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羲和二号”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论证。
太阳作为人类目前唯一可实现高时空分辨率观测的恒星,与人类活动和对地球影响密切相关。观测和研究太阳的爆发,不仅是重大的前沿科学难题,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9月14日间召开的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获悉,我国正在开展对“羲和二号”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论证。
“羲和二号”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是由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等单位联合提出。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方成教授介绍,根据论证方案,“羲和二号”将争取于2026年左右发射至日地L5点,对太阳进行立体探测。
日地L5点,即日地第五拉格朗日点,距离地球约1.5亿公里。
“截至目前,日地L5点尚为国际探测空白。在该区域探测科学意义重大、工程可行性较好、投入产出比高。”方成说。
“结合近地观测,可实现太阳活动现象的三维重构,为揭示太阳爆发的物理机制提供关键信息;能够提前4-5天观测到即将面向地球的太阳活动,实时追踪面向地球的太阳爆发,给空间天气预报带来革命性突破。”
然而在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并已取得首批探测成果。
在“羲和号”卫星成功发射的基础上,我国将重点推动实施日地L5“羲和二号”太阳探测工程。在“羲和二号”发射后,我们可深入探索太阳活动区域的磁场变动,揭示太阳爆发的三维结构和物理机制、研究太阳爆发的传播规律和对地响应,还可为实现空间天气及时预警及准确预报,提供关键数据和技术基础。
那我们为什么要探测太阳?“羲和号”又带来了哪些创新呢?
“羲和号”一经问世并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饱受全国各国的关注,它作为全球首例搭载了能够实现Hα波段太阳光谱成像的宇宙空间探测技术卫星,填补了以往一些由于科学技术受限所导致的数据空白,对我国空间探测技术和卫星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间接的为现在“羲和二号”的论证与研发提供了宝贵的基础。
同时在它运行轨道平台还使用了磁悬浮技术和搭载高精度装置,给整个平台舱体带来了稳定性和卫星的高精度指向。
磁悬浮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盛少。什么是磁悬浮技术呢?
磁悬浮技术原理并不深奥,因磁铁具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的特点,所以磁悬浮技术运用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磁铁相斥原理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利用超导体磁铁形成的磁场与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产生相斥力。
另一种则是利用相吸原理使物体的重力与磁铁吸引力相平衡达到悬浮作用。磁悬浮一般分为:常导悬浮、超导悬浮和永磁体悬浮三种。
众所周知,太阳在地球演化和人类文明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太阳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核裂变,对太阳系内的星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然地球就是其中之一。
核裂变过程散发出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对地球的磁场造成强烈影响,例如大面积的停电和通讯设备的失联,给人类生活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据对地观测总设计师兼中国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的主任赵建介介绍到:“太阳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第二十五个活动周期了,而太阳的一个活动周期就长达十一年之久”。其中尤其是太阳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对地球产生巨大影响。
事实上,从最早的先锋号到比水星更近太阳的太阳探测器,中国也在太阳方面做出来许多研究。当前国际对太阳研究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例如作为历史上最接近太阳的人造物体,帕克太阳探测器首次实现离日心约9.5太阳半径的距离进行对日探测。
然而在各国对太阳探测中已经从基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联系,升级为太阳接近或者是双视角。因此我国率先启动“羲和二号”对太阳的全方位立体监测,可为实现空间天气及时预警及准确预报带来关键的数据和技术基础。
阳太阳(1909年—2009年),男,广西桂林人,又名阳雪坞,晚号芦笛山翁,80岁后称画童。是中国美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擅长中西绘画、书法和诗文,是一位德高望重,成就杰出的艺术家。
一、阳太阳《青罗碧玉图》成交价3,630,000元
拍品名称:阳太阳 1994年作 青罗碧玉图 镜心
创作年代:1994年作
尺寸:180×400cm
估价:RMB 2,600,000-3,600,000
成交价:RMB 3,630,000
拍卖日期:2005-06-19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
材质:设色纸本
著录:《阳太阳书画全集》上卷第130页(荣宝斋出版社);《国画家》、《中国书画》、《美术界》、《美术博览》等多家刊物。
二、阳太阳《水上渔家》成交价858,000元
拍品名称:阳太阳 约60-70年代作 水上渔家
创作年代:约60-70年代作
尺寸:50×60cm
估价:RMB 750,000-900,000
成交价:RMB 858,000
拍卖日期:2006-12-17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
材质:油彩布面
题识:太阳 TaiYang
三、阳太阳《清品册页》(五开)成交价560,000元
拍品名称:阳太阳 清品 册页(五开)
尺寸:33×49.5cm×5
估价:RMB 500,000-600,000
成交价:RMB 560,000
拍卖日期:2007-06-24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
材质:设色纸本
四、阳太阳《家乡风情》成交价319,000元
拍品名称:阳太阳 家乡风情 镜心
尺寸:68×68cm
估价:RMB 200,000-250,000
成交价:RMB 319,000
拍卖日期:2005-12-11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
材质:设色纸本
著录:《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系列丛书·阳太阳》封面
五、阳太阳《漓江秋雨》成交价242,000元
拍品名称:阳太阳 1998年作 漓江秋雨 镜心
创作年代:1998年作
尺寸:68×68cm
估价:RMB 220,000-250,000
成交价:RMB 242,000
拍卖日期:2006-06-25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
材质:设色纸本
著录:《2006年桂林中国画院院展》2006年,香港国际美术出版社
六、阳太阳《漓江清远》成交价220,000元
拍品名称:阳太阳 1999年作 漓江清远 镜心
创作年代:1999年作
尺寸:46×70cm
估价:RMB 120,000-150,000
成交价:RMB 220,000
拍卖日期:2005-12-11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
材质:设色纸本
七、阳太阳《斥孔》成交价190,400元
拍品名称:阳太阳 1974年作 斥孔
创作年代:1974年作
尺寸:130×104cm
估价:RMB 120,000-200,000
成交价:RMB 190,400
拍卖日期:2010-06-06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
材质:纸本水墨
题识:斥孔 细究千年吃人帐 铁笔痛向孔孟击 一九七四年 太阳;钤印:阳、太阳
著录:上海《文汇报》等报刊发表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单页画
八、阳太阳《听课》成交价161,000元
拍品名称:阳太阳 听课 托片
尺寸:69×52cm
估价:RMB 60,000
成交价:RMB 161,000
拍卖日期:2014-05-25
拍卖公司:广西泓历
形制:托片
题识:一九八零年 太阳画;印文:太阳
九、阳太阳《桂林山水》成交价138,000元
拍品名称:阳太阳 1975年作 桂林山水 镜片
创作年代:1975年作
尺寸:49×81.5cm
估价:RMB 30,000-50,000
成交价:RMB 138,000
拍卖日期:2013-12-17
拍卖公司:广东崇正
材质:设色纸本
题识:维瑛同志,一九七五年元月写桂林山水,太阳。钤印:老阳
十、阳太阳《悠悠漓江》成交价138,000元
拍品名称:阳太阳 悠悠漓江 托片
尺寸:68×135cm
估价:RMB 100,000
成交价:RMB 138,000
拍卖日期:2014-11-02
拍卖公司:广西泓历
材质:设色纸本
题识:戊辰春 太阳写画,阳
以上数据来源于各大拍卖行
阳太阳是“漓江画派”的开拓者、旗手和领军人物。“漓江画派”重写生,作品大都具有带的韵味。
漓江画派是现代中国画坛上一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流派,起源于广西桂林市漓江流域地区。漓江画派的画家们以漓江流域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为创作题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漓江画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一些画家开始在漓江流域地区进行采风和创作,他们通过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的深入观察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
这些画家们不仅在技艺上有所突破,而且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的创新。他们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西方绘画的透视、色彩等表现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漓江画派的画家们注重表现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他们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力。同时,漓江画派的画家们还注重运用光影效果和色彩对比等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漓江画派是现代中国画坛上一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流派,它的出现和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画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漓江画派的画家们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技巧,为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阳太阳山水画
1948年11月23日,黄百韬兵团覆灭,前几天,宿县被我军解放,看到,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兵力高度集中,直接参战兵力已超过蒋军,具有再打大仗的实力。
无奈之中,想到了那句古老的兵法——“三十六计,走为上”,决定接出徐州30万守军。
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巴大维也与所见略同,提出立刻撤出死战之地徐州,以该地军队向南进攻宿县以南的后方。
11月24日,令刘峙、杜聿明等前线将领飞赴南京,定下了黄维、李延年兵团和徐州主力南北对进,打通徐蚌铁路,然后全军撤守淮河。
11月26日,被中野围困在双堆集的黄维,接到顾祝同“全力向东攻击”的命令,开始部署突围。
同时,徐州的杜聿明也正指挥孙元良兵团和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倾巢出动,大举南下进攻我军后方,与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北上相策应,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
这是刚刚批准的“南北对进、三军会师,打通津浦铁路徐蚌段”的新作战方案。
一时间,中原大地到处翻滚着硝烟和炮声,淮海战场的形势又剧烈动荡起来。
一位参加过淮海战役的华野2纵连队文化教员,晚年曾写道:在当年烈火硝烟的中原大地上,人们眼中的太阳与血同色。
1948年11月30日,徐州文亭街的徐州“剿总”值班号兵按时吹响了办公号,但这里已无人上班,军官和家眷们争相挤上美式大卡车向西南开去。
早在华野正在苦战黄百韬的时候,毛主席就提醒要防止李延年兵团北上增援。26日本想向固镇靠拢的黄维被围后,李延年奉命向北猛攻救援。
试图分割歼灭邱清泉的毛主席和粟裕因未找到战机,又遣大队人马直奔李延年而来。预感不妙的李延年立即收缩兵力。敌退我追,28日华野6纵终于超过对手,断敌退路。
眼看蒋军又一个兵团就要落入网中。然而敌军为打开一条 生路拼了命,在碾庄攻坚战中伤亡过大的我军没能抵住对手的全力突击,让围住的鱼破网而去。
这让本来眼看要大功告成的华野官兵捶胸叹气。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正是这一仗的失算,反而在几天后让他们抓住了一个更大的机遇,成就了一个天大的功勋。
杜聿明执行打通徐蚌段路线的计划,在我军的层层堵截之下无法进展,想救黄维靠不拢,想拉李延年又连不上,只能眼看黄维在那个小村庄中苦苦支撑。
此时已经看出,唯一能救黄维的办法就是要集中一切兵力与决战。中原这场大战的结局将决定国共两党的命运。
急召刘峙、杜聿明飞赴南京再论战法。杜聿明当着众人的面把拉入密室,出了一个以动打动的狠招:主力撤出徐州,绕道双堆集,重拳打击我军的侧背,以奇制胜。这一方案马上就被批准。
回到徐州的杜聿明,再次使用了他从东北撤回关内时,金蝉脱壳的计谋:暗中布置撤退计划,明里却下令部队在十几公里宽的正面集中5个军,全面展开强攻。
一时间战斗又趋激烈,飞机、坦克、大炮编织出浓烈的战火,一浪赶一浪地烧上了天。
就在我军因一线吃紧而调整部署之际,11月30日,杜聿明一声令下,全军撤退,蒋军3个兵团加上徐州党政人员和各色人等约30万人,一齐涌出了徐州城。
这一招确实起了作用。几天前毛主席和粟裕就已预料到蒋军将放弃徐州,并在揣测对手可能走的路线。然而直到徐州人去城空之后,粟裕才得到了各方面证实的消息。
总前委立即下令,全军迅速动员,火速围追堵截,在运动中歼敌。
淮海大地上卷起一股狂飙,30万华野将士踏上了追击的征途。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追击战中,一首触景而发的军歌诞生了: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跑掉/看敌人动摇了/敌人混乱了/敌人溃乱了/敌人溃退了/敌人逃跑了/同志们快追上去追上去/不怕困难不怕饥寒/逢山过山逢水过水/乘胜追击迅速赶上/包围他歼灭他歼灭他!
1948年12月1日至3日,是粟裕格外紧张的三天。从杜聿明西撤到我军上路追击,已比对手晚了整整一天。
如果追不上并且截不住那支大军,一旦他与黄维兵团会合,淮海战役的形势将会大变。
着急的毛主席甚至发来电报,告诉粟裕要派部队从两边追,绕到敌人先头才能堵住,不能光从尾巴上追。
这时粟裕也感到万幸,前一段要打李延年兵团恰好没有打上,如果打上了,部队转移不过来,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股最重要的对手跑掉。
12月3日对杜聿明来说,是决定生死命运的一天,只要他继续西撤,我军就很难追上这支坐在汽车轮子上的大军。
然而就在3日上午,杜聿明在孟集准备出发的时候,他接到了空投的亲笔信。
就是这封信,决定了他和那支约30万人队伍的厄运,因此成为那些蒋军将领终生诅咒的败笔。
信中命令: “坐视黄兵团消灭,我们将要亡国灭种。望弟迅速令各兵团停止向永城前进,转向雠溪口攻击前进,协同蚌埠北进之李延年兵团南北夹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又一次改变了决心,他打心眼里舍不得黄维兵团被吃掉。
摸透了脾气的毛主席曾这样评论老对手:“这个人其实很小气,你跟他要一个连一个营他不给,但最后他却可能丢掉一个团一个师。”
杜聿明和众将领明知前途凶险,但统帅严厉的口气令他们不敢抗命,决定全军停止西撤,调整部署向南攻击。
命运之神慷慨地给予他的一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当杜聿明第二天准备率队向雠溪口行动时,才发现失去的是多么宝贵的东西。
12月3日夜里,我军追击部队已在永城附近兜围敌人,一场激烈的遭遇战爆发了。
原华野9纵济南第一团连指导员艾奇,晚年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曾说:“这一仗打完了,到底打死他多少人,我不知道。他打死我多少,他也不知道。当时乱哄哄的,又是大晚上,谁有空统计呀,但有一条,我把他拦住了。”
12月4日,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被包围于陈官庄青龙集一带后,他急召手下三个兵团司令官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商讨对策。
邱清泉,浙江永嘉人,德国柏林陆军大学毕业生,多有军事论文发表, 在同学中有“战略家”的美誉。曾任蒋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军长。
他爱弄诗文,以“壮士手中三尺剑,雄图胸里十万兵”自勉,并训导部下“头经刀砍方为贵,尸不泥封始为香”。
抗日战争中,他因指挥昆仑关战斗而声名大噪。他生性傲慢,但用兵谨慎,与刘邓和陈粟多次交手,互有胜负。
他总结了一套战胜“”的秘诀:“找敌人,瞄准打。向前进,死不退。硬打到底,三天成功。”他手下有5个军。
最厉害的一次,1948年春,叶飞指挥华野1、4纵队北渡黄河,邱清泉率整编第5军一夜急行军80华里,在叶飞的前头设下埋伏。
可邱清泉不知道,胆大心细的叶飞,事前派了骑兵连扩大搜索范围,没多久就遭遇将军重机枪袭击,叶飞当即推断邱清泉在前方设伏,来了个将计就计。
在华野两个纵队准备步入邱清泉埋伏圈的一刹那,叶飞突然转向南撤,再安排侦察连,携带纵队司令部大功率电台,跟邱清泉在桐柏山区兜圈子,不断用明语发报,主力则转头北进,成功迷惑邱清泉。
李弥,云南盈江人,黄埔4期毕业生,胆子大、心眼多。1932年为排除异己,命陈诚包围李弥部。李弥冲出包围,拒不缴械。
后来对他严加训斥,李弥则申辩:校长只教我如何打仗,未教我如何缴械。听得校长眉开眼笑,李弥仕途大开。内战中他作战积极,三年之内从军长升任兵团司令,手下有三个军。
孙元良,四川成都人,黄埔一期毕业生。他饱读兵书,能言善辩,淞沪抗战中曾有上乘表现,但在内战中他变成了最善于保存个人实力的人,被同行嘲讽为专打滑头仗,手下有三个军。
他的同行们确实没有看错,在此关键时刻,孙元良又动起了脑筋,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夜之间就成了光杆司令。
这次阵前会议的结果是决定分头突围。尽管严令他们向南攻击前进,但此时的杜聿明已决心“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然而邱清泉、李弥回到指挥所后,认为时间过于紧迫,再加上信心不足,又都改变了主意,放弃了突围的计划。这让原来就犹豫不决的杜聿明又收回了成命。
而去意已定的孙元良自作聪明,悄悄切断了与杜聿明的通信联系,于12月6日乘夜独自突围想一跑了之。
结果因为事先没有任何准备,几万人乱冲乱跑,在通过邱清泉兵团的阵地时,黑夜中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是谁而打了起来。
枪声惊动了我华野八纵。当孙良元终于摸到我阵地前时,早已准备好的我军猛然开火。
全兵团 4个师3.2万人在两面火力的夹击之下,全部崩溃。仅两个小时,16兵团就被抹得一干二净。孙元良装成伤兵,趴在老乡床下才侥幸逃脱。
16兵团的下场让众将领们不敢再违抗军令,只好按照的计划,一心一意合力向南猛突,准备与黄维会合。
这次他们采取的是“滚筒战术”——以邱清泉兵团集中炮火和坦克攻击,每前进一步,李弥就接替一步,巩固后方。
这种战术,确实让一直寻机突破和分剿的我军无从下口。
不过,之前打过徐东阻击战的华野几个纵队,很快就把上次对付同样对手的招数拿出来:
敌人坦克一来,华野阻击部队就把麦草摆在阵地前面,敌人坦克是烧汽油的,坦克一来战士就点火,把坦克烧了。麦草外面又弄浮土堆,实际上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蒋军坦克认为那是地雷,所以不敢开过去。
负责阻击的华野7纵司令员成钧,晚年撰写回忆文章时,曾感慨:这种办法放到今天,跟谁说谁都当笑话,可在当时是急中生智,逼岀来的办法,我军没有坦克呀。
此时,杜聿明南下必经之路上的鲁楼村,成了他们猛攻的目标。激烈的战斗从12月8日展开。
一贯出手凶狠的邱清泉在他的刀尖上集中了两个主力师, 守卫鲁楼的我华野10纵29师迎面死死顶住了对手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击。
眼见鲁楼不能得手,邱清泉刀锋一转,迂回攻击鲁楼侧翼的窦凹。如果侧翼一失,在鲁楼的我军将两面受敌。
12月10日,邱清泉亲自到炮兵阵地指挥,小小的窦凹村在铺天盖地的炮火中被炸得房倒屋塌。爆炸的冲击波卷着呼啸 的弹片,笼罩在那片死亡的空间。
一方是要拼死杀开破围的血路;一方是要誓死与阵地共存亡。一天之中窦凹村就先后八次易守,最终因我守卫官兵伤亡殆尽,阵地被对手攻占。
窦凹一失,鲁楼也被迫放弃。邱清泉如法炮制,又攻占我李楼、徐小凹阵地。
然而在我守卫官兵的浴血抗击下,已拼尽全力的邱清泉始终没有突破包围圈。
此时的蒋军已成强弩之末,元气大伤,更重要的是战斗意志受到重创。亲历此战的蒋军第70军军长邓军林晚年在文史资料选辑中这样写道:
“窦凹的战斗,是在邱清泉的顽强压力下,付岀了极大的代价而告结束的。部队的攻击精神已是一蹶不振。一听到攻击任务,官兵都感到惶恐不安。”
战斗从12月6日打到14日,华野虽然在南线堵住了邱清泉,在北线打痛了李弥,却没有达到分割围歼的目的。
对手一改过去集中兵力固守村落的战术,将兵力分散在野外形成蜘蛛网式的防御,我军进攻的官兵触网即伤,战斗陷入僵持。
此时我军已分成了三个战场:一边与黄维杀得天昏地暗,一边与杜聿明打得热火朝天,还有一部分在蚌埠一带抗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的攻击。
让 人担心的是,两个包围圈内和一条战线上的敌军与我军数量相等,任何一点的突破都可能演变为溃堤之势。
粟裕打仗一生谨慎,40万大军兵分三处,相距100多公里,出了问题增援都来不及。
既为对手又同为大将,粟裕与杜聿明一样,在执行统帅部的决策之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那几天,不少人看到粟裕满脸通红,太阳穴的筋鼓得老高老高——他的血压又高了。当时华野司令部还有随队医生,给他一量血压,都二百多,低压到一百快四五十了。
有七天七夜,粟裕都坐在行军床上,拿部电话机指挥战斗,真是呕心沥血,绞尽了脑汁。
整个淮海战局因危机四伏而极度敏感,真可谓是千钧一发。粟裕最怕的是阻击李延年的兵力不足,一旦李延年破阵上来,夹击包围黄维的我军,天平立刻就会倒向对手一方。
怕什么却偏偏来什么,一个来自南京的特殊人物,让一直温汤混吞水的李延年、刘汝明立刻面貌大变,煎、炸、爆、炒,旺火冲天。
刘汝明
心急如火,眼看着黄维兵团被一口一口吃掉,却无计可施。尽管派去了干将胡琏,又拼命组织空投补给,依然无法扭转战局。
发急电给华中剿总白崇禧,命他速派军队支援黄维,可如石沉大海。命令李延年、刘汝明 兵团不惜一切北上,又始终突不过防线。让出徐州的杜聿明转向挥师南 下,可又被阻击在陈官庄一带。
眼看再也找不出一个可以派上用场的,情急之中派出他的次子、时任装甲兵上校参谋长的蒋纬国。
蒋纬国早年考入东吴大学理学院,毕业后留学德国,于慕尼黑军校及伯林陆军大学深造。他曾见习于德军著名将领冯-瑞谢劳将军的山地第7军团,参加了进攻波兰的闪电战和捷克的苏登台战役,因作战勇猛,屡获嘉奖。
1939年,蒋纬国离德赴美,就学于美国陆军航空战术学校,而后又进美国要塞陆军大学研究装甲兵战术。
大约三四年前,互联网上有一个著名的七字梗——巴顿恩师蒋纬国。由来便是蒋纬国在回忆录中吹嘘,他来陆军大学之前,美军还没人会装甲战术,来了之后给不少人上课,很多人日后成为美军装甲兵将领,这其中就有巴顿。
蒋纬国
此时的,以统帅和父亲的双重身份,命令蒋纬国率领坦克部队亲赴徐蚌战场,以有我无敌的决心,击破强敌,挽狂澜于危难之中。
第二天,60辆坦克和32辆装甲车组成的钢铁洪流,就滚滚开赴淮海前线。
公子前来督阵,旁人自然不敢怠慢。在连夜召开的作战会议上,北上兵团决定集中8个师的兵力,在装甲部队的配合下,再次全线猛攻。
本来以因敌众我寡而相当吃力的我军阻击部队,这下雪上加霜。
12月4日,铺天盖地的进攻开始了。有了坦克支援的蒋军相互助威,攻击更加凶猛。新桥、曹老集等阵地相继失守,我阻击官兵已被逼退到最后一道防线。
北上兵团数日之内已前进35公里,照这个速度,三五天内便可与黄维会合。
正在同包围圈中的黄维和杜聿明集团拼死搏杀的我主力部队无力分兵前来救援。
承受巨大压力的我阻击部队官兵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不难想象,在成群的炮弹撕裂空气的尖啸声中和坦克钢铁履带的碾压下,守卫者每分每秒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和坦克集团的蒋军,撞在了一道用血肉和意志组成的阻击防线上。
阻击官兵把自己的躯体投入残酷的战争绞肉机,换来的是最后解决黄维兵团的宝贵时间。
华野6纵参战以来已经伤亡七千余人,干部骨干所剩不多,战斗力正在急速下降。
关键时刻,粟裕把手中仅有的豫皖苏军区3个团派了过去,由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亲自带队,并严令王必成不得后退一步。
12月16日,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那支曾威风显赫的黄维兵团,终于被我军一笔勾销。
此时北上增援的李延年兵团,尽管有蒋纬国战车团的配合,却还是没有冲破我军的阻击防线。蒋纬国撤退前留下一句话:“我们是尽人力以听天命。”
黄维兵团被挑落马下,战场局面彻底一边倒。李延年、刘汝明自知将成为下一个打击目标,立即偃旗息鼓,全线后撤,一夜之间就不见了踪影。
至此,在中原大地上,我60万大军面对的,只剩下不到20万人的杜聿明集团。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
兵败如山倒,黄维兵团的结局不能不影响到杜聿明集团的士气。此时,已占绝对优势的我军理所应当一鼓作气、乘胜追击。
就在粟裕计划张开口袋,诱敌突围而全歼的时候,收到了毛主席发来的停战令。
原来这时毛主席的算盘上已经在为平津战役筹划。为了稳住,中原大地的棋盘上,此时还不能没有对方的棋子。
为了吊住的胃口,不让他将华北的傅作义部队海运南下,以增加长江以南的防守力量,毛主席决定对平津傅作义实行隔而不围,令淮海战役总前委对杜聿明围而不歼。
本想尽早把军队撤回江南的犹豫了。杜聿明还在,大兵团还在,让他觉得此时给中原大战划定结局还为时过早。毛主席故意留下的水中之月,让举棋不定。
粟裕晚年在撰写回忆文章时感慨:“毛主席这一招围而不歼太高明了,他在战略上比我看得远,淮海战役取得全胜,首功应当给毛主席。”
陈官庄距离当年项羽与刘邦垓下决战的古战场仅百余公里。杜聿明在这儿真真切切体会到了楚霸王被困垓下、四面楚歌的悲伤与凄凉。
在那段日子里,近20万大军中的每一个人都切身感受到了一个无形的敌人——饥饿。
包围圈内蒋军的粮食只能依靠空投补给。即使每天喝粥,也得至少十万斤的粮食。
为了救出这支王牌军,组织了中国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空投。蒋纬国和空军司令王叔铭亲自飞陈官庄上空指挥监督。
尽管把抗战时期储备在重庆、昆明等地的物资都调用了,被围攻的部队还是每日只能吃上一顿饭。
每次空投时,饿极了的官兵不顾严令,冲击抢粮,甚至架起机枪互相扫射。有的跟着降落伞一直跑到解放军的阵地上。
无可奈何的李弥对部下说:“你们真熬不下去,就把我和你们军长杀了吃好了。要投,我不阻拦,只是不要带走武器。”
天气似乎也在与作对,从12月19日起,淮海平原地区下起了少见的大雪,下了整整十天。断了空投的蒋军彻底陷入了饥寒交迫之中。
担心我军乘势打过长江,南京比陈官庄更重要。他在给刘峙的电报中,密令将蚌埠的刘汝明、李延年兵团转移到长江以南集结。他在给杜聿明的电报中说:“我每天祈求上帝保佑全体将士。”
偌大的淮海战场,风雪中的杜聿明集团听天由命了。
12月29 日,天晴的第一天,蒋军空投下来的竟是《黄百韬烈士纪念册》和解放军公布杜聿明等43人为头等战争罪犯的报纸。
杜聿明清楚,这是要他坚守到底。他复电:“生虽有痼疾在身,行动维艰,但不忍抛弃数十万忠勇将士而只身撤走。生一息尚存,誓为钧座效忠到底。”
在此之前,他已将收到的由毛主席亲自撰写的《敦促杜聿明投降书》投入了火炉。
兵无粮自散。在此时的战场上,馒头比炮弹有更大的威力。一碗热乎乎的大米饭往往让蒋军官兵无法抗拒。
阵前喊话,传单发送,“攻心为上”的政治攻势收到了意料之中的效果。
蒋军士兵成班成排地跑了过来,尽管他们已饿得走起路来跌跌撞撞。不知是谁发明了夜间拍着巴掌去投降的办法,于是每到夜晚,前沿阵地上一片巴掌声。
美国作家贾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着世界》一书中写道:“大批投降,是中国内战又一奇特现象。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官兵被俘后,迅即掉转枪口对准了。”
贾克•贝尔登
为稳住部队,第5军官兵经常被集合起来赌咒发誓,其中充满“天诛地灭,雷打火烧,男盗女娼,红炮子穿心”等胡言乱语,让人无法想象就是那位以舞文弄墨高雅自居的邱清泉亲自写出来的。
陈官庄杨家四合院里,杜聿明每日静坐不语,面壁长叹。
邱清泉除了蒙头大睡就是借酒浇愁,玩弄手枪,声称要留下一颗子弹给自己做朋友。
李弥说:“这样的大战要能不死,只有靠祖上的阴德了。”
此时,解放军的阵地上却是一片欢声笑语。西柏坡的周副主席亲自起草电报,慰劳淮海 参战人员每人猪肉1斤、香烟 5包。
淮海战役期间,几百万的支前民众将大量的物资源源不 断地送到前线。从火车、汽车到独轮车和扁担,人民群众发挥出了难以想象的力量。
俯瞰淮海战场,会看到在我军每一个阵地后面,都连着数不清的运输支前队伍,就像一条条沸腾不息的血脉,日夜不停地向前方输送着让生命奔放的巨大能量。
“穿暖、吃热、吃饱、吃好”的我军官兵,把精力释放到了改造守卫的阵地上。
荒郊野外的战壕,经过战士们做的一番手脚之后变成了能休息、吃饭、活动的“阵地之家”。
在冰天雪地里,指战员们送走了1948年的最后一天。
那段时间,在南京与杜聿明往来的电文中,越来越多地岀现一个武器的名称“甲种弹”,就是这时蒋军赖以突围的“王牌”——毒气弹。
从1月3日起,和杜聿明密定了一个突围计划,空投补充粮弹后,由空军投掷毒气弹,掩护佩戴防毒面具的部队冲开缺口,全军紧随行动。行动时间定在1月9日。
杜聿明还未动手,我军却抢先一步。自从蒋军方面恢复空投以来,包围圈内的士兵已开始吃饱饭,电台中监听到的敌方联络越来越频繁。大规模的汽车、坦克开动的噪声也在增加。据此,华野判断出敌人要有大的 行动。
华野下达了全歼杜聿明集团的命令。1月6日15时30分,总攻全线打响。
我强大的炮兵火力,对蒋军炮兵进行了长时间的压制射击。其火力的猛烈与精确,连邱清泉、李弥都感觉前所未有。
在三年的战争中,优势的炮火从来都掌握在蒋军手中,如今却颠倒过来。
宋时轮、刘培善指挥东集团11个师向敌东部突击。谭震林、王建安指挥北集团8个师由北向西南攻击。韦国清、姬鹏飞指挥南集团8个师由西南向东北攻击。
全军以穿插分割战术,猛扑敌阵中心地带。
蹲在战壕里的蒋军士兵没有看到以往我军釆取的集团冲锋,而是无数个战斗小组,利用早已挖好的交通壕接近对手,一边爆破,一边前进,眨眼间便渗入敌阵内部。
为了顶住解放军的强大攻势,还能在天上说一不二的出动百余架次飞机轰炸助战。但在地面上就由不得他了。
尽管邱清泉、李弥下令凡是阵前投敌者一律杀无赦,并先后将作战不力的孙志坚、杨京等三个团长拉出去枪毙,甚至当众活埋了十几个想逃跑的士兵,但依然眼睁睁地看着阵地一个个失守。
华野2纵某连指导员冲进陈官庄阵地后,站在汽车上振臂一呼:“弟兄跟我来!”蒋军第70军一个营的人马直接放下武器,成群结队跟着他走了。
苦心经营的防御体系顷刻瓦解,大出杜聿明的意料。他急电,要求准时于12月9日投掷毒气弹,以掩护部队突围。
为了这最后一击,杜聿明一直藏而不露的秘密武器——王牌第5军出场了。
在这之前,尽管部队被围,战斗激烈,可第5军一直未被派上第一线,就是为了保留到最后最关键的时刻使用。
9日清晨,大批轰炸机果然飞临陈官庄上空,担任突击任务的第5军200师已严阵以待,就等空军投下毒气弹后冲锋陷阵。
谁知投下的毒气弹只有少数几个爆炸,而且投放的还不算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毒气弹,而是所谓的“催泪瓦斯”。
催泪瓦斯弹除了让人暂时咳嗽流泪外,在已有准备的我军官兵面前毫无用处。5军的进攻迎头撞上了坚固的防守线,被打了回来。至此,杜聿明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冒白烟的催泪瓦斯
9日晚,淮海大地上的蒋军为“兵败如山倒”这句老话做了恰如其分的注解。
战场局势的变化,让经历百战的华野司令部都意想不到,因而被他们在战役总结中,兴奋地称之为“迅速、惊人、巨大的发展”,“是全战役最重要、最紧张、最精彩的一个阶段”。
面对因节节胜利而情绪沸腾、斗志高涨的我军官兵,饿了快一个月的蒋军已无招架之力。我各路攻击部队就像巨大的推土机横扫一切,如入无人之境。杜聿明集团的总崩溃开始了。午夜零时,王牌第5军放弃了抵抗。
至此,内战中的五大主力部队已全部丧失。
杜聿明给发了最后一电:“各部队已混乱,无法维系到天明,只有当晚分头突围。”
他向参谋长文强作了最后的交代。此时的文强却咽进肚子里 一句话:“杜聿明说我这个担子给你了。我说大丈夫做事情当死则要死,你不用管这样多了。”
“其实我还有后面半句话,你们什么时候可以突围岀去还是个问题。这个话,我保留没有说。”
文强
邱清泉手下的70军军长邓军林亲率残部冒死冲锋,掩护老总们的突围。一贯傲视群雄的邱清泉终于露岀了惊慌的神色,带着卫士猛跑。
腿有残疾的杜聿明跟不上,又觉得要跑出去就不能跟着大部队,两人转瞬间失去了联络。
天亮之时,副官看到到处都是解放军,强把杜聿明按在沟边剃掉了小胡子,并劝解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谁知他们很快就被解放军战士发现。杜聿明欲掏出手枪自杀,被副官一把夺下。
被俘后,他自报是军需官高文明,但名牌金表和派克金笔却暴露了身份。
自知难免一死的杜聿明捡起砖头把自己砸得头破血流,以致我军士兵不得不把他的手脚铐了起来。
原蒋军淮海战场少将视察官李以劻在功德林曾问杜聿明:“你那时都山穷水尽了,为什么不早点投降?”
杜聿明说:“老弟,你不了解呀,黄埔学生到这个时候还投降?早就该死了。”
李以劻夫妇
他不投降,的确给了好大的面子。听到他不投降拿砖头自杀这个情况,都掉眼泪了。
邱清泉死于乱军之中,身中六弹。他的参谋长李汉萍说,邱清泉突围时精神已错乱,乱跑乱喊,被解放军打死。
台湾当局编写的所谓“戡乱战史”则称,邱清泉临死前一天还在指挥战斗,最后杀身成仁。
李弥在最后的关头没有表现出军人应有的勇气。10日中午,已突破阵地的我军要求守军立即投降,并要主官出去报到。
李弥问部下谁愿意出去,同时放声大哭。找到替罪羊后,李弥化装成伤兵逃走。一路上花钱开路,收买了我党在山东的个别基层干部,成功溜到青岛。
蒋军在大陆失败后,李弥带残兵到缅甸成立了“云南救游击总部”,靠走私维生。
杜聿明自被俘之日起一直被单独监禁,与外界极少接触。1950年被集中在北京战犯管理所进行学习。
在此, 他的多种疾病被治痊愈。1957年9月17日,杜聿明被特赦,后担任政协文史资料专员、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
1956年,杜聿明转信给美国的女儿杜致礼和女婿杨振宁,他的家人这才知道他仍活在人间。1963年夫人曹秀清回国与丈夫团聚。1981年杜聿明病逝于北京。
当杜聿明集团彻底了结的消息传到南京时,蒋军上下人心震动。但这一天的“中央日报”报道:“杜聿明兵团获得充分补给后,即向周边主动出击。”
也就在这一天,新华社播发的新闻稿称,全国最主要战场——徐州战场的军队已完全肃清。蒋军被歼55.5万人,160余名高级将领阵亡、被俘、投诚或起义。
这一战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莫斯科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被歼50万人的记录。
美事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指挥与士气造成了蒋军的失败。
美事代表团成员鲍嘉礼博士说:“蒋军部队的武器 强于解放军的武器。不过,我们谈到怎么样取得战斗力,不但要依靠火力,还要依靠机动,还要依靠士兵的士气。所以虽然在武器方面可以说蒋军占优势,可是在许多别的方面解放军占优势。”
美国总统杜鲁门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因为他刚对蒋夫人宋美龄说过,美国不会无限期地支持一个无法支持的。
淮海战役结束12天后,丧失了全部嫡系部队的在蒋军的内辽中,如同一夜愁白了头的伍子胥那样,头颅染霜。他颤巍巍写下“冬天饮寒水, 雪夜过断桥”十个大字,以“因故不能视事”宣告引退。
淮海战役的失败使南京大门洞开,政府风雨飘摇。除了已被我军重重包围的平津地区,中国大地上长江以北的半壁江山已是的天下。
“中央日报”撰文说:“历史上的南北朝多以淮河为国界。如果让敌人渡过长江,而又不能在江南给予重大的打击,只能退守岭南。就历史上的先例来看,退守岭南已失立国规模,只能苟延时日,不足言复兴。”
周副主席则向和谈代表指出:“长江在历史上从来没有阻止过中国的统一。”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饮马长江已指日可待。
毛主席对粟裕大加赞赏,他和陈毅谈到淮海战役:“粟裕应立第一功。”
2023年5月26日由英国罗素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中国书画大型拍卖会专场,著名艺术家唐建平作品《江岸秋韵》以9000GBP(约65,117RMB)起拍,在经过十几轮轮番竞争最终以15,950GBP(约115,403RMB)落槌成交。
唐建平 男,1956年生,广西桂林人,出生于书香世家,书画兼修的一位老师、淡泊名利,漓江画派重要传承人,6岁开始习画,长在漓江边,在青山绿水的大自然熏陶下,自幼酷爱绘画艺术,习画之年有幸受到著名画家黄独峰、阳太阳、等老师们指导。多年来刻苦研究国画山水。唐建平现为:中国国家书画协会会员、国际文学艺术联合会理事、唐门书斋主人,如近已经有六十个年头的绘画和书底.老师长期从事美术工作及国画创作,书画兼修。书法以行草字体为主。笔法细腻、挥洒自如。大开大合、苍劲有力。参加过多次中外书法交流比赛,其独特风格的书法收到一致好评。其作品意境简谈婉约、颜色清幽典雅、悦心悦日,清丽自得画风唯具一格。作品《江岸秋韵》《山林小溪》、《源远流长》、《雪乡》、《迎客松》等画作入选名家大典、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老师的绘画作品广受社会各界朋友们的收藏和喜爱.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