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观点推断题
命题方式1:整合概括(设题陷阱——偷换概念,混淆是非)
整合概括,就是在命制选项时对原文的某些内容进行信息加工,提取其主干或关键信息加以压缩概括,然后让考生判断其是否与原文内容相符。其特点是信息的多区块整合概括,特别是段内多区块信息整合概括。
这类题的命制常常用到偷换概念和混淆是非。
偷换概念就是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以此迷惑考生,使其误判。
混淆是非就是命题者有意将原文材料中肯定的事情在加工转述过程中予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情加以肯定。
【满分对策】
(1)抓选项关键词,进行准确题源定位。
(2)抽取相关语句主干,进行有效压缩概括,特别注意选项在对原文整合概括中改换的词语,看是否造成了似是而非,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的问题。
【特别提醒】在比对过程中,要进行“三比对”。
1、比对主干部分是否转述一致
2、比对修饰部分是否转述一致,以防偷换概念。
3、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出现的含有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如“没有、没、无、无非、拒绝、妨碍”等,以防混淆是非。
【例题】:(2020∙山东海南模拟试题,T1- B)
【选项】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原文信息】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
【比对分析】
× 原文强调了科幻小说看重题材的新奇,不注重细致的形式。原文说:”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但并非”较为随意“,选项曲解文意。
命题方式2:信息增删(设题陷阱——无中生有,以偏概全)
信息增删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命题手段。
所谓信息添加,是指在选项中添加定语、状语、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对原文内容的曲解或无中生有等,添加的这部分信息,依据原文内容分析,不能成立。
信息删减,是指选项在加工转述原文内容时,故意遗漏一.些关键信息,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刪减定语状语或某一语句,修饰成分的删减意味着语意的改变,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从而造成以偏概全。
【满分对策】
根据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和阅读中标注的关键词句,在模糊处反复推敲,读懂文本内涵,把握文本论述的本质。
【特别提醒】
①在具体比对过程中,关注选项中重要词语前后的修饰与限制的表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的关键词。此外,命题者在命制以偏概全的选项时,还在文本内容范围方面命题,需要考生格外注意。
②命题者命制的无中生有的选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凭空捏造出的某种意思。
具体比对时,要跳出思维的怪圈,清醒地认识到命题者的意图。
【例题】 (2020.新高考全国卷I ,T1- D)
【选项】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
【原文信息】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比对分析】
“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错误,原文只是用城市的形成和演变作为例证,并没有说“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选项无中生有。
命题方式3:混淆关系(设题陷阱——关系错位)
混淆关系,是指选项在加工转述原文内容信息时,故意把原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弄错位。比如,原文句间关系是顺承,选项说成目的;原文是并列,选项为因果;原文为主宾关系,选项却主宾颠倒等等。
【满分对策】既要细心分析原文相关信息语句之间的关系,也要分析选项语句之间的关系,再细心比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一致。
【特别提醒】选项中必要条件(只有……才……)与充分条件(只要……就……)容易发生混淆;因果关系混乱主要有强加因果和因果倒置两类情况;有时还可能出现条件结果不对应或条件结果颠倒的情形,当选项的表述出现条件关系时,要注意是否恰当。
【例题】2020新高考全国一
【选项】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原文信息】(1)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2)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选项里面有“因为”,表明古代学者要借助他是因,较为发达是果。可是在全文中两者根本没有因果关系。这是强加因果。
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题
选项看逻辑,文内找依据
观点推断题题型特点:
1、命题特点:观点推断题要求考生判断由文本推断出的新观点的正误,其中“前提”(推理依据)在文本之中,“结论”则在文本之外。
2、设问方式:题干表述通常为“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确(不正确)的一项是”,这里的“说法”其实是从文本产生的新观点,选项中通常包含体现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如“如果...”“.........因而”等。
3、命题陷阱:观点推断题的各个选项是以文本重要信息为依据进行推理而得出的新结论,命题人常常在依据与结论的一致性、逻辑关系的合理性方面设置错误点,主要包括无中生有、推断过度、强加关系等。
设题陷阱1:无中生有
1、命题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也不能从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即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命题者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的。这类选项若脱离文本去根据个人经验或常识判断,很可能会误认为正确,迷惑性较强。
2、满分对策:
(1)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2)找 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重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就”“可以”等词语。
【例题】2020山东海南模拟
【选项】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倍感惊奇的体验,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
【原文信息】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原文中没有“比传统过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利”这个信息点。
设题陷阱2:推断过度
命题者不尊重原文中事物的客 观性,故意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从而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效等,得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满分对策]
(1)重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 就”“可以”等同语。
(2)找 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找出两者之间在逻辑表述上 的细微差别,从而准确锁定答案。
【例题】2020新高考全国一
【选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
【原文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
根据原因,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确实取得成就的原因,但只是原因的一部分,没有说是主要原因。
设题陷阱3:强加关系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有意混清各种关系,比如将并列说成转折、将递进说成并列,或者将条件说成结果、将假设说成现实、将充分(必要)条件说成必要(充分)条件。还有要特别注意因果关系的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因”(或条件)等;二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满分对策】
(1)从分句间是否存在因果、条件关系的角度思考,断定选项是否强加某种关系,生硬推理。
(2)从选 项显示的原因、条件以及结果是否“唯””或“多种”的角度思考,判定选项推理是否片面。
(3)从是否混淆了某种关系的角度思考,断定选项推理的合理与否,如是否将只有....才....”混淆成“只要....就....”等.
【例题】任务三第二题C
【选项】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虽然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它们是一种浓缩了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因此十分流行。。
【原文信息】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原文中的因果关系是,因是“……的高度艺术真实”果是不能否定作品的真实性,但选项里面的果却是“十分流行”。
题型三:概念理解题——找准命题角度,定位细微差别
概念理解题题型特点:
命题特点:“重要概念”指文中的重点讲述对象,理解概念主要考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I的命题加强了对概念理解的考查。
设问方式:题干表述或为“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的一项是”,或为“结合材料内容,给....下一个简要定义”,有客观与主观两种题型。
命题陷阱:此类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等角度命题,概念类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类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命题角度1:理解重要概念含义
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这一考点在2020年新高考全国1卷中得到充分体现,成为本年度试卷的一大亮点。这就要求考生在答题时,注重把握文中涉及的概念,把握概念的本质以及涉及的对象,从词义、句意等多个角度来理解概念的含义 。
【满分对策】(1)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内涵”,主要构成概念的要素的总和,即概念的本质特点;所谓“外延”指概念涉及的对象的范围。内涵决定了外延即概念涉及的象的范围及其体现的特点。(2)概念含义题题干中的内容在原文中没有现成的语言可以直接比对,要经过一定的推理后才能完成,这样的比对方式,叫推理比对。(3)推理比对法,侧重对概念内涵的具体理解,对文意的整体把握,所以比对时考生需要对文本材料综合解读,对相关信息综合理解,才能推断题干的正误。
【例题】2020新高考全国一卷
【题目】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 赤壁之战地名考释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原文信息】
1、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进而政区的变迁,黄河的水道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2、历史地理学……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私立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
黄土高原沟壑的演变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命题角度2:为文中重要概念下定义
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下定义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
【满分对策】符合定义格式,抓住概念特征。1.符合下定义的格式要求下定义时,语言必须符合“被定义概念”+“是"+“种差”(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概念”(包含被定义概念范围的上一级概念)的格式要求。根据这个格式,在试题指定的材料当中,分析并选取这三项内容,组成一个完整的定义即可。2.抓住定义项特征找到被下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
(1)定义必须相称:外延相等,不可“过宽”,也不能“过窄”,如“知识分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因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一般都可称为“知识分子”。(2)定义不能循环:如“魔术是一种.....魔术”。(3)定义不能否定:如“浪漫主义不是唯美主义”。
(4)定义不能比喻: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例题】(2020.新高考全国卷I )请结合材料内容 ,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满分示范】第一步:找到”历史地理学”的邻近属概念 。
【原文信息】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第二步:找到被下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 。
【原文信息】1、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重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2、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
3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 来探寻其规律……这种行程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
第三步:组织语言,圈定答案。
历史地理学是具有时空结合特征的,以自然和人文现象的产生、形成、发展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并探索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的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心中有沟壑 俯仰见蔷薇!看不惯的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觉得恶心,其实这是自己修养不够。但没办法,即便控制住表面上不表现出来,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抵触和恶狠狠的诅咒!挺可怕的,这样的状态要是不和对方保持距离迟早会爆发!像癌细胞一样慢慢吞噬扩散,发病只是时间问题!
多看书、多阅读、多运动是很好的治疗方式!忙起来了就没空注意别人了!
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狭隘的人,却又无法不计较不记仇。生活不如意更是雪上加霜了。会加重对哪些人憎恶,虽然仇恨对健康不利,但又挥之不去的阴影在那里,就想找机会发泄一下!就像有仇没报一样,就像心里有根刺不拔不行!哎呀,是病得不轻是吧?
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只想凑够三百个字,好标注原创然后插图。
原创作者:余世亮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
在江东十二虎臣传记的总评中,陈寿特地点评了潘璋将军:“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脩,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意思是说,这十二位将领,都是江东的勇猛之臣,是孙氏所优待的。潘璋不修养品德,孙权却能忘记他的过错记取他的功劳,孙权能保有东南,实在是应当的啊!
陈寿以孙权能重用“不修养品德”的潘璋将领,凸显其用人方面能够“忘过记功”的优点,从而笼络大量人才为他服务。但是,陈寿的《三国志·潘璋传》里,我们看到的潘璋将军不仅仅是一个“不修养品德”的人,而且是一个不折不扣带有“匪气”的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问题将军,却是孙权的心腹之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此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匪气”,它有什么特征。
匪气,简言之,就是盗匪之精神状态。就其本质而言,“匪气”可用十八个字概括:对己不守规矩,对人不讲道理,对事以利为先。因为对己不守规矩,常常会突破底线、敢想敢做;由于对他人不讲道理,故目空一切、快意恩仇;而做事以利为先,所以雁过拔毛,唯利是图。
一、爱做富贵梦的小混混,深得孙权欢喜
《三国志·潘璋传》是这样开头的:“潘璋字文珪,是东郡发干县人。孙权担任阳羡县长时,他才前往随从孙权。潘璋性格浮夸放荡、喜爱喝酒,家贫,喜欢赊账买酒,债主到门讨账时,就说以后大富了再还给他们。孙权特别喜爱他,因而让他去招募士兵,得到一百多人,就用他做将。”
兖州东郡发干县,在现在山东冠县一带。扬州吴郡阳羡县,为当今江苏宜兴地区。由于东汉末年战乱,大量的中原地区的人迁徙到南方,籍贯为发干的潘璋随长辈也就在现在宜兴一带生活,可潘家生活极为艰苦,年轻的潘璋却是一位好吃懒做的混混。
(一)孙权为什么喜欢“小混混”潘璋?一般来说,“小混混”的生活状态大致如此,身上没钱又想吃香喝辣,那只能去“赊账”;赊了账没钱还,只能“赖账”。而本文主人公潘璋则给自己“赖账”,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等我发达了再给大家结账!”当然,历史上有许多成大事的人,年轻时就曾是混混。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他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别人有年我无年,赊个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当皇上,老子要过二个年。”①
到了建安元年(196年)小混混潘璋时来运转,因为他所在县迎了一个“娃娃县长”——十五岁的孙权担任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县长。不知是什么缘分,潘璋就到了阳羡县衙跟随孙权。孙权感到“小混混”潘璋非同常人,十分喜欢他。
虽然孙权在9岁时丧父,但是他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哥“江东小霸王”孙策罩着,他的生活过得还是有滋有味。零花钱不够时,手下人就让孙权找财政大臣吕范讨要,坚持原则的吕范,则一定要先禀告孙策同意后再支给孙权,孙权自然会怨恨吕范不够通融。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已占领了丹阳、吴郡、会稽江东三郡,为此孙策哥哥就让15岁的弟弟孙权,担任阳羡县的县长。而小孙权总是巧立名目乱花钱,正常财政预算不够,就只能私下开支,为了应付孙策的核计审查,功曹周谷就为孙权制造假账,使他不受责问,孙权十分满意周谷的做法。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总感觉到钱不够花的小孙权,遇到了对钱十分痴迷的小混混潘璋,双方就有了共同语言。再加上,潘璋搞钱的能力,要比只会做假账的周谷更厉害,为此,青春年少的孙权和小混混潘璋,打得十分火热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二)少年孙权希望潘璋能成为自己的心腹。俗话说,讲理的怕不讲理的,不讲理的怕不要脸的,不要脸的怕不要命的;更为厉害的人,自然就是那些既能做到不要脸,又不要命的人。我认为,有“匪气”的人,既能做到不要脸,又能不要命。潘璋就是天然具有“匪气”的人。孙权既看上潘璋的“不要脸”,更看上潘璋的“不要命”,他决定好好扶助潘璋,让潘璋成为自己的心腹,为自己未来事业储备人才。
基于此,孙权就拿出钱来,让潘璋去招募兵卒。潘璋招到一百多人,孙权就将这一百多号新兵交给他,从此,潘璋走上了带兵打仗之路。后来,潘璋在征讨山贼中立有战功,孙权任命他为别部司马。
“小混混”潘璋,在小孙权的帮助下,从此走上了从军之路!
二、突破底线,以毒攻毒扫荡各类盗贼
潘璋担任别部司马之后,又接到一个新的任务,让他在吴郡(治所吴县,今苏州姑苏区)担任大市的刺奸官。大市,指古时午后设立的集市,渊源于战国,延续至秦汉及以后,并非汉初的新创。刺奸,官名。汉将军属员,与外刺同主军中罪法,即为执法之官。潘璋担任的大市刺奸官,就是管理市场的官吏。
(一)为什么孙权要推荐潘璋为管理大市的刺奸官?其实集市或者市场,历来都是一个是非之地。俗话说,无奸不商。这既包括市场内部商贩的不法行动,又有外部黑势力介入市场捣乱,还存在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在东汉乱世,一般的掌管市场的官吏,都需要一个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人。另外,吴郡的“大市”情况又更加特别,吴郡的吴县,是吴郡的治所地,孙氏集团的达官贵人都居住于此,因此,“大市”的官吏还应该是孙氏家族的宠臣,各方关系都能处理很好的人。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有一个爱妾,她时常派人到集市上抢夺老百姓的财物。管理市场的中郎将陈声,素来是孙皓的宠臣,他仗恃孙皓的宠信,把孙皓爱妾派到集市上的人绳之以法。爱妾向孙皓哭诉,孙皓大怒,找了一个借口,用烧红的锯齿切断陈声的头颅,把尸首丢到四望山下。②这当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足以说明在吴县的“大市”是不好管的。
孙权认为,潘璋头脑活络,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外加他在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人,从以毒攻毒角度来说,让潘璋管理“大市”应该是可行的。事实上,潘璋去管理吴郡的“大市”还真的很有成效,史书上的记载是“盗贼断绝”,盗贼在大市里绝迹了。
(二)为什么孙权还要推荐潘璋为西安县长?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八日,孙策进军黄祖屯兵地沙羡(今湖北省嘉鱼县)。十一日,取得沙羡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建安五年(200年)初,孙策在大败黄祖后东进豫章,驻军椒丘(江西省新建县),豫章太守华歆举城投降。孙策顺利占领豫章。
由于豫章刚被孙策占领,荆州刘表势力入侵及当地贼寇十分猖獗。孙权认为,潘璋在地方剿灭盗贼有能耐,在管理“大市”也有本领,故向孙策建议让潘璋担任豫章郡西安县长。孙策同意了。此时的潘璋摇身一变,就成为西安县的一县之长。
刘表在荆州统治时期,豫章郡百姓屡受盗贼侵扰不得安宁。潘璋到了西安县后,发挥其剿匪特长,首先对西安县境内的贼寇进行清剿,不久就取得决定的胜利。自潘璋担西安县长以来,贼寇再也不敢入境,社会安定,经济也得到恢复,百姓安居乐业。可见,潘璋的行政治理能力还是非常突出的。
孙权是希望多方面锻炼潘璋,期待他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三)为什么潘璋带领八百兵士赶赴秣陵?建安五年(200年)初,豫章太守华歆举城投降。孙策占领豫章。孙策留中护军周瑜镇守巴丘(大致位于今江西省新干县,属于豫章郡腹地),派遣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昏,抵挡荆州牧刘表从弟刘磐,使刘磐不敢侵扰豫章。
然而,当年四月四日(200年5月5日),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时被许贡门客偷袭,临终前命孙权接替其位。孙权当年虚岁十九岁。东汉朝廷册拜孙权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
孙策死时,江东刚刚统一还没多久,江东本土士民及北方流亡到江东的人士都处在观望之中,再加上孙氏集团内部也不团结,因此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比如,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通敌曹操、孙暠企图夺权,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又遭到杀害,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
都督吕范得知孙策去世,从鄱阳“奔丧于吴”;镇守巴丘的中护军周瑜则带着部队到吴县奔丧,之后就留在吴郡孙权身边,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不再返回巴丘。与此同时,孙权下令让潘璋带上其800人部队赶到秣陵(今江苏南京)③镇守。秣陵为当时吴军驻军和屯粮之所,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孙权让心腹潘璋镇守秣陵,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从建安五年(200年)潘璋到秣陵镇守,直到建安二十年(215年)潘璋与鲁肃为抵抗关羽进攻而屯驻益阳,他在史书上整整消失15年之久。而这十五年里,孙吴发生许多重大事件,比如,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战及随后周瑜攻占南郡;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将他的官署迁往秣陵;建安十七年(212年),修筑石头城,将秣陵改称建业(今天江苏南京);建安十八(213年)年孙权以舟师围攻进攻濡须坞的曹军;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率吕蒙、甘宁征讨皖城等。
可以猜想的是,作为孙权的心腹潘璋,他是以孙权贴身保镖身份寸步不离地保卫着孙权。因此,潘璋自然没有可能直接参与重大战役,在这期间他也没有任何战功。
三、敢想敢做,以暴治乱扭转吴军溃败
潘璋作为孙权的心腹,跟随孙权并为孙权保驾护航。自建安五年(200年)孙权初掌东吴,到了建安十五年(215年)他执掌的东吴已稳如磐石。潘璋作为孙权的打手兼保镖是很合格的,但是作为大老粗的他,不可能在朝廷为孙权出谋划策,因此在东吴稳定后,孙权就有意识让潘璋重新带领队伍,充分发挥其“猛将”的作用。
(一)潘璋初会关羽。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得知刘备已夺得益州,就希望刘备能“还荆州”。刘备却不同意,孙权就想用武力夺回荆州南部三郡。为此,孙权就驻扎在陆口指挥诸军。陆口,在今蒲圻县西北陆溪口。
孙权一面派鲁肃及潘璋率万人屯驻益阳(今湖南境内)抵抗关羽。吴、蜀双方大战在即,而就在此时曹操开始攻打汉中。刘备后方吃紧,被迫与孙权讲和。孙权也想乘机攻取曹魏占领的合肥,同意罢兵。于是双方协议平分荆州,即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这就是三国史上著名的湘水划界。
孙权与刘备议和后,东吴再次征讨曹魏,进攻合肥。
(二)潘璋起到督战队的作用。建安二十年(215)八月,孙权乘曹操远征张鲁之机,率十万大军亲征合肥(今属安徽),发动第二次合肥战役。
曹操在进兵汉中以前,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将率七千余人镇守合肥。孙权军刚至,张辽连夜招募敢死之士八百人,第二天一早,与李典二人率敢死队向孙权发动猛攻。江东的陈武战死,宋谦、徐盛都败阵而逃,潘璋处在队伍后头,便策马向前,横马拦截溃逃的部队且斩杀两名宋谦、徐盛军中的逃跑者,江东兵卒这才都转头与曹魏军队战斗。孙权大军将合肥围住,连攻十余日,张辽率领的曹魏军士气高涨,岿然不动。
孙权见合肥难以攻下,只得退兵。当孙权军大部已退至淝水(古水名,源出今安徽合肥西北)以南,唯有孙权与诸将等少数人尚在逍遥津(淝水上游津渡,在今安徽合肥东北隅)之北时,张辽发现孙权踪迹,率兵突袭而至。当时东吴各位将领都没有防备。之后,江东战将甘宁、吕蒙拼力死战,凌统护送孙权冲出包围,孙权才得以幸免于难。甘宁、吕蒙、凌统等人皆受伤而回。
孙权从这次合肥之战,看到了潘璋的忠诚和勇敢,特别是潘璋斩杀两名逃跑士兵,才让溃败的吴军得以回身再战,潘璋行为直到“督战队”的作用,故孙权对他甚为看重,任命潘璋为偏将军,于是就让潘璋率领五校队伍,驻军在半州。
半州,位于今九江市柴桑区城子镇境内,长江正中,与下游的新洲仅一条沟壑相隔。夏天涨水季节,南北两岸来往的船只,可以从中间通过。
(三)英雄关羽被潘璋斩首。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曹操疲于应战,这让孙权看到争夺荆州的大好机会。孙权就此命令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由于蜀汉的糜芳、士仁投降东吴,南郡失守。关羽的将士无心再战,关羽不得已退至麦城。
与此同时,潘璋与朱然截断关羽的退路。当年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遭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他和长子关平及都督赵累于临沮被害。
之后,潘璋因擒杀关羽,孙权分宜都郡的巫县、秭归二县为固陵郡,任命潘璋为固陵太守、振威将军,封爵溧阳侯。潘璋为纪念斩杀关羽之战绩,专门打造了一把刀,并在刀上刻“固陵”二字。历史称该刀为“固陵刀”。
四、快意恩仇,以力服人英雄终有落幕时
(一)孙权将甘宁的部曲授予潘璋,希望他能再创佳绩。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建国号“魏”,史称曹魏。曹丕称帝后,孙权便向魏称臣,并将曹魏降将于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
当年甘宁去世,孙权决定让潘璋接收甘宁的军队,这次授兵,是孙权对潘璋的再次奖赏。
(二)潘璋参加夷陵之战,战绩显著。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魏黄初二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国号汉,改元章武,史称蜀汉。就在刘备称帝的同时,孙权从公安迁居鄂县(今湖北鄂州),将此处作为自己的都城,改名武昌,并随即修筑武昌城。
同年七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孙权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三国志·潘璋传》记载:“刘备出夷陵,璋与陆逊并力拒之,璋部下斩备护军冯习等,所杀伤甚众。”意思是说,黄初三年(222年),刘备出兵夷陵,潘璋与陆逊合力抗击,潘璋的部下斩杀刘备的护军都尉冯习等人,杀死打伤蜀兵很多人,取得巨大的战果。陈寿在《三国志》里特地将潘璋与陆逊并列,以“并力拒之”来说明,潘璋参与了夷陵之战的部分指挥工作,且潘璋直属部队战果辉煌。
事实正是如此,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在潘璋统帅下,其军队擒杀了关羽。为此,孙权重奖了潘璋,奖赏之一,就是将陆逊为太守的宜都郡一分为二,在靠近益州一侧设立固陵郡,任命潘璋为太守。如果刘备要为关羽复仇,那么他东征首攻目标就是巫县、秭归等地,而潘璋就是东吴防守刘备进攻的第一道防线的指挥官。
据《三国志·陆逊传》记载,黄武元年(222年),刘备亲自率领大军来到吴国西部边界,孙权命令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率朱然、潘璋、宁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所部五万人马抵御刘备。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
应该讲,潘璋在战役初期严格执行了陆逊的战略方针,将自己率领的部队撤出巫县、秭归,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在战役的后期,刘备逃到白帝城后,潘璋与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而陆逊认为,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永安驻军接近两万,已经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再加上他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决定吴军应停止追击,主动撤兵。潘璋、徐盛等将军同样坚决执行命令,维护大都督陆逊的权威。
鉴于潘璋在夷陵之战发挥了重大作用,孙权荣升潘璋为平北将军、襄阳太守。
(三)潘璋准备焚烧通往中洲岛的浮桥,迫使魏军撤军。黄初三年(222年)曹丕认为,孙权不送太子孙登到魏做人质,是对魏的欺骗与背叛,故兵分三路,南征孙权。其中,命上军大将军曹真与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率领中路大军,攻打朱然镇守的南郡江陵县。曹真先是击破吴将孙盛,又令夏侯尚击退了前来增援的潘璋、诸葛瑾、杨粲等援兵,夺据江陵中洲,包围江陵城。
当时长江水浅,江面狭窄,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企图乘船率步、骑兵进入江陵中洲驻扎,就在江面上架设浮桥,以便中洲与北岸来往,魏军参与计议的人都认为魏军一定能够攻克江陵。
东吴这边派出诸葛瑾、杨粲前往解救江陵,但未知敌情,未能解救成功,而魏军每日都有士兵渡河进驻中洲。
潘璋认为:“魏军开始时气势强盛,江水又浅,还不是时候与他们决战的时候。”于是,潘璋便率军到魏军上流(中洲)五十里,建立水城。又砍伐数百万捆芦苇,绑成大筏,想顺水放火,烧毁浮桥。同时,诸葛瑾又大举进攻魏将夏侯尚,夏侯尚等人因为久攻江陵不下,且通往中洲的浮桥随时都有可能毁损,故曹军只得退兵。战后,潘璋顺江而下防守陆口。
(四)石阳之战,是潘璋军事生涯最后一战,败得很惨,说明潘璋真的老了。魏黄初七年、吴黄武五年(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死,曹叡即位。孙权想乘机进攻魏国。八月,孙权派遣左将军诸葛瑾分兵两路进攻襄阳(今湖北襄阳),失利。
与此同时,孙权亲率大军五万进攻魏国江夏郡(江夏郡在赤壁之战后分为两部,一部属魏国,治所在安陆,一部属东吴,治所在夏口)。孙权五万雄兵舍舟登岸,围困魏吴边境上的魏国重镇石阳(今武汉市黄陂区西南),当时把守石阳城的是魏国江夏郡太守文聘。他据城坚守,孙权挥兵围城二十多天都没有攻下。
久久无法攻下石阳小城,孙权本只得下令撤退,并以潘璋为断后。不过,在夜中发生乱事,敌人追击潘璋,潘璋不能抵挡,情况十分危急,幸而朱然解救。
孟子曾说过,“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意思是说,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够(反抗)罢了。正所谓,英雄总有迟暮时,不许人间见白头,年老体衰的英雄潘璋也走到了,该谢幕的时候了。
五、唯利是图,“匪气”将军实为孙权棋子
吴黄武八年(229年)四月十三日,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立国号为吴,大赦天下。九月,孙权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称帝,是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的标志。孙权称帝,任命潘璋为右将军。右将军,系中国古代武官称谓,掌征伐,东汉级别为中二千石,曹魏第三品,地位崇高。
(一)潘璋带队伍禁令严明,战功卓著。在第二次合肥战役中,魏国将军张辽突然从城中杀出,江东诸将没有防备,陈武战死,宋谦、徐盛及其部队全部败逃。原本殿后的潘璋便驱马向前,横过马头,斩了宋谦、徐盛军中的两名叛逃者,这才止住了溃散,士兵们也再次回头接战。这充分说明潘璋有铁腕治军之手段,有敢于拼杀之精神。另外,潘璋能够擒获关羽,斩杀刘备的护军将军冯习,拒敌魏国征南大将军夏侯尚,足以说明其军事能力并非泛泛之辈。
正因为如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赞潘璋为“江表之虎臣”:虽然行动粗鲁凶猛,但是潘璋禁令严明,有强烈的建功立业意识!
(二)潘璋唯利是图,是一个问题将军。潘璋军功大,毛病也多,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问题官员。虎将潘璋很有商业头脑,在征战驻守中,他便设军内市场,其他军队没有的东西,都靠他的军内市场充实补足。
潘璋年轻的时候家里特别穷,没钱还债,只得向债主许诺“等我以后富贵了再还”,因此他对钱财特别痴迷。加上潘璋天性奢侈,到了晚年更是变本加厉,衣服器物都超出了自己的身份而和他人攀比。为了满足对经济的需求,潘璋在自己的部队里设立市场,借此赚取外快。其实,军队经商就是军队的先兆,因此国家都禁止军队经商。更为严重的是,潘璋为了敛财而不择手段,甚至杀害一些有家底的将士和无辜的百姓,强占他们的财产。这是一种犯罪行为。
监察官员将潘璋的违法行为举报上奏朝廷,孙权因“爱惜”潘璋功劳总是原谅他而不加责问。讲得更直白一点,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孙权需要一个有“匪气”的潘璋,为他做其他大臣或将领不能做,也不可能做的事。本质上来说,潘璋就是孙权手中的一枚棋子。
陈寿在《三国志•潘璋传》称:“以潘璋之不修,(孙)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意思是说,潘璋不修养品德,孙权却能忘记他的过错记取他的功劳,孙权能保有东南,实在是应当的啊!其实,孙权以为采用“忘过记功”的办法,就可以笼络潘璋等重臣,从而使江南割据长治久安,根本不可能达到目的。
(三)潘璋撒手尘寰,一切都灰飞烟灭。作为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将领,潘璋官至右将军,被封为溧阳侯,地位显赫;加之他有商业头脑,在部队里开设“军市”,懂得经营之道,不说他富可敌国,应该说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富。然而,人生事业再成功,死后也是一场空。
嘉禾三年(234年),孙权命令吕岱统领潘璋的部众,驻扎在陆口,后来又迁到蒲圻。当年潘璋去世。潘璋之死,他积累一辈的人财物都归于零:
第一,孙权下令将潘璋的部队交由吕岱接管。潘璋辛苦经营一辈子的“部曲”,包括原本属于甘宁的部队,说没就没。
第二,史书上没有说,潘璋家的财产已被朝廷没收,但是潘璋死后,潘家没有留下什么财产。甚至孙权鉴于潘家经济困难,还赐给居住在建业的潘璋妻子一些田地房宅,又赐免除赋役的佃客五十家,好让她安度晚年。也就是说,潘璋妻子晚年是吃朝廷的“救济粮”过日子的。
第三,由于潘璋儿子潘平品行不正,孙权没有让潘璋的爵位传给潘平,反而将他流放会稽。
孙权明明知道潘璋唯利是图、谋财害命,却不追究,甚至包庇,而潘璋死后,孙权则以潘璋儿子潘平品德不正,而剥夺其继承父亲爵位及部曲的权利,这是说不通的。或者可以这样说,孙权故意编造理由刻意打压战功卓越将军的后代,以期孙氏江山永固。这也使周瑜等功臣后代都未能成为孙氏里占有一席之地。
孙权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对他有用时,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带有“匪气”的潘璋,他都用,甚至重用,而一旦对他没用了,自然是一脚踢开,这也是孙权后期缺乏人才,也是孙吴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所谓,孙权立国而无理想信念,上下唯以利合,遂无忠信仁义可言,虽有速效,但不能长久矣!
本文对“匪气”的定义,主要是根据盗匪精神状态的高度概括。因此,带有“匪气”的人,其形象不一定都类似凶神恶煞的模样,也不都是野蛮粗鲁的意气用事,更不是毫无底线的江湖义气,而是将“盗匪”之形神,上升到更高层阶的生存智慧。因此,在东汉末期环境下,一个能够从底层杀出来的人,身上多多少少会带点“匪气”,潘璋将军自不例外。
最后,本文以一句俗话作为结尾:
在文明社会里,你流氓你就是有罪;
在流氓社会里,你文明你就是有罪!
(二〇二三年一月二十九日 农历正月初七于丽水)
注:
①小年的来历。朱元璋年轻时是一穷光蛋。一年过年,他身无分文,想在肉铺里賖几斤肉过年,老板不肯,他说那賖一个猪头吧(古代猪头很便宜),老板猪头也不赊。朱无可奈何,随手在街道墙壁上写上一首打油诗:可怜可怜真可怜!
别人有年我无年,赊个猪头要现钱;
有朝一日当皇上,老子要过二个年。
想不到朱后来真当上了皇帝,这一年快过年了,他想起曾经写在墙上的打油诗,为了自己的金口玉言,他颁旨,从今年起过二个年,一个小年,一个大年。当时已是腊月二十二了,就定在明天腊月二十三是小年。由于交通不便,圣旨传到南方迟了一天。所以就有了北方人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
②张大可著《三国十二帝》,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1,第244页
③建业是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当时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今南京)。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筑城,名为石头城,作为驻军和屯粮之所,并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之大业”(另一说为“建功立业”之意)。也就是说,在建安五年(200年)现在南京称为“秣陵”。只不过后来孙权在此建都,故陈寿将潘璋在建安五年(200年)在豫章“得八百人将还秣陵”错成了“建业”了。
④本文除“潘璋”“等我有钱了”“夷陵之战”图片来自网络,其他图片均由摄影师余媛提供,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