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星座 > 双子座

姓杜的名人(姓杜的名人有哪些)

时间:2024-02-06 18:52:58 作者:及時行樂 来源:网友整理

本文目录一览:

名相杜如晦、诗人杜甫、杜牧,号称离天尺五的京兆杜家有多牛?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最近又有很多人在发杜牧进京赶考,夜宿青楼,拔牙留念的虚假故事了,忍不住跟大家多说几句杜牧所在的杜家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有四个节点:

1、杜牧因为要进京赶考,所以才路过了繁华的扬州;

2、正是因为路过扬州,才认识了青楼女子,然后两人如胶似漆;

3、但是杜牧比较要以科举为重,所以只能忍痛离开,离开前拔牙留念;

4、杜牧科举高中后回到扬州,却失望而归,写下著名的诗篇《遣怀》。

但是如果朋友们熟悉唐代历史,就会明白,前文中的第一个节点就完全是假的!随便查一下就知道:

杜牧,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代的京就是长安,杜牧一个西安人去西安考科举,为啥还要跑到扬州去路过一下呢?

杜牧出身的京兆杜家可以说是关中郡姓的代表之一,从西汉时期的御史大夫杜周、杜延年开始,就在长安扎根了。

京兆杜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名人非常多,比如曹魏名臣杜畿,西晋军事家杜预,南北朝有名将杜骥、杜掞……

到了唐代之后,杜家更是号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杜家为唐代贡献了多名宰相级名臣,比如大唐的开国功臣,凌烟阁名臣杜如晦;唐代杜家当到了宰相的就有杜黄裳、杜佑、杜悰、杜元颖、杜审权、杜让能等等,更不用说其他各种中小职位了。

在诗词一道上,杜家也贡献了千古诗圣杜甫,小李杜的杜牧等名家。

杜牧出生的时候,他爷爷杜佑正是当朝宰相;他大伯杜式方刚开始还避嫌在外当官,等杜佑去世后,杜式方官居农少卿,赐金紫,加正议大夫、太仆卿。

杜牧的堂哥杜忭还娶了唐宪宗最爱的长女,当了驸马;

杜牧的父亲叫杜从郁,刚开始当了左补阙,这是言官,其他人表示你父亲杜佑是宰相,儿子怎么能当言官呢?于是就给降了半级当了左拾遗,后来改为秘书丞。

等到杜牧考科举的时候,直接出门左拐就到考试的地方了,还去啥扬州呢?

《旧唐书》记载杜牧和弟弟杜顗,都很轻松地考中了进士:“牧、顗,俱登进士第。”

杜牧尤其出色,不但考中了进士,还接着参加了制举考试,拿下乙等名次!(既以进士擢第,又制举登乙第。——旧唐书)

唐代科举中了进士后,一般需要守选三年,然后才可以由吏部安排授官;但是如果你认为你自己非常优秀,也可以参加一年一度的制举考试,考中就可以直接安排授官了。

而大唐制举考试一般分为第一等和第二等,也就是甲第、乙第;杜牧就考了乙等!

有人说,乙等不就是第二等吗?这有啥好吹的?

其实唐朝虽然有甲等,但是这一等从来没有任何人中过,是个名义上的摆设!所以能考中乙等那就是实质上的第一名了。

杜牧的确和扬州很有缘分;

杜牧爷爷杜佑就曾在扬州担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充淮南节度使……杜佑在扬州时,史书记载他“家财钜万”。

而杜牧开始当官后,也先后当过淮南节度推官、宣州团练判官,还当过牛僧孺的幕僚,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

杜牧于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年)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

当时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他在扬州期间,因为官场失意,就干脆与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

遣怀

唐/杜牧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所以这首著名的《遣怀》诗,压根是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为追忆十年前的扬州岁月而作,而不是什么考中进士后怀念青楼女子所做。

而“青楼留牙”的这个故事也和杜牧没啥关系。

有人传是薛涛和元稹的故事,但是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其中都也未有记载;

还有人说这是李敖在某次讲座时讲的故事。

不管怎样,杜牧肯定和这个拔牙的故事没啥关系,和杜牧有关系的名妓也有,比如著名的张好好。

杜牧在太和二年(828)十月,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开始了担任江西团练巡官,在这里认识了只有十三岁的歌姬张好好,两人颇有一段交往。

张好好后来被杜牧的领导沈传师的弟弟纳为妾,从此就与杜牧音信隔绝。

过了几年之后,杜牧来到洛阳,却碰到张好好抛头露面在卖酒为生,原来张好好早已被薄情的丈夫抛弃,只能在洛阳东城的一家酒店里卖酒。于是杜牧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

要是编故事,编一个杜牧和张好好的故事还蛮不错的。为啥要编杜牧上京赶考路过扬州还拔牙留念的故事呢?

名相杜如晦、诗人杜甫、杜牧,号称离天尺五的京兆杜家有多牛?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最近又有很多人在发杜牧进京赶考,夜宿青楼,拔牙留念的虚假故事了,忍不住跟大家多说几句杜牧所在的杜家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有四个节点:

1、杜牧因为要进京赶考,所以才路过了繁华的扬州;

2、正是因为路过扬州,才认识了青楼女子,然后两人如胶似漆;

3、但是杜牧比较要以科举为重,所以只能忍痛离开,离开前拔牙留念;

4、杜牧科举高中后回到扬州,却失望而归,写下著名的诗篇《遣怀》。

但是如果朋友们熟悉唐代历史,就会明白,前文中的第一个节点就完全是假的!随便查一下就知道:

杜牧,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代的京就是长安,杜牧一个西安人去西安考科举,为啥还要跑到扬州去路过一下呢?

杜牧出身的京兆杜家可以说是关中郡姓的代表之一,从西汉时期的御史大夫杜周、杜延年开始,就在长安扎根了。

京兆杜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名人非常多,比如曹魏名臣杜畿,西晋军事家杜预,南北朝有名将杜骥、杜掞……

到了唐代之后,杜家更是号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杜家为唐代贡献了多名宰相级名臣,比如大唐的开国功臣,凌烟阁名臣杜如晦;唐代杜家当到了宰相的就有杜黄裳、杜佑、杜悰、杜元颖、杜审权、杜让能等等,更不用说其他各种中小职位了。

在诗词一道上,杜家也贡献了千古诗圣杜甫,小李杜的杜牧等名家。

杜牧出生的时候,他爷爷杜佑正是当朝宰相;他大伯杜式方刚开始还避嫌在外当官,等杜佑去世后,杜式方官居农少卿,赐金紫,加正议大夫、太仆卿。

杜牧的堂哥杜忭还娶了唐宪宗最爱的长女,当了驸马;

杜牧的父亲叫杜从郁,刚开始当了左补阙,这是言官,其他人表示你父亲杜佑是宰相,儿子怎么能当言官呢?于是就给降了半级当了左拾遗,后来改为秘书丞。

等到杜牧考科举的时候,直接出门左拐就到考试的地方了,还去啥扬州呢?

《旧唐书》记载杜牧和弟弟杜顗,都很轻松地考中了进士:“牧、顗,俱登进士第。”

杜牧尤其出色,不但考中了进士,还接着参加了制举考试,拿下乙等名次!(既以进士擢第,又制举登乙第。——旧唐书)

唐代科举中了进士后,一般需要守选三年,然后才可以由吏部安排授官;但是如果你认为你自己非常优秀,也可以参加一年一度的制举考试,考中就可以直接安排授官了。

而大唐制举考试一般分为第一等和第二等,也就是甲第、乙第;杜牧就考了乙等!

有人说,乙等不就是第二等吗?这有啥好吹的?

其实唐朝虽然有甲等,但是这一等从来没有任何人中过,是个名义上的摆设!所以能考中乙等那就是实质上的第一名了。

杜牧的确和扬州很有缘分;

杜牧爷爷杜佑就曾在扬州担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充淮南节度使……杜佑在扬州时,史书记载他“家财钜万”。

而杜牧开始当官后,也先后当过淮南节度推官、宣州团练判官,还当过牛僧孺的幕僚,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

杜牧于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年)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

当时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他在扬州期间,因为官场失意,就干脆与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

遣怀

唐/杜牧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所以这首著名的《遣怀》诗,压根是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为追忆十年前的扬州岁月而作,而不是什么考中进士后怀念青楼女子所做。

而“青楼留牙”的这个故事也和杜牧没啥关系。

有人传是薛涛和元稹的故事,但是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其中都也未有记载;

还有人说这是李敖在某次讲座时讲的故事。

不管怎样,杜牧肯定和这个拔牙的故事没啥关系,和杜牧有关系的名妓也有,比如著名的张好好。

杜牧在太和二年(828)十月,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开始了担任江西团练巡官,在这里认识了只有十三岁的歌姬张好好,两人颇有一段交往。

张好好后来被杜牧的领导沈传师的弟弟纳为妾,从此就与杜牧音信隔绝。

过了几年之后,杜牧来到洛阳,却碰到张好好抛头露面在卖酒为生,原来张好好早已被薄情的丈夫抛弃,只能在洛阳东城的一家酒店里卖酒。于是杜牧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

要是编故事,编一个杜牧和张好好的故事还蛮不错的。为啥要编杜牧上京赶考路过扬州还拔牙留念的故事呢?

杜葭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广元人,助秦一战灭三国,苴国从此灭亡

杜葭萌:开国名曰苴,广元第一人

广元人对葭萌这两个字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葭萌关,便是位于昭化区的昭化镇,至于在哪儿没人知道,早已在历史的风尘中被吹得无影无踪了,只留下传说中的三国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张飞挑灯战马超”了。

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广元人是读不准这个地名的,凡是我接触过的广元人,都将这葭萌关的“葭”字读作xiā(霞音),其实这个字应该诗作jiā(加音),按说不算生僻哈,也许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是错也就不算错了,反正,读来能懂就行。

至于这杜葭萌是何方神圣,知道的人怕就更少了,他是苴国的开国君王,也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广元人。

以前大致只知道巴、蜀两国原来都属部落联盟,据说因为他们都参加了“武王灭纣”的牧野之战,有大大的功劳而受到封赏,从而在原领地建立了巴国和蜀国,位列周天子众多的诸侯国中,但也只局限于名义上,并不在周王室的有效控制范围中。

至于苴国,就稍显复杂了些,是一个叫杜葭萌的建立的,这个苴字看着简单,其实好复杂,读音多,解释也多,作为古国名,官方注音为cha,读作“茶”音,但广元人都读作ju,“举”音,至于为什么,无人知道,一直以来就是这么读的。

这位叫杜葭萌的来头不小,他是古蜀国杜宇王朝的后人,哥哥杜尚为蜀王,在公元前368年时,杜尚向北发展,派大军灭了两个原生态小国,即昔阝(ji音为及)、平周两个部落小国。

这里是嘉陵江、白龙江汇聚于此,因占据着水源充沛的现在的川甘陕交界之地,自古便是宜人居住的好地方,大约在周武王时,氐族先民便在广元境内立国了,但也有学者认为是“羌人”,或者说是“羌氐同宗”。

昔阝国辖管范围大约今绵阳的梓潼县、广元的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平周国管辖今广元的旺苍县、苍溪县的大部地区,但这时的所谓“国”,应该是那种“方国”,也就是那所谓的氏族部落国家。

当时杜尚的蜀国都城在郫县,攻下这川北之地后,将直接面对的是西边的大秦帝国,而秦帝国经商鞅变法后,已蜕变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军国主义大国,那所向无敌的虎狼之师,正同中原几个老牌诸侯国打成一团,暂时还没有顾及这巴蜀之地。

杜尚于是任命其弟弟杜葭萌为汉中侯,来管理这刚攻下来的两个国家,即汉水上游的沔中与葭萌地,置藩属苴国,建国都于昭化,原址为吐费城,也就是后来石盘村的土基坝。

昭化是很后来的地名了,公元前316年时秦惠文王在此设立葭萌县,这是四川最早建县的地方,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后来各代名称亦有更改,直到北宋时期才被改名昭化县,此名由宋太祖钦赐,取其“昭示皇恩,以化万民”之意,不得了。

不过,这一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城,早已失去了旧日的风采,以前的葭萌县,利州路这些响亮的名称,现在即使广元人民拼着命喊着“这里是女皇故里”,也没几人识得,广元,在四川的城市排名中,位列倒数第五;而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名城昭化,怕要归于七线城镇之列了,可怜啊。

蜀国只是周王室分封的百余个侯国之一,史称“开明氏蜀国”,按说他是没有权力再分封更下一级的“国”的,因为当时没有实行郡县制,所以,杜尚其实就是让弟弟杜葭萌帮着管理一下。

准确说来,苴国实际是诸侯国再下面的小国,或者就不能叫“国”之名,实际只是一个蜀国新开发的地区,让一个叫杜葭萌的人来管理,仅此而已。

虽然都是“国”,但在等级上却是不同的,苴国是蜀国的藩属国,肯定是要低一个档次的,我甚至认为,也许就没有这苴国,难道一个诸侯就能随随便便地裂土分国,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也。

即使是刚打下的地方,也应该属于周天子吧,就如同所有地下宝藏都归国家所有一般,如何一个你打下的地方,你就有权力随便处理,那天下不就乱套了。

杜葭萌是被封为汉中侯,这里面有两个让人疑惑的地方,当时的苴国也仅广元及周边的一些地方,原来是被部落联盟占有,而汉中则是秦国之地,虽然紧邻广元,但毕竟属于秦国,如何你一个小小的蜀国,就敢将大秦帝国的属地,封与这杜葭萌,这不是找打吗?

再则,杜葭萌被封的是侯,这是仅次于公的爵位,也就是说蜀国肯定就是公国了,这应该是不太可能的吧,齐桓、晋文、宋襄公这些才是老牌公爵诸侯国,我是不知道,这杜尚何处来的底气,敢封这杜葭萌为侯。

杜尚此举肯定的违规的,好在周室式微,早已无力管这些闲事了,这自封的公啊侯的,几如自封的“齐天大圣”一般,骨子里依旧是“弼马温”,所以,爱咋个折腾就随它去了,没人有闲心来管,于是,这苴国便也像模像样地立国了。

不在汉中却被封为汉中侯,这其中的板眼儿杜葭萌自是明了,杜尚无非是想让杜葭萌去秦人的眼皮底下,将秦人尚未完全控制那片地弄将过来,使其成为蜀国同秦国的一块缓冲地带,如后来三国之际,刘备拼命也要占据汉中一般。

蜀国紧邻强大的秦国,杜尚成天也是提心吊胆,对秦国也行巴结之事,示弱示好以求平安,史载,“周显王二十二年,蜀侯使朝秦。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感之,故朝焉。”

由此来看,蜀国实际上已沦为秦国的附属国,杜尚为避祸,保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将新打下的地方交由弟弟杜葭萌去打理,封为还没打下的“汉中侯”,就如同当年刘备封马超为“西凉侯”一样,因为,当时的西凉还在曹操手上呐。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么聊斋!杜葭萌一付憨像,心中瞭亮,对杜尚的规划是阳奉阴违,并不向西开拓去讨秦人的厌恶,而是将眼光盯在周围那些更弱的蕞尔小国,或蚕食,或吞并,一时还真成了些气候。

他所辖的领土是大为扩张,极盛时的辖管范围大致包括今天广元市全境、绵阳的梓潼县、加上甘肃陇南的康县、陕西汉中的南郑、宁强和略阳县,这疆域也很是不小了。

杜葭萌对内积极发展生产,对外示好当时强盛的秦国和巴国,逐渐成为西南地区的一个与当时开明氏蜀国和巴国齐名的大国,当然,从规模上要小了许多,也就是三国时的蜀魏相比吧。

作为蜀国的附属国,效忠并孝敬宗主国乃是天职,也不知这杜葭萌为啥同兄长关系渐渐不好了,不说效忠了,就是连每年的上贡也是有一搭无一搭地日渐稀少,就如同当年的楚国一样,连几把茅草也不给周王,最后竟至完全地没了踪影。

效忠那是想也别想了,“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杜葭萌不仅不按兄长的意愿,去把那汉中拿下,反而去同蜀国的世仇巴国勾肩搭背,这当然引起杜尚的不满。

不过,杜尚并没有为难这不懂事的小兄弟,不认就不认吧,只是以后你别后悔,他在国书中交待,“往后若有秦兵至,自退之”。

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以后秦国派兵来攻打,你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吧,有事没事别找我,既然你不纳贡,我也懒得理你了!这就如同断交一样。

这杜葭萌也许是皇家的幺儿吧,受宠习惯了,也就成为一豪横之人,就如同《郑伯克段于鄢》中段同郑庄公的关系一样,人家不理你也就算了嘛,他不,他还要一直“作”,最后竟然是联合巴国去攻打蜀国了,这用四川话来说,就叫“打翻天印”了。

但悲催的是,蜀国竟然击退了巴、苴联军,对这不听话的苴国自然要动动手术,于是,蜀国决定讨伐苴国,目的是灭国还是另立新君不得而知,但这杜葭萌的王位不保却是铁定的。

按照平常实力,这苴国远不是蜀国的对手,而且是新败之际,更是草木皆兵的一般散沙,根本就不堪一击;杜葭萌于是派人翻过米仓山,求救于秦国,期望借秦国之手来力保国祚延续,渡过这一场劫难。

巧合的是,这蜀国也早已料到了苴国的这一手,他们也遣使西行,带上大量的礼物与秦结盟,目的就是让秦国不要帮助这苴国,使得蜀国能完成预期的目标。

当时的秦国正值聪明绝顶、雄才大略的秦惠文王嬴驷执政,在前期他的父亲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后期又在母亲宣太后芈月的打理下,秦国蒸蒸日上,国力强盛,正同秦国东出最大的障碍魏国打成一团,此时正准备向韩国用兵,剪魏羽翼,所以,当蜀和苴两国的礼物同时放在嬴驷面前时,遂在秦国高层引起争议。

争论在司马错和张仪之间进行,司马错是司马迁的八世祖,不仅是威名远播的秦国大将,也是眼光独到的战略家,他坚持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一举拿下巴蜀之地,建立秦国征战的后勤保障之地。

反对方是首屈一指的战国纵横大家张仪,他对天下大势有着清醒地认识,他坚持认为应该先韩后蜀,这一场论战的精华在《战国策》中可觅,里面有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张仪司马错论伐蜀》,记述了整个过程。

秦惠文王决定采纳司马错“先灭蜀,继灭楚,而得天下”的方案,一方面对蜀国和苴国的要求统统答应,以司马错为将军,张仪为副将,率30万秦军,径金牛道,翻秦岭,由苴国进入巴蜀之地。

灭巴蜀和苴国的过程显得稍稍有些诡异,这是由苴国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因为秦军入川,必越秦岭而南下,这横贯东西的秦岭是峰峦起伏,险象万千,李白的一曲《蜀道难》,道出了多少人在山间跋涉的辛酸。

秦军入川走的是石牛道,亦称作金牛道,这其中难得地在史书中记载了秦惠文王用计灭古蜀国的行军过程。

据《本蜀论》记载 “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

什么意思?就是说,秦王早就想吞并巴蜀,但苦于不识进攻路线,于是,制作了五头石牛,将金子塞在石牛尾巴下,四处散布说有能屙金子的牛,愿意送给蜀王。

于是,蜀王便派遣本国最有名的五个大力士前去开道迎接,于是开凿了石牛道,后来秦军便沿着这条道灭了巴蜀。

这一看就是一个类似神似的传说故事,只是沾了点史实的边边,记述者明显不是太熟悉这条道,故而出现了不小的错误。

作为一条数千年的古道,在川陕公路通车前,是从北地贯通巴蜀之地的交通要道,其叉径,分支,甚至起始点都有多种说法,但不变的是,最关键,最险要的,就是我们广元境内从朝天栈道到剑门雄关这一段长约80余公里的天险。

这也就是被李白描述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地,多属险峻山径。据《雍大记》记述的五丁峡,或称金牛峡时说:“连云叠嶂,壁立数百仞,幽邃逼窄,仅容一人一骑;乱石嵯峨,涧水湍激,为蜀道之最险。”

秦人灭巴蜀,走这金牛道是很正常的,但蜀国想灭这不听话的苴国,当是没必要去秦岭修这条路,当然,如果是按传说中是为了迎回那能屙金子的五头牛,那就另当别论了,可文中也没交待正文,这是迎回来了啊还是空欢喜了一场。

但是不管如何,秦军来援还是给苴国打了支强心剂,以杜葭萌为首的苴民们于是欢欣鼓舞,大开城门迎接秦军的到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以为有秦人作后盾,便不怕那蜀军来犯了。

进入苴国后,秦军直接向城外的蜀军发动攻击,那蜀队的几付颜色如何是秦军的对手,被秦军很快击溃,又一路追击,攻下成都,蜀国惨遭到灭国。

按预定计划,接下来的秦军又将巴国一并收拾了,这样便统一了整个巴蜀之地,从而据东方直接从同楚国对峙,使得楚国如芒刺在背,从此不得安宁了。

赢得巴蜀之地,是秦国战略上的大手笔,秦国有了稳固的后方根据地,而后来经李冰开发都江堰,更是使得这一地方成为天府之国,也是秦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军供站;自此,秦国有了一统天下的根本保障。

而苴国民众呢,当然也惨遭灭国之祸,引狼入室的杜葭萌,结果,还没等其去灭蜀,这苴国便不存在了,蜀苴两国同年亡国。不仅自身国之不国,还害得巴蜀两国遭到灭顶之灾。

大概这苴侯当时不知道那“假道伐虢”的故事吧,如果知道的话,岂不肠子都要悔青了;但是可以说,这杜葭萌为秦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历史,是应该给他发个大大的勋章的。

我素来是痛恨引狼入室之人,如吴三桂、洪承畴等等,尤其厌恶伍子胥这类不但帮着新主打旧主,还要将旧主挖崃鞭尸的狠角色,不过,这与上面这些人相比,那些人叫坏,叫可恶;而杜葭萌叫瓜,叫天真,还是有区别的。

从此,苴国二字只出现在几页发黄的故纸堆中,我在广元呆了几十年,也是不知道在我们脚下还存在过这样一个国家的,更是不知道还有杜葭萌这个人的。

庆幸的是在2009年,不知是广元的哪届政府,在我们东坝修了一条数公里长的苴国路,两旁数百棵桂花树,从此,广元人民知道了我们原来是苴国人,我们有个先祖叫杜葭萌,这一条路可以说,承载着广元人对古苴国所有地怀念和记忆。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不觉中,又到了桂子飘香的时节,望着天边的一轮明月,隐约中,我似乎看见杜葭萌有些委屈的神情,他似乎在埋怨我,那后来开门揖盗、引狼入室之事,是他儿子或孙子所为,与他无关。

没办法,我只能说一句抱歉了,谁让后世你那些儿孙们于史上无只字留存,远古的广元人俺也就识得你一人,只好将这些害人害己之事都堆在您身上了,您老多担待,受累受累。

著名表演艺术家杜雨露因肺癌病逝,享年79岁

中视协演员工作委员会官微于22日晚发布讣告称:“著名表演艺术家、尊敬的杜雨露老师,于2020年2月21日凌晨5点因肺癌于哈尔滨家中病逝,享年79岁。老爷子留给世间最后的语言:‘宇宙这么大,我们还会遇见。’杜老师,一路走好。”

杜雨露1941年1月1日出生于哈尔滨,是哈尔滨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剧协会员,先后主演过多部话剧、舞台剧。曾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等奖项。

1997年,他在唐国强主演的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扮演一代忠臣张廷玉。2000年,主演《突出重围》中铁铮铮的老军人“军区副司令员方英达”,并凭此剧在第20届电视剧“飞天奖”上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同年,参演郭宝昌自编自导的民初传奇剧《大宅门》,饰演白家老号的老东家白萌堂。2002年主演《省委书记》,饰演男主角省委书记贡开宸。同年,在电视剧《神医喜来乐》饰演宫廷太医王天和,晋商传奇剧《白银谷》中扮演康老太爷。

2007年,杜雨露在《红日》中首次出演领导人。2008年8月,浙江长城影视传媒集团投拍大型革命史诗电视剧《东方红》,再次邀请杜雨露加盟,二度出演。2011年,主演央视一套黄金档开年剧《黎明前的暗战》,出演湖南省主席程潜。

(原题为《著名演员杜雨露病逝 享年79岁》)

热门推荐