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图源:椰树椰汁直播间截图
而2023新年挂历的风格,也是标志性“椰树风”一脉相承的产物。据了解,目前椰树新年挂历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的,都是区域代理商赠送,但这并不妨碍它一出现便在各个社交平台被广大网友热议。除了“这挂历我不敢挂”的呼声之外,还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疑惑:为什么椰树椰汁挂历上一定要印着内衣女郎呢?图源:小红书博主 @ 时光漫漫其实,椰树新年挂历这波操作,多多少少有点“欢迎来到90年代”的复古情怀。这一切就要从“挂历”这个老物件儿的发展历史说起了。“挂历”现在虽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泳装内衣美女挂历”可是男青年们的精神甜点。挂历的前身是时期类似于海报广告的“月份牌”,早先月份牌上印着的内容多为花卉、福禄寿喜等传统题材,后来在上海发展起来后,逐渐发展为海派时尚的大型秀场,内容题材也变成了身着旗袍、高跟鞋的时髦女性,著名影星也常常登上月份牌为产品代言,当时最知名的影星胡蝶就是月份牌上的常客。到了1950年前后,“月份牌”逐渐发展成挂历的形式,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挂历上的内容一直成为反映社会面貌的窗口。在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多年岁月里,挂历上多以劳动模范、英雄模范事迹等内容为主;改革开放后,挂历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年代”,在家电甚少的年代里,挂历就算得上是家里的时髦装饰单品了。早先挂历的内容题材还是百花齐放的情况,有自然风光、水墨花鸟、吉祥图腾等等,但自从1984第一本美女挂历《影中人》出版,并在争议中卖到脱销之后,“美女挂历”就成了各大挂历出品方的销量杀手锏,“美女挂历”瞬间火遍大江南北。图源网络在80年代,北影厂、上影厂、长影厂的女演员是“美女挂历”的主力军。而到了90年代,林青霞、张曼玉、关之琳、王祖贤等港台女星靠着挂历,打开在内地三四线城镇的知名度,“能不能上挂历封面”是当时女演员们国民度的最高评判标准之一。除了已小有名气的美女演员之外,还有不少素人美女通过挂历大卖出名,而后进入娱乐圈。比如,南派“挂历一姐”周迅因挂历被谢铁骊导演选中,出演《古墓荒斋》;北派“挂历一姐”瞿颖因挂历大卖火遍华北大地,奠定了国内初代名模地位。有周迅、瞿颖等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的素人美女想要通过挂历出道。而走这条捷径的前提是挂历销量要高,而泳装、内衣等清凉打扮,就是保证挂历大卖的必要元素之一。一时之间,大江南北泳装内衣挂历女郎频出,尺度也越来越大。连体式内衣泳装不再刺激视觉之后,三点式比基尼也登场了。每到过年,在年货区与福字、对联并排陈列,都是开衩开到胯、低胸低到沟的比基尼美女挂历。而且越是在电视不普及的地区,泳装内衣美女挂历卖得越好。但在9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比基尼泳装挂历的画面限于体育活动”规定,泳装内衣美女火热的发展势头被扼制,清凉美女们轰轰烈烈地登上挂历,完成了对民众性感启蒙之后,又悄无声息地退场了,从此之后,市面上再看不见泳装内衣美女挂历的影子。椰树椰汁推出的2023新年挂历,可能是想以印内衣女郎的方式回味90年代的往事吧。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你对美女挂历有什么记忆吗?你如何看待椰树椰汁2023年的内衣女郎挂历?请以#周末考+挂历#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通俗流畅,能让读者对古文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快来参与吧~头图来源:小红书@唠叨咸鱼碎碎念(减肥版)视频截图文/石志新
春节前,市区一家邮政储蓄网点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问我要不要对联和挂历,我楞了一下神,猛然反应过来:啊!这是对存款客户的一种回馈。
我取回来一看,是一副极为普通的春联,一个广告挂历,虽然不精致华贵,图案色彩也不算鲜艳,但毕竟是商家送给客户的一份“年礼”。
近几年,纪检监察部门抓“四风”问题丝毫不松懈,早些年公款送礼的现象早已荡然无存。以日历为例,最多的时候,连朋友“送”单位“发”,一年能收到十几本,后来,挂历不发了,单位内部为每人发一本小台历,再后来台历也不发了。现在,商家送一本小小的广告挂历也觉得稀罕,毕竟物以稀为贵。
进入互联网时代,各种形式的电子日历也应运而生,最常见的每个人的智能手机屏幕上都设置有日历,有些人也喜欢去网上把日历壁纸下载到桌面上,还有一些商家,把日历印制在各种商品的外包装上等等。
各种形式的电子日历也好,商品外包装上的日历也罢,无论从实用性,还是从纪念意义的角度来看,都代替不了单纯的纸质版的实物日历,包括带广告性质的挂历、办公桌上的台历、挂在墙上的小日历等。
关于挂历,印象最深的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记得那一年我从部队回老家过春节,带回来一本87版红楼梦人物肖像挂历,全家人都很稀罕,那金陵十二钗的一幅幅人物原型,就像一幅幅年画,现在回忆起来还记忆犹新。
在体制内工作这么些年,也许是由于前些年,每到元旦春节来临,依赖单位发或朋友送挂历台历已成习惯的缘故,近年来,单位不发也没人送了,心里多少还有些空落落的。好在智能手机电脑上都有电子日历,即便单位不发也没人送了,自己也不会单独去买了。
实际上,在一些农村,不少人还保留着过年买一本新日历的习惯,老家的老父亲每年都要买一个小日历挂在墙上,因为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没有电脑,更没有单位“发”,没有人“送”,要记住哪一天要干啥,哪一天干了啥,最好的办法就是买一个小日历做“记事本”用。
父亲用日历有个特点,不像有的人那样,过完一天撕掉一页,一年过完一个日历也就自然销毁了。父亲是用一根小绳子,一头系在挂日历的钉子上,另一头拴在一个铁夹子上,每过完一天,就把今天的日历翻起来用夹子夹住,到了年底,日历一页纸都不会少。记得我小时候盼过年,总爱踩着椅子去看墙上的日历,翻着没有被夹子夹起的日历,算来算去看看还有多少页,有多少页就有多少天。
老家人的思维习惯是重农历轻阳历,无论是过生日还是看黄道吉日,都是看农历是哪一天,直到现在,村里人遇到婚丧嫁娶盖新房拆旧房之类的事,都喜欢找父亲看黄道吉日,所以父
亲买日历,都要选择哪种带“黄道吉日”的那一类,即日历上标有什么“宜嫁娶”“宜破屋”“宜祭祀”“忌开市”“忌动土”“忌掘井”等。近些年,母亲的眼睛做了手术后,视力极为下降,为方便母亲看日历,父亲特意买那种阿拉伯数字大一些的日历,并手把手叫母亲怎么看日历。
从远古的结绳记事,“看日头”“算时辰”确认白天与黑夜,到后来古人发明了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甲骨历”,发明了文字,再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电子版的、实物形态的日历的出现,人类开始从“混沌初开”逐渐向文明过度,人们对时间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对时间的利用也越来越精打细算,日历,可以说与现代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岁月是一把无情的杀猪刀,无论是光阴,还是岁月,都与日历息息相关,如果有人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日历会告诉你正确的答案。
日历这个东西让很多人忽视,却又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
壹点号 石志新(笔名一泓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