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先生是一名工程师,平时工作比较忙,一日三餐很不规律。他听同事说经常喝蜂蜜水对身体有好处,于是每天都泡上一杯,平时口渴了也是喝蜂蜜水解渴。
一段时间过去了,常先生总是感觉很口渴,每天都要喝大量的水,而且尿频尿急,一天要去十几次厕所。测体重的时候,他还发现自己瘦了十几斤。
常先生觉得奇怪,自己明明没有减肥,体重怎么会下降得这么厉害呢?
由于担心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常先生赶紧去医院检查,结果被查出2型糖尿病性酮症、高脂血症和脂肪肝。
一、早晚体重不同,哪个才是真实的?在以瘦为美的时代,很多人对体重多一斤少一斤都非常在意。对于部分减肥人群来说,可能会发现早上跟晚上的体重值会有所不同,那么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呢?
首先来说一说,为什么早上的体重和晚上的体重会不一样。
影响体重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衣物、饮食等,这些都属于正常的情况。还包括一些特殊的因素,比如感染、食物中毒,导致呕吐、腹泻,使体重下降。
早上是一天中体重最轻的时候。经过了一天的活动,比如饮食、饮水等,晚上的体重会比早上的体重稍重,但是变化幅度不大。一般来说,不同时刻的体重变化通常在2.5㎏左右。
二、体重突然下降不一定是“好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刻意节食或运动,体重出现不明原因的下降,并不是好事,可能是下列疾病的征兆。
1、甲亢
甲亢,就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甲状腺亢进。甲亢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多汗、怕热、眼球突出、脖子肿大、消瘦等。
甲亢之所以会引起消瘦,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肠胃蠕动速度加快,食欲增加。不过,虽然吃得多,但消耗也大大增加。
所以,如果食量突然增大,但体重却大幅度下降,需警惕是否甲亢引起的。
2、糖尿病
糖尿病是代谢内分泌疾病,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有如下常见临床症状:多食、多饮、多尿、体重下降。
体重下降主要是因为糖尿病病人体内缺乏胰岛素,导致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需要消耗蛋白质和脂肪,以满足机体能量需求。
蛋白质和脂肪不断被利用,同时由于尿频、尿急,体内的水分和糖分大量流失,就会引起消瘦、乏力等症状。
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主要是艾迪生病引起,继发性主要是下丘脑-垂体病变,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颜色加深、全身乏力、嗜睡、体重下降、血压降低等。
因为肾上腺是分泌激素的主要器官,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时,激素分泌就会过少,容易引起疲劳、厌食,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三、身高170,体重多少才正常?相同身高的人有很多,但体重却不一定一样。那么,同一身高下,到底体重多少才算正常?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身体质量指数(BMI)公式进行计算:
BMI = 体重(kg)÷ 身高的平方(m²)BMI在18.5-23.9之间属于正常,BMI≤18.4属于偏瘦,BMI在24-27.9之间属于超重,BMI≥28属于肥胖。
例如,一个身高170厘米、体重70公斤的人,BMI为:70 ÷ (1.7 × 1.7) = 24.2kg/m²。对照上面的数据,此人BMI在24-27.9之间,属于超重。
有研究发现,太胖或太瘦都会缩短寿命。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指出,BMI会影响寿命。
研究人员对来自西欧和北美地区的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寿命等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BMI在23-24 之间的人,寿命最长。BMI在40以上的人与BMI处于正常范围的人相比,平均寿命要缩短 10 年。
另外,除了BMI,判断自己是否肥胖,还要看体脂率和腰围、腰臀比。
体脂率(%)=身体脂肪总量(kg)÷体重(kg)对于成年人来说,男性平均体脂率为15%-18%,女性平均体脂率为22%-25%。如果男性体脂率超过25%,女性体脂率超过32%,就属于肥胖。
腰臀比(WHR)= 腰围(cm)/ 臀围(cm)正常的腰臀比范围为: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如果男性腰臀比在0.9以上,女性腰臀比在0.85以上,就属于肥胖。
四、晚餐决定体重和寿命,应该如何正确吃?由此可见,寿命与体重关系密切,而体重又与饮食息息相关。一日三餐中,尤其是晚餐,对体重有着重要的影响。错误的晚餐方式,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伤害。比如:
吃得太饱:容易引发急性胰腺炎、神经衰弱、大肠癌等;
吃得过荤: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吃得太晚:容易形成胆结石;什么也不吃,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那么,晚餐怎么吃才健康呢?
从时间来看,晚上6点到8点是晚餐的最佳时间,与睡觉时间至少间隔3小时。
从种类来看,晚餐的食物要种类多样、营养均衡,摄入的能量占一天总能量的30%左右,建议主食用粗粮代替细粮,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比如牛奶、蛋类、动物肝脏等,多吃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比如小米、海藻等。
从数量来看,晚餐不要吃太多,保持七八分饱即可,也就是肚子不觉得饿,也不觉得饱胀,还能再吃几口的时候,就要放下碗筷,远离餐桌,不再进食了。
你的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吗?快用公式算一算吧!
如果发现自己的体重已经超标,就要注意控制了,超重和肥胖与多种疾病有关,还会缩短寿命,所以一定要将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才有利于健康。
参考资料
[1]《早晚的体重,哪个才是真实的?波动多少是正常范围?》 .营养师顾中一.2021-12-19
[2]《为啥有人吃得多,体重却下降?先别急着高兴,当心是甲状腺出问题了!》.家庭医生.2021-04-07
[3]《晚餐竟决定体重和寿命?最害人的两种吃法,却是很多人喜欢的》 .科普中国. 2019-12-1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最近,全国温度逐步上升,不少地方例如重庆、杭州等地,还出现了30度以上的气温。猝不及防就步入夏天了呢!
说好的人间最美四月天呢?还真是不是大棉袄裹棉被,就是太阳底下变焦炭。
这不,天气转暖,衣服也将越穿越少,去年冬天积累的一身肥肉再也藏不住了。于是,很多人就将减肥提上了日程。除了“管住嘴,迈开腿”的六字减肥真言,很多人家里还多了一个减肥利器——体脂称,据说可以测量出各种身体指标数据,比如体脂、肌肉含量等,以便随时监督自己的体重变化。
但是这种家用体脂秤测出来的数据到底精准吗?
答案是:体脂秤给出的数据百分百的不准确。听完我们的解释你就明白了。
什么是体脂称?我们为什么需要它?
体脂秤,顾名思义就是一把集成人体脂肪含量检测功能的体重秤。过去人们往往更关注体重,但随着健身概念的普及,体脂便取代了体重成为更加科学的胖瘦指标。体脂秤可以与手机上专属的App配对,并根据用户输入的年龄、性别、身高及测得的体重、体脂计算出用户的身体状况,类似医学上的人体成分检测。
体脂称的原理
因为从体脂秤的原理讲起,体脂率是间接计算,或者说是估算出来的,而不是像体重那样直接测量而得出,这也就从根本上导致了误差存在。
具体是这么个过程:体脂秤的秤体通过电极片发出微弱电流导入人体,微电流从一只脚进入人体,在体内传导后,将数据传回至另一只脚下的电极片,人体和秤体构成了一个闭合的交流电路,这样就得到了一个电阻抗数值,然后将电阻抗数值结合身高、体重等数据,计算出体脂率来。
既然体脂秤的数据是基于电阻值和人体模型计算出来的,天然存在误差,再加上又受人体水分、导电率等因素的影响,那么追究体脂秤的数值精确无误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体重秤的数据无论准不准确,都只能作为参考,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问题还得咨询医生。
体脂秤经常出现的几个测量数据:
BMI: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体质指数(BMI)=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下的标准,亚洲人的BMI(体重指标BodyMassIndex)若高于22.9便属于过重。亚洲人和欧美人属于不同人种,WHO的标准不是非常适合中国人的情况,为此制定了中国参考标准:
BMI值参考标准
水分率:水分占体重的百分比,男性约50~65%,女性约45~60%。身体里有充足的水分能帮助人更好的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并促进代谢,带走废物和毒素。这个数据可以用体重和年龄计算,但体脂秤一般会用减去体脂的去脂体重计算,会准确一点,但其实只能算是估算值,可供参考。
肌肉量:肌肉是人身体消耗能量的主力军,肌肉量就是人体的肌肉含量。增加肌肉量能让身体更快的消耗热量,以最健康的方式减掉多余脂肪和体重。
骨量:代表骨骼健康情况的指标,有些体脂秤也用“骨盐量”表示,虽然骨盐和骨量不同,但其App上显示的标准同样是骨量的判定标准,因此数据是一样的。
体脂秤不准是不是就废了呢?而对于已购入的小伙伴们,其实也不必太纠结准确度,关键是看变化。
科学地使用体脂秤
影响体脂秤结果的最大元凶在于运动和身体水分的变化,因此在测量前不能做剧烈运动,也不要在大量进食、喝水和沐浴后进行测量。
剧烈运动过后别急着做测试
一般比较合适的测量时间段是起床后1小时、睡觉前1小时和三餐后1小时,不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习惯进行测量,注意每次测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然后注意以上要点即可。
看一段时间内的体脂变化
体脂秤的准确度虽然差点,但注意科学使用的话,长期收集起来的数据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通过掌握自己身体体脂的变化合理地调整作息和生活习惯,同时根据体脂秤附带的一些运动指南开展适当的运动,对身体健康会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如果已经购入了体脂秤,大可不必纠结其准确度,而是注意记录观察变化,从中及时调整自己的作息饮食和运动规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