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对于风水,相信书友们或多或少对其有所了解。
风水学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门学问,它是我国汉代以来,流传至今的一门玄术,又被称作是青乌术或者青囊术。
|原载于:菲乐悦读书院|
|点赞收藏;也可以在菲乐悦读书院,回复“风水20”,获取电子版|
对于风水学,我们可以去尝试了解并为我们所用?
最普遍的了解风水的途径就是选择一本或几本合适有价值的风水书。
那么,通过哪些书可以很好的了解甚至掌握一定的风水知识呢?
由于我一贯反对学究气难读难懂之说,因此推荐书籍以入门级通俗易懂高价值为首要选书原则。
通过大量的筛选与对比,最终为书友们推荐20本易懂可读性高的风水书(后附电子书+音频课程)。
1.《易经》
学习风水玄学的“第一本书”!
在儒家经典中,《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尊享着无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经典中,《易经》也享有同于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2.《受用一生的14堂实用风水课》
这本书乃风水之学,是中华民族之独创,上下五千年,厚积而薄发,实是中国先民伟大智慧之结晶,世事变幻,几经压制和蹂躏,终不能使之光芒褪色,而今远播西方,遍及全球。
3.《实用风水现用现查手册》
这本书让你好运倍增的办公家居风水指南!
4.《风水全真道》
风水源于中国,是中国传统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本书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古代风水进行挖掘整理。通过对风水理论的介绍,使读者了解如何运用罗盘、飞星图进行房屋与外部环境的选购选择等风水基本知识,并具体论述关于学业、置业购房、家居装修、企业、行政中枢、地产景观与旅游规划、职场等风水化煞要点。
5.《探秘(第2辑)》
书中为你介绍神秘的阴阳八卦图。风水符号,神奇实用的罗盘,自成体系的各色流派,几近仙化的风水人师……
6.《开运风水大全集》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风水书?
一网打尽的风水知识:本书囊括了风水世界的万事万物、方方面面,对风水知识做了细致入微的全方位展示。从风水的起源、渊源流派、著名风水典籍到风水传说、轶闻趣事,从风水的基础知识到风水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应用一一做了介绍。
7.《风水宝典:你应该了解的500个风水常识》
8.《风水学,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
9.《风水与建筑》
10.《葬经》
11.《宅经》
12.《撼龙经》
13.《解密家装1:家庭风水一学就会》
14.《解密家装2:吉宅风水看图学》
15.《四柱预测学》
16.《阴阳家与阴阳五行学说》
17.《中国风水宝典》
18.《中国风水史》
19.《易经风水养生法》
20.《顺风顺水:现代家居风水与健康参考手册》
|原载于:菲乐悦读书院|
|可以在菲乐悦读书院,回复“风水20”,获取电子版|
推荐:古代有一对很有名气的母子,他们要见面只能通过地道
文/王建平
【作者简介】王建平,男,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多年间断创作,有作品散见《四川文学》《小说林》《北方文学》《青年作家》等报刊,有多篇作品参赛获奖并入选集,出版小说集《那一盏灯》和《甜月亮》。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偶闲,取过《史记》翻阅,眼球被文中“老子”两个字拴住了。总觉这两个字很有现代气息。特别像我这样的四川人而言,从小到老,老子不离口,凡事开口就“老子”如何如何。
打住,算我无知,我们嘴巴里“老子”怎能与《史记》中的“老子”混为一谈呢?
《史记》是我国汉代伟大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书中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变迁。可是洋洋洒洒52万字的《史记》中,写给老子的字不足500个。“洛阳纸贵”。于是只好走进其他古人的世家、列传、本纪,从中或多或少领略到老子的风采。
据传2500年前,老子出生在周代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老子出生时满头白发,众人见过,一片惊嘘。这家伙真“老”!怪胎?奇人?奇葩!生了个老子!
其实,白发儿姓李名耳,字聃。后来的史籍众说纷纭,说老子是中国道教的开山鼻祖的,说老子是神仙——太上老君。老子年长孔子30多岁,孔子75岁去世时,老子还能啃干果。有的说老子活过160岁,也有说老子200岁才升天。但更多的是将“老子”二字作为对这位长寿老人的尊称。
(一)老子本为周守藏室史老子周朝是国家图书、文档馆的“守藏史”。
老子以书文为伴,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几十年,最终浸润成为一位思想敏锐、学识渊博的大学者。
一日,老子在书文馆接待孔子一行,当场回答过孔子及学生请教的关于“礼”的问题。老子说:“礼?看不见,摸不着,倡导理念的人的驱体腐烂灭亡了,唯有思想言论还在。”
这?老子话云山雾里。
老子又说:“君子要是遇上君主,就穿朝服做官,否则,就如蓬蒿四处飘荡,随遇而安。商人呢,要将物品保藏好,低调为人。天下的君子要高尚,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
孔子听后茅塞顿开,就对学生说:“鸟能飞、鱼能游、兽能跑。这些东西我们可射、可钓、可捕。但一见到老子这样乘风腾云的龙,没有招数了,只有敬而远之。”孔子汗颜,立志不求闻达,潜心学问。
后来老子见周王朝日渐衰微,天下纷攘,深感痛心,便辞官骑着一条青牛向西而去,走往深渊般的函谷。
然而,老子正如孔子断言,如天上的龙一样,高深莫测,无法琢磨,满腹学识令人敬仰。因此,老子的头号粉丝——函谷关令——尹喜,最终在关外寻访到老子。老子见驻守关城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一位饱学之士,对自己致弟子礼,十分感动。
尹喜请求老子在归隐前,将学术观点写下来,留在世上,传给后人。老子历来信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他认为有智慧的人必有城府,不肯动笔。老子与尹喜分手时,见尹喜满面泪水,跪地苦苦相求。
面对尹喜的执着与真诚,老子动心,一挥而就,写下一篇5000余字的文章。此文哲理深奥,包罗万象。上篇说道,下篇说德,命名《道德经》。
老子出关,扬长而去,行踪和归宿无人知晓,成为千古之迷。
(二)老子的哲学之光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既无形也无声的东西,它永远不停地运动,永远存在。它不靠外力,先天而生,是万物之本源。这个东西就叫“道”。后来人就将老子开创的学派同儒家、法家并列,称为道家。
老子倡导自然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认为万物万事为矛盾对立:如刚柔、强弱、兴衰等。但万物万事又是相互关联。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前后相随。”老子的哲学范畴中有事物转换、生生灭灭、存在发展所遵循的永恒之道。
(三)老子的治国之方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及小鱼。烹小鱼时的翻动及火候的撑控是关键。当然治国比烹小鲜要复杂得多,但道理是相通的。美国前总统里根1987年国情咨文中就引用过中国老子的原话。
“无为而治”也是老子治国主张的核心思想。老子说:“无为,无不为”。他认为,人君要克制私欲,要以人为本,不要以个人的好恶去改变现状,不要随意役使和困扰百姓,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汉朝初年的文帝与景帝就遵循推崇老子的主张,“文景之治”便是中国古代历史册里最辉煌的一页。
(四)老子的养生之道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仁慈),二曰俭(节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谦退、不争)。”后来,被历代养生大家作为养生必先养德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中的“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均源于《道德经》。其中,老子饮食之道讲得更加具体,在几千年前就对现代人生活过日子开出了养生良方。
第一张良方:“为腹不为目”。腹,指肚腹。腹有限度,能装多少应装多少一定有讲究。目,为眼睛,不能“眼大肚皮小”。要克制欲望。为腹是以物养老己,为目是以物役己。人要靠物质来养活自己,就叫“为腹”,但不能被外来物质奴役,这就叫“不为目”。
第二张良方:“五味令人口爽”。五味当然是指美味,口爽是味觉失灵产生出的感觉。这里主要讲食物搭配,如荤素,如粗细,食物一旦五味不全,就吃不出美味,失去美食,白谈健康。
第三张良方:“味无味”。要人们从不起眼的食物去品味道。比如粗粮、野菜、瓜果自有清香。指导现代人,倡导多食用原生态食物,美味无穷。
要说,当年白发婴孩——老子不愧为是中国的古代牛人,是中国的骄傲,老子胸怀天下,也是人类奇才。
历代高人最想说的话(一)秦始皇:轻信徐福这些骗子,老子才早死
深度解析百家姓之李姓(2):李耳得道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若不喜欢,敬请留下批评,分享您的见解。
道家与道教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家是一种哲学学派,而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思想源自先秦时期,而道教有着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宗教历史。为了详细探讨道家与道教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它们的异同。
首先,道家与道教产生于不同的时代。道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由老子、庄子等人创立。与此相比,道教形成于东汉末年,由张道陵天师创立。这意味着道家在道教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传承谱系。即使在道教出现后,道家与道教仍然保留了各自独立的特点。
其次,道家与道教有不同的代表人物,即使是同一个人物在两者之间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道家中,代表人物包括老子、庄子、杨朱、宋钘、尹文、列子等,而道教的代表人物则有葛洪、陶弘景、成玄英等。这些人物在两个体系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和属性。例如,道家中的老子是一个现实的思想家,而在道教中,老子成为太上老君,是一个宗教教主。这突显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异。
另外,道家与道教在文化形态上也有着不同的性质。道家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具有人间性和世俗性,存在于思想领域,强调现实智慧。相反,道教不仅具有思想信仰的成分,还有严密的组织和宗教仪式,试图通过超自然的力量改变世界,包括追求永生。因此,道家与道教在文化形态上有根本性的区别。
然而,尽管道家与道教有这些不同之处,它们之间也存在紧密的联系。道教在创始时融合了黄老庄之学、神仙长生之术和民间巫术,其中道家思想是道教的重要思想来源。道教依赖于道家思想,如《老子》和《庄子》成为道教的重要经典,道教学者根据时代需要不断解释这些经典。可以说,没有道家,道教就无法形成,没有道家,道教将失去其坚实的思想支柱。
道教的发展也有助于道家思想的传承。道家在汉魏时期没有形成有影响的学派,也没有出现杰出的道家学者,但道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道家思想在道教中得以延续,老庄的著作被用作道教经典,道教学者在解释这些经典时进一步发展了道家思想。这表明道家对道教的影响更为深远。
所以,道家与道教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家是一种哲学学派,强调现实智慧和人间性,而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具有超自然的宗教仪式和信仰。尽管存在差异,道家与道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华文化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