诚,深深打动了这群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亲切地称呼她为“瑛姐”。

那年,汪文东在战友的撮合下,认识了在绵阳工作的小学老师党珊。半年时间,两人一直用手机联系,渐渐互生情愫、成为恋人。每次拿到手机,汪文东都会坐在窗前,一边看窗外的风景,一边和女朋友聊天。

这一幕,被张瑛看在眼里。不仅如此,她还注意到,汪文东性格腼腆,平时与战友的交流不多。一天晚饭后,张瑛主动找他聊天,汪文东也终于放下“包袱”,向她诉说了自己的“烦心事”。

原来,汪文东与恋人商量好在年底见面,眼看“玫瑰之约”越来越近,他却一天比一天焦虑:“做梦都想脸上不长痘。”

常年风吹日晒,本就皮肤敏感的汪文东不仅挂上了“高原红”,而且还生了一脸的痤疮。每次给女朋友发照片,他都会用美图软件为自己“磨磨皮”。如今,一想到即将和女朋友见面,他的心忐忑不安。

听着汪文东倾倒而出“苦水”,张瑛噗嗤一声笑了。她回到宿舍,把随身携带的护肤霜拿给汪文东,同时打电话叮嘱在山下某部当军医的大学同学,到药店购买一款特效护肤品并快递到哨所。她还鼓励汪文东一定要自信:“坚持用两个月,保证你更帅。”

青海西宁,汪文东的家,距离张瑛所在的医院,只有10多公里的距离。一年夏天,汪文东返乡探亲,他带着一本相册来医院拜访“瑛姐”。

“瑛姐,我来看您来了。”拨通了张瑛的电话,汪文东那个激动啊!不巧的是张瑛随队赴格尔木参加演习——他们错过了那次重逢的机会。

而那本相册里,汪文东和党珊在订婚宴上的留影,两人笑得都很甜。

又过了一年,张瑛再赴高原巡诊,特意到秋迪俭革拉哨所去看望老朋友。

那天中午,阳光正好,汪文东带着战士在盘山路尽头列队,翘首企盼着 “瑛姐”的到来,企盼着这次珍贵的重逢……

常年驻守高原,高原官兵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每次巡诊,张瑛都会尽可能多地为战士们做检查,并将采集的数据汇总进行研究。

“艰苦环境动摇不了官兵们的戍边意志,他们总向我们展现乐观的一面,却把苦痛埋在心底。这也在提醒我们,要更加关爱他们的身体健康。”每次巡诊,看到战友们越来越稀疏的头发,张瑛的心情总是很沉重。

一次次到高原巡诊,张瑛也在一次次与战友的重逢中,感悟到“为守望祖国的人守望,每一次启程都有意义”。

一次,某哨所下士宋浩在山脊执勤时,因脱水导致昏迷,战友一路接力,抬担架、换汽车……想尽一切办法,将他送到高原巡诊医疗队。

宋浩呼吸困难,心跳微弱,被抬进帐篷。情况紧急,张瑛立刻为其实施心肺复苏……

经过30多分钟抢救,宋浩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张瑛的额头渗出汗珠。那一夜,她不敢入眠,始终守护着这个年轻的生命。

宋浩睁开眼睛,看到守护在床边的张瑛,他用微弱的声音说:“谢谢你,瑛姐。”

还有一次,一名年轻的边防战士因感冒引发急性高原肺水肿,陷入昏迷。接诊后,张瑛立即带队展开抢救。

随后,张瑛一边给战士吸氧,一边安排其拍胸片,做进一步检查。她凭借多年的救治经验,一边等结果,一边根据当前各项指标制订救治方案。经过1个多小时的抢救,昏迷的战士病情终于稳定下来。

“我是军医,就要对战友们的生命负责,我们的坚守,就是他们的生命防线。”张瑛说。最终,这名战士顺利康复,返回了战位。

更让张瑛难忘的是,半个多月后,张瑛外出巡诊,在雪山上的哨所里再次遇见了这名战士。已经彻底恢复健康的小伙子激动得红了双眼,一个劲儿拉着张瑛的手道谢。

边防战士拍摄的高原星空。孟 钊摄

凝望——

星光指引方向

满天繁星下的雪山,闪耀着圣洁的光,这是张瑛的手机屏保。

她说,内心澄澈的人,才能采撷这样的风景。

这位内心澄澈的“摄影师”,正是秋迪俭革拉哨所战士错格特。这个蒙古族战士,在上大学时就学习绘画。在成为一名军人后,他决定用相机记录绿色青春。

第一次到哨所巡诊,张瑛就听说了这个大学生士兵的故事。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错格特镜头下的星空,就像喜欢这群驻守高原的90后、00后一样。

张瑛说,他们就像高原的阳光,热情耀眼,又像星辰一样璀璨,照亮祖国的山河。

回到医院,有时下班很晚,张瑛走在夜空下,抬头望着天上的星星,寻找那些曾与高原战友们一同辨识过的星座。

2022年春节前夕,错格特的相机镜头多次捕捉到中国空间站飞越哨所上空的瞬间,并拍下执勤战士和空间站同框的照片。他把这张照片送给张瑛作为新春礼物。

收到照片后,张瑛临摹了一幅水彩画,寄给哨所战友,她还在画的下方写了一段话:“头顶同一片星空,共守祖国山河。”

每年,年轻军医被分配到张瑛所在医院,医院领导都会让她这个常上高原巡诊的“英模军医”为新军医上一堂党课。

走进院史长廊,凝望着英模的画像,张瑛的讲述令人动容:时任医疗队长赵永吉,在牧区巡诊时,倒在风雪之中。

战友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在生命最后一刻还在牵挂着哨所战友:“你们别管我,继续向前走。”

“战士守护高原,我们守护战士。”张瑛眼中,像凝望星空一样,守护挺立高原的身影,这就是军医的初心和使命。

一个人守望的背后,更有一家人的守望。

张瑛的丈夫唐群科也是一名军医,与她在同一家部队医院任职。作为该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唐群科肩上担子很重。妻子经常到高原巡诊,他就边工作,边照顾儿子。

那年,17岁的儿子章突发阑尾炎,需要紧急做手术。当时张瑛正在高原参加演训,唐群科作为家属签署了手术同意书,又作为医生亲自操刀为儿子做手术。

“从来没有感受过这么大的压力。”几天后,张瑛下山回家,唐群科看到妻子,这个七尺汉子竟然流泪了……

“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战友痛苦。”这是张瑛所在部队医院传承至今的一种精神,张瑛一直记在心里。

打开她办公室的柜子,各类科技和医疗研究成果证书,有10多本。每一个研究课题,都离不开“高原”二字。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她制作了“训练贴士”、研究训练伤防治操。每到一处,都会把这些“防病技术”传授给常年驻守高原的战友。

作为医者,张瑛决心要实现她的承诺:走过喀喇昆仑上的每一个哨所,攀登更高的山峰。

翻雪山、蹚冰河,一身迷彩冲进病房;茫茫夜色里,漫天风雪中,张瑛凝望着远方……

离开阿里后,张瑛收到了宋浩为她创作的两幅画。“敬爱的瑛姐,感谢您多次到哨所巡诊,看望我们、送医送药,我在哨所战友建议下画了两幅画,祝您身体健康,一切顺利。”读着哨所战友写的信,张瑛的眼眶湿润了。

张瑛将这两幅画的照片,通过手机发给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章感动地说:“谁说驻守高原的人是‘木脑壳’,这就是军人的浪漫。”

夜晚,张瑛再次抬头凝望着星空,她始终坚信还有一种美好。她的挂念,沿着目光所及一路西行,抵达雪山哨所。

时光为证,山河铭刻。

来源: 中网-解放军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