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历史上,似乎每个朝代在建国之初,都会有一个神机妙算之人。例如汉朝的张良,唐朝的徐茂公(李勣),明朝的刘伯温。特别是刘伯温,人称诸葛亮再世,是朱元璋建立明朝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刘伯温最后却离奇死亡。《明史》记载:“洪武八年,刘基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也就是说,正史认为,刘伯温是病逝的。但是,有韩国人拿出600年前的家书,揭开刘伯温的死因,有学者不仅感叹:朱元璋真狠心。
元朝末年,朱元璋侥幸成为濠州红巾军的领袖。在攻下滁州后,朱元璋麾下已有徐达、汤和、常遇春等武将,文臣也只有李善长和朱升二人。朱元璋有宏图大志,他深知若想成就大业,必须要招揽众多人才来辅佐自己,特别是文臣,因为朱元璋本身没有读过多少书,非常需要有才能的文官来辅佐。所以,朱升向他推荐了两个人,一人名叫宋濂,另一人名叫刘基,也就是刘伯温。
刘伯温这个人,朱元璋早有耳闻,但听过朱升的详细介绍后,朱元璋觉得一定要得到他。朱元璋屡次邀请,刘伯温秘密来到南京,对朱元璋秘密考察一番后,答应加入朱元璋的队伍。从此后,不管是灭陈友谅、还是败张士诚,每一次大战,刘伯温的运筹都非常重要。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臣们迅速分为两拨,一拨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党”,另外一拨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党”。刘伯温担任御史中丞,这是个得罪人的岗位。明朝的开国将领们大多是淮西党出身,而且出身草莽,居功自傲,以功臣的身份屡次犯法,御史们(刘伯温的手下)多有弹劾。因此,淮西将领们把矛头对准刘伯温。再加上刘伯温曾向朱元璋建议,解除淮西将领的兵权,所以,刘伯温被淮西人所不容。
洪武元年,刘伯温申请告老还乡,被朱元璋拒绝。洪武四年,刘伯温生病,再次申请告老还乡,朱元璋最终同意。刘伯温踏上归途,在家乡没住上多久,就被朱元璋“请”回南京,要刘伯温在南京(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养病。每逢重大节日,刘伯温还要上朝。洪武八年,刘伯温再次染病,咳血不止,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太医去看望刘伯温,然后刘伯温病的更重,刘伯温带病回到故乡青田,很快病逝。
本世纪初,有一位韩国陈姓学者,拿出家中祖传600多年的神秘家书,揭开了刘伯温的死因。根据书信中介绍,当年朱元璋派心腹大臣胡惟庸前去看望刘伯温,胡惟庸是明朝最后一位宰相,也是淮西党的另一位核心,他和刘伯温一直不对付。临行前,胡惟庸试探性地问朱元璋:“诚意伯(刘伯温的封号)是功勋之人,但居功自傲,此次大病,恐怕不能长久。”朱元璋说了7个字:“疾病磨人,勿苦之!”胡惟庸立即明白朱元璋的意思,带上太医,在汤药中给刘伯温下毒。
朱元璋的7个字本意是:刘伯温患病了,很受折磨,不要让他再受苦了。实际的意思是:刘伯温可以死了。所以,胡惟庸毒死刘伯温,并非自作主张,而是朱元璋的授意。刘伯温中毒病重后,派儿子刘链向朱元璋禀报自己的病情,朱元璋并未关心,只是淡淡地让刘链好好照顾自己的父亲,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刘伯温接下来的“病”情,是有心理预期的。
那为什么韩国学者会有这样的书信呢,据这位陈姓学者说,他的祖先名叫陈宁,是胡惟庸最核心的心腹,胡惟庸当年是和陈宁一起毒死刘伯温的。陈宁觉得总有一天要事发,所以想给自己留条后路。陈宁用重金贿赂朝鲜使臣,让朝鲜使臣把自己庶出的小儿子携带去朝鲜,并且写了几封书信和黄金让孩子留好,其中有一封信就是交代刘伯温死因的,然后对外谎称自己的儿子夭折。后来,胡惟庸案爆发,胡惟庸、陈宁等人都被灭了九族,陈宁留朝鲜的儿子生存下来,因此保留了这些家书。
如果这份家书是真的,那刘伯温之死就会真相大白,朱元璋忌惮刘伯温的能力,一直不敢重用刘伯温。刘伯温几次告老还乡,朱元璋都不批准,一心要刘伯温在自己眼皮底下生存,便于监视。最后臣刘伯温病重,再次告老还乡,朱元璋暗示胡惟庸毒死刘伯温。有学者感叹:刘伯温之于大明朝,居功至伟,朱元璋真狠心。
说起刘伯温,最深的印象莫过于“神算子”这个称号。人们常常将刘伯温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事实上二人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神算子的刘伯温最终也没有逃出朱元璋的如来佛手掌心。开国功臣往往不得善终,原因大概是他们触动了王权的根本。
刘伯温
朱元璋在讨伐天下过程中,刘伯温功劳甚大,在鄱阳湖大战中甚至救过朱元璋一命,如果不是刘伯温,朱元璋可能早就被炮轰死了。民间传说刘伯温能呼风唤雨,神通广大,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他往往利用自己的天文知识来达到进谏的目的。但是,即使是现在的天气预测都有不准的时候,更不用说明代?所以,有一次就得罪了朱元璋。刘伯温深知自己触犯了皇上,于是借着给妻子办后事的机会,选择告老还乡。可是刘伯温归隐不久后,他的死对头胡惟庸便当上中书省参知政事,他忌恨刘伯温,于是便找机会在朱元璋面前诽谤刘基。
刘伯温之墓
刘伯温老家附近有个地方叫淡洋,水路两便,易守难功,土匪经常出没。方国珍就是在这里起事,拥兵自强,对抗朝廷的。刘伯温回家后恰碰上淡洋逃军叛乱,危及朝廷安全。但是地方官员隐瞒不报,不让皇帝知道。刘伯温就让儿子直接向朱元璋上奏。胡惟庸知道后很高兴,认为报复刘伯温的机会来了。他指使刑部尚书吴云弹劾刘伯温,说他与百姓争夺淡洋,因为淡洋风水极佳,有帝王之气,想图谋不轨,想在那里筑坟,将来自己的子孙就可以称王称帝,
刘伯温知道后,明白自己已经被陷害,不能在家呆下去了,于是启程进京谢罪,朱元璋也觉得不放心,如今天下刚刚稳定,万一刘伯温心生异志,或另投他人,那就麻烦了。宁可除掉以绝后患,所有朱元璋不放刘伯温回家。后来刘伯温生病了。朱元璋安排胡惟庸送药,刘伯温吃了太医开的药后,肚子里就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肿瘤。后来病情加剧而死。许多人认为这是老朱借了胡惟庸的刀杀掉刘伯温的,终年65岁,一代谋略大师就这样凄凉的去了。不久之后,胡惟庸全家亦遭灭门之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敢太聪明,要学会大智若愚、要养晦韬光、要藏拙……
刘伯温纪念馆
刘伯温的后人据现有资料显示为两个儿子,一个叫刘璟,生于1350年,因燕王朱棣篡位,誓死不入朝,并说燕王朱棣篡位永写史册,被捕入狱,在狱中自杀。另一个是刘琏,刘伯温的长子,生于1348年,在1377年逝世,与胡惟庸派意见冲突,最后被害死,刘家只有孙子刘廌活了下来,刘廌知道官场的黑暗与复杂,也知道了在朝当官的忌讳和危险,决心永不入仕,后来刘氏八代都没有人出仕,直到刘伯温的第九世孙刘瑜出任处州卫指挥使。得到了诚意伯的封号,再有记载,刘瑜死后诚意伯的爵位传给了孙子刘世延。刘世延之后是刘荩臣,刘荩臣死后清朝建立,传到其儿子刘孔昭,后面的记载就断了。刘伯温的后人今何在,据统计刘伯温的后人在温州支系庞大,并向全国发展,最远的后裔在外国,居住在温州的也已经有2万多了,青田刘伯温后裔传到第24代了,青田有三支刘伯温后裔,第一支是林坑房,另一支是山根房,还有一支是小于房。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刘伯温哀莫大于心死,用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才智,出生入死地为其效力,建立起煌煌巨业,结果自己退避三舍仍不能得其善终。
说起刘伯温,最深的印象莫过于“神算子”这个称号。人们常常将刘伯温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事实上二人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神算子的刘伯温最终也没有逃出朱元璋的如来佛手掌心。开国功臣往往不得善终,原因大概是他们触动了王权的根本。
刘伯温
朱元璋在讨伐天下过程中,刘伯温功劳甚大,在鄱阳湖大战中甚至救过朱元璋一命,如果不是刘伯温,朱元璋可能早就被炮轰死了。民间传说刘伯温能呼风唤雨,神通广大,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他往往利用自己的天文知识来达到进谏的目的。但是,即使是现在的天气预测都有不准的时候,更不用说明代?所以,有一次就得罪了朱元璋。刘伯温深知自己触犯了皇上,于是借着给妻子办后事的机会,选择告老还乡。可是刘伯温归隐不久后,他的死对头胡惟庸便当上中书省参知政事,他忌恨刘伯温,于是便找机会在朱元璋面前诽谤刘基。
刘伯温之墓
刘伯温老家附近有个地方叫淡洋,水路两便,易守难功,土匪经常出没。方国珍就是在这里起事,拥兵自强,对抗朝廷的。刘伯温回家后恰碰上淡洋逃军叛乱,危及朝廷安全。但是地方官员隐瞒不报,不让皇帝知道。刘伯温就让儿子直接向朱元璋上奏。胡惟庸知道后很高兴,认为报复刘伯温的机会来了。他指使刑部尚书吴云弹劾刘伯温,说他与百姓争夺淡洋,因为淡洋风水极佳,有帝王之气,想图谋不轨,想在那里筑坟,将来自己的子孙就可以称王称帝,
刘伯温知道后,明白自己已经被陷害,不能在家呆下去了,于是启程进京谢罪,朱元璋也觉得不放心,如今天下刚刚稳定,万一刘伯温心生异志,或另投他人,那就麻烦了。宁可除掉以绝后患,所有朱元璋不放刘伯温回家。后来刘伯温生病了。朱元璋安排胡惟庸送药,刘伯温吃了太医开的药后,肚子里就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肿瘤。后来病情加剧而死。许多人认为这是老朱借了胡惟庸的刀杀掉刘伯温的,终年65岁,一代谋略大师就这样凄凉的去了。不久之后,胡惟庸全家亦遭灭门之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敢太聪明,要学会大智若愚、要养晦韬光、要藏拙……
刘伯温纪念馆
刘伯温的后人据现有资料显示为两个儿子,一个叫刘璟,生于1350年,因燕王朱棣篡位,誓死不入朝,并说燕王朱棣篡位永写史册,被捕入狱,在狱中自杀。另一个是刘琏,刘伯温的长子,生于1348年,在1377年逝世,与胡惟庸派意见冲突,最后被害死,刘家只有孙子刘廌活了下来,刘廌知道官场的黑暗与复杂,也知道了在朝当官的忌讳和危险,决心永不入仕,后来刘氏八代都没有人出仕,直到刘伯温的第九世孙刘瑜出任处州卫指挥使。得到了诚意伯的封号,再有记载,刘瑜死后诚意伯的爵位传给了孙子刘世延。刘世延之后是刘荩臣,刘荩臣死后清朝建立,传到其儿子刘孔昭,后面的记载就断了。刘伯温的后人今何在,据统计刘伯温的后人在温州支系庞大,并向全国发展,最远的后裔在外国,居住在温州的也已经有2万多了,青田刘伯温后裔传到第24代了,青田有三支刘伯温后裔,第一支是林坑房,另一支是山根房,还有一支是小于房。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刘伯温哀莫大于心死,用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才智,出生入死地为其效力,建立起煌煌巨业,结果自己退避三舍仍不能得其善终。
提到预言大师,不知道大家会想起谁?相信很多人会想到李淳风、袁天罡,不说他们的本事,就说他们所著的《推背图》,就令人感到了震惊,因为它预言到了很多大师,就比如:武则天称帝、赵匡胤一统天下、魏忠贤之乱等等吧!很多都被它预测到了。
而除了《推背图》,在历史上还有很多类似的预言古籍,一个个也都很是不可思议,预言到了很多大事,就拿《救劫碑文》来讲,它就预言了很多大事,当然了对于2023年也一样,它同样也有预言。
那么它的预言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大家看看究竟可不可信。说起《救劫碑文》,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但要说起它的作者以及另一本古籍大家应该很熟悉,那就是刘伯温以及《烧饼歌》,刘伯温本名叫做刘基,字伯温,他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论是对诸子百家,还是对三教九流的各知识都烂熟于胸,说是无所不知也毫不夸张。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身所学,才辅佐朱元璋成就了霸业,人们更是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做“明代诸葛”,表示他料事如神,而他除了明朝开国元勋这个身份以外,同样也是一名道士,这也让他逃脱不了为皇帝卜卦、推算的命运。
就在朱元璋统一天下之后,有一天他忽然感到了不安,想着自己打下的江山是否能够长久,他一边想一边咬下了一口烧饼,正在这个时候,便听到内监汇报刘伯温进见,想到刘伯温那料事如神的本事,于是朱元璋就想试试他。
于是他便拿碗扣住了烧饼,在刘伯温入殿之后,他就问刘伯温;“先生心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刘伯温也是不含糊,掐指一算便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依臣所见,碗中为一烧饼是也”。
在听到这个答案后,朱元璋那是惊叹不已,便有了让刘伯温为大明推算一下国运的想法,但要知道这可是泄露天机,刘伯温当然不愿意了,可也没有办法,只好勉强答应了下来,不过虽说答应了下来,但为了不更多泄露天机,刘伯温耍了一个心眼,便是在文中大量运用了很多隐喻的手法,写成了“预言”歌谣,并取名为了《烧饼歌》。
如果仅是这样也没什么,但关键是《烧饼歌》中很多预言都成功了,就比如这一句:“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万子万孙叠层叠,祖宗山上贝衣行”,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句句分析。
“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这直接点名了乱朝纲的姓氏,八千女鬼合起来不正是一个“魏”字吗?说的就是魏忠贤,他的所作所为大家应该清楚,陷害忠良,使明朝大乱,这不是正应了那句预言吗?
“万子万孙叠层叠,祖宗山上贝衣行”,顾名思义说的就是万历的子岁,经开始带领大明走下坡路,最后在崇祯手中将会覆灭,之所以说是崇祯大家看看,“宗”加“山”不就是崇吗?而“上”、“贝”、“衣”,这加起来就是祯,大家看看是不是这回事?
而除了这个预言以外,像是“土木之变”、“宦官干政”等等!这些都在《烧饼歌》的预测中,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神奇的预测,这也给刘伯温留下的《救劫碑文》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据说《救劫碑文》发现于1933年的一次地震中,在发现这个碑文后,人们并没有在意,直到疫情的爆发,这才有人无意中发现《救劫碑文》早就预测了,“猪鼠年间”的一系列大劫难,原话是这样说的:“若问瘟疫何时现,但看九冬十月间”,而农历的九月十月,正好是十月和十一月之间。
也是因为这个预言,让《救劫碑文》一下子传了开了,而对于2023年的预言,《救劫碑文》是这样预言的,说的是十愁难过兔虎辰蛇年,有很多灾难会发生在这几年,而今年正对应了兔年。
那么这个预言是真的吗?这个其实并不可信,因为查过很多资料后我发现,无论是《救劫碑文》还是《烧饼歌》都有很多个版本,就拿《救劫碑文》来讲,有的版本是十愁难过兔虎辰蛇年,但也有的版本是十愁难过猪鼠年,那个是真那个是假根本就分不清。
或者说这些都是假的,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原来可能是繁体字现在是简体字,组合起来的字可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就当故事听一听就行了。好了,那今天我们就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支持一下,那让我们下期再见,如果大家还有什么喜欢的内容,也可以给我留言,如果合适我会整理发表出来,让我们一起讨论,寻找最接近现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